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法师:今天四份,内容很丰富,尽量把它学完好了,我们速度快一点。 学生:《无量寿经科注》学习心得报告。 师父上人尊鉴:惭愧下愚弟子诚敬顶礼尊前,弟子今日汇报之题目为「从《说文解字》看中国祭祖文化」。 甲一、绪言 夫天地悠悠、岁月轮转,吾中华大国延续千年不绝者,乃祖宗高明广博之大德、大智、大行庇荫也,而此大德、大智、大行能沿传不息者,则赖于子孙崇孝重祭之功也。祖宗述经典彝伦,有圣德,行天道;是故悠久护佑子孙,中华民族得以万世隆昌。子孙崇孝道、重祭祀,代尊祖宗教诲,谨守祖训家道,方致辈有圣贤,英才代出。师父上人于讲席中开示,恢复祠堂,以复家庭教育;恢复城隍庙,以兴因果教育;恢复孔庙,以弘传统教育。三者恢复,中华复兴指日可待也。万事以孝为本,而祭祀乃行孝之要务,是故中华民族所以繁荣昌盛者,祭祖之功大矣哉。 甲二、祭祖略述(分五) 乙一、祭祀简述(分二) 丙一、释礼 昔在三皇,以道而治,天下大同。迄于周,周公摄政,制礼作乐以为治国化民之用,万邦得以协和、君臣得以相安。礼之用大哉。 礼有多种,祭为之本,亦为之先。《说文》:「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从示从豊。」礼有五经,吉礼,祭祀之礼;凶礼,丧吊救荒之礼;军礼,军制征伐之礼;宾礼,待宾朝见之礼;嘉礼,食射婚贺之礼。诸礼之中,莫重于祭(吉礼),故礼字从「示」,从示表祭祀,「豊」者乃盛放祭品、行礼之器也,「履」言礼乃人之所依也。「行礼」,乃人祭祀祖先神灵以求吉祥福慧,故曰所以事神致福也。此「礼」字之本义。 《说文解字》之中,凡从「示」之字多关乎祭祀。如:祓(音福),除恶祭也;禳,磔禳祀,除疠殃也;禬(音贵),会福祭也;禅,祭天也;禂(音祷),祷牲马祭也;禖(音媒),祭也(求子祭)。上言祭祀之种类。 祠,春祭曰祠,品物少,多文词也;礿(音越),夏祭也。以上言祭祀之时也。 斋,戒,洁也;禋(音因),洁祀也。以上言祭祀之诚心。 禷(音类),以事类祭天神;祡(音柴),烧祡焚燎以祭天神。以上言祭祀之方法。 禧,礼吉也;禛(音真),以真受福也;祯(音真),祥也;祺,吉也。以上言祭祀而得吉祥也。 以礼字之说解,可知礼最初为祭祀也。综上述,可知祭祀乃古人日用而不可离者也。而后,礼之种类渐而增多,乃至于《中庸》所谓「礼仪三百,威仪三千」者也,然皆源于祭祀耳。 丙二、释祭祀 《说文》:「祭 ,祭祀也。从示,以手持肉。」祭之字形,指后人祭祀时以手持肉(祭品)以祭也,故为一切祭祀之称。《说文》,「祀,祭无已也。」祭无已,言祭祀沿传不止之谓也。统言之,祭、祀皆言祭祀;析言之,祭乃当时、当世之祭祀,祀乃指后世之祭祀,代传不绝之祭祀也。 祭祀必有文辞,以告祖先神灵也。《说文》:「祝,祭主赞词者。从示从人口。」乃指祭祀时读告词之主祭人也。此祝字之本义。祭祀之对象有多类,今述其要。《荀子.礼论》云,「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无天地,恶生?无先祖,恶出?无君师,恶治?三者偏亡焉无安人。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是故历代多有供奉「天地君亲师」者也。此外,祭祀之对象有日月星辰、列星风雨、山林川泽、社稷城隍诸神灵等,所含广而博,乃古人对天地万物之敬重也。祭祀之由,有求子、求雨、求平安、祈福等事。观上可知,古人逢大事必祭祀也。此释祭祀。 乙二、祭祖略述(分二) 丙一、释祖 《说文》,「祖,始庙也。从示、且(音居)声。」始庙言供奉始祖之大庙也,祖之古文为且,其形如立于台上之祖宗牌位也。由始祖引申为一切先祖、列祖列宗。「宗,尊祖庙也。从宀(音棉)从示。」段玉裁注云:「《传》曰:宗,尊也。」凡尊者谓之「宗」。尊之则曰「宗之」。尊莫尊于祖庙,故谓之「宗庙」。宗,从宀从示,示谓神也,宀谓屋也。后引申为凡所尊皆曰「宗」;所尊皆重要,故又引申为主旨、纲要。「庙,尊先祖皃(貌)也。」段玉裁注曰:「尊其先祖而以是仪皃之。故曰宗庙。诸书皆曰:庙,皃也。」《祭法》注云:「庙之言皃也。宗庙者,先祖之尊皃也。古者庙以祀先祖。凡神不为庙也。为神立庙者,始三代以后。」 丙二、释祭祖 祭祖者,祭祀祖先也。《礼记.祭义》云:「建国之神位,右社稷,而左宗庙。」古者祭祖必于庙,《礼记.王制》曰:「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自君王以至于庶民,皆以祭祀为重,君臣崇孝道,重祭祀,民德自然归厚,国家自然太平也。 乙三、祭祖意义略述(分三) 丙一、慎终追远,民德归厚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清刘宝楠《论语正义》云:「孔曰慎终者,丧尽其哀;追远者,祭尽其敬。君能行此二者,民化其德,皆归于厚也。」当春秋时,礼教衰微,民多薄于其亲,故曾子讽在位者,但能慎终追远,民自知感厉,亦归于厚也。《礼记.坊记》云:「修宗庙,敬祀事,教民追孝也。」又《祭统》云:「夫祭之为物大矣,其兴物备矣,顺以备者也,其教之本与。是故君子之教也,外则教之以尊其君长,内则教之以孝于其亲。是故明君在上,则诸臣服从。崇事宗庙社稷,则子孙顺孝。尽其道,端其义,而教生焉。是故君子之教也,必由其本,顺之至也,祭其是与。故曰:祭者,教之本也与。」 「言君者,以曾子言民德,民是对君之称,盖化民成俗,必由在上者有以导之也。」 丙二、子孙昌盛,祭祀不辍 《道德经》五十四章曰:「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言子孙能重孝道,重孝道则重祭祀,重祭祀则能行先祖之教,守先祖之道,如此则能使后裔延续不衰,故曰子孙以祭祀不辍也。于此可知,中华民族能延绵五千余年者,乃历代子孙祭祀不辍之功也。 丙三、祭为礼本,唯贤能任 《礼记.祭统》云:「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夫祭者,非物自外至者也,自中出生于心也,心怵而奉之以礼。是故,唯贤者能尽祭之义。」净空老法师重视祭祖,讲席中屡屡提及此事,蒙老法师及有识之士多方护持,近年于香港等地多次举行祭祖法会,盛况空前,国家、社会皆受其益,参会大众因此而学孝道、复祭祖者多矣。贤公上人每年无论事之忙闲,路之远近,定回乡祭祖,此贤公现身说法,示大众应重视祭祀也。综上述,可知祭祀之有无,关乎国家之兴衰、民族之存亡也。有志之士,当效法古人,崇孝重祭,虔敬行之也。 乙四、祭祖方法略述(分六) 祭祀之仪程含上香、读祝文、奉献饭羹、奉茶、献帛、献酒、献嘏(音古)辞(福辞)、焚祝文、辞神叩拜等。祭祀之方法、祭器之规制、祭品之种类,皆毕载典籍,此不赘述。若能依古,固善;若无所依,则因时因地因人,或从俗、或从简,或请示通人,若秉承于善,无违于恶,可斟酌用之。以下述其概要。 丙一、祭前斋戒,以净身心。 凡祭祀,内心当诚敬洁净,祭前应斋戒净心。《礼记.祭义》云:「孝子将祭,虑事不可以不豫,比时具物,不可以不备,虚中以治之。宫室既修,墙屋既设,百官既备,夫妇齐(同斋)戒沐浴,盛服奉承而进之,洞洞乎,属属乎,如弗胜,如将失之,其孝敬之心至也与!荐其荐俎,序其礼乐,备其百官。奉承而进之,于是谕其志意,以其慌惚以与神明交,庶或飨之。庶或飨之,孝子之志也。」 《礼记.祭统》云:「及时将祭,君子乃齐(斋)。齐(斋)之为言齐也,齐不齐以致齐者也。是以君子非有大事也,非有恭敬也,则不齐zhāi。不齐(斋)则于物无防也,嗜欲无止也。及其将齐(斋)也,防其邪物,讫其嗜欲,耳不听乐。故《记》曰,齐(斋)者不乐。言不敢散其志也。心不苟虑,必依于道;手足不苟动,必依于礼。是故君子之齐(斋)也,专致其精明之德也。故散齐(斋)七日以定之,致齐(斋)三日以齐之。定之之谓齐(斋)。齐(斋)者精明之至也,然后可以交于神明也。」能竭诚以祭,斋戒净心,则能通于神明,蒙获福慧也。 丙二、体仪端肃,容貌和缓 凡祭祀,当具足威仪,体态端正严肃,容貌和缓,方能以礼化心,以礼正身也。《礼记.祭仪》云:「孝子将祭祀,必有齐(斋)庄之心以虑事,以具服物,以修宫室,以治百事。及祭之日,颜色必温,行必恐,如惧不及爱然。其奠之也,容貌必温,身必诎,如语焉而未之然。宿者皆出,其立卑静以正,如将弗见然。及祭之后,陶陶遂遂,如将复入然。是故,悫(音确)善不违身,耳目不违心,思虑不违亲。结诸心,形诸色,而术省之。孝子之志也。」其此之谓乎。 丙三、祭则如在,身亲莅之 祭祖不可请人替代,祭祖之时,当如祖在己前,如此则祖宗之教自记,谦恭之心自现也。《礼记.祭义》曰:「文王之祭也,事死者如事生,思死者如不欲生,忌日必哀,称讳如见亲,祀之忠也。」《论语.八佾第三》曰:「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此言夫子祭祀之诚意,不使人摄祭,不然,则肃敬之心无由而发也。 丙四、不数不疏,依于中庸 《礼记.祭义》曰:「祭不欲数(音硕),数则烦,烦则不敬。祭不欲疏,疏则怠,怠则忘。」凡祭祀,不宜过于频繁,不然,则心烦而不敬,有违于祭祀之虔敬之心矣。然亦不宜过少,少则怠慢而忘祖矣。是故圣人制礼,合乎中庸之道。《礼记.祭义》又曰:「天子诸侯宗庙之祭,春曰礿,夏曰禘,秋曰尝,冬曰烝。」此四时之祭,后演变为「春节、清明、七月之望、十月之朔」,祭祖之期遂成定例,沿传至今也。 丙五、心存诚敬,以祭为尊 凡祭祀,心当至诚至敬,祭器祭品当取洁净无染,为己最尊贵者。《礼记.曲礼下》云:「君子将营宫室。宗庙为先,厩库为次,居室为后。凡家造,祭器为先,牺赋为次,养器为后。无田禄者不设祭器;有田禄者,先为祭服。君子虽贫,不粥祭器;虽寒,不衣祭服。」可知宗庙贵与居室,祭器贵与众器,宁贫不卖祭器,宁寒不穿祭服,此古人重祀之谓也。 丙六、谨言慎行,完善道德。 夫祭祀,不仅行之于祭祀之时,要在平日积功累德,谨言慎行,使己之烦恼习气日有所减,乃至于无;德行智慧日有所增,乃至于全,则可谓为真孝子,真祭祀也。曾子曰:「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行父母之遗体,敢不敬乎。居处不庄,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莅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战阵无勇,非孝也。五者不遂,烖及于亲,敢不敬乎。」是故,完善德行,立身行道,存希圣希贤之心,效大圣大贤之行,则能使祖宗、己身得大利益也。 乙五、佛弟子祭祖方法略述(分三) 丙一、积德累功,念佛回向 印祖云:「佛弟子祭祖先,固当以诵经、持咒、念佛为主。若能令慈亲与己,并及家眷,同出娑婆,同生安养,同证无量光寿,同享寂灭法乐,同作弥陀法王子,同为人天大导师。方可尽其孝慈之心,与夫教育之谊。」念佛之功德利益,备载佛经祖论,师父上人时时开示,不须赘述,若能虔诚念佛修德回向,祖先必能获福无量、得真实之利也。 丙二、祭品用素,勿用肉祭 印祖示曰:「至于丧祭,通须用素,勿随俗转。纵不知世务者,谓为不然,亦任彼讥诮而已。」又云:「仁人祭祖,尚求仁者之粟,今求屠刽之肉,是焉得为诚敬乎。由是言之,杀生以祭天地,是逆天地好生之德,天神地只,岂以此诸秽物为香洁,而歆飨之乎。盖祭者,欲藉此以食其祭品耳。至于祭祖宗,奉父母,待宾客,当思有益于祖宗、父母、宾客,方为合理。今以极惨酷之杀业,为我致诚敬之表示,令祖宗、父母、宾客同膺杀祸,此之诚敬,是祸害,非诚敬也。而况一切众生,皆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不加救济,反为表我之诚而加杀害乎。」 「爱惜物命,不享肉食之祭。凡用素者,则锡之福祉。若用荤者,即示以祸殃。」 「世人只知现世,不知过去未来,故杀彼之身,充我之腹,以为理所应当。若知其生生世世,互相酬偿,及我与此诸物类,互为父母、兄弟、眷属、互生。互为怨家对头,互杀。勿道不敢自食,即祭天地、祖宗、奉父母、待宾客,亦不敢用肉。以肉乃精血所成之物,谓天地神只飨此,何异诬人食污。祭祖、奉亲、待客,何异杀过去祖宗、父母、宾客,奉现在祖宗、父母、宾客,又令祖宗、父母、宾客,永劫常受杀报乎。且勿谓人畜轮回,渺茫难稽,史鉴所载,多难胜数。即就近见闻,亦复不少。固当深信,勿造杀业,以既造杀业,必受杀报。」 「余姚周善昌,自归依后,不食荤腥。以明年值办二十九世祖柳庵公祭,向之祭品,均有定例,不许改革。彼预与其族叔祖楚瑺公,议其办法。瑺公,乃明理通人,极为赞成。遂于冬至日,聚合族通过,从明年起,以后祭祖,概用素品,不用荤腥,大家通皆允许,永为定例。」 丙三、大事从佛教,小事从常道 印祖云:「焚化箔锭,亦不宜废,以不能定其即往生也。即定其即往生,亦不妨令未往生者资之以用耳。」又云:「锡箔亦不可废,亦不必一定要烧多少。须知此济孤所用,佛菩萨,及往生之人,了无所用。亦当以佛力、法力、心力,变少成多。若人各得一,纵数千万万,也不能遍及,以孤魂与鬼神遍满虚空故也。若知变少成多之义,则济孤之心亦尽,而且无暴殄之过。是在人各至诚以将,则心力周遍,冥资亦随之而周遍矣。」盖时有古今,地有南北,言语异声,风俗莫同,难于尽归于一。若祭祀之法之程无害仁善,无违因果,毫无所过者,从当时当地之风俗可矣。 甲三、结语 当今之世,习主席大倡传统文化于上,官员民众落实于下,师父上人教化于四方,仁人志士辐辏而应之,社会大众群起而效之。仁君善政,高僧化民,大众向善,举世皆崇孝道,重祭祖,坚信吾中华泱泱大国必能协同世界走向和谐,习主席中国梦之理想必能全面实现,中华民族必能实现伟大复兴,而吾炎黄子孙亦必能福慧昌隆、永续不息也。 弟子德薄学浅,文思拙劣,凡所汇报,定有讹误,不免缺漏,恭请师父上人及诸老师批评指正。惭愧下愚弟子诚敬叩呈,甲午年十月初八。 老法师:这是郭老师写的?他写得非常好,将祭祀,从三皇五帝上古时代开始,确实继中国的礼乐,一直到清朝末年。清朝亡国之后,近代这些人主要是受了西方文化的影响,认为这个祭祀是很繁琐、迷信的行为,不知道它用意多深,影响多大。这个东西疏忽了,废除了,导致今天的社会,大家心里都明白,看得都很清楚,远远比不上过去。而且是愈演愈严重,严重到我们明显的看出来,以十年为一个单位,一个十年不如一个十年。现在似乎到每一年都有明显的落差,也就是一年不如一年。一些志士仁人,莫不为此忧心忡忡,怎么办?大家都在问,答案找不到。甚至于断言,这个地球还能撑五十年吗?一百年都不敢讲。 战争不能消除,冲突不能化解,最严重的,大家都知道,人类今天有能力毁灭这个世界,核武的战争就是人类集体自杀。这是什么文明造成的?科学发展到今天,技术的先进日新月异,对人类带来了什么?可以说带来是高速度的走向毁灭。所以有识之士常常在说,慢一点好,不要太快,这个话有很深的道理在里头。怎么样才能解决问题?要回头,不能向科学技术学习,要向老祖宗学习,我们要相信,老祖宗能维系五千年,科学技术维持不到五百年。科学的发明到现在四百多年,能不能维系到五百年,这是多少人在忧心。 中国东西好,可惜丢得太久了,没有人认识。汤恩比在晚年所说的,不是诳言,是真知,真实智慧,他看到了。学佛的人心地清净,看得比一般人要深、要广,学佛的人心地很清楚。在今天的社会,真正能闻到净土,这是一条生路,认真学习,锲而不舍。有缘,要帮助这个世界化解冲突、化解灾难,让人类的文化继续下去。万一真正不幸了,导致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真的,地球上的文明会完全消失,人会回到蛮荒的时代。这是人类的悲哀,这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终结。我们今天念祖宗、念圣贤,多少人认为我们这是迷信,这是违背了科学。可是我们有坚定的信心,认真努力学习,像海贤老和尚一样,默默的做出一个榜样给大家看。他在我们这个时代出现,所表演的就是当前这个社会,什么都明了,什么都不能说,让大家看了自己去反省、自己去觉悟。我也常常在想,在这个大时代弘扬正法,老和尚是我们最好的榜样,能成就自己,也能帮助别人,无量无边功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