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益西彭措堪布译:大乘无上续论 大乘无上续论释·善说日光 菩提品第二 |
 
益西彭措堪布译:大乘无上续论 大乘无上续论释·善说日光 菩提品第二 菩提品第二 现在从彼法界远离一切障垢的诸佛出有坏无漏法界中无余转依果的角度来宣说。 戊二、觉悟之菩提义分三:一、略说所讲义之分类;二、讲法总标而说;三、彼等对应而广说。 己一、略说所讲义之分类: 净得远离及二利,其依深广大自性, 常住世间如实性,以此八义而宣说。 所知之事无垢真如究竟果的大菩提,以八种所知展开论述。彼亦,当知上述法界自性清净从一切客尘障垢中解脱具有二种清净的转依,即是菩提本体义;能获得此具有二种清净者的方便——入定无分别出世间智与后得世间智二者双融而修,即是因义;由彼等智慧修持究竟而远离一切烦恼障、所知障及其习气,即是果义;由远离烦恼障而超胜一切有漏衰败并获得无量无漏财富,成就自利圆满,由远离所知障而成就一切时中无碍转入的他利圆满,即是业义;能成就彼等二利圆满的所依----具有不可思议无量功德,即是相应义;具有功德的彼菩提,难测难量故而甚深的法身,具有力等无量功德故而广大的报身,契合相应根机作他利故是大自性的化身,以此三身所分类,即是行义;彼等三身乃至虚空与众生未尽之间安住,即是常住义;彼等如实性不是佛以外余者的境界,由难证故,即是不可思议义。如是以八种义宣说。 己二、讲法总标而说: 本体因果与事业,相应以及分类行, 常住以及不思议,由此建立如来地。 如是法界自性清净远离所断客尘障垢、具有二种清净的本体义,能得彼者修行入定与出定道的因义,由修道远离二种障垢的果义,断障而成就自他二利的事业义,彼等所依诸不可思议功德的相应义,彼者以自性身、圆满受用身、应化身三身所分类的行义,彼等乃至虚空与众生未尽之间的常住义,以及究竟如实之相以诸凡夫不可思议义,由此八义建立了果究竟的佛地。 己三、彼等对应而广说分七:一、净得本体及因义;二、远离障垢之果义;三、自他二利之事业义;四、其所依具足功德义;五、以三身分类之行义;六、众生未尽之间彼等常住义;七、如实不可思议义。 庚一、净得本体及因义分二:一、略说净得;二、其义广说。 辛一、略说净得: 所谓自性之光明,犹如日轮与虚空, 以客烦恼所知障,厚重云聚而遮蔽, 遍具无垢佛功德,常坚不变之佛体, 此依于法无分别,以及拣择智获得。 诸多了义经云:“心之自性本来光明。”彼者具有如日轮般所知真如显露的证德以及如虚空般自性清净的断德,是具有此断证二者,彼亦,在先前凡夫位被厚重云聚般的客尘障垢——烦恼障与所知障所遮覆,最终以真实道无余灭尽一切障垢的断德以及佛陀的十力等一切功德无余不分离而具足,并从生老死中解脱故,获得恒常、坚固、不变的佛体,此即是具有二种清净的本体之义。如是菩提,依靠诸菩萨入定缘法性如所有义的无分别智以及后得位缘有法尽所有义的拣择智修道,由此渐次能得,即是因义。 辛二、其义广说分二:一、具二净本体之义;二、能得智慧因义。 壬一、具二净本体之义分二:一、真实;二、差别。 癸一、真实: 佛性是由无别异,清净妙法所安立, 犹如日轮与虚空,智慧离染二体相。 所谓胜义佛性,是由自心清净中一切无别安住、最终客尘障垢也远离的具有二种清净的妙法所安立。彼亦,如日轮自性光明般的智慧光明的证德,以及如虚空本来清净般的二障清净的断德,即是具有断证二者圆满的体相。 癸二、差别分二:一、自性光明之差别;二、离垢清净之差别。 子一、自性光明之差别: 光明非是所作性,无别超过恒河沙, 是故本来即具足,佛陀功德之诸法。 无漏法界自性光明的法身非是以因缘所作,本是与一切有情自性无别相应,是故,彼者超过恒河沙数的一切佛功德法如十力等本来就任运具足。 子二、离垢清净之差别: 是以自性不成立,周遍以及客尘故, 烦恼所知二障位,宣说犹如厚重云。 诸障垢自性以本来不成立实有故,于一切不净位能周遍故,是能断尽的客尘性故,以这三种根据宣说解脱的障碍——烦恼障与一切种智的障碍——所知障,彼二者在众生位犹如以重云障蔽日轮与虚空般障碍自性光明,由断除此二障,将获得具足二种清净。 壬二、能得智慧因义: 断除二种障碍因,承许即是二种智, 一者无分别智慧,二者依彼后得智。 远离烦恼障与所知障的果,即是解脱身与法身,此二身的能得因,即是修持如所有与尽所有双融的两种智慧。彼亦,诸菩萨入定中修行对治三界的无分别智故,主要清净烦恼障;彼后得位修行深广等尽所有所知法义的拣择智故,主要清净所知障。故承许是彼等二智,并应精勤修持与彼相应之道。 庚二、远离障垢之果义分二:一、以喻略说无垢;二、其根据广说。 辛一、以喻略说无垢: 犹如具有无垢水,莲花渐荣遍满池, 亦如圆满之月轮,罗睺口中得解脱, 复如圆满之日轮,云聚烦恼中解脱, 具有无垢功德故,具光明者即彼体。 唯佛如同佛身蜜,果实真金及宝藏, 果树无垢宝佛像,转轮圣王纯金像。 犹如充满离尘的无垢净水且被逐渐荣茂的莲花遍满的美丽水池般从贪欲烦恼中解脱,亦如于罗睺罗口中解脱的满月般从嗔恚烦恼中解脱,复如日脱重云般从痴心烦恼中解脱,以此根据,如日轮光明般无客尘障垢而具有断证圆满的诸究竟功德故,具有见如所有与尽所有的光明显现者,即是如来的本体。又如从萎莲中解脱的能仁佛身般,从客尘障垢中解脱的唯一是佛陀,如是对应:犹如远离蜜蜂的蜂蜜,从皮壳中脱出的果实,远离粪秽的真金,从地中显露的大宝藏,从种子中出生的具果大树,远离破衣无垢珍宝所成的佛像,从胎藏中出生的转轮圣王,以及远离泥模的纯金铸像,从一切障垢中解脱的唯一是胜伏一切违品的胜者正等觉佛陀。 辛二、其根据广说分三:一、以二智出生二身之理;二、由断三毒成就二利之理;三、由净障垢获得实义之理。 壬一、以二智出生二身之理: 如水池等贪欲等,客尘烦恼得清净, 简要无分别智慧,其果如是而宣说; 具有一切相殊胜,佛陀之身决定得, 是依出定拣择智,其果如是而宣说。 法界自性清净如同澄清浊尘的水池,也如“等”字所摄的从罗睺罗口中解脱的月轮、从云层中脱出的日轮,如是,是从缘悦意境的贪欲以及“等”字所摄的缘不悦意境的嗔恚、缘中品境的愚痴,即从客尘障垢三毒烦恼得清净,能获得具有断德圆满的解脱身。彼者虽有多因,但简要言之,是以修持入定无分别智远离烦恼障现前的果。如是,证德圆满的所依——具有一切空性光明殊胜相的佛陀身者,相应缘分各别自证智的境界决定获得,也是以后得世间智已对深广法串习听闻等,故也是宣说远离所知障现前的果。 壬二、由断三毒成就二利之理: 由断贪欲之浊尘,且于所化众莲中, 降禅定水滋润故,佛如清净之池水; 由脱嗔恚罗睺罗,且以大慈悲光明, 普照一切众生故,佛如无垢之满月; 由脱厚重愚痴云,且以慧光照群生, 遣除无知黑暗故,佛如无垢之日轮。 由无余断尽自相续中如浊尘般的三有贪欲心,而且于如莲花般的其他所化的相续中,以宣说妙法降下禅定水并以止观滋润故,二利究竟的佛陀如同净水盈满的悦意莲池。如是对应,由自相续从如罗睺罗般的不悦凶恶嗔恚中解脱,而且以欲令其他相续离苦的大悲及欲赐安乐的大慈如同光明般普照一切所化众生而作摄持故,二利究竟的佛陀如同从罗睺罗口中解脱的圆满月轮;由自相续从重云般的三有无明愚痴中解脱,而且相应所化群生的相续说法,依诸智慧光明遣除一切无知黑暗故,二利究竟的佛陀如同从重云中解脱的无垢明日。 壬三、由净障垢获得实义之理: 获得无等等法故,赐予无上法味故, 远离二障皮壳故,佛如佛身蜜果实; 净故真实妙功德,遣除有情贫穷故, 解脱果赐众生故,佛如真金宝藏树; 现前珍宝法身故,两足主尊最胜故, 显示种种宝色故,佛如佛像王金像。 具有凡夫声缘菩萨无等、唯与诸佛平等的功德法故,能赐予所化众生无上圆满的圣法味故,远离如皮壳般的二障及习气故,究竟佛陀依次犹如莲花中现出的佛身、远离蜜蜂的蜂蜜以及从皮壳中脱出的果实。如是对应,以自性无有障垢且从客尘障垢中清净故,以诸无尽真实微妙功德能遣除所化众生的一切贫穷故,能对诸所化众生赐予从痛苦中解脱的大乐果故,从障碍中解脱的佛陀依次犹如净除粪秽的真金、地中出生的大宝藏以及具果大树;已现前能出生一切所需的似如意宝般具有无量功德的法身故,获得主要所化两足的主尊或殊胜引导者的报身故,如以黄金宝所成铸像之像般显示种种化身像故,圆满三身的佛陀依次犹如远离破衣的珍宝佛像、远离胎藏的转轮王以及远离泥模的黄金铸像。 庚三、自他二利之事业义分二:一、略说成就二利义;二、其义广说。 辛一、略说成就二利义: 无漏周遍不灭法,坚固寂常不变处, 诸佛法身如虚空,能作圣者六根境, 令见非大微妙色,令闻清净微妙音, 令嗅善逝戒妙香,令尝大圣妙法味, 令受三昧妙乐触,令知甚深胜妙理, 倘若仔细而思惟,佛如虚空离诸相。 丝毫无有有漏及习气的断德究竟以及周遍如所有、尽所有的一切所知的证德究竟,即此具有断证圆满的胜义如来,是毕竟不灭的无为法,因为彼由无老故坚固、无病故寂静、无生故恒常、无死故不变,成就如是的如来能自利究竟,也是一切白法的源泉故,能他利究竟,因为已达法性真如的如来,犹如以无为法的虚空开辟道路故能看见色法等般,如是在有缘圣者的殊胜六根前能作感受并了达相应各自威仪之因故。彼亦,如此所化者由眼根殊胜故,能令现见不是四大所成亦非微尘聚合的自在种种微妙的如来色身之义;由耳根殊胜故,能令听闻与世间法不杂染、清净、恒时、无相、真实的圣法妙音之义;由鼻根殊胜故,能令嗅觉何时也不被过失所染的诸善逝的净戒妙香之义;由舌根殊胜故,能令品尝诸大圣者所受用如甘露般的殊胜圣法之义;由身根殊胜故,能令觉受三摩地轻安所生的真实无漏大乐触之义;由意根殊胜故,能令产生证悟一切诸法实相从本以自性甚深难证的无我殊胜之义。彼亦,如果依于法性理仔细思惟观察,他利究竟也是能令感受胜义无漏的大安乐,以胜义如来如无为虚空般远离生灭住等一切有为法的相状,是无变任运自成故。 辛二、其义广说分三:一、总说成办二利之理;二、别说自利圆满;三、别说他利圆满。 壬一、总说成办二利之理: 总说二智之作用,应当如此而了知, 成就圆满解脱身,及成清净法性身。 解脱身与法性身,应知二相亦一相, 无漏性故周遍故,无为法故依处故。 总说成办二利及其分类之理者,虽然众多,但归纳而言,学道时证悟如所有与尽所有的二种智慧双修的作用,当知即是成就二身。彼亦,由入定时对法性如实义以无分别智串习故,圆满获得断德究竟者——从客尘障碍中远离的解脱身;由出定时对甚深广大法等以证悟尽所有的智慧串习故,证德究竟者——十力等功德所依的法身净除障垢而按清净般现前无垢境界。应知:从障碍中解脱之身与智慧所依的法身,分别有无漏相与周遍相的“二相”,又共有无为法的“一相”,亦即,由解脱身具有无丝毫有漏的断德故,法身具有周遍一切所知的证德故,以及二者都是非以因缘所作的自性故,宣说了自利圆满。彼者是一切白法的依处故,也能他利圆满。 壬二、别说自利圆满: 烦恼习气灭尽故,承许即是无漏法; 无著以及无碍故,承许智慧周遍行; 毕竟无灭自性故,承许即是无为法。 不灭性者为略说,由坚固等广说彼, 当知灭者有四相,翻此坚固等法故, 谓腐变异及间断,不可思议变易死, 当知无彼故次第,坚固寂静常不变。 以客尘——诸烦恼及其习气无余根除而灭故,解脱身具有无漏之相。如是,以如所有智断尽颠倒而于所境无著,以尽所有智现量现前一切相而于所境无碍故,承许法身具有以证悟智慧周遍一切所知。并且,二者是毕竟无灭或无变的自性故,是非因缘所作之相。 对此,不灭性是略说无为法的根据,由坚固及“等”字所摄的寂灭、恒常、不变,则是广说不灭。彼者也是以认定违品而宣说的缘故,当知诸有为法有四种灭相,即是与坚固相反的非坚以及“等”字所摄的与寂灭相反的非寂、与常法相反的无常、与无变相反的变易故。四者意义如何呢?即诸有为法成熟后腐坏之老,四大界迁变痛苦之病,断尽前世而成就后世之生,不可思议且种种变易之死,共有四种。当知,解脱身与法身无有彼等四种灭相故,依次是:无老故坚固,无病故寂灭,无生故恒常,无死故不变。 壬三、别说他利圆满: 为白净法所依故,无垢智慧是为处, 犹如无相虚空界,见色闻声与嗅香, 尝味觉触知诸法,皆由彼者作为因, 如是为于佛二身,无碍加行坚固者, 殊胜六根行境中,无漏功德能生因。 如是无垢的断德与智慧现前的证德,是具缘诸所化相续中产生诸多白净善法殊胜性功德的所依或根本故,也是他利圆满之处。彼亦,犹如不是能生因也没有色等相状的虚空,对于眼根见色、耳根闻声、鼻根嗅香、舌根尝味、身根觉触以及意根了知诸法,是以提供发挥场所之因,如是,佛身是由实修无碍见佛二身的加行道因而具缘的诸坚固佛子的殊胜六根境界之中,以世俗中见色身等能生妙相随好等无漏功德之因,以及以胜义中见法身等能现量产生力无畏等无量无漏功德之因。 庚四、具足功德义分二:一、以异名略说;二、广说根据。 辛一、以异名略说: 不思常坚寂不变,静遍离念如虚空, 无著无碍无涩触,非见取善佛无垢。 以闻所成慧等不可思议,无生故恒常,无老故坚固,无病故寂灭,无死故不变,无苦故寂静,以尽所有智周遍所知,以如所有智离分别心,遣除烦恼障故如空无著,遣除所知障故何时何地一切无碍,遣除三摩地障故无涩触,离色故不可见,离相故不可取,自性清净故具善根,清净客尘障垢故无垢,具有此胜义十五种异门功德者,即是获得大菩提的如来。 辛二、广说根据分二:一、于何者具功德之理;二、所具之功德。 壬一、于何者具功德之理: 依于解脱法性身,显示自利及他利, 自利他利之依处,具有不思等功德。 依于断德自性的解脱身与证德自性的法身二者,显示成就自他二利圆满,从所断一切束缚中解脱成就自利故,依于证德法身功德的事业成就他利故。当知如是成就自他二利所依的二身具有不可思议等十五种功德。 壬二、所具之功德分二:一、广说甚深之根据;二、宣说其余之根据。 癸一、广说甚深之根据分三:一、总标不可思议之理;二、广说彼之差别;三、根据与比喻对应。 子一、总标不可思议之理: 一切种智之行境,如来非是三慧境, 是故当知此智慧,一切有情不可思。 圆满法身唯一是一切种智的行境,胜义如来不是闻等三慧的行境,是故当知:此究竟智慧具有除佛以外一切有情不可如实思议的功德。 子二、广说彼之差别: 微细故非闻慧境,胜义故非思慧境, 法性甚深故亦非,世间修慧等行境。 不是三慧行境的道理如何呢?此胜义如来极微细而难证故,不是闻所成慧的行境;如是胜义谛是各别自证智的所证故,不是思所成慧的行境;法性真如是甚深难测究竟故,不是世间修所成慧等一切分别心的行境。 子三、根据与比喻对应: 此因如盲不见色,凡夫从来未曾见, 亦如产房内婴儿,不见日轮圣亦尔。 如是如来以凡夫难证的根据如何呢?因为犹如生盲丝毫未曾见过种种形色的色法般,一切凡夫丝毫未曾见过无垢真如,亦如产房內的初生婴儿只见少分日光色相而无力见其全分,如是安住十地的诸佛子也仅仅现量见少分法身而无力见圆满法身。 癸二、宣说其余之根据分三:一、不变之功德;二、断证之功德;三、清净之功德。 子一、不变之功德: 远离生故是恒常,无有灭故是坚固, 无彼二故是寂灭,法性住故是不变。 此无垢如来本来远离以因缘生故,具有恒常的功德;于彼无生,亦无彼灭故,具有坚固的功德;以生灭二者不能坏灭故,此如来具有寂灭的功德;由此具足不变的功德,以法性自性涅槃本来安住而无变易故。 子二、断证之功德: 证悟灭谛故极静,觉悟一切故周遍, 无所住故无分别,断烦恼故无耽著, 清净一切所知障,是故一切皆无碍, 无二堪能且调柔,是故远离粗涩触。 此如来是具有一切痛苦极为寂灭的大安乐功德,以所断无余灭尽的灭谛已究竟现前故。如是,现量证悟一切所知之相故,是具有尽所有智周遍一切所知的功德;不住任何所缘或相故,是具有如所有智无分别的功德,以上是大乐及证德的差别。此外,净除障碍获得解脱的烦恼障及其习气故,是具有于如所有义无著的功德;净除障碍获得一切种智的一切所知障故,是具有于尽所有义一切无碍的功德;远离沉掉二者等三摩地障,以此身心调柔且堪能安住三摩地故,是具有远离粗涩触的功德,以上是断德的差别。 子三、清净之功德: 彼无色故不可见,亦无相故不可取, 自性净故胜善根,障垢断故极无垢。 胜义如来不是微尘聚合所成的色身并超越一切有为法的范畴故,凡夫根识无法见,是具有力的功德。如是,无有比量等相并清净分别心之法故,是具有以平凡心不可取的功德;具有法界自性本来清净故,是具有胜义善根的功德;净除一切客尘障垢及习气故,是具有最极无垢的功德。 庚五、以三身分类之行义分二:一、略说体相之异门;二、其义广说。 辛一、略说体相之异门分三:一、自性身之体相及五种功德;二、报身亦具五种差别相;三、化身具有三种功德。 壬一、自性身之体相及五种功德: 非初中后无别异,无二离三垢分别, 证悟法界之自性,入定瑜伽师得见。 无量超过恒沙数,具诸不思无等德, 如来无垢法性身,尽断过失及习气。 自性身具有五种体相,即是:以无有最初生、中间住、最后灭的有为法三相故,是无为法的体相;以无漏法界与究竟智慧完全融合一体故,是无别的体相;以从有无中解脱故,不堕增益损减二边,是无二的体相;以远离烦恼障、所知障、三摩地障故,是远离三障的体相;以证悟无有杂染障垢、不是分别心境界的法界本来清净并恒时不动而安住法性的大瑜伽士佛陀现量现见故,是无垢无分别光明的体相。 如是当知自性身具有五种功德:以自性广大故,是以比量无法衡量的功德;以功德不可计数故,是超过恒河沙数的功德;以不是分别寻思境界故,是以识不可思的功德;以与其他不共且究竟故,是无等的功德,具有如是证圆满的功德;以由如来现量现前最极无垢的法界,断尽诸二障及其习气过失故,是具有断圆满的功德。 壬二、报身亦具五种差别相: 种种妙法光明身,勤修众生解脱义, 事业犹如摩尼王,能现种种非彼体。 彼亦,以宣说大乘种种深广圣法光明故,言说相续不断;圣法光明或示现具足妙相及随好的具无量光明之身相续不断;精勤诸所化殊胜众生解脱义的精进事业相续不断;如是作业亦如摩尼宝王满足一切所欲般,无有分别勤作,任运自成;随所化的意乐差别显现种种形相及身量等,不是以彼等的自体存在。具足如是诸种差别。 壬三、化身具有三种功德: 世间令置寂静道,成熟授记因色身, 不离法界恒安住,犹如诸色不离空。 彼亦,对于未入道的诸世间凡夫令其厌离三有后安置于寂灭道中,对于已入解脱道者则将彼等安置于大乘深广之中而作成熟,并以大乘极为成熟于清净地中渐次安置后,授记令获解脱,如是成为事业圆满之因并以所化差别而显现种种的化身,于前者法身不变界中,乃至轮回未空之间恒时不断安住,犹如无为法虚空界中诸有为色界生灭相续不断一般。 辛二、其义广说分三:一、略说共同安立分类;二、安立各自体相;三、彼等摄义。 壬一、略说共同安立分类: 自生诸佛之遍知,唯称彼者为如来, 最胜涅槃不思议,各别自证出有坏。 彼者分类由深广,大自性三功德法, 当知如是自性等,安立法报化三身。 对于具有不依他缘而自生的诸佛的一切种智,从断证究竟的角度称为如来,以不住轮涅二边故是最胜涅槃,以超越分别寻思者的境界故是不可思议,以摧毁轮回一切过患故是出有坏,并且唯是各别自证智自性的彼大菩提者,其分类即是,对于以难证而称为甚深的功德,以具力而称为广大的功德,以相应众生缘分而普行化度而称为大自性的功德三者,依次安立自性身、报身和化身的种类。由此转入自他二利任运自成相续不断。 壬二、安立各自体相分三:一、安立自性身体相;二、安立报身体相;三、安立化身体相。 癸一、安立自性身体相分二:一、略说体相及功德;二、广说彼等。 子一、略说体相及功德: 其中一切诸如来,自性身之五体相, 摄略宣说当了知,具有五种功德相。 如是对究竟菩提分类后,彼三身之中,诸如来的自利圆满自性身具有无为法等体相或五种差别,并应了知:虽有极多功德,但归纳而言,以无二的方式具有“无量”等五种功德相。 子二、广说彼等分二:一、广说体相;二、广说功德。 丑一、广说体相: 无为法与无别异,以及遣除二种边, 烦恼所知三摩地,三障决定得解脱, 无垢无有分别心,诸瑜伽师境界故, 由于法界自性力,本来清净故光明。 此胜义自性身无有有为法生住灭故,是无为法不变的体相;无漏法界与究竟智慧二者完全融合为一故,是无别的体相;世俗无自性而胜义有自性故,是遣除增益损减二边的体相;贪等烦恼障、非烦恼的一切种智障——所知障以及其差别的于三摩地随意趋入的三摩地障,决定从彼三障中解脱,是无障的体相;于本体本无障垢及分别心,唯是于方便智慧双融中恒时入定的诸究竟瑜伽士各别自证的境界故,甚深法界本性本来清净故,是自性光明的体相。如是具足五种差别。 丑二、广说功德: 无量无数不思议,无等清净之究竟, 当知彼等诸功德,真实自性身具足。 广大故及无数故,非为寻思境界故, 唯佛习气亦断故,次第是为无量等。 以比量不可衡量的功德,以数量不可计量的功德,以分别心不可思议的功德,不与他法等同的功德,清净究竟的功德,彼等真实中与自性身无二悉皆具足。彼亦,以自性如虚空广大故,无以尽数故,非寻思者的境界故,唯是佛所具有的功德故,无余断尽二障及习气故,当知“无量”等诸功德依次与“广大故”等五种根据对应。 癸二、安立报身体相分三:一、广说报身体相;二、复摄彼义;三、随缘示现。 子一、广说报身体相: 圆满受用诸法故,显示自性之法故, 大悲清净之等流,利益众生无息故, 无有分别任运中,所欲如实满足故, 以如意宝神通故,圆满受用身安住。 以圆满受用大乘种种深广妙法而安住故,语宣说教诫相续不断;以具有报身自性的妙相随好等法,在诸有缘者前恒时示现故,示现身相相续不断;以欲从痛苦中救拔一切众生的大悲清净的等流果——利益有缘众生相续不息故,以大悲作事业相续不断;彼等也无有分别勤作而任运成就随欲满足所化故,无有功用加行;犹如以基础不同如意宝显现种种而不是彼等自体般,如是随顺无量的所化界性、意乐与信解,虽然显现种种形色、身量等幻化,但不是彼等自体。如是具有五种差别相圆满受用大乘法的报身安住。 子二、复摄彼义: 说法示现业不息,无有加行功用相, 显现不是彼自体,此处种种示五相。 如是,语说教诫相续不断,示现身相相续不断,大悲作利生事业相续不断,于彼等无有勤作的功用而任运成就,由缘分的差别虽然示现种种,但显现不是自体。在以彼等五法宣说受用圆满身的此处,论述示现种种等五种差别相。 子三、随缘示现: 如由种种形色物,摩尼中现非彼体, 亦由众生种种缘,如来显现非彼体。 譬如摩尼宝放在具有种种形色的布基上,本非摩尼宝的真实形色,然而以清净而显现种种形色,如是,由所化众生的根机、意乐、信解等种种因缘,以大悲周遍一切众生的自性正等觉诸佛也是虽非彼体而幻现形色、身量等。 癸三、安立化身体相分二:一、殊胜化身示现十二相;二、其作业次第引导众生。 子一、殊胜化身示现十二相: 依大悲心知世间,观照一切世间界, 法性身中不动移,幻化种种之事业。 天界出生圣白幢,从于兜率天宫降, 入于母胎及降生,善巧通达工巧处, 王妃眷属中嬉乐,出家修习诸苦行, 往诣菩提道场中,降伏一切诸魔军, 圆满菩提转*轮,趋入大般涅槃界, 普于不净刹土中,轮回未空恒示现。 颂词中的“示现”应当对应“能现”宣说。彼亦,由何因示现?即由摄受无量一切众生的不可思议大悲等因。如何示现?即以尽所有智对于所有世间界中成为自己所化的一切所化世界善加普照之后,以如所有智在法身不变的境界中入定、何时不动移而示现。示现何种义?即示现种种幻化自性之相——稀奇的十二种事业相。以第四导师为例,先在兜率天,圣者白幢天子示现出生后,将诸天安置于成熟及解脱位中,尔后示现十二相,即自兜率天降于南赡部洲的事业,入母胎的事业,从母胎中诞生的事业,善巧通达工巧处的事业,王妃眷属中嬉戏的事业,舍弃王宫妃眷而出家的事业,苦行的事业,往诣菩提树金刚座的事业,以大慈力降伏一切魔军的事业,得证圆满正等觉大菩提的事业,三转*轮的事业,趣入大般涅槃的事业。在何处示现?即在娑婆秽土等无量世界之中。示现多久?即乃至所化三有轮回未空之间相续不断任运示现。 子二、其作业次第引导众生分三:一、安置平凡者于小乘道;二、安置小乘于大乘道;三、安置大乘于解脱位。 丑一、安置平凡者于小乘道: 演说诸法无常苦,无我寂静知方便, 先令众生厌三有,后令悟入于涅槃。 了知调伏所化众生方便的诸佛演说四法印——诸行无常、有漏皆苦、诸法无我、涅槃寂静,即对于贪著轮回的所化众生数数宣说三有的过患,使其产生厌离之后,先将彼等安置于仅仅寂灭轮回过失的声缘道中。 丑二、安置小乘于大乘道: 既入声缘寂灭道,具有已得涅槃想, 妙法莲华等诸经,宣说诸法真实性, 遣除彼等先前执,而以智慧方便摄, 令彼成熟于胜乘。 由进入能寂灭自己轮回痛苦的方便——声闻独觉道而获得声闻阿罗汉果及独觉菩提时,未得究竟涅槃作已得想,对于彼等,在《妙法莲华经》《大涅槃经》等经典中宣说“唯是诸法真实性空性大悲双融的一乘,由此趣入的涅槃也唯有一个”,以此遣除彼等声缘先前把未得究竟涅槃执为已得之心。尔后,依靠欲救度一切众生痛苦的大悲与证悟诸法空性的智慧摄持福慧二资,将彼等安置并成熟于三乘中的殊胜大乘道。 丑三、安置大乘于解脱位: 授与殊胜菩提记。 如是于大乘道中渐次成熟后当获得八地等时,佛亲自授彼三种解脱菩提中的无上法王位记莂:汝于某国土,号某如来,某劫成等正觉,眷属数量几何,圣法住世几时等。如《大乘庄严经论》云:“刹土及名号,时节与劫名,眷属并法住,记复有六种。” 壬三、彼等摄义分二:一、对应根据摄于三义之中;二、对应实际摄于二义之中。 癸一、对应根据摄于三义之中: 甚深圆满大势力,善引凡夫同利故, 彼等次第应称为,甚深广大大自性。 由微细难证甚深,具有成就他利的事业圆满,以及相应所化凡夫众生的意乐从轮回中善加引导故,当知与彼等依次对应的是甚深自性身、广大报身及大自性化身。 癸二、对应实际摄于二义之中: 此处初者为法身,其后二者为色身, 如于空中色安住,于初身中后身住。 应知:在宣说佛陀的此处,初者甚深殊胜是法身,以是一切诸法的自性且非他证境界故,其后报化二身是色身,以是相应所化众生的显现故。彼等也如在无为法虚空界中有为的种种色法安住般,如是,是在初者法身不变界中,后二者报身和化身显现种种而安住。 庚六、于众生未尽间彼等常住义分二:一、略说常住之根据;二、其义广说。 辛一、略说常住之根据: 由无量因众无尽,慈悲神足智具乐, 得法自在灭死魔,无体世尊故常法。 是由“对何者也不贪著而护持圣法”等无量因成就的果法故,依色身利他的事业恒时相续不断。如是对应,由承诺调伏一切众生且所化众生无尽故,以成就他利的发心对一切众生大慈悲相续不断故,成就他利的方便--于四神足获得自在故,依智慧证悟轮涅自性无二、以此永时不生厌离故,圆满具足无漏三摩地安乐、以此不为痛苦所害故,虽得诸法自在安住于世间中然不为其过失所染故,以色身利他的事业恒时相续不断。以得无死果位摧毁死魔故,从本以来是无为法、无有有为法的体性故,乃至轮回未空之间永为一切世间的救护尊及怙主故,法身是不变的常法。总之,以十种根据安立如来三身常住之义。 辛二、其义广说分三:一、色身常住之根据;二、法身常住之根据;三、对应二身摄义。 壬一、色身常住之根据: 弃舍身命财三者,护持诸佛正法故; 为利一切诸有情,究竟圆满本愿故; 佛身净洁及澄清,大慈大悲生起故; 神变神足力显示,彼者住世行持故; 成就妙智于轮涅,取舍二执脱离故; 恒常圆满而具足,无量等持大乐故; 常住世间利益他,不为世间染污故。 往昔学道中毫不耽著身之头等、寿命、宝珠等受用普作布施,以此护持圣法等无量因成就故,彼等色身恒时相续不断。如是对应:为了广大利益一切众生,最初立誓救脱苦轮,由所承诺之义究竟圆满以及所化无尽故,圆满正等觉以所具有的烦恼障净洁、所知障澄清的大悲相续不断普照一切众生故,由一变无量、无量变一等神变以及于诸三摩地足获得自在而随所化缘分显示色身者,彼佛尽轮回际能安住并相续不断行持故,清净智慧从三有轮回与寂灭涅槃自性二执中解脱后证悟无二,以此远离厌离利他故,恒时圆满具足不可思议的无量三摩地大安乐,以此不为苦行的痛苦损害故,为利他常住世间并随顺众生缘分而相应行持者,不为惑业苦等世间法染污故,以二种色身利益众生的事业恒时相续不断。 壬二、法身常住之根据: 获得无死寂静处,无有死魔现行故; 无为自性之能仁,本来极为寂静故; 恒常是诸无依者,皈依处等合理故。 现前诸善逝法身,是以对治究竟的方式不变而常住,因为没有业惑所致的死亡,在获得安住生灭无余寂灭的殊胜涅槃中无有死魔之现行故。如是以自性也是常住,因为非因缘所作自性的能仁法身是本来极为寂灭一切有为法的体相故;以无欺诳也是常住,因为恒时作为无依怙无量有情的究竟皈依处、怙主、至亲等是合理的缘故。 壬三、对应二身摄义: 由前七种无误理,显示色身恒常性, 由后三种无误理,显示法身恒常性。 由“无量因”等前七种根据显示色身利他恒时相续不断,由“灭死魔”等后三种根据显示导师如来法身不变而常住。 庚七、如实不可思议义分二:一、略说;二、广说。 辛一、略说: 非言语境胜义摄,非心所观超譬喻, 无上轮涅不摄故,佛境圣亦不可思。 无余转依所安立的无垢真如大菩提,超越声音的所诠而非语言境界故,唯一由各别自证所证胜义谛具有二种清净所摄故,不是心识所观处或所缘境故,真实超越能衡量的一切比喻、比量等故,是超越世间的无上最胜究竟故,不属于三有轮回、寂灭涅槃二边所摄故,唯一是圣者圆满正等觉一切种智的行境,对此,纵然安住大地的诸圣者也不可如实思议,何况诸凡夫岂能思议? 辛二、广说分三:一、依次宣说根据;二、对应二身摄义;三、功德不可思议之理。 壬一、依次宣说根据: 不可思议离言故,离言胜义所摄故, 胜义所摄非思故,非思超越比量故, 超越比量无上故,无上轮涅不摄故, 轮涅不摄不住故,不取轮涅过德故。 之所以此圆满三身的菩提除佛外余者不可如实思议,因为非是语言境界而以语言不可言说故。之所以以语言不可言说,因为是胜义谛各别自证的所证故。之所以彼是胜义谛,因为非是心识所观境或处故。之所以彼非心识所观,因为不是以世间比喻及三相等的比量故。之所以彼非比量境,因为超越世间而成无上故。之所以彼者无上,因为以三有轮回及寂灭涅槃不摄故。之所以轮涅不摄,因为不住彼等二边故。之所以不住,因为对寂灭功德及三有自性过失无有分别故。 壬二、对应二身摄义: 前五正理微细故,如来法身不思议; 第六正理自在故,如来色身不思议。 由“非语言境界故”等前五种根据,极为微细甚深难测故,宣说法身以诸凡夫不可思议的根据;由第六“轮涅不摄”的根据,虽现有寂生灭等法而非彼有事存在故,宣说色身无量幻化不可思议的根据。 壬三、功德不可思议之理: 无上智悲等功德,至德彼岸佛不思, 是故诸佛最后相,自在大仙亦不知。 依靠以现证如所有与尽所有一切所知而成为无上的智慧,以及欲从轮回中救度 一切众生的大悲事业等无量功德,到达功德究竟的彼岸,因此,诸佛所获得的大菩提除佛陀外余者不可如实思议。是故,不依他缘以自己修行而生的诸如来八相安立的最后不可思议相,或观待初发心等现前此圆满菩提相,纵然是安住清净并获十种自在的诸仙人大菩萨也不能现量如实了知,何况余者呢?欲如实了知者应获如来之果。 大乘无上续论辨三宝种性中菩提品第二终。 大乘无上续论辨别三宝种性中菩提品第二释竟。
----------------------------------------------------------------------------------------------------------------- 更多益西彭措堪布佛学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