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印光大师:往生净土以信愿念佛为本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净土法门,唯信为本。信得及,五逆十恶皆能往生。信不及,通宗通教,未曾断惑者,皆无其分。

(增广文钞卷一书一第八五页“复周智茂居士书”)

唯净土一法,专仗佛力,以故不论断证,唯恃信愿。信愿若具,虽罪大恶极,将堕阿鼻地狱之流,尚可以仗十念之力,径蒙佛慈,接引往生。噫,如来大慈普度,一物不遗,唯此一法,最为周挚。

(增广文钞卷三序第六一页“净土释疑序”)

然念佛一法,注重在信、愿、行、三法。只知念而不生信、发愿,纵得一心,也未必得住生。果具真信、切愿,虽未到一心不乱,亦可仗佛慈力往生。外行人,多多以求悟,求得种种境界,而不以决定求生为事,即所谓舍本逐末也。何以故。以悟到极处,若未断尽烦惑,仍然是六道轮回中人。倘得往生,比悟到极处,而未断尽烦惑者,其高下有若天渊悬殊。

(文钞续编卷上复习怀辛居士书)

念佛法门注重信愿,有信愿,未得一心,亦可往生。得一心,若无信愿,亦不得往生。世人多多注重一心,不注重信愿,已是失其扼要。而复又生一既未得一心,恐不得往生之疑,则完全与真信切愿相反矣。此种想念,似乎是好想念。实则,由此而益加信愿,以致一心,则是好想念。若由因不得一心,常存一不能往生之心,则成坏想念矣。不可不知。

(文钞续编卷上第一百七四页“复朱德大居士书”)

又念佛一法,要紧在有真信切愿。有真信切愿,纵未到一心不乱,亦可仗佛慈力,带业往生。若无信愿,纵能心无妄念,亦只是人天福报。以与佛不相应故。固当注重于信愿求生西方也。

(文钞续编卷上第一百零一页“复又真师觉三居士书”)

须知往生净土,全仗信、愿。有信愿,即未得三昧,未得一心不乱,亦可往生。且莫只以一心不乱及得念佛三昧为志事,不复以信愿、净念为事(都摄六根而念为净念。念佛时,常听自己念佛音声,即是都摄六根之下手处。切须注意)。或恐志大言大,未得实益,由不注重信愿,不能与佛感应道交,仍在此五浊恶世中,做苦众生耳。

(文钞续编卷上第一百五六页“复郁智朗居士书”)

念佛一法重在佛慈加被,虽属具足惑业之凡夫,亦可承佛慈力,带业往生。余一切法,则决无此义。

(文钞三编卷三第六O五页“复温光熹居士书六”)

信愿门中尤宜致力,庶可决定深得念佛之实益。若效他宗,专以功夫为事,弃信愿而不讲,则便成仗自力之法门,其失大矣。

(文钞三编卷四第九九五页“复李觐丹居士书六”)

须知仗自力,则恶业有一丝毫,便不能出离生死,况多乎哉?又无信愿,念至一心,无量无边之中,或可有一二往生。决不可以此为训,以断天下后世一切人往生净土之善根。何以故?以能仗自力,念至业尽情空,证无生忍者,举世少有一二。倘人各依此行持,置信愿而不从事。则芸芸众生,永居苦海,无由出离,皆此一言为之作俑也。而其人犹洋洋得意,以为吾言甚高。而不知其为断佛慧命,疑误众生之狂言也。哀哉!(世间善业,不出轮回。若对信愿具足之往生净业,则彼善业,仍属恶业。)净土一法,须另具只眼,不得以常途教义相例。使如来不开此法,则末世众生之了生死者,不可得而见之矣。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一复濮大凡居士书)

 
 
 
前五篇文章

净土法门:念佛佛不来什么原因

净土法门:用阿弥陀佛这一念把所有念头全部打掉

净土法门: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第45集)

净土法门:用一句佛号,把“清净、平等、觉”念出来

净土法门:不要争取这个世间的名闻利养,要争取极乐世界的

 

后五篇文章

净土法门:要把缘掌握在自己手上

净土法门:修行在什么时候放下?在什么场所放下?

印光大师谈关于丧葬

印光大师谈关于丧葬

净土法门法语:运用财富,那是高等的智慧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