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性空法师:禅修开示(一) |
 
性空法师:禅修开示(一)
一、《大念处经》普受重视 此次禅修我特别选择讲解《大念处经》1,巴利经藏中说明「四念处」的有二经,分别在《中部》与《长部》,因为《长部》中的内容较详细,所以称为《大念处经》。《大念处经》归纳了佛教最重要的道理,是了解修行最重要的经典。希望大家在修行的过程中,能运用四念处的智慧,那麽所有的阻碍都会成为修行的助力,每个方法都能成为解脱的方法。 在南传佛教2没有任何一部佛典,如《大念处经》般受到重视,就像北传佛教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或《金刚经》。在南传佛教,人们相信如果能学习、背诵、修习《大念处经》,功德大于修习其他经典,因为所有的佛法都包括在四念处中,如果能了解四念处的修行,就能了解真实的佛法。 例如:在斯里兰卡,很多居士有在家裡抄写、背诵《大念处经》的习惯。寺庙也会搜集这些手抄的《大念处经》,有的已保存了三百年或五百年。佛教徒相信抄写、背诵、修习四念处是最好的、最直接的修行法门,可了解真实的佛法,解脱轮迴的痛苦。 《大念处经》的特色是佛陀直接阐述解脱之道,而其他的经典多半是随缘教化,或依布施、持戒、习定、修慧,先说基本的道理,再说较深的、无我的「法」。《大念处经》从从始至终都讲说解脱的道理,除此之外,《大念处经》并无其他内容。 二、说法地点的殊胜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拘楼国剑磨瑟檀城中此经是佛陀住在拘楼国(Kuru)3的剑磨瑟昙城(Kammasadhamma)时所开示的。剑磨瑟昙城外,有片水草丰足、景色宜人的大树林,佛陀就住在那裡,而至城中托钵。 拘楼国是个非常殊胜、具有福报的地方。此处临近喜马拉雅山,大树成林,气候凉爽,很适合修行。由于气候宜人,物产富饶,居民丰衣足食、身心健康,欢喜布施修行,累积波罗蜜,且智慧力强,能接受深奥的教理。因此佛陀特别在此地教导四念处,阐述二十一种解脱的方法4, 使得一般老百姓、贩夫走卒、农夫或未受教育的人,大家都努力修习四念处。注释书5中说,连在河边洗衣的妇女碰面时都会互相询问对方: 「你修什麽念处?」当回答是修那一念处时,会讚歎对方:「你能这样修行,生命是多麽有意义呀!」如果回答是:「我没有修任何处」。对方会惋惜地说:「你没有修法,这样生命是多麽没有意义呀!」连洗衣的妇女都会努力修行。所以,了解深奥佛法的条件是闻法,有闻法才能实践法,实践法才能解脱烦恼。因为拘楼国的人民闻法的条件圆满具足,气候适宜、物产丰饶,平时都已经闻法、修法,能了解最深的法,所以佛陀直接讲说深奥的法,不讲其他入门的准备。 三、四念处是「唯一的道路」 《大念处经》一开始,佛对诸比丘说:「此是唯一道路」(ekayana-magga)11就字面意义而言有「一行道」、「一乘道」的意思,指四念处的修行是「一乘道」,除此之外,没有其他加行12 可以使我们实践涅槃(Nibbana)13。所有的善法、法门都包括在内,了解四念处才能了解「无我」,了解「无我」才能体证涅槃。 ekayana-magga 一词在注释书举出多种解释: (一)它是单一的道路,不分岐的路,循此路可达解脱。 (二)独自行走之路,无有同伴。 (三)此是「那个人的路」,「那个人」意指「佛陀」, 亦即这条路是佛陀发现的。 (四)此是「唯一的路」,它只导向唯一的目的地──涅槃。 所以它可以译为「唯一的路」、「单一的路」、「无比的路」、「直接的路」。除了这一条路以外,没有其他的途径可以实践涅槃。 四念处的每个方法都包括止观14的修学,修习四念处即是修习止观,止观成就则四念处成就,止观不成就则四念处不成就。就止观的修行而言,止观是四念处的加行;就四念处而言,四念处是实现涅槃的加行。有四念处才会有涅槃的经验,若无四念处就无涅槃的经验。了解四念处,修行止观的条件才可能成熟,才可能深入法的境界。所以,四念处的修行和止观的修行,两者是无法分开的,止观和四念处让我们实践无为法15 的境界。 为何说四念处让我们实践无为法的境界呢?因为了解无为法即了解中道16,中道就是八正道,而四念处与八正道是不能分开的,四念处是了解八正道的法门17,是八正道最重要的加行,若无四念处的加行,则无法实现八正道,便无法了解中道、无为法,终究无法解脱苦,以实践出家修行的目标。所以,要清楚了解这其中的关联。中道是八正道,八正道是靠四念处的修行才能成熟,所以四念处是八正道很重要的资粮。如果没有四念处的修行,则八正道不能成熟,我们便无法入涅槃的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