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嘉陵:做个喜悦的人-念处今论 九、做个喜悦的人——四念处修行的初步目标(5)
当今整个世界所谓的经济繁荣,是建筑在不断消费的概念上的。我们存在的世界不断地鼓励人们购买东西,人们也习惯性地不断购买,不断地让“新东西”进入我们的世界。而我们真正所得到的是什么呢?是满足,还是繁荣呢?还是一次又一次不一样但也都一样的刺激呢?
刺激有许多形式。新的家具、新的汽车、新的房子是刺激,新的朋友、情人或婚姻伴侣也是。新的书籍、电影是刺激,新的思想、哲学也是,对不对?
让我们再仔细体味一下我们的人生吧!仔细地,诚实地,让我们问问自己:“我们真的是个满足的,喜悦的人吗?”
这就是佛法的开始了!当一个人彻底地发现自己并不存在在喜悦自在里,而仅是在不断地需要被刺激时,那一个深刻的觉醒,就是佛法中讲的苦谛(四圣谛苦、苦集、苦灭、苦灭道之首)的觉醒了。他会开始更深刻地去思索人生,了解人生,而不再仅是一个不断地需要刺激的人了。
事实上人生里这一个情形古今皆然,只是今日尤甚。故我以为若有人批评佛法及四念处的理论只适用于过去,而现代人已不再需要这一套老东西,正是不了解佛法的表现。现代人不但需要,而且需要得比古代人还厉害。因为现代人生活中所得到的刺激,要比古代人多十倍,乃至二十、三十倍的缘故!
若以佛法中较深的理论而言,刺激本身并不一定是不好的,不清净的。所谓“色不迷人人自迷”,对不对?但话又说回来,今日的现代人处在这众多的刺激当中,能不迷,不执著,随时“放得下”的又有几人呢?事实上大多数的人不但迷,而且迷得厉害呢。
迷得厉害,执著得厉害,当然就是“苦”的。故现代人比古代人更需要了解佛法,修四念处,该不是我“卖瓜说瓜甜”的一面之词罢!
不断地借着“刺激”及“得到什么”来换取快乐,是世上大多数人的人生观及“快乐哲学”。以佛法看这却是一条只有苦的不归路,不但不能真的令人快乐,反而正因为它才令人不快乐。修行人若不能藉四念处的修行而彻底地看出了自己的“追逐心”,而知道正是因为“这个”自己才如此地苦与不安,则所谓“修行”仍是在这条只有苦的不归路上。佛教中有句老生常谈,所谓“苦海无边”,讲的就是这个意思。
虽是苦海无边,却并不代表人生必然就是一条注定苦到底的路。这条“不归路”是对不肯回头的人说的。也正因为不肯回头,所以才无边。对看出了人生中这一个事实的人来说,只要一回头就是岸了。
而佛法中的喜悦,也只属于那些肯“回头”的人。不然总是在追一样东西,想成佛,想“开悟”、“证果”,总是在红尘与白浪中打滚。而毕竟一个追逐是不能靠另一个追逐得到止息的。修行人也只有在见到了自己的追逐心后,能“停”下来,才可得到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