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日本净土宗·法然上人文钞:法然上人文钞 书简篇 八、复秀实书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返回目录

日本净土宗·法然上人文钞:法然上人文钞 书简篇 八、复秀实书

复秀实书 (《大正藏》八三、二一0中)

先,「具足三心,必得往生。」诚然,仅闻此语,不知是何种心,而种种思量。然而,若依善导和尚之意,则容易领解;虽无学习根性之无智愚人,或理解力弱之女人,决无不能具足之心。但真欲往生而念佛之人,则自然具足三心也。何以故?言「三心」者,《观无量寿经》言:

若有众生,愿生彼国,发三种心,即便往生,何等为三:

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

具三心者,必生彼国。

然而,依善导和尚之意,初言「至诚心」者,「真实心」也。言「真实」者,无内虚外饰之心也,亦即《观经疏》云:「不得外现贤善精进之相,内怀虚假。」此释之意者,内愚而思外现智者之相;内造恶,而外现善人之相;内懈怠,而外现精进之相,无实之心也。内外皆实而无假饰之心,名为「至诚心」也。

二者「深心」,即是「深信」之心也,深信何事乎?具诸烦恼,造多恶业、无余善根之凡夫,仰信阿弥陀佛大悲愿力,称念阿弥陀佛光明名号,若百年、若四五十年、若一二十年,乃至一二年,始自欲往生之时,直至临终不退转;若七日一日、十声一声,或多或少,称名念佛之人,决定往生,乃至一念无有疑心,名为「深心」也。

然而,多有愿往生之人,虽称念本愿名号,因惧于内心妄念常起,外相亦少余善,而自觉卑下,以为往生不定,此已怀疑佛之本愿矣!

是故善导和尚遥顾未来行者之留有此疑,为除此疑,而劝决定心故,详细解释「具足烦恼、造诸恶业、善根薄少、未能开悟之凡夫,乃至一声称念,必得往生」之理。

纵有多佛,遍满空中,辉光吐舌,一一说言:「造罪凡夫之念佛往生,虚妄之事,不可信也。」亦不因此起一念惊疑之心。何以故?阿弥陀佛未成佛之昔,誓言:「若我成佛,称我名号,乃至十声一声,若不生者,我不成佛。」其愿不虚,今已成佛,应知:称其名号之人,必得往生。

又,释尊出现于此娑婆世界,为一切众生,说彼阿弥陀佛之本愿,劝念佛往生;又,六方诸佛证诚其说。此外,若有任何之佛,与此诸佛相违,而言「凡夫念佛,不得往生」,亦不因此而惊动,信心坏失,心生疑惑。何况任何诸佛,皆无此说,何况辟支佛等乎!

善导和尚如是详细解释,何况此时凡夫之言说障碍乎!如何优秀之人,皆难胜于善导和尚之深明往生之道也。

善导和尚非普通凡夫,是阿弥陀佛化身也。阿弥陀佛为弘扬自己本愿,广度众生往生,权现人身,名为善导,故其言教,等同佛说。何况其所垂迹,现生获得三昧,亲睹净土庄严,蒙佛接见,直闻佛之言教。凡欲思本地,欲寻垂迹,皆应仰信善导和尚之言教也。是故,不论烦恼多少,不论罪障轻重,唯口称南无阿弥陀佛,应于此声,当思决定往生。决定心即名为深心,具此信心者,决定往生也。总之,不论如何,于念佛往生之事无疑,名为「深心」也。

三者「回向发愿心」,此并无别义,自己所修之行,一向回向愿往生也。

「具此三心,必得生也;若少一心,即不得生。」善导和尚之释也。虽有真实心,亦不虚饰外貌,若疑弥陀本愿者,是欠深心之人也。虽不疑本愿,而内外虚假者,是欠至诚心之人也。虽具此二心,若无愿生极乐之心者,是欠回向发愿心之人也。三心分之,似乎各别;总之,发真实心,深信本愿,愿生极乐,名为三心具足之心也。

诚然,如是简单之心亦不具足者,何能完成往生之大事乎!若言此心,甚易具足;然非言若不如是领解,则不能具足三心。虽不知三心之名,亦能具此三心;亦有知之甚详,而未能当下具足。是故,虽予解说,尚且不知之人中,唯专念佛而得往生之事,自古相传;此皆不知三心之名,而具三心之人也。

亦有多年念佛之人,临终劣相者,此即前面所言,虚饰外貌,唯欲令人赞为念佛人,内心未深信本愿,亦非真实愿生极乐故,应如是知。是以,不具此三心故,既临终劣相,亦不得往生也。然,不可因如此之言,即以为往生甚难,切不可作此想。

不思定「一定往生」之心,即是欠缺「深心」,而无往生之心故,更应作一定之想。真有愿生之志,不疑弥陀本愿而念佛者,临终无颠倒之事也;其故者:佛之来迎,正为临终正念故也。不知此理之人,皆以为临终正念念佛时,佛即来迎;此既不信佛愿,亦不知经文也。

《称赞净土经》言:「慈悲加佑,令心不乱。」平时常念佛故,临终佛必来迎;见佛现前,即住正念。然而,以为平生念佛徒然,唯无理祈求临终正念之人,甚为谬误之事也。

是故,信弥陀本愿之人,不可先有怀疑临终之心,唯应更至心于日常之念佛。何时佛愿唯誓迎接临终方念佛之人乎?临终念佛往生之人,乃是日常既无往生之愿,亦不念佛之造罪恶人,临终始遇善知识之劝导,念佛而往生,《观经》已言之。本来念佛之人,不别作临终之准备;应思佛之来迎一定故,临终正念亦是一定也。

又,有人言:「虽造罪之人亦能念佛往生,何况诵《法华经》等而又念佛,有何妨碍乎!」京都亦多有人作如是言。此乃他宗之言论,不必评其是非;有谬误者,当慎妨之。

净土宗之宗旨,善导和尚《观经疏》释言:往生之行,大分为二:一者「正行」,二者「杂行」。正行者:一、读诵正行,即是读诵《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等三部经。二、观察正行,即是观极乐依正二报之庄严。三、礼拜正行,即是礼拜阿弥陀佛。四、称名正行,即是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五、赞叹供养正行,亦是赞叹供养阿弥陀佛。此名「五种正行」,若赞叹与供养分为二,即是六种正行。

又言:「就此正行,合为二种,一者: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顺彼佛愿故。」又言:「若依礼诵等,即名为助业。」念佛以外之礼拜、读诵、观察、赞叹供养等者,为令专于念佛之助业也。

然则,除正定业与助业,此外之诸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等六度万行,读诵法华,修持真言,如是诸行,悉皆名为「杂行」。

修前之正行者,名为专修之行者;修后之杂行者,名为杂修之行者。又判此二行之得失谓之:「若修前之正行,心常亲近,忆念不断。若行后之杂行,即心常间断,虽可回向得生,名为疏杂之行。」疏于极乐之行也。

又解释言:「专修之人,十即十生,百即百生。何以故?无外杂缘得正念故,与弥陀本愿得相应故,不违释尊之教故,随顺恒沙诸佛之语故。杂修之人,百人稀得一二人往生,千人稀得五三人往生。何以故?杂缘乱动失正念故,与弥陀本愿不相应故,与释尊之教相违故,不顺诸佛之语故,系念不相续故,忆念间断故,与名利相应故,自障障他故,乐近杂缘,障往生之正行故。」是故深信善导和尚而入净土宗之人,应一向专修正行。

若背善导和尚之教,欲修余行之人,各随所习,不用言其是非。然,善导和尚所劝之行不可置之,而略加所不劝之行;所劝之行,尚且懈怠,而加未劝之行,诚然不可。

亦不可闻信异学异见之人种种言论,唯应一向随顺善导和尚所劝,更勤于一定往生之念佛。念佛以外之行,虽于往生无障,然所闻乃不定往生之故,于修一定往生行之时间,加入不定往生之业,岂非有损乎?应深思之。

然,虽如是言,非谓添加杂行之人永难往生。不论如何,修余行之人,不可轻视、非难,其罪甚重;应当谨慎,不可有侮辱杂行人之心;不论如何,不可轻论人之善恶。又,本来有志于此门而可劝之人,则应努力劝之。

决不可与解行不同之人相论,虽博学多智之人,于此亦慎而避之;何况以汝身份,甚为不宜。于汝自身,首先,应思切愿往生,勤于念佛;往生之后,速还裟婆,救度世人。?????

三月十日 源空

返回目录

 
 
 
前五篇文章

日本净土宗·法然上人文钞:法然上人文钞 书简篇 七、复

日本净土宗·法然上人文钞:法然上人文钞 书简篇 六、复

专修净土的人静坐时,只专注在阿弥陀佛圣号上?

看看印光大师、虚云老和尚、宣化上人是怎样惜福的

紧急的时刻,第一个念头就要想念佛求生净土

 

后五篇文章

日本净土宗·法然上人文钞:法然上人文钞 书简篇 九、复

法海撷英—谈法纪要(续五)此世界与彼世界

法海撷英—谈法纪要(续六)阿弥陀佛与释迦牟尼佛、十方诸

释常福法师

释常福法师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