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参学经历文集:泰国禅修老师参访记 3 康恳长老谈禅修 |
 
参学经历文集:泰国禅修老师参访记 3 康恳长老谈禅修
康恳长老谈禅修 林崇安 (灵山现代佛教杂志,310期,2009) 一、前言 今(2008)年八月,我们一行十五人到泰国参访禅修老师,并顺便参观寺院和名胜古迹。于二十日参访了曼谷的安嘉利老师和大威瓦老师后,隔日一早就去参访佛统府的康恳长老和甘澎老师。康恳长老平常是住在泰国东北部猜雅彭府(Chaiapoom)的禅修中心,离曼谷有很长的一段距离,他最近刚好接受曼谷地区弟子的迎请,来到佛统府(Nakhon Pathom)佛教城的圣法中心(Ariya dhamma sathan),一方面指导动中禅,一方面养病;这使我们的参访行程省去来回一千公里的奔波。以下先介绍一下泰国中部的佛统府。佛统府的面积约二千平方公里,行政上划分为七个县市:1.佛统市(Muang Nakhon Pathom)、2.佛教城(Buddha monthon)、3.Sam Phran县、4.那空猜席县(Nakhon Chaisi)、5.Bang Len县、6.Kamphaeng Saen县、7.Don Toom县。此中的1.佛统市:有世界最高的大佛塔,高127公尺,是泰国佛教创始之处,此塔传说是阿育王所建,后由第四世泰皇增盖而成。2.佛教城:有世界最高的「行走之佛」耸立在大佛公园的中央,高16公尺;公园内还有巴利三藏馆,共1418个大理石碑。3.Sam Phran县:有泰国近期最德高望重的巴宇陀长老的智舍森林寺。4.那空猜席县:有泰国蜡像博物馆。以上这些景点都是值得观赏。 二、康恳长老的禅修经历 1936年,康恳长老生于泰国东北部的孔敬府。10岁时全家搬到猜雅彭府。15岁时出家当沙弥,二年后还俗种田,并学习当地的咒法和禅修,能驱鬼治病。22岁时结婚,他以念「佛–陀」的方式来禅修,得到身心轻安,如此有十年的经历,但是知道内心仍有烦恼未断除。 1966年,康恳长老30岁,听到隆波田在雷府的佛禅寺教导动中禅,能使人灭苦,他便去学习,练习将近一个月,在经行时体会到了名色,得到初步的效果,知道了佛法的核心,他放弃咒法和迷信并决定再出家,追随隆波田专心练习。 在佛禅寺经过三年的用功,1969年康恳长老33岁时,有一天在午餐时间,生起最后的证悟,内心不再有苦和烦恼了。此后康恳长老成为动中禅的老师,积极帮助隆波田推动动中禅。 1976年起,康恳长老回到猜雅彭府的Sugato森林寺弘法,并积极帮助隆波田盖建南来寺等。 1994年,康恳长老受邀到美国纽约庄严寺和台湾教导动中禅。后来也受邀到美国密苏里州的大圣路易斯佛寺教导动中禅。 康恳长老也积极参与森林保育工作。他现在是猜雅彭府Golden Mount寺的住持,并照顾Mahawan寺。他的著作有《观看:不要成为》(Watching: not being)。 三、参访康恳长老谈动中禅 康恳长老和甘澎老师最近才在圣法中心指导完一期动中禅。圣法中心的地点就在佛统府的佛教城这一区域,环境幽雅。我们敬礼佛陀和法师后,请康恳长老说法。康恳长老说: 在十多年前(1994)我曾经到过台湾一次,看到许多认真学习的学员,问到修行的实际问题。现在我没有什么东西招待大家,只有「法」来招待大家。法是什么?法就是正念正知(觉性)。法,没有泰国人、台湾人或其它人的分别。任何一个人,当下没有「觉」,就是「迷」。身心在一起就是觉。 现在作一下动中禅的手部动作:将手放在膝盖上后,开始翻转,一、二、三、四…共有十四个手部动作,约十四秒,一次一个自觉,共有十四个自觉。注意:这是一段一段的自觉,不是没有分段,共有十四个自觉。是心「看」着动作,而不是心「粘」在动作上。是由「见」而悟,不是由「想」而悟。我们由「见」而悟,就可以解答自己的问题。 只有迷和悟二种。悟就是自觉。迷就是打妄想。一旦有妄想,就把心拉回到动作上,回到自觉。悟时不迷,迷时不悟。我们只管努力地去悟、去自觉,这才是修行。 要检查自己一天下来,迷和悟有多少,这是自知的。当我们有自觉,妄想就不见。我们不断把妄想转成自觉、转成悟。这个法门,使我们不断自觉。 有人问:「如何面对紧张、生气?」康恳长老回答: 当紧张生起,就要(以觉性)去看「紧张」,看清紧张不是我。当苦生起,就要去看「苦」,看不清就会成为「受苦者」。当生气生起,就要(以觉性)去看「生气」,看清生气不是我,如果没有看清,自己就会变成「生气者」。就像一条蛇出现,你只要看着它,它就经过而后消失,但是你若粘住它,也就是你若去抓它,它就会咬你。同样的,如果念头生起,只要看着它,它就消失,但是你若粘住它,也就是你卷在念头里,你就会受苦。「看着生气」和「成为生气者」二者是不同的,不要成为生气者。自觉又像房间的主人,烦恼只是暂时的过客。当然,不是手动时才有自觉,念头一起也要有自觉。生气变成不再生气,这不是用「想」而是要用「修」得到的,经由「修」就会知道不同。 接着大家请长老示范。康恳长老先指出重点,他说: 要如何培养觉性?要用「业处」,手部的移动就是「业处」,一个动作一个自觉,这样不断地培养出觉性。 接着示范手部移动的十四个动作,并强调要轻松地做好每一个动作。而后甘澎老师出来讲他的学习心得。最后康恳长老结论说: 虽有生气我不生气,虽有苦我不苦,这就是修行。 修行不是只祈求佛陀的加持和保佑。 迷一百次就悟一百次。(经过训练,迷就不断减少) 迷使我们觉悟。 不是迷了就伤心,悟了就快乐。 迷也知道它,悟也知道它。 苦也知道它,乐也知道它, 苦乐是世间,我们要超越苦乐。用觉性来超越。 自己的觉性就是道,就是去看。 道不是记住,道是去做。 正道是中道。不把生命放在苦,不把生命放在乐,这是中道,就能离苦。 不是别人使我苦,不是别人使我乐,苦是来自念头。 有二种念头,一种自己冒出来,一种能作主。 我们看到无常,不是把无常变成苦; 我们看到无常,是把无常变成悟。 我们不是把苦变成苦,是把苦变成悟。 凡夫把苦变成更苦,圣人把苦变成悟。 没有苦,就不需要法。有苦,就需要法。 法使苦变成不苦,法使生气变成不生气。 只要好好的觉知动作──「唯作」──当下就不是苦。 接着大家请长老来台湾传法,康恳长老说: 我曾经到台湾传法,但现有老了,耳朵听不清楚,又有癌症,虽然现在经由调养变好,但并不是把「生是苦、老是苦、病是苦」变没了。我们就此结束吧。 最后在唱诵和合照后,结束这次难得的参访,并请回二本动中禅的英文书:一为甲轮长老的《不待时节》,一为甘澎老师的《残障身中明亮心》。 四、康恳长老的一些观点 在《观看:不要成为》一书中,康恳长老说: (1)〔纯净的觉知〕 除了开发「觉性」之外,不要被其它任何东西绑住: 要觉知--纯净的觉知。 用直截和直接的方式觉知,用直截和直接的「正念」。 直接感觉身体,用一个直截的方式。 充分地觉知:不要让任何东西遮在前面或后边。 这叫真正的自我教导。 让觉性各处移动: 让它与「身体」同在,与「色」同在。 并且让觉性看到心。 当有念头时,不防止也不去阻碍什么,授予觉性充分的机会去[看]。 关于身体:直接地和直截地去知道,纯粹地知道。 使用并且搜寻任何方式使您对您的身体之内有觉知。 让它直接地和直截地知道,立刻知道。 (2)〔实修时不要推理、想和专注〕 当你下手去实修时,就不要推理和想「什么是对或错」,不要如此。 要直接去知,用所有的方法使你觉知「身或心」。 不要专注。 在你体会「对或错」之前,不要想「对或错」; 在你实际体会「如是或看见」之前,不要想「如是或看见」。 (3)〔择法的生起〕 当你经过长长的一段时间觉知你的「身和心」,自动就会生起「看见」; 这不叫做「想」,这叫做「择法」,这叫做「如理作意」,会产生辨别,智能会自动生起。 这称作「直截的实修」,例如,我们抬手或翻掌:只是直接知道,感觉到手臂正在动、手掌正在动,感觉到移动。 (4)〔自动增长〕 直截地、直接地觉知和接触到「身体」,是一种艺术。 用不到推理,只用单纯的方式去知道! 用清醒、明白的方式去知道。 当你真正地以感觉接触到,这是艺术,你将熟练于此并且透彻地知道。 真正地接触和感觉到身体,这不是一般的知道,它会自动增长。 五、结语 康恳长老强调手部的每一个动作(一动一停)都要有正念正知,这是修行的关键所在。一开始能掌握正确的觉知后,剩下的是耐心的练习和累积。就像砖块盖建的楼房,每一砖块叠得正确,自然稳固而美观。推而广之,每人整天的动作也不外是动、停的组合;我们若能踏实地觉知一动一停,那么时时就是在禅修。能够清楚于觉知当下的一动一停,便是培养一个正念正知;将这觉知一个个延续,便是培养定和慧。所以,这一动一停中含着很深的道理。最重要的是,这一方法确实能达成灭苦的目标,隆波田和康恳长老都能给我们作保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