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净土法门: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 第1集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诸位大德、同修:今天的因缘非常殊胜,佛家一般剃度的仪式都是在上午举行,仪式完毕之后,照例是上供。今天我们的仪式,放在此刻举行,意义不比寻常,正是与本经有非常的密切关系。世尊为我们说这一部经,要以现代的话说,就是他老人家在三千年前,预知现代(也就是三千年后的今天)出家、在家,无论修学哪一个法门,显教密教、宗门教下,乃至于净土,皆不能成就。这个原因究竟在哪里?弥勒菩萨非常慈悲,代我们启请,蒙世尊为我们详细开导。如果我们能够依照这一部经的教诲,细心的去体会、去反省,改过自新,回头是岸,所修所行在这一生当中决定能有成就,这是我们这一次讲经的因缘。

因为时间不算是很长,所以这一次的经文我们采取重点的介绍。能够看得懂的,乃至于一些名词、术语,在讲堂里面常讲的,我们统统都把它省略掉。

在未讲经之前,先把这一部经做一个简单的介绍。我们印的有一个讲义。这一部经是《大宝积经》里面的一分,所以先要将《大宝积经》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蕅益大师曰:始从华严,终大涅盘,一切菩萨法藏,皆称方等。今更就大乘中,别取独被大机者,名华严部。融通空有者,名般若部。开权显实者,名法华部。垂灭谈常者,名涅盘部。其余若显若密,或对小明大,或泛明诸佛菩萨因果、事理、行位、智断,皆此方等部收。非同流俗讹传,唯谓八年中所说也。

「蕅益大师曰:始从华严,终大涅盘」。这一句话就是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讲经说法全部都包括在其中了。

「一切菩萨法藏,皆称方等」。「方等」的范围非常之广。「方」的意思是方便。佛门当中常说:「慈悲为本,方便为门。」佛所说的一切经法皆是方便法,真实法说不出的。讲到真实,常说:「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因此,能说得出的都是方便法。「等」是平等的意思,跟《无量寿经》经题上「平等觉」的意思相同。因此,「方等」代表全部的佛法。可是古来祖师大德将世尊一代时教分为五个时期,「方等」是属于第三时,这个就有特别的意思了。

「今更就大乘中,别取独被大机者,名华严部」。《华严经》的对象是上上乘根性的人,也是经中所说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这是《华严经》的当机。「融通空有者,名般若部」。「融通空有」,空有不二,性相一如,说这些法就叫「般若部」。这是真实智慧,才能把事实真相看清楚。「开权显实者名法华部」。「开权显实」,这叫「法华部」。「垂灭谈常者,名涅盘部」。释迦牟尼佛化缘已尽,示现入般涅盘,最后的遗教提醒我们修学应当从哪里下手,这些教诲都归在「涅盘部」。这是大乘法的四个阶段。

「其余若显若密,或对小明大」。对小乘叫大乘。「或泛明诸佛菩萨因果、事理、行位」,「行」是修行,「位」是所证的果位。譬如,菩萨五十一个位次:十信位、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这是属于「位」。「智断」,智是智慧,断是断烦恼、断无明。说到「断」,一定要开智慧。定功只能够伏烦恼,不能断烦恼;断烦恼一定要开智慧。「皆此方等部收」。由此可知,「方等」里面内容非常广泛。

「非同流俗讹传,唯谓八年中所说也」。这是一般讲五时说教,那个意思非常的狭窄。此地讲「方等」跟天台家所说的意思不相同,这个「方等」包括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教。因为《大宝积经》是属于方等部,所以先把「方等」的意思略为介绍一下。

《大宝积经》有四十九会七十七品。前后诸师译一会,或数译会而别行之。唐朝菩提流志新译三十六会,三十九卷。取旧来诸师所译二十三会八十一卷合之。以四十九会一百二十卷为全本。

「大宝积经有四十九会七十七品」。每一会就是一部经。由此可知,《大宝积经》就好像众经聚集在一起的合订本一样,它里面内容很丰富。

翻译的人不是一个,是许多人翻的。「前后诸师译一会,或数译会而别行之」。有人翻译一会,也有人翻译二会、三会的,所以它是很多人翻译的。在唐朝之前,没有把它收归在一起,所以是单部流通。我们净宗《无量寿经》也在《大宝积经》之中,唐朝时候翻译的,就是《大宝积经》的第五会「无量寿如来会」。

「唐朝菩提流志新译三十六会,三十九卷」。他在武则天时代到中国来的,他看到《大宝积经》几乎大部分都翻译出来了,但是不完整。他就重新把其他诸师没有翻译的,全部把它翻出来,所以他翻了三十六会,三十九卷。然后把从前这些法师们的译本统统合计起来,「取旧来诸师所译二十三会八十一卷合之」。这样把它合起来,就是一部完整的《大宝积经》。现在我们在《大藏经》里面可以看到,好像台湾也有单行本流通。

「以四十九会一百二十卷为全本」。总共它有四十九会一百二十卷,这是《大宝积经》的全本。

宝积者,法宝之集积也。为大乘深妙之法,故目之为宝。无量法门摄在此中故谓之积。宝积经论一曰:大乘法宝中一切诸法差别者,彼尽摄取,故名宝积。

什么叫「宝积」?底下有个解释,「法宝之集积也。为大乘深妙之法,故目之为宝」。实实在在这一部大经里面,所收的这一些四十九部(四十九会就是四十九部经),每一部都深妙不可思议,所以比喻作「宝」。「无量法门摄在此中故谓之积」,所以称作「积」,聚集的意思。

「宝积经论一曰」。「一」是一卷。「宝积经论」是这个经的注解,但是不完全,它只有四卷,什么人注的也不知道,失传了。但是这个论文收在《大藏经》里面,它对于经题有个简单解释,「大乘法宝中一切诸法差别者,彼尽摄取,故名宝积」。从这一句我们对于这个经题的意思能够知道一个大概。这是简单将方等部《大宝积经》介绍出来了。

下面是翻译的人:

菩提流志此云觉爱南天竺人唐武后时来译三藏经开元释教录九曰:沙门菩提流志,本名达磨流支,唐言法希。天后改为菩提流志唐言觉爱。南印度人。宋高僧传三曰:释菩提流志,南天竺国人,净行婆罗门种,姓迦叶氏。

刚才讲过这个经翻译的人很多,我们就不必一一介绍,我们单单介绍集大成的人。「菩提流志」是梵语音译。「此云觉爱」,翻成中国的意思是觉爱,菩提是觉,流志是爱,觉爱的意思。「南天竺人」,那个时候印度称为天竺,就是南印度人。「唐武后时来」,武则天的时代到中国来。「译三藏经」,他是翻经的法师。

「开元释教录九曰」,「释教录」是佛教经典的目录,目录里面有简单的介绍。「沙门菩提流志,本名达磨流支,唐言法希」。他原来的名字叫达磨流支,达磨是法,流支是希有的意思,所以他这个本名是法希有,是这么个意思。「天后改为菩提流志」,天后是武则天,武则天大概嫌他这个名字意思不好,她心血来潮给他改了个名字,改成觉爱。菩提流志是武则天给他改的名字。

「唐言觉爱。南印度人。宋高僧传三曰:释菩提流志,南天竺国人,净行婆罗门种,姓迦叶氏」。诸位如果要知道得详细一点,可以看《高僧传》。宋《高僧传》是《高僧传》的第三集,这里面有他的传记,我们简单就介绍到此地了。

下面是将本经的内容,略微也做个介绍。

此经乃《大宝积经》第九十一至九十二卷。发胜志乐会第二十五。三藏法师菩提流志奉诏译。《阅藏知津》将全经内容分作十五段介绍。

「此经乃《大宝积经》第九十一至九十二卷」。这个经文一共两卷,有上、下两卷。在《大宝积经》里面,上卷是九十一卷,下卷是九十二卷。「发胜志乐会第二十五。三藏法师菩提流志奉诏译」。「诏」是武则天的圣旨,奉皇帝命令来翻译的。

「《阅藏知津》将全经内容分作十五段介绍」。《阅藏知津》是蕅益大师的作品。蕅益大师看到这一部经,将这一部经分为十五个段落,每一段落的内容介绍在下面。

一、(序分)佛在鹿苑,与千比丘,五百菩萨俱。

第一段,「佛在鹿苑」,就是鹿野苑。「与千比丘,五百菩萨俱」。

前面括弧(序分)跟(正宗分)是《阅藏知津》里面没有的,这是我们讲这个经,为了便利起见加上去的,就是经开三分。第一段跟第二段都是属于序分,第一段是通序,第二段是本经的发起序。

二、有诸菩萨业障深重,疑惑退转。弥勒菩萨慰问令喜。

这一开端就晓得这个经为什么说的,对我们现代学佛人来说非常重要。我们的的确确是业障深重的愚痴菩萨,大家受了菩萨戒都是菩萨;虽受了菩萨戒,还是很愚痴,这就是本经所说的。

三、(正宗分)有六十人随劝诣佛投地悲泪,佛慰令起。说其往昔诽谤法师恶业,多受众苦。后亦当生极乐世界。

第三段是本经的正宗分,「有六十人随劝诣佛」,随着弥勒菩萨的劝告,这六十个人就跟着弥勒菩萨去见释迦牟尼佛。见到之后也很惭愧,善根发现,「投地悲泪,佛慰令起」。佛安慰他,叫他们起来。「说其往昔诽谤法师恶业,多受众苦。后亦当生极乐世界」。说他们往昔毁谤法师的恶业,多生多劫受苦,将来这个业报尽了,一定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由此可知,这些人多生多劫之前都学过净土法门,都念过阿弥陀佛,只是业障太重了,不能往生,在六道里面吃尽了苦头。

四、时诸菩萨随发十三弘誓,佛赞印之。

这六十位菩萨人数不多,是希有的。他们听了佛的开导,真正忏悔、回头,改过自新,「发十三弘誓」。佛听了之后,对他们也很赞叹。

五、弥勒因问末世菩萨成就几法,安稳得脱。

这个「问」就很重要了。末法时期,就是我们现代这个时代。现在这个时代,我们应当成就几种法才能够安安稳稳「得脱」,脱离六道轮回,脱离生死苦海。

六、佛答以二种四法,不求他过失,亦不举人罪,离粗语悭吝,是人当解脱。

「佛答以二种四法」,这「二种四法」就是第六段跟第七段。第一种四法是「不求他过失」,这是第一条。「亦不举人罪」,这是第二条。「离粗语悭吝,是人当解脱」。在末法时期这四条最重要了,一定要遵守、要做到。

七、当舍于懈怠,远离诸愦闹,寂静、常知足,是人当解脱。

佛说了四法,又说四法。这四法就是第七段讲的,「当舍于懈怠」,这是第一。「远离诸愦闹」,愦闹是热闹,喜欢热闹这是很大的障碍。「寂静常知足」,要守住这四法,「是人当解脱」。这是告诉我们在末法时期修行,必须具备这两种四法,就是八种法,我们才能够平平安安得到修学的效果,达到修学的目标。

八、次明无希望心行法施时,成二十利,又二十利。

这个地方两种二十利,共是四十种利益,要以无希望心去修法布施。

九、次明末世种种过恶。

第九段是说明末法时期种种的过失与恶业。完全是我们现在这个社会的现象,以及修行人的状况。读了之后,真的是毛骨悚然!世尊距离我们三千年,三千年前把我们现在修行的状况,就看得这么清楚,正是所谓「因缘果报,丝毫不爽」。

十、次明慧行菩萨与初业菩萨不同之相。

「慧行菩萨」,我们要明了学不得,决定不能学他。什么是「慧行」?开了智慧的,这是禅宗里面讲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也是我们大乘法里面常常讲的法身大士。法身大士才是慧行菩萨,也就是常说「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样的人,没有到这个地步不行。因为慧行菩萨所做、所为、所表现的很特殊,我们不能学。要学他,人家是上天堂,我们还是要堕地狱。佛在此地给我们说得很清楚、很明白。

十一、次明初业菩萨应当观察利养之过。

「初业」是初学的菩萨,我们现在就是这个阶段,一定要晓得「利养」的过失。只要沾着利养,不但你的道业不能成就,必定会被拖累到阿鼻地狱。学佛,佛没学成反而堕到阿鼻地狱,这不是佛菩萨愿意见到的,但是末法时期这样的人太多太多了。这一段经文很长,说明利养的过失。

十二、亦当观察愦闹过有二十。世语过有二十。睡眠过有二十。众务过有二十。

第十二段说明愦闹过有二十,世语过有二十,睡眠过有二十,众务过有二十,这些到后面再跟诸位详细解释。「众务」就是做种种与修行不相干的事情,现在很普遍。大家都忘掉了,百丈大师曾经说过:「佛门以无事为兴旺。」这个道场,什么叫兴旺?没事叫兴旺。事情太多了,香火鼎盛,信徒很多,那是佛门衰相,不是盛相。为什么?没有一个人成就。人虽然很多,没有一个开悟的,没有一个证果的,甚至于没有一个能往生的,它盛在哪里?这是我们必须要认识清楚的。

十三、次明不修诸行,不断烦恼,不习禅诵,不求多闻,非出家者。

实在讲,形式上的出家,诸佛如来不承认他是出家弟子。

十四、次明略说戏论过有二十。

第十四段说明戏论的二十种过失。

十五、次明发十种心,能生极乐世界。(正宗分竟)

正宗分的最后,说明发十种心能生极乐世界,所以这一部经最后也是导归极乐。我们想在这一生当中决定得生弥陀净土,这一部经对我们就非常重要了。

十六、(流通分)

第十六段是流通分。蕅益大师在《阅藏知津》里面只讲到十五段,后面还有一段是本经的流通分。这是我们把这个大意简单跟诸位做一个说明,接着我们就可以看经文了。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波离奈城仙人住处施鹿苑中。与大比丘众满足千人。复有五百诸菩萨众。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波离奈城仙人住处施鹿苑中」,这是六种成就里面的前五种,我想我们可以省略。处所就是常讲的鹿野苑。

我们同修当中,大概也有一些人到印度去旅游过,到印度去朝圣。如果是看佛教的名胜古迹,鹿野苑是一个重要的地方。释迦牟尼佛最初度五比丘,就在这个地方,以后在这个地方建立了精舍,佛在这个地方也讲了许多经典。

「与大比丘众满足千人,复有五百诸菩萨众」。这是六种成就的「众成就」,当时参加法会有一千五百人。这是第一段。

第二段是别序,就是本经的发起:

是时众中多有菩萨。业障深重诸根暗钝。善法微少好于愦闹。谈说世事耽乐睡眠。多诸戏论广营众务。种种贪着为所不应。妄失正念修习邪慧。下劣精勤行迷惑行。

「是时众中多有菩萨』,这是讲这五百菩萨里面的多数。由此可知,这些菩萨不是普通菩萨,大概都是古佛再来的,故意做这个示现,好让弥勒菩萨来请法。释迦牟尼佛为我们教诲,他们所犯的这些过失,就是我们现在人所犯的,他们来表演,这是慈悲到了极处!有哪些过失?

「业障深重诸根暗钝」,这一句是总说。总而言之,这一句话是指业障重。「业」是什么?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活动、造作。这一些活动障碍了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就叫它做业障。这个业障太深太重了,所以我们的智慧德能不能现前。「诸根暗钝」,「诸根」是指六根,六根不聪明。眼虽然能见,往往把事情看错了;耳虽然能听,真正的意思没听出来。这是指根性不利。

下面别说有十二句,这十二句就是本经的内容,每一条后面佛都给我们细讲。

第一是「善法微少」。什么是善根?世法的善根是「无贪、无瞋、无痴」。我们想想,我们有没有?如果我们「贪瞋痴」都具足,我们根本没有善根。他们还有善根,不过善根少就是了。我们没有善根,这怎么得了!菩萨善根是精进,我们每一天懈怠、懒散。

第二是「好于愦闹」。愦是昏愦,我们一般讲糊涂。「愦闹」,就是现在讲的胡闹,喜欢胡闹。现在这个社会许多娱乐场所就是胡闹,唱歌、跳舞那是胡闹。你们晓得什么是愦闹的场所?就是现在娱乐的场所。喜欢搞这些。

第三是「谈说世事」。世事的范围包括太广了,世事里面还有邪,还有正。哪些是正?孔子、孟子所讲的是正,都是世事。世事不好吗?世事不能出三界。诸位要晓得,佛法的标准是教我们了生死、出三界。所以儒家的教育虽然好,能帮助我们得人身,甚至于帮助我们生天,但是不能帮助我们了生死、出三界。所以「世」是什么?是六道以内的这些事,喜欢谈论这些东西。今天外国人讲科学、讲技术,也是世事。讲到外太空,外太空还是在六道轮回之中,也没有超越六道轮回。所以世事里面有正有邪,邪就是堕三恶道,正是三善道,都叫世事。

第四是「耽乐睡眠」。喜欢睡眠,贪睡。

第五是「多诸戏论」。戏论的范围也非常广泛,通常我们讲开玩笑这一类的都叫「戏论」。

第六是「广营众务」。这个现象在现代的社会里太多了。营是经营,务是事务,广是多。刚才说过了,百丈禅师讲:「佛门以无事为兴旺。」那怎么可以多事!哪些是多事?我们举一个普通的例子来说,法会都是多事,何况其余!

这些地方向下,世尊广说,诸位一定要深深体会佛的意思。佛法修学的是什么?《无量寿经》经题上告诉我们「清净平等觉」。你这个事情搞得太多了,你的心怎么能得清净?应酬太多了,不能清净;事务太多了,哪里能平等?一天到晚迷惑颠倒,怎么可能有觉悟?这一些都是「广营众务」的过失。

第七是「种种贪着」。这个范围太大了,名闻利养、五欲六尘放不下。

第八是「为所不应」。他所做的都是不应该做的,都是佛不许可的,他偏偏去造作。

第九是「妄失正念」。妄是虚妄,成天干虚妄的,把正念失掉了。

第十是「修习邪慧」。邪慧就是佛法当中常讲的「世智辩聪」,不是真智慧。

第十一是「下劣精勤」。他也很努力,一天到晚不休息,忙得不亦乐乎。忙的是些什么?忙的是三途事业。「下」就是三恶道,不是三善道。「下劣」是什么?搞贪瞋痴,争名夺利。搞这些事情他很精进,勇猛精进在那里干。

12下一页
 
 
 
前五篇文章

净土法门: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 第15集

净土法门: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 第13集

净土法门法语:什么叫理体

净土法门法语:怎么可以搞对立?

净土法门法语:念佛要如何功夫得力?

 

后五篇文章

净土法门:演艺人员能够得善终的很少

净土法门法语:人是否有三魂七魄?

净土法门:意外死过人的地方,请问是否真要找替身才能转世

净土法门法语:这是一切诸佛如来共同走的一条路,你能不信

净土法门法语:他在那里参禅,最高级的禅,别人不知道啊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