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堪忍尊者:智慧的能量 第二部 禅修之道 第一章 修道三要(二) |
 
堪忍尊者:智慧的能量 第二部 禅修之道 第一章 修道三要(二)
六道轮回 六道轮回中最底层是地狱道。出于残酷的动机伤害其他众生,便造下经历地狱苦的业。导致我们转生在地狱里若干主要的不善业,包括打斗、杀戮与强奸等。地狱道不是极冷就是极热,而转生在地狱里,通常都要停留一段难以置信的漫长时间。根据一项记载,降生在一个最不恐怖的热地狱里,也要停留九十亿年。 生在地狱,每一分钟都充满了痛苦。有些人被迫与业力创造出来的敌人战斗,每一次死亡之后,又会重生,继续战斗。我们所可能经验到成百的刺枪插入身体的痛苦,根本不能与这些不幸生命所受的痛苦相比。 一旦进入地狱道的愈低层,所经验到的痛苦更强烈,生命的长度也倍增。在热地狱的最底层,就是无间(阿鼻)地狱。在这个地方,我们的痛苦没有间断,身体与燃烧的热火已经无法区分。降生在寒冰地狱,就像陷入业力创造的冰与黑暗之景象中。被冰冻的岩山压碎,每当暴风雨来临,温度降低,身体便开始龟裂,像一朵巨大的莲花般慢慢打开,随着气温愈冷,身体转成蓝色,再变成红色,这时,业力创造出来的昆虫与小动物前来吃我们破裂的伤口,我们却无可奈何,因为身体已经冻僵了。 对地狱道还有进一步的描写,现在不能详述。在人道也有类似的地狱苦痛,这些记载可以从几本英文书中读到。当我们阅读或是禅思这些痛苦时,不应该认为它们是很棒的恐怖故事。释迦牟尼佛是出于知识与大悲心,才教导我们恶道的情况。佛陀看见众生替自己带来了这些苦难,想要指示我们回避这种可怕痛苦的方法。如果把这些记载视为怪诞的想像而置之不理,并且不认为有必要改变自己行为,便浪费了彻底脱离苦海的宝贵机会。我们势必会再回到懒散的生活形态中,被迫随着不自主的心念飘荡。 其次的恶道就是饿鬼道,飘荡的饿鬼忍受着极度饥渴的苦恼。我们受到强烈的贪婪、色欲与吝啬的妄念影响而做出的事情,会使我们受到饿鬼道的折磨。饿鬼不但受到饥渴之苦,并且受到热、冷、疲劳与恐惧的苦,尤有甚者,饿鬼永远遭受着无法满足的极度欲望折磨。 饿鬼可能徘徊许多年,都找不到一滴水。或许他发现了一些水,当他接近水的时候,水竟然消失了。在离他不远的远方,好像有一片清澈澄蓝的湖水,当他充满渴望的赶过去时,只发现泥巴与垃圾。即使幸运的找到一些水,还是有许多使他无法喝水的障碍出现。他的嘴巴不比针眼大,细瘦的脖颈打着结,通往洞穴似的胃。喝下去的水经常在口中就蒸发掉了,或是在到达胃的时候变成了酸水。 饿鬼的生命非常长,必须以千年来计算。虽然饿鬼道在地下,许多饿鬼还在人类与动物居住的地方徘徊。有些人具有能够看见饿鬼的业,但是大部分人看不见饿鬼。可是,我们都曾经看见一些人非常吝啬与贪心,我们不能确定,他们究竟生存在哪一道中。 其次要讨论的是畜生道。降生在畜生道里大部分是因为盲从无理性的本能,思想行为又顽固而闭塞。如果我们生为动物,根本没有机会利益自己。我们不自觉的不停制造恶业,陷入更多的痛苦之中。如果有一位善人想要教导我们一句足以消除许多业障的有力咒语,我们却因为太无知而只会向他乞求食物,也不知如何利用这句咒语。 大部分动物都遭受着极度饿渴的痛苦,并且惧怕被比它们巨大的动物吃掉。每当它捕捉到了一些东西,就非常忧惧地吞咽下去,并且继续注意着不要让自己被其他的捕食者杀掉。饲养在家庭里的动物比较幸运,不像野生的弟兄们遭受饥饿。但是,人类经常恶待它们,逼迫它们做苦工,或把它们像犯人一般绑起来。而且,有许多动物被人类猎取并且吃掉,比起其他动物,人类更加残忍又厉害。我们或许必须运用想像力,才会同情地狱道与饿鬼道众生的痛苦。但是,动物道里的痛苦,是大家都看得见的。 以上非常简短地省察了三恶道。除此之外,还有三个“幸运”道,它们被称为“幸运”,因为在其中有娑婆世界不同程度的享乐。我们也可以生在人道,阿修罗道,或是天道,就是神或女神。一般而言,降生在这些善趣中是行善的果报。但是,因为行善时还是受到无明的影响,动机也不纯净,仍然在业与烦恼的力量下,不由自主地投入轮回之中。我们在三善道中经历到的痛苦,可能比在三个不幸的道中轻,但是这些痛苦还是足以使我们觉得不满足。 天道是六道中的最高层,它有几乎像梦境般的快乐。这些骄傲的众生住在珠宝的宫殿,耽溺在各种声色的享乐中,然而,因为他们被这些欢悦分心得太厉害了,不再努力造更多善业,而把前生所累积的善报用光了。当他们死亡的时候,只剩下恶业。因此,大部分的天人都立刻掉落入恶道。 天人的生命到达最后一个礼拜时(据说,这一个礼拜大约等于人间的三百五十年),心理上经验到比地狱生命所遭受更多的瞋恨,他知道自己将要死,并且能够看见将要转生的恶趣。昔日的同伴,其他那些神与女神们,看见了他死亡的征兆,拒绝与他交往,使他落得孤单一人。他的光彩、曾经美丽一时的花冠凋谢了,等待着他从荣耀的生活中堕落。 阿修罗道与天道相似,而且两方永远交战不休。阿修罗嫉妒比他们优越的天道中丰富的财宝。其实阿修罗根本不可能杀害天人,自己反而很容易被敌方伤害或屠杀。嫉妒心使阿修罗无法享受自己的财富,而他想要获取更多财富的企图经常受挫。 最后,我们讨论人道。我们已经讲述过生、老、病、死的痛苦,以及与所爱的人别离,与所怨憎的人相遇,挫折和不满足等苦恼。而且,其他五道中可以经历到的悲惨,在人道中都有份。另外有更多可以叙述的痛苦,在此我们只有时间思考几项最普遍的。 我们所受的最大折磨之一,就是无法确保自己的财富、成就与地位等。我们或许花费了许多时间与努力,获得一样美丽的东西,但是,我们无法保证这份美丽不消逝,或能不失去这样东西。事实上,我们唯一能够确定的,只是这样东西的无常,它终将改变并朽坏。 我们不应被娑婆世界中稍纵即逝的财产,以及身体与世俗的享乐等吸引,而出卖自己。问题不在于拥有或享受它们,而在于执着它们。我们必须记住,自己过去生中曾拥有整个宇宙的好东西,却没有一样东西能够帮助我们调伏心念,或是解除痛苦。我们还是永无止境的在轮回中打转。 在轮回各道中,我们忍受着不断离开身体的痛苦,这就是无常的另一面。我们应该设法尽量想像家谱有非常众多的人群,藉此对无常得到一个粗略概念。家谱有我们的父母,以及父母的父母等。我们所能想像出来的人数,比起每个人所经历过的前世生命的数目,还是微不足道。我们就像自己的祖先一般投生到世界上,活了一段短时间,然后又死亡。所有人都不断的再生,舍弃一个接着一个的身体。 即使在短短的一期生命,我们也经历到不稳定的处境。前一刻也许还是总统或国王,下一刻就变成了被驱逐者或政治犯,譬如,在西藏有许多有钱人,自以为永远富裕,其实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算没有丧失生命,几乎所有人都会失去财产。 最后,应该提一下孤独的痛苦,虽然我们努力使自己周遭围绕着朋友与伴侣,还是必须孤独的面对人生中所有的危机,没有人能够分担我们在出生与死亡时的痛苦与忧虑。从各方面来,生在六道轮回中,充满了悲惨。我们对痛苦的看法,并不悲观,也不是宿命论,而是非常实际。与其否认痛苦的存在并且继续受苦,不如直接面对自己的问题,从中寻找解脱的方法。 必须再度强调的是,轮回中所经历的苦难,没有一样来自外界的处罚。苦难并不是由某人或是某样东西创造出来的,也不是自己突然跳出来的。我们经由自己的思想、言语与行为,造成受苦的因与果。一旦自己的业改变,所受生的六道也跟着改变。可以肯定的是,不善的行为必定导致痛苦,而良善的行为必定带来快乐。因此,我们一定要避免造恶业,并且尽量行善。一旦体悟到诱惑人的享乐,只是一种被掩饰了的苦,便可能解脱轮回。直到我们对整个轮回有所警惧,特别是畏惧三恶道,才可能得到这份体悟。我们必须相当清楚,只要自己的举止受烦恼发动,现在及将来都要为此负上很重的苦业债。不由自主的被娑婆世界中的享乐所吸引,是使我们不能了解这番道理的最大障碍。我们不妨把执着比喻为油,从纸上消除油迹很困难,尤有甚者,灰尘与污秽容易粘在泊上面,使这张纸变得更肮脏。同样,执着污染了我们的心,并且招引其他的烦恼。解除这种烦恼最好的方法,就是牢记轮回苦,然后发展出离苦因的心。 如果我们惧怕仇恨、执着、无明等污染的意念,就像惧怕烈火一般,就能保护自己不受伤害。在每一栋建筑物里面,几乎都有一个灭火器,是什么原因使人把灭火器放在那儿呢?因为人们十分明白失火的破坏性多么大,而且知道灭火器可以使他脱离危险,使家人安心的从事日常工作。同样,对痛苦的恐惧,以及出离苦因的意念,使我们能够对自己珍贵的生命做最好的安排。 让我们想像有一对朋友在吃冰淇淋,其中一人的心没有调伏,带着很大的执着吞咽冰淇淋,吃下去的每一口,几乎都造下一种恶业,他的心念反覆在期望、贪婪、沮丧以及失望之间穿梭,心中充满这些意念,经常错过冰淇淋的美味。而他的朋友有禅修经验,知道轮回享乐的本质是苦,所以缓慢又安详的吃冰漠淋,不让贪心升起,损及他对冰淇淋的享受。因为他的心念不被烦恼所妨碍,甚至可以把这件单纯的事情,转化成纯粹的佛法修行。这件事使他的朋友感到不满足与不适,他却能够从中获得短暂与究竟的快乐。这个例子显示,出离心不但使我们在解脱轮回时感到快乐,即使身处轮回中,也会感到快乐。 轮回的缘起 我们已经谈过,人们被自己的业与烦恼的风,从一个轮回的转趣,吹往另一个轮回的转趣。我们也说过,在不同染污心态影响下所造的业,将会带来什么结果。在此扼要的讲述,从一生投入另一生的实际运作情形,也许对大家会有帮助。 这个运作包含互相依存的十二支缘起链:(1)无明(2)行(3)识(4)名色(5)六入(6)触(7)受(8)爱(9)取(10)有(11)生(12)老死。 龙树菩萨(Nagarjuna)是释迦牟尼佛智慧思想的伟大传播者,他曾说: 在十二缘起支中 有三烦恼支 两业支 其余七支是果。 三烦恼支是:(1)无明,(8)爱,和(9)取。两业支是(2)行与(10)有。其余七支是来生会经验到的果报。 相互依存的缘起链,描述从一个受苦的转趣,投生到另一个受苦转趣的过程。因此,这项过程不可能在一期的生命中完成,它需要二或三生。我们以现今的人身为例,这个过程可以简要的解释如下。 在过去的一期生命中,受到(1)昧于实相的无明遍行的影响,在身口意三方面造业,而留下许多(2)行或业种子在(3)“意识”或“心识”中。其中,有些良善的行为,足以构成再生为人的业。所以我们在这第一期生命中完成了一个烦恼支,一个业,以及一个局部的果支。我们用“局部”这个字眼,因为(3)识的链环分成两类:因位识与果位识。前者是指过去生在心中遗留下来的业习,如前面所举的例子。后者是指投生下一期生命中的心识。 当第一期生命终了时,我们经验到极大的不安,强烈恐惧死亡。由于对即将留在身后的身体与财产,以及代替旧身体的新身体怀有(8)爱和(9)取,我们开始进入(10)有的阶段,这股力量引导我们进人另一期生命。因此,当我们死亡时,又完成了第二个烦恼支与一个业支,因而发动业种子,投生为人。 其余七支发生在接下来这一期生命。我们的果位识,进入母亲的子宫,与受精卵结合,这个胚胎结合了(4)名色,“名”指的是识的各种潜势,“色”指的是受精卵,然后,发展出(5)六入的六种感官,接下来是与感官对境接触的(6)触,最后,带引出具有各种感觉的(7)受,亦即对于对境产生快乐、不快乐,或是不苦不乐的感受。从受孕的第一刹那发生的一切事情,构成这期生命中部分的(11)生。从第二刹那之后,我们开始变老,进入前述的各种变化与苦。因此,(12)老死支完成了一部分,只剩下死亡。 这个过程也可能用三期不同的生命完成,可以想见,其中的前两期生命之间,隔了好多年。思考一下我们此刻所造的业,可能非常良善,不过是出于昧于实相的(1)无明,譬如,我们做这些善事,可能是带着强烈的自我意识或我执。这份(1)无明,可能会把(2)行,种在我们的(3)识里面,使我们转生为光耀的天人。 可能会有一种情况发生。当我们死亡的时候,转生天人的业比不上在另一生中所造,投生为狗的业强烈。因此,当我们死亡时,(8)爱、(9)取,以及(10)有,这些缘起支开始产生作用,形成另一条缘起的锁链。然而,生为天人的业并没有消失,依然留在我们的心识中,但是,要等到将来死亡时才会发动。在接下来的一期生命,其余七支会使我们感得狗的果报。然而,天人的业终将现前,而死亡时的三缘起支与下一世的七缘起支,将如上面解释地那样展开。 这是简略说明转生过程,不过足以让我们明白,由于无明,自己塑造了多少缘起链,而且,还会继续塑造下去。在田野里种下一颗种子,成长出来的东西,比原先种下的那颗种子大得多。同样,在心中不停种下的微小业种,所产生的苦果和业因完全不成比例。在无数生中的每一天每一分钟,我们都在或大或小的烦恼影响下行动,因此,所累积的业力,足以使我们在每一个苦趣中流转许多次。我们已经为无尽的缘起链,塑造了头三个缘起支,除非调伏自己的心念,防护自己的行为,并且消除无明,否则,势必被这些缘起链牵引到一个接着一个的苦趣之中,我们的心就像火车的行李车一样,从一个地方开往另一个地方,从一期生命进入另一期生命,收集业的包裹,终有一天,这些业的包裹终须送达、偿还。 轮回就像监狱,身陷其中,重重的围墙把我们套在自己无明之中。我们刚结束一条十二缘起链,爬过一道围墙,却发现自己还是停留在许多重围墙中央。轮回不会自动结束的。要是我们生生世世不停的造业,不可能指望耗尽轮回的业。唯一能使我们获得解脱的方法,是斩断缘起链的根源,也就是断除昧于实相的无明。 前面提过,要发起彻底的出离心,必须认识行苦无所不在。行苦是指,只要拥有一个不由自主且污染的身体,天生就会造苦,这是行苦的惨状。我们不应该以为要在出生之后,才会制造并经验人生的不如意。从十二缘起的讨论中,可以看得出转生的过程本身即蕴含苦。我们的心识里存有业习的痕迹,在极大的不满足与不安宁之下,投生到未来的生命之中。我们说轮回众生都有一个污染或是有漏的蕴身,因为意识受业与烦恼的力量所驱使,不由自主的投生到有漏的蕴身。 我们获得身体没多久,就开始步向死亡。有些生命在子宫中短暂停留就死去了。即使有些人活得比较久,生命也有定数。每一分钟过去,我们就更加接近死亡。就像从田野被牵往屠宰场的羊一般,每走一步路,就愈接近生命的终点。 如果我们看得出轮回各道都是苦,就不会执着世俗的享乐。这种认知非常重要,使我们得以发展空性正见,彻底切断轮回的根源,获得解脱。即使我们无法完全做到,死亡时,彻底的出离心非常有益处。因为我们事先下过工夫做死亡禅修,到时候很明白会发生什么情况,不至于陷入慌乱与忧虑中。同时,因为不贪轮回,会大为减轻对新生命的爱取,不但能够避免转生三恶道,甚至不会再轮回。如果能够掌控自己的心念,不产生任何贪心或厌恶心,便能转生净土,不会被迫受取污染的身体。在净土中,我们能够无碍地走向解脱与觉悟。 那么,发起真正的出离心,有什么征兆呢?宗喀巴大师说了以下的一段话: 一旦不再对轮回中的享乐, 产生甚至一秒钟的兴趣或贪着, 而寻求解脱的心, 日夜都不间断, 凡是发展出这种心态的人, 便是已经实证彻底的出离心。 菩提心的益处 宗喀巴大师用以下几句话,来联结出离心与菩提心: 光是彻底出离轮回的心本身, 而没有发起菩提心, 并不构成证得佛果的圆满安乐因。 宗喀巴大师说,要想达到成佛的无上目标,出离心之中一定要包含菩提心,也就是发心为利益众生而证佛果。有些人误以为,不需要具有出离心,就可以修真正的菩提心。其实,这是不可能的。他们或许认为,菩提心听起来像是愉快的修行方法,不需要放弃什么东西,而出离心似乎比较严苛、困难,不幸,事实并非如此。发展菩提心要经过许多渐进阶段的禅修,必须相当认真投入。不仅是思维善念而已。 然而,菩提心非常有益处,值得我们不怕任何麻烦,努力以赴。它是通往大乘道的门户,凡是发了菩提心的人,就称得上是圣者佛陀的儿女。具有菩提心,甚至光荣得超越了阿罗汉,阿罗汉已经解脱轮回,是了不起的圣者,但是还没有努力迈向佛果位。这些较低层次的阿罗汉,具有不可思议的神通,以及其他卓越的成就,但是,具有菩提心的菩萨,比阿罗汉更值得供养。 菩提心最大的益处,显现在实际的修行上。菩提心使得所做的每个修行活动更有力量,更有效果。譬如,抱着菩提心喂狗一把食物,比起不具菩提心的布施全宇宙的珠宝给每一位众生,带来更多的益处。因此,在修行的道路上进步得多快速,走得多长远,不在于供养的东西,或受供者的地位,乃至我们所依循的特殊法门等。相反地,和其他所有事情一样,最重要的是我们的心态。由于菩提心是最高超的动机,使得我们的作为强势有力,远超过普通的自私发心。 即使还没有实证菩提心,只要怀着类似的无私态度,终将带领我们实现这个高超的发心。而且,在过程中,菩提心对我们的修行,也非常有帮助。无论是帮助他人、课诵、烧香,或只是吃东西、讲话、或做生意,如果我们把所做的一切,全部回向,为了利益他人而成就佛果,那么,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成为重要的修行。 恶业成熟使我们在六道中轮转,因此,业是最危险的敌人,使我们不断受苦。菩提心具有最殊胜的力量,足以净化这些恶业,我们不必承受恶业所带来的果报。 伟大的寂天菩萨说过以下这段话: 五无问罪的恶业, 使我们落入阿鼻地狱,累劫受苦, 但是,只要实证菩提心, 在极短的时间内,便能够净除这个恶业。 借助菩提心的力量,也可以克服修行的内外在障碍,以下再引用一段寂天菩萨的话: 一旦调伏了自己的心, 便是调伏了老鹰、蛇与大象, 以及其他类似的可怕野兽。 以上这段话并不是出于空洞的抒情,而是陈述事实。有许多故事以及见证的记载,说明菩提心的力量与类似的利他动机,能够保护人不受伤害。印度与西藏有许多伟大的菩萨,必须行经居住着恶兽的丛林,然而,当这些菩萨接近恶兽时,恶兽经常变得驯服。似乎,连这些恶兽都知道,必须敬重这些修行大师。即使是胆小的动物,譬如鸟与鹿等,也会前来观看这些菩萨是何等人物。现今有许多修行者,也经验到类似的遭遇。 最后要提的是,发菩提心使我们进入金刚乘,这是成佛最快速的途径。扎实的体验出离心,并熟悉空性正见之后,才能进入密乘。但是,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有强烈的菩提心,无法忍受其他生命遭受极度的痛苦,因而全心全意的为了利益众生尽速成佛。如果本着这种发心修习密法,在短暂的一生中就可以达到目标。否则期望从最高深的密法获得成就,就像等待月亮从天空掉下来一样。 审察菩提心带来的好处和利益,同时了解菩提心会带领我们到达的目标,就会明白,菩提心是一切众生撷取快乐果实的田园。当一个人发起菩提心,就成为带给众人喜乐的源头,给予他人无限的利益,带来无法估量的影响力。因此,能够获得这么大成就的法门,非常值得努力禅修。 成就平等心 一旦我们了解,尽力帮助众生是自己的责任,就会升起要证得佛果的动机,以便带领众生脱离痛苦。只有实证大悲心,希望每个人都从痛苦中解脱出来,才能获得这种证悟。这也要靠我们培养纯净的心,希望看见他人得到快乐。唯有当我们忆念一切如母众生的慈爱,并且希望回报他们,才会生起这种爱心。如果我们偏爱一些人,嫌恶另一些人,必定无法视众生如同恩主。由于对众生保持不偏不倚的心态非常重要,我们首先必须禅修平等心。 这个禅修包括三种对象——朋友、敌人与陌生人。这些假名是如何安立的呢?因为我们的“自我”作崇,使我们对自己的身体、财产与舒适等都非常贪着。凡是有人造成干扰,或是威胁到我们的快乐,我们立刻把他视为“敌人”。同样,如果有人做了令我们更快乐的事情,他立刻变成“朋友”。我们完全忽视那些既不帮忙也不伤害的陌生人。 禅修平等心的基础在于明白这种分别心多么无意义,没有一点好处。由于我们对人贴上僵固的标签,每当我们遇见他们,便产生瞋恨、贪着,或是封闭、无知的态度。这种态度对自己与他人都有很大的害处。世界上有许多冲突,小至两人之间的口角,大至世界战争,都是因为人类想要毁灭敌人并且护卫朋友。如果每个人都能明白,这种党派心理多么没有根据,所有的恶业与痛苦都会结束。 首先,我们必须明白,执着是我们判断敌人、朋友或陌生人的根源。或们执着的对象包括受到威胁的财物,或帮助过我们的好朋友,或自己无知的观点,认为某人对我们的福祉很重要。我们在前面的章节中,详细叙述过这种执取的心态有何坏处。在此只需要提醒,经验这种执着的“我”,完全出于无明的颠倒见。 其次,轮回的一切都不确定,包括以上所说对人的三种分类。世界上没有固定的敌人,过去一直不断伤害我们,以后也会继续这么做。想一想自己无尽的过去世,以及在轮回中不断改变的人际关系,就可以信服,目前的敌人曾经是最亲密的朋友,目前的朋友也可能曾经是最可恨的敌人。甚至不需要用过去生做根据,就可以了解朋友、敌人与陌生人的身分经常在变化,儿童时代的好朋友现在到那里去了?我们现在十分讨厌一些亲戚,以前对他们又是什么感觉呢?在这上面做密集的审察禅修,专注在被我们归纳为某一类的特定人物,并且观想他们身份的变化,非常有益。当我们更熟悉这种禅修时,应该设法扩大范围,在禅修中包括更多的众生,并且把时间拉长。如此,就能够克服过去许多短见的限制。 重复的禅修平等心,使我们小心防范因习惯性的想法,对他人怀抱偏见。如此,我们将更有能力在对他人造成重大伤害之前就事先拦截身口意的恶业。多做这种禅修,就不会和人争斗,或妄自尊大,也不会不体恤他人。譬如,我们发现自己对某人生气,一想起这个禅修,立刻会消除恨意。这样一来,我们便能够信服,偏见的态度一点也没有道理,也不究竟,只是封闭、无知的产品,我们可以靠修行驱除它,并且带来平安。 忆念诸母有情的恩惠 体验内心的平安是很大的成就。但是,禅修平等心的主要目的与利益并不止在此。一旦我们学会不带偏见的对待所有众生,就可望感念每位众生的恩惠。这种体悟能够让我们克服一切私心,甚至包括寻求个人解脱轮回。 每当我们看见或想起自己的母亲,或是想起某位特别照顾我们的人,会自动认出她,并且在心中升起某种强烈的感觉,当我们禅修平等心,了解生命的生生不息,并且珍惜它,我们学到了对待众生平等。想到她们每个人过去都曾做过我们的母亲,因此,都以无比慈爱来对待我们。 发展菩提心的方法,就是先忆念自己今生的慈母。当我们还在她的子宫里,她就开始爱我们。怀抱着广大的无私之心。备尝艰辛,并且严格的约束自己,使我们不遭受伤害与不舒适。她对自己的吃喝,走路方式,以及所穿的衣服等,都非常小心。 虽然我们的诞生带给她很大的不舒适与痛苦,却丝毫不减她给予我们的爱心、照顾。我们还是幼儿的时侯,一天二十四小时她一直在照顾我们,尽己所能使我们不受伤害。对母亲来说,我们并不是轻松的负担,我们总是哭泣并且弄脏衣服,但是,母亲一次又一次的安慰我们,把我们弄乾净,即使吃东西的时候,还在关心我们的福利。如果在食盘上发现了特别好吃的东西,往往给我们,直到现在,我们照顾自己还不及母亲所表露的奉献精神。 她一面看着我们长大,一面为我们的将来着想。她最高兴看见我们快乐,生活过得好。她忧心我们的教育,经常亲自教导我们如何读书写字。事实上,我们现在能够不费力地做许多事情,大部分必须归功于母亲的倾心照顾。我们一向很短视,以为自己的力量与能力都是自己成就的。我们想着:“我的一切成绩都得自自己的努力”。然而,只要母亲在我们年幼时忽略我们一天,我们可能都不能活命了,更不用提有健全的身心。即使到现在,每当我们遭遇困难,母亲总是那个可以依靠,会尽力帮忙到底的人。 而且,母亲总是赞美我们。只要我们做了一点好事,她便满心喜悦,甚至经常夸大我们的成就。她希望我们得到好名声,有时甚至不惜对人撒谎。总而言之,在一生中,母亲为我们做了许多事情,大部分都是出于全然无私的心。还有谁如此为我们奉献呢? 如果把眼光扩大到前世,会发现这不是她第一次做我们的母亲。她曾经多次在轮回各道中,以同样的爱心照顾我们。譬如,她一定当过母鸡,而我们是她的小鸡。母鸡花了许多时间保暖鸡窝,并且为我们挖掘食物。虽然母鸡是胆怯的动物,当她发觉小鸡陷入危难,她会为小鸡牺牲自己的生命。思考动物道里许多类似的故事,使我们对母爱恩惠的禅修更宽广。然后,当我们回忆起数不尽的过去世中,每一个众生都曾一度是我们的母亲,至少和现在的双亲一样照顾过我们,那么我们的禅修便更宽广。 众生不但在做我们的母亲时,对我们很慈爱,在其他时候也同样的对待我们。观察一天里发生的事情,每个快乐的经验,几乎没有一样不仰赖他人给予某种程度的帮助。我们所吃的每盘食物,都包含着许多农夫、运输者、包装者及店主的劳力。我们也不可忽视。有许多小生物在种植与收成食物之时,丧失它们的生命。花时间仔细思索这件事情,会发现我们的生命与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密切关连。 我们具有修学佛法的能力,并且能够洞察实相的本质,这也归功于其他众生的恩惠。我们能够获得宝贵的暇满人身,明智地运用它,乃至发展彻底的出离心、菩提心,以及空性正见等,事事都靠其他众生帮助。怎么说呢?因为以上所说的每一样成就,不仅是出于我们自己创造的善业,也是出于许多教导我们修行之道的悟道者的善业。这两种善业都是依靠其他众生创造出来的。譬如,佛能得到觉悟,主要是因为他发了菩提心。菩提心是出于对众生的慈悲与爱等,这一切又都源于修持平等心。因此,在修行的每一个阶段中,这位未来佛需要倚靠其他众生,提供给他修布施、忍辱等机会,对于他日后所有的成就有直接的影响。 思维那些悟道者的恩惠,是指点我们灭苦的道谛,同时了解他们之所以能够得到证悟,是靠每一位众生的恩惠,我们不应该再对任何人生气。即使是伤害我们最深的敌人,如果他扮演了带给我们世俗与究竟安乐的重要角色,我们又怎能恨他呢?在过去、现在与未来,我们经验到的所有快乐,都与他息息相关,因此,即使他对我们态度恶劣,我们还是应该对他怀有很大的悲心。我们不用瞋恨心去增加他的困扰,这位做过我们母亲的人,已经因自己的烦恼吃尽苦头。唯有平等对待每位众生,这种慈悲心才是大乘超凡的美德。如果只想帮助一些人解脱痛苦,是无法成就菩提心的。 如果我们培养足够的精进力与洞察力,即使是遇见最大的敌人,也如同一个值得珍惜与保护的宝藏般对待他,便能够消除心中的许多迷惑。仇恨与忿怒在一分钟之内就会毁灭掉千万年的善业,然而,如果一个人时常心怀一切母有情的恩惠,很少会生起瞋心和忿心。但是我们一定要实修以上这些教导,才能验证它们的真实性。我们或许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达到视众生如母的境界,但是,即使尚未得到这种成就,内心也可以经验到深刻的满足与平安。有了这种感觉,就可以知道自己已经走在正确的修行道路上。 利益他人 一旦想到自己从他人领受许多恩惠,就应该思考什么是回报他们的最好方法。如果在能力范围之内,能够给予他们食物与衣着,确实会有帮助,我们当然应该如此布施。我们不应该忽略任何可以利益他人的事情。然而,有一点很重要,我们一定要明白,没有一样物质的礼物有力量断除所有痛苦的根源,最多只能给予暂时缓解。如果真正想要回报他人无尽的恩惠,一定要透过内在的修行方法。只有运用这种方法,才能带给他人真实又持久的安乐。 不过,如果没有办法消除自己内心最无能为力的苦恼,将无法帮助他人。使我们无法利益他人的最大障碍,是根深蒂固的自我爱惜。因此,如果真诚地希望回报他人的恩惠,一定要把这种自我中心的态度连根拔去。我们没有什么理由总是把自己的福利放在他人之上,觉得自己是最重要的人物。在深奥的密续经本《上师荟供》中说了以下的一段话: 请加持我以及每一个众生 经常思维所有人都应该得到快乐与乐因。 因为我与一切众生之间毫无差别, 永远得不到满足。 甚至连最微小的苦痛也不愿意承受。 虽然没有任何人愿意遭受苦痛,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快乐,我们的举动却仿佛自己是世界上唯一重要的人。无始以来,我们就只为自己着想。但是,这种态度带来什么后果呢?当然不是更高的精神成就。它只会令我们做出侵略与自卫的不善业,以致至今仍经验这些恶业带来的后果,因此,必须要明智的利用自己宝贵的生命,以及所接受的教导,首先从爱惜他人开始。 《上师荟供》中,强调把自我爱惜转换成爱惜他人的重要。它说: 请加持我,能够待人如己, 平等看待自己与他人 让我思维以下行为的利益与缺点: 佛陀只为众人服务, 心胸狭小的孩童却只为自己着想。 自我爱惜只会使人堕落, 珍爱诸母有情则是众善之基。 因此,请加持我,透过自他相换的修行, 做到以上所说的一切。 待人如己,使我们更能够觉知众生的苦境。忆念他们过去为我们所做的一切,使我们决心尽力解除他们的痛苦。我们对其他众生的爱与慈悲变得更强烈,没有比随喜其他众生的快乐更大的喜悦,也没有比其他众生的苦厄更甚的悲哀。我们快乐时,自动想和比较不幸的人分享。同样,看见其他众生受苦时,也希望能够为他们分担。 假如我们能够分享自己的快乐,或是承担他人的痛苦,那就太好了。即使做不到,这份心愿会播下许多种子,有一天成熟时,我们就有能力带给他人无尽的快乐与喜悦。正如寂天菩萨提出:想要治愈众生头痛的善人, 由于这份善心,获得无量功德; 想要消除一切众生无尽的痛苦, 并希望他们造下无尽功德的善人, 所获得的功德,将比前者多出多少啊! 拿自己与他人相比较,会注意到主要的差别在于我们很幸运,能够听闻如何调伏心念的教法。稍微做过禅修之后,便能够体验到,摆脱了许多从前折磨自己的恶业,获得自由。其他的生命没有这么幸运,他们仍然沈溺在自己的烦恼中,缺少教导者带领他们脱离持续的苦厄。虽然他们都希望得到快乐,每个行为却都只会带来更多的痛苦。这份洞察更加鲜活、明确时,我们会发出清净愿,愿能带领一切受苦的众生走上解脱的正道。我们后悔自己过去带给他人的所有痛苦,一心(系念)令他们得到快乐的方法。 我们像负有责任的孩子,肩负起帮助母亲度过难关的责任,我们不能忍受其他众生必须面对难以置信的痛苦,感到必须做些事情,而我们又是唯一能完成它的人。然而,当我们审察自己的内心,会觉察到我们甚至没有能力照顾自己,遑论帮助他人。于是,我们寻找一位能够做到的人,想效法他。然后,我们发现只有得到完全觉悟的人,才有力量带领每一位众生离开痛苦,而一位完全觉悟的人,是那些依循修行道路,并且已经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也就是成佛的人。了解这一切,并且决心为利益一切如母有情获得完全的觉悟,便是已经发展出真正的菩提心。 以上这段话是修道三要中第二项“发展菩提心”的结论。在这次说法中,我们是否造下任何功德,完全看在座每个人的心态而定。如果我们造了一些功德。应该立刻回向自己及每位众生成就佛果,所造的善业,才不会被恶业所败坏或毁灭。 思维自己在过去、现在与未来所有的善业,以及现在的身体、所有物与财富等,都供养悟道者,为他们带来无尽的大乐,然后,将一切功德回向给每位众生,毫无保留。思维每一样供养,都是得到证悟的源头,因此,每一个众生都能在整个佛法修持中有所进步,并且成就最高的目标。然后,思维所有众生都完全证悟,甚至连最微细的烦恼都净除了。最后,我们要祈愿,由于今天造下的一切功德,使我们都能够尽速彻悟修道三要(出离心、菩提心、空正见)。非常谢谢大家。 在轮回或涅槃之中, 连一微尘的自性都没有, 所有微尘都是因果缘起, 这种说法没有错。 祈加持我,了悟龙树菩萨的伟大知见—— 二谛互补而不矛盾。 当我们获得这双重体悟,就真正走上“使佛陀欢喜的道路”。 把“我”当做独立自性存在,这种错误的认知方式,和我们看待其他所有现象的方式一样。譬如,当我们看见桌子的时候,往往忽视桌子的存在,只因我们如此称呼它的名言或标签。而名言或标签是安立在由零件、因缘及环境聚合而成的个体上,我们以一种非常简化与误导的方式观察这张桌子,不知道它是由许多因素相倚相成的,我们的脑海里深埋着直觉的错误信念,认为这样东西非常真实,自给自足,是从外面来的,不记得那是我们名言假立的;就这方面米说,其实是我们把它创造出来的。 譬如,有一对夫妇生了一个婴儿,并命名为杰洛。虽然他们为婴儿起了这个名字,不久,他们开始认为这个婴儿是真正的“杰洛”。他们把“杰洛”这个婴儿当做自性存在,是独立自存的,好像无中生有。他们认为“杰洛”真实、独立,他的存在并不依靠身、心、名言之类的东西,是真实、独立的“杰洛”,不依靠其他任何东西存在。 许多书告诉我们,如何进一步禅思这个“我”,以及其他所有现象都没有独立的自性。阅读这些有关空性的经论,可以获得很多知识,但是,重点在于确实净化错误的见解、烦恼、以及不正确的观念。只要我们还不明白正当与不正当的事情,不能了悟自己多么扭曲事实的真相,那么,所有的知识都缺乏真正的意义与价值。因此,我们的心需要多加净化。一定要设法减轻粗重的烦恼,譬如瞋恨与贪着等,这些情绪使我们很难定下心洞察空性的意义,同时也要设法减轻比较细微与根本的无明,因为粗重的烦恼是从中升起的。进一步来说,我们绝对不能忽略观察自己的业,因为严格引导自己的行为,是佛法主要的修行。 我们终究会了解,所有的凡夫心,都认定事物具有真实独立的自性。在商场以及其他地方所发生的事件中,所有人都陷人同样的烦恼,似乎是一出荒谬的戏剧,虽然是悲剧,却使人发笑。要从我们心中净除这个烦恼,可能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完成。但是,只要我们希望脱离痛苦,并为他人指出解脱的道路,这个净化的过程便不可或缺。因此,我们应该尽最大努力,永远保持最纯净的动机。 洞察实相 凡是禅修法门,唯一的目的都是为了引导众生获得洞察实相的正见,认识一切法都没有独立的自性。如果我们对一切法存在的真相有正确无误的了解,就能从轮回的痛苦中解脱。这条痛苦锁链的根本链环就是无明,无明牵引我们不自主的在轮回中不断生死。我们可以用智慧断除无明,从业的锁链中完全解脱出来。如果我们成就具有菩提心的智慧,不但能够获得个人解脱,还能够圆满证悟一切种智,具有足够的能力带领一切如母有情止息痛苦。 为了明白空性,一定要熟习正确无误的空性教法。释迦牟尼佛教导的空性教法,经由一个杰出而不间断的传承流传到今天。这个传承里包括一些禅修者与大学者,譬如卓越的龙树菩萨、月称菩萨及宗喀巴大师等。如果我们依循没有解释诸法究竟实相的各种不同教导,不管花费多少时间禅修,永远不能洞察诸法实相。因此,找出正确的解释,然后善加学习、思维并加以禅修相当重要。宗喀巴大师说的以下这段话,叙述这些伟大的印度及西藏大师教授的要旨: 一个人能够看见轮回与解脱中, 所有诸法的因果丝毫不爽, 并且消除了邪见, 这个人已经进入令佛陀欢喜的道路。 空性智慧能够直接对治我们对实相的无明。如果这种智慧与我们平日观察人事物的方式并不相违,就不是真正的智慧。无明使我们以扭曲的方式来了解人事物,所以,智慧必须完全反其道而行,才可能产生效果。首先要洞察平时自己的心念如何运作,才能知道必须对治什么。 我们的心太习惯于以扭曲的方式观察,要洞彻真相的面目很困难,因为我们的智慧非常有限,认清自己错误的信念已经十分不容易了,更不用提看见事物的实相,譬如,如果我们自问:“我一直在谈论的这个“我”究竟是什么东西?”即使我们一直在为“我”着想,甚至在梦里也如此,要得到这个答案还是非常困难。我们的烦恼如此深厚,连自己平常所见的现象都无法解释。 无始以来,我们的生命轮回不断,直到今天,想到这个“我”的时候,总以为它天生就是独特的,自生的,完全独立存在,似乎不需倚靠着身体、心灵,或是其他任何的东西;相反的,是完全自给自足的。我们不必学这个错误的信念,它从生到死、从死到生,与生俱来。事实上,我们投生在一个染污身体中的根本原因,就是我们的心,已经预设一个自性存在的“我”,因此,为这个我,不停地渴求,执取“我”的安全感。 这种认识自我的方式完全错误。譬如,当我们害怕或忿怒时,心中便升起“我一点也不喜欢它!”的强烈感觉,其他一切事情都变得不重要了。我们唯一能够想到的事情,就是如何维护住在心中这个显得自性存在的“我”。其实这个预设为独立的“我”根本不存在,纯粹是无明的产物。 我们确实拥有-个俗谛的“我”。这个“我”以某种方式存在,我们却相信它以另一种完全相反的方式存在,这就是所有痛苦的主要来源。我们总是陷人自己制造的问题中,因为,我们所认识的自我是错误的,却把希望建筑在这样的错误观念上。我们的判断错误,并且无法技巧而有效的应付自己面临的情况,怪不得总是对事情的结果感到失望,因而体验到强烈的不舒服与不满足感。 我们认为这个“我”是某种独立存在的个体,这种感觉为何是错误的呢?如果小心地探索这个问题,答案一定水落石出。想到“我”时,不可能不或多或少想到心或身。因此,如果“我”真的是独立又自足的,那么,“我”不是与身心完全合一,就是完全分离。好好禅思这个问题会发现,这是唯一可能的两种情况。 显然,我不可能离开身与心而单独存在。因为,如果不同时指向心与身的某些部分,便无法指认“我”。譬如,身体睡觉的时候,我们说“我在睡觉”。身体在摄取食物的时候,我们说:“我在吃东西”。身体在一张椅子里面休息时,我们说:“我坐着”。如果这个“我”果真以我们直觉认为的方式存在,也就是说,它是离开身与心单独存在的东西,那么,用这种方式描述自己就没有意义。如果半个“我”是离开身体而存在的东西,当身体在一张椅子里的时候,为什么要认为“我坐着”呢? 心也是如此。在一段很短暂的时间内,我们的心经过了许多不同,而且经常相反的活动。然而,无论我们的心是在思想、睡觉、禅修、忿怒或只是做白日梦,我们会说:“我在想”。“我在禅修”。“我在生气”等。如果有一个“我”离开这些不同的心识状况而单独存在,把这些心灵活动归到这个我们觉得唯一又独立的“我”便没有意义。 最后,关于假定为独立存在的“我”。唯一剩下的可能性,同样是错误的。这种想法认为“我”是与身或心,或是身心的某一部分相同。这种观点经过分析后也站不住脚。虽然“我”的这个标签在某些方面提及了身与心,但是,我们没有办法指出身或心的任何一部分,然后说:“这就是‘我’。”我们的手、我们的心或是身体其他的任何部分,都不是“我”。我们在此时或彼时的思想与感觉,也不是“我”。如果我们认为自己就是这个身或心,并且不停的想着“这是我的身体”,“这是我的心”,这使一切变得无稽。这种想法暗含的意思是一一“这是身体里的身体,”以及“这是心里的心”,两者都是完全无意义的言论。进一步来说,我们身体里有非常多的原子,而我们的心每天都有无数的意念闪过,如果我们把它们都称为“我”,结论是,我们是百万个不同的人。如果我们认同“我”就是其中特定的一个原子或意念,也不合理,剩下来的原子与意念算什么呢?它们归属于谁呢? 有条理地思维这几个观点,并且用它们来查考我们观察自己的方式,将发现并没有一个独立存在的“我”。空性的意义,就是这样的妄“我”不存在,或是没有这样的妄“我”。无明的信念相信,自己的存在多少以一个真实独立的“我”的样貌存在着,空性的智慧却清楚看见,这样的“我”根本从来不曾存在。这两种观点完全相反。虽然我们直觉相信这个妄“我”,但是,俗谛上真实的“我”,既不与我们的身心分离,也不与它们的任何部分合一。相反的,它是依靠着身心两者而存在。 真理有两种,相对或世俗谛的真理,以及究竟、绝对或胜义谛的真理。世俗谛的“我”,对无明的心来说,看起来好像是前面所说的妄“我”,独立而自性存在,这是相对的真理。世俗谛“我”的究竟实相,是它存在的真相,可是这样无明的心不可能理解。只有了解空性,并且能够现证所有人事物都没有真实独立自性存在的心,才能理解这个绝对的实相,这种殊胜的心,不受相对真理错误观念的污染,因此能看见诸法在相对与绝对两种层次存在的实相。 一旦发展空性见,我们会以一种与现在十分不同的方式来观察诸法。仿佛一切法都是幻影或海市蜃楼一般。但是,这并不表示什么都不存在。要紧的是,了知虽然这个“我”,与身心既不分开也不完全相同,但不代表它完全不存在。以为它不存在是非常危险的结论。一个人对于普通由自我意识带来的烦恼感到痛苦时,可能会开始研究这个使他烦恼的“我”到底是什么模样。经过一番寻索,并且找不到独立的我时,他或许下结论,认为他的“我”完全不存在。一旦他对实相的信念落成这样,很容易就否定一切,不但觉得自己就某方面来说并不存在,而且对其他人事物也抱着同样的感受。 否定的边见称为断灭论,能够导致非常严重的心理疾病,因此使人遭受严重的痛苦。所以,对这个“我”所做的任何调查,都必须非常小心。一定要能够分辨对于“我”的两种完全不同的观念。一般错误的观念,认为“我”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当这种“我”的邪见遭受驳斥,留下的就是这个真实、世俗谛存在的我。这个“我”依靠身与心而存在。它会行动、造业,并且依照十二缘起中所描述的因果律受报应。这样的“我”,因为不是一样真实独立的东西,只是一长串相续的行为与反应中的一部分。对此点有所了解的话,就会明白自作自受的道理,也会明白自己今日所思、所说,以及所做的一切,如何形成未来的经验。随着我们的智慧增长,主宰命运的能力也会提高。 如果能够明辨虚妄、独立的假“我”,与实际存在的真“我”,便不会有落入断见的危险。否则,禅修空性只会倍增我们的无明。 禅修空性会经过几个不同阶段的洞见。首先,我们看清自己如何想像出这个似乎是独立存在的妄“我”。然后,查看这个妄“我”,观察它与我们的身心合一还是分离,设法把它指出来时,诚如宗喀巴大师所说:“错误的观点就消溶了。这个‘我’开始消溶,终至消逝,溶入绝对的实相”。 当我们再也找不到这个“我”,内心将经验到深刻的空广感,彷佛失去了一样宝贵的东西,这时,因为不再能够抓住这个“我”,可能会产生恐惧,万一这种情形发生,一定要注意不落入断灭论的边见,否定一切。如前所述,这是一个危险的错误。我们应该精进地禅修,最后会生起对空性非常微细的证悟。我们将能够分辨“我”的绝对实相,明白它不能独立存在,同时又完全了解从相对的真理来看,它如同幻象一般存在。正如《上师荟供》中所说: 结论 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透彻的讨论修道三要。但是,对于扩展出离心、菩提心及空性慧的重要性,已经有一些了解,应该尽力探索这些教法,设法找一位精神导师,引导我们走上了悟的正道。而且,一定要阅读并研究对这些佛法重点的正确解释。但是,最重要的是,应该审慎禅修所学的一切,设法调伏自己的心,真正把这些教法与日常生活融合。如此,我们的修行会令所有觉者欢喜,而且终将使我们能够带给他人巨大的利益。每当我们开始上座禅修这些教法或做任何善事之前,都应该记得净化自己的动机。不管做什么事,这都将保证我们得到最大的益处。因此,请依照下文发心: 我及一切众生,从无始至今一直在轮回中受苦,而且盲目的接受错误的“我是谁”的无知观念,把它当真,误以为“我”独立存在,把婆婆世界的不净,视为清净、悦意。 但是,我不需要再为这种烦恼所苦。释迦牟尼佛证悟之前,和我一样无知与烦恼。然而,他终于成就圆满的佛果。我没有任何理由不能做到和他一样。 然而,仅只我个人洞彻实相,获得解脱还是不够。我并不是唯一想要离苦得乐的众生,我不应该爱惜自己超过爱惜他人。实际上,这种自我爱惜的心态,正是多生多世以来痛苦的源头。因此,我现在就必须舍弃它。一切众生都曾是我珍贵的母亲,我曾拥有的事用与快乐,都得自他们的恩赐。虽然这些施主没有一位想受困厄,却无知的摧毁自己得到快乐的机会。我怎么能在他们这么迫切需要引导的时候,抛弃他们呢? 我的人类同胞并不是唯一自我惩罚的众生,动物以及宇宙中有形与无形的众生,他们的行为同样迷妄,从无始以来就一直受苦。只要还被无明遮蔽,将来会继续受苦。我不能忘记这些不幸的众生,他们都曾给予我莫大的恩惠。 因此,认清自己有责任保护众生的安乐,从此刻起,我将禅修成佛的甚深道,愿由禅思所累积的一切功德,使我得以调伏心念。愿我迅速迈越所有的修行阶段,成就佛果以饶益一切如母有情,愿诸佛的教法能够不断发扬光大,使一切众生都得到安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