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彭际清:居士传四 |
 
彭际清:居士传四
安阳董何魏陈刘传 安阳沮渠侯 京声者。天水临城县人。河西王蒙逊之从弟也。为人疏通强识。幼禀五戒锐意内典。少时尝到于阗国。经衢摩帝太寺。遇天竺法师佛陀斯陀。咨问道义从受禅要秘密治病经。既而东归高昌。求得观世音.弥勒二观经各一卷。及还河西。即译出禅要。居数年。魏主焘破河西。安阳奔宋。晦志卑身不交世务。常游止塔寺。初出观世音弥勒二观经。丹阳尹孟顗见而善之。请与相见。厚设供养。至孝建二年。比丘尼慧浚闻其讽禅经。请得传写。遂出为五卷。其年于钟山定林寺续出佛母泥洹经一卷。安阳居绝妻拏。不乐荣利。从容法侣宣通经典。是以缁白交敬礼焉。大明末遘疾而卒(出三藏记集)。 董吉 于潜人也。奉法三世。至吉尤精进。恒斋戒诵首楞严经。所居村人有疾病。请吉诵经辄愈。同县何晃亦奉法。卒中毒。请吉往会。溪水暴涨不得度。吉默祷于大士。裸而戴囊经以度。及岸忽囊经为水漂没。甚悲恨。至晃家忏悔自责。俯仰之间乃见经囊在高座上。启视之。未尝沾湿。于是县人一时皆奉法。吉家西北有山高险。中多妖魅犯害居民。吉欲降之。乃辟山地四五亩。构造小屋。设高座。转首楞严经百余日。民害遂止。后有数人来谒曰。闻君德行清肃。故来相观。并请一事。想当见听。吾世有此山。今君来止。虑相犯冒。当更作界分。以杀树为断。吉知是山鬼。乃曰。仆贪此寂静。读诵经典。不干君等。愿见祐助。鬼许诺而去。越一宿。自吉所辟地四际之外。树皆枯死如焚焉(冥祥记)。 何昙远 庐江人。宋御史中丞万寿之子也。少奉法持菩萨戒。年十八居父丧。哀毁成疾。遂归心净土。请僧数人于家忏悔宿业。久而益虔。一夕转经竟。众僧已眠。昙远忽自歌诵。僧异而问之。曰。见佛身黄金色。光丈余。自西而至。幡花翼从。充满虚空。佛熙怡微笑诏昙远速去。昙远素羸弱。至是神色壮厉。便取香花散之空中。至五更忽然而终。宅中芬香数日乃歇(冥祥记)。 魏世子 梁郡人。生当宋世。奉佛精进。率诸子女修西方净业。唯妇独不信。其女病死七日复苏。即升高座诵无量寿经。下启父言。儿去便往无量寿国。儿及父兄池中各有大莲华。当生其内。唯母独无。不胜此悲。故归启报。语竟而瞑。母自是亦奉法焉(冥祥记)。 陈参军 名针。荆州华容人。天台智者禅师之兄也。仕梁为普安王中兵参军。年四十遇仙人张果谓之曰。吾观汝相。阳算已尽。死在期月。参军惧以白智者。智者授以童蒙止观。教行方等忏法。先具十法。一者明信因果。二者生重怖畏。三者深起惭愧。四者求灭罪方法。所谓大乘经中明诸行法。应当如法修行。五者发露先罪。六者断相续心。七者起护法心。八者发大誓愿度脱众生。九者常念十方诸佛。十者观罪性无生。具此十法庄严道场。著洁净衣烧香散华。于三宝前如法修行。一七三七一月三月。乃至经年专心忏悔。即得重罪消灭禅定现前。参军奉教修习夙夜不怠。未及一载复见果。果大惊异曰服何药而致此。曰但修忏法未尝服食。果以手加额曰。奇哉道力。越死超生。后参军于禅定中升天宫见金殿。榜曰陈针之室。后十五年当生于此。及期。遍谒亲知言别。端坐而逝(佛祖统记.小止观)。 刘谦之 魏孝文帝时中官也。太和中自伤刑余。奏乞入山修道。赍华严经一部。昼夜礼诵。绝粒饮水。经三七日忽髯髭尽生。复丈夫相。神思通悟洞晓幽旨。遂殚精造华严经论共六百卷。奏闻孝文。倍加敬信。华严一教遂盛于时(大唐内典录.华严经疏钞○疏钞以谦之为北齐人。又言感第三王子焚身供养文殊事。因而发心。按北齐无太和年号。且魏齐诸王子尽列于史。并无焚身事。今据内典录削之)。 严恭 泉州人也。隋开皇中客于扬州。造精舍。写法华经。道俗崇敬常送钱供给。后有人从贷经钱一万。恭不获已与之。贷者载至中路。船覆失钱。是日恭入库。见一万钱如新出水。怪之。已而其人以船覆告。乃知库中钱即其所贷也。一商人至弄亭湖祭神。夜梦神云。诸君以所赠物与严法华为书经用也。其他感应甚众。恭遂以书经终。大业末。子孙犹传其业。群盗相约不入其里。里人赖之。同时益州新繁有荀生者。居县西三十里许曰王李村。工书。然自重不肯为人书。人虽辱殴之。不顾也。一日把笔走前村。向空中四面书般若经。数日而毕曰。好令诸天读之。人初不觉其异。其后大雷雨。牧牛小儿住其地中可丈许。雨不能湿。自后遇雨牧儿辄避雨其处。武德中有异僧语村人曰。此地空中有般若经。诸天于上设盖覆之。不可轻践。村人遂以阑楯周之。斋日设供。每闻天乐声(冥报记.三宝感通记)。 知归子曰。数君之奉法。可谓专且勤矣。其能格天人而度生死也。宜哉。夫阳气奋而萌芽作。秋风至而木叶零。至诚而不动者。不亦鲜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