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蔡巴·贡噶多吉:红史 29、重要名词注释三 (241-418)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蔡巴·贡噶多吉:红史 29、重要名词注释三  (241-418)

 

  (241)多麦(安多):多康六岗的下部三岗,称多麦,古名野摩塘,算作“康区”的一部分,也就是现在的“安多”。这是由横越金沙江塞沃河谷的巴颜喀拉山东段的阿尼玛卿雪山北坡和路口结合起来的地名,它以下就叫“安多”。

  (242)安琼南木宗:现在的丹底寺所在的地方。

  (243)托林寺:西藏历史上有名的阿里古格托林黄金神殿,宋代宋太宗赵光义至道二年、火猴年(公元996),阿里古格王天喇嘛益希沃建的一个寺庙,阿底峡到此寺时,西藏译师仁钦桑布八十五岁,在此寺拜见了阿底峡,讲论很多显宗教法。阿底峡对译师仁钦桑布说:“有你这样的大班智达在西藏,我就没有必要来西藏。”阿里古格王朝历代国王在此寺中建了许多佛像。(此寺在今天阿里专区扎达县扎桑区)

  (244)大译师仁钦桑波:西藏历史上十分著名的一位大译师,(后周周世宗显德五年土马年、公元958年——藏历第一饶迥木羊年公元1055年)他从幼时起即勤奋学习,阿里王派包括他的二十七人到克什米尔学习,他拜许多精通五明的学者为师,学习了全部显宗、密宗、声明学、因明学、医方学等返回西藏,阿里古格王天喇嘛益希沃提供条件让他翻译了许多密宗经典,《八支医疗术》等许多医方经典,他的弟子中精通医学的有九人,使藏族的医学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他从印度文翻译成藏文的经典一直被西藏的大学者们奉为楷模。他九十八岁时去世。

  (245)小译师勒巴喜饶(俄·勒巴喜饶):他是阿里古格王选派到克什米尔学习佛教的二十七个青年中最博学的一个。他帮助大译师仁钦桑波翻译,被称为小译师。阿底峡到西藏后,他就成为阿底峡的弟子(他的生卒年未见记载)。通常称他为俄·勒巴喜饶,他于藏历第一饶迥木虎年、公元1074年建桑浦寺。

  (246)天喇嘛益希沃:他是阿里古格王扎西衮的小儿子,幼名“松艾”,继王位后改名为赤德松祖赞,后半生把王位交给他哥哥,自己出家为僧,改名为天喇嘛益希沃,他的事迹详见古格堪钦阿旺扎巴著的《阿里政教史》。

  (247)在佛像前自行出家:此时因西藏没有授比丘戒的僧人,所以就站在释迦牟尼的像前自行受戒出家。

  (248)班智达弥底(弥底扎涅那基第):印度著名的班智达,于十世纪末来到西藏,他的译师在途中患胃病死去,由于他不懂藏语,因此就在后藏达那地方一户人家放羊,以后他

  的弟子坚译师索南坚赞出黄金把他赎出,并邀请到多康丹玛地区,仲敦巴等几个弟子向他学习印度的声明学,流传至今的《语言的工具》,据说是他在当时著的。

  (249)拉尊巴绛曲沃:他是阿里王额达拉德三个儿子中的老二,名叫扎西沃,以后出家,改名为绛曲沃。他根据叔父益希沃的遗嘱,迎请阿底峡到西藏,阿底峡在他的劝请下,写了《菩提道炬论》,关于他的事迹详见古格堪钦阿旺扎巴著的《阿里政教史》。

  (250)觉卧阿底峡:于宋太宗赵光义太平兴国七年水马年 (公元982年)至藏历第一饶迥木马年(公元1054年)在西藏新创噶当教派的大学者。出生在东印度帕哈喀拉(现在叫孟加拉),父亲是和堪钦希哇措(静命)同家族的挲霍尔国王格哇贝,母亲叫贝莫沃色。他排行第二,五岁时就会诵经,能够流利地背诵内容广泛的伽陀(颂),十岁时学习各种法术,以后十年中又学习外道和佛教的声明学和因明学。到二十岁时,父亲希望他继承王位,并从王族闺秀中挑选了很多美女,准备为其成婚,但他坚决不允。他二十九岁时,在印度金刚座的玛哈菩提寺出家,又重新深入地研习了声明学的八大经典,内外两教的因明学、医方学、星象学,佛教的法相学和显密经典等。获得了“大班智达”的学位,拜色林巴等三十四人为师。他不仅是印度著名的大学者,而且品德高尚,因此阿里古格王天喇嘛益希沃派译师嘉尊追森格献上大量黄金,邀请他到西藏,未能成功。天喇嘛没有灰心,到处搜寻黄金,结果被信奉外道的边地国王抓住,投入监牢,在火烧命门等酷刑下死去,根据天喇嘛益希沃的遗言,他的侄子绎曲沃又派那措译师楚臣杰波邀请阿底峡,印度国王和支噶玛拉西拉寺的堪布、僧人同意让他去西藏三年。尊者于五十九岁的藏历第一饶迥铁龙年(公元1040年)经尼泊尔到达阿里,写作《菩提道炬论》,住了三年,此后,在藏历第一饶迥水马年(公元1042年),尊者准备返回印度时,尼泊尔边界上发生战乱,因而延误了时间,此时仲敦巴赶来,请求阿底峡到卫藏弘法,得到了尊者允许,最初到桑耶、雅隆,住了几个月,以后又由仲敦巴迎请到聂塘住了九年,此后又在盆波、叶尔巴、拉萨等地住了五年,共计在藏十七年,翻译和讲授许多佛经,例如《丹珠尔》的《观正理格拔哇》就是由阿底峡和那措译师翻译的,他们还翻译了不少《丹珠尔》中的名著,《丹珠尔》显宗部[31]、[32]、[33]三函中的一百多篇著作。阿底峡在西藏期间收了库敦尊追雍仲、俄译师勒贝西饶、格西仲敦巴、桂译师枯巴拉哉等很多贤慧弟子。

  尊者享年七十三岁,木马年九月十日日在涅塘圆寂。遗体安放在涅塘的那莫且地方,在涅塘俄尔尊者灵塔处建了佛殿。详见仲敦巴著《上师功德教法源流》、勒钦贡噶坚赞著的《噶当佛教史——贤者的意乐》和巴俄祖拉陈瓦著的《贤者喜宴》 [11]函。

  (251)库、俄、仲三人:阿底峡到西藏后,所收众多弟子中最著名三人,即:库敦尊追雍仲、俄·勒贝西饶、仲敦巴杰哇迥乃。

  (252)额洛丹喜饶(俄译师洛丹喜饶):西藏历史上著名的一位大译师,(藏历第一饶迥土猪年公元1059年——第二饶迥土牛年公元1109年),额是家族名,他是额译师勒贝西饶弟兄四人中的老三却吉的儿子,幼时贫寒,十七岁时就逃往他伯父俄译师勒贝西饶处住了一年多。第二年伯父收其为弟子,送他经阿里到印度学习,同路去印度学习的还有译师赞喀沃且、穹波却尊、热译师、年译师等。他到中印度和克什米尔,留学十七年中学习了显宗、密宗、声明学、因明学等,学习勤苦,博闻强记。三十五岁的藏历第一饶迥水猴年(公元1092)返回西藏。把因明学和般若等几千种书籍从印度文译成藏文,他是

  西藏译师中翻译书籍最多的一位译师。但是他非常谦虚地说:“如果以前的译师是太阳和月亮,那我只不过是他们身边的一颗小星星。”他最善于讲经,他每次讲经时,听众多达万余人,最少也不下千人,身边能协助讲经的弟子也有一千八百多人。他享年五十二岁,他的详细事迹见于尼塘活佛阿旺宣奴著的《桑浦寺目录》。

  (253)印度金刚座:据从汉文翻译成藏文的唐玄奘《大唐西域记》的说法,在中印度甘达城的西南方。按照佛教的说法,此地是释迦牟尼最初成佛之地,有菩提树和佛塔。

  (254)《甘珠尔》:释迦牟尼所说的教法很多,译成藏文的这些经教汇集起来称为《甘珠尔》。按照佛教的说法,释迦牟尼在世时,把他所说教义用文字记录下来后,供国王、大臣、居士们晚上在灯光下阅读,但是这些佛经还没有统一整理。释迦灭寂四百多年后,由迦腻色迦王任施主,召集菩萨、阿罗汉、班智达等一万七千人集会,调解十八部弟子关于佛经的争论,把留传在世间的佛经统一搜集编成卷帙。这些佛经,大部分在三次灭佛中失传。剩余下来的有一部份译成了藏文,称为“甘珠尔”。翻译的译师在前宏期(从藏王松赞干布到朗达玛灭佛前的二百年中)从译师吞米桑布扎到南喀迥总共有五十一位译师。从后宏期到蒙古准噶尔部统治西藏前的七百一十八年中从译师仁钦桑波到敏珠林罗钦达玛室利总共有一百七十一位译师,他们把很多佛经和论著从梵文、汉文、象雄文、于阗文翻译成藏文。

  藏王赤松德赞在位时,译师噶哇贝寨和款鲁易旺波松把丹噶宫所有的《甘珠尔》和《丹珠尔》统一整理,编为《丹噶目录》,这是西藏编定《甘珠尔》和《丹珠尔》的开端。以后在藏王赤德松赞塞那累江云在位时由噶哇贝寨、却杰宁波,德哇纳扎、白杰论波等译师把青浦宫所有的经典统一整理,编成《青浦目录》。此后又把旁塘宫的一部分《甘珠尔》整理编成《旁塘目录》。从藏历第五饶迥水鸡年(公元1312年)到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普颜笃在位的九年期间,迎请纳塘寺的格西嘉喀巴拔希喇嘛到朝廷,他把汉地的一箱墨和很多纸张、毛笔献给他的上师觉丹日贝热智,因此觉丹日贝热智、卫巴罗赛绛曲益喜、译师索南沃色和江若绛曲本等人得以把卫藏、阿里等地所有的《甘珠尔》和《丹珠尔》的底本收集、校对、编订。觉丹日贝热智编了《甘珠尔》和《丹珠尔》的目录,其中的《甘珠尔》部分称为《甘珠尔目录太阳的光辉》。觉丹日贝热智和嘉喀拔希二人的弟子巴罗赛绛曲益喜编了《甘珠尔和丹珠尔的目录概要》。嘉喀拔希又从蒙古地方寄来大批墨和纸张,要求按编订的目录抄写整套《甘珠尔》和《丹珠尔》,在西藏这是第一次抄写整套藏文大藏经。后来用这套大藏经为蓝本,由布敦仁波且校订,写成蔡贡塘的《甘珠尔》和夏鲁寺的《甘珠尔》和《丹珠尔》。又由它们转抄成仁蚌、泽当、贡嘎、丹萨替等地的写本,江孜第悉热丹贡桑帕巴以纳塘的《甘珠尔》为底本,由洛钦士杰贝校订,抄写成江孜本《甘珠尔》。直到十五世纪初,藏文大藏经只有抄写本,没有木刻本。藏历第七饶迥土鸡年(公元1408年),明朝永乐帝召请宗喀巴,宗喀巴派弟子绛钦却杰释迦也失为代表到北京,住了较长时间。永乐帝下令在南京刻藏文板《甘珠尔》,这是藏文《甘珠尔》第一次刻板印刷。到藏历第十一饶迥水马年(公元1642年)固始汗消灭第悉藏巴,建立了西藏地方政权,粗朴寺噶玛巴第十世活佛却英多杰经过康区逃到云南,住了多年。云南纳西族木土司索南热丹刻了一套完整的《甘珠尔》经板。固始汗死后,木土司喀竹反对西藏地方政府的战乱被平息,这套《甘珠尔》经板搬到里塘寺,称为里塘硃印版。藏历第十二饶迥铁牛年(公

  元1721年),由卓尼军事首领索尔贡布任施主,以里塘版、南京版和卫地手抄《甘珠尔》本为底本,刻印了一整套《甘珠尔》,放在卓尼大寺中,因此就叫卓尼版《甘珠尔》。藏历第十二饶迥铁狗年(公元1730年),由摄政颇拉哇索南多杰任施主,以蔡巴《甘珠尔》为底本刻印了一整套《甘珠尔》,存放在纳塘寺,因此叫做纳塘版《甘珠尔》。与此同时,由德格土司丹巴次仁任施主,刻印了一整套甘珠尔,存放在德格印经院,因此叫做德格硃印本。十三世达赖喇嘛临终时,由于止贡廓觉活佛奉献助缘和提出要求,原西藏地方政府刻印了一套《甘珠尔》存放在布达拉宫下面的印经院,因此就叫布达拉本。此外还有元代和清代的汉文和满文的甘珠尔。关于这些《甘珠尔》手抄本和刻印本的内容、部数、刻版人员数、工时和校正者的情况详见各自的目录,不在此赘述。

  (255)给拉萨大昭寺贡献金顶:以前拉萨大昭寺屋顶是瓦铺的,是阿里古格王日乌美为安放有释迦牟尼佛像的神殿换上鎏金铜瓦的屋顶。

  (256)东方宗喀:依据黄河的流势,黄河流域分成南北两部分。黄河以北,西面是青海湖,东面称为宗喀。从青海源头的察罕托罗海流出的各条河流中,左面的河流入塘麻若湖中,又从俄若水峡流出,汇流后称为宗曲河(湟水)。湟水南北岸地方总称为宗喀,山脉称为宗拉山亦宗喀杰日吞布山。详见《安多政教史》第一函。

  (257)多麦王系(青海王系):藏王贝考赞执政的第十一年,木兔年(唐昭宋乾宁二年)公元895年,农民起义军首领苏布达则聂杀死藏王贝考赞,贝考赞的长子吉德尼玛衮和次子赤扎西则巴贝二人被迫逃往阿里,吉德尼玛衮之后裔在阿里建立了拉达克和古格王朝,赤扎西则巴贝有三个儿子,次子沃德有四个儿子,沃德的次子赤德到了多麦地方,由此传出多麦王

  系,称“唃厮部落”,此系与宋朝建立了友好的互市关系。

  (258)绛吉顿巴:关于他的详细记载,迄今未见到。《红史》中说他在《红史》成书前六十一年的火狗年(藏历第五饶迥火狗年公元1286年)著有《王统如意宝树史》。

  (259)《王统如意宝树史》:绛吉顿巴西饶本著的一本西藏历史书籍,此书多方搜寻来获。在《西藏王统世系明鉴》德格版28页中说:“该书记载从藏王聂赤赞普到松赞干布的父亲南日松赞的历史,因和佛教没有关系,所以没有收录,如愿意看请参阅该书。”因此估计《王统如意宝树史》中有许多重要资料。

  (260)帕托巴仁多:《红史》记载,他是《阿里拉达克王统记》的作者,该书与现在流传的《拉达克王统记》不同,是另一部书,值得研究。

  (261)萨迦世系:萨迦教派的教法史和历史有多种,详细叙述昆氏家族世系,详见于达钦阿美阿旺贡嘎索南著的《萨迦世系史》。其中记载的世系如下表:款·官却杰波以后的世系表。

  (262)坚守梵净行(守居士戒):指戒杀、戒盗、戒邪YIN、戒谎言、戒酒。守此五戒者为居士。

  (263)官却杰布(款·官却杰布):藏历第一饶迥木狗年(公元1034年)——第二饶迥水马年(公元1102年),款释迦洛追的两个儿子中的次子,开始学旧密宗,以后学新密宗。他拜玛译师、梅译师、巴日译师、布让译师和南库巴等很多贤者为师。因见温波地方形如大象卧地,腰部右边土白地肥,又有河流右旋等吉相,欲在此建一寺庙,向该地总领主觉卧冬那巴请求,并将白色的骡马一匹、珍宝念珠、一件女装赠给该地领主象雄库热哇、四部僧众和寺属七村,买到土地后,在藏历第一饶迥水牛年(公元1073年)倡建萨迦寺。他娶有两个妻

  (261)萨迦世系:萨迦教派的教法史和历史有多种,详细叙述款氏家族世系,详见于达钦阿美阿旺贡嘎索南著的《萨迦世系史》。其中记载的世系如下表:??

  子,长妻未生子,又娶玛久尚莫为妻,生子萨钦贡噶宁布。官却杰布六十九岁逝于郭如木,关于他的历史详见达钦阿美夏著的《萨迦世系史》德格版9页6行--13页3行。

  (264)萨钦贡噶宁布:藏历第二饶迥水猴年(公元1092)——第三饶迥土虎年(公元1158年)莫生于其父款·却杰布五十九岁时,其母玛久尚瑛。他不到十一岁就随父亲学习读写并听文章讲经。其父逝后,其母将住持职位交给喇嘛巴日译师,他拜章德达玛宁波、穹仁钦扎和巴日译师等贤者为师,学习了论藏、般若、因明和新密宗,八年后喇嘛巴日译师把寺主职务交给他。此后他又以很多格西和高僧为师,主要学习密宗。二十岁至六十七岁之间任萨迦寺的住持,六十七岁时死于迦沃喀当地方。萨钦所有的著作收入他的全集中,分两函。德格印经院有此书。他的事迹详见达钦阿美夏所著《萨迦世系史》13页 3行——30页4行。

  (265)索南孜摩大师(杰尊索南孜摩):藏历第二饶迥水狗年(公元1142年)——第三饶迥水虎年(公元1182年),其父萨钦贡噶宁布前后娶两妻,他是次妻玛久沃珍所生的长子,幼时其父教给他萨迦祖传教法。他十七岁时,让自己十三岁的弟弟杰尊扎巴坚赞住持,自己到了前藏,从恰巴却吉森格学习佛教哲学十一年,二十六岁时,著了一部《佛教入门》的论著。关于他是否担任过萨迦住持曾有两种说法,认为他没有当过萨迦住持的说法较为可信,请参阅《萨迦世系史》德格版 236页5行——329页6行的辨析。索南孜摩大师的著作编为全集,计三函,德格印经院有此版本。其详细事迹请阅达钦阿美夏所著《萨迦世系史》34页5行——37页6行。

  (2663杰尊扎巴坚赞:藏历第三饶迥火兔年(公元1147年至第四饶迥火鸡年(公元1216年),他是杰尊索南孜摩之弟。生于其父萨钦贡噶宁布五十六岁之时,八岁至十二岁跟着

  父亲学习,十三岁时父亲去逝,其兄索南孜摩让他当萨迦住持,直到七十岁,共任住持五十七年,他主持建萨迦旧寺大屋顶佛殿及金汁书写甘珠尔。并将别人布施的财物全都用于造佛像、佛塔或布施给穷人等善事,临死时他除了一个坐垫、一套袈裟外别无他物。享年七十岁,他的著作编为全集,计四函,有德格印经院印本,其事迹详见达钦阿美夏所著的《萨迦世系史》37页5行——46l行。

  (267)贝钦沃波(见钦沃波且):藏历第三饶迥铁马年 (公元1150年)——第三饶迥水猪年(公元1203年),他是萨钦贡噶宁布最小的儿子,生于其父五十九岁时。他精通萨迦教法,尤精医学,一生行医,著有《医方学八小论典——太阳光辉》,享年五十四岁。

  (268)萨迦班智达贡噶坚赞:见注(88)。

  (269)桑察索坚(桑察索南坚赞):藏历第三饶迥木龙年(公元1184年)——第四饶迥土猪年(公元1239年),他是贝钦沃波且的幼子,萨迦班钦之弟。生于其父三十五岁时,精通萨迦教法,他首建萨迦寺围墙,在斯塘等地开辟了集巿和村庄。倡建有利于当时社会发展的事业。享年五十六岁。

  (270)众生怙主八思巴洛追坚赞(怙主法王八思巴):藏历第四饶迥木羊年(公元1235年)——第五饶迥铁龙年(公元1280年,他是桑 察索南坚赞的五位妻子中的玛久贡嘎吉的长子,生于其父五十二岁时,幼时 起就能读写并自然懂得五明,八岁时就能讲经,十岁时元朝皇子阔端邀请其伯父杰尊萨迦班智达,他作为伯父的随从一起到内地。十七岁时(铁猪年),萨迦班智达在临终前任命他继承自己的法位,当萨迦教主。十九岁时(水牛年)应忽必烈薛禅汗的邀请前去会见,该年按照忽必烈的要求为忽必烈为  首的二十五人第一次灌密宗顶。忽必烈奉献给他西藏十三万户(关于西藏十三万户的算法,详见

  《颇罗鼐传的注释》。)、帝师的职位、玉印、镶嵌珍珠的袈裟、法衣等,作为灌顶的供养。第二年又奉献了藏文《优礼僧人诏书》(详见达钦阿美夏著的《萨迦世系史》95页5行—— 98页5行)、五十六大升白银、二百块大砖茶、八十匹缎子、一千一百匹绸子。此时,依照八思巴向皇帝提出的请求,下诏不准金字使者借宿僧房,僧人不交捐税,不支乌拉差役。一次皇帝对上师说:“我想在西藏只准弘扬萨迦教法,禁止其它各派教法。”上师回答说:“这样做对陛下社稷和我们萨迦教法都无好处,不如让各派依其自愿修法为好。”皇帝同意了八思巴的意见,依此下达了命令。如果八思巴是门户之见很深的僧人,对皇帝的这个打算就不仅不会劝阻,而且会极力鼓动皇帝,把这当作消灭其它教派的大好机会。虽然八思巴那时还不满二十岁,但他不仅精通教法,而且在政治上提出了这样有远见的建议,这有利于元朝的国政和萨迦教派稳定发展,声望提高。皇帝为第二次密宗灌顶所献的供养是把西藏三区(详见《古代历史文书的注释》)的政权全部交给八思巴,任命他为西藏地方政教的首领。皇帝为第三次灌顶所献的供养是大白法螺及废除汉地以人填河的制度(详见《古代历史文书的注释》)。藏历第四饶迥木兔年(公元1255年),他到康区迎请纳塘堪钦扎巴森格受比丘戒后又回到朝廷。按照皇帝的命令,到上都的宫殿与道教道士辩论,驳倒道士。藏历第四饶迥木鼠年(公元 1252年)八思巴准备返回西藏时,皇帝又重新颁发了任命他为西藏政教首领的珍珠敕书(完整抄件见达钦阿美夏所著《萨迦世系史》94页3行——95页5行),第二年他回到了萨迦,新建有石佛像置于扎西果芒佛塔之中、前七位萨迦喇嘛的塑像的伞盖和法轮,金汁书写的二百多函甘珠尔经。他这次留居西藏的三年中,向克什米尔大学者西达塔喀达帕扎、洛沃译师西饶仁钦。纳塘堪钦琛南喀扎等二十多名学者,学习五明,佛教哲

  学、显密经论。以后皇帝又下诏迎请,他在十三种侍从官员簇拥下到达蒙古地方,向皇帝呈献创制的新蒙文(现在叫八思巴字,实际上是仿藏文字母而造的蒙文字母),以后的官印用这种文字刻字。三十六岁的藏历第五饶迥铁马年(公元1270年),又重新为皇帝授密宗灌顶,皇帝改西夏甲郭王的六棱玉印奉献,并封他为“普天之下、大地之上、西天佛子、化身佛陀、创制文字、护持国政、精通五明班智达八思巴帝师”,赐白银一千大升、绸缎五万九千匹等,以后八思巴要求返回西藏,忽必烈赐给他很多财物,请其留下,但他坚决不从。因此皇帝派兵数万沿路护送数月,于藏历第五饶迥火鼠年(公元 1270年)回到萨迦。此年在后藏曲弥仁摩地方召集七万多僧人举行法会,史称“曲弥法会。”以后任萨迦寺住持五年,四十六岁时在拉康拉章圆寂(一些历史书籍记载,他的一名近侍招引蒙古军队到西藏,怕八思巴发觉,因此在蒙古军队到达前,暗杀了八思巴)。他的著作收入全集中,共三函,有德格印经院印本,并有几种传记,详见达钦阿美夏所著《萨迦世系史》86页5行——141页2行。

  (271)忽必烈:略去。

  (272)凉州大王蒙哥都:元代皇帝忽必烈定都北京前,国都是上都,见前面注释(235),管辖该地的国王就叫凉州大王蒙哥都。(蒙哥都系阔端之子,封地在凉州,故称凉州大王。——编者)

  (273)国师:元代、清代对藏族喇嘛、格西和译师等高僧所加的一种封号。国师是蒙语,意为“学者”,见土观却吉尼玛所著《章嘉乳必多杰传》。.  (274)帝师:帝师是元、明、清以来皇帝对藏族大喇嘛所加的一种封号。以后西藏的历史学家们把曾在西藏地方当过执政、噶伦的喇嘛也加上一个帝师的名号。(皇帝封藏族佛教领袖为帝师,只有元朝。——编者)

  (275)额达恰那多吉(怙主恰那):(藏历第四饶迥土猪年公元1239年——第五饶迥火兔年公元1267年)关于他的事迹详见达钦阿美夏所著《萨迦世系史》141页2行——142页3行。

  (276)达钦达玛八刺若支达:(藏历第五饶迥土龙年公元1268年——第五饶迥火猪年]287年)关于他的事迹详见《萨迦世系史》143页2行——144页6行。

  (277)哲明达地方:多康一带的一个地方,在何处不详。

  (278)仁钦坚赞(藏历第四饶迥土狗年公元1238年——第五饶迥土兔年公元1279年)关于他的事迹详见《萨迦世系史》 142页4行至背面1行。

  (279)意希迥乃大师:(藏历第四饶迥土狗年公元1238年——第五饶迥木狗年公元1274年)关于他的事迹详见《萨迦世系史》143页3行至背面2行。

  (280)达尼钦波桑波贝(达钦桑波贝):(藏历第四饶迥水狗年公元1262年——第五饶迥木鸡年公元1324年——关于他的事迹见《萨迦世系史》144页3行——149页4行。

  (281甲)喇嘛贡噶洛追(帝师贡噶洛追):(藏历第五饶迥土猪年公元1299年——第六饶迥火兔年公元1327年)元代皇帝爱育黎拔力八达普颜笃封他为帝师。详见《萨迦世系史》 151页4行-153页6行。

  (281乙)喇嘛贡噶勒贝迥乃帝师贡噶勒贝迥乃:(藏历第五饶迥土猴年(公元1308年——?)萨迦四个拉章中的拉康拉章的第一代,他当过元朝也孙铁木儿和图帖睦尔两位皇帝的上师,受封为“帝师”。关于他的事迹详见《萨迦世系史》200页。

  (282)喇嘛贡噶坚赞(帝师萨迦贡噶坚赞):藏历第五饶迥铁狗年(公元1310年)——第六饶迥土狗年(公元1358年),在任萨迦寺住持期间,声誉很高,元朝皇帝图帖

  睦尔封他为靖国公,并赐金印。以后受图帖睦尔迎靖,任图帖睦尔、懿璘质班和妥欢贴木儿三位皇帝的上师,受封为帝师,他的事迹详见《萨迦世系史》200页——201页。

  (283)靖国公:元、明时代对西藏高僧的一种封号。

  (284)都科哇:指能够解释不同于其它密宗经咒的《时轮根本续》并精通历算的高僧和格西。

  (285)五台山:又名清凉梵净山,是全国的名山。佛教徒认为是文殊菩萨的驻地。山高海拔二千八百九十米,山顶分五个高台,中台金山象狮子逞威,东台水晶山象大象逞威,南台阿州山象骏马躺卧,西台红宝石山象孔雀开屏,北台蓝宝石山象共命乌交错。五台山有很多寺庙、佛堂、石窟、佛塔等古迹文物。见五台山堪布贝丹扎巴、章嘉乳必多吉、蒙古贡布杰所著《五台山目录》。

  (286)降漾仁钦坚赞(夏尔巴降漾仁钦坚赞):藏历第四饶迥土马年(公元1258年)——-第五饶迥火马年(公元1306年),他是八思巴的亲炙弟子夏尔巴西饶迥乃未出家前所生的第三个儿子,他虽不是萨迦款氏族裔,但担任了萨迦住持,是卓有成就的著名高僧。怙主恰那的儿子达玛巴拉去世前称达钦桑波贝哇不是萨迦款氏后裔,皇帝将达钦桑波贝流放到汉地东海一小岛上。不久达玛巴拉去世,萨迦后裔断绝,很多年都由降漾仁钦坚赞讲经说法,修缮各个旧佛殿,并于藏历第五饶迥木蛇年(公元1305年5月)开始修建了大佛堂楼上围廊的瑜伽部以下的一百四十八个大坛城,密集部的六百三十九个坛城,总计七百八十七个坛城。每个坛城的图案都是由绛漾仁钦坚赞画的,留存至今。总之,从达玛巴拉逝世到达钦桑波贝哇回西藏的十二年再加达钦桑波贝哇回到西藏后没有任住持的十八年,总共三十年中由他担任萨迦寺的住持,使萨迦教派较前有很大发展。藏历第五饶迥火马年(公元1306年初),他把住持移交给达钦桑波贝哇,元朝皇帝完泽笃派人迎请,他于此年年终去世,享年四十九岁。他的事迹详见《萨迦世系史》145页4行——146页6行。

  (287)本勤贡噶桑波:他是萨迦第二任本勤,初任内侍,本勤释迦桑波死后,任命他为萨迦本勤。六年中他继续完成释迦桑波没完成的大佛堂上下层、侧房、围墙、屋顶以及仁钦岗拉章、拉康拉章、北面的大屋顶殿。据说八思巴第二次回西藏时,他与八思巴意见不合,一名近侍官员在八思巴和本勤之间拨弄是非,后来又向薛禅皇帝进馋言,说本钦不听上师吩咐,所以薛禅皇帝下令撤去他的本钦职务,任命他为甲绒宗的宗本。此后,八思巴的弟子又向薛禅皇帝说了很多挑拨的话,因此在藏历第五饶迥铁龙年(公元1280年),忽必烈派米钦桑哥带领几万蒙古军包围甲绒宗(娘堆芒热),逮捕贡噶桑波,处以死刑。他的事迹见达仓巴班觉桑波所著《汉藏史集》下集,是参照《八思巴传》写成的。

  (288)喇嘛扎巴沃色(帝师扎巴沃色):八思巴的却本,堪布扎巴沃色是松巴扎巴坚赞之子,以后作为达玛巴拉的侍从到西藏。喇嘛都科哇益希仁钦圆寂后,他被薛禅皇帝迎请去担任皇帝的上师,受封为帝师。

  (289)喇嘛桑结贝(帝师桑结贝):帝师扎巴沃色之弟,任康赛拉章住持,后任元朝完泽笃、曲律、普颜笃三位皇帝的上师,受封为帝师。

  (290)萨迦派首任本钦释迦桑波:萨迦班智达受元朝皇子阔端迎请,临行前任命释迦桑波为本钦,忽必烈皇帝赐给他卫藏三路管民万户的印信。萨迦班钦受阔端迎请的时间是藏历第四饶迥水兔年(公元1244年),至第五饶迥木猪年(公元 1270年)的二十八年间,他担任萨迦本钦。于藏历第四饶迥木牛年(公元1265年)倡建萨迦大佛殿,还未完工,他就于藏历

  第五饶迥铁马年(公元1270年)去世。其事迹见达仓巴班觉桑波所著《汉藏史集》。

  (291)三路管民万户:元代地方的各级官员,最低的是管理二十五小户组成的一个大户,称十户长。两个大户组成一个达果(马头),有五十小户,其官称五十户长。一百小户组成一个甲郭(百户),其官称百户长。一千小户组成一个东郭 (千户),其官称千户长。一万小户组成一个墀郭(万户),其官称万户长。十个万户组成一个路,其官为路的达鲁花赤。管辖三路的官员称三路管民万户,授水晶印。卫藏人口虽不足三十万户,但特授本钦释迦桑波与三路万户相等的官职,一般的本钦仅授职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赐给银印。见《汉藏史集》。

  (292)萨迦大殿:西藏历史上著名的萨迦大殿,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该殿系藏历第四饶迥木牛年(公元 1265年),八思巴从元朝都城第一次返回西藏时,命萨迦本钦释迦桑波集中西藏十三万户的民工动工兴建的。过了六年,木料运来还未上底层房梁时,本钦释迦桑波去世了。贡噶桑波继任本钦,他任本钦的六年间继续修建了大殿的上层楼房、侧房、屋顶房檐、大殿围墙的壁画等。其后,由第九任本钦阿迦仑修建了屋顶女墙和外围墙。其后,夏尔巴绛漾仁钦坚赞在任萨迦住持的三十年中,修缮各佛殿,并在任住持的最后一年,即第五饶迥木蛇年(公元1305年),从五月开始,用三个月修建了大殿露台的八根柱子和走廊周围的密宗四部的瑜伽部以下的一百四十八个坛城,密集部的六百三十九个坛城,总计七百八十七个坛城,每个坛城的图案都是由他画的,留存至今。这些坛城和殿中的三座塔是从八思巴开始,历任萨迦住持修建的。他们修造了无数佛经、佛像、佛塔,详见达钦阿美夏阿旺贡嘎索南所著《萨迦世系史》,恕不赘述。

  (293)仁钦岗:萨迦派四大拉章之一,由第二任本钦贡噶桑波修建,达钦桑波贝哇去世后,其子众多,由帝师贡噶洛迫把达钦桑波贝哇的儿子们分为四个拉章,并把仁钦拉岗拉章和水晶印交给降漾顿月坚赞。由此传出仁钦岗拉章的传承。详见达钦阿美夏所著《萨迦世系史》158页6行——199页4行。

  (294)拉康拉章:与仁钦岗拉章一样,系第二任本钦贡噶桑波修建,达钦桑波贝哇去世后,帝师贡噶洛追把达钦的儿子们分成为四个拉章,并把拉康拉章和金印交给帝师贡噶勒贝迥乃兄弟,由此传出拉康拉章传承。详见达钦阿美夏所著《萨迦世系史》。

  (295)宣慰使:元代忽必烈薛禅汗在至元九年藏历第五饶迥水猴年(公元1272年),建立了管理西藏地区的吐蕃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其主管官员为“宣慰使”和“都元帅”官职(元朝在藏族地区设有三个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即吐蕃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管辖甘青藏区,吐蕃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管辖甘孜昌都一带,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管辖前后藏及阿里地区)。

  (296)大清查:萨迦派第二任本钦贡噶桑波时,元朝为征派军差和赋税,划分各级驿站,并根据地方的好坏和人口的多少决定征派差税的多少。

  (297)卫藏的详细法律:元代西藏执行的法律实际是元朝的法律,元朝法律因未见资料,不在此叙述。

  (298)宣政院:元朝设立的掌管全国佛教事务和藏族地区行政事务的机关。

  (299)教法传承:按佛教说法,自释迎牟尼任命他的弟子迦叶为教主后,历任教主都从自己的弟子中择优秀者继承教主职位,称为教法传承。

  (300)戒师传承:(1)授比丘戒的堪布传承,西藏后宏期最早的传承是从喇嘛贡巴饶色到卫藏的十位贤者,他们的传

  承叫“喇钦传承”。(2)藏历第三饶迥木鸡年(公元1204年),喀且班钦释迦室利到西藏后,给很多人授比丘戒,此后分成了四部传承,称为“班钦传承”。(3)有时也指掌管西藏各个寺庙政教大权的堪布的传承,此处系指前二者。

  (301)因明传承:一般指《根本续》和《注释续》,此处应理解为教授佛经五部大论中的因明论的传承。

  (302)《楞伽经注释》:《楞伽经》是在公元八世纪由西藏译师桂·却祖从汉文和梵文本翻译成藏文的,《楞伽经注释》是由印度的桑波大师写的,《楞伽经》收入丹珠尔显宗部的[42]函中。《楞伽经注释》由桂·却祖翻译,收入丹珠尔显宗部的[43]函中。

  (303)上部戒律传承:十世纪末,阿里古格王天喇嘛意希沃迎请东印度班智达达玛巴拉,在阿里建立僧伽和戒律讲习院,由其弟子三巴拉等人发展为“上部戒律传承”。

  (304)戒律典籍传承:十世纪中叶,西藏佛教“后宏”时,由喇钦贡巴饶色的弟子卢梅楚臣喜饶和松巴意希洛追等人在西藏建立多部僧伽,大大发展了戒律的讲习。参见《青史》 [2]函和《贤者喜宴》[8]函。

  (305)恰都传承:格西恰都哇贞巴尊追拔的戒律口头传承,见《青史》[2]函8页5行——9页7行。《贤者喜宴》 [8]12页7行——13页6行。

  (306)班钦释迦室利(喀且班钦):藏历第二饶迥火羊年 (公元1127年)——第四饶迥木鸡年(公元1225年),享年九十九岁。出生于西印度的喀且地方(现在的克什米尔)查哇苏热城,父亲是大商人萨玛扎雅。他从十岁起刻苦学习五明,二十三岁出家,此后到东印度。三十岁学习佛教哲学,又受比丘戒学习密宗。他是举世闻名的一位大学者,藏历第一饶迥末、十三世纪初,阿拉伯大食军队攻占除东印度、南印度以外的西印度、北印度、和中印度。因此,很多佛教学者和僧人都逃到印度以东的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地。喀且班钦等少部分人跑到印度北方离西藏亚东地区不远的比达乌热的集市。在此居住一年多,藏历第三饶迥木鸡年(公元1204年)西藏的绰浦译师强巴贝迎请他经亚东到西藏,此时喀且班钦已七十八岁,而绰浦译师还不到三十岁,他本想讲授一些佛经后就返回印度,后来偶然听到学生中几位班智达讲论经典,非常高兴,他说:“在西藏有这样年青的大译师、大学者,真是奇迹。”他又讲了很多佛经,让译师们翻译成藏文。他将手中财物悉数赠给译师们。他在藏十年弘扬佛教,于八十八岁的藏历第四饶迥木狗年 (公元1214年)从西藏回到克什米尔。他将在藏期间所得的群众和富有的施主奉献给他的物资全部献给当地的寺庙建造佛像,自己一无所取。他回印度后又传教十二年,九十九岁时圆寂。其事迹详见《青史》[15]函从开头至5页背面6行和《贤者喜宴》[8]函的13页6行——20页背面6行。

  (307)曲水的卓玛寺:以前在拉萨河下游曲水地区的一座寺庙,此寺的历史未见记载。

  (308)磋钦巴:喀且班钦释迦室利到西藏后,传出很多比丘戒律传承,由此分出四派即:①磋钦巴派,②切章派,③僧伽岗巴派,④却龙巴派。磋钦巴派是班钦的弟子藏巴多杰贝所传的一派。

  (309)切章派:如上所述,四部律传承中的磋钦巴派的堪布桑杰贝(第一任堪布多杰贝的弟子)在尼磨秀的切章地方发展的传承,称为切章派。

  (310)噶当派:该派把释迦牟尼的教导一字不漏地承认为对自己学佛的指示和教导。第一饶迥铁龙年(公元1040年),阿底峡到西藏,十七年中,曾到阿里、拉萨涅塘、彭波等地弘扬佛教。第一饶迥火鸡年(公元1057年),阿底峡的弟子仲敦

  巴·甲瓦穷乃倡建热振寺为据地。由此发展的教法传承叫做噶当派。到十五世纪初,宗喀巴整饬佛教,从而使噶当派的教法重新得到发展,噶当派和格鲁派的教法传承合为一体,因而噶当派也就不单独存在了。

  (311)挲霍尔国王(帕哈喀拉国王):藏族历史上有时称挲霍尔国王,有时称帕哈喀拉国王,实际都是指现在的孟加拉。

  (312)比丘大众部:佛教中因执行戒律和授戒的堪布传承的不同,分为四大部。其中大众部的堪布是声闻饮光尊者 (即迦叶)僧衣为二十三至二十七幅之间,该部标志是法螺,用巴利语诵分别解脱律,碗中盛上饭食,放到自己面前立即取食,碗底不留饭,认为如比丘和沙弥同睡在一间房子,只要用帷幔隔开,就不算违戒。该部又可分成五部,1.东山住部,2.西山住部,3.雪山住部,4.说出世部,5.说常见部。他们各自的观点有微小区别。详见导师世友所著《异部宗轮论》和导师堆哇拉所著《分部经典概论》,收入丹珠尔显宗[90]函中,第一世嘉木样阿旺尊追所著《宗派论》[2]函。

  (313)觉卧第蚌噶热(即阿底峡):见注释(250)。

  (314)仲敦巴·甲瓦穷乃(格西敦巴):据赖钦贡嘎坚赞著的《噶当佛教史——贤者意乐》记载,他生于第一饶迥前最后十二年的木龙年(即公元1004),卒于第一饶迥木龙年 (公元1064年),享年六十一岁。其生卒年有四种不同说法,不在此例举。他生于藏北念青唐古拉沃扎吉莫地方,属羊协氏族,其父名达松古辛,其母名枯沃萨兰久,幼时母亲就去世,其父续娶。因继母经常打骂,他就逃到康区,投奔喇嘛赛尊,白天干家务活,即饲养牲畜、磨面等,附带学习一些知识,晚上为喇嘛看守田地。他不管是伺候喇嘛,还是学习都从来没有耽误过,在空闲时间还向班智达弥底学习了声明学和桑支达语。后来听说阿底峡到了阿里,他就徒步从康区勿匆赶到阿里,阿底峡准备动身回印度的前两三天,在普兰的吉兴村见到了阿底峡。象阿底峡这样的大师从印度到藏区还是第一次,因此卫藏地区的格西、学者们亲笔写信,让仲敦巴一定要把阿底峡请到卫藏。阿底峡到卫藏后,除了他在枯尊追雍仲处住留的三个月外,始终由仲敦巴充当主要侍从,空闲时间他就向阿底峡请教佛法。阿底峡圆寂后,其遗体和遗书都留交给弟子们,仲敦巴带领阿底峡传授的一些弟子,携带阿底峡的遗体和本尊佛像到热振。于第一饶迥火鸡年(公元1057年)修建热振寺,并把阿底峡的遗体安放在一座银塔里。其后阿底峡的弟子们就由仲敦巴负责学佛和生活。虽然仲敦巴一生只受过居士戒,没有受比丘戒出家,是个居士,但持守戒律比僧人还严,最后于六十一岁在热振圆寂。其详细事迹载于赖钦贡嘎坚赞所著《噶当佛教史——贤者意乐》和类乌齐本仓次旺嘉所著《洛绒佛教史》的14页正面5行开始的十多页,《贤者喜宴》[8]函14页4行——30页1行。

  (315)居士:自己信奉佛教而又不具备出家的条件、不能守持比丘戒律的人,可以断离五恶守持居土戒,五恶即: 1.杀生,2.偷盗,3.谎言,4.邪YIN,以上为四根本罪恶,再加5.饮酒。能够断除五恶的居家佛教徒称居士。

  (316)热振寺:第一饶迥火鸡年(公元1057年),阿底峡的弟子仲敦巴·甲瓦穷乃倡建的一座寺院(在今西藏自治区林周县境内),仲敦巴以该寺为据点发展的教法传承即为噶当派。原西藏地方政府建立后,该寺为地方政府所管辖的寺庙之一,第五十四任甘丹赤巴阿旺曲德长期担任七世达赖格桑嘉措的老师,他生前曾要求将热振寺拨给他个人,因此第七世达赖喇嘛于第十二饶迥土羊年(公元1739年)将热振寺献给他个人管辖。他死后的转世是赤钦丹巴饶杰,淸朝嘉庆二十年第十四饶迥木猪年(公元1865年)嘉庆皇帝又下令将热振寺交历代热振呼图

  克图个人管辖,从此热振寺历代赤钦被称为热振活佛。此寺里有阿底峡在世时画的他的画像,以及格西纳描译师所著八十部阿底峡传,还有著名的歪脖颈卷轴画(据说阿底峡是歪脖子,此像画成后,阿底峡本人看过,说画的很象。——编者),阿底峡的本尊密集文殊金刚像等许多珍贵古文物。以前,热振寺有一千间僧舍,五十尊铸造的佛像,三千六百多幅唐噶,一千万函佛经,七百七十五座灵塔。详见《热振寺史》。

  (317)普穷哇·宣奴坚赞(格西普穷哇):藏历第一饶迥铁羊年(公元1031年)——第二饶迥火狗年(公元1106年),其事迹详见《青史》[5]函13页正面3行——14页正面3行,赖钦贡嘎坚赞所著《噶当佛教史——贤者意乐》。

  (318)博多哇仁钦色(格西博多哇):藏历第一饶迥火兔年(公元1027年)——第二饶迥木鸡年(公元1105年),他是噶当派喇嘛中善于讲经的一位大学者。其事迹详见赖钦贡嘎坚赞著的《噶当佛教史——贤者意乐》。

  (319)京俄·楚臣拔(格西京俄哇):藏历第一饶迥土虎年(公元1038年)——第二饶迥水羊年(公元1103年),享年七十六岁。五十八岁的第二饶迥木猪年(公元1095年)倡建洛寺。其事迹详见赖钦贡嘎坚赞所著《噶当佛教史——贤者意乐》。

  (320)康巴龙巴(格西康龙巴岗巴释迦云丹):藏史第一饶迥木牛年(公元1085)——第二饶迥木羊年(公元1115年),其详细事迹见赖钦贡嘎坚赞著的《噶当佛教史——贤者意乐》。

  (321)那塘寺:西藏历史上一座著名的噶当派寺院,(在今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县曲美区)藏历第三饶迥水鸡年(公元 1153年)由格西夏热哇的弟子董敦罗追扎巴倡建。此寺曾出过琛·南喀扎巴等大学者,十二世纪初迥丹日贝热智和卫巴罗色桑杰恰等把散在西藏各地的甘珠尔和丹珠尔底本收集整理为一

  套完整的大藏经。第十二饶迥铁猪年(公元1731年)由颇拉索南多杰(即颇罗鼐)任施主,刻了甘珠尔一百函的印板,此后继续刻了丹珠尔二百二十五函的印板,以及释迦牟尼生平卷轴画二十五幅的印板,还刻了一整套宗喀巴生平卷轴画共十五块印板等很多木刻印板。该寺还有其它很多古文物。

  (322)贝丹卓达尼(卓敦东仔扎):董敦罗追扎的弟子,其事迹迄今未见记载。

  (323)十六尊者:按佛教说法,释迦牟尼圆寂时对罗喉罗等十六尊者说:“我的教法在赡部洲消亡前,你们也不会入灭,须护持我的教法。”因而十六尊者在赡部洲十六个地方弘扬佛教。汉地佛教十八罗汉中的和尚尊者是唐太宗迎请十六尊者到国都长安时,负责招待十六尊者的人,以后成为皇帝供养的对象,当了八个皇子的老师。十八罗汉中的居士达哈达拉的来历是,十一世纪初,阿底峡到了西藏,住在扎叶巴寺时,一天十六尊者来到阿底峡的面前,仲敦巴招待十六尊者,因而他被列入罗汉之中。西藏十六尊者的画像和塑像,最先是在十世纪末,喇钦贡巴饶色的弟子鲁麦仲穷到了长安后,临摹了唐太宗迎请十六罗汉时所造的塑像,回到拉萨后,照此摹本在扎叶巴的十圣地佛殿中塑造了十六尊者的塑像,此后流行于西藏各寺院。虽然十六尊音都是印度的阿罗汉,但通常西藏寺院中他们的画像上的衣着与汉地的和尚相同,原因即在于此。十六尊者的事迹详见策却林喇嘛容增仁波且意希坚赞所著《十六尊者的传记》[10]函。

  (324)成就者娘日措巴:领主娘尼玛沃色是著名的旧密宗喇钦,藏历第二饶迥木龙年(公元1124年)——第三饶迥木鸡年(公元1204)年,享年八十一岁。其详细历史见《伏藏珍宝集》第一部《一百位伏藏师根本传记》。

  (325)法相院:主要学习佛教法相学的五部大论的大寺

  院就叫法相院。在色拉、哲蚌、甘丹三大寺修建前,西藏大法相院是卫地方的六大寺庙即1桑浦、2德哇坚热哇堆,3蔡公塘 4噶东、5觉摩隆、6苏浦。在后期,除格鲁派的拉萨三大寺甘丹、哲蚌、色拉外,也有的人把扎什伦布、塔尔寺、拉卜楞寺列入大法相院一类。格鲁派的大寺院虽然是以学习法相学为主,也另辟有学习密宗经咒的扎仓。

  (326)迥丹惹迟(迥丹日贝惹迟):十二世纪初西藏的一位大学者,幼时在那塘寺勤奋学习法相学,后来和卫巴罗色桑杰布一起校勘了那塘的丹珠尔和甘珠尔,并写了《大藏经目录——太阳的光辉》,另外还有因明注释、医方明论等十六部著作,其事迹见《青史》[7]函5页7行——6页背面1行。

  (327)南喀扎(琛嘉贝央):迥丹惹迟的弟子,一次上师深夜读书,他假装鬼神惊吓了上师,因而被赶走。其后,他在萨迦时,受元朝皇帝普颜笃的迎请为受供喇嘛,在上都时写了《俱舍论注释》通常称为《琛氏论藏》,他还做了《因明注释》的再注工作。其事迹载于《青史》[7]函5页[背面]4行——6行。

  (328)曲弥大法轮会:藏历等五饶迥火牛年(公元1277年),八思巴第二次回到西藏,在后藏曲弥仁磨地方发起有七万僧众参加的大法会,西藏历史上称为曲弥大法轮会。

  (329)则本:僧众聚会时,站在队列最前面,负责清点人数及诵经事宜的喇嘛。

  (330)教规:释迦牟尼根据比丘、沙弥和僧人各自的思想水平制定的戒律条例就叫教规。僧众如违犯教规,应在第二天天亮前,向自己的教友或守同一戒律的人承认自己所犯错误,非在数月内承担五种贱活,只要改正错误即可,不必驱除出僧伽。如果犯戒者犯戒一天之后,仍不承认所犯错误,就会受到开除出僧伽等轻重不同的处罚,但不用体罚、逮捕、监禁等办法。政教合一制度在西藏确立后,上述关于在寺僧人的教规并不能很好坚持,而且各寺院还拥有奴隶、属民和寺院庄园,对他们一样实行封建制度的法律,对寺庙里违犯戒规僧人也实行肉刑和监禁等刑罚,寺院里执行的法规和封建法律没有区别。

  (331)噶当教典派:从仲敦巴甲瓦穷乃的亲炙弟子格西博多哇到格西夏拉哇,又到涅扎果堪钦却加桑波之间逐步形成的传承,称为噶当教典派。因有噶当六论,即《本生三十四论》,《法句经论》,《集学论》,《入行论》,《菩萨地论》,《庄严经论》,该派根据这六论传授教法,因而得名为噶当教典派。

  (332)冲协钦波:格西冲协哇仁钦森格,藏历第三饶迥水羊年(公元1163年)——藏历第四饶迥铁龙年(公元1220年),其事迹迄今未见记载。

  (333)岗岗寺:拉萨河下游的一座寺院。

  (334)东普日寺:拉萨附近嘉玛赤岗地方的一座噶当派寺庙。

  (335)绒巴甲索巴:他是仲敦巴和那措译师的弟子,其事迹记载在《青史》[5]函35页[背面]7行——36页[正面]5行。

  (336)调和内讧:略。

  (337)旁听讲经者:不是正式老师,而是站在旁边帮助释难和辅导的人。

  (338)《教法次第》:俄译师罗丹西饶的弟子卓龙巴罗追迥乃所著《教法次第》是噶当派重要经典著作,因此宗喀巴派人借《教法次第》时,携带了很多线香到很远的地方迎接。

  (339)桑普内邬托寺:藏历第一饶迥水牛年(公元1073年),阿底峡的亲炙弟子俄译师勒贝西饶创建桑普内邬托寺。他在建寺前曾请阿底峡到该地传授佛教,并要求对建寺的事保密,因而得名为桑普寺。该寺开初招收了五百多僧人,由俄译

  师讲经,后来分成十一个扎仓,1.白赛,2.尼玛塘,3.达波扎仓、4.南杰赛康、5.枯贝,称五个上岭扎仓、6.卓宁哇、7.希哇、8.娘绒、9.内廓哇、10.卓萨哇、11.热哇堆麦,称六个下岭扎仓。详见上岭罗桑坚赞的转世尼唐阿旺宣奴丹贝尼玛所著《桑普寺堪布、活佛世系传承的传记》。

  (340)旧密:西藏最初发展的密宗教法称旧密。八世纪中叶,藏王赤松德赞迎请莲花生大师到西藏,对藏王和部分大臣、百姓传授了很多密宗教法,称为获成就君臣二十五弟子 (详见《古代历史文献名词解释》)。此外,在赤松德赞时,咒师达玛吉第和班钦毕玛拉米扎等很多印度班智达到西藏,翻译了很多密宗经咒。吐蕃王朝崩溃之后,僧伽不复存在,但有桑杰益西大师在一百一十三年中传扬密法,此后,有素尔钦、素尔穷等人发展了密宗教法。关于旧密,可以分成三个不同的传承即:1.远传经典部,2.近传伏藏部,3.密意净相传承,简介如下:

  1.远传的经典部。在赤松德赞时期,班钦毕玛拉米扎到西藏后,对玛仁钦乔和涅扎那古玛拉二人传授了幻化密咒,其后又传授了很多弟子。在后藏的芒噶尔、拉堆洛降、金沙江流域、绷波冈等地区盛行。又有大师达那若支达给尼泊尔达玛波德传授了根本续和注释,他又传授给勃律的措如且赞吉,并翻译成藏文。涅扎那古玛拉给译师毕若扎那和玉扎宁波二人传授了大圆满心要,从他们传下来的称为心部。其后译师毕若扎那又给旺米盘贡布传授了空行母金刚乘教法,由此传下来的传承叫空界部。大师毕玛拉米扎对藏王赤松德赞和娘定埃增桑布二人传授了《大园满心要》其后,贡钦龙钦又发展了此传承,称为龙钦(大空界)精义部。大师噶饶多杰对仁增室利赛哈传授了《空行心要》,从此就传出另一种不同的心部传承。

  2.近传伏藏部。莲花生大师等传法师将一批经籍埋在山岗岩石中,并把这些伏藏掘出的时间,掘出前之征兆,掘出伏藏者的姓氏家族、出生地、属相、身体特征等详细记在伏藏的封面上,以后掘出伏藏的时间、人员等一切条件具备的话,就开始掘,掘出的伏藏分散传给众弟子。对此称为伏藏秘籍。掘出伏藏的喇嘛称为伏藏师。伏藏师有真的,也有假的。总之无论是否符合莲花生大师的授记,共计有一百多位伏藏师。(五世达赖喇嘛所著《强达仁增阿吉旺波传》中记载共有一百一十七位伏藏师的名单,各个伏藏师的事迹记载在《伏藏珍宝集》的第一部中。)

  3.密意净相传承:一部分喇嘛以净相谒见自己的上师和本尊,并把上师和本尊传授的教法秘密地传授给一小部分弟子。此种传授方法称为密意净相传承。

  关于宁玛教法,详见土丹沃色丹贝尼玛所著《大光明密传佛教史》和《土观宗派源流》第二章。

  (341)格西多杰宣奴:其事迹不详。

  (342)指授于弘扬佛教教法的继承人的称号。

  (343)经典:对佛教经典和古代学者们撰写的论著,上师一字不差地诵读,弟子们专心地聆听。

  (344)论理:对照因明学者的说法,依照事物的种类和可信的理由去理解经义。

  (345)显密口授:按释迦牟尼所说的,显宗部分称为经,密宗部分称为续。

  (346)注释:包括三种注释法。

  ①释字,对经文词语所加的注释。

  ②释义,开始按照经书中的内容分成段落,此后对难题和有疑问之处加以注解,最后把所叙述的主要内容用通俗的语言加以说明。

  ⑧释解,对文章中所叙述内容的难题部分加以说明。

  (347)秘决:实践经义时的重要体验。

  (348)尚蔡邦却杰喇嘛:俄译师罗丹西饶的弟子,他对因明学做了部分注释。

  (349)尚卓龙巴罗追迥乃:俄译师罗丹西饶的弟子。他著有《道法次第》、《教法次第》、《因明小注》等,其事迹详见赖钦贡嘎坚赞撰写的《噶当政教史一一贤者之明珠》。

  (350)恰巴却吉森格:桑普寺格西中最精通中观和因明的一位学者。他的生卒年不详,大约是在第三饶迥初至末尾。他把因明学经籍划分专题,并创立辨理经院的学习制度,同时把学法相学的学生分成班次,让学生们每天轮流立宗辩难,反复问答。辩论时,辩论者要站在经堂中间,开始对立宗者要放下披单致礼。当主持者高声宣布问难开始后,问难者将披单缠在腰上,引经据典进行提问,提问时可以揶揄、击掌、转到旁观者周围询问理由、绕三圈等。由于创立了辩难学习经典的方法,当时各大寺院掀起了学习法相学的高潮。恰巴却吉森格的弟子中有称为八大森格(即八大自在狮子)的,即:1.藏那巴尊追森格。2.丹帕玛哇森格。3.祖夏索南森格。4.玛甲卓巴森格。 5.则旺秋森格。6.娘赞却杰森格。7.丹玛官却森格。8.涅巴云丹森格。据说这八大森格皆为卓越的宗教理论家。恰巴却吉森格吸收了说一切有部经论的教义,对月称大师的教法进行了很多反驳。恰巴却吉森格的著作有《慈氏五论注》,并对《定量论》,《中观二谛》、《中观修饰》、《中观明论》、《入行论》等典籍作了注释,还有详略《因明除障论》两种版本。其事迹见于《青史》[6]函3页[背面]5—4页[正面]3行和恰巴的亲炙弟子藏那巴尊追森格著的《恰巴却吉森格传》。

  (351)断除戏论:除佛教善业外,中止其它一切活动。

  (352)唐波且寺:卫藏十人中的祖美楚臣迥乃于饶迥记年前的最后六十年的火蛇年(公元1017年)修建的寺院,此后库敦尊追雍仲扩建了此寺。

  (353)阿尔降曲益希:阿尔降曲益希亦称卫巴罗色降益希。那塘版大藏经最初整理时,是由阿尔降曲益希,迥丹热智和江若桑杰本三人校定的。

  (354)那寨顶:十三世纪末,格西阿尔钦波降曲益希所建的寺庙,位于拉萨附近堆龙河谷中。

  (355)秀公嘎热哇:十世纪末,俄·降曲迥乃在尼木秀中所建的寺庙。

  (356)大砖茶:一块大砖茶由四块小砖茶组成。

  (357)《业镜》:论述业果的一部典籍。

  (358)此处指不看书本讲经。

  (359)涅巴希波:亦称涅希恰贝多杰。他是恰巴却杰森格的弟子。其事迹迄今未见。

  (360)蔡公塘:即蔡寺和贡塘二寺的总名。藏历第三饶迥木羊年(公元1175年),贡塘地方的喇嘛尚·尊追扎巴创建蔡寺。十三年后的火羊年(公元1187年)又建贡塘寺。喇嘛尚死后,由侍从达玛宣奴担任部落庶民和寺院之主,此后完成了贡塘寺的全部工程。其后历经数任领主。领主仁钦坚赞朝见了皇帝忽必烈,此后忽必烈把蔡巴万户的百姓、寺庙以及一个佛殿作为施主的顺缘赐给仁钦坚赞,并封他为蔡巴万户长。仁钦坚赞之子噶德贝哇倡建曲科林扎仓,讲习法相学,后又在卫林建密宗扎仓。此后蔡巴万户长贡噶多杰迎请布敦仁波且,并整理出西藏全体学者承认为范本的蔡巴甘珠尔。详见觉日阿旺单增著的《蔡贡塘目录》。

  (361)讲经寺院:此类寺院主要是学习法相学五部大论。

  (362)讲、论、著三业:藏族的每一位贤者都必须精通讲、论、著三业,才算一位真正的学者。如果不具备讲论,也要善于讲经。论比讲难,著又比讲、论难。讲论时可能会出现错

  误,因此不一定讲的自己的真正观点,而著者就必须在遗词用字、词义、理论等方面都需要有较高的水平。故讲、论两方面的贤者较多,而论著方面的贤者相应比前两者少。

  (363)措普噶举:第三饶迥铁兔年(公元1171年)帕木竹巴的弟子嘉察仁钦贡倡建措普寺,并担任住持。因此发展为措普噶举。此后,措普译师降巴贝用黄铜铸了弥勒佛像,高为八十肘。措普噶举的历史详见类乌齐本仓次旺杰著的《洛绒教法史》和《贤者喜宴》的[12]函54页[正面]6行——55页[正面]4行。

  (364)布敦喀且(布敦仁波且仁钦朱):藏历第五饶迥铁马年(公元1290年)——第六饶迥木龙年(公元1364年),享年七十五岁。他虽未到过印度,但随从塔尔译师尼玛坚赞学习了声明学,把以前西藏没有翻译的部分典籍译成藏文。成为一名显密皆通的学者。所有的西藏学者一致称颂他为“遍知一切的布敦仁波且”,宗喀巴亦曾把布敦仁波且校订的经论和典籍作为学习的范本。其著作有历史、戒律、论典、般若、中观、因明、声明、历算、密宗等方面的论著共计二十六大函,木刻版本存放在布达拉宫下面的印经院。其事迹详见措普哇·索南森格著的《布敦论著二十一种》、喇嘛贡布贝哇著的《布敦仁波且传》和策却林容真益希坚赞著的《布敦仁波且全集目录》。

  (365)拉哇巴:他系印度八十个获大成就者中的甘巴李秀哇,其简明事迹见印度班钦阿扎噶热所著《八十四名大成就者传》,该书由巴曹·楚臣坚赞译成藏文,德格印经院印刷。

  (366)那波决巴:他系印度八十个获大成就者中的噶那巴秀哇,其事迹见上述《八十四名大成就者传》。

  (367)四大传授:指大成就者德洛巴的四种传授,1.父续密集,2.母续胜乐轮,3.梦观及中阴,4.转生与夺舍。

  (368)父续:对此有不同说法,按宗喀巴解释,它是密宗无上续部中以显示幻身为主的教法,如密集根本续。

  (369)母续:对此有不同说法,按宗喀巴解释,是密宗无上续部中以显现光明为主的教法,如胜乐根本续。

  (370)德洛·喜饶桑波:大约是公元九世纪中期人,其事迹见《贤者喜宴》[12]函9页5行至12页7行。

  (371)十二难事:指那若巴按其师之命完成的有生命危险的十二件难事,即:1.由十三层高的楼房上跳下,2.用竹签插入身体肾下,3.在满是水蛭的烂泥中用自己身体作桥等,详见《贤者喜宴》[12]15页4行至17页2行。

  (372)尊胜及共同成就:入密宗无上道后,上等获尊胜成就成佛,中等能获注(446)中所说的八共同成就中任何一种。

  (373)觉卧那若巴意希欧珠(即那若巴大师):大约是公元十世纪时期人,当译师甲·尊追僧格去印度迎请阿底峡时,据说那若巴还住在毕扎玛希拉寺。详见《贤者喜宴》 [12]函12页7行至18页3行。

  (374)玛尔巴译师却吉洛追:(饶迥纪年前最后一个六十年的水鼠年公元1012年——第二饶迥火牛年公元1097年,此处按《青史》记载,享年八十六),藏族历史上很有名的译师,生于洛扎曲其普地方,父名玛尔巴旺秋俄色,母名杰莫俄色,他在兄妹四人中排行第二。十五岁时从卓弥译师释迦意希学习梵语及声明学。此后回到家乡携黄金十五两前往尼泊尔,又同喀热娘译师一起前往印度。玛尔巴为适应水土,在尼泊尔住了三年,这期间他从尼泊尔吉太哇听习许多密宗教法。此后又去那若巴大师处,又由此到西印度从意希宁波大师学习密集,又回尼泊尔从那若巴大师学密集和玛哈玛亚教法。为筹集黄金返回西藏,当他得到许多黄金再去印度时,那若巴已外出云游,他克服许多艰难前去找寻,最后在森林中见到那若巴。

  四十二岁时又返回西藏,娶无常母为妻,过了几年又筹集黄金前去印度,遇到上师梅智巴,从其学习许多密宗教法。他先后多次来往西藏与印度、尼泊尔,背着行李步行穿过毒蛇林、沙漠、毒水河,经历无数艰难,回西藏时带回许多密宗经籍,译成藏文。他八十六岁时去世,其详细事迹虽不见于一般藏文史籍,但可看郭仓巴那措让卓所著《玛尔巴传》,以其记述最详。

  (375)卓弥·释迦意希(即卓弥译师):(饶迥纪年前最后一个六十年的水蛇年公元990年——第一饶迥木虎年公元 1074年,享年八十二),其简明事迹见《青史》[4]函2页1行至2页4行。

  (376)桂译师:桂译师枯巴拉哉是西藏十分著名的译师,其生卒年未见史籍明载,但他系阿底峡的弟子,故应为十一世纪时人。他生于后藏达纳普枯巴地方,家族为桂氏,幼时经尼泊尔去印度学法,依止七十多位班智达,显密经籍几乎无所不学,回藏后讲说及翻译许多新密宗经典,尤其是密集方面的经典。记载其详细事迹之文献至今未见。

  (377)佛子梅智巴(额达梅智巴):他是精通内外道 (佛教及非佛教)各教派的一名大学者,他的教法经玛尔巴传扬于西藏,噶举教派的大手印教法即来源于他。

  (378)阿格旺秋扎巴:他是守护印度吉祥那烂陀寺西门的大学者,因其每日能念偈一千颂并解其意,且理解后从不忘记,故得名阿格旺秋(意为语自在),其事迹详见多罗那它所著《印度佛教史》99页6行至117页1行。

  (379)日日巴:印度一获大成就者,其事迹迄今未见记载。

  (380)噶索日巴:印度一获大成就者,其事迹迄今未见记载。

  (381)阿哇都底巴:系阿底峡的上师,亦称强巴南交巴,其事迹见策觉林容真坚赞所著《道次上师传承》。

  (382)亲炙上师:指自己直接请教过教法的上师,从佛教的观点来说,对他象对自己的父母兄弟一样并直接请教过教法的,才算是自己的亲炙上师。

  (383)无二尊胜大续:部分藏族学者承认它是密宗真实经典,一些人认为是伪经。大无二尊胜续有七十七章,无翻译成藏文的,小无二尊胜续有布顿大师的译本,二十二章,收入那塘版甘珠尔密宗部(5)函。

  (384)九层城堡: 玛尔巴译师命弟子米拉日巴所建的玛尔巴之子达玛多德住的九层城堡。

  (385)空行净土:密宗经籍所说有一名空行净土的佛陀居处,依密宗道修习今生成佛之众生不舍凡身即可转生该处。

  (386)夺舍:按密宗无上续部说法,修习密宗无上瑜伽道到一定程度,自己的气脉和心获得自由,此时,如自己现有的身躯不能完成大事业,可在自己死前离开现有的躯体,转移到青年的尸体中去,如不能找到青年的尸体,可找一无伤病的洁净的生物的尸体,把自己的灵魂转移到那里而使自己获得复活的一种方法。例如,玛尔巴译师之子达玛多德坠马受重伤不能生存之时,即欲寻找一青年之尸体,但只找到一鸽子的尸体,于是将魂魄转移其中前往印度坟场,适有一个十六岁的男孩的尸体正被运往坟场,于是将魂魄又转移其中,成为一个大学者,得名底浦密宗之柱,日琼巴曾前往拜见并从其学法。与此相同,据说东科尔活佛索南嘉措也是前一世活佛朵居嘉措死后未经父母生养而夺舍于一名八岁男孩之尸体而转世的。

  (387)传法弟子:指上师在其众弟子中选择一名能继承自己教法的弟子,将自己的显密教法全部传授给他,并象对自己的儿子一样爱护他,这样的弟子称为传法弟子。

  (388)朵地方的粗敦·旺艾:据注释者所见到的十余种红史抄本中对这位上师的记载都已缺失,本书出版时仍保存底本原样,未能增补。欲知其详,可看《青史》[8]函7页5行——8页1行。

  (389)雄地方的俄敦·却多:玛尔巴的主要弟子之一,继承教诫传承。他的生卒年有三种不同说法(按《青史》记载为第一饶迥火鼠年公元1036年——第二饶迥水马年公元1102年,享年六十七岁)。其事迹详见类乌齐土官才旺嘉所著《洛绒教法史》37页等,《青史》[8]函3页3行,《贤者喜宴》[12]函20页5行-21页7行。

  (390)藏绒地方的梅敦·村波:即梅敦·村波索南坚赞,玛尔巴之弟子,继承光净传承,其详细事迹迄今未见。

  (391)贡塘地方的米拉日巴:(第一饶迥铁龙年公元 1040年——第二饶迥水鬼年公元1123年,享年八十四),其事迹遍传全藏区,不在此赘述。类乌齐土官才旺嘉所著《洛绒教法史》中,有许多普遍流传的《米拉日巴传》中未记载的内容。

  (392)修持传授:只向别人传授教法,不著论典,以在僻静处修持为主的上师及其弟子传承等。

  (393)恰译师(即恰译师却杰贝):(第三饶迥火蛇年公元1197年——第四饶迥木鼠年公元1264年,享年六十八),其简略事迹见《青史》[14]函23页6行——24页1行。

  (394)巴日译师:即巴日译师仁钦扎(第一饶迥铁龙年公元1040年——第二饶迥铁免年公元1111年,享年七十二),其详细事迹迄今未见。

  (395)桑噶译师:即桑噶译师帕巴喜饶,与玛尔巴同时代人。他曾修缮拉萨大昭寺,并为拉萨城里的乞丐修建乞丐房。其详细事迹见类乌齐土官才旺嘉所著《洛绒教法史》11页。

  (396)玛译师:即玛译师格微洛追(第一饶迥木猴年公元1044年——第一饶迥土蛇年公元1089年,享年四十六,据说是被毒死的),其详细事迹见《青史》[12]函3页l行——4页2行。

  (397)涅莫菊:该地必在玛尔巴的住地洛扎曲恰普之附近,现在叫什么名字不详。

  (398)大圆满:即旧密宗法要大圆满经咒,其内容分为三条:①心部,②法界部,⑧经咒部。

  ①心部:有母子十八部,其中前五部为毕若扎那所译,后十三部为班钦毕玛拉所传。大圆满心部教法为毕若扎那和宇扎宁波二人传给涅·扎拉古玛拉,他又传出四支,有殊胜弟子十人,下传给索波桑结意希等传承。毕若扎拉的弟子邦·桑结官布传给巴·热支达,他又传给雅司达玛喜饶等传承,又有毕若扎那传给觉莫则莫等传承。

  ②法界部:由班钦毕玛拉传出,他依《吉祥等虚空本续》所定九界之义及《智密》等密典,将金刚乘深密经咒等由毕若扎那传给邦·米旁官布等,后依次传至章玛俄提等,逐步弘传开来。

  此外,尚有深密大圆满法要(宁提),由班钦毕玛拉弥扎初次入藏时传给赞普赤松德赞和娘定埃增桑布二人,娘定埃增桑布将其经咒埋藏在谐拉康寺,口传经咒传给仲·仁钦拔,依次传至杰尊僧格旺秋,他将经咒埋藏三处,后由绒朗达地方的杰官那波、墨竹恰巴达地方的香门巴、羊卓雍湖边出生的尚扎西多吉等人掘出。各部经咒至贡钦隆钦巴时依次传出,贡钦隆钦巴弘传大圆满宁提教法之各种经咒,故被称为隆钦宁提。

  又,空行宁提教法,由上师噶绕多吉传给仁增室利僧哈,莲花生大师从其处学得,在西藏传给空行意希错杰。意希错杰将其埋藏。伏藏师白玛因具业缘而掘出,传至甲色勒巴坚赞

  等,逐步弘传开来,详见土丹俄塞丹贝尼玛所著《旧译甚深密法史》、南巴喀觉所著《伏藏师教法史》、工珠云丹嘉措所著《百名伏藏师传》。

  (399)玛尔巴曾三次去印度:中间一次为第一饶迥水马年公元1042年,据说与阿里到卫藏的阿底峡在途中相遇。

  (400)断除尘世:指与世俗家庭等根本断绝联系。

  (401)宗楚:米拉日巴修行的地方有内外六座秘密堡寨,见《米拉日巴传》。

  (402)拉齐雪山:今称珠穆朗玛峰,藏文史籍中称为“岗杰莫佟唐”的五峰雪山。

  (403)曲巴尔:后藏的拉齐曲巴尔,据《米拉日巴传》说,在“岗杰莫佟唐”的附近。

  (404)一境瑜伽:噶举派教法的大手印法的修习次第中,有不同程度的四种瑜伽(1.一境,2.离戏论,3.一味,4.离心或无定),第一种为一境瑜伽,即将已心专注于一境(此与三摩地修定有无区别待查)。据郭仓巴说,此为显宗的资粮道和加行道的相当部分。

  (405)离戏论:上述四种瑜伽之第二种,即使已心离生,阻、滞三戏论,郭仓巴说这相当于显宗的见道和十地中的第一地极喜。

  (406)一味:上述四种瑜伽之第三种,即将外境之显象与己心合为一体,即证悟心境为一,郭仓巴说这相当于显宗第二地无垢至第七地远离。

  (407)摄伏:对身形不定的鬼神说法,使其听从自己差遣。

  (408)长寿仙女五姐妹:1.吉祥长寿仙女,2.翠颜仙女, 3.贞慧仙女,4.冠咏仙女,5. 仁惠仙女,为噶举派的主要护法神之一种。

  (409)无修瑜伽:上述四种瑜伽之第四种,即对外境离持景相之意而修定自心,郭仓巴说它相当于显宗十地的第八地至第十地。

  (410)丹巴甲噶:即帕当巴桑结,有的藏文史籍说他活了五百岁,他最早把希解派的教法传入西藏,其简明事迹见《青史》[12]函l页——3页3行。

  (411)上首弟子:指众弟子中能够传承教法的。

  (412)无比的达波拉杰(即达波仁波且):(第一饶迥土羊年公元1079年——第三饶迥水鸡年公元1153年,享年七十五),幼年时即精于医学及密咒,长期行医,生有子女各一,不久夭逝,其妻亦亡,故厌倦俗世,于二十六岁时出家,一次受沙弥戒和比丘戒,起法名为索南仁钦。此后依噶当派大师多人学习噶当派各种教法。他三十一岁的土牛年时拜见米拉日巴,从米拉日巴学习密宗六年。四十三岁时(第二饶迥铁牛年公元1121年)建达拉岗巴寺,驻锡该处,由此发展起来的教法传承称为达波噶举。除香巴噶举外其余噶举教派都是由它直接或间接分出。温波达俄坚赞为他写有详细传记,各噶举教派多以其为始祖,都为他写有传记。

  (413)无身空行九法:智著空行以无形语教授给印度大成就者德洛巴喜绕桑波的教法有:1.成熟解脱心之花结,2.修习水中之剑,3.誓言自心镜,4.法器证悟之太阳,5.平持总镜,6.极乐语宝,7.风脉网轮,8.大手印解脱,9.聪慧明灯。

  (414)违背教诫:向上师学习密法后,改变信仰,以至诋毁或违犯教法。

  (415)不舍肉身升入空行净土:按佛教密宗经典的说法,自身的脉、风、穴等经过修炼后风和心二者获得自由,自身血肉之躯不必抛弃即能成佛。

  (416)《等持王经》:此书有十五函九章,赞普赤德松

  赞时由班智达室利林扎波底和译师曲尼楚臣译成藏文,收入那塘版《甘珠尔》显宗部[11]函。

  (417)《大悲白莲华经》:本书有六函及十五函两种本子。六函本由班智达止那里扎和译师意希德二人译成藏文,十五函本由班智达止那里扎、苏仁扎、扎查涅哇玛、藏族译师尚意希德等人译成藏文,收入那塘版《甘珠尔》[6]函。

  (418)破离对一切法性的戏论的等持:明确理解诸法的空性,即远离对空性的八戏论,即理解:1.无生、2.无阻、3.无常论、4.离断论、5.无行、6.无来、7.自离数论、8.离持相戏论。这方面的著作有龙树大师所著《中论》,月称大师所著《中论词语注释》宗喀巴大师所著《中观论注释》。

 
 
 
前五篇文章

星云法师:福报哪里来·迷悟之间 74 同心

蔡巴·贡噶多吉:红史 30、重要名词注释四 (419

星云法师:福报哪里来·迷悟之间 75 异想天开

蔡巴·贡噶多吉:红史 31、译后记

星云法师:福报哪里来·迷悟之间 76 冲突的可怕

 

后五篇文章

星云法师:福报哪里来·迷悟之间 73 谏言

蔡巴·贡噶多吉:红史 28、重要名词注释二 (97-

蔡巴·贡噶多吉:红史 27、重要名词注释一 (1-96

蔡巴·贡噶多吉:红史 26、元成宗完泽笃赐给西藏

蔡巴·贡噶多吉:红史 25、蔡巴噶举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