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艾兹拉·贝达:平常禅 导言 |
 
艾兹拉·贝达:平常禅 导言 读者将发现本书从头至尾极少用到禅或佛教名相,例如“空性”或“不二”之类的专有名词。无论是措辞或内容,我都尽量避免哲学或秘学用语。这种对哲学的反动,一直是我人生的基调;事实上,我会离开哲学研究所,就是因为它太哲学了! 况且,修行根本无法被化约成一种理论或公式。体悟必须扎根于我们的经验之上,而我们对修行的理解力也一向取决于我们心灵觉醒的程度。道途中有许多时刻我们都会怀疑修行究竟是什么。虽然我已经禅修多年,在这本书中我仍尝试将修行的定义拓展到禅修技巧之外,而囊括了所有真实的默观之道。我不在乎你所选择的是坐禅、内观或藏密法门,最重要的是你愿不愿意将修行落实到日常生活里。 我们需要一种清晰的修行方法,帮助我们从真实的生活经验中学习,于是我将本书分成三个部分,每一部分都代表着觉醒之道的不同面向。第一部分描述的是“修持”的基本要素或重点,不过我事先假设读者对坐禅已经有些基本的理解了。如果情况并非如此,你最好接受一下坐禅的基本训练,尤其要先学会坐姿和呼吸的方法。 第二部分强调修行必须和我们的情感生活结成一体,尤其要逐渐摆脱恐惧所带来的束缚。随着自保机制的消解,我们将发现自己越来越能体认到恐惧和痛苦。有时我们会很深地涉入其中,有时又会强烈地抗拒它,但不管发生了什么,我们遇到的每一件事都是修行的机会,也是学习的机会,尤其在失望时更是如此。我们不但能从失望中学习,所有的起起伏伏也都是修行。 第三部分描述的是慈悲心的觉醒,从其中我们可以理解与品尝到修行生活最重要的成分——那份安住的意愿。这份意愿越是能穿透我们的虚饰,我们越是能放下自我批判和过度执着于自己的倾向。我们将因此而学会放松,即使在淌浑水的时刻也一样。这本书的目的就是要帮助我们发展出安住于经验的意愿。一旦学会安住在经验之中,就会在痛苦的周围发展出一份开阔的心胸;但愿本书能引领你体验到这份开阔性。这难道不就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想要的——甘愿安于生活的真相,因而体悟到心中生起的祥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