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净土法门: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126集)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第三百五十八页,我们从第六行第二句看起,从《法华》:

「《法华》中龙女成佛,八岁之龙女,能立即成佛,确极特殊,但特而非奇。因众生本来是佛,人人有分,个个现成,故龙女成佛并不名奇。」前面我们学到这个地方,接着往下面看。「唯此经中之净宗一法,既是最奇,又是最特。下依经中《宝莲佛光品》从依正、因果、主伴、一多等说明之。依常情而论,池中莲花,应是依报。」每一个往生到极乐世界都是莲花化生,莲花从哪里来的?因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愿力变现出来的,这是因;缘是十方世界众生信愿持名,真信切愿,七宝池中就会生一朵莲花。你看有因有缘。将来往生,佛就用这朵莲花来接引你,这个莲花有你的名字,绝对错不了的。我们念佛,真正相信,真正发愿求生净土,七宝池里头的莲花已经生出来。我们念佛功夫很勤,念得很踏实,这朵莲花愈来愈大,光色愈来愈美;如果我们念佛懈怠,或者改变,不念佛了,改用别的法门,这莲花就枯了,枯了以后就不见了、就消失了。我们就明了,宝池里头的莲花应该很多,无量无数,里面大小、枯荣不定。念佛的人多,莲花多,往生的人少,那就是说明宝池的莲花很多都会枯谢掉,没有了。到什么时候缘成熟了,来生后世又遇到这个法门,他有善根、他有福德,如果遇到缘,宝池里头莲花又生起来。这非常奇怪,也非常特殊。所以它应该是依报,往生的人是正报,这是依照常规来说的。

「若说是依,但一一花出三十六百千亿光,一一光中出三十六百千亿佛;可见佛从花现,故云花外无佛,故不能说是依」,花中现佛。「若说是正报,经中说花有百千亿叶,明明说是花叶,而非佛身,故不能说是正」。不能说它是依报,也不能说它是正报。「若说是因,但此乃如来果德之成就,故不是因」,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的成就。刚才说过了,莲花是从四十八愿来的,果德里头现出来的,它不是因。你要说它是果,「然此花是十方世界所生之物」,十方世界的人,念佛的人,没有人发愿求生净土,老实念佛,这个池里头不生花,没有这个花,「不待行人果觉功圆,则不是果」。说它是因、说它是果都不能把这个事实讲圆满,又像因、又像果,又像依、又像正。

「若说是主,则能含十方三世无量慧,含摄一切,其伴甚多」。这是从主伴上讲的。如果说它是伴,「则心外无法,唯是如来正觉。极乐之依正主伴一切一切,唯是阿弥陀如来自心所现」。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展现出西方极乐世界,而极乐世界又跟十方诸佛刹土有密切的关系,分不开。关系为什么这么特殊?有原因,原因是什么?遍法界虚空界就是弥陀如来的法身,就是十方世界一切众生的自性。就跟我们平常讲的五蕴一样,五蕴是色还是心?你要说它是心,它有物质现象;你要说它是色,它原本就有受想行识。受想行识是心,色法是物质,心跟物融合成一体,不能分。明白这个道理,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就有一个概念了。

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愿力现出来的,阿弥陀佛现出西方极乐世界目的何在?是接引十方一切诸佛刹土里面的十法界众生,主要是要度这些众生的,帮助这些众生一生圆满成佛,这个东西真正不可思议。所以,极乐世界你说什么都不是,也什么都是,不能说它是依,不能说它是正,也可以说它是依、是正。明白了,说是、说不是都对;不明白的时候,说是、说不是全错。所以它具足奇妙、特殊,奇特达到极处。弥陀自心就是众生的自心,它是一不是二,这个自心就是自性、就是真如、就是本性,生佛是一体。所以,弥陀运同体大悲、无缘大慈来加被众生。这段意思深,念老特别做个简单的解释。

下面说,极乐之依正主伴一切一切,唯是阿弥陀如来自心所现。「欲说是一法,但一花中有无量光,其中出生无量法」,这一即是多;「若说是无量,则只是一句名号」,多即是一,一多不二。「三种庄严,入一法句」。这个三种庄严是《往生论》上说的,依报庄严说了十七种,正报庄严,正报分主、伴,主是佛,阿弥陀佛,八种庄严;伴是每一个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就是菩萨。生到极乐世界,无论是实报土、方便土、同居土,只要你到了极乐世界,见到阿弥陀佛,花开见佛,皆作阿惟越致菩萨,这句话真正不可思议!对实报土的人来说没话说,阿惟越致就是法身菩萨,生实报土。方便土也是阿惟越致,这就奇妙了。方便土是声闻、缘觉、三乘菩萨,没见性,虽然证得位不退、行不退,但是他念还退,这就奇特了。尤其奇特的是同居土,同居土是凡夫往生的,没证果,连小乘初果都没有证得,也作阿惟越致菩萨。换句话说,极乐世界虽然有四土三辈九品之名,有这个名,实际上?实际上没有,实际上是平等的阿惟越致菩萨,皆作阿惟越致菩萨,统统都是的,那就是统统都是法身菩萨。这个也是奇特之一,奇中之奇,特中之特。

三种庄严,入一法句,这一法句就是这一句名号,一句名号统摄一切法。「所以说此」,这个此是说这个法门,「乃奇中之奇,特中之特,不可称、不可说、不可思议之法。亦不可安名,只是勉强名之为奇特法」。这个奇特法就是这一部《大乘无量寿经》。「今日世尊欲宣弥陀弘愿一乘、最奇特之法」,所以佛要「住于弥陀之所住,佛佛相念。故曰住奇特法」。弥陀、我心本是一体,说法如是,闻法亦如是。

我们再看下面这段,这一段给我们说明的是一体,住佛所住,下面这段是讲导师之行。『住诸佛所住导师之行,最胜之道』。「导师」是引导众生成佛之行,这才称为导师。狭义专门对佛称的,菩萨称师,不称导师,导师是对佛的称呼。「最胜之道」就是信愿持名,本经说的八个字,「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八个字。蕅益大师在《要解》里,把八个字省略成四个字,更简单。「信愿」就是发菩提心,真正相信有西方极乐世界,真正相信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一点怀疑都没有。我们自己要发真心真诚的大愿,愿生西方极乐世界,不做第二种想法,我这一生就这一个目标、一个方向,没有第二个方向,这叫无上菩提心。「持名」,执持名号。像海贤老和尚一样,师父教他这一句佛号,这传授给他的法,他一生九十二年未曾丢失,念了九十二年。他给我们做证明,这光碟诸位要细心看,要用恭敬心、真诚心,你去看他。

他给我们证明西方极乐世界真有,阿弥陀佛真有,他见佛很多次,常常见佛。光碟上他老人家说,好几次要求阿弥陀佛带他到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没答应,说他修得不错,留在这个世间表法,给念佛人做个好样子。这就说明他见阿弥陀佛不是一次。往生之前,他老人家又说,这几天阿弥陀佛来告诉我,叫我赶快往生。这给我们作证,老和尚决定没有妄语,句句话都是真话。为什么人家跟阿弥陀佛那么熟悉?感应,清净平等觉的感应。我们的心,念到清净平等觉,就会跟老和尚一样,跟阿弥陀佛起感应,我们念佛,佛就现前;我们求生,佛就带我们去。不带我们去,那就是海贤老和尚的样子,你有能力表法,要做一个好榜样给大家看。

我们在传记上曾经看到,我们净宗初祖慧远大师,这是东晋时代在庐山建东林念佛堂,就是现在的东林寺。他老人家四次见佛,见到极乐世界,从来没有跟人说过。最后一次,就是第四次,他才跟大家宣布,极乐世界又现前,阿弥陀佛来接引我,过去曾经见过三次。别人问他,极乐世界像什么样子?跟经中所说的一模一样。远公大师在世,他讲的经就是《无量寿经》,《弥陀经》、《观无量寿经》都还没有翻译出来。他那个时候东林念佛堂就依一部经,《无量寿经》,这最早到中国来。历代一共十二次翻译,所以它有十二个不同的版本。非常可惜有七种失传,现在《大藏经》里面只有五种。

这五种仔细去校对,里面出入很大,说明这部经是世尊当年在世多次宣说,不是说一遍。一遍,那梵文的底本只是一种,无论怎么翻译,不会有很大的差错。最明显的,愿力,四十八愿,这决定不会有错误的。这五种本子里头有三种不同,有两种四十八愿,有两种二十四愿,有一种三十六愿。这么大的差别,这就说明不是一次说的,多次宣讲。阿难结集的本子,这梵文原本也都传中国来了。多次宣讲说明这部经重要,释迦牟尼佛讲经没有讲过第二遍的,唯独这部经,叫你明显看出来它不是一个底本,它是不同的底本。就说明世尊在世不同的说法,多次宣说,才会有这种现象发生,也显示出这个法门的特殊、奇特。

这个法门,遇到有缘的,缘就是信愿,死心塌地,绝无改变,阿弥陀佛来,教我再有一个方法,我也拒绝,我就依照这个法就行了,我相信这个法字字句句是佛说的,决定成就。《观无量寿经.上品上生章》要认真学习,我记得这一章,单独这一章我讲过。你真明白之后,死心塌地,一门深入,很快就成就。我们在《净土圣贤录》、在《往生传》里面看到,三年往生的人太多太多了。绝对不是他的寿命只有三年,他三年念佛功夫成就了,见到阿弥陀佛,会要求阿弥陀佛,我的寿命不要了,我现在跟你走。佛很慈悲,佛就带你走。三年,到极乐世界去作阿惟越致菩萨,还得了!还有哪个法门能超过这个法门,找不到。你很幸运,遇到一切诸佛共同赞叹的奇特大法。只有善根福德因缘不足的人,虽然遇到了,他怀疑,他不相信,当面错过,真可惜。

这个地方念老引用《净影疏》,净影法师隋朝时候人,他也叫慧远,跟我们初祖法号完全相同,所以在历史上称为小慧远。他有《无量寿经》的注解,就叫《净影疏》,《无量寿经义疏》。这里面说,「住佛住者,涅盘常果,诸佛同住」。住就是心安住的所在,心住无所住就是住佛住。为什么?佛心清净,佛心平等,佛见色、闻声不起心、不动念,起心动念尚且没有,哪来的分别执着,这叫住佛住。我们也常常提到,要认识,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这就是住佛住。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这是菩萨住;有起心动念、有分别,没有执着,这是小乘住,阿罗汉、辟支佛;六根在六尘境界里面,有起心动念、有分别有执着,那就是六道众生。六道众生住哪里?住六道轮回。

记住,起心动念分别执着全有,你住六道轮回。你要是能够把执着放下,我再也不执着,我知道它是假的,不是真的,就是再也不把这个东西放在心上了,你就能证阿罗汉果。不但不执着,分别也没有这个必要,假的,分别它干什么,那你就升级了,你升菩萨。真正觉悟了,虽然这个现象在面前,面对着它,起心动念都没有,这就是佛住。修行修什么?八万四千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道,修什么?就是修这个东西,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

章嘉大师教我放下,放下什么?就放下这个。真正放下了,事实真相就明白了,那叫看破,看破是真正了解事实真相。事实真相是,体是空寂的,相是假的,体是空,一法不立,连佛也没有。自性是本体,所以不能执着,不能起心动念;相是假的,也没有起心动念的必要。无论是性、无论是相,都不起心动念,这就是住佛所住。住佛所住,你要有行为,行为是什么?众生有感,自然有应,大叩则大鸣,小叩则小鸣,法尔如是,没有起心动念,还是住佛所住。那应干什么?应是帮助他解决问题。菩萨有感,则以佛身去度他;二乘有感,就现菩萨去度他;众生有感,现随类身。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那是讲三十二类,每一类无量无边身,与众生感应道交不可思议。这都叫奇特。

「今日世雄」,世雄是指释迦牟尼佛,今天释迦牟尼佛「住彼所住」,住阿弥陀佛所住,就是「住大涅盘,能起化用」。化是化身,是变化;用是帮助众生破迷开悟,帮助众生离苦得乐。离开六道轮回,离开十法界,叫离究竟苦;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叫得究竟乐。十方诸佛跟释迦牟尼佛一样,个个面对他有缘众生都能起变化的大用,教化众生,佛不做别的,就是教学。教学的仪式无量无边,在我们这个世间,三千年前释迦牟尼佛出现在印度,以比丘的身分表法,表放下。放下名闻利养、放下七情五欲,过出家人的生活,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他的示现非常活泼,示现的意义,就是放下万缘,身心清净,为我们表清净平等觉,表这个法。有国王大臣礼请他老人家去讲经,在宫殿里面、在花园里面,他也答应,他不拒绝。所以在竹林精舍、在祇树给孤独园还讲了相当长的时间一段经,几部大经,讲完之后就离开了,又去过他游牧生活。不呆板,为我们示现活活泼泼,佛,真的现在人讲通情达理,让众生生欢喜心。

男女老少、各行各业,只要你去向他请教,他都教你,包括所有宗教,这在经上能看出来。他不排斥,他也不劝你,你那个宗教有问题,没有说过这个话,对每一个宗教都赞叹。我们要学,为什么?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不但佛说的八万四千法门,包括其他宗教,所有一切的法门都是平等法。同一个道理,只要你一门深入,长时薰修,都能够得定,定深了不放弃,到最后都能见性。所以,用其他的宗教修行的方法,向世尊去请教,世尊都帮助他破迷开悟,明心见性。他明心见性作了佛,有没有舍弃他的宗教?没有,他到他那个宗教去做先知去了,他到那个宗教里面去领导他们去了。外面看到是不同的宗教,里面都是佛菩萨,这是对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修其他宗教也不例外,他本来是佛,他成佛有什么奇怪?不奇怪。龙女八岁成佛,龙是畜生道,八岁小女孩,善根深厚,听闻说法她开悟了、她证果了。

本经特别提到的是普贤菩萨,你看第二品「德遵普贤」,普贤菩萨专门讲修行,落实修行。落实里头最重要的一样就是心量拓开,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他的行门就是十大纲领,普贤十愿,愿愿都是用真诚心、广大心来修,真诚广大。面对的是遍法界虚空界,一法不立,一法不舍,得大自在。礼敬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众生是广义的,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都叫众生。动物是众生,植物也是众缘和合而生的,矿物还是众缘和合而生的,乃至虚空法界。所以众生这个名词含义非常非常广大,普贤菩萨的恭敬心,圆圆满满统统都礼敬到了。

我们今天对佛菩萨恭敬,对人就不恭敬,对好人恭敬,对恶人就不恭敬;普贤不是的,平等对待,没有分别、没有执着。他的眼里、他的心里看一切众生都是诸佛如来,平等平等,看一切众生跟看阿弥陀佛完全一样,对阿弥陀佛是用什么恭敬心,对一切众生用的恭敬心完全相同,没有丝毫差别。那叫普贤行,礼敬、称赞、供养完全平等。普贤行不容易修,为什么?我们没有平等心。虽然说恭敬心,恭敬心不到位,达不到佛所要求的标准,我们还自以为是,不知道忏悔、不知道改进。所以普贤行对我们有名无实。这也是我们念佛功夫不得力的因素之一,为什么功夫不得力。

12下一页
 
 
 
前五篇文章

净土法门法语:你为什么会那么轻易受人诱惑?

净土法门法语:这个身不是我

净土法门:天灾人祸这么多,什么地方最安全

净土法门法语:傲慢心起护法神走了

净土法门法语:破和合僧的罪过是堕阿鼻地狱

 

后五篇文章

净土法门: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第96集)

净土法门法语:学佛如何能有感应?

如何普治众生危险大病?[印光大师]

亲人临命终时应如何处理?[印光大师]

亲人临命终时应如何处理?[印光大师]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