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求那跋陀罗译:杂阿含经卷第三十四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求那跋陀罗译:杂阿含经卷第三十四

  (九四○)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众生无始生死,长夜轮转,不知苦之本际。诸比丘,于意云何?若此大地一切草木,以四指量,斩以为筹,以数汝等长夜轮转生死所依父母,筹数已尽,其诸父母数犹不尽。诸比丘,如是无始生死,长夜轮转,不知苦之本际。是故比丘,当如是学,当勤精进,断除诸有,莫令增长。”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九四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众生无始生死,长夜轮转,不知苦之本际。云何比丘,此大地土泥,悉以为丸,如婆罗果,以数汝等长夜生死以来所依父母,土丸既尽,所依父母其数不尽。比丘,众生无始生死,长夜轮转,不知苦之本际,其数如是。是故比丘,当勤方便,断除诸有,莫令增长,当如是学!”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九四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众生无始生死,长夜轮转,不知苦之本际。诸比丘,汝等见诸众生安隐诸乐,当作是念:‘我等长夜轮转生死,亦曾受斯乐,其趣无量。’是故比丘,当如是学:无始生死,长夜轮转,不知苦之本际,当勤精进,断除诸有,莫令增长。”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九四三)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众生无始生死,长夜轮转,不知苦之本际。诸比丘,若见众生受诸苦恼,当作是念:‘我长夜轮转生死以来,亦曾更受如是之苦,其数无量。’当勤方便,断除诸有,莫令增长。”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九四四)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众生无始生死,长夜轮转,不知苦之本际。诸比丘,汝等见诸众生而生恐怖,衣毛为竖,当作是念:‘我等过去必曾杀生,为伤害者,为恶知识,于无始生死,长夜轮转,不知苦之本际。’诸比丘,当作是学,断除诸有,莫令增长。”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九四五)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众生无始生死,长夜轮转,不知苦之本际。诸比丘,若见众生爱念欢喜者,当作是念:‘如是众生过去世时,必为我等父母、兄弟、妻子、亲属、师友、知识,如是长夜生死轮转,无明所盖,爱系其颈,故长夜轮转,不知苦之本际。’是故诸比丘,当如是学,精勤方便,断除诸有,莫令增长。”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九四六)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有异婆罗门来诣佛所,恭敬问讯,问讯已,退坐一面,白佛言:“瞿昙,未来世当有几佛?”

  佛告婆罗门:“未来佛者,如无量恒河沙。”

  尔时婆罗门作是念:“未来当有如无量恒河沙三藐三佛陀,我当从彼修诸梵行。”尔时婆罗门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从座起去。

  时婆罗门随路思惟:“我今唯问沙门瞿昙未来诸佛,不问过去。”即随路还,复问世尊:“云何瞿昙,过去世时复有几佛?”

  佛告婆罗门:“过去世佛,亦如无量恒河沙数。”

  时婆罗门即作是念:“过去世中有无量恒河沙等诸佛世尊,我曾不习近。设复未来如无量恒河沙三藐三佛陀,亦当不与习近娱乐。我今当于沙门瞿昙所修行梵行。”即便合掌白佛言:“唯愿听我于正法律出家修梵行。”

  佛告婆罗门:“听汝于正法律出家修梵行,得比丘分。”

  尔时婆罗门即出家受具足。出家已,独一静处思惟,所以善男子正信非家,出家学道,乃至得阿罗汉。

  (九四七)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毗富罗山。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一人于一劫中生死轮转,积累白骨不腐坏者,如毗富罗山。若多闻圣弟子,此苦圣谛如实知,此苦集圣谛如实知,此苦灭圣谛如实知,此苦灭道迹圣谛如实知。彼如是知、如是见,断三结,谓身见、戒取、疑。断此三结,得须陀洹,不堕恶趣法,决定正向三菩提,七有天人往生,究竟苦边。”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一人一劫中,积聚其身骨,

  常积不腐坏,如毗富罗山。

  若诸圣弟子,正智见真谛,

  此苦及苦因,离苦得寂灭,

  修习八道迹,正向般涅槃。

  极至于七有,天人来往生,

  尽一切诸结,究竟于苦边。”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九四八)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众生于无始生死,长夜轮转,不知苦之本际。”

  时有异比丘从座起,整衣服,偏袒右肩,为佛作礼,右膝着地,合掌白佛:“世尊,劫长久如?”

  佛告比丘:“我能为汝说,而汝难知。”

  比丘白佛:“可说譬不?”

  佛言:“可说。比丘,譬如铁城,方一由旬,高下亦尔,满中芥子。有人百年取一芥子,尽其芥子,劫犹不竟。如是比丘,其劫者如是长久。如是长劫,百千万亿大苦相续,白骨成丘,脓血成流,地狱、畜生、饿鬼恶趣。是名比丘,无始生死,长夜轮转,不知苦之本际。是故比丘,当如是学,断除诸有,莫令增长。”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九四九)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众生无始生死,长夜轮转,不知苦之本际。”

  时有异比丘从座起,整衣服,为佛作礼,右膝着地,合掌白佛:“世尊,劫长久如?”

  佛告比丘:“我能为汝说,汝难得知。”

  比丘白佛:“可说譬不?”

  佛言:“可说。比丘,如大石山,不断不坏,方一由旬。若有士夫以迦尸劫贝,百年一拂,拂之不已,石山遂尽,劫犹不竟。比丘,如是长久之劫,百千万亿劫受诸苦恼。乃至诸比丘,当如是学,断除诸有,莫令增长。”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九五○)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众生无始生死,长夜轮转,不知苦之本际。”

  时有异比丘从座起,整衣服,为佛作礼,右膝着地,合掌白佛:“世尊,过去有几劫?”

  佛告比丘:“我悉能说,汝知甚难。”

  比丘白佛:“可说譬不?”

  佛言:“可说。譬如比丘,有士夫寿命百岁,晨朝忆念三百千劫,日中忆念三百千劫,日暮忆念三百千劫,如是日日忆念劫数,百年命终,不能忆念劫数边际。比丘当知,过去劫数无量如是。过去无量劫数,长夜受苦,积骨成山,髓血成流,乃至地狱、畜生、饿鬼恶趣。如是比丘,无始生死,长夜轮转,不知苦之本际。是故比丘,当如是学,断除诸有,莫令增长。”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九五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众生无始生死,长夜轮转,不知苦之本际,无有一处不生不死者。如是长夜无始生死,不知苦之本际。是故比丘,当如是学,断除诸有,莫令增长。”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九五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众生无始生死,长夜轮转,不知苦之本际,无有一处无父母、兄弟、妻子、眷属、宗亲、师长者。如是比丘,无始生死,长夜轮转,不知苦之本际。是故比丘,当如是学,断除诸有,莫令增长。”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九五三)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众生无始生死,长夜轮转,不知苦之本际。譬如大雨滴泡,一生一灭。如是众生无明所盖,爱系其颈,无始生死,生者、死者,长夜轮转,不知苦之本际。是故比丘,当如是学,断除诸有,莫令增长。”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九五四)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众生无始生死,长夜轮转,不知苦之本际。譬如普天大雨洪澍,东西南北无断绝处。如是东方、南方、西方、北方,无量国土劫成劫坏,如天大雨,普雨天下,无断绝处。如是无始生死,长夜轮转,不知苦之本际。譬如掷杖空中,或头落地,或尾落地,或中落地。如是无始生死,长夜轮转,或堕地狱,或堕畜生,或堕饿鬼。如是无始生死,长夜轮转。是故比丘,当如是学,断除诸有,莫令增长。”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九五五)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众生无始生死,长夜轮转,不知苦之本际。譬如比丘,若有士夫转五节轮,常转不息。如是众生转五趣轮,或堕地狱、畜生、饿鬼,及人、天趣,常转不息。如是无始生死,长夜轮转,不知苦之本际。是故比丘,当如是学,断除诸有,莫令增长。”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九五六)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毗富罗山侧。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一切行无常,一切行不恒、不安、变易之法。诸比丘,于一切行,当生厌离,求乐解脱。

  “诸比丘,过去世时,此毗富罗山,名长竹山。有诸人民围绕山居,名低弥罗邑。低弥罗邑人寿四万岁。低弥罗邑人上此山顶,四日乃得往反。时世有佛,名迦罗迦孙提如来、应、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出兴于世,说法教化,初、中、后善,善义善味,纯一满净,梵行清白,开发显示。彼长竹山于今名字亦灭,低弥罗聚落人民亦没,彼佛如来已般涅槃。比丘,当知一切诸行皆悉无常、不恒、不安、变易之法,于一切行,当修厌离,离欲解脱。

  “诸比丘,过去世时,此毗富罗山,名曰朋迦。时有人民绕山而居,名阿毗迦邑,彼时人民寿三万岁。阿毗迦人上此山顶,经三日中乃得往反。时世有佛,名拘那含牟尼如来、应、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出兴于世,演说经法,初、中、后善,善义善味,纯一满净,梵行清白,开发显示。诸比丘,彼朋迦山名字久灭,阿毗迦邑人亦久亡没,彼佛世尊亦般涅槃。如是比丘,一切诸行皆悉无常、不恒、不安、变易之法,汝等比丘当修厌离,求乐解脱。

  “诸比丘,过去世时,此毗富罗山,名宿波罗首。有诸人民绕山居止,名赤马邑,人寿二万岁。彼诸人民上此山顶,经二日中乃得往反。尔时有佛,名曰迦叶如来、应供,乃至出兴于世,演说经法,初、中、后善,善义善味,纯一满净,梵行清白,开示显现。比丘,当知宿波罗首山名字久灭,赤马邑人亦久亡没,彼佛世尊亦般涅槃。如是比丘,一切诸行皆悉无常、不恒、不安、变易之法,是故比丘,当修厌离,离欲解脱。

  “诸比丘,今日此山名毗富罗,有诸人民绕山而居,名摩竭提国。此诸人民寿命百岁,善自消息,得满百岁。摩竭提人上此山顶,须臾往反。我今于此得成如来、应、等正觉,乃至佛、世尊,演说正法,教化令得寂灭涅槃、正道、善逝、觉知。比丘,当知此毗富罗山名亦当磨灭,摩竭提人亦当亡没,如来不久当般涅槃。如是比丘,一切诸行悉皆无常、不恒、不安、变易之法,是故比丘,当修厌离,离欲解脱。”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古昔长竹山,低弥罗村邑;

  次名朋迦山,阿毗迦聚落;

  宿波罗首山,聚落名赤马;

  今毗富罗山,国名摩竭陀。

  名山悉磨灭,其人悉没亡,

  诸佛般涅槃,有者无不尽。

  一切行无常,悉皆生灭法,

  有生无不尽,唯寂灭为乐。”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九五七)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时有婆蹉种出家来诣佛所,合掌问讯,问讯已,退坐一面,白佛言:“瞿昙,欲有所问,宁有闲暇见答以不?”

  佛告婆蹉种出家:“随汝所问,当为汝说。”

  婆蹉种出家白佛言:“云何瞿昙,命即身耶?”

  佛告婆蹉种出家:“命即身者,此是无记。”

  “云何瞿昙,为命异身异耶?”

  佛告婆蹉种出家:“命异身异者,此亦无记。”

  婆蹉种出家白佛:“云何瞿昙,命即身耶,答言无记?命异身异,答言无记?沙门瞿昙有何等奇,弟子命终,即记说言:‘某生彼处,某生彼处。’彼诸弟子于此命终舍身,即乘意生身生于余处。当于尔时,非为命异身异也?”

  佛告婆蹉:“此说有余,不说无余。”

  婆蹉白佛:“瞿昙,云何说有余,不说无余?”

  佛告婆蹉:“譬如火,有余得燃,非无余。”

  婆蹉白佛:“我见火无余亦燃。”

  佛告婆蹉:“云何见火无余亦燃?”

  婆蹉白佛:“譬如大聚炽火,疾风来吹,火飞空中,岂非无余火耶?”

  佛告婆蹉:“风吹飞火,即是有余,非无余也。”

  婆蹉白佛:“瞿昙,空中飞火,云何名有余?”

  佛告婆蹉:“空中飞火,依风故住,依风故燃,以依风故,故说有余。”

  婆蹉白佛:“众生于此命终,乘意生身往生余处,云何有余?”

  佛告婆蹉:“众生于此处命终,乘意生身生于余处,当于尔时,因爱故取,因爱而住,故说有余。”

  婆蹉白佛:“众生以爱乐有余,染著有余。唯有世尊,得彼无余,成等正觉。沙门瞿昙,世间多缘,请辞还去。”

  佛告婆蹉:“宜知是时。”

  婆蹉出家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从座起而去。

  (九五八)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尊者大目揵连亦于彼住。

  时有婆蹉种出家诣尊者大目揵连所,与尊者目揵连面相问讯慰劳,慰劳已,退坐一面,语尊者大目揵连:“欲有所问,宁有闲暇见答以不?”

  目连答言:“婆蹉,随意所问,知者当答。”

  时婆蹉种出家问尊者目揵连:“何因何缘,余沙门、婆罗门,有人来问:‘云何如来有后死、无后死、有无后死、非有非无后死?’皆悉随答。而沙门瞿昙,有来问言:‘如来有后死、无后死、有无后死、非有非无后死。’而不记说?”

  目揵连言:“婆蹉,余沙门、婆罗门于色、色集、色灭、色味、色患、色出不如实知,不如实知故,于如来有后死则取著,如来无后死、有后死无后死、非有后死非无后死则生取著。受、想、行、识、识集、识灭、识味、识患、识出不如实知,不如实知故,于如来有后死生取著,无后死、有无后死、非有非无后死生取著。

  “如来者,于色如实知,色集、色灭、色味、色患、色出如实知,如实知故,于如来有后死则不著,无后死、有无后死、非有非无后死则不著。受、想、行、识如实知,识集、识灭、识味、识患、识出如实知,如实知故,于如来有后死则不然,无后死、有无后死、非有非无后死则不然,甚深、广大、无量、无数,皆悉寂灭。

  “婆蹉,如是因、如是缘,余沙门、婆罗门,若有来问如来有后死、无后死、有无后死、非有非无后死,则为记说。如是因、如是缘,如来若有来问如来有后死、无后死、有无后死、非有非无后死,不为记说。”

  时婆蹉种出家闻尊者大目揵连所说,欢喜随喜,从座起而去。

  (九五九)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时有婆蹉种出家来诣佛所,合掌问讯,问讯已,退坐一面,白佛言:“瞿昙,何因何缘,余沙门、婆罗门,若有来问”,如上广说。

  尔时婆蹉种出家叹言:“奇哉瞿昙!弟子、大师,义同义、句同句、味同味,乃至同第一义。瞿昙,我今诣摩诃目揵连,以如是义、如是句、如是味而问于彼,彼亦以如是义、如是句、如是味而答我,如今瞿昙所说。是故瞿昙,真为奇特!大师、弟子,义同义、句同句、味同味,同第一义。”

  尔时婆蹉种出家有诸因缘至那梨聚落,营事讫已,诣尊者诜陀迦旃延所,共相问讯,问讯已,退坐一面,问诜陀迦旃延:“何因何缘,沙门瞿昙若有来问如来有后死、无后死、有无后死、非有非无后死,不为记说?”

  诜陀迦旃延语婆蹉种出家:“我今问汝,随意答我。于汝意云何?若因、若缘、若种施设诸行,若色、若无色,若想、若非想、若非想非非想。若彼因、彼缘、彼行无余行灭,永灭已,如来于彼有所记说,言有后死、无后死、有无后死、非有非无后死耶?”

  婆蹉种出家语诜陀迦旃延:“若因、若缘、若种施设诸行,若色、若非色,若想、若非想、若非想非非想。彼因、彼缘、彼行无余灭,云何瞿昙于彼记说如来有后死、无后死、有无后死、非有非无后死?”

  诜陀迦旃延语婆蹉种出家:“是故如来以是因、以是缘故,有问如来有后死、无后死、有无后死、非有非无后死,不为记说。”

  婆蹉种出家问诜陀迦旃延:“汝于沙门瞿昙弟子,为日久如?”

  诜陀迦旃延答言:“少过三年,于正法律出家修梵行。”

  婆蹉种出家言:“诜陀迦旃延,快得善利!少时出家,而得如是身律仪、口律仪,又得如是智慧辩才。”

  时婆蹉种出家闻诜陀迦旃延所说,欢喜随喜,从座起去。

  (九六○)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时有婆蹉种出家来诣佛所,合掌问讯,问讯已,退坐一面,白佛言:“瞿昙,欲有所问,宁有闲暇为解说不?”

  佛告婆蹉种出家:“随所欲问,当为汝说。”

  婆蹉种出家白佛言:“瞿昙,何因何缘,有人来问如来有后死、无后死、有无后死、非有非无后死,而不为记说耶?”

  佛告婆蹉种出家,如上诜陀迦旃延广说,乃至非有非无后死。

  婆蹉种出家白佛言:“奇哉瞿昙!师及弟子,义义同,句句同,味味同,其理悉合,所谓第一句说。瞿昙,我为小缘事至那利伽聚落,营事讫已,暂过沙门迦旃延,以如是义、如是句、如是味问沙门迦旃延,彼亦以如是义、如是句、如是味答我所问,如今沙门瞿昙所说。是故当知,实为奇特,师及弟子,义、句、味,义、句、味悉同。”

  时婆蹉种出家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从座起而去。

  (九六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时有婆蹉种出家来诣佛所,合掌问讯,问讯已,退坐一面,白佛言:“云何瞿昙,为有我耶?”

  尔时世尊默然不答。如是再三,尔时世尊亦再三不答。

  尔时婆蹉种出家作是念:“我已三问沙门瞿昙,而不见答,但当还去。”

  时尊者阿难住于佛后,执扇扇佛。尔时阿难白佛言:“世尊,彼婆蹉种出家三问,世尊何故不答?岂不增彼婆蹉种出家恶邪见,言沙门不能答其所问?”

  佛告阿难:“我若答言有我,则增彼先来邪见。若答言无我,彼先痴惑岂不更增痴惑?言先有我,从今断灭。若先来有我,则是常见。于今断灭,则是断见。如来离于二边,处中说法,所谓是事有故是事有,是事起故是事生,谓缘无明行,乃至生老病死、忧悲恼苦灭。”

  佛说此经已,尊者阿难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九六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婆蹉种出家来诣佛所,与世尊面相问讯,问讯已,退坐一面,白佛言:“瞿昙,云何瞿昙作如是见、如是说:世间常,此是真实,余则虚妄耶?”

  佛告婆蹉种出家:“我不作如是见、如是说:世间常,是则真实,余则虚妄。”

  “云何瞿昙作如是见、如是说:世间无常、常无常、非常非无常,有边、无边、边无边、非边非无边,命即是身、命异身异,如来有后死、无后死、有无后死、非有非无后死?”

  佛告婆蹉种出家:“我不作如是见、如是说,乃至非有非无后死。”

  尔时婆蹉种出家白佛言:“瞿昙于此见,见何等过患,而于此诸见,一切不说?”

  佛告婆蹉种出家:“若作是见,世间常,此则真实,余则虚妄者,此是倒见,此是观察见,此是动摇见,此是垢污见,此是结见,是苦、是碍、是恼、是热,见结所系,愚痴无闻凡夫于未来世,生老病死、忧悲恼苦生。婆蹉种出家,若作是见,世间无常、常无常、非常非无常,有边、无边、边无边、非有边非无边,是命是身、命异身异,如来有后死、无后死、有无后死、非有非无后死,此是倒见,乃至忧悲恼苦生。”

  婆蹉种出家白佛:“瞿昙何所见?”

  佛告婆蹉种出家:“如来所见已毕。婆蹉种出家,然如来见,谓见此苦圣谛、此苦集圣谛、此苦灭圣谛、此苦灭道迹圣谛。作如是知、如是见已,于一切见、一切受、一切生、一切我、我所见、我慢系著使,断灭、寂静、清凉、真实。如是等解脱比丘,生者不然,不生亦不然。”

  婆蹉白佛:“瞿昙,何故说言生者不然?”

  佛告婆蹉:“我今问汝,随意答我。婆蹉,犹如有人于汝前燃火,汝见火燃不?即于汝前火灭,汝见火灭不?”

  婆蹉白佛:“如是,瞿昙。”

  佛告婆蹉:“若有人问汝:‘向者火燃,今在何处,为东方去耶?西方、南方、北方去耶?’如是问者,汝云何说?”

  婆蹉白佛:“瞿昙,若有来作如是问者,我当作如是答:若有于我前燃火,薪草因缘故燃,若不增薪,火则永灭,不复更起。东方、南方、西方、北方去者,是则不然。”

  佛告婆蹉:“我亦如是说,色已断已知,受、想、行、识已断已知,断其根本,如截多罗树头,无复生分,于未来世永不复起。若至东方,南、西、北方,是则不然,甚深、广大、无量、无数、永灭。”

  婆蹉白佛:“我当说譬。”

  佛告婆蹉:“为知是时。”

  婆蹉白佛:“瞿昙,譬如近城邑聚落,有好净地,生坚固林。有一大坚固树,其生已来经数千岁,日夜既久,枝叶零落,皮肤枯朽,唯干独立。如是瞿昙,如来法律离诸枝条柯叶,唯空干坚固独立。”

  尔时婆蹉出家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从座起去。

  (九六三)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时有婆蹉种出家来诣佛所,与世尊面相问讯慰劳已,退坐一面,白佛言:“瞿昙,彼云何无知故,作如是见、如是说:世间常,此是真实,余则虚妄;世间无常、世间常无常、世间非常非无常,世有边、世无边、世有边无边、世非有边非无边,命即是身、命异身异,如来有后死、无后死、有无后死、非有非无后死?”

  佛告婆蹉:“于色无知故,作如是见、如是说:世间常,此是真实,余则虚妄,乃至非有非无后死。于受、想、行、识无知故,作如是见、如是说:世间常,此是真实,余则虚妄,乃至非有非无后死。”

  婆蹉白佛:“瞿昙,知何法故,不如是见、如是说:世间常,此是真实,余则虚妄,乃至非有非无后死?”

  佛告婆蹉:“知色故,不如是见、如是说:世间常,此是真实,余则虚妄,乃至非有非无后死。知受、想、行、识故,不作如是见、如是说:世间常,此是真实,余则虚妄,乃至非有非无后死。如是不知知,如是不见见,不识识,不断断,不观观,不察察,不觉觉。”

  佛说此经已,婆蹉种出家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从座起而去。

  (九六四)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时有婆蹉种出家来诣佛所,与世尊面相慰劳已,退坐一面,白佛言:“瞿昙,欲有所问,宁有闲暇为解说不?”

  尔时世尊默然而住。婆蹉种出家第二、第三问,佛亦第二、第三默然而住。

  时婆蹉种出家白佛言:“我与瞿昙共相随顺,今有所问,何故默然?”

  尔时世尊作是念:“此婆蹉种出家长夜质直,不谄不伪,时有所问,皆以不知故,非故恼乱。我今当以阿毗昙、律,纳受于彼。”作是念已,告婆蹉种出家:“随汝所问,当为解说。”

  婆蹉白佛:“云何瞿昙,有善不善法耶?”

  佛答言:“有。”

  婆蹉白佛:“当为我说善不善法,令我得解。”

  佛告婆蹉:“我今当为汝略说善不善法,谛听善思。婆蹉,贪欲者是不善法,调伏贪欲是则善法;瞋恚、愚痴是不善法,调伏恚、痴是则善法。杀生者是不善法,离杀生者是则善法;偷盗、邪YIN、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恚、邪见是不善法,不盗乃至正见是则善法。是为婆蹉,我今已说三种善法、三种不善法。如是圣弟子于三种善法、三种不善法如实知,十种不善法、十种善法如实知者,则于贪欲无余灭尽,瞋恚、愚痴无余灭尽者,则于一切有漏灭尽,无漏心解脱、慧解脱,现法自知作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婆蹉白佛:“颇有一比丘于此法律得尽有漏,无漏心解脱,乃至不受后有耶?”

  佛告婆蹉:“不但若一、若二、若三,乃至五百,有众多比丘于此法律尽诸有漏,乃至不受后有。”

  婆蹉白佛:“且置比丘,有一比丘尼于此法律尽诸有漏,乃至不受后有不?”

  佛告婆蹉:“不但一、二、三比丘尼,乃至五百,有众多比丘尼于此法律尽诸有漏,乃至不受后有。”

  婆蹉白佛:“置比丘尼,有一优婆塞修诸梵行,于此法律度狐疑不?”

  佛告婆蹉:“不但一、二、三,乃至五百优婆塞,乃有众多优婆塞修诸梵行,于此法律断五下分结,得成阿那含,不复还生此。”

  婆蹉白佛:“复置优婆塞,颇有一优婆夷于此法律修持梵行,于此法律度狐疑不?”

  佛告婆蹉:“不但一、二、三优婆夷,乃至五百,乃有众多优婆夷于此法律断五下分结,于彼化生,得阿那含,不复还生此。”

  婆蹉白佛:“置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修梵行者,颇有优婆塞受五欲,而于此法律度狐疑不?”

  佛告婆蹉:“不但一、二、三,乃至五百,乃有众多优婆塞,居家妻子,香花严饰,畜养奴婢,于此法律断三结,贪、恚、痴薄,得斯陀含,一往一来,究竟苦边。”

  婆蹉白佛:“复置优婆塞,颇有一优婆夷受习五欲,于此法律得度狐疑不?”

  佛告婆蹉:“不但一、二、三,乃至五百,乃有众多优婆夷在于居家,畜养男女,服习五欲,花香严饰,于此法律三结尽,得须陀洹,不堕恶趣法,决定正向三菩提,七有天人往生,究竟苦边。”

  婆蹉白佛言:“瞿昙,若沙门瞿昙成等正觉,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修梵行者,及优婆塞、优婆夷服习五欲,不得如是功德者,则不满足。以沙门瞿昙成等正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修诸梵行,及优婆塞、优婆夷服习五欲,而成就尔所功德故,则为满足。瞿昙,今当说譬。”

  佛告婆蹉:“随意所说。”

  婆蹉白佛:“如天大雨,水流随下。瞿昙法律亦复如是,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若男若女,悉皆随流,向于涅槃,浚输涅槃。甚奇!佛、法、僧平等法律。为余异道出家来诣瞿昙所,于正法律求出家、受具足者,几时便听出家?”

  佛告婆蹉:“若余异道出家欲来于正法律求出家、受具足者,乃至四月于和尚所,受衣而住,然此是为人粗作齐限耳。”

  婆蹉白佛:“若诸异道出家来于正法律欲求出家、受具足,听于和尚所受衣着,满四月听出家者,我今堪能于四月在和尚所受衣着,于正法律而得出家、受具足。我当于瞿昙法中出家、受具足,修持梵行。”

  佛告婆蹉:“我先不说粗为人作分齐耶?”

  婆蹉白佛:“如是,瞿昙。”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当度彼婆蹉出家于正法律出家,受具足。”

  婆蹉种出家即得于正法律出家,受具足,成比丘分。乃至半月,学所应知、应识、应见、应得、应觉、应证,悉知、悉识、悉见、悉得、悉觉、悉证如来正法。尊者婆蹉作是念:“我今已学所应知、应识、应见、应得、应觉、应证,彼一切悉知、悉识、悉见、悉得、悉觉、悉证。今当往见世尊。”

  是时婆蹉诣世尊所,稽首礼足,于一面住,白佛言:“世尊,我于学所应知、应识、应见、应得、应觉、应证,悉知、悉识、悉见、悉得、悉觉、悉证世尊正法。唯愿世尊为我说法,我闻法已,当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不放逸住,思惟所以善男子剃除须发,着袈裟衣,正信出家学道,乃至自知不受后有。”

  佛告婆蹉:“有二法,修习多修习,所谓止观。此二法修习多修习,得知界果,觉了于界,知种种界,觉种种界。如是比丘,欲求离欲恶不善法,乃至第四禅具足住,慈、悲、喜、舍,空入处、识入处、无所有入处、非想非非想入处,令我三结尽,得须陀洹;三结尽,贪、恚、痴薄,得斯陀含;五下分结尽,得阿那含;种种神通境界,天眼、天耳、他心智、宿命智、生死智、漏尽智皆悉得。是故比丘,当修二法,修习多修习。修二法故,知种种界,乃至漏尽。”

  尔时尊者婆蹉闻佛所说,欢喜作礼而去。尔时婆蹉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不放逸住,乃至自知不受后有。

  时有众多比丘,庄严方便,欲诣世尊恭敬供养。尔时婆蹉问众多比丘:“汝等庄严方便,欲诣世尊恭敬供养耶?”

  诸比丘答言:“尔。”

  尔时婆蹉语诸比丘:“尊者,持我语,敬礼世尊,问讯起居轻利,少病少恼,安乐住不?言婆蹉比丘白世尊言:我已供养世尊,具足奉事,令欢悦非不欢悦;大师弟子所作皆悉已作,供养大师,令欢悦非不欢悦。”

  时众多比丘往诣佛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尊者婆蹉稽首敬礼世尊足,乃至欢悦非不欢悦。”

  佛告诸比丘:“诸天先已语我,汝今复说。如来成就第一知见,亦如婆蹉比丘,有如是德力。”

  尔时世尊为彼婆蹉比丘说第一记。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九六五)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时有外道出家名曰郁低迦,来诣佛所,与世尊面相问讯慰劳已,退坐一面,白佛言:“瞿昙,云何瞿昙,世有边耶?”

  佛告郁低迦:“此是无记。”

  郁低迦白佛:“云何瞿昙,世无边耶?有边无边耶?非有边非无边耶?”

  佛告郁低迦:“此是无记。”

  郁低迦白佛:“云何瞿昙,世有边耶,答言无记?世无边耶,世有边无边耶,世非有边非无边耶,答言无记?瞿昙,于何等法而可记说?”

  佛告郁低迦:“知者、智者,我为诸弟子而记说道,令正尽苦,究竟苦边。”

  郁低迦白佛:“云何瞿昙,为诸弟子说道,令正尽苦,究竟苦边?为一切世间从此道出,为少分耶?”

  尔时世尊默然不答。第二、第三问,佛亦第二、第三默然不答。

  尔时尊者阿难住于佛后,执扇扇佛。尊者阿难语郁低迦外道出家:“汝初已问此义,今复以异说而问,是故世尊不为记说。郁低迦,今当为汝说譬,夫智者因譬得解。譬如国王,有边境城,四周坚固,巷陌平正,唯有一门。立守门者,聪明黠慧,善能筹量,外有人来,应入者听入,不应入者不听。周匝绕城,求第二门,都不可得,都无猫狸出入之处,况第二门?彼守门者,都不觉悟入者、出者,然彼士夫知一切人唯从此门若出若入,更无余处。如是世尊虽不用心觉悟众生一切世间从此道出及以少分,然知众生正尽苦,究竟苦边者,一切皆悉从此道出。”

  时郁低迦外道出家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从座起而去。

  (九六六)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时有尊者富邻尼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

  时有众多外道出家诣尊者富邻尼,共相问讯慰劳已,退坐一面,问尊者富邻尼:“我闻沙门瞿昙作断灭破坏有教授耶?今问尊者富邻尼,竟为尔不?”

  富邻尼语诸外道出家:“我不如是知,世尊教语众生断灭坏有,令无所有者,无有是处。我作如是解:世尊所说,有诸众生计言有我、我慢、邪慢,世尊为说,令其断灭。”

  时诸外道出家闻富邻尼所说,心不喜悦,呵责而去。

  尔时尊者富邻尼,诸外道去已,往诣佛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以向诸外道出家所说具白世尊:“世尊,我向答诸外道说,得无谤毁世尊耶?为是法说,如佛所说,如法说,随顺法说,得不为诸论议者所见嫌责耶?”

  佛告富邻尼:“如汝所说,不谤如来,不失次第,如我记说,如法法说,随顺法说,不为诸论者之所嫌责。所以者何?富邻尼,先诸众生,我慢、邪慢、邪慢所迫、邪慢集、邪慢不无间等,乱如狗肠,如铁钩锁,亦如乱草,往反驱驰,此世他世,他世此世,驱驰往反,不能远离。富邻尼,一切众生于诸邪慢无余永灭者,彼一切众生长夜安隐快乐。”

  佛说此经已,富邻尼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九六七)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尊者阿难陀,于后夜时,向榻补河边,脱衣置岸边,入水洗手足,还上岸,着一衣,摩拭身体。时俱迦那外道出家亦至水边。尊者阿难陀闻其行声,闻声已,即便謦咳作声。

  俱迦那外道出家闻有人声,而问言:“为何等人?”

  尊者阿难陀答言:“沙门。”

  俱迦那外道言:“何等沙门?”

  尊者阿难陀答言:“释种子。”

  俱迦那外道言:“欲有所问,宁有闲暇见答以不?”

  尊者阿难陀答言:“随意所问,知者当答。”

  俱迦那言:“云何如来死后有耶?”

  阿难陀答言:“世尊所说,此是无记。”

  复问:“如来死后无耶,死后有无耶,非有非无耶?”

  阿难陀言:“世尊所说,此是无记。”

  俱迦那外道言:“云何如来死后有,答言无记?死后无,死后有无,死后非有非无,答言无记?云何为不知不见耶?”

  阿难陀答言:“非不知、非不见,悉知、悉见。”

  复问阿难陀:“云何知,云何见?”

  阿难陀答言:“见可见处,见所起处,见缠断处,此则为知,此则为见。我如是知、如是见,云何说言不知、不见?”

  俱迦那外道复问:“尊者何名?”

  阿难陀答言:“我名阿难陀。”

  俱迦那外道言:“奇哉!大师弟子,而共论议。我若知是尊者阿难陀者,不敢发问。”

  说是语已,即舍而去。

  (九六八)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给孤独长者,日日出见世尊,礼事供养。给孤独长者作是念:“我今出太早,世尊及诸比丘禅思未起,我宁可过诸外道住处。”即入外道精舍,与诸外道共相问讯慰劳已,退坐一面。

  时彼外道问言:“长者,汝见沙门瞿昙,云何见?何所见?”

  长者答言:“我亦不知云何见世尊,世尊何所见。”

  诸外道言:“汝言见众僧,云何见众僧?众僧何所见?”

  长者答言:“我亦不知云何见僧,僧何所见。”

  外道复问:“长者,汝今云何自见?自何所见?”

  长者答言:“汝等各各自说所见,然后我说所见亦不难。”

  时有一外道作如是言:“长者,我见一切世间常,是则真实,余者虚妄。”

  复有说言:“长者,我见一切世间无常,此是真实,余则虚妄。”

  复有说言:“长者,世间常无常,此是真实,余则虚妄。”

  复有说言:“世间非常非无常,此是真实,余则虚妄。”

  复有说言:“世有边,此是真实,余则虚妄。”

  复有说言:“世无边,此是真实,余则虚妄。”

  复有说言:“世有边无边。”

  复有说言:“世非有边非无边。”

  复有说言:“命即是身。”

  复有说言:“命异身异。”

  复有说言:“如来死后有。”

  复有说言:“如来死后无。”

  复有说言:“如来死后有无。”

  复有说言:“如来死后非有非无,此是真实,余则虚妄。”

  诸外道语长者言:“我等各各已说所见,汝复应说汝所见。”

  长者答言:“我之所见,真实有为思量缘起。若复真实有为思量缘起者,彼则无常,无常者是苦,如是知已,于一切见都无所得。如汝所见:世间常,此是真实,余则虚妄者,此见真实有为思量缘起,若真实有为思量缘起者,是则无常,无常者是苦。是故汝等习近于苦,唯得于苦,坚住于苦,深入于苦。如是汝言世间常,此是真实,余则虚妄,有如是咎。世间无常、常无常、非常非无常,世有边、世无边、世有边无边、世非有边非无边,命即是身、命异身异,如来死后有、如来死后无、如来死后有无、如来死后非有非无,此是真实,余则虚妄,皆如上说。”

  有一外道语给孤独长者言:“如汝所说,若有见,彼则真实有为思量缘起者,是无常法,若无常者是苦。是故长者所见,亦习近苦,得苦,住苦,深入于苦。”

  长者答言:“我先不言所见者,是真实有为思量缘起法,悉皆无常,无常者是苦,知苦已,我于所见无所得耶?”

  彼外道言:“如是,长者。”

  尔时给孤独长者于外道精舍,伏彼异论,建立正论,于异学众中作狮子吼已,往诣佛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以向与诸外道共论事向佛广说。

  佛告给孤独长者:“善哉善哉!宜应时时摧伏愚痴外道,建立正论。”

  佛说是语已,给孤独长者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九六九)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时有长爪外道出家来诣佛所,与世尊面相问讯慰劳已,退坐一面,白佛言:“瞿昙,我一切见不忍。”

  佛告火种:“汝言一切见不忍者,此见亦不忍耶?”

  长爪外道言:“向言一切见不忍者,此见亦不忍。”

  佛告火种:“如是知、如是见,此见则已断、已舍、已离,余见更不相续、不起、不生。火种,多人与汝所见同,多人作如是见、如是说,汝亦与彼相似。火种,若诸沙门、婆罗门舍斯等见,余见不起,是等沙门、婆罗门,世间亦少少耳。

  “火种,依三种见。何等为三?有一如是见、如是说:‘我一切忍。’复次有一如是见、如是说:‘我一切不忍。’复次有一如是见、如是说:‘我于一忍一不忍。’火种,若言一切忍者,此见与贪俱生,非不贪;与恚俱生,非不恚;与痴俱生,非不痴;系不离系,烦恼非清净,乐、取、染著生。若如是见:‘我一切不忍。’此见非贪俱、非恚俱、非痴俱,清净非烦恼,离系非系,不乐、不取、不著生。火种,若如是见:‘我一忍一不忍。’彼若忍者,则有贪,乃至染著生;若如是见不忍者,则离贪,乃至不染著生。

  “彼多闻圣弟子所学言:‘我若作如是见、如是说,我一切忍,则为二者所责所诘。何等二种?谓一切不忍,及一忍一不忍。则为此等所责,责故诘,诘故害。’彼见责、见诘、见害故,则舍所见,余见则不复生。如是断见、舍见、离见,余见不复相续、不起、不生。彼多闻圣弟子作如是学:‘我若如是见、如是说,我一切不忍者,则有二责二诘。何等为二?谓我一切忍,及一忍一不忍,如是二责二诘。’乃至不相续、不起、不生。彼多闻圣弟子作如是学:‘我若作如是见、如是说,一忍一不忍,则有二责二诘。何等为二?谓如是见、如是说,我一切忍,及一切不忍,如是二责。’乃至不相续、不起、不生。

  “复次火种,如是身色粗四大,圣弟子当观无常、观生灭、观离欲、观灭尽、观舍。若圣弟子观无常、观灭、观离欲、观灭尽、观舍住者,于彼身、身欲、身念、身爱、身染、身著,永灭不住。火种,有三种受,谓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此三种受,何因、何集、何生、何转?谓此三受,触因、触集、触生、触转。彼彼触集则受集,彼彼触灭则受灭、寂静、清凉、永尽。彼于此三受,觉苦、觉乐、觉不苦不乐。彼彼受若集、若灭、若味、若患、若出如实知;如实知已,即于彼受观察无常、观生灭、观离欲、观灭尽、观舍。彼于身分齐受觉如实知,于命分齐受觉如实知。若彼身坏命终后,即于尔时,一切受永灭无余。彼作是念:‘乐受觉时,其身亦坏;苦受觉时,其身亦坏;不苦不乐受觉时,其身亦坏,悉为苦边。’于彼乐觉,离系不系;于彼苦觉,离系不系;于不苦不乐觉,离系不系。于何离系?离于贪欲、瞋恚、愚痴,离于生老病死、忧悲恼苦。我说斯等名为离苦。”

  当于尔时,尊者舍利弗受具足,始经半月。时尊者舍利弗住于佛后,执扇扇佛,时尊者舍利弗作是念:“世尊叹说于彼彼法断欲、离欲、欲灭尽、欲舍。”尔时尊者舍利弗,即于彼彼法观察无常、观生灭、观离欲、观灭尽、观舍,不起诸漏,心得解脱。

  尔时长爪外道出家远尘离垢,得法眼净。长爪外道出家见法、得法、觉法、入法,度诸疑惑,不由他度,入正法律,得无所畏。即从座起,整衣服,为佛作礼,合掌白佛:“愿得于正法律出家、受具足,于佛法中修诸梵行。”

  佛告长爪外道出家:“汝得于正法律出家、受具足,成比丘分。”即得善来比丘出家。

  彼思惟所以善男子剃除须发,着袈裟衣,正信非家,出家学道,乃至心善解脱,得阿罗汉。

  佛说是经已,尊者舍利弗、尊者长爪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前五篇文章

印光大师:增广文钞卷一

印光大师:增广文钞卷二

印光大师:增广文钞卷三

印光大师:增广文钞卷四

印光大师:文钞续编上册

 

后五篇文章

求那跋陀罗译: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三

印光大师开示(四)

印光大师开示(三)

印光大师开示(二)

求那跋陀罗译: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二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