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道亭: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义苑疏卷第三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道亭: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义苑疏卷第三

 

  霅溪普静沙门 道亭 述

  第五乘教开合至三诸教相收。

  释曰以乘附教优劣自殊以教摄乘机心不惑是以合之为一本末镕融开之为二为三浅深展转开合遍收理无不尽依此亦可总判言教故知如来圣教意趣无边不可局执故以此门通会乘教耳。

  初约教者至有其五义。

  释曰示意总标也谓本末更收渐次融会从一至五亦会取诸说。

  一或总为一至谓如上说。

  释曰或总为一等者谓根本枝末法轮唯是如来一大善巧摄生方便一音所演则菩提流支立一音教者不共道理或开为二者诸别教一乘直显本法一向不共众典之洪源故二末教谓前之四教小乘名同始教存三乘也终顿二二教明一乘由是对三显故同前始教亦入屈曲之数则前四教皆屈曲收别教一乘方是平道此同印公平道屈曲又名究竟者一乘也普解普行故及方便者三乘也别解别行故则信行禅师以四乘为二教亦与此相顺或开为三者谓一乘则是露地大白牛车三乘是临门三车小乘是临门所引故此正顺四乘则光宅判四乘教亦有理在又梁论云如来成立正法有三种一立小乘二立三乘三立一乘第三最胜亦同此说但彼一在后此一在初耳或分为四者谓小乘同愚法约历位无位开渐及顿故分为四总合二三以为渐教余皆如名或散为五者如上约义正判此上会取诸师之教多顺清凉有不同者文势别故故转义而会方见今宗从微至著曲尽幽玄统收诸说也。

  二以教摄乘至此约始教(云云)。

  释曰别教一乘者十十法门迥异诸宗故同教一乘者同顿同实该收诸教故以别该同皆圆教摄绝想一乘如楞伽者是彼明五法空寂之义何者谓迷如以成名相妄想是生悟名相之本如妄便称智则无名相妄想故云绝想唯如智矣智因如立智体亦空如假智明本来常寂故曰一乘约佛性平等为一乘者涅槃云佛性者名第一义空则是佛性中道统收真妄谓之平等一乘耳密义意一乘如八意者义见上文一乘中也。

  二明三乘至菩萨道等故(云云)。

  释曰小乘中三乘者如小乘论说自有声闻法缘觉法及佛法此中佛法但慈悲爱行等异于二乘故云始别又如律中说佛度五人已即云通佛有六然罗汉出世间又同坐等故曰终同以俱罗汉故始教中三乘者始则谛缘六度各修终则同观性空而各证道果故云始终俱别有入寂故者定性声闻定性缘觉也终教中三始终俱同者谓定性二乘无性阐提悉当成佛故顿教中三始终俱离者三乘本绝一性幽灵故圆教中三始终俱同者谓会三归一开方便门示真实相同教之圆若论别教杳绝三乘故非此所说然兹一乘三乘胜劣五义皆约教而相显故上云以乘附教优劣自殊。

  三诸教相收至皆准上知之。

  释曰或唯一圆教以余相皆尽者谓别教一乘圆融具德无别异相故具五教以摄方便者同教一乘该收诸教何以故前四教为此教之方便既圆趍一实故此摄之顿教中唯一顿教者唯是绝言故毁相泯心故云以余相尽或具四教以摄方便者良以依言渐次为离言之先容故亦云摄熟教中或一或三者大乘之终调练既久故名熟权小同归回三入一故初教中或一唯一本教或二引摄愚法故小乘中唯一无可摄具但是本乘故。

  二以末归本至皆准上知之。

  释曰小乘内或五等者谓冠五教之初诸乘之首一道竖论逦迤涉入故云于后四教皆有为方便后之三教约自宗并开涉方便等义准此思之。

  是诸教下至准此思之。

  释曰所明义理交络分齐者且如一缘起之法小乘说之万法虚伪缘会而生始教说之生法本无一切唯识终教说之识如幻梦但是一心顿教说之心寂而知圆教说之德用无边上文以本收末以末归本本末相济例此而解故云准此思之。

  是则诸教至无不周尽。

  释曰诸教本末句数者应成六句谓一小乘唯相二顿教唯性三法相宗相多性少四终教相少性多五空宗中非性非相六圆教中全相全性是以性相相参六句交织故云结成教网以此摄化不坠含灵故云无不周尽。

  是故此经至岸此之谓也。

  释曰证上善巧法喻则大圣张大教于生死中化导人天置于涅槃譬彼鱼翁张大网于海中漉取鲲鱼安置岸畔故此经中法喻并举耳。

  第六教起前后至明逐机末教。

  释曰初成正觉称性极谈为众典之洪源故云本教迹后化沾忍土渐被三根善巧随机故称末教。

  初者谓别教至并同时显现。

  释曰第二七日谓觉树道成一七日中自受法乐思惟因缘行等故第二七日顿说此经表所说如其所证故不起树王罗七处于法界故论云此示法胜故在初时及胜处说也犹如日出等者出现品云譬如日出先照须弥山等诸大高山如来应正等觉亦复如是成就无边法界智轮常放无碍大智光明先照菩萨摩诃萨等诸大山王而彼如来大智日光不作是念我当先照菩萨大行等海印定中等者释名如上故经云如海普现众生身以此说名为大海菩提普印诸心行是故正觉名无量非唯智现物心亦依此智顿现万像故贤首品云众生形相各不同行业音声亦无量如是一切皆能现海印三昧威神力故云同时演说等于十十法中力用更资便成主伴时因法立法必涉时法既圆通时亦无尽所以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故云该于九世十世九则每一世有三世十则不离一念则前九为别一念为总故名十世尽因陀罗者以无尽之时穷无尽之处则尘含刹土彼一一微尘既各摄无边刹海即此刹等复有微尘彼诸尘内复有刹是则尘尘不尽刹刹无穷如帝网珠重重互入故云微细境界因果理事则十对中二对前后法门则随宜渐次也流通舍利入般涅槃耳此等诸法既延促无碍前后际而无违故于海印定中炳然齐现故云并同时显现若以十玄说者同时演说等同时具足相应门主伴具足主伴圆明具德门也九世十世十世隔法异成门因陀罗则因陀罗网境界门此四文具余六义含以意取说若配八相则文具成道转法轮入涅槃之三相据其微细每一相中皆具八相是故八相亦以备矣下文当引。

  何以故卷舒至无二相故。

  释曰征释无碍所以也同一缘起者法界大缘圆通无碍无二相矣。

  经本云至广如经说。

  释曰于一尘中者华藏品云华藏世界所有尘一一尘中见法界宝光现佛如云集此是如来刹自在又云如于此会见佛坐一切尘中亦复然又离世间品云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甚微细何等为十所谓在母胎中示现初发菩提心乃至灌顶地在母胎中示现住兜率天在母胎中示现处王宫在母胎中示现出家在母胎中示现苦行在母胎中示现诣道场成等正觉在母胎中示现转法轮在母胎中示现般涅槃在神力无量差别门佛子是为菩萨摩诃萨在母胎中十种微细母胎一相八相皆具万德斯圆故云于一念中。

  是故依此至准以思之。

  释曰通方之说故曰普闻一时后者圆融不碍行布下句返此准以思之者约喻思法也。

  二逐机末教者至一三乘二小乘。

  释曰同时者皆二七日故异处者仙苑觉场故异时者三七等别异处与上解同初义是同教故者三乘之教同彼初时表本末相济故三乘之教会经两处示非别教故此约化仪表示同别非论化法耳后义本末相分故者谓时处俱异隔历不同则本末差别门也此二各有下分其权小。

  初者如密迹至一时成佛。

  释曰密迹力士者此经即大宝积密迹力士会第三卷当第八为竺法护所译七日思惟已谓法乐既毕即于鹿园正当第二七日时同处异言载斯经加以众宝庄严法座拣非隔历三乘安庠草座同教化仪言必有中也得大小等果者三乘各证不同法华同归一实若约化法而判当于始教耳大品经即般若八部中一数转四谛法轮者谓有三转则示相劝修作证四谛则苦集灭道生灭四谛观此经中既被三乘四谛之谈不可一准思之余文可解。

  解云以此教至同时说也。

  释曰结引教文指定仪式也。

  小乘者弥沙至同时说也。

  释曰初成道竟入三昧者则大定智悲受诸法乐当初七日乃于鹿苑显是二七日故云亦与一乘同时。

  又普曜经至同时说也。

  释曰佛与授记等者经云汝于来世当得作佛皆同一时名曰齐成虽通三乘亦摄人天等者提谓经说如来成道七日无人知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唯提谓波利此二居士明究阴阳攒龟易卜知佛成道名为树神提谓献麨四天王捧钵如来受已始为提谓说世间因果此约小乘相不妨为大谓彼经文云五百贾人得受五戒先自忏悔五逆十恶谤法等罪得四大本净五蕴本净六尘本净五根本净提谓长者得不起法忍三百贾人得柔顺忍二百贾人得须陀洹果四天王得柔顺忍三百龙王得不起法忍自余天等无量众生发无上菩提心此则世间因果与得受五戒等是人天法须陀洹与诸忍无上菩提心是三乘法也。

  问说时既同何故说处别耶。

  释曰时处相乖故成斯问意在答示显出化仪。

  答为约时处至须同异也。

  释曰约时表同教本末无碍故约处示别教迥异法门故。

  故地论云至显非本也。

  释曰示时处之相也或曰同时异处如来之身还有去来耶无去来耶若有去来焉得同时若无去来何经两处答曰性普智周不动而遍时处无违也其犹澄江朗月三舟共观南者见月千里随南北者见月千里随北停舟之者见月不离中流。

  第二时处至时处俱别也。

  释曰时移处异渐逐机兴本末差别故。

  或三七日至一年同也。

  释曰或三七日后说等者法华云我始坐道场观树亦经行于三七日中思惟如是事乃至如诸佛所说我亦随顺行思惟是事已即趣波罗奈以方便力故为五比丘说自后六七等时异者但随众生见闻故也。

  以此等教至余可准知。

  释曰结成前后差别随机也。

  第七决择其意至分别其意。

  释曰此之十门正明如来化仪前后与其大疏四门属辞引例皆同但其间开合前后之异试辨之曰前四门者一本末同时门二依本起末门三摄末归本门四本末无碍门初门摄四彼文云始终一类各无异说然有三位一若小乘中则初度陈如后度须跋中间亦唯说小益小如四阿含经及五部律同此初门二若约三乘则始终说三通益三机如密迹经等同此第六门三若约一乘则始终唯为圆机说于圆极如华严等其中不通小乘复说九世该于前后更无异说同此第九第十两门皆是华严但因果分二门故然此三类依于此世根性定者常闻如上一类之法故佛所演各通始终更无前后三摄末归本门者依无量义初时说小次说中乘后时说大故法华亦云初转四谛深密妙智虽后二时三一不同皆先小后大摄此第二第三两门为三时指二经故四本末无碍门者谓初举照山王之极说明非本无以垂末后显归大海之异流明非末无以归本故本末交映与夺相资方为摄生之善巧矣是故通论总有五位一根本一乘如华严经二密意小乘三密意大乘四显了三乘上三如深密五破异一乘如法华正摄此中第七第八两门虽入同参别之异皆法华故兼收二三以指上三如深密故亦收后二指华严故也其第二依本起末门此有五类谓初为菩萨说大二为缘觉三为声闻四为善根众生五为邪定如出现品日照高山及三千初成喻中广辨其相皆明先大后小约法名从本起末以于一佛乘分别说三故十八本二皆大乘出故约机各是一类之机非约一机前后大小此却摄前第六教起前后中称法本教与逐机末教故上文疏中约此义说矣此上四门是贤首立但摄此中八门辨教起前后中二门亦成于十其有四五二门彼不摄者故清凉于四门之后傍收异义以显玄奥更足六门五随机不定门六显密同时门七一时顿演门八寂寞无言门九该通三际门十重重无尽门总成于十故彼第八寂寞无言门云从初得道乃至涅槃不说一句却收此中第四第五二门何以故指经义相悉皆同故皆云彼摄者为克体相收故此义细详方见吾祖判教化法化仪广大周悉矣。

  一或有众至大乘者是。

  释曰从初得道迄至涅槃同此类教则初度陈如后度须跋中间亦唯说小益小如四阿含经及五部律言于此世中者拣滥也恐有执言小乘始终定者岂非定性声闻故今云于此世中非约一人耳世间闻一类之法以容转根器故故非定性亦非通收不定性人但要约一世一类定者耳。

  二或有众生至等说者是。

  释曰此上二门皆从小入大前门同妙智经次门同深密经故大疏云深密妙智虽复二时三一不同皆先小后大法华亦云昔于波罗奈转四转法轮分别说诸法五众之生灭今复转最妙无上法轮是则二门通有三位一密意小乘二密意大乘三显了三乘前门具二后门具三皆摄末归本也。

  四或有众生至为究竟者是。

  释曰谓诸菩萨以无二遣二则是以言显法似有不二可说便是对二明不二非绝待也文殊以言遣言明无不二可说令亡言会旨并堕言诠故属于渐未为究竟维摩诘以无言显理谓本自无言不须更遣方是于顿故为究竟。

  五或有众生至具足多闻等。

  释曰机性既异化仪亦殊如楞伽经说者第三经云大慧白佛言如世尊所说我从某夜得最正觉乃至某夜入般涅槃于其中间不说一字涅槃等者等大般若彼经四百二十五云我从成道已来不说一字汝亦不闻思益第三云如佛所说汝等集会当行二事若圣说法若圣默然何谓说法何谓默然答言善男子因四念处而有所说名圣说法于一切法无所忆念名圣默然斯正说时心契法理则不说也时非缄口名不说耳此上二门虽从渐入顿与顿悟之殊皆宗顿旨离言故属第八寂寞无言门。

  六或有众生至经说者是。

  释曰始终说三通益三机如密迹力士经者经说佛初成道竟七日思惟已即于鹿苑中以众宝等庄严法座广集三乘众为转法轮广益三乘众得大小等果及大品经者经云佛初在鹿野转四谛法轮无量众生发声闻心无量众生发独觉心无量众生发菩提心等始终一类更无异说此亦本末同时门也。

  七或有众生至同时说者等。

  释曰本末无碍门也即是至阿含施设谓初举山王之极说明非本无以垂末也是故至如会三归一等谓后显归大海之异流明非末无以归本故本末交映与夺相资方为摄生之善巧矣又如上所引等者亦是从本流末但阙摄末归本故别成一义耳阿含此云教也。

  八或有众生至如作会三归一等。

  释曰文云堪可进入别教一乘后却结云如法同教说者岂不前后相违耶答曰此乃由三乘根调谏既久故法华会三归一故结云如法华同教以同参别以别该同故云堪可进入别教一乘此门蹑前第七而来七但入同此方参别是故亦属本末无碍门收然上二门通论总有五位一根本一乘如华严经二密意小乘三密意大乘四显了三乘上三如深密五破异一乘如法华为彼所目者教义全亏故。

  九或有众生至及解行处说。

  释曰亦本来同时门中第三位若约一乘则始终唯为圆机说于圆极如华严等其中不通小乘故云本来不见说三乘小乘等复说九世该于前后故云自在演说无尽等此约普贤教分者谓缘起因门普贤融通境界也见闻及解行者解行生与见闻生余义前文累释。

  十或有众生至余可准知。

  释曰此亦本末同时门中第三一乘位也但前门约见闻解行二生此约证入则观果海难思因果圆融炳然齐现并为别教一乘耳性海随缘者谓性起一多之缘更无异事者并为德用故是故诸教等者就此门中缘起亦成性起故难思而不可说也此上十门起亦有绪初小乘定性次回小入大大属于权回权入实实通于渐回渐入顿顿由带渐然后顿悟幽灵未免形对三乘故列三乘定性次之遂乃会三归同以同参别别因具足别果圆彰起意既然未审以此十门化仪对于化法五教通局如何答曰或一门而具多教则门通而教局或一教而具多门则教通而门局是以化仪约通相从始既终或无异说化法约别相指法逗机随根悟入若约喻者化仪如医方化法如良药准以思之。

  第八施设异相至何者十异。

  释曰标章总征也然相依法现法既融通相非一准故曰繁多总其机要为此十门十十圆收故显无尽便拣三乘事仪定相耳。

  一者时异至及圣处说也。

  释曰若据心冥至道混一古今法界无生本亡时分今以无时之时以显一乘三乘之时异也犹如日出喻初时先照高山喻被上机等者更等余文谓次照黑山平原等却属三乘之喻故此不引此示法胜者一乘殊特高妙法故在初时即第二七日及胜处说者不离觉树称所证而极说也。

  若尔何故至一切劫等也。

  释曰若尔下蹑上论文在初时胜说也思惟因缘行者据受法乐观机而答释也又此即是时因陀罗网等者亦通伏难恐彼难云况大经无涯之说念劫圆融何局第二七日耶故此通云耳欲明时因陀罗网之相具有十时初唯一念二尽七日三遍三际四摄同类劫五收异类劫六以念摄劫七劫念重收八异类界时九彼此相入十以本收末于此十时恒演此经又此十种随一圆收重重无尽故云时因陀罗网等即摄一切时若前若后三乘等不尔者时劫不融故时不定故者或三七日或六七日或一年等随见闻故。

  二者处异至一切处等。

  释曰夫智穷真际能所两亡假说依真而非国土况真非事外不坏所依以上无时之时遍非处之处故论处异要在莲华藏界则华能含实故云藏类依中含正耳众宝庄严菩提树下者谓菩提树摩尼为干宝叶扶疏等则摄七处八会者谓此阎浮七处八会而周法界故摄人间三处天上四处故七晋经但有八会若约唐经则菩提场一处为能摄余八会为所摄不动道树遍升六天等者六欲天也谓此舍那法界身云无障碍故常在此处即他处故远在他方恒住此故身不分异亦非一故同时异处一身圆满皆全现故又此华藏世界通因陀罗等者应具十处初此阎浮二周百亿三尽十方四遍尘道五通异界六该别尘七归华藏八重摄刹九犹帝网十余佛同此上十处共为缘起举一全收方见重重涉入如帝网之交光故须具十方明其相矣周侧诸尘同第四遍尘道也三乘等在娑婆界者谓染净不融故或曰华藏既能重重涉入岂容娑婆在外而不融通耶答感华藏者对娑婆而现华藏感娑婆者对华藏而现娑婆虽法本融通机性优劣故也。

  问若尔何故至净土中说耶。

  释曰蹑上融通而难受用也。

  答彼经但至余义准知。

  释曰彼经至受用土中分染净也此三乘下约教相也若此华严下明染净融通故不分内外之异十八种圆满者谓如是显示清净佛土显色圆满形色圆满分量圆满方所圆满因圆果满圆满主圆满辅翼圆满春属圆满任持圆满事业圆满摄益圆满无畏圆满住处圆满路圆满乘圆满门圆满依持圆满。

  三者主异至余义准知。

  释曰卢舍那此云光明遍照身智二光遍照法界故亦云广大生息十身佛者融三世间以为十身及无尽三世间谓智证觉众生器世间此三圆融故云无尽刹说者卢舍那品云诸宝罗网相加摩演佛音声常不绝众生说者彼品云以一切众生言音入佛音声法门教化一切说者以一切法中皆出声说法故。

  四者众异至大小二众等。

  释曰众异者严会众也普贤等是同生众有一诸神王众是异生众有三十九一一众类各过世界微尘数等并是道力随缘殊形异现俯同世间现随类生身即是生世间之身庄严卢舍那佛大众法会故云及佛境界中也不同三等众此约引摄以大引小故列二众也。

  问若尔何故至声闻众耶。

  释曰蹑前严会众唯同异二众并绝声闻故异三乘及乎第九逝多林重阁会中却有声闻岂不前后相违耶故有斯问。

  答彼中初列声闻至故作是说也。

  释曰列此声闻但是菩萨示现有其二意一寄对显法如聋盲者彰其绝分警余众故二会外所摄六千比丘者知可回心故亦通当机但是回心罗汉与菩萨无殊未乖列众耳。

  五者所依异至后得智出。

  释曰谓此定体包含无外德用齐彰故一乘经依此而说三乘后得智出者谓依胜流真如出根本智从根本智出后得智从后得智流出三乘十二分教或更流出大悲心于大悲心中方流声教。

  六者说异至该通等也。

  释曰此方说等者如说性起品竟十方一一各有八十不可说百千亿那由他佛刹微尘数菩萨同名普贤各从本国来此作证皆云我等佛所亦说此法与此不殊性起既尔余会余品例然故云多文多句亦皆遍等三乘等教无结通之文者盖随宜所谈非通方之说也。

  七者位异至余如下说。

  释曰圣人之大宝曰位若无此位行无成故此有二种一行布门立位差别故云上下二圆融门一位即摄一切位故云皆齐仍一一位中摄一切位然有二门一诸位相是门则一切位是一位故十信满处即便成佛二诸位相资门则一位中具一切位如十信中有十住乃至十地又十地云在于一地普摄一切诸地功德余如下者行位分齐中明之。

  八者行异至余如下说。

  释曰谓随下约位明行如东下依处显修又一下圆融无碍三乘下渐次修证六位者前开十信后开等觉定散者入定出定之殊谓定散二善也虽状其名非同三乘之隔历故并一时修如东方常入定者东方入正定也西方常供养佛者西方从定起也隐显俱成故云亦不分身一时皆遍满矣更无优劣者良以此宗修证一时故地前地上不分浅深之异又一行即一切行等者谓若起一普贤行时即遍一切行位一切德一切法一切处一切时一切因一切果穷尽法界具足一切涉入重重故通因陀罗网三乘地上各有分齐者前地不知后地功德何以故分破分显故况地前者以深而况浅以断而况伏也。

  九者法门异至广如经说。

  释曰此上所列十门法者盖以增减者为三乘之权圆彰者为一乘之实何以故谓三乘宗中以无穷为过故局增减一乘宗中宗尚无尽故谈十十以显无穷其于名相虑繁不载也。

  十者事异至余准知(第八门竟后有所诠义理矣二门成中下二卷毕十门)。

  释曰随有舍林等者谓华香云树即法界之法门刹土众生本十身之体所以逝多林重阁忽然广博三种庄严园林重阁虚空也以此三种之现相答彼海会之疑问岂非法门耶故云皆是或是行位者令彼海会顿证法界故或教义等普贤文殊依此开发故而不坏其事者坏相而作非不思议故仍一一尘中皆具足法界者经云华藏世界所有尘一一尘中见法界即斯义也随一事起皆悉如是者例余一切也则法法皆彼此该收尘尘悉包偏互入者矣三乘但可说即空者幻有也则真如等妙有也幻有为三乘之权妙有为三乘之实并非一乘故不同此也又若以神通等者此显示三乘果门业用故云神通暂现此如楞严尘含宝刹净名芥纳须弥是也非是彼法自恒如是者拣非德相法尔如然也言后有所诠义理二门成中下二卷者观此之文则所诠差别在前应为中卷义理分齐属后合为下卷清凉亦云约所诠辨异然贤首义分齐内第二卷中广明由是径山写本海东印章皆以所诠差别居第九为中卷义理分齐居第十作下卷与夫清凉指文同于一揆若究贤首之意既以华严一乘标题故以一乘之义理贯其初后今之偏文从于古也近见题卷不根祖训辄有迁移紊乱列章义门失绪得不谨欤。

 
 
 
前五篇文章

道亭: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义苑疏卷第四

道亭: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义苑疏卷第五

道亭: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义苑疏卷第六

道亭: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义苑疏卷第七

星云法师:往事百语之皆大欢喜 14 皆大欢喜

 

后五篇文章

道亭: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义苑疏卷第二

道亭: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义苑疏卷第一(并序)

道亭: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义苑疏 叙

星云法师:往事百语之皆大欢喜 15 语言要像阳光、花朵

道诚:释氏要览卷下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