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达亮文集:开元寺《大藏经》 |
 
达亮文集:开元寺《大藏经》
千年古刹潮州开元寺藏经楼中安置着有8只髹黑漆的樟木大经橱,橱门上4个“钦赐宝藏”金漆大字,橱内珍藏着清代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钦赐雍正年版御正御刊梵本《大藏经》一部,共1667种,7240卷,另有目录五卷,御制序文一卷。经页长35.5厘米,半页宽13厘米,每半页5行,每行17字。当时共享梨木经版79036块(每块刻字25行),共154211连,分装成724个印有龙纹图案的函内,名为《乾隆版大藏经》,世称《龙藏》,是国家一级文物。 乾隆三十年(1765),时任潮州开元寺方丈释静会和尚(1686—1780),以年届80的高龄,不顾高龄体弱,不畏路遥途远,亲自偕带师侄道昆,跋山涉水专程到北京恳请颁赐藏经。静会和尚因讷于言、勤于修,乾隆皇帝感其真诚,将手拊其肩称“真是老实和尚”,因而静会和尚后来在紫衣披肩外绣上金龙爪。当时,乾隆皇帝特奏准颁赐藏经一部,但尚御赐金符銮驾,故派员赉送《龙藏》,随藏四面“奉旨颁供龙藏”黄缎令旗至今保存完好。皇叔和硕庄亲王楷书“万德庄严”(高0.42米,横1.36米)黄缎横卷随藏,又赐大殿、禅堂、初祖堂3处匾额。乾隆三十年季秋和硕庄亲王题并书的原大殿门匾“宝州金界”,在文革期间被毁,而今挂在大雄宝殿上的“宝洲金界”是1981年11月中国书协理事、省文史馆员黄文宽先生重书的;“万德庄严”4字仍装裱于玻璃镜中,现藏于藏经楼。 乾隆三十二年(1767),静会和尚奉藏回寺,路上打着“奉旨颁赐龙藏”的杏黄大旗,浩浩荡荡回潮,此事轰动了整个潮汕大地。 这部《龙藏》于雍正十一年(1735)开始刻版,到乾隆三年(1738)十二月十五日印刷竣工。《龙藏》从编印至今虽不足300年,但因当年只准印了100部,历经多次社会动乱,而至今能完整保存下来的,在全国来说已屈指可数了。 文革初期,寺为博物馆占用,工作人员为保护这部《龙藏》可以说历经多难。文革初期,红卫兵大搞“破四旧”,当时开元寺提前一天到得红卫兵要来寺烧毁这部《大藏经》的消息,工作人员连夜把“钦赐宝藏”4字盖上“斗私批修”字样,同时将藏有《龙藏》的大橱翻转朝墙,在橱背用厚纸板加饰木框,贴上牛皮纸,制成语录版,写上毛主席语录,画上阶级斗争漫画,俨然成了一个小型阶级斗争展览会。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没有人敢损毁毛主席语录和阶级斗争图画。开元寺僧就是利用当时特定的人们心境,巧妙地将藏在大橱里的《龙藏》保护下来,因此《龙藏》才得以安然度过那场浩劫。 1930年,潮州人王弘愿等居士鉴于《龙藏》因年久不无残佚,就倡募款项,采用抄补、装裱、缝隙等办法使“补藏之功德”得以竣事。 为了保护这部历经劫难的《龙藏》,开元寺每逢农历六月六日“晒经节”,寺内依惯例组织僧尼居士对所珍藏的经典全面进行翻页、晾晒、整理、扫除蛀虫,逐卷翻阅清理,安放防蛀药物,如今已成为定制。 补经、翻经、护经充分体现了潮州开元寺僧居士历来珍惜、爱护文物的睿知和文化内涵。 1989年,北京文物出版社准备重印《龙藏》时,因乾隆间多次发生撤经毁版之事,所以派人前往全国寻访所缺底本,想方设法使《龙藏》得以补全行世。他们终于在开元寺查找有《开元释教录》、《辩伪录》等4种完整底本,是寺僧在乾隆时不忍撤毁而私下保存起来的经卷。1994年,《龙藏》出版发行后,文物出版社专程到开元寺致谢,并把在潮觅借底本之事编入社史大事记。由此可见,潮州佛教文化对中国佛教文化贡献及潮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底蕴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这部《龙藏》可以说是将佛教传入我国1700多年间翻译的经典及汉地着述作一次总结,其刻版无论在编辑规模、雕刻质量等方面均堪称我国木版精品之所在,足以代表东方艺术之总成,同时又是世界木刻的最大书版。当时刻版仅印刷100部,非名山古刹不得颁赐,足见《龙藏》弥之珍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