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道宣大师:大唐内典录 后周宇文氏传译佛经录第十五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道宣大师:大唐内典录 后周宇文氏传译佛经录第十五

 

  世袭乱离魏晋更霸。各陈正朔互指伪朝。仁义可日销罄。德行是称凋殒。仍自诸代国史昌言我是彼非。斯则一是一非。一政一虐。都难惬当。谁敢筹之。故北魏以江表为岛夷。南晋以河内为獯鬻。周承魏运魏接晋基。余则偏王无所依据。而宋齐梁陈之日自有司存。国亡帝落。遂即从诸笔削。可不然乎。周之先祖宇文觉者。即西魏大丞相黑泰之世子也。泰举高阳王为魏帝西迁长安。改衣幡为皂色。号大统元年。一十八载改年。废帝立。魏齐王四年而薨。觉承魏禅。当年被废。立弟毓为帝。四年而崩。立弟邕为帝。太祖第三子也。开阔大度统御群小。立十二年杀叔大冢宰晋国公护父子十人大臣六家。改元建德。至三年内纳道士张宾妖倿云。佛法于国不祥。遂灭除之。至建德六年。东平齐国又殄前代数百年来公私寺塔。扫地除尽。融刮圣容焚烧经典。八州佛寺出四十千。尽赐王公三方释之减三百万还归编户。帝以为大周一统天下无事也。志高虑远。改元宣政。五月而崩。太子赟立。杀齐王父子八人。改元大成。二月立子衍为太子。禅位与之。改元大象。自号天元皇帝。立四皇后。威仪服饰倍多于古。大象二年五月。天元崩。子衍立。正月一日改元大定。二月禅位于隋周。凡五帝。二十五年。治于长安。传译沙门一十一人。所出经论天文要等。三十二部合一百四卷。为后周经录云    沙门释昙显(一部二十卷经典)  沙门攘那跋陀(一部一卷论)  沙门达摩留支(一部二十卷梵天文)  沙门闼那耶舍(六部一十七卷经)  沙门耶舍崛多(三部八卷经)  沙门阇那崛多(四部五卷经)  沙门释僧僶(二部二卷传)  沙门释慧善(一部八卷论)  沙门释亡名(十一部十一卷论铭传)  沙门释静蔼(一部一十一卷三宝集)  沙门释道安(一部一卷三教论)    周众经要二十二卷  一百二十法门

  右二部二十三卷。魏丞相王。宇文黑泰兴隆释典崇重大乘。虽摄万机恒阐三宝。第内每常供百法师。寻讨经论讲摩诃衍。遂命沙门释昙显等。依大乘经撰菩萨藏众经要及一百二十法门。始从佛性终至融门。而开讲时即恒宣述。永为常则。以代先旧五时教迹。迄今流行山东江南。虽称学海轨仪揩则更莫是过。乃至香火梵音礼拜叹佛。悉是其内。每事征核领纲有据  五明论(一声论二医方论三工巧论四咒术论五符印论周二年出)

  右明帝世。波头摩国三藏律师攘那跋陀罗。周言智贤。共阇那耶舍于长安旧城婆伽寺译。耶舍崛多阇那崛多等传译。沙门智[价-贝+令]笔受  婆罗门天文二十卷(天和年出)

  右武帝世。摩勒国。沙门达摩流支。周言法希。为大冢宰晋荡公宇文护译  定意天子所问经五卷(出大集天和六年译沙门圆明笔受)  宝积经三卷(天和六年译沙门道[(工*凡)/言]笔受)  如来智不思议经三卷  大乘同性经四卷(一名佛十地经一名一切佛行入智毗卢遮那藏经天和五年译上仪同城阳公箫吉笔受)  佛顶咒经并功能(保定四年译学士鲍永笔受)  大云轮经请雨品第一百(天和五年译沙门圆明笔受初出)

  右六部一十七卷。武帝世。摩伽陀国三藏禅师阇那耶舍。周言藏称。共二弟子耶舍崛多阇那崛多等。为大冢宰晋荡公宇文护。于长安旧城四天王寺译。柱国平阳公侯伏寿为总监捡挍  金光明经更广寿量大辩陀罗尼五卷(第二出于归圣寺译智仙笔受)  须跋陀罗因缘论二卷(于四天王寺译沙门圆明笔受)  十一面观世音咒并功能经(于四天王寺译上仪同城阳公萧吉笔受)

  右三部八卷。武帝世。优婆国三藏法师耶舍崛多。周言称藏。共小同学阇那崛多。为大冢宰宇文护译  金色仙人问经二卷(于长安四天王寺译箫吉笔受)  妙法莲华普门重诵偈  种种杂咒经  佛语经(上三经并在益州龙渊寺译)

  右四部。合五卷。武帝世。北天竺揵达国三藏法师阇那崛多。周言志德。于益州为总管上柱国谯王宇文俭译。沙门圆明笔受  释老子化胡传  十八条难道章

  右二卷。新州愿果寺沙门释僧僶撰。僶以像代邪正相参。季俗浇情易为趋竞。未辩真伪更递誉毁。今以十八条虽捡三科遣释。则圣贤皎然凡俗见矣。其序略云。僶以老子与尹喜西度化胡出家。老子为说经戒。尹喜作佛教化。又称是鬼谷先生撰。南山四晧注。未善寻者莫不信从。以为口实。异哉此传。君子尚不可罔。况贬大圣乎。今诚寻此说。非直人世差错。假托名字。亦乃言不及义翻辱老子。意者圣人君子不出此言。将是无识异道夸竞佛法。托鬼谷四皓之名。附尹喜传。后作此异论用迷凡俗。传而不习。夫子不许。妄作者凶。老君所诫。此之巨患增长三涂。宜应纯正救其此失。然教有内外。用生疑似。人有圣贤。多迷本迹。今考挍年月究寻人世。依内经外典。采摭群达诚言。区别真假。使一览便见也  散花论八卷

  右杨州栖玄寺沙门释慧善撰。善工毗昙学。以智度论。每引小乘以证成义善。故依文次第散释。譬诸星月助朗太阳。犹如众。花缤纷而散。故名散花论也。序略云。著述之体。贵言约而理丰。余颇悉诸今覶缕者。正由斯[跳-兆+(辙-车)]罕人谙练。是以触义殷勤逢文指掌。详览君子想鉴鄙心焉。善太清季上江陵承圣。末入关在长安旧城崇华寺。柱国冢宰别供养。敷演法胜。迄于寿终。六十余矣      至道论    淳德论    遣执论    不杀论    去是非论    修空论    影喻论    法界宝人铭(并序)  厌食相文 僧崖菩萨传(保定二年于成都烧身当焚身日数百里内人悉集看肉骨俱尽唯留心在天花瑞相具在传载长房亲见)  韶法师传(并赞)  验善知识传(拟陆果观音应验记)

  右十二卷。武帝世。沙门释亡名著。名俗姓宗。讳阙殆。南阳人。为梁竟陵王友。曾不婚娶。梁败出家。改名止蜀。齐王入京请将谒帝。以元非沙门欲逼令反俗。并遣少保蜀郡以别书劝喻。报书云。六不可。其后略云。沙门持戒心口相应。所列六条若有一诳。生则苍天厌之灵神殛之。死则铁钳拔之融铜灌之。仰戴三光。行年六十。不欺暗室。况乃明世。且乡邑殄丧宗戚衰亡。贫道何人独堪长久。诚得收迹山中摄心尘外。支养残命敦修慧业。此本志也。寄骸精舍乞食王城。称力行道随缘化物。此次愿也。如其不尔。独处丘壑安能愦愦久住阎浮地乎。有集十卷。文多清素语恒劝善。存质去华。见重于世  三宝集一十一卷

  右一部。武帝世。沙门释靖蔼依诸经论撰出。弘赞大乘光扬像代。录佛法僧事。故云三宝集。蔼后厌身。遂自捐命。其舍寿日。遗偈略云。一见身多过。二不能护法。三欲速见佛。早令身自在。法身自在已。在在诸趣中。随有利益处。护法救众生。又复业应尽。有为法皆然。三界皆无常。时来不自在。他杀及自死。终归如是处。智者所不乐。应当如是思。众缘既运凑。业尽于今日。凡三十余偈。山壁树叶血遍书已。然后舍命  二教论

  右一论。武帝世。既崇道法欲齐三教。时俗纷然异端竞作。始以天和四年三月十五日。召集德僧名儒道士文武百官二千余人。于大殿上帝升御筵身自论义。欲齐三教。至二十日。复集论议。四月十五日如前集议。到二十五日。司隶大夫甄鸾上笑道论。至五月十日大集群臣评笑道论以为不可。即于殿庭以火焚之。至九月。沙门释道安。慨时俗之昏蒙。遂纂斯二教论。以光至理。有一十二篇。以内外二教为本。道无别教摄入儒流。易之谦谦斯其徒也。故外论之本。古昔先王为教主也。仁义五常为教体也。孔丘述之亦非主也。是以外教之宗治身治国。尽于身代余不有言。内教之本以佛为教主。除惑入正为教所归。诸余道俗赞述而已。是以内教之宗不以身为累本意存心惑。是称内也。道教云。天下大患莫若有身。斯言同儒。故入外摄。故内外二教文理卓明。初帝重道而轻佛。欲除佛而存道。及览安论无以抗之。遂二教俱除别立通道观。简二教诸人达解三教者。置员立学。着衣冠而登其门焉。余如续高僧传

 
 
 
前五篇文章

道宣大师:大唐内典录 陈朝传译佛经录第十六

道宣大师:大唐内典录 隋朝传译佛经录第十七

道宣大师:集古今佛道论衡 序

道宣大师:集古今佛道论衡卷甲

道宣大师:集古今佛道论衡卷乙

 

后五篇文章

道宣大师:大唐内典录 后齐高氏传译佛经录第十四

道宣大师:大唐内典录 后魏元氏翻传佛经录第十三

道宣大师:大唐内典录 梁朝传译佛经录第十二

道宣大师:大唐内典录 前齐朝传译佛经录第十一

道宣大师:大唐内典录 宋朝传译佛经录第十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