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张澄基:佛学今诠 第二章 佛教的业力论 七、业力是形成人之气质及品格的一种培养力量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张澄基:佛学今诠 第二章 佛教的业力论 七、业力是形成人之气质及品格的一种培养力量

 

  这大概就是佛家所谓的等流果,冈波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论》说:

  “如果一个人前生喜欢杀生,今生也大都喜欢杀生;前生喜欢偷盗,今生也大都喜欢偷盗。”

  因此我们看到,有的人从小到大以杀生为乐,有的人连昆虫蝼蚁亦不忍伤害。”如果我们必须用一句话,来表达业力论之精义,我们可以这样说:

  “人如果常常做某一类的事,他就会变成某一类的人。”一个人要是做了三十年的警察,他的思想、行动、谈吐自然就象一个警察。要是他做了三十年的木匠,他的思想行动,就自然象是个木匠。有一次我和一位当牙科医生的朋友,一起去逛动物园,我看猩猩、老虎、狮子是整个的看;他却紧瞪着看他们的牙齿。回家的路上,他不停的和我谈动物的牙齿和人类的牙齿,有着什麽样的分别,说得津津有味,真是三句不离本行。一个生意人的脑子里,装满了各种数目字,一天到晚所想的,当然是如何赚钱;平常人去逛公园是去欣赏风景,生意人却不自主的要盘算一下,此公园之收益是蚀本还是赚钱。看见任何一个新的物品,马上就动脑筋,能否买卖此物来营利。由以上这些例子看来,“人如果常做某一类的事情,他就会变成某一类的人”是一点都不错的。心理学亦讲人之性格,乃由习惯行为之累积而成的,若无习惯之薰习,则人格之形成殆为不可能之事。普通心理学囿于科学方法之限制,不能大胆的提出三世因果之人格形成论,因此对一些突出之天才现象,以现世因果的片面看法极难自圆其说。遗传学之因子论,亦难全部解释各种天才现象。莫札特和爱因斯坦的祖先,恐怕未见得有如此雄厚的音乐和科学染色体,产生出这样的天才来。身体的构造当然会影响心理,但生理因素决非是百分之百构成人心之原因。这虽然是科学和哲学上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但就佛家的立场来说,三世因果之心灵转世轮回说,似远较片面行为主义心理学来得充实合理。三世轮回说,并非落伍的村妇之谈,而是具有极高深哲理的一种学说,其深邃之含蕴非骤尔能明者。简单说来,吾人如承认生物有“本能”和人类有“天赋”之事实,则众生有前生之假设,实为极合理之想法。

  上述之由习惯而形成人格,由前生之串习而产生今生之禀赋差异,不可误会以之为定命论。禀赋之生成虽已成定局,但发扬或减损此项禀赋亦人力所可为者。人格之形成并非全由禀赋,后天之环境、教育及努力亦占一大半因素。大体说来,人格之形成乃由先天的业力习气所赋予人之禀赋及后天之努力、教育等,二种因素溷合而成,缺一不可。所以不是完全的定命论,也不是完全的后天论,是一种综合先天及后天因素的缘起论。

  至此为止,我们已经从六个不同的观点,来说明佛家业力论的思想内容。即:

  (一)业力是一种力量;

  (二)业力是一种神秘;

  (三)业力意味着命运;

  (四)业力是一种关係;

  (五)业力是一种道德公正律;

  (六)业力是造成人的禀赋与性格之培养力量。

  佛教之业力思想,我想大概不外乎上面六个要点。

----------------------------------------------------------------------------------------------------------

更多张澄基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张澄基:佛学今诠 第二章 佛教的业力论 八、业力思想之

烧香文集:香比喻清净戒德

烧香文集:香比喻念佛功德

烧香文集:香与净土

烧香文集:密教中的香

 

后五篇文章

烧香文集:香与供养

烧香文集:香与佛教

张澄基:佛学今诠 第二章 佛教的业力论 六、传统之业力

张澄基:佛学今诠 第二章 佛教的业力论 五、业力为道德

佛陀之言:第三章:邪见与正见 无去处的楼梯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