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生死关全集:第一章 祖师开示篇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生死关全集:第一章 祖师开示篇

 

  第一章 祖师开示篇

  一、戒YIN欲

  中峰国师

  报君今日是十五   遥观落日知悬鼓

  收拾身心归去来   藕花世界无诸苦

  报君今日是十六   念佛须当戒YIN欲

  YIN欲断时生死断   便是如来亲眷属

  ——中峰国师净土偈

  尘沙劫又尘沙劫,数尽尘沙劫未休。

  当念只因情未撇,无边生死自羁留。

  ——《卍续藏经》第一二二册786上

  蕅益大师(净土宗第九代祖师)

  ★思(编者按:疑作恩,待查)爱迷情,四大缘生妄有身。脓血交相润,臭秽常无尽。饶你会庄矜,画囊盛粪。一旦神离,不复堪亲近。切莫把未烂骷髅认作真。

  ——赋四念处并序(《蕅益大师全集》第十八册)页11641

  ★哀哉三界,爱欲为根;根株不拔,莫望生西!莲华国土,永离尘情;此缘能断,彼质斯成。

  ——《蕅益大师净土集·卷下》页211-212

  ★人知杀生之业最惨,不知邪YIN业尤惨也。人知杀生之报最酷,不知邪YIN报尤酷也。

  盖种种受生,肇端YIN欲;种种造罪,托因有生。YIN为生本,生为罪本。是故三途剧苦,人世余殃,YIN意才萌,一切俱起。YIN习难断,如火燎原,於极臭处,谬为香美;於极秽处,谬为洁净。随处苟合,何异畜生?非道染触,过於鸡犬,此在稍有良心者,便应痛绝。奈何聪明学识之士,甘此丧心无耻邪?

  一念欲心,是铁床铜柱因;一念爱心,是积寒坚冰因。况具行非法,灭理乱常?

  尘沙劫数,不足尽其辜;千万亿言,不足数其恶。须发大惭惧大誓愿,宁火炙刀剜,不与一切男女欲心相触;宁碎身粉骨,终不与一切男女污秽交媾。设忘正念,更犯前非,必遭毒害横灾,生身陷入地狱,以兹猛决,善自要心,时时忏除往业,切切悔过自新,庶白法可修。

  而又勤观经论格言,以策废忘;精进对治观行,以除毒本。不然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必落魔道,永无出期,矧世智辩聪,曾非大器。随业直坠,百劫千生,受诸烧煮,尚不成魔,安能成佛?尚失人道,安能往生?请於静时,仔细思之,於对境努力防之,不然诸佛无下手处,善友其奈尔何哉!

  ——《蕅益大师全集》第十七册页10860

  慈舟大师(近代律宗高僧)

  ★杀盗YIN妄这四戒中,杀戒自不杀人,还可以让人杀我。盗妄都可以自不作,让人作的因缘。杀我盗我骗我者,作随缘消旧业想。唯有YIN是不能作随缘消旧业想的,这个业是不能随缘消业的。别的戒自不犯,他犯只是片面的。YIN戒,我YIN他,他也YIN我,双方犯戒,这个因果无有了期定规,要从此一刀两断,绝对不YIN才好。

  ——《慈舟法师开示录》页30

  ★《梵网经》诸家注解很多。有判居士只戒“邪YIN”,有判既是菩萨“正YIN”也要断的。就看我们从“缓”从“急”,从“缓”先戒邪YIN,从“急”则全断YIN欲。究竟从“缓”对不对呢?“缓”是不能了生死的。说是不对,佛又何必说五戒只戒邪YIN呢?因为佛是观机施教,看你根机浅就说缓,所以说“半字教”、“分教”,都不是究竟的,佛有“摄受门”、“折服门”。此是“摄受门”,用权巧方便,使渐离YIN欲而不断YIN是世法,就佛法说是应断的。诸位有未入佛门的,先断邪YIN。入了门知佛法味,就要断YIN,究竟断YIN,方断生死根源。戒都有连带关系,能“究竟断YIN”即犯无罪的杀戒。

  ——《慈舟法师开示录》页30

  ★西域是有佛法地方,有喜庆丧事,必斋僧祈福。佛在世以供佛为第一福田,佛涅槃後,佛法寄托僧,以供僧为第一福田。一家办喜事,在街上到处觅僧人,找著一位辟支佛应供。受人财施应有法施,为说偈曰:“可叹众生苦,孙儿娶祖母。猪羊席上坐,六亲锅里煮。”这样看起来,人在世间,有何意味?孙儿娶祖母,是软冤家相缠。猪羊席上坐,六亲锅里煮,是强冤家相遇。冤冤相报,酬偿不已。《楞严经》云:“汝负我命,我还汝债,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生死。汝爱我心,我怜汝色,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缚。”假如学佛法不划清道路就不能了生脱死。对於不同志的眷属,要起敬起孝,善为劝说同修佛法。如实在不能劝归到同修,则只有一刀两断,各修各的。望大家念念之间,念兹在兹,将生死斩断两截,精进勇猛的修行。

  ——《慈舟法师开示录》页35

  ★可是业多得很,造业的也多得很,如祖祖相传的恐无後嗣,子女婚嫁,就是YIN业,YIN欲炽盛,失於正常,种种所作,无非增长生死。以此一业推想,尽未来际,恐无由摆脱,就是发心摆脱也很少啊!可是学佛法就发出摆脱业的特别思想,尊重大方广三善根,求断欲业,了生脱死。所以要证解脱德,非学戒不可。戒是制约,业为持戒的心理所制约,一切恶业不起,才可得到解脱,复还心的用大。

  ——《慈舟法师开示录》页96

  附:慈舟老法师以七旬有三之高年,严持戒律,教育後学,演讲无虚日,朝暮礼佛三四百拜,精进勇猛,实为希有。己丑佛成道日,於福州舍利院,倡念《大方广佛华严经》,华严海会佛菩萨。一永日。翌日起接连念佛二七,用报佛恩。是日,老人开示凡三次,此其一尔。皆事理融通称性之谈。精神旺壮,愧煞全堂青年同仁。惜录者庸劣,不能使奥旨圆音毕露,供养於阅者之前,是一深大遗憾。而同道等,苟能因此微分之纪录,咸起如老人之积极为法,则於新佛教之建设中,未始非无小补。(庚寅腊月一埋学人谨记)

  ——《慈舟法师开示录》页85

  憨山大师(明末四大高僧之一)

  ★念佛求生净土一门,元是要了生死大事,故云:“念佛了生死”。今人发心,因要了生死方才肯念佛,只说念佛可以了生死,若不知生死根株,毕竟向何处念?若念佛的心,断不得生死根株,如何了得生死?如何是生死根株?古人云:“业不重不生娑婆,爱不断不生净土。”是知爱根乃生死之根株,以一切众生受生死之苦,皆爱欲之过也。推此爱根,不是今生有的,也不是一二三四生有的,乃自从无始最初有生死以来,生生世世,舍身受身,皆是爱欲流转。直至今日,翻思从前,何曾有一念暂离此爱根耶?如此爱根种子,积劫深厚,故生死无穷。今日方才发心念佛,只望空求生西方,连爱是生死之根的名字也不知,何曾有一念断著?既不知生死之根,则念佛一边念,生死根只听长,如此念佛,与生死两不相关。这等任你如何念,念到临命终时,只见生死爱根现前,那时方知佛全不得力,却怨念佛无灵验,悔之迟矣。

  故劝今念佛的人,先要知爱是生死根本。而今念佛,念念要断这爱根,即日用现前,在家念佛,眼中见得儿女子孙,家缘财产,无一件不是爱的,则无一事无一念不是生死活计,如全身在火坑中一般。不知正念佛时,心中爱根未曾一念放得下,直如正念佛时,只说念不切,不知爱是主宰,念佛是皮面。如此佛只听念,爱只听长,且如儿女之情现前时,回光看看,这一声佛果能敌得这爱麽?果然断得这爱麽?若断不得这爱,毕竟如何了得生死?以爱缘多生习熟,念佛才发心甚生疏,又不切实,因此不得力。

  若目前爱境主张不得,则临命终时,毕境主张不得。故劝念佛人,第一要知为生死心切,要断生死心切,要在生死根株上念念斩断,则念念是了生死之时也。何必待到腊月三十日,方才了得?晚之晚矣,所谓目前都是生死事,目前了得生死空,如此念念真切,刀刀见血。这般用心,若不出生死,则诸佛堕妄语矣!故在家出家,但知生死心,便是出生死的时节也,岂更有别妙法哉!(示念佛切要,在云栖为闻子将子母氏说)

  ——《憨山大师法语》页86-88

  ★无明生死根株,只在现前一念。如人周行十方,尽生平力而不已者,将谓已涉千万途程,殊不知未离脚跟一步也。是知历劫妄想迁流,生死轮转,实未离当人一念尔。若能日用现前见闻觉知,念念生处著力觑破,生处不生,则历劫生死情根,当下顿断,其实不假他力也。佛说狂心若歇,歇即菩提,岂虚语哉?老人指示父母未生前一句,著力参看,他日当有自信之时也。(示孙诜白)

  ——《憨山大师法语》页96

  ★一修净土,不必求悟明心性,专以念佛观想为正行,又以布施斋僧,修诸福田功德,以为庄严佛土之助。其念佛心中,虽发愿往生,然必要知,先断生死之根,方有速效。如何是生死之根?即今贪著世间,种种受用,及美色、YIN声,滋味口体,一切皆是苦本。及一切瞋怒忿恨之心,及执著痴爱之心,与一切邪魔外道,邪师所说,邪教之法。

  ——《憨山大师法语》页125-126

  ★修行第一要为生死心切。生死心不切,如何敢云念佛成片?且众生无量劫来,念念妄想,情根固蔽,即今生出世,何曾一念痛为生死?日用念念循情,未常返省,今欲以虚浮信心,就要断多劫生死,所谓滴水救积薪之火,岂有是理哉?若果为生死心切,念念若救头然,只恐一失人身,百劫难复。要将此一声佛咬定,定要敌过妄想,一切处念念现前,不被妄想遮障。如此下苦切工夫,久久纯熟,自然相应,如此不求成片,而自成一片矣。此事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告诉不得他人,全要自己著力,若但将念佛做面皮,如此驴年无受用时。直须勇猛,更莫迟疑。(示净心居士)

  ——《憨山大师法语》页105

  永明延寿大师(净土宗第六代祖师)

  ★学道之门别无奇特,只要洗涤根尘下无量劫来业识种子,汝等但能消除情念,断绝妄缘,对世间一切爱欲境界,心如木石相似,直饶未明道眼,自然成就净身。若逢真正导师,切须勤心亲近,假使参而未彻,学而未成,历在耳根,永为道种,世世不落恶趣,生生不失人身,才出头来,一闻千悟。

  须通道,真善知识是人中最大因缘。能化众生得见佛性,深嗟末世诳说一禅,只学虚头,全无实解。步步行有,口口谈空,自不责业力所牵,更教人拨无因果。便说饮酒食肉不碍菩提,行盗行YIN无妨般若,生遭王法,死堕阿鼻,受得地狱业又入畜生饿鬼,百千万劫无有出期,除非一念回光立即翻邪为正。

  若不自忏自悔自修,诸佛出来也无救尔处,若割心肝如木石相似,便可食肉;若饮酒如屎尿相似,便可饮酒;若见端正男女如死屍相似,便可行YIN;若见己财如粪土相似,便可偷盗。饶尔炼得至此田地,亦未可顺汝意在,直待证无量圣身,始可行世间逆顺事,古圣施设岂有他心,只为末法僧尼少持禁戒,恐赚向善俗子多退道心,所以广行遮护。千经所说万论所陈,若不去YIN,断一切清净种。若不去酒,断一切智慧种。若不去盗,断一切福德种。若不去肉,断一切慈悲种。三世诸佛同口敷宣,天下禅宗一音演畅。如何後学略不听从,自毁正因,反行魔说。只为宿薰业种,生遇邪师,善力易清,恶根难拔,岂不见古圣道,见一魔事如万箭攒心,闻一魔事如千锥□耳,速须远离(编者按:□疑作立,待查),不可见闻,各自究心,慎莫容易,久立珍重。

  ——《大正藏》第四十册页993中-下

  莲池大师(净土宗第八代祖师暨明末四大高僧之一)

  ★憎爱

  语云:爱其人及其屋上之乌,言爱之极其至也,忽缘变而情迁,转爱为憎,憎而又憎,向之爱安之在哉?转憎为爱,亦复如是。是故爱不必喜,憎不必怒,梦事空花,本非实故。

  ——莲池大师《竹窗随笔分类略编》页18

  ★轮回根本

  《圆觉》谓轮回以爱欲为根本,而此爱欲,百计制之,莫可除灭,盖贲育无所施其勇,良平无所用其智,而离娄公输无所著其明巧者也。虽“不净观”正彼对治,而博地凡夫障重染深,只见其净,不见其不净,观法精微,鲜克成就。然则竟如之何?经云:欲生於汝意,以思想生,今观此想复从何生,研之究之,又研究之,研之不休,究之不已,老鼠牛角,当必有倒断处。

  ——莲池大师《竹窗随笔分类略编》页22

  ★莲池大师七笔勾出西湖胜迹

  凤侣鸾俦,恩爱牵缠何日休?活鬼乔相守,缘尽还分手。嗏!为你两绸缪,披枷带杻,觑破冤家,各自寻门走。因此把鱼水夫妻一笔勾!

  ——性梵法师《往生净土传辑要》页81

  ★欲为生人根本,断之诚难,有不净观治其标也。反究欲念起处,治其本也,今只消究念佛者就是,持名念佛,且专一持名,但礼佛时,作观可也。

  ——《卍续藏经》第一○九册页146下

  截流大师(净土宗第十代祖师)

  ★今时净业人,终日念佛忏罪,发愿而西方,尚遥往生。弗保者无他,爱桩未拔,情缆犹牢故也。若能将娑婆恩爱,视同嚼蜡,不管忙闲动静,苦乐忧喜,靠著一句佛号,如须弥山相似,一切境缘,无能摇动,或时自觉疲懈,惑习现前,便奋起一念,如倚天长剑,使烦恼魔军逃窜无地,亦如红炉猛火,使无始情识,销铄无余。此人虽现处五浊之乡,已浑身坐在莲华国里,又何待弥陀授手观音劝驾,而始信其往生哉?

  或曰,彼居士勇猛精进如是,岂复牵於爱情,不几於无病而授药乎?予曰,不然!古人云:爱不重不生娑婆。又云:道念若同情念则成佛多时。五通仙人,累劫精勤,尚以欲漏未除,隳其功行,故知未登圣果以还,鲜有不被其系累者。居士果世念轻微,道心勇锐,见欲避如火坑,忆佛如恋慈母,岂不起居轻利转益强健乎!总之,烦恼无尽,而生死根本,则唯贪爱能漂溺行人,障往生法。是故先佛经中,处处诃责,但情爱一分疏淡,则净业一分成熟,於生死岸头,庶得解脱也。居士其勉之哉!(示耕野居士)

  ——《卍续藏经》第一○九册页394-395上

  注:截流大师言“今时净业人,终日念佛忏罪,发愿而西方,尚遥往生。”即终日发愿念佛求忏悔求往生,而仍不能往生满愿,最根本的原因是“爱桩未拔,情缆犹牢故也”。祖师之示,愿猛醒!共勉之!

  印光大师(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

  ★色欲一事,乃举世人之通病。不特中下之人,被色所迷,即上根之人,若不战兢自持,乾惕在念,则亦难免不被所迷。试观古今来多少出格豪杰,固足为圣为贤。只由打不破此关,反为下愚不肖,兼复永堕恶道者,盖难胜数。《楞严经》云:“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YIN,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YIN心不除,尘不可出。”学道之人,本为出离生死。苟不痛除此病,则生死断难出离。即念佛法门,虽则带业往生,然若YIN习固结,则便与佛隔,难於感应道交矣。

  欲绝此祸,莫如见一切女人,皆作亲想、怨想、不净想。亲想者,见老者作母想,长者作姊想,少者作妹想,幼者作女想。欲心纵盛,断不敢於母姊妹女边起不正念。视一切女人,总是吾之母姊妹女,则理制於欲,欲无由发矣。怨想者,凡见美女,便起爱心。由此爱心,便堕恶道。长劫受苦,不能出离。如是则所谓美丽娇媚者,比劫贼虎狼,毒蛇恶蠍,砒霜鸩毒,烈百千倍。於此极大怨家,尚犹恋恋著念,岂非迷中倍人?不净者,美貌动人,只外面一层薄皮尔。若揭去此皮,则不忍见矣。骨肉脓血,屎尿毛发,淋漓狼藉,了无一物可令人爱。但以薄皮所蒙,则妄生爱恋。

  华瓶盛粪,人不把玩。今此美人之薄皮,不异华瓶。皮内所容,比粪更秽。何得爱其外皮,而忘其皮裹之种种秽物,漫起妄想乎哉?苟不战兢乾惕,痛除此习,则唯见其姿质美丽,致爱箭入骨,不能自拔。平素如此,欲其没後不入女腹,不可得也。入人女腹犹可,入畜女腹,则将奈何?试一思及,心神惊怖。然欲於见境不起染心,须於未见境时,常作上三种想,则见境自可不随境转。否则纵不见境,意地仍复缠绵,终被YIN欲习气所缚。固宜认真涤除恶业习气,方可有自由分。(正)复甬江某居士书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页93

  ★吾常谓世间人民,十分之中,由色欲直接而死者,有其四分。间接而死者,亦有四分。以由色欲亏损,受别种感触而死,此诸死者,为不推之於命。岂知贪色者之死,皆非其命,本乎命者,乃居心清贞,不贪欲事之人。彼贪色者,皆自戕其生,何可谓之为命乎?至若依命而生,命尽而死者,不过一、二分尔。由是知天下多半皆枉死之人,此祸之烈(指色欲),世无有二。亦有不费一钱,不劳微力,而能成至高之德行,享至大之安乐,遗子孙以无穷之福荫,俾来生得贞良之眷属者,其唯戒YIN乎!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页95

  ★YIN杀二业,乃一切众生生死根本。最难断者唯YIN,最易犯者唯杀。二者之中,YIN则稍知自爱者,犹能制而不犯。然欲其意地清净,了无丝毫蒂芥者,唯断惑证真之阿罗汉方能之尔,余则爱染习气,虽有厚薄不同,要皆缠绵固结於心识之中,从劫至劫,莫能解脱。(重刻安士全书序二)

  ——《印光法师文钞下册》页438

  ★爱妻爱子者,只知妻子之好,不知妻子之恶。养成祸胎,或至荡产灭门者,皆由贪与爱之私欲所致也。若将此不合情理之私欲,格除净尽,则妻子之是是非非自知。名利之得之以道,不须夤缘妄求矣。此物字,先要识得是幻妄不合情理之私欲,则其格除,乃易易事。否则,尽平生力,不奈彼何。纵读尽世间书,也只成得一个依草附木,随波逐浪汉。甚矣,私欲之物之祸大也。若知此物,是吾人生死冤家,决不令彼暂存吾心,则即心本具之正知自显。正知显而意诚、心正、身修,顺流而导,势如破竹,有不期然而然者。

  人皆可以为尧舜,人皆可以作佛。以一切人民,各具明德,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其不能为尧舜,不能作佛者,皆由私欲锢蔽,不奋克念之功,遂致从劫至劫,随私欲转。轮回六道,了无出期。可不哀哉?然专以格致为训,不以因果相辅而导者,或难奋发大心,励志修持也。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页89

  ★贪者,见境而心起爱乐之谓。欲界众生,皆由YIN欲而生,YIN欲由爱而生。若能将自身他身,从外至内,一一谛观:则但见垢汗涕唾,发毛爪齿,骨肉脓血,大小便利,臭同死屍,污如圊厕。谁於此物,而生贪爱?贪爱既息,则心地清净。以清净心,念佛名号,如甘受和,如白受采。以因地心,契果地觉;事半功倍,利益难思。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页83

  ★男女居室,原为上继祖宗父母之香烟。已有几个儿女,便可不致有後嗣之虑。若犹不肯息YIN欲,则便为不自爱,并不爱其妻之忍人矣。况汝与宗德皆欲修净业,生西方。若男女情欲不能断,则净念便被欲念夹杂,不易得益矣。汝且勿谓光为僧人,尚论人夫妇房室事。须知世间有作为人,皆须节欲,况学佛之人乎?况宗德生已损伤,不生之人乎!(复马宗道居士书)

  ——《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三》页592

  ★人未有不愿自己及与子孙悉皆长寿安乐者,若於色欲不知戒慎,则适得其反,诚可痛伤。故孔子曰,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孟子曰,养心者莫善於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由是言之,人之死生存亡,系於色欲之能寡与否,居其多半。不慧绝无救世之力,愿存寿世之心,爰增辑刊布此书(即《寿康宝鉴》),以期自爱而并爱其子若孙者,得是编而详阅之,则利害之关,明若观火。内而戒勖子孙,外而戒勖同伦。又祈展转流通,俾遍寰宇。庶一切同人,咸获寿康,是所馨香而祷祝者。

  人从色欲而生,故其习偏浓。一不戒慎,多致由色欲而死。古圣王以爱民之故,即夫妇房事,不惜令遒人以木铎巡於道路,冀免误送性命之虞;其慈爱为何如也。及至後世,不但国家政令不复提及,即父母与儿女亦不提及,以致大多数少年,误送性命,可哀孰甚。不慧阅世数旬,见闻颇多,不禁悲伤。因募印此书,冀诸同伦,咸获寿康。所愿得此书者,各各详阅,展转流通,勿令徒费心思钱财,而毫无实益,则幸甚幸甚!(寿康宝鉴题辞一及二)

  ——《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四》页844-845

  ★一切事业,以身为本,身若受亏,事俱消陨。伤身之事,种种不一,最酷烈者,莫过YIN欲。是以君子,持身如玉,闲邪存诚,夙夜兢惕,如是制心,欲念不起,何况邪YIN?蔑伦越理。世有愚夫,不知此义,每致纵欲,不遵礼制贪暂时乐,受长劫苦,减算折福,尚其小尔。以故前贤,敬辑此编。冀诸同伦,共乐性天。不慧有感,增订流传,高悬殷鉴,以拯青年。

  ——释印光撰“普为印施《寿康宝鉴》及展转流通赞扬劝阅诸善士回向颂曰”

  ★天为大父,地为大母。一切男女,皆天地之子女,皆吾之同胞。既是同胞,当尽友爱,保护扶持,以期各得其所。如是,则为天地之肖子,无忝所生矣。既能保护扶持天地之子女,则天地必常保护扶持於其人,令其福深寿永,诸凡如意也。倘或肆意横行,欺淩天地之子女,则其折福减寿,灭门绝嗣。一气不来,永堕恶道,经百千劫,莫复人身者,乃自取其祸,非天地之不慈也。

  余且勿论。即如妻女姊妹,人各共有。人若熟视己之妻女姊妹,己则愤心怒气,即欲殴击。何见人之妻女姊妹,稍有姿色,心即妄起YIN念,意欲污辱乎哉?夫同为天地之子女,是吾同胞。若於同胞起不正念,则是污辱天地之子女,欺侮同胞。其人尚得自立於天地之间,而犹谓之为人乎!况夫妇之道,与乎三纲五常。男女居室,人之大伦。人之所以异於禽兽者,以其有人伦也。人若行蔑理乱伦之事,则是以人身行禽兽事。身虽为人,实则禽兽不如也。何也?以禽兽不知伦理,人知伦理。知伦理而复蔑伦理,斯居禽兽之下矣。

  然一切众生,由YIN欲生,故其习偏浓。须深提防,作亲、作怨、作不净想,庶可息灭邪念,而淳全正念矣。怨与不净,前序已明。兹特约亲而为发挥,冀诸阅者,同敦天伦,毋怀恶念。《四十二章》经,示人见诸女云,想其老者如母,长者如姊,少者如妹,幼者如女,生度脱心,息灭恶念。《梵网经》云,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当生孝顺心,慈悲心。如是则尚保护扶持之不暇,何可以起恶劣心,而欲污辱乎?

  明有一生患YIN,不能自制,问於王龙溪。龙溪曰,譬如有人谓汝曰,此中有名妓,汝可搴帏就之。汝从其言,则汝母女姊妹也。汝此时一片YIN心,还息否?曰:息矣。龙溪曰,然则YIN本是空,汝自认做真尔。人果肯将一切女人,作母女姊妹视之,则不但YIN欲恶念无由而生,而生死轮回,亦当由兹顿出矣。(不可录敦伦理序)

  ——《印光法师文钞下册》页471-473

  ★天下有极惨极烈,至大至深之祸,动辄丧身殒命,而人多乐於从事,以身殉之,虽死不悔者,其唯女色乎!彼狂徒纵情欲事,探花折柳,窃玉偷香,灭理乱伦,败家辱祖,恶名播於乡里,毒气遗於子孙,生不尽其天年,死永堕於恶道者,姑置勿论。即夫妇之伦,倘一沈湎,由兹而死者,何可胜数?本图快乐,卒致死亡,鳏寡苦况,实多自取,岂全属命应尔哉?彼昵情床第者,已属自取其殃,亦有素不狎昵,但以不知忌讳,冒昧从事,致遭死亡者,亦复甚多。故《礼记?月令》有振铎布告,令戒容止之政(容止,即动静,谓房事也),古圣王爱民之忱,可谓无微不至矣(忌讳,《寿康宝鉴》详言之,俱宜购阅)。

  吾常谓世间人民,十分之中,由色欲直接而死者,有其四分。间接而死者,亦有四分,以由色欲亏损,受别种感触而死。此诸死者,无不推之於命,岂知贪色者之死,皆非其命。本乎命者,乃居心清贞,不贪欲事之人,彼贪色者,皆自戕其生,何可谓之为命乎?至若依命而生,命尽而死者,不过一二分尔。由是知天下多半皆枉死之人,此祸之烈,世无有二,可不哀哉!可不畏哉!

  亦有不费一钱,不劳微力,而能成至高之德行,享至大之安乐,遗子孙以无穷之福荫,俾来生得贞良之眷属者,其唯戒YIN乎!夫妇正YIN,前已略说利害,今且不论。

  至於邪YIN之事,无廉无耻,极秽极恶,乃以人身,行畜生事,是以艳女来奔,妖姬献媚,君子视为莫大之祸殃而拒之,必致福曜照临,皇天眷佑;小人视为莫大之幸福而纳之,必致灾星莅止,鬼神诛戮。君子则因祸而得福,小人则因祸而加祸,故曰祸福无门,唯人自召。

  世人苟於女色关头,不能彻底看破,则是以至高之德行,至大之安乐,以及子孙无穷之福荫,来生贞良之眷属,断送於俄顷之欢娱也。哀哉!安士先生《欲海回狂》一书,分门别类,缕析条陈,以雅俗同观之笔,述劝诫俱挚之文。於古今不YIN获福,犯YIN致祸之事,原原委委,详悉备书,大声疾呼,不遗余力,暮鼓晨钟,发人深省,直欲使举世同伦,咸享福乐,各尽天年而後已,须知其书,虽为戒YIN而设,其义与道,则举凡经国治世,修身齐家,穷理尽性,了生脱死之法,悉皆圆具。若善为领会,神而明之,则左右逢源,触目是道,其忧世救民之心,可谓至深切矣……

  又祈父诲其子,兄勉其弟,师诫其徒,友告其侣,俾得人人知其祸害,立志如山,守身如玉,不但不犯邪YIN,即夫妇正YIN,亦知撙节,将见鳏寡孤独,从兹日少,富寿康宁,人各悉得,身家由兹清吉,国界於以安宁,秽德转为懿德,灾殃变作祯祥。毕竟不费一钱,不劳微力,而得此美满之效果,仁人君子,谅皆当仁不让而乐为之也。爰述大义,以贡同仁。(欲海回狂普劝受持流通序)

  ——《印光法师文钞下册》页586-588

  ★人未有不欲长寿康宁,子孙蕃衍,功业卓著,吉曜照临者,亦未有欲短折疾病,後嗣灭绝,家道倾颓,凶神莅止者。此举世人之常情,虽三尺孺子,莫不皆然,纵至愚之人,断无幸灾乐祸,厌福恶吉者。

  而好色贪YIN之人,心之所期,与身之所行,适得其反,卒至所不欲者悉得,而所欲者悉莫由而得,可不哀哉!彼纵情花柳,唯此是图者,姑勿论。即夫妇之伦,若一贪湎,必致丧身殒命。亦有并不过贪,但由不知忌讳(忌讳种种,详示书後,此不备书),冒昧从事,以致死亡者,殊堪怜愍。以故前贤辑《不可录》,备明色欲之害,其戒YIN窒欲之格言,福善祸YIN之证案,持戒之方法日期,忌讳之时处人事,不惮繁琐,缕析条陈,俾阅者知所警戒,其觉世救民之心,可谓恳切周挚矣。而印光复为增订,以名《寿康宝鉴》,复为募印广布者,盖以有痛於心而不容已也……

  孟子曰,养心者莫善於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康健时尚宜节欲,况大病始愈乎?……而古今来福最大者,莫过皇帝,福大寿亦当大,试详考之,十有八九皆不寿,岂非以欲事多,兼以不知忌讳,以自促其寿乎?

  而世之大聪明人,每多不寿,其殆懵懂於此而致然乎,光常谓世人十分之中,四分由色欲而死,四分虽不由色欲直接而死,因贪色欲亏损,受别种感触间接而死,其本乎命而死者,不过十分之一、二而已。茫茫世界,芸芸人民,十有八九,由色欲死,可不哀哉?此光流通《寿康宝鉴》之所以也。(寿康宝鉴序)

  ——《印光法师文钞下册》页588-591

  ★人禀天地阴阳之气,受父母精血之质而生。其初生以至三、四岁,一举一动,皆须父母抚育。自後虽能自行动,而诸凡事理,皆须父母安排教导,否则便不能生存於世。及其年长,则父母为之择配,俾得享男女居室之乐,以期内外相辅,得以奉父母而尽子职,绵世系而防老死。此天地固然之道,圣人法天制礼,俾人各守□伦,以尽人道与子道尔。若不依圣人之礼,与父母之命,唯以两情爱恋而为夫妇,则与禽兽何异?彼不知好歹者,专效欧洲恶风,盛倡自由结婚,何不倡初生即不受父母抚育教导,而自由成立为人乎?彼若能一生於世,即自由成立,绝不受父母抚育教导,则自由结婚,实为至当之理事。若不能如此,唯年长能以自力致男女爱恋为标准者,即为逆天悖理侮圣蔑伦之极重罪人。以其心行,与禽兽无殊焉!无锡杨章甫居士,作文辟之,因为序引,以发所未发,冀倡此说者,咸觉悟云。(辟自由结婚邪说文序)

  ——《印光法师文钞下册》页592

  ★若当临命终时,一心念南无阿弥陀佛,以此志诚念佛之心,必定感佛大发慈悲,亲垂接引……大家轮班助念佛号时,若见悲痛哭泣,则情爱心生,佛念便息矣。随情爱心去,以致生生世世,不得解脱。此时,所最得益者,莫过於一心念佛。所最贻害者,莫过於妄动哭泣。若或妄动哭泣,致生瞋恨及情爱心,则欲生西方,万无有一矣。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页114

  弘一大师(近代律宗高僧)

  ★娑婆有一爱之不轻,则临终为此爱所牵;矧多爱乎?极乐有一念之不一,则临终为此所转;矧多念乎?

  ——幽溪大师(录自弘一大师《晚晴集》或《卍续藏经》第一○九册页726下-727上)

  ★若生恩爱时,当念净土眷属无有情爱,何当得生净土?远离此爱。若生瞋恚时,当念净土眷属无有触恼,何当往生净土?得离此瞋。若受苦时,当念净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若受乐时,当念净土之乐,无央无待。凡历缘境,皆以此意而推广之,则一切时处,无非净土之助行也。

  ——幽溪大师(录自弘一大师《晚晴集》或《卍续藏经》第一○九册页728下-729上)

  ★只“强顺人情,勉就世故”八个字,误却你一生大事。道业未成,无常至速!急宜敛迹韬光,一心向道,不得再误!

  ——《西方确指》(录自弘一大师《晚晴集》)

  按:此语原是勉人专修净土,专念一句阿弥陀佛。在此不妨引为“强顺人情”的去结婚生子;“勉就世故”的去杀盗YIN妄,亦无不可也。

  虚云老和尚(禅宗沩仰第八代祖师)

  ★《楞严》一经,由阿难发起,作我们的模范。全经著重说“YIN”字,由这“YIN”字,说出很多文章来。

  ——《虚云老和尚方便开示》页113

  ★阿难遇摩登伽女,并非做不得主,这是菩萨变化示现世间,非爱为本,但以慈悲,令彼拾爱,假诸贪欲,而入生死。《圆觉经》说:“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若诸世界,一切种性,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皆因YIN欲而正性命。当知轮回,爱为根本!”所以说:“三界轮回YIN为本,六道往还爱为基”。

  ——《虚云老和尚方便开示》页131

  ★以我的愚见,最好能专读一部《楞严经》,只要熟读正文,不必看注解,读到能背,便能以前文解後文,以後文解前文,此经由凡夫直到成佛,由无情到有情,山河大地,四圣六凡,修证迷悟,理事因果戒律,都详详细细的说尽了。所以熟读《楞严经》很有利益。

  ——《虚云老和尚方便开示》页78

  ★我忏悔,不过比你们痴长几岁,弄到一个虚名,你们以为我有什麽长处,以我为宗就苦了!我比《楞严》所说的妖魔外道都不如、比祖师更不如。所以每每叫你们参学的要带眼识人,又要有双好耳,听法能辨邪正,然後将所见所闻的,放进一个好肚里,比较他的是非得失,修行就不会走错路,不上伪善知识的当。现正是末法时代,你到哪里访善知识呢?不如熟读一部《楞严经》,修行就有把握,就能保绥哀救,消息邪缘,令其身心,入佛知见,从此成就,不遭歧路!又全经前後所说,著重在一个“YIN”字。说:“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YIN,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YIN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YIN,必落魔道!”看《楞严经》若不归宗(指“YIN”字),跑马看花,就不中用。要读到烂熟,就能以後文消前文,以前文贯後文,前後照应,则全经义理,了然在目,依经作观,自得受用。古来行人,从此经悟道的很多。温州仙岩安禅师,因看“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当时破句读云:“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於此忽有悟入。後人语师云:“破句读了也!”师云:“此是我悟处!”毕生读之不易,人称之曰“安楞严”。希望同参们,无论老少,常读《楞严》。此经是你随身善知识,时闻世尊说法,就和阿难作同参!

  ——《虚云老和尚方便开示》页144-145

  ★《楞严经》说:“如是六天,形虽出动,心迹尚交,自此已还,名为欲界。”色界已无YIN欲,还有色身。《楞严经》说:“是十八天,独行无交,未尽形累,自此已还,名为色界,但无粗色,非无细色。”《净名疏》云:“若不了义教,明无色界无色;若了义教,明无色界有色。”《涅槃》云:“无色界色,非声闻缘觉所知。”《楞严经》云:“是四空天,身心灭尽,定性现前,无业果色,从此逮终,名无色界!”三界轮回YIN为本,六道往返爱为基。可见有YIN就有生死,断YIN就断生死了。三界六道,身量寿命,长短不同。非非想处天,寿长八万大劫,还是免不了生死轮回。三界无安,犹如火宅,我们打算出火宅,就要好好的修行。

  ——《虚云老和尚方便开示》页112

  ★《楞严经》中说凡说圣,说悟说魔,皆是阐明五阴非有,教我们照破五蕴皆空,最後说知有涅槃,不恋三界,指出五阴魔邪,无一不是说五阴。色阴上,YIN色是生死根本;杀盗YIN妄,是地狱根本。五阴照空,即脱生死,不复轮回。

  ——《虚云老和尚方便开示》页152

  来果禅师(禅宗临济第四十六代祖师)

  ★参禅人,要知身为YIN本。经上云:皆因YIN欲,而正性命。爱欲为因,爱命为果;欲因爱生,命因欲有。佛经亲嘱,何敢稍违?大凡办道行人,防YIN如防火,防爱如防贼;火不防即成灰烬,贼不防悉为贼有,大关我人生命财产。命即法身慧命,财即七圣功德财,诚非细事。参禅得力时,有问曰:“既能得力,何防之有?”是知工夫得力,不防YIN而YIN自净;有防YIN念,难做工夫。中下行人参禅用工,防YIN尚防不胜防,犯YIN何止一犯再犯?有防YIN之念,未称得力工夫,再若犯YIN,自称法门罪辈。

  防YIN之形态者,三业未动,已见YIN心,七恶宾士,YIN池水溢。见女色,动YIN心,过可能赦;见男色,动YIN念,逆罪难逃。有触摩身手者,有口吻彼口者,有私送爱物者,有私订YIN约者,有YIN“人口”者,有YIN“坐股”者,有“勒逼”YIN者,有“互爱”YIN者。独男色互YIN罪与七逆同科,判处阿鼻四大劫罪。僧与女YIN,判处阿鼻一大劫罪,逆YIN亦四大劫罪。世间人云:“万恶YIN为首,百善孝为先。”况僧人乎?世间一夫一妻为正YIN无过,若有一时半刻二妻,为邪YIN,有过;若一妻一夫是正YIN无过,若一妻有一时半刻二夫,为邪YIN,有过。守戒僧人,邪YIN、正YIN一律持净,稍有不净,时至即下三途受罪。果能想YIN戒持净,不稍违犯者,只有参禅一法根本铲除。何以?禅正参时,绝人我相,何物为YIN物乎?禅能参透,先断生死命根,不但YIN根、YIN种俱绝,连下YIN种之地彻底掀扬,小则成罗汉,中则成菩萨,大则成诸佛是也。

  ——《参禅普说》页69-70

  ★参禅人,立志孤高、回绝人世、只身孤诣、以道为侣者,才是参禅人行履。无始劫来攀情扯爱,极恶深交,致使改头换面不知凡几,直到今天再随情欲转去,辜负佛祖父母师长,何脸见人?尚对不起自己,至是以道为我至亲,以禅为我至友,其他不但不顾,加以远离。非远离不能脱爱染窠臼,非真参不能绝生死幽巢。与人讲一句有益的话,尚与道违,无益之语,岂可得乎?古有慈明等结伴一同参汾阳昭祖,将至门外,被浇一顿冷水,立即私溜二、三个。至晚汾阳弄荤菜一席,各人默默不食,独慈明一人,听其指吃则吃。次早一跑,只剩慈明一人。汾阳曰:“我用一席水饭祭走这些孤魂野鬼,只留一个人在。”若照这样,打同参尚不能同行大法、同了生死、同开道场、同行度世,何称同参?半点委屈一受,各顾各人性命,任何不顾,悲乎!不过逞一时热闹而已,终是空过光阴,真与道违也。

  近今之世,打同参者,你爱我之人格,我喜你之清严,午夜商谈,深为合意。即二人发愿,写血表,立愿书,同在佛前发宏誓愿,或生死不离,或你死我死,或同患难,或同参禅;血表化後,你的戒牒归我收,我的愿书归你收,情深义厚,出入同行。一进禅堂,或当行单,见到你与他亲,我生嫉妒,或你要朝山,我要拜海;先是言语不和,次则人情稍疏,再则你交我的戒牒,我还你的愿文,甚至於你一拳,我一脚。呜呼!这好同参,恐一年未到。嗟夫!何愚之甚!参禅正要断情绝爱,道尚难办,何能污情染爱,禅岂能参乎?至嘱有志之人,知识之士,万莫有此愚弄,唐丧光阴不浅。

  ——《参禅普说》页86-87

  ★YIN戒因缘者。《涅槃经》云:“如一罗刹,随渡海者,总乞浮囊,渡者答言:‘宁舍身命,囊不可得。’罗刹复言:‘不肯全施,可惠其半?’彼人亦不肯与。如是转展,乃至乞微尘许,彼人亦不肯与。菩萨持戒,亦复如是,烦恼破戒,罗刹劝化菩萨,令犯重戒,护余轻者,菩萨不随,乃至劝化轻戒,菩萨亦不随。何以故?菩萨持重戒及轻戒,敬重坚固,等无差别。”然而世人因YIN欲杀身亡家,既出俗为僧,岂可再犯?而世人者,及周幽丧国,晋献亡家,YIN女骑颈,天庙焚身,皆YIN所致。自古至今,受惑者不少,被害者良多。

  如《八师经》云:“佛告梵志曰:‘YIN人妇女,或为夫主、边人所知,临时得殃,刀杖加刑,手足分离,祸及门族;或为王法收捕著狱,酷毒掠治,身自当罪。死入地狱,卧於铁床,或抱铜柱,狱卒燃火,以烧其身。地狱罪毕,当受畜生。若後为人,闺门YIN乱,远佛违法,不亲圣贤,常怀恐怖,多危少安。’复说偈曰:‘YIN为不净行,迷惑失正道;形销魂魄惊,伤命而早夭。受罪顽痴荒,死复堕恶道;吾用(编者按:用字存疑,待查)畏是患,弃家乐山薮。’”故《大论》云:“人(编者按:人字存疑,待查)道惭愧人,持钵摄众生;云何纵欲情,沈溺於五情?已舍五欲乐,弃之而不顾;如何还欲得,如愚自食唾?”故经云:“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YIN,则不随其生死相续;YIN心不除,尘不可出,必使YIN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於佛菩提斯可希冀。”

  ——《十界因果录》页84-85

  ★我等日用中,现前一念杀、盗、YIN、妄等戒,其名虽持,而实一切戒尽犯。或YIN心顿发,或欲火逼身,竟难止伏;或睡或坐,或立或行,即用自手触捋小便,其心观想前行YIN样,弄精失出,贪图适意;或见年幼僧俗男女,即用身手触彼身分;或握手生欢,身耽YIN业;或外现威仪,弊专YIN恶;或与僧尼及女士等通致往来,心耽YIN色;或与俗人结拜乾亲;或僧房屋安居女眷及养鸡犬;或将三宝、衣服、财物私取俗家混用;或专看YIN戏,喜造YIN书。如此极恶重罪,若不改悔,命终生大叫唤地狱。

  ——《十界因果录》页31

  谛闲大师(天台宗第四十三代祖师)

  ★问:对於正室,是否亦当隔离,其不能隔离,是否不能成道?

  答:若谓了生脱死,是戒YIN为第一义,《楞严经》云:“汝修三昧,本出尘劳,YIN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若不断YIN,必落魔道。”故知欲成办道业,必以戒YIN为第一义,若为宗嗣起见,欲罢不能,见子後宜节欲,见孙已宜绝欲,以皆弗获已之言也,不可不知!

  ——谛闲大师(节录自《谛闲大师遗集》第五册页58)

  宝静大师(天台宗第四十四代祖师)

  ★佛言“多欲为苦”者,“欲”希须为义,谓於所乐之境,希求而不舍也。“多”者谓其欲乐之境非一。故昔者,因贪多欲,而受逼迫身心之痛苦也。一切尘境,悉能染污吾人之心,为生死之根本。然何以能知五欲为苦?六根对六尘,任运贪著,如磁石吸铁,不期然而然。当知尘本非欲,而其中别有滋味,故能令人起须欲之心。然万境本闲,唯人自闹,所谓“色不迷人人自迷,酒不醉人人自醉”。然欲境虽多,总数不出五种:一、色欲。谓男女形貌端正,及世间宝物,玄黄朱赤紫,种种妙色,世间之人,谁不生爱著?於此可爱之色,悦情适意,贪求恋著,不能出离三界,皆为色所迷。故《楞严经》云:“汝爱我心,我怜汝色”是也。二、财欲。世间一切金银财宝,养身之资,无论男女老幼,谁不生贪著?恋恋不舍?是为财欲。三、名闻欲。谓不贪色、不贪财,唯贪求名誉,谓有声名可以显亲荣己,以致贪求乐著而不知止,故名“名欲”。四、曰饮食欲。贪著种种饮食,佳肴美味,乃至贪口腹残杀生灵,故名“食欲”。五、睡眠欲。谓终日情识昏昧而睡眠,众生不了,终日竟夜。於黑暗鬼窟中作活计,不知“欲”是苦本。且将苦作乐,贪求不已,如来说是:“可怜悯者。”此之谓乎。

  当知有欲便有苦,无欲则无苦,有欲有苦,皆是六根黏於六尘,若根不缘,则尘无所偶。若根尘脱黏,则当下灵光独耀,五根为内贼,五尘为外贼,灭功德、损法财悉由此内外五大贼之所劫夺,宜生厌离之心。谓“色欲”如热金丸,持之则烧。古今俊杰英雄,多被色欲所迷,如周幽王之爱褒姒,因此丧身亡国。频婆娑罗王以色欲故,身入怨国,在YIN女梵摩房中。优田王以色欲故,截五百仙人首。古时多少昏君悉因色欲而败国亡家,当知色害尤深,令人狂醉,生死根本,良有以也。

  声欲如涂毒鼓,闻之则死,故宜远离。《婆沙》中云:佛未出时帝释常诣提波延那仙人所,听闻法要,夫人舍脂,心怀疑念,帝释舍我欲往余女,遂隐行车上,到仙人所。帝释见之,乃谓曰:“仙人不喜见女,汝可还去。”舍脂不肯,帝释即以莲荷茎打之,舍脂乃以软语而谢帝释,诸仙闻女声起欲,髻螺落地失通。又如印度雪山有五百仙人修道,甄迦罗女於雪山沐而歌,仙人闻其歌声,遂失禅定,心醉狂逸,不能自主,以是之故,须呵声尘。

  香欲如憋龙气,臭之则毙,开结使门,杜真正路,百年持戒能一时坏,唯此香尘。《大论》云:昔有罗汉,入龙宫受食,钵有余粒,令沙弥洗涤,余剩米饭,嗅尝之,甚香味,後潜入师座之龙床,手捉床脚,俱入龙宫,龙谓何故将未得道者带来?师言不觉。沙弥见龙女美妙端正无比,生大染著,遂发大愿,夺取龙宫。出宫後,一心精修施戒,愿早做龙王。是时绕寺,足下水出,自知龙业已成,即以袈娑覆头,入池而死,竟为大龙。其未死之前,师友呵之,谓我心决,师及僧众在池前叹云,由著香故,致使尔也。彼以贪故,竟甘为畜类之龙王,其颠倒错谬,可谓至愚。

  味欲如沸蜜汤,饮之则烂舌,众生因贪口福,而残杀生灵,造弥天大罪,伤理丧德,断大慈悲,皆此味欲。昔有一爱酪沙弥心常爱食乳酪之味,凡檀越供僧之酪,沙弥每得余残,心心爱著不舍,死堕酪中为虫。师得道果,僧分酪时云,徐徐莫伤爱酪沙弥,人问其故,答言:此虫本是我小沙弥,以爱酪故,生此酪中,为是义故宜应呵味。

  触欲如卧师子,近之则啮,当知触欲为生死之本,系缚之缘,余四欲各得其分,唯触欲遍满全身,生处广故,染著亦广,故此触欲,为大黑暗处。过去有劫拨仙人,得五神通,为王者所敬重,飞行往返,王自捧仙足,用肴之时,手自供奉,如是者多年。时王有事远行,王有一女,端正无比,王告女言,吾奉事仙,不敢失意,吾今远行,汝供如我。彼仙飞至,女即以手擎接足,触女柔软之手,即起欲意,欲盛失通,无飞行之能,只挨步行出宫,可不畏哉?

  古代名僧诗云:“远之易为士,厄之难为情,香味颓高志,声色丧躯龄。”《佛名经》曰:“有爱则生,爱尽则灭。”故知生死,贪欲为本,若去贪欲之因,则生死苦轮之果报息矣!“苦者”逼迫为义,谓五欲之法,逼恼身心,不得自由,故名为苦,以其六根,各有三受,即有三苦,六三即一十八苦,如是推穷,无量无边。众苦充满,谓之苦海,所以说“多欲为苦也”。若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返观观自性,返闻闻自性,当下即是少欲出苦之方法。

  生死疲劳,从贪欲起者。吾人从无量劫来,生生死死,六道之中,何道未曾去过?十方世界,无一芥子许,非我受生之处,做一世人,有一世之辛苦。生如活牛剥皮,死如乌龟脱壳,苦痛万端,经无量世则有无量辛苦,然自心本来不生不灭,有生有死者,皆因贪欲而起,悉是冤枉受轮回,遭虚妄之生死。众生胡为乎受诸辛疲劳苦,故云生死疲劳。《大智度论》云:菩萨得天眼,观诸众生,轮转五道,回旋其中,谓天中死,人中生,人中死,天中生,天中死,地狱中生,地狱中死,鬼趣中生,修罗鬼畜,亦复如是。欲界中死,色界中生,欲界中生,色界中死,色无色界,亦复如是。所以说六道轮回,生死旋转,吾人从无始至现在,所有枯骸,堆积如山,所流眼泪,如四大海水,众生不痛念生死苦,且将苦作乐,以强淩弱,争名夺利,乃曰为国为民,岂非颠倒?如百千蚊蚋,於破瓶之中,分寸之间,啾啾乱鸣,慧眼观之,殊属可笑,徒劳辛苦而已。

  然亦无无因之果,果必有因,如桃树由桃核而来,现在生死,由贪欲而生,吾人最初受生亦由一念爱心而来,纳想为胎,流爱成种。《圆觉经》云:“一切众生,从无始际,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是故吾等,须断贪欲,吾人来世如何,不必问他人,问自心便知,现吾等须看破一切,断去贪欲,切不可被其所迷,於无量劫中为恩爱奴。所谓若欲放下即放下,欲待了期无了期,自己要向自己度,求人不如求自己。

  ——《宝静大师全集》页956-961

  ★第一诃色欲。当知“诃”之一字,即是用功夫之要道,入门之正轨,须以种种方法诃斥之。所谓男女形貌端正严好,修目即长眉,朱者红也,素者白也,所谓丹唇皓齿,明眸善睐,种种可爱可悦之色相,愚人视之,遂生贪爱,此为贪爱男女之形色有情之正报。还有一种人,对於有情男女之爱,染心很淡泊,不生执著,而爱世间种种可尊可贵之宝物,谓金银琉璃珊瑚琥珀等七宝,及一切青黄赤白红紫缥绿五光十色,种种微妙殊胜之色相,若智者观之,了达原是虚妄,不生贪爱,而愚人遂生爱染,因迷惑故,从此作诸恶业,深造累劫之祸殃。如频婆王事,即是引证。是王以贪爱色欲故,不顾国家之重,甘愿身入敌邦,独处於YIN女阿梵波罗房中。又如优填王,以爱乐色染故,遂截五百仙人手足,造大重罪。当知古今多少英雄汉,谁不於此茫茫欲海中,为恩爱奴,作色情魔,所谓:“汝爱我心,我怜汝色。”恩爱酬缪,旷劫相缠,无有了期。悲夫!色欲之害人,实甚於猛兽横流,吾侪凡夫,应当猛省而讨斥之……

  第五诃触欲。此触欲最为厉害,为生死之根本。经云:“一切众生,皆以色欲而正其性命。”因前四欲,各有界限,色属眼一部分,声属耳一部分,香属鼻一部分,味属舌一部分,谓四根对四尘,各有所受。惟此触欲,则周遍全体,所言触欲者,谓男女身分,柔软细滑,互相按摩,及寒时体温,热时体凉,及其他种种之殊好妙触,无智慧之愚人,为之沈没,能障碍行者之道业。如从前有一角仙,为触欲而失神通,发恶愿感天不雨,後被YIN女诱惑触欲失通,骑其头颈,是知触欲之过罪,至大且危,可不慎哉!

  ——宝静大师《修习止观坐禅法要讲述》页69-73

  倓虚大师(天台宗第四十四代祖师)

  ★倓虚老和尚出家前之感言:

  现在我下面已有一个姑娘已出门了,五个男孩,大的才十四岁,小的刚会走,又没人教养他们,三四十年来东跑西奔,没有一点积蓄,全靠这个小药辅吃饭。我走了之後,药辅无人照管必定歇业,将来全家挨饿,流浪失所,这怎麽办呢?然而,又一想:天下流离失所的人太多了,许别人的眷属流离失所,就不许我的眷属流离失所吗?又想:假如我出了家之後,到各地去参访,在路上遇见了我的孩子正在讨饭,这时我管他不管他呢?唉!天下讨饭的孩子太多了,许别人的孩子讨饭,就不许我的孩子讨饭吗?这件事也不足深虑的!可是我的女人,在我不言语一声去了之後,她领著五个孩子,生活上一定很为难,如果她要嫁给别人,这不是於我很难看吗?以後我听说,或者在一个村里遇见她,将作如何感想?唉!又一寻思,天下的女人改嫁的太多了,这是我出家,如果我早已死去,谁能保险她不改嫁呢?况且许别人的女人改嫁,就不许我的女人改嫁吗?她今生是我的女人,前生是谁的女人?来生又要变成谁的女人呢?这事也不足挂在心上的。如果真的为了妻子的事情,而连累了自己的一生,其实何止一生,恐怕生生世世的永远沈沦下去了,这样不但不能度脱妻子,同时也无法度脱自己。如果我现在能够毅然决然的出了家,潜心佛典,得到真实的修行,将来遇见他们,也劝她们念佛修行,了生脱死,这不是两全其美吗?还有……唉!放下吧!……放下吧!

  ——《影尘回忆录》页46

  ★凡学佛人,须知五魔利害,必须预防,早结同参道友,互相警诫。

  此魔有五:

  一者、死魔。

  二者、病魔。

  三者、烦恼魔。

  四者、五阴魔。

  五者、天魔。

  破此五魔,最要是预作观想。

  一、观生死一如,如镜花水月,能破“死魔”。

  二、观知苦所集,如露如电,能破“病魔”。

  三、观世事如梦,逢场作戏,何须认真,能破“烦恼魔”。

  四、观如幻如化,能破“五阴魔”。

  五、观一切环境,完全是梦,能破“天魔”。

  更有五要:

  第一、要看破声色利货,转眼成空。

  第二、要看轻荣辱得失,如朝露阳焰。

  第三、要学吃亏,吃亏即便宜,确是修福。

  第四、要不被顺境所转,须知转眼成空。

  第五、要割亲断爱,须知恩重仇深。

  如是五魔五要,能作如是观,如是行,虽履险路,如同坦途,无罣无碍,立地清凉,随时皆得大自在。然作观时,先要设身处地,方能有效。

  ——《倓虚大师精华录》页119-120

  广钦老和尚(近代净宗高僧)

  ★人为何受轮回?就因七情五欲太重了。被七情五欲所迷,整天就是为财色名食睡,烦恼也就而至,业也就这样造出来了。

  ——《广钦老和尚开示录》页68

  ★轮回是有的,不要以为没有,很苦。以前寒山拾得看到人家办喜事,拍手大笑,你看他娶他祖妈,吃他姑姨,人家骂他们是空和尚乱讲话,他叫一只猪的名字,那只猪,真的走过来,确实有轮回。

  ——《广钦老和尚开示录》页68

  ★没有说还有我的父母、朋友、同事、亲戚……等,爱情爱别,千万劫也是在轮回这些,也是为这些在轮回。如果有佛的种子,修行就比较快。

  ——《广钦老和尚行持语录》页224

  ★女人少修五百世,会修的就此身可解脱,不要顾身体,食饱就好,穿暖即可,不想睡就不要硬睡,相反则贪、迷、散乱、无道心。

  ——《广钦老和尚开示录》页56

  ★如果情执不断,嘴里念佛,念念还是堕娑婆。如果恳切至诚,放下万缘,那麽,一念之间,便能到西方。万缘牵扯,割舍不下,那麽,百年万年还是在三界内。

  ——《广钦老和尚行持语录》页32-33

  ★老和尚又说:“世间的父母子女,乃是相互债主,今世做你的父母,抚养还债,他世则做你的子女,受你的养育,如此,一世一世,怨亲相继,彼此互养,无有终止。而出家乃是要断绝这条生死债缘,将世俗爱别离苦的亲情,转为度这些亲人来皈依三宝,同来念佛、拜佛,度他们出娑婆世界,免生死轮回苦,这样才叫做大孝报恩,否则,父母未度,这点恩情,还会使我们再入娑婆度他们。实则无始以来,世世相生,六道中都是我们过去的怨亲眷属,因隔世相远而忘失,今生为父母兄弟,来世可能为怨家债主,有的甚或堕入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等三恶道中,所以,我们度众生,必须怨亲平等,慈悲一切,现世父母、兄弟固为亲眷,一切众生亦为过去生的亲眷,故要发大悲心,誓度一切众生,像大愿地藏王菩萨一般,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广钦老和尚行持语录》页100

  ★要得到父母同意而出家,那是不可能的,父母亲眷都是希望我们和他们一样,走那条生死的路。既然我们也知道要图报亲恩,就应该出家走了脱生死的路,把父母引度过来,免其生死轮回苦,令他们得到解脱安乐,这才是真正地尽到孝道,如果要以世俗的方式来还尽孝道,那是不可能的,我们在这娑婆世界,一代一代所走的路,都不离其辙,而结果也不出生死轮回。假设你现在不出家,顺父母的意思结婚,物件若不理想,父母也为你难过操心,物件若是适你的意,是否也同时合父母的意?若不能,岂不又徒增父母的难过和失望,这样,你将再以何方式来报答父母养育之恩?出家修行,能度脱父母,度历代祖先,也能报师长恩,所谓能上报四重恩,这样,我们人生走这一趟,才有个目的,有个价值,也才有一条解脱的路,否则,懵懵懂懂地乱闯乱走,再坠入四生轮回中,也就枉费我们这个难得的人身了。

  ——《广钦老和尚行持语录》页106-107

  ★一个修行人,在自度期间,必须衣、食、名、利、世间情爱种种,均能放得下、看得破,可以无罣碍,可以自处解脱,而不受羁绊,不受缠缚,才算是自身已了,才可以出来度众,接受供养,再把此供养转施为利益众生的事业。

  ——《广钦老和尚行持语录》页126

  ★老和尚说:“放下,并不是口头上的放下,是要临终正念现前,没有一点家庭的意识,没有亲眷家属的爱别离苦,这才叫放下,如果还存那麽一点家庭意识,那还是生死轮回。要知道,我们来到这娑婆世界,是带业来的,要在这娑婆世界中,走入佛门,找一条解脱生死苦的新路去,不要再为贪享衣、食、住的舒适,而更造一些新的恶业,再重入生死轮回的旧路中。不要贪长寿,如果不会修,不会走解脱的路,即使活了两百岁,也不过是多造一些业,两百岁一过完,还是要生死轮回。我们这个身躯是有生有灭的东西,终究要毁坏,是无法让我们永久依赖的,要看破,要放下,而我们这灵灵觉觉的灵性,才是不生不灭的。

  ——《广钦老和尚和行持语录》页114

  ★你们女众已经染重症(感情重),不要再来那爱情爱别离。喜欢常常在一起睡,说你为什麽不跟我好。要分开,远离一点,如果执著下去,就是邪了。

  ——《广钦老和尚开示录》页56

  ★我们出家,是看破爱别离苦来出家的,所以说出了家便忘了家,如果还跟家里人牵缘,则身虽出家,心中的念头却没有出家,临终时,念头会被这些爱别离苦缠住,无法跳出轮回,且与家人牵扯,自己也会俗气化。不要与家人扯爱别离苦,不与人攀缘,则念头自然清净,到时要往生西方才有希望,到极乐世界得不退地後,才有办法报亲恩。

  ——《广钦老和尚行持语录》页50

  宣化上人(禅宗沩仰第九代祖师)

  ★我在金山圣寺讲过,难道做父母的都想子女快点死吗?逼迫著子女结婚,就是要你的子女快点死,就是这个道理,没有旁的。所谓“老猫房上睡,一辈传一辈。”传完了,又是什麽样子,没有下文。

  ——《人生要义》页237

  ★我想有人一定会有疑问,为什麽没有贪瞋痴的人就是证果的人。现在我把贪瞋痴的重点,以最通俗而易明白的事相说给大家听。所谓贪心,就是欲念,YIN欲之心。没有了贪心,就是断了欲念;没有了欲念,就是没有YIN欲的心。男女两方见面接触,互不生此妄想,不仅此念不生,就连生理上都不生一点反应,男女根也不动了,这才是真的断了欲念,息了贪心。诸位!你们不要惊奇我说得这样坦白彻底,因为千经万论,三藏十二部,到究竟处经典都是讲这个问题。要是没有这个“欲”的问题,什麽经典都不必要了,一切法皆“空”,一切法皆“如”了。就因为有这个问题,所以我们才要修行,倘若你不能断欲去爱,你就是出家了八万个大劫,也只是在佛教里混光阴、吃造业饭。若能断欲去爱、除YIN心,才真是没有贪心,没有贪就没有烦恼。要甚麽时候才能把贪心断灭呢?必须要破无明,才能断除贪心。菩萨修行所以勇猛精进的缘故,就是为了破一分无明,证一分法身,达到等觉果位时,才把尘沙无明断尽,证得佛果。贪心在三毒中是最毒最难断尽的。我们初发心修行,最障碍我们用功的,就是男贪女、女贪男的YIN欲心,这是最根本的问题。《楞严经》上说得很清楚:“YIN心不除,尘不可出”,如想不除YIN心而能成道,就像蒸沙欲想它成饭一样,是不可能的事。

  ——《宣化上人法语开示》页90-91

  ★无明火究竟是什麽?很简单很乾脆的说,就是男贪女爱的YIN欲心。这种心念一动,连自己都莫名其妙,无法阻止。所以许多人常在这种糊里糊涂之下,做出糊涂事,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无法挽救。当异性相爱的时候,你如去问他们,你为什麽要爱她呢?她为什麽要爱你呢?他们一定回答你说:我不知道。这就是无明。希望每个出家人都能断欲去爱,在修持上多用功,共勉之!

  ——《宣化上人法语开示》页96

  ★假如你能够彻底放下一切色欲,那麽,就一了一切了。天下英雄好汉,乃至老修行,不知多少都被美色这一关迷住了。世间上所有的问题和烦恼,也源於此。想要断烦恼,先要断欲。如果要随逐烦恼,大可以恣情纵欲,为所欲为……人,就是由色欲而生,由色欲而死。

  ——一九七七年上人沿途开示於加州马歇尔镇。见《佛教精进者的日记(一)》页279

  ★什麽是无明?就是无所明了,什麽也不明了。无明究竟是什麽?较文雅的说,就是愚痴;若往显明露骨来说,就是YIN欲心。譬如男孩子追求女孩子,女孩子追求男孩子。若问他(她)为什麽要追求?或会回答:因为他(她)漂亮或英俊,所以我爱他(她)。再问:为什麽要爱他(她),哪个地方可爱?问来问去,他(她)也不知道。既然不知道,还要去追,这就是无明,也可以说莫名其妙。在莫名其妙之情形下,还要往里钻。为什麽?因为人是色欲而生,所以还要色欲而死。古人说:“生我之门死我户,几个苏醒几个悟?夜来铁汉自思量,成佛作祖由人做。”无论成佛或做祖师,都是由人所修成的。所以人是怎样生来的,就怎样死去。所谓“如是而生,如是而死”,不愿断绝轮回、不愿截断生死流。反而愿顺流而生,不愿逆流了生死,所以有无明。

  有了“无明”之後,就有“行为”。什麽行为?就是男女的性行为。因为不明,就要造业,就要颠倒。颠倒之後,就有这种问题发生。发生之後,就有了“识”。有“识”(父母精血成的胎儿)之後,便有“名色”(名是心理,色是生理)。有了“名色”之後,便生“六入”(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具全,十月期满,出生於人间,便有“触”的感觉,能分别冷暖软硬。有了感触之後,便生领“受”作用,在顺境晓得快乐,在逆境晓得痛苦,随时随地生起“爱憎”的感情。有了“领受”之心,便生一种爱心。有了爱心,就生出自私心,要占为己有。人贪恋财货女色,而生出种种的欲望。有了爱心,乃想尽方法,把它取来,归为己有。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因此,尽造不清净的身口意三业。

  ——《宣化上人法语开示》页152-153

  ★生死爱情的海,就是障道的根本。修道人,无论对人或对物,生出爱欲之心,都会障碍修道的发展。详言之,爱欲就是生死,生死就是爱欲,爱欲就是生死之根。若是不破爱欲无明,终不能离开生死大爱海。如何能离开生死?简单得很,就是断欲去爱,别无他法。

  修道人,不要有情爱的思想,更不能有情爱的行为,对任何人,不要生出一种情爱心,有了情爱,苦根不断,有了情爱,生死不能了。有人说:“人是有感情的动物,食色性也。”就因为这样,所以才要修道!在《四十二章经》上说:“想其老者如母,长者如姊,少者如妹,稚者如子,生度脱心,息灭恶念。”我们修道人,就须存这种的观想。

  如果无情无爱,见到人是否就把嘴堵起来,不理睬人?这样也不对。我们不执著情爱,不生情爱之心,但还不能讨厌人,也不能说我不爱人,我就憎人,这样也不对。那麽,要怎样才对?就是不爱,也不憎,对谁都是平等相待,慈悲为怀,但要谨慎行事,不可落在情爱樊笼中。各位注意!不要被情爱所迷惑。有人写封信给你,你的心就好像小兔子在怀中,乱蹦乱跳,以为有人爱你,这是好事,其实是想把你拖到地狱去!

  各位善知识!要在这个地方用功夫,要真真实实的了解,爱欲是一件很麻烦的事。从无始劫以来,生死不了,为什麽?就因为被“情爱”二字所害。若能断欲去爱,才能超出三界,了生脱死。

  凡是你所愿意的,就是爱;你所讨厌的,就是憎。我喜欢这个,就生出爱心;我烦恶那个,就生出憎心。这都是情感用事。修行人不应用情感来处理一切事,但也不能像关帝公似的,坐在那里绷著脸,给他叩头,他也不睬你。对人要和蔼,要有礼貌,不可贡高我慢,目空一切。总之,对人要以慈悲为怀,方便为门,处处为人著想,令人生欢喜心,我们还有这口气在,就要对人好,但是不应该有情爱的思想掺在内。各位!切记切记!这是很重要的法门。

  ——《宣化上人法语开示》页221-223

  ★问:做人最主要的行为是什麽?

  答:是去欲断爱,不要年纪轻轻就恣纵贪欲。现代西方社会里,七、八岁的小孩也懂得行YIN之事,将来都变成短命鬼。为什麽?因为他的生理、心理尚未成熟之时,就把小苗割去,这种子将来变成痞子,绝不会有收成。

  ——《人生要义》页281

  ★我们为什麽会有烦恼?因为自私的缘故。为什麽会有自私?因为有欲,故想尽办法来保护它,深恐它跑了。若是对它不利,则发脾气。为什麽会发脾气?主要的原因,是无明和情爱在作怪。假设没有无明,没有情爱,脾气就跑到十万八千里之外,离你远远的,想找也找不到。

  如有情爱,则生自私,便不顾一切,为目的不择手段的追求,甚至牺牲性命,也在所不惜。归根究底,就是为了欲念。如果没有欲,则无自私。没有自私,则无烦恼。

  如有烦恼,则有生死;如无烦恼,则无生死。这个道理人人懂,可是不去行。要知道,没有欲,便无无明。破了无明,便显法性。我们学佛,首先除无明,去烦恼。若能圆满,则证解脱。

  我们为什麽没有智慧?就因为有无明。无明而生欲,欲而生自私,自私而生烦恼。贪求不得而有烦恼,人对我不好而有烦恼。为什麽有烦恼?因为有个我存在。如果无我,则无烦恼。若能无无明,无自私,烦恼就不知跑到什麽地方去了。你们信不信,就是这个。千经万典,说来说去,就是说这个。把我没有了,把无明破了,把欲消灭了,没有自私,也没有烦恼。想找烦恼,也找不到烦恼。为什麽?因为根本的问题解决了。

  各位要注意!财色名食睡这五欲,都是从无明和情爱那里来的。如果没有情欲的话,觉得什麽也不重要。就因为有情欲,才觉得这个也不好,那个也不好,什麽都不对,这是情欲鬼在作怪。若能将情欲鬼降伏了,那就很快入如来室,升如来座,披如来衣,说如来法。

  ——《宣化上人法语开示》页224-225

  ★问:“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两句话是对呢?还是不对?是两句全对或全不对?是一句对一句错?结果众说纷纭。有说全对的,有说一句对一句错的。我告诉你们,“人为财死”这话不对,人是为色而死;“鸟为食亡”是对的。鸟为生存,不得不觅食。但人应比鸟有智慧,但现在的人不但不比鸟有智慧,反而比鸟还笨。

  鸟找东西吃,直接吃了维持生命即可,不须用花花绿绿的钞票买东西。人现在不用金、银,而用钞票,人就执著这花花绿绿的纸,为它而忙忙碌碌。

  人真为财死吗?不是的。这个“财”後面有“色”在推动著,人实为“色”而死。人的精、气、神若不损伤,就能返本还原,明心见性,开大智慧,生死能由己做主,阎王都管不了你。那时愿意活几千年,可以活几千年;若愿意死,马上即可往生。

  ——《人生要义》页202

  ★各位想一想,争名夺利有何意思?现代男女又讲爱情,同XING恋也讲爱情,要合法结婚,结果弄出“爱死病”来,爱就要死。“色”和“爱”这二字合起来,爱“色”就“死”。同XING恋者说其道理:若把公鼠放在一起,久了也会成同XING恋,互相泄欲。但你是人,为什麽要学低级的畜生?

  我本不愿讲,但现在不得不揭穿“人为财死”的秘密,免得人迷头迷脑。男的到时候要追求物件,女的到时候也要找物件,还没有长成就要找物件。现在的教育,从小就给孩子灌输性教育,这是教孩子快点死,是很颠倒的。我不怕人不高兴,同XING恋的人高兴不高兴我不管。因你想爱死,我是苦口婆心救你,要你明白苦海无边,否则,你再也出不来了。

  所以“人为财死”有语病,中国人不愿揭穿讲,明知不对但不讲,掩耳盗铃,以为塞住耳,铃就不响了。我愿讲人不愿听的话,若只讲你爱听的话,那就是谄媚。所谓“良药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我不忍大家传染“爱死病”,故不能不说。这“爱死病”就像空气污染一样,到处都有,防不胜防,它可以让你喘不过气来!

  ——《人生要义》页204-205

  ★为什麽要争利益?因为想维持自己的生活,养活自己的家庭。而家庭的基本就是色欲,乃本著色欲而成立的。为了维持这个色欲,保护自己的家,便引致人与人之间的纷争;次而导致家与家争、国与国争,其根本原因是一致的。

  ——《人生要义》页97

  ★人不是为财死,财不过是保护色欲,人结果还是为色而死。被色迷了就有生死,不迷,就了生死,差别就在这一点。有人说:“人人都这样。”那因为人人都糊涂,都不知自己是如何生来?如何死去?几千年来人都在这生死中打转,没法出头。生了又死,死了又生,和赌博没有分别,这是生命的赌博。怎麽讲呢?因你忽然明白了,忽然又糊涂了。明白的时候少,糊涂的时候多。若不信,你可研究研究。

  ——《人生要义》页203-204

  ★这个烦恼都是由“无明”来的,无明就是欲念,包括了:财欲、色欲、名欲、食欲、睡欲。

  财欲使人一天到晚想中彩券、无本取利,但纵使富可敌国,依然不会满足。色欲是“刮骨钢刀”,把骨髓都糟蹋掉了,就会百病丛生,所以,色欲就是“要命欲”。一般父母生了子女,就昼夜忧虑,生男就急著要他娶媳妇;生女就急著要她嫁人,认为这两件事未完,即大事未毕。

  其实,生儿育女应该是要教育他有学识、有技能。至於结婚与否,不必担心那麽多。

  如果,一定要他娶媳妇或嫁人,就是要他往死路走,不希望他们修行成佛。现在世界上有个很奇怪的现象:子女如果不结婚,父母都反对;但子女如果吸毒,父母倒不见得反对。所以说:子女要往上走,父母反而怕;要往下流,反而高兴,这就是做父母糊涂的地方。

  ——《人生要义》页256-257

  广化老和尚(近代律宗高僧)

  ★一切戒法中,与自身利害最密切者,无过於不YIN戒。此不YIN戒,受持上品清净者,决定不再随业投托母胎,受诸轮回。犯YIN戒者,必堕地狱无疑。若虽断YIN行,而YIN心未除者,仍有後苦在。拙衲有至友X君,出身书香之家,幼承庭训,不敢作男女非礼之事,但X君昔时初入社会,少年得志,常为诸少女追求之物件,於是倚翠偎红,日与百花为伍,他人羡其艳福不浅,而X君却持身如玉,决不作苟且之事。然而未证圣果之人,YIN习未除,每当耳鬓厮磨之际,不免流出不净,久而久之,一念YIN事,即出不净,渐後竟至见色遗精,戕害身体,莫此为甚。是故犯此事者,大多夭寿,早赴枉死城;其幸存者,则未老先衰,腰酸背痛,百病丛生,悔之晚矣。某君今才过半百,弱如八十老翁,近日皈依佛门,特请我以此事劝诫诸青年僧,严持净戒,少接近女性为妙。余因有所感,特为书其事,以诫诸沙弥。

  ——《沙弥律仪要略集注》页33-34

  ★古往今来,不计其数,都是因为贪染YIN欲所致。所以有智慧的人,远离YIN欲,如避火坑。《八师经》说:“YIN为不净行,迷惑失正道,形销魂魄惊,伤命而蚤夭,受罪顽痴荒,死复堕恶道,吾因畏是故,弃家乐林薮。”……生死根本,欲为第一。故《十戒经》云:“虽YIN泆而生,不如贞洁而死。”一切众生,所以托生六道者,皆由YIN欲未除,妄想颠倒,其中阴身(死此生彼,中间所受之阴形)飘忽无定,生大恐怖,於黑暗中,见有白光,寻光而至,见他男女交媾,自动YIN念,男者妒父爱母,女者妒母爱父,欲相争夺,於是业识所牵,投托母胎,而成身根,所以男胎向内而女胎面朝外。处胎十月乃出生,有生必有死,这生与死,皆由一念YIN心投胎而起,故曰:“生死根本,欲为第一。”若见他男女交媾,不动YIN念,则无投胎之事,自可希望了生脱死,超出轮回。如《楞严经》说:“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YIN,则不随其生死相续。YIN心不除,尘不可出,必使YIN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於佛菩提,斯可希冀。”

  YIN欲是生死根本,罪恶渊源,所以佛制出家之人,绝对戒禁YIN欲,若受戒犯戒,罪加一等,苦报无穷无数。《大智度论》云:“破戒之人,若著法服,则是热铜铁鍱,以缠其身。若持钵盂,则是盛烊铜器。若所噉食,则是吞热铁丸,饮热烊铜。若入精舍,则是入大地狱。若坐僧床,是为坐热铁床上。”破戒之罪,其苦如斯,是故说:假使遇到恶劣环境,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犯YIN泆可保全生命”,一是“守净戒贞洁而死”。那末,犯戒行“YIN泆”虽可得“而生”,倒“不如”守持净戒“贞洁而死”。何以故!贞洁而死,保持净戒,可以往来人天道,修行成佛;若是YIN泆而生,失戒体丧慧命,堕落三途,永受剧苦。贪暂短生命,致多生受苦,最不合算了。

  ——《沙弥律仪要略集注》页35-36

  ★若女众被人强奸时,须有方便,不令犯戒,如《戒学浅谈》云:万一你们被强暴时,绝对不能有任何一丝快乐的感觉,只要有一点快乐的感觉,就算犯戒了,这是因为起了染污心。但是,要怎样才能不受乐呢?有的书上教人咬手指头,咬到它痛,痛了就不会有快乐的感觉。假如你的手被抓住,咬不到手指头,怎麽办?续明法师在灵隐寺讲戒的时候,有谈及这件事情,他教人咬自己的舌头,或咬自己的嘴唇,一定要咬到它痛,才不会有快乐的感觉。我所以要特别提到这一点,是希望你们时时警惕自己,只要一个念头受乐,就算犯戒。上天堂或是下地狱,就在一念之差,你们应当好自为之。

  ——《五戒相经笺要集注》页119-120

  忏云和尚(当代律宗高僧)

  ★YIN欲不断,万劫沈沦,念头方动,天怒地瞋。

  录自忏云大师编《修行法语》之“戒除欲念篇”

  ★根朽树枯,水涸鱼死。膏尽灯灭,精竭人亡。

  录自忏云大师编《修行法语》之“戒除欲念篇”

  ★德深情淡,孽重欲炽。爱桩未拔,情缆犹牢。

  ——截流大师(录自忏云大师《修行法语》之“戒除欲念篇”)

  ★当自悲嗟,深须勉强,或观身不净……或缘圣像,或念佛名,或诵真经,或持神咒,或专忆受体,或摄念在心,或见起灭无常,或知唯识所变。随心所到,著力治之。

  ——南山律祖(录自忏云大师编《修行法语》之“戒除欲念篇”)

  妙莲老和尚(当代净宗高僧)

  ★你很喜欢做月下老人?

  喜欢做月下老人,这完全是凡情,不是佛陀正信弟子的事,做月下老人是助人堕生死欲坑!佛法无量法门总是教导人要离欲,离欲身心才能得解脱。学佛人怎能助长凡夫入生死海呢?

  ——《妙莲老和尚解惑叮咛语》一书页57

  ★人本与天地并称三才,出了家为僧又可与佛、法并称三宝,人是何等的高贵呀!可是一般凡夫却颠倒妄想一生,那就变得下贱了,简直已忘了自己是个人了。当有人拉你作恶、或找你麻烦时,没有关系!只要念句“阿弥陀佛”就没事。但怕的就是人家对你好,就情情爱爱的沈迷下去;有了这情爱之水,如同春雨走滑路,又如走碎石路般的颠簸危急。

  所以我们凡夫一定要突破情感这一关,此关若不破,生死难了啊!生死之本在於染,染什麽呢?就是染了五欲。学佛是大丈夫之事,对於男女间的情爱当用金刚利剑来斩,要斩情绝爱不可藕断丝连,只要有一丝情爱在就会被束缚住。是谁缚你?是你自己啊!

  这个情不单是指男女之情,你若真想要求生死解脱,行上菩提大道没有障碍,那麽老实的告诉你,连父母、子女之情都要斩断。这是从出世之道来说,非以世俗观点而论;人间之道完全是情感的,人间的情感是生死法,你若无情人家就以为你冷面如霜。要知我们学佛修行是超人间的,是要了生死的,这点大家要分清楚。你不要想:怎麽如此违反人情?要人父母、子女、夫妻之间的情爱都要斩断!当知这是站在“真理无情”的立场而论的。

  ——《往生有份》页92-93

  ★诸位已经闻到佛法也信了佛法,就要进一步发大心出家才对呀!不要将难得闻遇的佛法失之交臂了。或有人心想:“老和尚不明世间法,叫人出家,若都出家岂不人间要绝种了吗?”请您不要误会,不要以世俗之心来测度,我是为佛教、为众生、为世界和平而来做这番鼓励的。如果大家都出家了,那麽这世界的众生都会变成莲花化生,当下的娑婆就是清净的佛国,哪里还要求生西方净土?众生修清净的梵行是因,清净因必定感清净果,所感的国土必也是清净的。若不离情欲,何日了脱胎生之苦?

  ——《往生有份》页59

  ★苦从哪里来?情情爱爱、恩恩怨怨就是苦。情而不知礼,爱而不知羞;你对我的情爱不满意,还要求加深,再加深仍不知足。情之深、爱之深,到破裂斗争的时候,怨也深,业障就障住了。看世情许许多多的男女,“你今天说要同我订婚,明天竟是同别人结婚了,你把我甩了!我能同你拼就同你拼;拼不过,我就跳楼、自杀!”世间就是这样子,太冤枉了,活生生的例子摆在跟前,你难道未见过吗?

  ——《往生有份》页51-52

  ★说到愿生西方,念佛的人谁不愿意生呢?大家都是希望好,希望快乐嘛!可是这里头还有重要的问题:愿有二种意义,一是欣求──要欢喜生西方,二是厌离──要厌离这个世界。七情六欲,一切的名利真要可怕它,厌离它啊!什麽情情爱爱的,那都是魔──杀你法身慧命的魔,你还当它是怎样地好、舍不得,说什麽我们要白头偕老,长相厮守、死在一起的。世间这一切不厌离,怎能生西方去?所以重在要厌离,那生西方决定就成就了。

  还有更重要的心理,想生西方就不可又贪爱此世间,只能随缘消旧业,不可再造世间情事;要一心敬事佛法的修持,拥护佛法僧三宝。

  ——《法海释疑》页33-34

  ★讲到没有结婚,我就顺便告诉诸位!已经结婚的,打了结,昏迷了!没办法改了,惟有大丈夫才能改。没有结婚的青年!你们不要找麻烦、找结打喔!自己一个人多麽自在、解脱!如果结了婚,想打佛七,先生要问太太,太太要问先生,许不许可你来打佛七还是个问题呢!两个人一打结,很多事情就很麻烦。

  从前的女子当然要结婚,靠男人生活嘛!现在女子都独立生活了,你还要结婚找麻烦做什麽?你们都是好青年,如果精神没寄托、不信佛,那当然结婚是情有可原。信佛的人,精神有寄托了,为什麽不好好回归家呢?回家,回什麽家?回到佛家来嘛!再把你的精神力量贡献到人间,这多麽伟大!这才是人生的意义。

  人为万物之灵嘛!结婚,就只为一个太太,一个先生,这一辈子就为了一、二个人,人生就这样吗?太没有意义了!人从出生到离开母亲怀抱、读小学、中学、大学,辛苦了二十几年,想要事业成就,披星戴月地搞一辈子,最後又搞来一个太太(丈夫)。结婚物件好还好,不好的又要离婚;自由谈恋爱还要离婚,这怎麽讲呢?唉!自己找烦恼、找苦受。

  结婚,结婚又怎样?结婚就是受苦啊!大家把念头转一转,好好自修度他,多麽好!颠倒凡夫以苦为乐,清净之乐当做苦,颠倒了嘛!

  结婚打结了,你不要打死结,要打活结喔!什麽叫做死结?什麽叫做活结?知道吗?活结一拉就开了,死结怎样拉都拉不开。

  ——《法海释疑》页61-62

  ★世间人为了传宗接代,夫妇之道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以佛法来讲,无边的大苦都是因为有夫妇之事,才有这个苦。所以,真佛法不但讲夫妇之邪YIN不可有,连夫妇之正YIN也要断,这就是出家人不结婚的道理。其实情欲是生死之根,所以佛陀对断YIN这个法说得最透彻。诸位是受五戒,才初发心学佛嘛!所以讲到YIN戒,只告诉诸位不要邪YIN,正YIN就好了;但是学佛法最重要的目的是什麽?就是了生死。无边的大苦都是因为有生,有生必有死,我们要如何解脱呢?这就要受戒、持戒。现在大家来受戒,就是为了要求解脱。要解脱就须断YIN欲,断YIN欲梵行才能修成;染净二行必不能同时生存。有了染行就坏了净行,必要有清净梵行方能了生死啊!

  受戒,受什麽戒才真正能一生就解脱呢?这就是佛陀所教我们的真实之法──要离情爱、奉持沙门戒法。要知道,生死从哪里来?六道众生都在生死轮回之中,不知生从何来、死往何去;一般人只知是从妈妈的肚子来。不错!是从妈妈的肚子来,但为什麽人会到妈妈肚子呢?因为有情欲,颠倒想。一有了颠倒想,霎时昏蒙就迳直投胎了。

  什麽是颠倒想呢?颠倒想就是欲念。人就是从动YIN念而来,也就是中阴身来投胎时有此欲念。因为有情有爱,有情才有爱嘛!爱就是苦的根源,一切的苦皆从爱欲而来。有爱就造“生”因,有生必有“死”,生而不死不可能。生死是个大苦趣啊!你想断绝苦,就要斩情绝爱,千万不可有颠倒想。

  要想了生死,不受凡夫之苦就不要生,不生才不灭,不生不灭才是本性真如清净之法。那决定要断YIN欲,断YIN欲才是出世之道。你能离欲,连你没有欲念、不贪爱,就不会受胎的。出家人为什麽不结婚?就是要修梵行。为什麽要修梵行?就是为了离这生死根缘。贪欲是根,YIN行是缘;贪欲之因得遇YIN行之缘,因缘相会就有生死;贪欲之因得不到YIN行之缘,因缘不合,怎麽会有生死呢?你怕生死苦吗?那你就不要有邪因邪缘啊!

  因此,五戒守得好,夫妇之外没有其他不道德的行为,培养这清净之因,就有善根进一步受八关斋戒;八关斋戒第三条是不YIN,不但不邪YIN,连夫妇的正YIN也断。这就像维摩诘居士:“虽为白衣,奉持沙门戒法;示有妻子,常修梵行。”梵行是印度话,“梵”是清净的意义;虽是夫妇不行夫妇事,同出家人一样,在污泥而不染,这就是不YIN。断邪YIN不堕三恶道,断正YIN才能够了生死。这才是佛法真正之道,明白了吗?

  梵行的功行怎样呢?也是有生!什麽生?莲花化生,莲花化生都是清净之体啊!不要以为:“如果大家都出家,没有了夫妇,世间人不是绝种了吗?”哪是这种下劣的观念?不结婚,世间人的苦恼就尽了;修梵行,将来这一切世间人就莲花化生,这里就是佛国,最极清净的嘛!不要把因果弄颠倒了。

  照佛法来讲,不结婚,保持童贞的男女,就算没有闻佛法,将来还是升天──升色界的梵天。梵天没有男女之欲,有男女之欲还是在欲界天。梵天的众生都是清净之体,没有夫妇之欲;当然三界都是不究竟的,所谓“三界无安,犹如火宅”,我们修行一定要出离三界,如果守五戒不邪YIN,只可保持不失人身,一定要不YIN才能真正了生脱死,出离三界。

  《五戒是良师》页39-42

  ★修梵行,在世俗一般人认为:生理上怎麽能克服呢?情欲重的人就是有这种下劣的想法。当然这是先天的习气,单是後天的抽烟喝酒,上了瘾,要你不抽不喝,那就非常困难了,何况先天的习气?但是从来不喝酒的人,根本不懂喝酒是什麽滋味,一切的行为习惯都是良好,那多麽快乐!世俗人认为:抽烟快乐、喝酒快乐、赌也快乐;要知这快乐是苦的根源,不但事业受到伤害,人格也下贱了。你只知道情欲之乐,而不知道离了情欲就有清净之乐、解脱之乐;这些乐你梦都没有梦到,你不修行怎麽会知道?修佛法才是真真实实的快乐!糊涂愚蠢的人,才以为情欲是乐。

  我时常说:在家居士们,若儿女大了,自己的年龄也差不多,夫妇都是道友了,最好要分房;房间不多的,至少也要分床。彼此保持清净可使身体健康,不要使烦恼种再沈重下去。青年学佛好福气,没受到社会的染污,也没有爱欲来束缚,头脑清楚,这时来念佛修行最好;千万不要有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念头,不要到道场来还想找情侣。若不幸有了爱情,那你想念佛就难了;男女一结婚就被情感所迷,还想修道?好多家庭的障碍把你结得死死的。最好不要结婚找罪受!这话有些不合人情,但这是在说佛法呀!你不能用俗情心理听啊!

  到底要如何才能断YIN呢?小乘法五停心观中有“多贪众生不净观”。观身不净,身子是充满九种不净、污浊邋遢,就是一张皮包著,皮揭开了,里头装了什麽东西?你愚痴还以为是净。我们念佛人不必修这种观,那要如何断欲呢?最简洁有力的对治法,就是多多持念观世音菩萨圣号。《普门品》上明明白白告诉我们:“若有众生多於YIN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不但断YIN,还可断瞋断痴。三毒断了,就好像一颗炸弹,火药清除了就不会爆炸;心里没三毒,绝对不会再造杀盗YIN了。

  古德亦警策我们:“须臾离念佛之心,刹那即三途业因”,心中一没有佛菩萨圣号,一想到贪欲,就是生死之根。当然,凡夫断YIN要先戒身而後戒心,这是有次第的。业障重的人要深思地狱苦,誓发菩提心。《地藏经》上说:地狱有炙火铁床,一人睡亦满,多人睡亦满;也有赤烧铜柱,那是怎麽回事?男女贪恋如胶似漆睡在床上,将来去地狱就睡火铁床;欢喜拥抱的,就到地狱抱赤火铜柱。夫妇以外的男女情欲绝对贪不得,一贪爱就造了三途的业因;摩擦产生热度,就感三途业报,因缘就是如此。YIN是生死的根本,凡夫於此罪障极重,最要注意!万不可沾染!

  阿难曾问佛,如何对治YIN欲?佛告阿难:“想其老者如母,长者如姊,少者如妹,稚者如子。生度脱心,息灭恶念。”能这样观想就不会起邪念。一起邪念了,马上想父母兄弟姊妹在前,怎敢做下流事?

  佛陀大慈大悲叫我们离欲,是要我们不受生死轮回之苦啊!愚痴的人还以为欲是乐的;这就好像被大火烫到,拿清凉药擦一擦,觉得还蛮清凉的。男女之情像火在烧,得到了欲水以为是乐,但欲境过了是不是就没事了?不是的。欲是咸水,愈喝愈渴,咸水怎麽能够止渴?末法时代的众生要想离欲,就念“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这圣号像清洁剂,男女的爱欲像油垢;念圣号除去油垢,心才得清净。身心清净才真是快乐呢!

  居家之士应当知:夫妇之道为宗祠,但亦应有礼节,不可纵欲,更不可轻狂。已有了儿女,最宜分房各睡以保身体健康,亦宝贵法身慧命。若有外染来犯,可读下面古诗:

  美色人多爱,苍天不可欺。

  我不YIN人妇,谁敢染我妻?

  敬劝一切男女各站本位,各守礼节,万勿由一念糊涂,致招终身大苦。

  ——《五戒是良师》页42-46

  净土法门法师(当代净宗高僧)

  ★世间情执一定要放下,贪爱五欲六尘、名闻利养,决定障碍往生。经上说,有机会听到净土法门和《无量寿经》,这都是过去生中曾经修过无量劫的善根福德,有这样深厚的善根,为什麽还不能成就?就是因为“情执”没放下。

  ——三宝弟子辑《净土法门法师法语》续编页71

  ★一切罪恶中之最重者无过於杀生,在修道方面,最大的障碍无过於YIN欲。佛在戒经中无论在家戒或出家戒,第一条均为不杀生。杀生之害,召来冤冤相报,一世比一世严重。知此事实,即便是微细昆虫,如蚊子蚂蚁也不能杀害,它们一样是条生命,贪生怕死。

  为欲超越世间,了生脱死,应以YIN戒为第一,YIN欲不断,想生到色界无色界也办不到。禅定功深者,烦恼未断,可用定功伏住,不起现行,往生到色界无色界天。如想修行证果,就非断YIN不可,绝无YIN怒痴未断而能证斯陀含果或阿罗汉果者。由此可见超越三界之难。净土法门讲带业往生,不须断烦恼,只要伏住,就能生到色界天,有此能力即可往生净土。如真想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必须把YIN怒痴伏住,伏不住,念佛再多再好也枉然。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亲闻记》页449-450

  ★因缘果报,合情合理。因无法断,如何能控制果报?幸好有“缘”。如何将“缘”切断?我们在一生中无论任何逆境、逆缘现前,自己皆能警觉,不发脾气,不动瞋恚,地狱的果报就不会现前。在生活中无论顺逆境,对人、对事、对物,决定不起悭贪的念头,饿鬼道的缘断除,就不堕饿鬼道。对一切事理,能明辨是非、邪正、善恶,这种人就不愚痴,畜生道的缘就断了。只要能断贪瞋痴,就是将三恶道的缘断除了,此人决定不堕三恶道。佛法说,“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此说明六道凡夫投胎时,都是因为“爱欲”。爱欲要是断除,不但三恶道的缘断,六道的缘都断了。这是我们不能不清楚,不能不放下的。

  学佛,无论修学任何法门,念佛也不例外,念得再好,《无量寿经》念得再多,若不能断贪瞋痴,就如古人所说“喊破喉咙也枉然”。慈云灌顶法师在《大势至念佛圆通章疏钞》末後,列举念佛人一百种不同的果报,第一种就是堕地狱。我初学佛时,见到这篇文字,起了疑惑,“念佛即使再不好,也不至於堕阿鼻地狱嘛!为什麽念佛人会堕阿鼻地狱呢?”我请教李老师,老师很慈悲的告诉我,“这是个大问题,我不跟你一个人说,讲经时我再向大众说”。

  我们念佛不要以为将来一定可以往生,往生不是那麽简单。如果烦恼习气伏不住,念这一句佛号不得力。所谓“不得力”就是伏不住烦恼习气,境界现前,贪瞋痴慢还会现行,还会发作,这就没有用处,不能往生。该堕地狱,还是堕地狱。所以,灌顶法师这一百种念佛的果报,从念佛堕阿鼻地狱,至念佛成佛。我们用什麽样的心,用什麽样的行持,才能得什麽样的果报,其中因缘也很复杂。

  ——《无住生心集》页68

  ★如果真心想超出三界了生死,这一条YIN戒应列为第一,若不想出三界,以不杀生最重要,因慈心不杀可得健康长寿的果报。想修行证果,超凡入圣,第一个大障碍就是YIN欲。交光大师说:“YIN杀盗妄,罪之最重,非但不动身口,亦不生一念思想之心,方为不犯。”这是大乘戒与小乘戒不同之处,小乘戒论事不论心,大乘戒动念头就算犯,所以大乘戒重在摄根。交光大师又说:“诸经戒杀居首,谓设化以慈悲为先,此经YIN戒居首,为真修以离欲为本。”要想真正在这一生得到成就,必须以断YIN为根本。这一条如果作不到,所希求的目标就难达到。我们自无始以来,均在生死轮回,就是被这一条害苦了。佛家常说:“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必须要觉悟。关於戒YIN一事,世间人不愿意听,也不爱听。倘若他还没有出离之心,对於这种事还有贪念,纵使他一天念十万声佛也不能往生,为什麽念佛人多,往生人少,问题就在这里。

  十方一切诸佛世界都有六道,因众生有爱欲之心。爱愈重堕落愈深。“纯情无想”堕地狱,“九分情一分想”堕饿鬼,“八分情二分想”堕畜生,“六分情四分想”在阿修罗道,“情想各半”在人道,“四分情六分想”在天道,“一分情九分想”在菩萨道。《楞严经》第八卷中间关於情想之分,说的很详细,各位可以参考。六道众生皆因YIN欲而正性命,断了YIN欲即不会在六道投生。经中说四果罗汉断了YIN心,永远脱离三界,他如果再来世间乃是为了度生,乘愿再来,我们是被业力牵著而来。

  佛说“汝修三昧,本出尘劳,YIN心不除,尘不可出。”尘劳有污染劳累之义,指此娑婆世界众生劳碌奔波而言。修念佛三昧的目的是想超越三界,而YIN心若是不除掉,就得不到清净心。YIN心是一切污染之根源,此是真正的关键。有人读到此段经文怕了,原来恩爱的夫妻,难舍难离。我就告诉她,你的爱是假的,能爱几年。死了各自分飞,爱谁去呢?若夫妇二人同修念佛法门,都能了解事实真相,将来同生净土,岂不更好?若夫妇二人,一个信佛,一个不信。信佛更应放下一切,专心念佛求生,将来到了西方,得到三明六通,天眼洞视,天耳彻听,就知道你的配偶落在何道,然後倒驾慈航,再回娑婆,搭救他以及其他亲人眷属,这才真正爱他们……

  佛对阿难说:“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断心YIN”。修三昧必先断YIN,念佛一心不乱就是三昧,若还有YIN欲的念头就是障碍。不要说出世间,修世间禅定也必须断YIN,有YIN心即不能到初禅,修的再好也只能生到六欲天的他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王称为魔王,但是他的YIN心非常淡泊而并没有断,所以到不了初禅。修禅不容易,财、色、名、食、睡五欲,只要有一条即没有办法出三界。四禅八定都是伏烦恼而不是断烦恼。我们与参禅的人用同样的工夫,我们可以带业往生,对於YIN心烦恼也伏断而非灭断。所以一切诸佛如来都赞叹念佛法门是有道理的。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教导众生修行的方法全是一个讲法,绝没有一尊佛说,不断YIN欲还能成就三摩地,还可以成就无上道,没有这个道理。

  十方世界六道众生之所以不能了生死出三界,其根本原因即是YIN根不断。其余如杀、盗、大妄语都不能出三界,但是比较之下,习气最重、害人最深的莫过於──YIN欲,要特别注意。此段经文佛先用比喻说,如煮饭用米做,蒸砂不可能做成饭。如想超越三界证大菩提,有YIN心绝修不成。修得再好,上品修成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不但不能超越三界,也不能超越欲界,最高生到欲界第六天作魔王。

  真想念佛求生净土的同修要时时警惕自己,五欲六尘依然贪恋,习气不断,想於一生中证佛菩萨的果位,乃是不可能之事。佛说纵然得妙悟,皆是YIN根……

  ——《楞严经清净明诲章亲闻记》页9-15

  阿迦曼尊者(南传佛教高僧)

  ★YIN欲并不存在於任何一本书上,也不从任何一家学校产生,从来也没有一个教师教导过它!YIN欲存在於恋爱中的男女心中,发情的动物心中也是一样。YIN欲的力量使人和动物不知羞耻,不论年龄、肤色、种族或国籍。不设法去检查或约束它,社会便很快的堕落,因为心灵将被它暴虐的感染力所泛滥。世间无数的痛苦都是因为不当的激荡和神化这个烦恼所引起的。泛滥著YIN欲(修饰为“爱”)的心,给它自己和别人产生的痛苦,比河水泛滥两岸所产生的公害更为广泛。什麽比较重要?内在的洪水经年淹没著心田,都无旱季。YIN欲就是男女之爱的因缘。

  透过YIN欲的驱使,引导男女互爱互悦,但是YIN欲的狡诈是微妙的,作用於一方面,产生爱情;作用於另一方面,生出愤怒、憎恨和其他破坏性的思想和情绪。一阵子,它使一对男女厮守於似乎不朽的爱情之中;另一阵子,又把他们拉开了,让彼此对立著,直到他们都不愿再看到对方为止。

  ——《尊者阿迦曼传》页69-70

  阿姜查尊者(南传佛教高僧)

  ★佛陀谈及欲望,和能够满足欲望的六事:色、声、香、味、触、法。对快乐与痛苦的欲求,对善与恶等等的欲求,乃至对每一件事的欲求。

  谈到色,再没有任何像女人一样令人想看的形体了。不是吗?一位真的很引人的女人不会令你想去看吗?一个深具吸引力的形象走近了,“哇塞!”你忍不住的凝望她!音声呢?没有什麽声音能像女人的音声那样,能紧紧扣住你,穿透你的心。香也一样,女人的香气是最诱惑人的,再没有别的气味能跟它相比了。说到味,即便是最可口的食物,也不能跟女人相比,触也相同,当你拥抚女人时,你被缚住,心被迷醉,激情让你神魂颠倒,不能自已。

  印度有一位来自泰西拉一的魔咒大师,他把咒术全部都教给弟子,当徒弟学会了咒术准备另求发展时,教师在他离去前给了他最後的教诲:“我已将我所知道的一切咒术都教给你了。对於那拥有尖锐的牙、叉角或头角,甚至大獠牙的动物你不必害怕,你会得到保护,然而,唯独有一件事是我不能保证你能得到保护的,那就是女人的魅力!对此,我无能为力,没有任何咒术可以让她远离你,你必须好自为之。”

  念头从心升起,而由欲望衍生而来;欲求有价值的财产,欲求富裕,以及无止息的种种追求,这些贪欲还不算深重和强烈,还不致令你晕头和失去控制。然而当性的欲望生起时,你却会失去自我的控制,再也平衡不了,你甚至连那养你长大的父母也不认了。

  ——《我们真正的归宿》页27-29

  二、戒邪YIN

  印光大师(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

  ★行邪YIN者,是以人身行畜生事。报终命尽,先堕地狱饿鬼,後生畜生道中。千万亿劫,不能出离。一切众生,从YIN欲生。所以此戒难持易犯。纵是贤达,或时失足,何况愚人?若立志修持,须先明利害,及对治方法。则如见毒蛇,如遇怨贼。恐畏怖惧,欲心自息矣。对治方法,广载佛经,俗人无缘观览。当看安士先生《欲海回狂》,可以知其梗概矣。

  ——《印光大师信愿念佛》页208(附:周安士著《欲海回狂》台北众生文化出版社印)

  ★凡非自己妻室,无论良贱,均不可与彼行YIN。行邪YIN者,是坏乱人伦,即是以人身行畜生事。现生已成畜生,来生便做畜生了。世人以女子偷人为耻,不知男子邪YIN,也与女子一样。邪YIN之人,必生不贞洁之儿女,谁愿自己儿女不贞洁?自己既以此事行之於前,儿女禀自己之气分,决难正而不邪。不但外色不可YIN,即夫妻正YIN,亦当有限制。否则不是夭折,就是残废。贪房事者,儿女反不易生。即生,亦难成人。即成人,亦孱弱无所成就。世人以行YIN为乐,不知乐只在一刻,苦直到终身与子女及孙辈也。此三不行,则为身业善,行则为身业恶。二、口业。有四:妄言、绮语、恶口、两舌。妄言者,说话不真实。话既不真实,心亦不真实,其失人格也大矣。绮语者,说风流邪僻之话,令人心念YIN荡。无知少年听久,必至邪YIN,以丧人格,或“手YIN”以戕身命。此人纵不邪YIN,亦当堕大地狱。从地狱出,或作母猪母狗。若生人中,当作娼妓。初则貌美年青,尚无大苦。久则梅毒一发,则苦不堪言。幸有此口,何苦为自他招祸殃,不为自他作幸福耶?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页165

  ★世间聪明子弟,於情窦开时,其父母兄师不为详示利害,以致由手YIN与邪YIN送命者居大半。能不即死,也成残废,无可成立。汝既深受其害,当常存严恭寅畏之心。不令一念念及女色,努力修净土法门,久则或可强健。汝娶妻否?未娶则且待几年再娶。已娶则与妻说明,为养身体,另室以居,相视如宾,决不可以夫妻视之。彼此互相勉勖,切勿一念及乎房事。待其身体大健後,或年一相交,季一相交。若常行房事,则又将重复旧患矣,宜与一切少年说此祸害,以培己福。(知识未开者,勿与说,已开者,当极力为说其祸害)……凡见一切女人,均作母姊妹女想,即自妻亦作此想,则YIN欲魔无如汝何矣!(复孙艺民居士书)

  ——《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一》页169-170

  ★汝二人年纪尚轻,必须恪守旧道德。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八个字,乃做人之规矩准绳。人若不在此八者上致力,即谓之“亡八字”。“八字”既亡,便是衣冠禽兽矣。人之少年,最难制者为情欲。今之世道专以导欲诲YIN为目的。汝等虽有祖上阴德,不至大有逾越,然须战兢自守,庶可无愧先人。倘不著力立品,受YIN欲之戕贼,後来决定无所成就,或致短命而死。……《寿康宝鉴》青年保身等,看之,则不至随情欲而“冶游”,或“手YIN”也。今之少年,多半犯手YIN病,此真杀身之一大利刃也,宜痛戒之(复宁德恒德复居士书)

  ——《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卷上》页60

  ★今之学堂,直是一个陷人坑,不陷於党派中,便陷於自由爱恋,任意“冶游”。须知人只五六尺一动物耳,而与天、地,并称三才,则人之名尊无与等。名既尊贵,必有可尊贵之实,方可名之为人。否则,便是衣冠禽兽,以其无有人之气分故也。才者,能也。天能生物,地能载物,人能继往圣开来学,补天地化育之不及,故与天、地,并称之为三才也。若只知饮食、男女,不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则较禽兽为恶劣。

  是人也,空得一世人身,绝无一点人气,则一气不来,当堕地狱,经百千劫,了无出期。欲为禽兽,尚不可得,况又得为人乎哉?汝最初不知此义,闻恶友之诱即“冶游”。及恶毒已受,疼痛不堪,好後又行,又发又犯,亦太不知好歹,太无志节矣。须知男子“冶游”,与女子“偷人”,了无高下。世人每以女子“偷人”为贱,而於男子“冶游”则不以为怪,此皆不知人之名义,所以有此恶劣知见也。幸汝以屡次受苦,始知回头,亦是宿世善根所使。

  而光又详说所以者,恐汝此心未死,後来或复蹈此覆辙。故欲使知人名尊贵,而不致自暴自弃。并以此劝谕一切青年男女,同凛人之尊贵名称。实行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之世善。(复宗诚居士书)

  ——《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卷上》页147

  ★当为彼说葆精保身之恞。若知好歹,自不至以手YIN为乐,以致或送性命,或成残废,并永贻弱种等诸祸。未省人事不可说,已省人事,若不说,则十有九犯此病,可怕之至。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他疾,均无甚关系,“冶游”、“手YIN”、“贪房事”,实最关紧要之事,故孔子以此告之。而注者不肯说明其大厉害处,致孔子之话,亦无实效,可叹也。(复念佛居士书)

  ——《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卷上》页246

  ★不邪YIN者,阴阳相感,万物以生,男女居室,人之大伦,生男育女,教养成人,上关风化,下关宗祧,故所不制。若非己配,苟合交通,是为邪YIN。此乃逆乎天理,乱乎人伦,生为衣冠禽兽,死堕三途恶道,千万亿劫,不能出离。然人从YIN欲而生,故YIN心最难制伏。如来令贪欲重者,作不净观,观之久久,则见色生厌矣!又若将所见一切女人,作母女姊妹想,生孝顺心,恭敬心,则YIN欲恶念,无由而生矣。此乃断除生死轮回之根本,超凡入圣之阶基,宜常儆惕。至如夫妇相交,原非所禁,然须相敬如宾,为承宗祀,极当撙节,不可徒贪快乐,致丧身命。虽是己偶,贪乐亦犯,不过其罪较轻尔。故须并重戒YIN。(上海护国息灾法会法语)

  ——《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四》页1106-1107

  宣化上人(禅宗沩仰第九代祖师)

  ★邪YIN:在因果律上,犯邪YIN者最严重,其惩罚尤为淩厉。尤其夫妇间,若彼此离了婚,又再去结婚,根据因果律,临命终时,身体会被截割成两份。因为生时曾有两边的关系,故死後业报呈现,有一把大锯,把人从头顶锯到脚尖。生前曾邪YIN多少次,死後就割开多少份,生前曾结婚一百次,死後便分开一百份。乃至每人分得一点点。那麽,分开有什麽不好呢?分得零零碎碎,再想把灵性聚一起,就不容易了,千百亿劫恐怕也不能复得人身。这时性化灵残,与草木同朽,变成无情的植物。本性分散了,便不容易做为众生。纵使能做众生,譬如一个人身,能化为八万四千蚊虫,但若要把那八万四千蚊虫重聚在一块,则不容易。蚊虫多数重新做蚊虫,头出头没,生死轮回,总不知道背尘合觉,舍迷归正的。所谓“一失人身,万劫不复。”诸位若能深明其义,可不惧哉!

  ——《宣化上人法语开示录》页240-241

  李炳南老居士(近代净宗大居士)

  ★问:谈恋爱是否算邪YIN?

  答:未订婚者,专对一人,以礼貌求偶,而不及乱,世法所许,自不曰邪YIN。反以上所举四端即是邪YIN。

  ——《李炳南居士全集》页875

  ★问:佛教徒可以当月老吗。

  答:在家众不妨为人作媒,但指受其父母之托,或其婚姻已定,结婚典礼中临时作介可也。若拉拢男女,进行恋爱,是作邪YIN之媒介,大不可也。

  ——《李炳南居士全集》页912

  戒YIN格言

  ★邪YIN者。凡属他人之妻女,我以邪心犯之者皆是。即己之妻室,而犯之“非其时”(指经期、孕月、产後、乳哺时、疾病中、斋戒日),“非其地”(指非交合之处所),或於其身有生死之关系,或於其日犯人神之禁忌,或於其体失交合之正理,或於其日属神圣之诞期,皆邪YIN也。

  至於娼妓,以宿世恶业,致堕此中,宜生怜悯。乃反幸其下贱,恣行YIN秽,其损德招报,诚堪畏惧。若犯幼童,奸处女,乱寡妇,污尼僧,是乃禽兽所不为,人神所同嫉,天律所不容者,尤为罪大恶极。所当惕然省,悚然畏,戒慎自持,战兢勿犯者也。

  又或交及禽兽,乱至伦常,此为口之所不忍言,乃成事之所竟或有。磋乎!人心之坏,至於此极,岂止沦於禽兽,殃及子孙耶?《感应篇》以见他色美,起心私之为有罪。起心犹不可,况见诸实事,习为故常者乎?

  夫古人有献女不纳者,而我乃百计以图之。古人有昏夜拒奔者,而我乃强逼以污之。古人有舍金还妾者,而我乃多方以挑之。古人有措资嫁婢者,而我乃恃势以奸之。古人有赎贱为良者,而我乃乘危以胁之。古人有捐金完人夫妇者,而我乃离间以夺之。古人有出财助人嫁娶者,而我乃阴险以破之。隐之为闺阁之羞,显之系全家之辱。小之亦终身之恨,大之成性命之忧。生则负疚於神明,而无以对其丈夫父母儿女;死则沈沦於恶道,而相连以入於地狱饿鬼畜生。我之罪诚不可逃,而彼之怨未能解。驯至生生世世,久为业缘,子子孙孙,受其惨报。顷刻之欢娱有限,多生之罪累无穷。总由妄认空花,遂沈欲海。风流孽债,何忍结之?须是识得破,忍得过。若是忍不过,仍是识不破尔。

  故见人妻女,当作自家眷属想、其长者视如母、壮者视如姊、少者视如妹如女,则YIN心便无由而起矣。《华严经》曰:“菩萨於自妻常自知足”。自己之闺房,YIN欲过度,犹不可,而敢乱他人妻女乎?《速报录》云:“我不YIN人妇,人不YIN我妻”。《冥律》云:“奸人女者,得绝嗣报;奸人妻者,得子孙YIN泆报”。古今罪案,见於《戒YIN宝训》、《感应》、《阴骘》诸书注案者多矣,可不畏乎?须知色相本空,娇姿如幻。画瓶盛粪,锦袋藏刀。每当暗室闲居,莫生妄想。即使邪缘凑合,勿丧良心。惟以慧力照之,正念持之。当念自小之良知,炯炯然其在我也。虚空之鬼神,森森然其鉴我也。头上之三台北斗,赫赫然其临我也。家中之灶神,身上之三尸,凛凛然其伺我也。天堂之福乐,一转瞬而可登;地狱之苦轮,一失足而将入。临崖勒马,苦海回头。於万难自持之时,存一万不可犯之想。《文昌帝君遏欲文》、《锺离祖师戒YIN歌》,当熟读而力守之。勿造隐昧之业,勿为败德之行,勿以娼优为贱人,而弗加怜悯,勿以仆婢为卑下,而不与保全。勿以YIN奔为自来,而失身蹈火。勿以妻妾为家饭,而纵欲伤生。勿忘长幼之名分,而紊纲常。勿污尼僧之净行,而触神怒。勿紊人禽之界,而与毛羽为缘。勿於仇怨之家,而以闺门泄忿。勿看YIN词艳曲,以启邪心;勿谈美色YIN声,以惑人意。除自犯外,凡引诱良家子弟YIN荡,及好谈闺阃,编作YIN书,摹写YIN画,以启人情窦者,为教人邪YIN。见闻人欲犯YIN,而欢喜赞成者,与自犯同。

  《楞严经》曰:“十方如来,色目行YIN,同名欲火。菩萨见欲,如避火坑。若不断YIN,修禅定者,如蒸沙石,欲其成饭,经百千劫,只名热沙。”若刻实论之,即不必实有其事。而苟有一念之私,已犯万恶之首。盖恒性降自维皇,元命赋自父母。见美色而起YIN心,则客感夺其恒性之主。维皇所降者,便亵渎一次,即大不忠也。(忠从中心,不欺之谓,自欺欺天,故为不忠)外诱摇其元命之根,父母所赋者,即亏损一次,即大不孝也。盖以命不离命,命不离性,动一次YIN欲,便耗一次理气,即丢一次性命,即犯一次首恶矣。

  噫!红颜之白圭未玷,而青年之黑籍已增。故君子先以正心清其源,次以寡欲养其德。何敢恣情纵欲,悖天蔑理,驯至折福减禄,短寿贻殃也乎?《华严经》曰:“邪YIN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妻不贞良,二者得不随意眷属。”

  语曰:世上无如人欲险,几人能不误平生?可哀也夫!

  ——黄书云(节录《寿康宝鉴》)页31-35

  邪YIN十二害

  一、害人天伦──男女各有配偶,这是一定的伦常。如果好YIN而乱了他人夫妻之伦,致使人夫妻反目,情义破裂,这是披毛带尾的禽兽行为,生为万物之灵的人,岂可有此罪行呢?

  二、害人名节——妇女一生大事,最重名节,如被人YIN乱,必失节败名,而遗羞後世,永受人耻笑。

  三、害名声──男女偷情,不管做得如何机密,总有被人发觉的一天,一被传开,必臭名远播,受人谈笑辱骂。

  四、害门风──妇女和人有私情,若被人发觉,不但自己受人耻笑,连父母公婆,丈夫及兄弟姊妹,甚至子女孙媳等一门同感羞辱,永难抬头。

  五、害生命──或妇女受骗以致失节,羞愧气郁而死。或是丈夫因妻与人有染,气愤致死。或妇人恋奸而谋杀其夫。或奸情被丈夫或父母所知,因而怒杀其妻或其女。或奸夫为其追杀,或被不幸之众打死。或贫女被YIN,被妒妇发觉,百般用计折磨,致被置於死地。为贪片刻之欢而带来杀身之厄,思之令人惊惧!

  六、害风俗──邻里中有廉耻丧尽,人面兽心的YIN徒,愚人看了引为榜样,而朋比为奸。故邪YIN一事,最足伤风败俗。这种恶习若不能转移,天灾人祸必定随时降临,好YIN之徒定难逃劫数。

  七、害心术──YIN念一生,种种恶念都生。以致恶行昭彰身受恶报。

  八、害阴骘──骘是定说,上帝冥冥中有安定人的道理,那就是本善的性,和做人的根源。如YIN乱了伦常之道,败德丧行,伤天地、灭良心,截断了阴骘之理,便会使一生福分尽被天削,子夭孙绝,潦倒终生。

  九、害名利──天地诸神,无时不随身察人善恶。若犯邪YIN,天地必不能容。即是命该富贵也要被削夺,何况那没有福分而犯YIN乱的人,恐将事发而祸随至。

  十、害寿命──鬼神剥夺人寿命,以YIN恶为最。况因好YIN而欲火焚烧,精神耗损,骨髓枯竭。又或YIN乱被发觉,致惊恐死,或YIN欲过度致患劳瘵死,或生毒疮而致死。故犯邪YIN者,必不能寿终正寝,而是死於意外的。

  十一、害祖先——祖先相传的血脉,因有不孝子孙的YIN恶,致使福分削尽。从此败家声,甚或绝後嗣,断了祖先的香烟,致让阴间的祖先当作饿鬼。因犯YIN行而累及祖先,岂能令祖先不恨呢!

  十二、害妻子——佛经说:“无有子息,乱人妻故。妻女YIN乱,乱人女故”。因此冥冥中,上天总是安排邪YIN之徒的妻女去还债,并且又绝其後嗣。

  三、戒杀胎

  按:目前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对家庭对社会都有利益的。至於避孕可采取其他安全措施,堕胎是可避免的。例如法国人口增长是负数,而堕胎是国法律禁止的。这证明节制生育,并不需要堕胎就可实现。

  印光大师(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

  ★但念“观世音菩萨”五字。《白衣咒》,念也好,不念也无碍。汝如是存心、行事、念,亦令汝妇,也如是存心、行事、念,乃至临产还念。临产不可默念,要出声念。旁边照应的人,须大声帮她念。管保了无苦痛难产之事。临产默念不得,以用力送子出,默念或受“气病”。女人一受孕,不可生气,生大气则“堕胎”。兼以乖戾之气,过之於子。子之性情,当成凶恶。又喂儿奶时,必须心气和平。若生大气,奶则成毒,重则即死,轻则半日一日死,决无不死者。小气毒小,虽不死,也须生病。以故爱生气之女人的儿女,死的多,病的多。自己喂,雇奶母喂,都是一样。生了大气,万不可喂儿奶,须当下就要放下,令心平气和,过半天再喂。喂时先把奶挤半茶碗,倒了,奶头揩过,再喂,就无祸殃。若心中还是气烘烘的,就是一天,也喂不得。喂则不死,也须大病,此事古今医书,均未发明。近以阅历,方知其祸。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页237

  ★保胎以绝欲为第一义。故保产心法,首戒“交媾”。文云,妇一有孕之後,切戒交媾。所以昔人有孕,即居另室,不与共寝,恐动欲念也。大抵三月以前犯之,则欲念起而子宫复开,多有漏下胎动诸患。三月以後犯之,则胞衣厚而难产。要知欲火伤胎,必致污浊凝积。且儿身白浊、痘毒、疮疾,医治难痊,俱因父母不慎也。此初受胎一大关系也。果能识得受胎与临产之关系,则凡有所生,自无堕胎,及难产等患。而所生儿女,咸皆姿质庞厚,性情温良。既少痘疹等毒,又复长寿康健。

  ——《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卷下》页354-355

  宣化上人(禅宗沩仰第九代祖师)

  ★我奉劝大家,要守夫妻之道,不要离婚,好好地照顾自己的子女,家庭都和乐了,自然国家就太平了!

  还有!我要劝大家不要再堕胎了,你想想,一个生命还未出世,就成冤魂,到处是要命的小鬼,你说社会会安宁吗?这些小鬼需要不贪财、有道行的人才能超度,小鬼难缠啊!很难办的,到处是罪业,你能说安宁吗?

  ——《人生要义》页279

  ★堕胎这个问题非常严重。今天世界上会有这麽多疑难杂症,堕胎是很大的因素。这个未出世的生命认为:你叫我这麽早就死,我也不会教你善终。所以,就有这麽多奇难杂症发生。

  问:现在报纸上,常见有“供养婴灵”的广告,婴灵是可以供养的吗?

  答:这事不能谈“供养”,因为它不是三宝(佛、法、僧),若说是“供养”,就落入邪见。应该讲做“超度”,但是此冤甚深,很难超度。因为夺命债,就须以夺命还。但是如果遇到不贪财的真修行者,可以有机会超度他们的。

  ——《人生要义》页269

  妙莲老和尚(当代净宗高僧)

  ★世间的人,不要说是将来,现在全世界已感到有人满为患之忧;无知的人就主张堕胎,真是可怕。唉!这些杀生的罪业怎麽得了呢?

  堕胎是杀生,绝对不可以。既然不想生孩子,那就要从根本的“节欲”下手;好好拿出智慧来,不要等到造了恶因,恶报现前,他来找你要命时,心中又不能安,这怎麽了呢?大家要注意。不要说得太远,就说我有一个信徒好了。她就是有堕过胎,灵魂找来了,她要帮他超度,灵魂还不受超度呢!他说:“我来投胎是来投生,不是投死的;你不让我出生,害了我一命,我也要你的命!”这是现前事实的业报。

  学佛要看破放下,如果儿女都大了,为了保持身体健康,应该要分房。你们不要以为老和尚怎麽说这些话?要知道,学佛要与生活打成一片,不要离开日常生活来谈佛法;离开了生活来谈佛法,那你修什麽行?“极高明而道中庸”呀!佛法在人间,离开人间而求菩提是求不到的。大家好好把人间法做好,在家学佛就像在家学佛的样子;好好地持五戒、修十善,有机缘多受八关斋戒,种出世的解脱因。

  ——《五戒是良师》页90-91

  戒溺女歌

  ★虎狼性至恶,犹知有父子,人为万物灵,奈何不如彼。生男与生女,怀抱一而已,我闻杀女时,其苦状难比。胞血尚淋漓,有口不能语,咿嘤盆水中,良久乃得死。吁嗟父母心,残忍一至此,我因劝吾民,毋为杀其女。荆钗与裙布,未必能贫汝,女性最柔慈,爱亲甚於子。男子多出外,女恒守父母。男子多违拗,女恒顺父母。男子多远游,女恒近父母,男子少悲哀,女恒哭父母。女有孝顺心,每每救父母,女有好夫子,每每显父母。不观缇萦女,免父肉刑苦。不观唐香女,救父而扼虎。覃氏年十八,能令父丧举。曹娥年十四,沈江觅父体。叔先痛父溺,抱屍浮於水。袁女母瘫痪,火来不能起。女泣不忍避,甘与母焚死。宋女号陈三,父母贫如洗;三姐共饘粥,专靠采菱米;亲死不肯嫁,庐墓没其齿。唐女玉和子,父兄皆战死;和子甫十七,披跣走边鄙;乞丐扶骨归,营葬凭绩缕;剪发毁面貌,然後庐墓所;大节达宸聪,旌诏表其闾。孝哉萧氏姬,父母殁异土;姬方十六龄,扶榇还乡里;舟子欺其孤,中途委柩去;搦土攒成圹,姬独与一婢,毁容日夕哀,结庐在水次;服满不肯释,求婚不肯配,有能还其棺,乃肯委身事;果嫁还棺者,杨舍一老尉。东洿屠氏女,父瞽目挛痼。家无隔宿粮,亲邻皆相弃,女乃移二亲,远处於紵舍。昼采薪易粟,夜绩麻易絮,二亲卒天年,负土成坟墓。守坟终不嫁,只为无兄弟。古女贤孝俦,其多难笔记。有司或赠金,朝廷或钦赐,也有为嫔妃,也有夫人类。若能存她命,报施应不悖。奉劝世间人,好还天之道。勿谓婴女痴,怨恨不知报,女命亲不怜,安保怜亲命。绝嗣减寿年,赫矣阴司律,及至索命时,噬脐不能及。胡不全其生,骨肉俱获庆。

  ——何龙图(结录自《感应篇汇编》页397-398)

  注:此文不仅戒杀胎,对女德歌颂,亦甚多美意,读者多诵之!

  四、对治法

  紫柏大师(明末四大高僧之一)

  我本母生不及养,寸心耿耿实难化。

  期酬至德无所从,庆我离尘为佛子。

  深思妇人YIN业重,坚固难拔等须弥。

  须弥可倾YIN难断,津梁苦海须圣力。

  佛说诸经度众生,皆先戒杀後YIN欲。

  先YIN後杀惟楞严,是故报母应仗此。

  南无无上楞严咒,消母YIN业如天风。

  片晌之间不可得,戒珠清净光无缺。

  见佛闻法得自心,一切万法悉坚固。

  我发此愿等法性,见者闻者皆出苦。

  ——《紫柏尊者全集》(《卍续藏经》第一二六册975下)

  ★奇男子,须割爱,爱不割则堕软暖魇网矣。

  ——紫柏尊者(录自忏云大师编《修行法语》之“戒除欲念篇”)

  印光大师(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

  ★业障重,贪瞋盛,体弱心怯。但能一心念佛,久之自可诸疾咸愈。《普门品》谓若有众生,多於YIN欲瞋恚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之。念佛亦然。但当尽心竭力,无或疑贰,则无求不得。(正)复永嘉某居士书五。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页98

  ★一切众生,从YIN欲而生。汝发心守贞修行,当须努力。倘有此等情念起,当思地狱刀山剑树镬汤炉炭种种之苦,自然种种念起,立刻消灭。每见多少善女,始则发心守贞不嫁,继则情念一起,力不能胜,遂与人作苟且之事。而一经破守,如水溃堤,从兹横流,永不能归於正道,实可痛惜。当自斟酌,能守得牢则好极。否则出嫁从夫,乃天地圣人与人所立之纲常,固非不可。(复陈莲英书)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页245

  ★女色之祸,极其酷烈。自古至今,由兹亡国败家,殒身绝嗣者,何可胜数。即未至此,其间颓其刚健之躯,昏其清明之志。以顶天履地,希圣希贤之姿,致成碌碌庸人,无所树立之辈者,又复何限?况乎逆天理、乱人伦?生为衣冠禽兽,死堕三途恶道者,又何能悉知之而悉见之耶?

  噫!女色之祸,一何酷烈至於此极也,由是诸圣诸贤,特垂悲愍。或告之以法言,或劝之以巽语,直欲福善祸YIN之理,举世咸知。而又徵诸事实,以为法戒。企知自爱者读之,当必怵然惊、憬然悟,遏人欲於横流,复天良於将灭。从兹一切同伦,悉享富寿康宁之福,永离贫病夭折之祸。此《不可录》所由辑也。张瑞曾居士欲重刻印施,命余作序,畅演窒欲要义。

  须知美色当前,欲心炽盛,法言巽语,因果报应,皆难断其爱心。若能作不净观,则一腔欲火,当下冰消矣。吾秦长安子弟,多玩促织。有兄弟三人,年皆成童,於月夜捉促织於坟墓间。忽见一少妇,姿色绝伦,遂同往捉之。其妇变脸,七窍流血,舌拖尺余,三人同时吓死。次日其家寻得,救活者一,方知其事。活者大病数月方愈。其家子孙,不许夜捉促织。

  夫此少妇,未变脸时,则爱入骨髓,非遂所欲则不可。及既变脸,则一吓至死,爱心便成乌有。然当其群相追逐时,固未始无血与舌也。何含而藏之,则生爱心。流而拖之,则生畏心。了此,则凡见一切天姿国色,皆当作七窍流血,舌拖尺余之吊颈鬼想矣。又何至被色所迷?生不能尽其天年,死必至永堕恶道耶?

  以故如来令贪欲重者,作不净观,观之久久,则尚能断惑证真,超凡入圣。岂止不犯邪YIN,窒欲卫生而已。其女貌娇美,令人生爱心而行欲事者,不过外面一张薄皮,光华艳丽,为其所惑尔。若揭去此之薄皮,则不但皮裹之物,不堪爱恋,即此薄皮,亦绝无可爱恋矣。再进而剖其身躯,则唯见脓血淋漓,骨肉纵横,脏腑屎尿,狼藉满地。臭秽腥臊,不忍见闻。

  较前少妇所变之相,其可畏惧厌恶,过百千倍。纵倾城倾国之绝世佳人,薄皮里面之物,有一不如是乎!人何唯观其外相,而不察其内容,爱其少分之美,遂不计其多分之恶乎!余愿世人,遗外相而察内容,厌多恶以弃少美,则同出欲海,共登觉岸矣。

  又当YIN欲炽盛,情不能制之时。但将“女阴”作毒蛇口,如以“阳”纳蛇口中。则心神惊悸,毛骨悚然。无边热恼,当下清凉。此又窒欲之最简便法也。(不可录重刻序)

  ——《印光法师文钞下册》页469-471

  ★何以言之,凡属危险大病,多由宿世现生杀业而得。而有病之人,必须断绝房事,方可速愈。欲灭宿现杀业,必须戒杀吃素,又复至诚念佛,及念观音,则必可速愈,且能培德而种善根。倘怨业病,除此治法,断难痊愈。其人,与其家父母妻子,望愈心急,未必不肯依从。倘肯依从,则便种出世善根,从兹生正信心,後或由此了生脱死,超凡入圣。则於彼於汝均有大益。至於断欲一事,当以为治病第一要法。无论内外症,病未十分复原,万不可沾染房事(请参考印光大师增订之《寿康宝鉴》一书,专治此病,宜详阅之。台北新庄福峰彩色印刷公司印。)一染房事,小病成大,大病或致立死。或不即死,已种必死之因。欲其不死,亦甚难甚难。纵令不死,或成孱弱废人,决难保其康健。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页242

  ★求子之道,人多背驰。汝欲身体庞厚,性情贤善,福慧寿三,通皆具足之子,须依我说,方可遂心。世人无子,多娶妾媵,常服壮阳之药,常行房事,此乃速死之道,非求子之方也。幸而得子,亦如以秕稻种之。或不出。或出,亦难成熟。第一要断房事,或半年,至少或百日,愈久愈好。当与妇说明,彼此均存此念,另屋居住。若无多屋,决须另床。平时绝不以妻作妻想,当作姊妹想,不敢起一念之邪念。待身养足後,待妇月经净後,须天气清明,日期吉祥,夜一行之,必得受孕。从此永断房事,直到生子过百日後,或可再行。妇受孕後,行一次房,胞厚一次,胎毒重一次。且或因子宫常开,致易堕胎。此种忌讳,人多不知。纵有知者,亦不肯依。(切勿谓光乃出家人,论人行房事,不知此事是世间第一生死关节,正宜救济。)故致或不生,或不成,或孱弱短命,不知自己不善用心,反说命不好,反将行房当常事,日日行之,不死就算大幸。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页235

  注:求子三要。第一,保身节欲,以培先天。第二,敦伦积德,以立福基。第三,胎幼善教,以免随流。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页235

  ★色则纵对如花如玉之貌,常存若姊若妹之心。纵是娼妓,亦作是想,生怜悯心,生度脱心,则无见美色而动欲之烦恼。夫妇相敬如宾,视妻室为相济继祖之恩人,不敢当作彼此行乐之欲具,则无徇欲灭身,及妻不能育、子不成立之烦恼。子女从小教训,则无忤逆亲心、败坏门风之烦恼。至於横逆一端,须生怜悯心,悯彼无知,不与计较。又作自己前生曾恼害过彼,今因此故,遂还一宿债,生欢喜心,则无横逆报复之烦恼。然上来所说,乃俯顺初机;若久修大士,能了我空,则无尽烦恼,悉化为大光明藏。(正)复高邵麟书四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页82

  ★聪明人,最易犯者唯色欲。当常怀敬畏,切勿稍有邪妄之萌。若或偶起此念,即想吾人一举一动,天地鬼神,诸佛菩萨,无不悉知悉见。人前尚不敢为非,况於佛天森严处,敢存邪鄙之念,与行邪鄙之事乎?孟子谓:“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若不守身,纵能事亲,亦只是皮毛仪式而已。实则即是贱视亲之遗体,其不孝也大矣。故曾子临终,方说放心无虑之话云: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後,吾知免夫。未到此时,尚存战兢。曾子且然,况吾辈凡庸乎?(续)复徐书镛书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页95

  ★诸佛以八苦为师,成无上道。是苦为成佛之本。又佛令弟子,最初即修不净观。观之久久,即可断惑证真,成阿罗汉。则不净又为清净之本。北俱卢洲之人,了无有苦,故不能入道。南阎浮提苦事甚多,故入佛道以了生死者,莫能穷数。使世间绝无生老病死,刀兵水火等苦,则人各醉生梦死於逸乐中,谁肯发出世心,以求了生死乎?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页235

  ★凡人不必常近女色,只此独居时展转一念,遂足丧其生而有余。

  ——印光大师(录自忏云大师编《修行法语》之“戒除欲念篇”)

  ★

  YIN念一生,诸念皆起。邪缘未凑,生幻妄心。

  勾引无计,生机械心。少有阻碍,生瞋恨心。

  欲情颠倒,生贪著心。羡人之有,生妒毒心。

  夺人之爱,生杀害心。种种恶业,从此而起。

  故曰:“万恶YIN为首”。今欲断除此病,当自起念始,截断病根。

  ——印光大师(录自忏云大师编《修行法语》之“戒除欲念篇”)

  永嘉大师(禅宗祖师)

  ★於诸女色,心无染著。凡夫颠倒,为欲所醉,耽荒迷乱,不知其过,如捉花茎,不悟毒蛇。

  智人观之,毒蛇之口,熊豹之手,猛火热铁,不以为喻。铜柱铁床,焦背烂肠,血肉糜溃,痛彻心髓,作如是观,惟苦无乐。革囊盛粪,脓血之聚,外假香涂,内惟臭秽,不净流溢,虫蛆住处,鲍肆厕孔,亦所不及。

  智者观之,但见发毛,爪齿薄皮,厚皮血肉,汗泪涕唾,脓脂筋脉,脑膜黄痰,白痰肝胆,骨髓肺脾,肾胃心膏,膀胱大肠,小肠生脏,熟脏屎尿,臭处如是等物,一一非人。

  识风鼓击,妄生言语,诈为亲友,其实怨妒,败德障道,为过至重,应当远离,如避怨贼。

  是故智者观之,如毒蛇想,宁近毒蛇,不亲女色,何以故?毒蛇杀人,一死一生,女色系缚,百千万劫,种种楚毒,苦痛无穷,谛察深思,难可附近。

  是故智者,切检三愆,改往修来,背恶从善,不杀不盗,放生布施,不行YIN秽,常修梵行。

  ——《卍续藏经》第一一一册页418-420上

  虚云老和尚(禅宗沩仰第八代祖师)

  ★至於六道轮回,YIN为其本,三界流转,爱为之基。阿难尊者为众生示现,历劫修行,几难免摩登伽之难。所以示罪障之中,YIN为首要,因YIN损体,遂杀生补养,而盗妄等恶,亦随之而生。阿难见了如来三十二相,如紫金光聚,对摩登伽之美色,而不爱乐。男子见了女子或可观想自己亦作女子,女子见了男子,或可观想自己亦作男子,以杜妄想。

  ——《虚云老和尚方便开示》页8-9

  来果禅师(禅宗临济第四十六代祖师)

  ★如YIN心大动,即咬住牙关,参禅急誓曰:“我若以YIN机YIN人者,自愿生下阿鼻地狱,或瞎眼睛,或吐血而亡可以。”再或人欲破我戒体,宁将我头与人砍去,逼我破戒体,万不可以,此名大忍;或有人劝我吃荤吃酒,我宁吃屎吃尿,不一稍尝,亦名真忍也。

  ——《解谤扶宗浅说》页159

  ★YIN因者,无量劫来,行YIN之事,纳识田中,爱水润生,今受身形,前作YIN业,时时恶发;或内心缘行YIN之境,而YIN心动。正动时,一切行YIN之影相俱时发现於心中,故名YIN因。

  YIN缘者,或见彼容颜谄媚,花言令色,而YIN心动;或见彼人前与我交过YIN色,两相情爱,而YIN心动;或听歌唱行YIN言词,而YIN心动;或见女人,或听女声,或见女字,或见女人衣服红绿,女身所著一切物件,而YIN心动──此一一正是助发YIN缘。

  YIN法者,欲行YIN时,作行YIN之方法,或屏处,或黑暗处,或畏犯戒,或恐人知,於中略明行YIN之法。

  YIN业者,即两相交YIN之时,如未相触而止者,可通忏悔;若触沾彼一胡麻子之多,YIN业已成。YIN业有三:自YIN,即身YIN;教他人YIN,即口YIN;见YIN色随喜,即心YIN。有此三YIN,故受三途苦报。若有逆犯,受阿鼻一大劫,此界坏时,寄至他方阿鼻中。

  今用三观先制其心,而缘、法、业三大恶事自不能成。若正起YIN心,急端坐观察,世间大小僧俗男女,尽是我生身父母,亦是未来诸佛,岂敢毁伤父母?何敢欺轻诸佛?如是逆恶,岂不开眼入阿鼻?宁卧热铁炮身而死,不犯此违天大恶。研究YIN心起於何处,的审的观,穷其极极,思其思思,转穷转深,转思转极,久之不暂忘废,以穷明YIN根为限。如是行持,忽然疑团打破,方知此事来由;少有不慎,只图一时快乐,不顾万劫痛苦,岂不畏哉!

  ——《十界因果浅录》页23-24

  ★五根本中,唯有YIN戒极为易犯,特将拈出,以明止法。如眼见YIN色,耳听YIN声,当时YIN心兼身俱动;才识将动,急快反观,就处一觉,一觉不止,切须再觉。何以故?将起即觉,则觉力自胜,YIN念易止,若起多时,已发身口,其YIN力胜,故难觉除。由是之故,念起即觉。正觉念时,急将觉心缘於法境;法境者,或止观,或公案,或念佛,或持咒,或礼拜。若将心缘“念佛是谁”者,正在“是谁”上极力参究,顿起真疑,最贵亲切。何故?有亲切,则缘法之念力胜,而YIN心之力自弱,故制而不起。若暂觉YIN念不起,不缘法境者,其YIN之粗相虽除,而细惑尤存,及能觉之心亦昏惑於细YIN相中,因觉未缘法境,故而YIN惑自必摇动。即动时,自不觉知,故觉力衰,则YIN心复起。依前造业者,皆由觉心不缘法境,居於YIN惑,粗不自见,由YIN念胜故,觉忘其制;觉忘者,乃YIN惑所覆,不念法救,皆实贪YIN惑而不舍。病此,故合教云:“名字觉,即凡夫觉;虽觉,即同不觉,故名名字觉。”

  若终其身而缘法境者,不但YIN惑可除,兼觉体顿悟。其意恐塞,以喻明之。如YIN心喻一人,YIN境喻一人,若二人结恨,两相仇对,或打或骂,交恶不止;中, 有一人,一人即觉心,将彼劝一人开,引令别处,或谈笑,或游玩,其人著於喜境,则斗打之念自然休息。

  又喻不缘法境者,如二人结打,虽令劝开,实未离打处,各怀忿斗,即瞒改劝之人,复相结恨。何以故?虽暂劝之不结,究实瞋心尤未歇尔。不缘法境,觉YIN念不起者,亦复如是。而缘法境之用,正是伏惑之当机,必须YIN起即觉,不容YIN住,不容分别,久之习惯,则成自然。以後纵有念起,即无心觉而自觉,能如是行,皆留心常觉纯熟故尔。虽觉伏而未断除者,当须久之觉察,细心研究,直到心穷力极,如老鼠窜牛角,自有转身时也;又如火将起,欲息则易,若起多时,已烧诸物,难可熄灭。今明觉力者,如心未明,则必有念。念喻猛火,YIN喻乾柴,若心念YIN,如火投柴,其柴无尽,火岂休歇?故心念YIN,急将心念空,如火投空,而火自熄。正起YIN心,即作空观,观力现前,YIN念自息。

  若不如是,当知YIN心即是地狱种子,若种子不除,现虽人类,已是阿鼻苗裔。何以故?古德云:“善念将兴,天堂已就;恶心才动,地狱早成。”其不信乎?然防YIN之用者,但对功行位中,仅止YIN心而言,若真彻悟,妙契真如,尚无迷悟之名,何有持犯之实?否则切宜坚守,莫犯戒心。《梵网经》云:“若佛子信心出家,受佛正戒,故起心毁犯圣戒者,不得受一切檀越供养,亦不得国王地上行,不得饮国王水;五千大鬼常遮其前,鬼言大贼,若入房舍城邑宅中,鬼复常扫其脚迹。一切世人眼不欲见犯戒之人,畜生无异,木头无异;若故毁正戒者,犯轻垢罪。”此轻垢罪者,乃三途之称,若不急忏,可不畏焉!

  ——《十界因果录》页94-96

  广钦老和尚(近代净宗高僧)

  ★男女众讲话不能面对面,拿东西不能直接接手。师父是有定力,否则即使百步也不能接近的。你们现在正念,都还不够十分之一,还很危险,要多注意。

  ——《广钦老和尚开示录》页46

  ★你们台湾还好,女众能出家,要不女众在社会上只有堕落下去,来出家再怎麽没修,不杀生,看能不能转个人身再来修行。

  ——《广钦老和尚行持语录》页214

  ★社会是造业的路,出家是极乐的路,得解脱。

  ——《广钦老和尚行持语录》页225

  ★男女众要分清楚,即使活到一百岁,亦如此,除非已开悟证果,有定力,否则容易出毛病。

  ——《广钦老和尚开示录》页46

  弘一大师(近代律宗高僧)

  ★学律诸道侣,已改之习惯,有七条:一、食不言……六、不阅报:各地日报,社会新闻栏中,关於杀盗YIN妄等事记载最详。而YIN欲诸事,尤描摹尽致,虽无YIN欲之人,常阅报纸,亦必受其熏染,此为现代世俗教育家所痛慨者。夫在家人所以须阅报者,为职业事务之关系,不得已也。若出家之人,应修戒定慧,日夜精进,如救头然,何须披阅报纸而消遣耶?故学律诸道侣,近已自己发心不阅报纸。

  ——《索性做了和尚》页129

  宣化上人(禅宗沩仰第九代祖师)

  ★不邪YIN,修道人要没有邪YIN的念头,也就是没有YIN欲。如有丝毫YIN欲念头,就不会超出三界,而仍在轮回中受生死。这个YIN欲念头,就是生死的根本。若能断了它,便出三界,才能证果成佛。凡是修道人,一定要把YIN欲思想除掉。怎能除掉它?首先不要吃太有营养的食物。为什麽?因为修道人本身的营养就够了,不需要再增加。所谓“少吃少欲,多吃多欲。”营养食物吃多了,便生YIN欲的念头。若为不YIN,就要节制食欲,不贪味道,不贪多食。要锻炼身体能维持生命,就可以了,这是修道的秘诀。否则,用山珍海味来修五脏大殿,那是破YIN戒的祸根。

  ——《宣化上人法语开示》页158-159

  ★你们若打坐,就能看见佛,和佛沟通。佛说什麽话你也听得见。天津有一班人,看我的《开示录》、《华严经》、《楞严经》、《法华经》注解,他们都得到利益,开了五眼六通。佛说话他也听得懂,佛做什麽他也看得见,天上他也看得见,谁有病他都可以给人治病的,都有这种能力。所以不可有脾气,要打坐,而且二十岁以前不可以交男朋友,要想成佛,不可以交男朋友,要修行。修行最怕有男朋友,一有男朋友就不成了,这不是和你讲笑话。

  最要紧是女学生不要找男学生,男学生不要找女学生,互相都要守住岗位的。这不是不准你们交男朋友,但女孩子要等到二十岁以後,再交男朋友,男孩子要等到廿五岁以後,才交女朋友。这样子,小孩子才不会受伤。小孩子生理还没成熟就找物件,这都会受伤,都会吃亏的。所以,就算要结婚,也要等到二十、二十五岁以後才找。所以我要男女分校,你们不要偷偷摸摸找男孩子,如果发现,我知道後,一定会革出校门的。这一点你们要注意的,不要找男朋友啊!okay!

  我不是不让你们交男女朋友,要是早交男女朋友,这都不是好学生,不是好人。你们大家都要做好人、好学生,好人将来才能做好事。你若太早有男女朋友,就受伤了。就像那小苗似的,还没长成,你就把它割下来,那它根本什麽用也没有,都变成稗子了。将来人情欲早开的时候,就一代不如一代。要选优良的种子,就必须要它成熟的,稗子不能做种子。没有到年龄就男女交朋友,这都是不成熟啊!

  你看这个国家的小孩尽看电视,看得七、八岁就懂得男女交朋友,这真是害人太厉害了。这国家将来没有人才了,为什麽不出人才呢?因为都糊涂了!okay!我再来的时候,都要跟你们大家见面,免得你们说想见师父也见不著。我来到这儿就和你们大家见见面,你们好好做功课。

  ——一九九四年一月七日宣化上人於万佛圣城对女学生的开示

  ★男女结婚那个“婚”字,在中文来讲有个“女”字边,加个黄昏的“昏”。也就是说一结了婚,就没有智慧了,天天都好像在晚间过生活,天天都在黑天,不清净了,天天都是睡觉一样。黄昏就指睡觉,睡觉就什麽也不知道了,就愚痴。所以中国这个字义上,你要是研究起来,很有道理的。昏是头昏脑胀的,头昏就是没有智慧了。结婚就是“昏”加上一个“女”字边,没有“女”字边,头就已经昏了,再加上个“女”字呢,啊!不单头昏、脚也昏了。我说的是头昏,脚不昏。你若能觉悟了,可以学释迦牟尼佛,学我们的大觉世尊,那就不会黑暗,会光明了。

  所以我们现在跟释迦牟尼佛学智慧、学佛法,一切一切都应该以释迦牟尼佛做我们的榜样,做我们的标准。所以就算结婚的人也不必忧虑,只要你能入尘出尘,在这个境界上,能明白这个境界,不被它所迷,这就不要紧的。我并不是要反对每一个人结婚,我是把这个道理提出来,我们要研究道理。

  ——宣化上人《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之卷八译文开示,国际译经典学院记录

  ★你总用无明覆盖著自性。无明有两个帮凶,两个夥计(党),究竟是什麽呢?就是食与色。一个“食欲”,一个“色欲”,这两个帮著无明做种种坏事,所以儒教中说:“食色性也。”好吃、好色是天然的生性。

  可是,要知道,我们这个无明为何总也不能破?烦恼总也不断?智慧总也不现?就因为贪吃、好色。

  食就是帮助欲,欲就是帮助无明。人生来就会吃,小孩子一生出来就会吃奶,无奶就哭起来,吃奶後就不再喊,也不叫了。不错,这是与生俱来的,可是有了食欲後,就生出色欲。

  男好女色,女好男色,互相迷恋,互相贪著,放不下,看不破,饮食所有之精华就变成精,精一足,就生色欲了,所谓“饱暖思YIN欲,饥寒起盗心”。饱暖了,男人就想女人,女人就想男人,就起这欲念。若穷了,就想去偷,偷盗也就为了食与欲。你吃得肥肥胖胖的,专吃有营养的,而後就打YIN欲妄想。人先起食欲,想吃好味,帮助身体健康之食物,但是吃少了,又觉得不够;吃多了,色欲就生出,色欲生出後,就不顾生命了,只去贪色。

  故色与食是死党。若无明没有“食”、“色”之帮助,它就不会做那麽多怪。出家人吃得越坏越好,越没营养越好。

  所以对於吃东西的问题,不要看得那麽重,修道人吃得能维持生命即可。要行中道,不需要吃得太有营养,但也不要吃得太坏,否则弄垮身体。

  ——《宣化上人法语开示》页173-174

  广化老和尚(近代律宗高僧)

  ★佛制“比丘不得度尼”、“僧尼不得共住”,此则古今中外凡有佛法处,莫不皆然,唯独日本於明治维新以後例外;在日本本土及其统治地区,自行新政以来,僧尼共住,比丘度尼,视为常事。其实日本亦有清净修行道场;余曾亲闻先师兄振光法师,早年游历日本时,步行二点多钟,去参礼日本有二百余比丘清净修行之道场;据说此种道场,不喜外人参观,故交通不便鲜为人所知。

  ——《济涛律师遗集》序,页4-5

  ★台湾佛教过去受日本统治五十余年,遭受日僧同化,亦皆“比丘度尼”,“僧尼共住”。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台湾光复,回归祖国,那时本当纠正此种非法风气。乃因当时长老大德全力从事世界僧伽大会,及华僧大会等公务,无法兼顾纠正此种陋规。……今时此诸长老辈已经纷纷凋谢,後学之辈正等待接棒上场;此时此地,正是匡正陋规之大好时机。希望我国全体僧尼,联合起来,匡正时弊,如法修行,既往不咎。对已经剃度尼众之比丘,照常竭诚恭敬但力劝今後莫再度尼,亦劝有志出家之女众,莫求比丘剃度;对已经僧尼共住之寺院,照常大力护持,四事供养,不可或缺,但力劝今後勿再修建四众共住之道场。此种作风虽稍嫌迟缓,幸能平稳改正,十年二十年後收全功矣!

  ——《济涛律师遗集》序,页5-6

  ★问:比丘度尼,僧尼共住有何不好?乞言其要。

  答:比丘度尼,僧尼共住,能令僧尼破根本大戒,乃至诸微细戒;是障道之首恶,生死轮回之根本。又能令信众,对佛教失去崇敬之心,对僧尼出家不作难遭遇想,便言:“我等夫妻双宿双飞,彼辈亦男女双双出入。”诸如此类,其罪大矣!因此之故,佛制:“比丘不得度尼”,“僧尼不得共住”,大须恪遵勿逾。

  ——《济涛律师遗集》序,页6

  ★此书重点有三:

  1、沙弥尼受比丘尼戒之前,应受式叉摩那戒,未受式叉戒,直接受比丘尼戒,受戒不得戒。(《业疏》,《卍续藏经》第六四册页450上)

  2、比丘不得度尼。(《沙弥尼离戒文》,《大藏经》第二四册页939中)

  3、僧尼不得共住。(《佛说四辈经》,《大藏经》第十七册页705下)

  这是今时尼众学戒最重要的三件大事。……倘若读者能由此深入律藏,因戒生定,因定发慧,彻见父母未生前面目,庶几了达此书真义,发扬戒律精裨。深望读过此书的後贤,不忍佛法衰微,进入末劫之境,发大菩提心,受持如来圣戒,建立“式叉戒法”,如法传戒、布萨、安居乃至一切止持作持,悉皆如法,令佛日将昏而增辉,正法重现於末世。拙衲虽然老病交加,犹孳孳於斯,念念不忘。果有女中才俊,发心力挽狂澜,则生死到来,吾撒手随佛生西去,了无遗憾矣!

  ——《戒学浅谈》序文,页1-3

  ★“女尼不得与男僧同住”:这个题目,在别的道场很难讲,只有在你们这个地方,我才敢提出来讲,因为你们是纯一清净的女众道场,其他多数是僧尼杂居的道场,我一提出“僧尼不得共住”这个问题,会得罪很多人的。但是,经是佛说的,戒是佛制的,我们应该遵照佛制去做,才能使佛法兴隆,僧尼各自才能得到解脱。否则,四众同住一个道场,天天眼看耳听,心里动妄念,堕落都有余,还想解脱证道,可能吗?或许你会说:“我不动心”,你不动为什麽当初投胎做人呀?做人,就是因为YIN欲未断,所谓“生死根本,欲为第一”呀!

  ——《戒学浅谈》页61

  ★《佛说四辈经》云:“佛言:若有女人出家,除发为道,以去爱欲,当专精静处,不得与出家男子同庙止。”这就是说,女人剃除头发,出家修道,为了去除男女情爱之欲,就应当住在清净的女众道场,专心修行,不要和男众共住在一个寺庙。……你们听了这些话之後,也许你们的师父是男众,也许在你们的道场是比丘、比丘尼同住,那怎麽办呢?如果你们能够好好的和师父沟通,把这种不如法的情况告诉他,渐渐的将男、女众分开,那是最好不过的事情。否则的话,既然不能改变现况,就只好趁现在年纪轻,又有机缘读书,就好好充实自己,等到将来自己有能力的时候,再创办一个如法的,清净的比丘尼道场。

  ——《戒学浅谈》页62-68

  ★修行之时,有二种烦恼,或容易生起。由忘正念,便忆曾经远境,起染爱心,造众过失。复由现前近境,起染爱心,而犯众罪,了知起犯缘已,即於此事,生对治心,令其除灭。(案:以上是生起YIN欲心的二种烦恼,以下则是伏灭YIN心的六种对治方法)。若染缘强胜,不能除遣,应就尊宿,及通三藏有德行者,请受教诫,作意蠲除。二、若仍不息,当勤昼夜读诵闻思,简择深义,於三宝所,至诚供养;师长等处,忘自劬劳,尽心供给。三、或游方时,或复减食,或住屍林,独居阿兰若,修不净观等。四、或为四念住,或作无常死想,冀令烦恼除灭。五、若仍不除,应生惭愧,作如是念:我所为非,戒不清净,而复受他信心重施,四事供养。六、又复诸佛,及有天眼,同梵行者,并诸善神,悉观见我为此;不应造众罪业,当有克责,如救头然,於清净境,说除其罪,勿致後悔。(案:以下明对治法皆不能伏灭YIN心而仍犯众罪的情况。)若作如前对治法时,性多烦恼,未能殄息,应审自观察,或应舍戒而为白衣,勿令有罪受他信施。因受用时,更造众罪,定感当来苦异熟果,恶报无穷。

  ——《四分律比丘戒本讲义》页196-197

  忏云老和尚(当代律宗高僧)

  ★夫妻正YIN亦应节制,生子後最好能分床、分房,下至分床,上至分房,渐渐全断YIN欲,须知此乃天地人伦之大事,不可不知也。

  ——录音带誊稿

  ★中国第一小姐,以至於世界第一小姐,穿的是游泳衣,化妆是现代最时髦、最摩登的,都亮相出忸忸捏捏的样子,那麽三围都那麽恰好……所有观众都拍手叫好,配著音乐就走出来选美。那麽这个中国小姐因为要出来选,所以大家就请客庆祝她,请她吃甜不辣、又是炸的、又是炒的,最後还请吃霜淇淋,这个吃一口,那个又吃一口。甜不辣加上霜淇淋,渐渐的就起了化学作用,算是物理化学作用,那麽肚子里头就慢慢“冒泡”,冒泡冒多了,出来就是五脏五气,这五脏五气在医学上讲就是“五脏之气”,粗粗讲就是“放屁”。完了中国小姐赶到跑到厕所去“劳赛”(台语,意为“拉肚子”),到厕所後先放两个屁,警告一下,我来了!鬼神退位!完了,劈哩啪啦…好多。那麽以後又亮相,再出来,大家又说中国小姐确实是美,身上抹的又香,却不知刚才的臭!

  那麽,完了五十年後呢,中国第一的“ㄛ ㄅㄚ ㄕㄤ”(台语,意为“中年妇女”),中国第一的老太太。等中国小姐结婚後,生了两个儿子,又经过二十、三十年,儿子又生个孙子,老太太就作“阿妈”,这就是当年的中国小姐!那麽这个“中国小姐”的名和美色,究竟是真的?假的?是虚妄的,没有真实的,等到五十年後,“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中国小姐还是要“ㄒㄧ ㄑㄧㄠ ㄑㄧㄠ”(台语,意为“死翘翘”),一命哀哉,呜呼!那麽大家又在殡仪馆挂上赞颂:“音容宛在”、“作千古美人”或者是“美人比西施”,又有人送“美人比貂蝉”,又有人送“美人比贵妃”,以後儿孙跟著哭,接著就葬入地里头。

  我们想想,中国小姐当年的“名”是不符实的,中国小姐当年也曾经放过屁,也曾经“劳过赛”(台语)、拉过屎。那麽五十年後,变成“ㄛ ㄅㄚ ㄕㄤ”(台语,意为“中年妇女”),经过三十年,五十年又葬入地坟里,埋葬好了,一个土堆子,过两年长了青草,一堆黄土埋清凉,儿孙以後再去扫墓,哭一哭:“阿妈啊!……阿妈啊!”。这样的美人究竟有什麽好贪恋的?中国小姐是假名的,是不净的、是虚妄的……希望大家要对眼前的美色看清楚,不要被“粉红骷髅”的相给迷惑去了。

  ——录音带誊稿

  ★邪YIN戒就是男女之间说些不正当的话,要是真正梵行的优婆塞、优婆夷,不给人家“做媒”的,世间讲月下老人,佛法是不讲这个的,这是给人做生死的缘啊!以致於到西洋国外去,也不随便和人家握手,不和异性握手,不接触,这是很要紧很要紧的。

  ——录音带誉稿

  妙莲老和尚(当代净宗高僧)

  ★颠倒人!当你犯“相思病”,如何解决?

  只要至诚多称念、多礼拜观世音菩萨,就能令你离贪欲心,身子安详。同时要想:“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子是我母”,若有人歪想我的父母兄姐怎可?那我也不可歪想别人之父母兄姐!

  再想一切众生皆是未来佛,恭敬都来不及了,怎能起下劣心,颠倒想?

  ——《妙莲老和尚解惑叮咛语》页37

  ★“同林鸟”的最後归宿在那儿呢?

  “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限来时各自飞”,飞到哪里去?

  不学佛的人就随著业力在六道里往返,甚至飞到刀山剑树的地狱去了。

  其实全人类都是同林鸟,不可等待大限到时才起飞!应早准备啊!

  ——《妙莲老和尚解惑叮咛语》页72

  ★谁是真正对你好的人?

  令你增加菩提道的人,才是真正对你好;如果令你增加情感地对你好,那是接你去六道轮回的人,要敬而远之啊!

  ——《妙莲老和尚解惑叮咛语》页67

  阿迦曼尊者(南传佛教祖师)

  ★但是你应该知道,即使在这个世界上也有许多种快乐,每一种都视其所经过的管道而定,所以经由眼睛有愉悦的景象,经由耳朵有愉悦的声音,经由鼻子有愉悦的香气,经由舌头有愉悦的味道,经由身体有愉悦的接触或温暖,经由心意有愉悦的思想。你知道吃东西是怎样的一种乐趣吗?同样的,睡觉或结为夫妇也是一样。就是经由这些不同根门的乐趣,才是人们所有行为的首要发动者。但是乐趣或是快乐可以再被分成不同的种类和等级,从这个世界人类的快乐到天界天使们的快乐,到梵界的快乐,到那些已经达到涅槃者,涅槃与其它的快乐全然不同。所以在你的情况下,你是不可能只对一件事或一个人发生乐趣而已,否则你就可以整日全身地缚住你所爱的妻子,不必吃、睡、做其他的工作和用其他的方法来做功德了。你认为从你太太得到的快乐,能够取代所有那些身体的机能而维持生命吗?

  ——《尊者阿迦曼传》页282-283

  阿姜查尊者(南传佛教祖师)

  ★问:在我们的修行中,我们应该如何对治YIN欲呢?有时候,我觉得自己似乎是YIN欲的奴隶。

  答:YIN欲应该藉由不净观来对治。执著身体的形色是一个极端,我们应该在心中保持对立。审视身体如一具屍体,并且看身体腐坏的过程,或观想身体的各部份,诸如:肺、脾、脂肪、粪等等。当YIN欲生起的时候,记著这些,并且观想身体这个不净的一面,这样会使你摆脱YIN欲。

  ——《静止的流水》页172

  周安士老居士(近代净宗大居士)

  ★能师仲尼之法,释迦见之,必定欢喜:能尽释迦之道,仲尼见之,必定赞叹。否则,释迦不得为三界导师;仲尼不得为万世师表。

  ——《安士全书》之《欲海回狂》

  附:欲法佛化家庭者,必於传子嗣後,立刻发愿,尽此一身,誓断YIN欲。则诸佛龙天必定赞叹,往生必定有份。

  劝修行人戒YIN者,必得清净之身,永不受世间情爱之害。劝在家人戒邪YIN者,必得夫妻贞节幸福之报,永不受外遇乱伦之祸。

  李炳南老居士(近代净宗大居士)

  ★人生的享受,用哲学方法去透视,本来皆是苦的,若能防避著苦不来临,就算是康乐了。人的身心,若能常得康乐,自能却病延寿,再能得到地位,名誉,资财,平平安安的过度几十年,这便是幸福了。

  细看得到这样幸福的,世上能有几人?要追问为什麽得到这几件事,还这样犯难?大多数是受了YIN欲的害。好YIN的人,多病,容易衰老,不能长寿,这是显然得到的苦,因此丧失了地位,败坏了名誉,耗散了资财,这是无形招到的苦。更影响到家庭不和,妻子离散,社会唾骂,怨仇深结,为人走到这等地步,还有什麽生趣可言。

  再说到因果上,更觉得可怕了,佛典上说,造YIN业的人,他得到的报应,是妻女不贞,断子绝孙,死後要去变畜生入地狱,百千万劫,不易转身。所以佛教制戒,出家弟子第一就是YIN戒,世俗公论也说万恶YIN为首,只是YIN欲这件事,真是大祸根,它是多生习气积成的,不学自会,出世的圣人,世间的圣人,及那些明道的贤达,早就看出他的本原,有的主张断除,有的主张节制,有的限定范围,善说恶劝,无非希望人打破迷关,脱离痛苦,得到康乐。

  现在潮流变了,从追逐物质享受,渐趋向到放纵YIN欲,本来这件事,不学自会,防止甚难的,反而大肆提倡,什麽歌曲、跳舞、电影、戏剧,无不是这件事的宣传队,诱惑得一般青年男女,迷乱颠倒,造了多少伤风败俗的丑事,破产的,败家的,吃官司的,自杀的,安静的社会,变成了烧滚的油鼎。谁无家庭,谁无妻女,这样下去,何堪设想?

  这回台中顾藏拙居士,悲心流露,发起翻印这本书(即《寿康宝鉴》),希望人人看了,发大觉悟,个个能得到身体健康,寿数增长,恶因断净,一切的殃祸自然不生,将来命终,可免堕落三途,个人的家庭,定会和祥平安,就是社会风俗,也能渐渐的入了正规,恢复淳厚,这本书实在是救时的验方新编,若把他看成老生常谈,那就是人心不转变,恐怕天心也不悔祸,人类前途,就不忍再说了。(癸巳季秋李炳南谨跋)

  ——《寿康宝鉴》页146-147

  ★问:佛理有“过去父母,故不应食肉”一则。由此观来,难道连娶妻都不应该吗?(因怕娶著过去父母故也。)

  答:食肉为乐口腹,是贪味欲之事,本能避免,以代替品多故,不妨可戒即戒也。娶妻求嗣,是俗家之伦常,无可避免,以不了圣法故,只得在俗言俗也。

  ——《李炳南居士全集》页875

  ★问:余在家信佛吃素有年,很想发心出家修行,但是觉得戒律难持,不敢下定决心。杀盗YIN妄酒五戒,是佛教的根本大戒,亦是学佛之人必须遵守最主要最基本的戒条——尤其是五戒中的YIN戒最为难持,余戒都可无甚问题。此因属於生理关系,譬如肚子饥饿之时必须饭食充饥,吃斋的人不能吃大鱼大肉荤食,可以用青菜豆腐素食充饥,但是持断YIN戒的出家人则不同,既不能邪YIN又无正室,要完全戒绝性生活,感觉实在太难了。未知用何方法可以完全戒除此心?听说割去两侧睾丸,可使性器官一生不会勃起,即可彻底根绝性欲。那麽摘除两侧睾丸是持戒之人唯一的法门,除此恐无更好办法。余很想依此法施行此种手术,请问此法是否有效?是否可行?

  答:尊问虽一,意却复杂,应分四节答复。一、“在家信佛至不敢下定决心”。请问足下预拟出家,其目的何在?为自了生死耶?为度众生离苦得乐耶?为求安闲自在享清福耶?属前二者,是为发菩提心,认理若真自然不畏戒律,一直前往。属於後者,则大可不必,既不自了,又不度他,闲坐而受十方供养,已非出家本分,再造杀盗YIN,上辱佛教,下恼众生,因果不爽,斯乃真可畏者。二、“杀盗YIN妄酒五戒至未知用何方法可以完全戒除此心?”试想不食,可以饿死,若是不YIN,不会鳏死。既不致人於死,断之有何妨害?实不能与食同日而语。监狱拘囚以其所需,只备衣食,不供给YIN事,古今赈灾,亦只衣食,而不供YIN事,是其明证。若问何法可除YIN心,肯多读经书,达理明智,心理自变,否则至弊衣恶食忧患交迫之际,YIN心定灰冷矣。或谓各人秉赋,非此不可,即居家修行可矣,盖出家必须断YIN,不能断YIN即不出家,岂可勉强?三、“听说割去两侧睾丸至除此恐无更好办法?”此真舍本务末之见,《涅槃经》有“如犬逐块不逐於人”之喻,此颇近之矣。且五种“不男”,不能成就,制亦不听出家,《四十二章经》曰:“若断其阴,不如断心。”信佛而不研佛理,出家而不欲守戒,未免有矛盾之病。四、“余很想依此法至是否可行?”尊函既不具名,是真心下问耶?抑是借此开玩笑耶?须知此事不可戏言,因果极为严峻。敬告於君,此事决不可为,戏言亦不可说。真为了生死者,纵然家居,正YIN亦当节制,细观来函,现似有邪YIN之迹,果如所测则大不可。奉劝能照第二答之法进行甚佳,否则预蓄一锥,YIN心起时,以锥猛刺其股,YIN心自止,神效无比。

  ——《李炳南居士全集》页910

  远邪十法

  (一)清心地──於平时防犯YIN念的生起,一起念即予觉断。

  (二)守规矩──洁身自爱,做事正正当当。

  (三)敬天神——神目如电,随时查人善恶,不可因我们俗眼不见,即谓无鬼神,以致作奸犯法。

  (四)养精神——精气不露泄,必能神充气足,灵智清朗,所做皆正,而不涉邪径。

  (五)目不邪视──心正目正,心邪目邪,一切邪书,邪画,令人迷乱之事,皆不去观看。

  (六)戒谈YIN秽——好谈YIN秽,心已有邪,若再受诱,必致败行。故当戒之,以免邪思缠绵。

  (七)烧YIN书——邪书流毒人心,阴受其害而不自知。欲杜邪YIN,一见YIN书即刻焚毁,救己亦救人。

  (八)省房事──夫妻伦常虽不可废,但於诸神降鉴及气候变化种种禁忌,亦当遵守不犯。

  (九)勿晚起——晚起精神昏散,易受诸邪所侵。而早起能使人神清气朗,身心俱爽。

  (十)劝共戒——邪YIN最易败风俗遭祸殃,人人戒守,风俗淳美,社会安定。

  保身立命守则

  ★天地间节气的变化,和人身气血的流动,有著息息的关系,假如不能配合气节而走泄了精血,那麽身体上脏腑气血的流行,就会受到损伤。夫妇之间的相处,虽然是人伦之始,但如不能节制,以致常受疾病的侵袭,或於神明降鉴之期,YIN污冒渎,而阴遭削禄减年之祸。所以为了免使身心受损伤和受阴谴,应当遵守一些禁忌,以免误犯。

  ●每月初一,初八,十四,十五,十八,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三十诸日为神明降鉴,察人善恶之期,宜斋戒不可行房,以免冒渎而受阴谴。

  ●郁怒,大怒後伤肝,不可行房,犯者必病。

  ●欲远行不可行房,行房後走百里者病。走百里路後行房者必死。

  ●醉饱後行房,五脏反覆损精伤气。

  ●空腹行房,大伤元神。

  ●病後行房,病症复发并加剧。

  ●胎前行房伤胎,故凡有孕後,即宜分床绝欲,一则恪遵胎训,一则无堕胎之患。及小儿毒胎□,凶险瘖痘,游空惊痫,牙疳等病。二则所生之儿,男必端严方正,女必贞静幽闲,自然长大後不犯YIN泆。

  ●产後百日内不可行房,若强行房,妇必病。产後十余日即行房,妇必死。天癸(月经)来时行房,成血奸症,男女俱病。

  ●竹席上不可行房,因竹性寒冷,犯者易感寒气。

  ●交合才毕,婴儿在旁啼哭勿即与乳,恐气血受损。

  ●行房後勿即挥扇,及饮冷茶水,若过受凉,或至即死。

  ●一日勿两度,勿服春方邪药,勿蓄缩不泄。

  ●凡生病,生疮出痘後,非十分复原,万不可行房,若犯者则多半必死。

  ●凡目疾未愈,或始愈,若行房目必成瞎。

  ●凡虚痨症,虽养好强健,犹须断欲一年,若以为复原而行房,多半必死。

  ●凡伤损筋骨,好後犹须戒一百七十日。若未过百日而行房必死。纵过百日亦必致成残废。

  ●凡过操劳、过热、过忧愁、过惊恐後,皆不可行房,犯者轻者则成痼疾,重则即死亡。

  ●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其气甚微,如草木萌生,易於伤伐。倘犯色戒,则来年精神必疲惫。所以冬夏二至之前後半月,切忌行房。

  ●凡朔望先夜及四时节气之日,不可行房。五更已过,身中阳气初生,一次当百次,有损气血,切忌行房。

  ●大雷大风,大冷大热,日蚀月蚀,神前柩後,持斋祭祀之日,不可行房。

  ●日月灯烛光照之处,庚申日,甲子日,本命生辰日,不宜行房。

  ●行房後,暑天不可贪凉,冷天不可冒风雨,如犯者必有阴厥之证,男缩阳,女缩乳,四肢冰冷,肚疼而死。

  男儿欲遂青云志,须信人间红粉空。

  回首便是丈夫心,莫向情关问路通。

 
 
 
前五篇文章

生死关全集:第二章 经典阐释篇

生死关全集:第三章 劝修赞颂篇

生死关全集:第四章 转女成男篇

HT法师选辑:戒YIN断欲圣典汇编

佛经中所说邪YIN的果报(摘录自 正法念处经卷第六、七地狱

 

后五篇文章

生死关全集:自序 缘起 内容大纲

勿谤三宝:喇荣五明佛学院 汇编 有关如何辩论的重要开示

勿谤三宝:什么人最容易犯谤法罪!

勿谤三宝:女人造口业、谤三宝的恶报

勿谤三宝:勿谤如来正*轮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