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说吉话祥:十一 孝顺於父母 Mata Pitu Upatthanam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说吉话祥:十一 孝顺於父母 Mata Pitu Upatthanam

  孝顺於父母 Mata Pitu Upatthanam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

  这一首流传后世,永垂不朽,歌颂母爱的名曲,相信每个华裔子弟皆会哼唱。但唱归唱,孝归孝。我国华裔子弟在孝亲敬老这方面的表现是最令人费心思的。国内许多老人院的住院者都是我们华裔占多,惊讶有这么一首好曲子,却少见有极佳的唱者。想必是唱声总比行动来得易吧!

  人不知什么时候就来到这世间,但肯定的是知道自己的祖先父母的延续而来,靠了先人及双亲赋予我们的力量,我们得以存在。明白了这一点,我人就要怀著感恩的心去感谢祖先的恩赐。学佛的人都知道佛陀强调报恩惜福,生命是来自父母,靠了他们我们才得以出世为人。父母更给予物质、感情与爱心来照顾孩子,扶养成人,培育成才。此恩此情,该当如何回报?

  父母对子女的养育,是出自爱心,也是一种责任。思想正确者,不会把它当作施与子女的恩惠。不过在正常的情况下,子女应当要感恩,并以孝心作回报。如果父母对子女的养育,是以功利地当作一种投资,并强求回报,爱心已不纯,亲情恐怕也不融洽。父母给予子女的爱是伟大的,他们的爱是无计较的,他们的爱是付出的。

  远古时候,有一位年迈的老母亲,由於失去了谋生的能力,她的儿子觉得这没用的老母亲,除了张嘴吃饭以外,又不能工作,於是便狠下心来,背著她往山里头走,准备把她丢弃。途中,儿子一路上听到背后的老母亲折断树枝的声音。他心里暗想一定是母亲怕被遗弃之后,无法自己认路下山,而沿路作记号。他不以为意而继续往更深的山里走去,到达到达站后,他将母亲放下,毫无感情地说: 「我们这里分手吧!」

  老母亲听了儿子的话,从容不迫且慈祥地对儿子说道:「儿呀!刚才上山时我沿途折断树枝为您做了记号,你只要顺著记号下山,便不会迷路,安全下到山下了。」

  这不孝儿听了老母亲的话后,顿时心生惭愧,非常内疚地跪在母亲前,要求母亲的宽恕,原谅他的无知与过失。老人家见他知道悔改,也就原谅了他,母子俩也就折返家园去了。此后,这孩子就改变初态,变成恭恭敬敬,孝孝顺顺地侍奉起老母亲。

  这一则故事,让我们这些为人儿女的,醒觉反哺之恩是务必履行的一份责任。

  「父母疼子长流水,子疼父母树屋摇风」要如何做个孝顺的孩子呢?中国人的孝悌教导有∶

  居则致其敬∶为人子女,在日常生活中,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父母恭敬,遵守父母的训诲。

  养则致其乐∶为人子女,事养双亲,必定要让他们在生活上,得到最大的快乐。

  病则致其忧∶当父母生病时,为人子女应该尽心尽力为父母担负忧愁,抚慰体恤,殷勤侍候在旁;

  丧则致其哀∶父母若不幸过世,子女当感哀切,妥当处理后事,一切从简,不得奢侈铺张,显耀赫。

  祭则致其严∶对过世父母的祭祀,当求庄重、严穆。常念父母恩德,并以感激的心做诸祭拜。

  至於佛徒在孝亲方面,我佛大慈父教导孝顺之道当持五种态度对待双亲。一供养不乏、二代为办事、三关怀照顾、四恭顺不逆、五所有尽奉。

  报恩之心要持久,绝对不能马虎了事。除了上述五种孝顺精神,佛陀更进一步道明完美的报恩途径,那是超越世俗,超越今生今世,能引进殊胜境域的道法。

  且看佛陀在「难报经」里教导的孝道法。

  若有人,左肩父,右肩母,经历千万岁,四事供养,乃至於肩上放尿溺,犹报恩不尽。故当供养孝顺父母,不失时节。」

  「比丘们!

  凡是父母不信,为了使父母具足信,当劝导之、令入信、令住信;

  凡是父母无戒,为了使父母具足戒,当劝导之、令入戒、令住戒;

  凡父母坚吝不施,为了使父母具足施,当劝导之、令入施、令住施;

  凡是父母未具足正慧,当劝导之、令入慧、令住慧。

  为人子女若能作到此种程度,已对父母尽了瞻养,尽了孝道。」

  此段经文的含义简译如下:

  佛陀要子女们以信仰之心作为恩典之礼,回报父母。激发父母以信仰三宝之心作为人生的启迪,迈向理想解脱的人生。

  次以戒行来作恩礼,回报父母养育之恩。讲述戒行与道德之间的利益,劝解父母持戒修德,培育净福慧德,超凡入圣。

  接著告诉於父母为人坚吝的祸患,告知布施的利益,促使父母行施离执,断诸束缚,取得自在之乐。

  父母若是愚昧颠倒,就得引入佛门,修习佛法,启迪智慧,俾於正见,免堕邪见之网,永处苦海。

  信心、持戒、布施及正见是为人子女回敬父母的最佳供养,以此胜礼报答双亲养育之恩方是正确途径。愿天下父母能获得大地儿女孝养此四胜法,迈进吉祥之道。佛子当以妙善,福份之心来看待父母,自然孝顺之心能长持恒久。须知孝顺是吉祥也。

  「敬母是乐事,敬父是乐事,百善孝为先,父母是活佛

  不孝於父母,善事再作多,也徒流形式」

 
 
 
前五篇文章

说吉话祥:十二 善顾妻儿子 Puttadārassa

说吉话祥:十三 处事须谨慎 anākulā ca ka

说吉话祥:十四 常行於布施 Dana?ca

说吉话祥:十五 依法而行 Dhammacariyaca

说吉话祥:十六 常援助亲属 Natakananca-s

 

后五篇文章

说吉话祥:十 言语悦和意 Subhasita Ca Y

说吉话祥:九 善学於戒律 Vinayo ca Susi

说吉话祥:八 身怀诸巧艺 Sippam

说吉话祥:七 博学与多闻 Bahussacca

说吉话祥:六 立志於正途 atta-sammāpanī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