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马明博:菩提树下 观音的黑豆坊 |
 
马明博:菩提树下 观音的黑豆坊
本觉法师幽默地说:“你们一行人有作家,有画家,有摄影家。跟你们在一起,可以开眼界,可以学本领。” 肖业说:“法师有佛法,还用学这个?” “惭愧,惭愧。问题是学佛法不是出家人的专利啊。”本觉法师谦逊地说。 看到大家走得有些累,我讲了一个故事,轻松一下。 夜航船上,有一位僧人与一个读书人。读书人一路上高谈阔论,僧人心生敬佩。为让读书人在狭小的船舱里能够躺得舒服些,僧人蜷足而卧。后来,僧人发现眼前的读书人没有真正的学问,他问:“请问秀才,澹台灭明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当然两个人!”僧人又问:“尧舜呢?”读书人不屑地说:“当然一个人!”僧人笑了:“秀才,您收收腿,让小僧也舒服舒服吧。” ——尧、舜,是华夏文明初期的两位君主。澹台灭明,字子羽,是孔子门下七十二贤人之一。因他长相丑陋,最初孔子不愿收他为徒。如果不收,又违背了自己“有教无类”的主张,孔子勉强将他收下。后来,孔子发现澹台灭明品德高尚、学风端正,曾感慨道:“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这个故事,出自明代张岱的《夜航船》。张岱信笔所至,娓娓道来,写到此处,令人会心一笑。但张岱故意不笑,他说,“天下学问,惟夜航船中最难对付”,作《夜航船》,只要能“勿使僧人伸脚,则可矣”。 听完故事,本觉法师摸了摸光溜溜的头皮,“遇到你们,我想伸伸脚,也不容易哟!”大家都笑了。 从普陀山南天门去观音大佛,途经金沙。沙滩上,悬空架起木板栈道,方便游人行走。在我脚下,两块木板的间隙里,长出一朵粉色的小花,我停下脚步,给它拍了一张照片。抬起头时,他们数人已走到前面。 道路左侧,出现了一片渔家乐海鲜大排档。还好是白天,这里很安静;夜晚,这个卖露天烧烤的地方,会异常热闹。亚东问我:“普陀山是菩萨道场,为什么游客会来吃以杀生为业的大排档呢?” 我没有直接回答,把一个公案转述给他。唐朝开元年间,宰相李林甫问大觉禅师:“肉当食耶?不当食耶?”禅师说:“食是相公的禄,不食是相公的福。” 亚东又问,这些即将被杀的鱼蟹,是不是该买下来,放归大海?这个问题,宋代的元圭禅师早已作答:“救者慈悲,不救者解脱。” 清净的海天佛国,慈悲的菩萨道场,素食、荤食同在,表明凡圣同居于此。学禅之初,我曾以为,佛国净土是远离烦恼的地方。跟随净慧禅师学修生活禅以后,我渐渐地明白,因为众生有烦恼,才有建立佛国净土的必要;而转烦恼为菩提,是建立佛国净土最直接的办法。 本觉法师站在路边,赭黄色的僧袍引人注目。看我们走近,他说:“走着走着,发现你俩掉队了。拍到了什么好照片?”我把那朵柔嫩的小花给他看。他随喜赞叹:“我没注意到这朵小花。你的心真细。” 本觉法师总是看他人的长处。这一点,让我想到净慧禅师的一段话。 有一次,我到法华精舍拜访净慧禅师,座中有企业家请教如何解除烦恼:“手下人总是犯错误,真让人烦恼。 禅师说:“看人多看长处,就不会有烦恼。”“师父,可有的人总是犯错误啊!”禅师笑着说:“还是要看人的长处。这样做,是慈悲他人,也是慈悲自己。” 亚东问:“法师,阿弥陀佛的‘阿’,是读α,读o,还是读e?” 本觉法师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讲了个故事。 山里有位老婆婆,没事就念观音菩萨的六字大明咒“唵嘛呢呗咪吽”。由于她年纪大,记性不好,她念成“唵嘛呢呗咪牛”。老婆婆家穷,没有念珠,怎么记数呢?她就拿出两只碗,一只盛一碗黑豆,一只空着。念一声,就拿一颗黑豆到空碗里。十多年后,老婆婆不用拿黑豆了,因为她只要念一声“唵嘛呢呗咪牛”,就有一颗黑豆自己跳到空碗里。 有一天傍晚,一位云游僧看见这座小茅屋四射金光,心里想,“肯定有大修行人住在那儿。”他走过来一看,只见到这位老婆婆。 僧人问:“您刚才做什么呢?” 老婆婆说:“我在念‘唵嘛呢呗咪牛’。” 僧人摇了摇头,“您念错了,不是‘唵嘛呢呗咪牛’,是‘唵嘛呢呗咪吽’!”说完,他转身走了。 一想自己念错了十多年,老婆婆很伤心。可是她坐在桌前念“唵嘛呢呗咪吽”,黑豆却不跳了。 云游僧走出没多远,一回头,小茅屋一片黑暗。他后悔了,“佛说‘一切唯心造’。我认为教她念对的,其实是害她!”他赶回小茅屋,“老婆婆,您念得对,是我记错了。” 老婆婆特别高兴:“谢天谢地!这十多年没白念就好!”她再念“唵嘛呢呗咪牛”,黑豆又开始跳了。 来普陀之前,我曾到中国佛教协会拜访综合研究室主任明杰法师。聊到他主编的《禅》刊广为众生喜爱,我随喜赞叹。《禅》刊中有个栏目,叫“黑豆坊”,或许就是由这个故事而来。 咒音正确固然重要,但信心与念力也一样重要。美国新实用主义哲学家理查德·罗蒂说,对于人生,可以“用希望代替知识”。的确,拥有知识固然好,但有时,拥有希望更重要。 散文家林清玄有则短文《大悲咒与小悲咒》。法师诵经时,一个孩子问:“师父,您读的什么呀?”“《大悲咒》。”“师父,你是大人,读《大悲咒》;我是小孩,有没有《小悲咒》啊?”法师说:“菩萨的世界,大悲、大智、大行、大愿,都是大的。所以只有《大悲咒》,没有《小悲咒》!”说完,法师牵着孩子的手来到大雄宝殿,指着“大雄”二字,法师说:“大雄就是大丈夫!”孩子灿然地笑了,“师父,我也要读《大悲咒》,做大丈夫!” 故事很感人。 《大悲咒》是汉传佛教日常念诵的重要内容,出自《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是观音菩萨广大慈悲心、无上菩提心的重要组成部分。释迦佛曾告诉阿难尊者,诵持《大悲咒》,众生可获得“安乐、除一切病、延年益寿、富饶、灭一切恶业重罪、永离障难、增长一切善法功德、远离一切怖畏、成就一切善根、随愿往生佛土”等利益。 我家客厅中有一个小禅堂。每天清晨,我要为禅堂中供奉的观音菩萨供香、供水。我的儿子,两岁多的佑佑经常要求帮忙。我点燃香枝,他就让我抱着把香枝插进香炉。我换好供水,他主动要求将供杯从厨房端到禅堂来。手捧供杯,佑佑一边小心翼翼地走,一边念念有词地说:“观音菩萨,请喝水吧。” 有一天,我读诵《大悲咒》时,佑佑好奇地凑过来,“爸爸,你在做什么?” “在念《大悲咒》。” “有没有《小悲咒》?” “佑佑想念吗?” “想。” 我教了他“唵嘛呢呗咪吽”。 没几天,佑佑就学会了。见我读经,他就在一旁跟着念“唵嘛呢呗咪吽”。 《大悲咒》四百多字,《大明咒》只有六字,相比之下,它的确小多了。因此,我方便地称它为“小悲咒”。其实,咒无大无小,只是方便小朋友学而已。 虽然短短六个音节,《六字大明咒》却是观音菩萨的心咒,是慈悲心的核心。在利益众生方面,它与《大悲咒》没有区别。或许因为方便持念吧,此咒摄受力强,在藏传佛教地区家喻户晓,在汉传佛教地区也广为流传。 一边走,我一边默念“唵嘛呢呗咪吽”。 此时,细听身边的海潮声,是“唵嘛呢呗咪吽”;树林深处的小鸟声,是“唵嘛呢呗咪吽”;头顶上掠过的风声,是“唵嘛呢呗咪吽”;整座普陀山,处处“唵嘛呢呗咪吽”。 念“唵嘛呢呗咪吽”,观音菩萨就在我们心里;或者说,我们在菩萨心里。 (选自马明博著《观音的秘密》)
---------------------------------------------------------------------------------------------------------------- 更多马明博居士佛学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