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引导 粹炼精金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夏坝仁波切:菩提道次第引导 粹炼精金

 

  菩提道次第引导◎粹炼精金

  三宝普具体性之至尊上师足下以大恭敬顶礼、皈依,祈请加持!

  在此,欲求暇满身中获取要义者,诸正士所修之行事,总摄一切如来圣言之心要,三世所有胜者之唯一通道,大车龙猛无著之道轨,往趣一切种智之地胜士之法轨,遍摄三种士夫一切行持所有次第,无有缺少者,唯是菩提道次第也。

  此中,首先,所修之法应来源清净、殊胜。来源清净之法也非应仅唯一分,而是道体圆满、方分具足、无有谬误者。

  今次,我所修行之道次第,乃是正等觉佛陀至龙猛、无著二师以次第传来故,来源清净。清净根源所传法之次第,乃令九趣诸众所欲之义,无余顺易圆满故,如同如意宝王;大小乘之贤善论轨,善说之流,无余聚集故,如同大海;总摄显密扼要而开显故,所诠圆满;以调心次第为主要故,易于修行。以通达龙猛之轨的正理杜鹃和通达无著之轨的金洲之教授为庄严,得以闻思修如此之法,实乃我之善缘也。

  我等上师之道歌中曰:

  瞻洲一切智者顶上严,名称幢幡世间极显耀,

  从于龙猛无著以次第,善传圆满菩提道次第。

  九趣所欲无余圆满故,此教授是如意摩尼王,

  遍摄千种贤善论流故,是具吉祥善说之大海。

  是故,此教授较他具有四大殊胜。

  依此教授,了知于胜者所有一切圣言中,或显现为道之主要,或显现为道之支分,直接间接等随欲门中,知其皆为一补特伽罗证得佛位之因缘故,通达一切圣教无违之殊胜。

  将显明之圣言及解释其密义的诸具量论典,仅视为为了外在博闻的讲说之法,而执诸实修的心要支分另在他处的一切邪分别,无余断除故,圣言及其注释等遍尽所诠,摄在从依止善知识至止观间的道之次第中,此等教授执取为主体后,了知所诠之义需要观察修者做观察修,需要止住修者做止住修,皆是为修行所显示的教授故,一切圣言现为教授之殊胜。

  如此,圣言及注释等诸大论虽是殊胜教授,但我等未学广大圣言之义的初业补特伽罗,若不依正士之窍诀,诸大论之义虽做闻思,或不得如是之密义,或虽获而需依于长时艰难劬劳。譬如依具德上师之教授——《灯论》或《菩提道次第》,乃对诸大论之义无劳而得故,易获胜者密义之殊胜。

  如此获得时,则了知一切圣言于直接、间接门中,显示成佛的方便。若执某些为开演成佛之方便而需学,某些为成佛的障碍而需舍弃,此乃是谤法之业!依此教授,如前所说,于一切圣教相互不违获得定解的同时,此等谤法的大罪行自趣消灭之殊胜等。

  如此,对圣言之义具有观察智慧者,或欲求具有者,理应被此殊胜教授——印藏诸有缘智者亲近并许为心修的——三士道次第所夺意而进入闻思修,因此教授如前所说,具有四大殊胜故。

  至尊上师曰:

  通达一切圣教无相违,能知无余圣言皆教授,

  顺易获得胜者秘密义,守护极大罪恶悬崖处。

  是故印藏具慧之士夫,诸多有缘所依胜教授,

  由此三种士夫道次第,不被夺意智者何有哉?

  如此,具有殊胜之教授的,乃是将一切如来圣言之心要摄在一处的三士道次第,莫说全部,哪怕仅于一座以无颠倒之讲说轨理而开演,并思维讲说之功德,于法师及法发起承事。意乐加行清净门中,对具器的补特伽罗,以无颠倒开演故,聚集如理讲说正法的广大功德。以无颠倒听闻轨理断器之三过,具六种想等门中谛听者,决定聚集听闻正法的广大功德。是故理应精进如理作讲闻之事。

  至尊上师曰:

  一切圣言心要数熬炼,此轨一座讲说或谛听,

  正法讲与听闻众功德,决定广大聚故应思维。

  如果对如此的教授,如理听闻者,可生起广大功德的话,这种殊胜的教授,应从何等补特伽罗处听闻呢?

  应从之谛听正法的善知识,总而言之,在大小乘及显密各阶段,其德相有许多不同之说。但从之接受此等如意宝教授的深恩善知识,在《大乘经庄严论》中所说的,调伏为戒学,寂静为定学,近寂静为慧学的三学门中,令其相续调伏的证功德,和三藏等广闻的教功德,具有善达实性的智慧,德高于徒众,如此说法者自身所获的六功德;及于如何引导次第而得善巧,能将法义巧便送入所化耳旁之善巧说,不顾利养及恭敬等,以悲悯等起而开演法,其等起为善根,讲法等具有利他的欢喜为精进,不忍讲说之劳苦和眷属的颠倒行的诸分别已断除,如此,具备摄受他人的四功德。应亲近具有此十法者,从之接受大乘教授之教诫。

  听法之补特伽罗,总具“住于公正”,善于分别清净道及相似道的“具慧”,于清净道具有“希求心”此三,于此之上,对法与说法者具有恭敬心等,需要具有如此四德。特别是此等道中可以引导的具量弟子,要具有对法的广大希求;听闻时能够专注其心;对法与说法者有大恭敬和信心;舍弃恶说、执持善说等四法。

  其顺缘为“具慧”,舍弃恶缘为“正住”,需要具有“六德”,若自己做开演此道者,励力具足善知识之种种德相;听闻时,修学具足听闻者之德相。

  从具德的善知识处,如理闻听教授三种士夫之道次第后,如何修行之理是:

  首先,于合意之处,陈设三宝所依,善陈设无谄诳之供养。安乐垫上,跏趺而坐。以至诚和依靠之心数数做与相续和合之皈依。修四无量。以“诸佛正法贤圣三宝尊”等发心。

  嗡  娑巴瓦  诸法自性体空之空性,从空性中,现前虚空八大狮子所擎之广阔如意宝座,杂色莲花月垫之上,与为自己开演此道之上师无别的吾等本师,为广大行和甚深见之传承上师所围绕。此周围,复有十方诸佛菩萨声闻缘觉勇士空行护法海会围绕,迎请,愿此安住。

  清净法之体性不动摇,无量悲悯观照十方众,

  一切圣者事业增长者,三世上师眷属请来临!

  “无余一切众生之怙主”等迎请。

  “此妙浴室异香馥”等生起浴室,沐浴,拭身,衣物及装饰。

  “我等众生”等做供养。

  在资粮田中祈请安住等,如《入菩萨行》中所出。

  复次,摄集积资净障之扼要,七支供者,首先,“一切佛陀所聚身”等,“大悲善逝金刚持,胜观帝洛巴”等加持派传承。“慈氏无著世亲解脱军”等广行派传承。“断有无边佛子龙树”等深见派传承。“圣者现前”等觉沃(阿底峡)。“所有依处善知识”等仲(仲敦巴)。“无缘大悲宝藏观世音”等宗喀巴。“教理”等一样。“广大智慧甚深身势增”等,“明度圆满”等,“所欲源处”等,“何处吾等明于学”等,“无上导师佛陀宝”等,“方便悲悯释迦种姓生”等,“所有十方世界中”等至“顶礼并供养”为止。复次,随意做广略曼陀罗供。“此外他处供养众”至“众云别别愿安住”之间,《总忏悔文》三遍,“由于贪嗔痴自在”至“回向菩提藏”之间,复次诵《道次第传承祈祷文◎胜道启门颂》等,以悦耳入心之调而诵。

  之后,诸供养境回归自性处,如此祈归。

  四座或六座修行,在最后一座末,做祈归,此乃“依止善知识”之加行。依止正行应于观察门中而做修行。

  此中,我之诸具德正上师,乃是一切成就之根本,今生来世一切妙集之所缘。如同医师与病人,上师令消除一切痛苦疾病故,具大恩德。从无数世来,直至今生,在轮回中长久漂泊,乃是因为未见正善知识,或虽见而未依教奉行所致,今此,我应励力寻求上师。

  在饥饿濒死时给予一碗饭,比在食财丰盈、幸福饱足时,施与手能堪持之金箱,恩德更大。如《五次第》中“此是自成薄伽梵,唯一最上之本尊,然由亲授窍诀故,金刚阇黎较彼殊”所说,念想上师乃比一切诸佛恩德更大之决定。往昔,吾等本师为了听受“有生必有死,寂灭是安乐”此等半偈或一偈,念想上师恩德,或为此等上师欢喜故,供养十万黄金、王子王妃等极爱之物,自身燃千灯等,做了施舍一切身、受用等的行为,我亦随顺本师。

  在现在的诸上师面前听受了无数的法,其恩德无量。如若现在的上师为德高者,则念其部分恩德,若不是,则不但不尊重,反说“我在此处听法”而向师讨要面子,此是最为不智之举。比如,父母即便无功德,亦理应善念其恩。若念其恩,则有功德,不念,则有广大过患一样,对上师亦复如是。现在,施与少许财富,亦说此乃大恩,而上师把我们置于今生来世一切安乐之处,若善观察,则可现见上从诸佛菩萨,下至在家诸众,一切苦乐之差别,都由上师欢喜与否而导致。不仅如此,上师将其即生而送往佛位者,也出现了许多。我若对诸上师做三种供养而令其欢喜者,定能速疾成佛。是故,上师的恩德实为不可思议。令具恩的上师欢喜,尤为重要。诸来世中,得见正善知识并得摄受,也要依赖于令现在有法缘的诸上师欢喜。是故,决不能不无过地依止善知识啊!

  一切经论中数数教授,应做诸上师欢喜之事。这也不是强加给我们的不情愿的负担或亏负。没有不欲求福报者,而集积福报之田,没有比上师更殊胜者,此是诸经续论典所说。令做欢喜也是丝毫不起观察上师过失之心。任做皆善的见解门中,信心非是从口,而是从内心深处所进行的修行。未到仅闻名号,或仅一念及上师,即可全身毛竖,眼含热泪等等之前,仍需修行。

  此中,总于一切众生之过失,亦不应观察之理,乃佛菩萨所说,对于上师,更何言哉?即便显现过失,也是自所显现不清净故,上师焉能有此过失?往昔,圣无著修弥勒时,现见下身腐烂母狗;那若巴现见帝洛巴灼烧活鱼。在《父子合集经》等中说,佛陀以变化为魔来饶益有情。是故,上师焉能有过?思维决定是真佛。反之,对上师于观察过失门中而做诽谤等事,在《密集根本续》和《事师五十颂》等中说为任比何罪更为广大之罪。是故,我乃应如仲敦巴解脱传那样,不仓促寻找众多上师。谁托付为师,即拼舍生命也永不生起不敬之心啊!如是念修。

  至尊上师曰:

  复次所有现后诸福聚,成就妙善缘起之根本,

  导师正善知识以励力,如理意乐加行依止则,

  见故纵为命缘终不舍,如教修行供养令欢喜。

  瑜伽者我如此作勤修,欲解脱者应作如是行。

  如是以悲悯而做教授。

  既然对引导之善知识理应如此励力清净,并以依教奉行的供养令其欢喜的话,当奉何等教授而行呢?

  此等善知识如实教授的正法,如理而修行。并于因果门中极难获得、得者义大、胜过如意宝的此暇满,没有比做到具义更为殊胜的依教奉行供养法了。

  是故,我应三指含于口中,思维获得仅为一次的人身,若不能做到不空手而归,直如我心腐烂。此生伏敌护友等他人面前炫耀的成就,和以欲求利养等之心为动机而听讲佛法,及被世间白黑花等三种八法所染而守护学处等等,皆应强制割舍。

  如若不能心口决定相顺地修行无常等正法,则失坏大计的可能性较余更大。在此生能作到无愧于己地修行清净法的话,终究建立究竟大计的可能性,较余更大。是故,我应制止利小弊大、无有意义、如同扬糠的世间之事。此人身应做到获取大义、使死时无悔之心要,此也理应当下即行的思维门中,暇满获取心要之欲,如同渴者欲水的希求心一样来修行。

  至尊上师曰:

  此有暇身胜过如意宝,唯有今次获得如此身,

  难得易失如同虚空电,如是思已种种世间事,

  知其徒劳无益如扬糠,故应昼夜坚实取心要……

  如此教授了啊!如是思维。

  如果需要暇满身中获取心要的话,如何获取呢?此分二:首先,对道之总安立生起定解之理,有所了解,尤为重要,少分讲述。(第二,正获取需要之理)此又分二:第一,三士道中摄集一切圣言之理;第二,显示于三士门中引导之因。

  第一:佛陀最初发心,中间积资,最后成佛,都是唯利有情。一切说法皆唯是利益有情。所作之有情义利,分现前增上生与究竟决定善二种。

  从作第一种为始,所说的一切摄于正下士道或共下士道的法类当中。下士道之差别者,谓如《灯论》中“若以诸方便,唯于生死乐,希求自利义,知彼为下士”所说,不以此生为重,希求后世善道安乐,并修行此因者也。

  决定善,分仅脱生死的解脱和种相智二种。从为了成就第一种为始,所说的一切摄于正中士道或与其共同法类。如《灯论》中所说:“背弃诸有乐,遮恶业为性,若惟求自静,说名中士夫。”仅为中士者,谓背弃轮回圆满,仅为获取断轮回之解脱,为此而修行三学者也。

  证得种相智果位之方便,有密咒及般若乘二种,此二种皆摄于上士法类,此上士如《灯论》中“由达自身苦,若欲正尽除,他一切苦者,是为胜士夫”所说,由为大悲所自在故,为令他众生穷尽一切痛苦之故,证得佛果,为此学修六波罗蜜和二次第等者也。

  第二,显示于三士门中引导之因。如此,虽演说三士,但此中需要了知,下二士纳为上士道引导之支分。此中不是引导进入仅为获取诸有圆满的正下士道和仅为自利获得轮回解脱的正中士道。与此二种道的共同部分为引导上士道的加行,然后引入上士道之正行中。需要如此作的原因是,入大乘之门,除生起殊胜菩提心外,无有他法,故需生起菩提心。对此,首先念想生菩提心之功德,而令增长欢喜。

  略说菩提心之功德,分现前与究竟二种功德。获得现前增上乐果,也依于生心而顺易成就;究竟种相智果位,依然依于生心而出,故需生起菩提心。对此需要以对一切众生遭受痛苦而不忍的大悲心为前行,对此需要不欲自身遭受痛苦的猛励心。故首先在下士时,思维自身遭受恶趣痛苦之理,生起欲从此中脱离之心;在中士时,思维在善趣中依然无有自相快乐之理,生起从遍尽轮回中出离之心;然后以自己的体验为量,对遭受痛苦的一切母亲有情,需要生起欲求度脱的大慈大悲及菩提心。是故,下士与中士的共同修心,是引入上士道的殊胜方便。

  第二,正获取需要之理,分三。首先,与下士道之共同道中修心之理。

  心摄于内,思维:虽然我们现在得到了如此难得、得而义大的人身如意宝,但不能久住,决定死,何时死亡也不决定,故需当下即励力获取心要。此中念想,往昔有多少强、弱、中等之人,如同街行拥前,纷纷被死主所俘,我过去未死,实乃极大幸运!如是生起若痛若空,坐立不安之心为止。

  复次念想:财富、受用、亲友等无有任何助伴的自在,而且需要背负为这些而所造集的罪障而行,此事极其悲惨。今生显现的欢餐乐饮,人、财、食等三,逝者已矣,现在我尚剩余的寿命当中,应修纯正之法。此亦应从今而始做起!

  既然死时除佛法外余皆无有益利,那么,死时正法如何利益,非法如何损害呢?我们死后,并非断无,仍须受生,而除了善恶二趣随一之外,无余生处。且除业自在外,无自自在,是故须由黑白业牵引而生。复次,死亡时若现善心,后世受生善趣;此世若现恶心,后世受生于三恶趣随一,并需受猛厉痛苦。

  恶趣中有何等痛苦呢?依怙龙猛云:“日日恒应念,极寒热地狱;亦应念饥渴,憔悴诸饿鬼;应观念极多,愚苦诸旁生。断彼因行善,赡部洲人身,难得今得时,励断恶趣因。”在诸地狱中,有无法忍受的寒热之苦;诸饿鬼中,有无法忍受的饥渴之苦;诸畜生中,有无法忍受的相互吞啖、愚哑等苦。

  现在我们刹那间把手伸到火炭之中,或冬季寒冷处无衣而住一宿,或数日无餐饮而住,甚至,连身体为蚊虫所咬等苦,尚难以忍受,地狱、饿鬼、畜生相互吞噬等,我们又如何能够忍受呢?如是思维。以现在的体会为量,直到内心为极其惊恐和怖畏所摇动之间修习。

  是故,我现在获得了闲暇人身的此世,对断除恶趣之因和获取善趣之因,于励力门中,应勤做不生恶趣之方便,如是思维。

  然则如何勤做不生恶趣之方便呢?如上所说,了知恶趣痛苦之怖畏和解救其怖畏之能力唯三宝所具之理后,对三宝至心皈依。

  三宝是有能力解救恶趣之怖畏的,因为佛自己已经解脱一切怖畏,善巧于解脱他人一切怖畏之方便,大悲普渡无有亲疏,无论有恩无恩皆作饶益,故值得皈依,此亦能显示法宝及僧宝(之功德)。而外道之导师、法和徒众等,无有任何此等功德故,不堪皈依。三宝具有如是等功德故,堪做皈依。

  如何皈依呢?皈依佛,两足尊,祈请作救度我脱离轮回与恶趣痛苦之导师;皈依法,离欲尊,祈请作救度我脱离轮回与恶趣痛苦之正依处;皈依僧,众中尊,祈请作救度我脱离轮回与恶趣痛苦之助伴。如是,以完全依赖之至心而作皈依。

  如此皈依已,若不修学处,则会令皈依衰退,故当修学学处。此中,我皈依佛后,不皈依世间神——湿婆与遍入天等,佛之造像亦念为真佛而作恭敬;我皈依法后,不作损害有情之事,下至一字亦断除不敬而作恭敬;我皈依僧后,不结交外道及恶友,下至红黄僧衣穿戴者亦断除不敬而作恭敬。此外,一切利乐妙善随念为三宝之洪恩;嚼啖之先应作供养;现前与究竟一切事业,祈祷三宝而行,不以凡夫卜筮禳解等为依;尽自所能令他有情皈依三宝;纵以命缘亦不舍三宝且不言舍皈依之语!

  如是念已,昼三次夜三次思维,知功德、知差别、自誓受、不言有余之门中,昼三次夜三次至心皈依。

  那么,皈依三宝能解救于恶趣痛苦。但,获取增上生之因,又当如何修呢?此中,思维黑白业果,善恶业别别之决定,增长广大,不作不受,已造不失等,依理思维已,需要如理做善恶之取舍。

  此非事实正理所能定解,故如《三摩地王经》中“设月星处皆堕落,具山聚落地坏散,虚空界可变余相,然尊不说非谛语”所说,对佛陀圣言得以至心信受后,如“从于不善众苦生,谁能定令脱彼苦,我心夙夜常不宁,恒念此理无暂舍”,又如“一切善法之根本,是胜信心能仁说,彼之根本复依于,恒修业果观异熟”所说,总断遍尽不善,特别思维三门之十不善,大中小等所行的异熟,生为恶趣;等流及增上果等,产生诸多不悦之理。如《谛者品》中“大王汝莫为杀生,一切众生极爱命,由是欲护长寿命,意中永莫思杀生”所说的那样,对杀生等诸罪,哪怕细微动念,亦不令产生,如此数数依止防护之心,断杀等遍尽善,应励力修行啊!

  至尊上师曰:

  死后难保不堕于恶趣,能救此畏唯为三宝尊,

  是故励力修行正皈依,终不毁范此中诸学处,

  复应善思黑白诸业果,观待如理取舍之修行。

  此中,由于守护断除十不善之戒律,虽然能获得善贤之身,但胜道种相智的修行者,需要具备种姓高贵,形色端丽等八异熟功德。故修其因,断除对他众生之损害,布施明灯、新衣等,断除我慢、对他人起恭敬等,依正知正念而实行。但若因烦恼众多等故,为罪堕所染者,对此切莫不思而放逸。诸堕依别别忏堕仪轨、诸罪依四力完备门中进行忏悔。忏悔已,令三门不被罪堕所染,应励力而行。

  至尊上师曰:

  若未获得诸相完备身,欲修胜道亦难速疾成,

  故应学修此中圆满因。三门罪堕垢腻所染者,

  特以净除业障为要义,故应恒时依止四种力……

  如此修行之故,何时断除今生之念,生起无造作的希求后世圆满之心时,下士道的修心,已然获得成就。

  第二,与中士之共同道中修心之理。

  如此,断十不善,修取十善,获得殊胜增上生,但未超脱轮回之苦,是故应证众苦遍尽断除之解脱。那么,遍尽轮回,如何是苦之体性呢?其中,三恶趣如前所说。

  此中,以稍作差别而需要思维的是,念恶趣别别痛苦后,思维:如此猛厉而长时之众苦,我焉能忍受?以此为例,定须获证断除一切轮回苦之解脱。

  除恶趣外,遍尽轮回上下,皆未超脱轮回之体性。所有人在住胎时,胎中黑暗,诸多臭气污秽等痛苦;三十八周后出生时,由先业之风所逼,若从被拉丝孔中拽曳而出,或如压芥子(取油)一般,有极至之苦受;出生后,即便放在柔软的褥垫上,也如同被抛在荆棘上一般,有无法忍受之苦受。故有如是等生苦。

  出生后,壮年的青春,逐渐成为腿弯若弓,发白若艾绒花,额若砧板皱纹充满,坐时若绳断袋坠,起时若拔树桩,言时舌钝,行时身沉,耳目等不明见所缘,妙色衰退若尸身,忘念重,念力减,饮食等极难消化故不能随欲享用,寿多灭尽,速趣于死的老苦。

  身中诸界,分不平均错乱而生病时,外皮干枯,内肉消瘦。诸所爱饮食,疑会触犯病情,故需断除,非悦之食药,虽不欲而需强食用,针灸等粗苦事需强受用,由疑病不得康复而受无量痛苦,是为病苦。

  患上猛烈疾病而决定死时,知将死亡,由于过去所造之恶业故,心生悔意,念起人生空空而尽,了知舍离诸身、受用、亲眷等,口干唇卷,鼻塌眼陷,气息短促,为恶趣猛厉众苦所惊怖,虽不情愿而需死去之苦。

  时或盗匪等怨敌会聚,窃夺一切食财,兵杖等击挞于身;有王等惩治,遭受种种刑罚;或闻听恶言等怨憎会之苦。

  不惜苦乐恶名而积攒之食财,或诸挚爱等悦意者,虽不欲而舍离苦。

  欲求而不得苦,如在家人努力农作,但由干旱、霜灾、雹灾等故,未获所欲收成;行船时风等故遭遇不顺;若是商贾,丢失货物,无有利润等;若诸出家众,所受之誓戒,未能保住等所望之事未得之苦。

  此取蕴,从受取开始,做此世的病老死等痛苦之所依,并引后世诸多痛苦,成为苦坏二苦的容器,体性为周遍行苦的自性,除了痛苦之自性外,无有少许安乐之自性。

  非天时,身砍断等未脱极猛粗暴之苦。诸欲天时,为五死相所摄时,其苦过于地狱诸苦;(为他)慑服及驱摈出住所等无量痛苦。对凡夫上界天,虽无有苦苦显露,但三禅以下有坏苦,四禅和无色界中,仍然未脱如毒疮疼痛般之行苦,是故定需获证断除总别轮回众苦之解脱果位。

  此不会无因无缘而获证,故应如理修学获证解脱之方便——三学。此中,余二学不可缺少之基,要修学增上戒学。此中,不知等诸生堕之因,以正知正念善观察后,首先应作不生堕罪,或产生堕罪不与长时相伴,而需做如理忏悔,是故其中哪一烦恼最大,则励力修习对治,做到不被堕罪所染。做任何事业不违本师圣言,做自不生惭之事啊!

  至尊上师曰:

  若不思惟苦谛之过失,解脱希求不能如是生,

  若不思惟集流转次第,则不知断轮回根之理。

  应于三有生厌希出离,以何系缚轮回知为要……

  是故,对遍尽轮回,如火宅之中所困之人欲脱其宅一样,生起厌烦轮回之心时,中士道的修心,已然获得成就。

  第三,于上士道中修心。

  如此,以修三学道故,虽然能获得解脱果位,但仅此是不够的。获证解脱后,虽不需要在轮回中漂流,但仅断除部分过失,也只是圆满部分功德,自利尚未获得究竟,因为这样,利他也只能做到少许。是故,需要获证二利究竟的佛陀果位。此中,佛位非为自利,而需希求一切有情利益。如同自己堕入苦海一样,诸众有情遭受痛苦之故,都是悲惨的。一切有情没有一个没做过自己的父母者,且做过无量次,并都是施与过恩泽的大恩者。是故,为把一切恩者从痛苦中救度出来安置于无上涅槃的果位,应生起殊胜菩提心。

  此心要于七支因果教授门中而生起。七支因果也从“知一切有情为母”当中能出生“念其一切的恩惠”。从此中“报恩”,从此中“悦意心”,从此中能引增上的“慈与悲”,从此中“清净增上意乐”,从此中“菩提心”。其中有出生种相智的七支。

  此等之前,要对一切有情修等舍的平等心。因为,若对众有情有亲疏或对父母有偏袒的话,对众有情无法生起具量的知母心,少许生起的慈悲也是具有偏袒的,是故首先要修平等舍。

  以在此生中对自己未作任何利害的中庸众有情为所缘,思维:从他们本身而言,欲求安乐,不欲痛苦都是相同的。从我们而言,这些都是做过我们父母的亲人。是故不应作部分执为亲近而饶益、部分执为疏远而加害的二种分别。对这一切,以平等心而修行。

  然后,此生的诸亲友,然后,此生中作加害的诸有情,亦修平等,然后,令生起对一切有情等舍的平等心。

  生起此心后,思维:轮回无有最初的边际,故,我之受生也没有最初的边际,因为这个关键,无有任何处所不曾受生,而且无有任何一类众生我未作过,作的次数也是不可测量的。是故,除了因生死轮转而相互不认识外,在众生界中,没有一个未做过我的父母者。每次作父母时,像今生的父母一样,都是施与恩泽的大恩者。

  此生的母亲如何施与恩泽的呢?我今生的母亲,在怀胎时,由于担心伤害到我,以饮食、身姿等保护我。生下以后,放在柔软的垫子上,十指捧玩,慈目瞻视,以喜悦的微笑待我,以悲悯而哺以乳汁,以体温为我取暖,以舌头来给予食物,口拭涕秽,手擦屎尿。母亲自己受到命难也不如我受到一点小病而更令她痛苦。不惜劳累和一切苦乐所造集的财富,自己不舍得享用的一切,也都施与我。

  总之,母亲是尽自己所能来防护损害,利乐与我的大恩人。如此,思维至心思摇动为止。然后,此生的父母等诸亲友,然后诸中庸,然后以此生作损害的有情为所缘,

  思维,此众作我母亲的次数不可数量,在人中作我母亲的次数,也不可数量。每当作母亲时,就像此生的母亲一样守护一切损害,作无量的利益,故是具恩者。如此,作过无量次恩泽守护的诸母亲,由于心智为烦恼魔所扰故,心识无有自在而癫狂;由愚昧而慧目成盲,是故远离了能见增上与定善道之眼目,无有引入解脱城的善知识的道友。一一刹那,造作恶行,心为欲念所控,如同步履颠蹶,游赴在轮回及恶趣的悬崖边。是故这等苦弱的诸众,不指望我这儿子,指望谁呢?这将母亲从痛苦当中度脱的责任,我不担负谁来担负?!

  倘若将具恩的诸母舍弃一旁,我独自欲求解脱的话,没有比此更为无耻者。然则,虽然一切母亲在轮回中无数次得到过梵天、帝释等乐果,但未能长久,今,我应舍弃自利,将若虚空的一切有情从轮回的痛苦中度脱出来,定安置于无上的解脱安乐中。

  是故,缺乏安乐的一切母亲,值遇一切快乐,岂不善哉?愿其值遇安乐,定要令其值遇安乐;遭受痛苦的这一切母亲有情,远离痛苦岂不善哉,愿其远离痛苦,令其远离痛苦,此也由我来成办。

  那么,我有此等能力么?现在,莫说一切有情,即便度脱一个有情的轮回痛苦,安置于无上安乐的能力,我也没有。如此,既已立誓,如今舍弃誓言的话,则将堕入恶趣。然而,将一切有情从痛苦中度脱出来,安置于无上安乐中的能力,除佛之外,无有他者。是故,我为将一切有情从遍尽痛苦中解救出来,安置于无上安乐中的利益故,一定要获证无上正等觉佛陀果位。如是思维。

  如此仅仅发愿是不够的,在思维中,此生不衰退发心之因:令增长发心的欢喜故,当修学忆念胜利;正令增长发心故,当修学六次发心;为利有情而发其心,应学其心不舍有情;修学集积资粮等四。

  一、发心无间即成一切人天所供养处;由种姓门中,亦能映蔽诸阿罗汉;疫疠等病及魔军等不能为害;息等诸业顺易成办;不堕恶趣之中,已生速得脱离;极大罪障亦能速疾摧灭;发菩提心之胜利,若有色形,虽以虚空,亦难容受。如上所说,应作思维,此心不衰退而令其增长。

  二、我所发之此等菩提心,若中途舍弃的话,比他胜罪(波罗夷)的异熟果更为沉重,故未证菩提之前,不舍其心,并昼三次夜三次以“诸佛正法贤圣三宝尊,从今直至菩提永皈依,我以所修施等诸资粮,为利有情故愿大觉成”之偈,三次三次念诵而发心。

  三、我乃为有情的利益故而发了菩提心,是故,从有情方面,无论出现何种不同,从自我方面,永不舍弃一切有情,如是思维。

  四、仅于今次生起了此等菩提心,为了不衰退并令其增长广大故,供养三宝等修学集积广大之资粮。

  为他世中不远离菩提心之因,显示断除四黑法,修学四白法。

  其中,四黑法为:

  黑法一、对阿阇黎及上师等某一福田,以欺诳之心作蒙蔽等方便,为黑法。是故,绝不做此等,并其对治法为对一切众生为命难乃至玩笑,亦不做妄言。

  黑法二为他人修诸善时,本无悔意,令生悔心。绝不做此等事,其对治法为自所成熟的应化,若是容器的话,不安置于劣乘,而安置其于大乘之中。

  黑法三为对大乘中发心的补特伽罗,以嗔恚心宣扬恶名。绝不作此等事,其对治法为于大乘补特伽罗生起导师想,若是时机,则应如实赞叹,对一切有情应修清净相。

  黑法四为对有情行谄诳事,永不做此等之事,并对众有情怀正直心。

  至尊上师曰:

  发心乃为大乘道命柱,种种广大诸行之根基,

  能转诸二资粮如金药,摄纳广大众善为福藏,

  如是知已佛子诸勇士,摩尼胜心执为心要义……

  那么,仅修愿菩提心就足够了么?仅此是不够的。在此之上,受取行戒后,要修学佛子的广大行。此中,要修学能熟自相续之六度和能熟他相续之四摄。

  第一分六。修学布施是以为一切有情而取证佛位的思维为动机,对一切缺乏正法者开示无颠倒之正法;从王难兵灾、鬼怪野兽毒蛇等有情的怖畏和水火等无情的怖畏当中解救;饮食卧具以及药物等,对众缺乏财物者,无吝而行事,总之,身、受用、三时所造集的善根等,行无吝之布施。

  如此,至尊上师曰:

  布施能满众愿如意宝,斩除悭吝紧结最胜兵,

  令生不怯勇悍佛子行,美名普扬十方之基础,

  如是知已身受用善根,布施妙道智者所修行……

  二、修学持戒。为利有情,取证佛位。为此,于无间断而修正知正念和惭愧心中,断除杀生等不善之业,如是修学遮止恶行之律仪戒;需要依此令六度增长;依上二种无有罪过地成办饶益有情戒,如此等三。

  至尊上师曰:

  洗净恶行垢染尸罗水,消除极热烦恼之月光,

  九趣之中威严如须弥,不为威势所怖众生敬,

  如是知已正受清净戒,诸众正士守护如眼目……

  三、修学忍辱。他人损害我者,不应生嗔。因他人损害于我乃我过去损害他人之报,他人自身亦由忿怒故无有自在而作此损害,故不应反害于他。生起刹那的嗔恨亦能摧毁多劫造集的三基(亦即三境)的诸善根。我于内心深处,绝不能生忿啊!

  如此,思维耐怨害忍。他人损害于我,遭受猛厉痛苦故,能消除傲慢骄恣等,能生起从轮回中出离之心;产生痛苦与不悦意时,了知此由不善业所生,若无其因,不生其果,如此思维而不行不善之业。对他人损害修忍辱故,六度的其余亦能圆满,得成正觉。对损害者修忍辱故,视为恩赐教授的上师一样,由此生起大恩心,修安受苦忍,能够现见三宝及佛菩萨的力量不可思议,佛子行及无我之义希求门中,对这一切,希求修学的思择法忍等忍辱的修习,于内心中需要成办忍辱的修行。

  至尊上师曰:

  忍辱具势诸众之妙严,烦恼苦炎难行行中最,

  嗔恚手行(蛇之藻词)之敌虚空飞(金翅鸟之藻词),

  防护恶口利器坚固甲,

  如是知已胜忍之铠甲,种种方便串习令擐披……

  四、修学精进。三门之懈怠、YIN行、贪睡等对劣品之贪欲,是因为对轮回未修厌离之心,故生懈怠。断除其一切懈怠之因,需将身口意三投入于纯粹善事之中。其中,仅为一有情消除痛苦故而行苦行,亦不惜身命,如是思维擐甲精进,依此令增长六度修行之摄善法精进,依此二门中,励力成办不染罪垢之饶益有情精进,励力修行。

  至尊上师曰:

  若擐精进不退坚固铠,教证功德增上如新月,

  一切威仪行道成具义,随所作事究竟如意成,

  如是知已能遣懈怠之,广大精进诸众佛子行……

  五、修学静虑。以发心为动机,世出世间的两类三摩地,依品类分为止(奢摩他)、观(毗钵舍那)和止观双运三种。就作业门中,分身心现法乐住静虑、神通等现证上上功德静虑、饶益有情静虑三种。对此一切皆需远离沉掉而修学。

  至尊上师曰:

  静虑转心自在之轮王,安住则能无动如山王,

  释放则能遍缘一切善,能引身心堪能轻安乐,

  如是知已诸众瑜伽王,摧伏散乱恒依静虑流……

  六、修学智慧。以发心为动机,断除生死根本的通达胜义慧和通达世俗慧,及依此二种来通达义利有情慧等诸一切,需要修学。

  至尊上师曰:

  甚深智慧能见实性目,能出生死根本最胜道,

  一切圣言所赞功德藏,愚痴暗除成为胜明灯,

  如是知已欲脱诸智者,励力修学此道令生起……

  第二,修学能熟他相续之四摄。

  以为利有情获得佛位之念为动机,首先以财物布施,将有情摄为眷属;然后为令诸有情欢喜故,以满面微笑,说爱乐语,以安其心;然后宣说六度等悦耳法义,然后令他依所开示的正法要义而修行的利行;然后令他人修行一样,自己也修行六度等的同事。此等成办利他的诸甚深方便,定需修学。

  是故,我执乃是轮回之根源,若无修行与此执相违之道的话,仅以一心静虑是不能断除轮回根源的。若无于所缘不动摇而一心安住之奢摩他的话,仅以了达无谛实的智慧,任如何观察也不能获证断除烦恼之解脱。因为获证断除烦恼之解脱者,需使究竟通达无颠倒空性理之正见,乘于所缘无所动摇的奢摩他之骑,以能摧伏一切边执缘境的、远离常断边之中观正理因四种利器的、如理行持真实义的智慧,令通达实性之慧力增长。

  至尊上师曰:

  若唯修习一心之静虑,未见能断生死之根本,

  若离止道但修智慧力,任修观察不能除烦恼,

  故须通达究竟真实慧,乘以无动寂止之良马,

  执持离边中观之利器,破除一切边执缘境阵。

  如理行持广大之智慧,通达真实慧力令增长……

  然后,安住心一境性当中不动摇,不但成办奢摩他的静虑,而且由一心安住三昧所引,如理观察真实义的别别观察慧观察之故,在性空真实义中,不动摇的坚固静虑生起之力了知已,励力成办止观双运真乃妙哉!如是思维为愿境,对此励力串习。

  至尊上师曰:

  专心修行成办静虑则,毋需赘言如理观察智,

  仅以别别慧观真义中,不动极为坚固安住亦,

  令生静虑见已止观二,励力双运修行谓妙哉……

  如此,在安住止观双运中犹如虚空的远离一切戏论边而一心安住性空后,从定中起之后得时,于虽无有自性、但如实显现、如同幻术的性空中修行已,在由大悲及菩提心所摄的智慧方便双运修行中,到达佛子行为之彼岸,乃是理应极为赞叹者!

  如是了知已,不以智慧方便分离的片面之道为足,而修学智慧方便双运道,乃是众有缘者之规也,如是励力修学。

  至尊上师曰:

  定中若同虚空之性空,后得如幻性空此二者,

  修已智慧方便成双运,赞达佛子行为之彼岸,

  如此知已仅以片面道,不足视为有缘众宗规……

  如此,已善修学一切显密共同道后,无疑需要趣入密咒。

  此行之理,首先,从具德的金刚阿阇黎前,于密续中所说之灌顶成熟相续,此时所誓之三昧耶及律仪如理守护。依据下三密续要修学有相与无相瑜伽;依照上部修学生起和圆满次第瑜伽。如此便修学了摄集显密一切要道的完备道体,故作到了获证暇满具义。于此等轨理门中才能使胜者教法如意宝到达自他相续之中啊!

  至尊上师也如是修行的,我等诸随行者也应当依同样的规理来修行。思维作如此教授时,缘念至尊上师就在现前,并念想以欢喜的朗朗之声作此教授,且以自心能调柔门中正诵此文。

  如是,至尊上师又曰:

  如此因与果之二大乘,胜道所需共同修行道,

  如实生起之后依止于,智尊依怙趣入续部之,

  大海完备教授修行已,得此暇满成办具大义,

  瑜伽者我如此作勤修,欲解脱者应作如是行。

  正为自心串习修行故,兼为成办利益余具缘,

  胜者所习圆满完备道,浅易言语宣说所获福,

  维愿一切有情近善道,永不远离如是而发愿,

  瑜伽者我如此发斯愿,欲解脱者亦应如是发。

  思维作如此教授门中,以“从今为始一切生中我,尊足妙莲之下敬供养,闻听尊言三门一切事,成办尽皆欢喜求加持”等,和“生生愿由胜者宗喀巴”等作发自内心之回向。

  觉沃燃灯智与宗喀巴,教授精要菩提道次第,

  道之摄要无倒此教故,愿众趣入佛陀欢喜道。

  三士之道次第引导◎粹炼精金,是与至尊上师的《道歌》相结合,为便于修行而撰。是由能光显圣教之大德、对此规有极大之希求心的、大种智喜饶巴桑寺院之继位者——朵确法王再再劝请故,从少年始即得到至尊上师加持的显现者,释迦比丘说法僧索朗降措,于吉祥哲蚌大寺自居所甘丹颇章日光殿所撰。由此之故,愿令圣教心要增长于一切方所。校二次。

  西元2007年9月30日夜于章金山巅嘛通寺始笔,中间辗转理塘等地,多为外务所扰,至10月30日10时35分始于成都寓所译竟。世称第四世夏坝者识。

 
 
 
前五篇文章

夏坝仁波切:如何做一个合格、如法的佛门弟子

夏坝仁波切:曼陀罗表义

夏坝仁波切:金刚萨埵忏悔修法

夏坝仁波切:甘丹大手印讲记

夏坝仁波切:三主要道

 

后五篇文章

夏坝仁波切:有关《成就盛宴》的开示

夏坝仁波切:对共修《大宝积经》的开示

夏坝仁波切:如何划分经律论三藏的开示

夏坝仁波切关于“闻思修”菩提道次第的开示

敦珠法王:禅修忆持本尊和胜义的最殊胜窍诀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