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宽运法师:人生之路 人生之路何去何从 第五篇 念佛法门 3 观像念佛 |
 
宽运法师:人生之路 人生之路何去何从 第五篇 念佛法门 3 观像念佛 释尊为大迦叶尊者说《大宝积经》时,提到最早之观像念佛,是在光明如来涅槃后正法中,释尊因地修行未出家时为婆罗门身,后因精进修行,得名大精进菩萨。光明如来正法时期,绘画佛像之比丘很多,当时有一比丘画了一幅非常庄严之如来像,送到大精进菩萨处,十六岁之大精进菩萨见此画像,非常欢喜,于是发愿,愿我来世得成如是妙色之身。菩萨发愿后,到父母前礼敬,求允准出家。但父母强烈反对,更于七天中以美食、珠宝、美女献给菩萨作为诱惑。大精进菩萨七天中以不食为响应,只一心忆念着佛身,虽然七天不食,菩萨却光明晖悦,颜色不变,获一切诸天散花供养。 七天过后,菩萨持佛像入寂静无人之深山中,与禽兽为伍。菩萨展开佛像,结跏趺坐于佛像前,正身正念观于如来之端严微妙,观察完毕,心想如何能观佛呢?那时有树神,知菩萨心想,于是对他说:「善男子,若欲观佛,当观画像,观此画像,不异如来,是名观佛,如是观者,名为善观。」大精进听到之后,心又在想:「为甚么观此画像,等同观如来呢?」精进菩萨努力思考,终于悟到如来像是非觉非知,一切诸法,亦复非觉非知。经过一日夜之结跏趺坐观像,菩萨得了五通,成就普光三昧,具大光明。得净天眼见到东方阿僧祇佛,得净天耳,闻佛说法,更完全明白佛所说之法。当初之大精进菩萨,没披袈娑,亦不见佛,没受禁戒,仅以观如来画像,便得大智慧。这位大精进菩萨便是现在之释迦如来,相信观像法门乃源于此经而流传至今。但此种观像念佛法需大根器之人方能成就,我辈凡夫不容易做到,除需要时间外,宁静环境亦是问题,而且众生障重,境细心粗,识扬神飞,观像很难成就。所以释尊并无大力弘传此法,只着重宣扬持名念佛。 如有与趣学此法门,可在家中供奉阿弥陀佛像,以虔诚恭敬心观看佛像,默念阿弥陀佛,此法与持名念佛效果一样,但一定要专心于佛号上。见庄严佛像时,口称佛号,恭敬礼拜,必定得福,因见像如见佛。 《报恩经》中云:「释迦牟尼佛向忉利天,为母亲摩耶夫人说法九十日。当时有优填大王忆念世尊,烦恼不能得见,于是使工匠造了一尊世尊的形像恭礼拜。那时世尊从天上返回人间,优填大王与他之大臣去迎接佛陀。说来奇怪,那尊形像佛亦出去迎接世尊。世尊与形像佛一齐并立,两佛相似,世尊更将手摩形像佛顶,对形像说:『我不久将入涅槃,留你久住世间,教化众生。』世尊对形像佛尚心存恭敬,我等罪恶众生,对佛像又岂能不敬呢?」 《十轮经》亦云:「象见到披上袈娑之猎师,即起恭敬心,礼敬袈娑。因此礼敬功德,象命终之后即生到忉利天上,受九十一劫快乐。」只礼敬袈裟,便能生忉利天上,若诚心礼敬称念大法王阿弥陀佛,何能不生西? 《华严经》云:「将欲没者,令其忆念想见如来,命终得生净土。见有临命欲终,劝念佛名,又示尊像,令其瞻敬,令生善念,即得往生。」以助念及佛像提醒命终人念佛,都能帮助往生。 西域有风俗在命终人前面放幡像,提醒他之意念。 再说一宗廿四孝故事,证明「观像念佛」确能与佛感应。 汉朝时有孝子名丁兰。丁兰小时候父母双亡,长大后常有「子欲养时亲不在」之痛,于是命人刻了两尊雕塑父母容貌之木像,早晚礼拜,晨昏定省,如父母在生一样敬奉,并教妻儿一起礼拜。妻子礼拜供养木像久了,生厌倦心,当丁兰出门工作时,妻子以针对公婆之手指泄怨,不料木像竟流出血来。晚上丁兰回家礼拜父母时,木像竟对着丁兰流泪。丁兰向妻子质询此事,妻子不聅隐瞒,如实说出,丁兰遂把妻子逐把妻出家门。后人有诗歌颂丁兰曰:「刻木为父母,形容在日时,寄言诸子侄,各要孝亲闱。」像法时期,孝风炽盛,不孝者难有立足之地。 一尊无生命之木头,以处诚心供奉忆念都能感应,何况忆念的是阿弥陀佛大法王!
---------------------------------------------------------------------------------------------------------------- 更多宽运法师佛学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