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顶果钦哲法王:如意宝 上师相应法 四 随喜功德 |
 
顶果钦哲法王:如意宝 上师相应法 四 随喜功德 第四支就是随喜功德,这是专门对治嫉妒和仇恨的。对于两种真理(二谛)所含摄的一切正面及善德的行为,我们心中要培养出一种深沉的喜悦。在相对真理(俗义谛)的层面来说,要随喜的善德包含物供、荟供,以及对僧团的献供,同时也包含绕行圣地,或者在圣地做大礼拜等。在究竟真理(胜义谛)的层面来说,是对三摩地甚深禅定的随喜;任何在相对层面的善行,必须辅之以三摩地的究竟觉性,否则效果不彰。 培养善行的同时不能够傲慢或自满,我们也不应该鄙视善行不合自己标准的人;永远不能想,自己的供养最伟大、最有深度,无人能相比。就算我们尽了全力完成了伟大的善行,好比持颂百万遍六字真言咒或金刚上师咒语,但永远不要认为自己已做够了。我们要像一只野生牦牛一样,不管吃了多少草,还在到处寻找更多的草;同样地,不论我们累积了多少正面行为,永远应当积极地累积更多善德。如果对于自己善行有任何骄傲或期望,希望能够因此而得到名气,这会让我们的行为和供养染上污点,令它们无效。 他人的善行应当成为自己快乐的泉源。如果我们花很多钱,做出很大的供养,而后看到别人的供养更大,可能会心烦,心想别人所累积的功德超过自己的,这样的想法是不对的。应该想,他做了这么好的供养,诚恳的希望他能够在未来做出更大的供养,同时对他的善行随喜,没有任何嫉妒心。如果能够在他人累积功德时如此诚恳随喜,心中没有任何嫉妒和执著,我们将累积同样的功德。举例而言,帕桑纳吉的国王曾经邀请佛陀以及整个僧团到皇宫来住,负责他们一个月的食宿。在同一个城市里,有一位对佛陀非常虔诚的老妇,这位老妇非常贫穷,但是见到国王如此的布施,她每天心中充满喜悦地想:“国王能够累积这么多功德,真是美妙啊!”因着自己的全知,佛陀知道老妇心中所想的,一个月结束了,当佛陀回向功德的时候,他回向给这一位虔诚的老妇,令全场所有人讶异。 当我们看到一位上师开示法教、利益众生、建造寺庙时,我们要随喜。如果我们看到,甚至于听说有瑜伽士隐居山中,精进地修行大圆满而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我们要随喜。如果看到有人受在家戒或出家的全戒,我们要随喜,心想:“这是绝佳的善德,他们能够如此,真是太好了!”同时许愿,希望所有众生也能够一样。 在培养善德的同时,我们永远不能忘记它的本质是梦幻的、本性是空的,这才是真正的正行。用这种方式涵盖两种真理,我们的善行将不受执著及攀附所束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