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劝修念佛法门 1、念佛法门的殊胜之处 佛法法门无量,无论大小权实一切法门,均须以戒定慧断贪嗔痴,令其尽净无余,方可了生脱死,此则难于登天,非吾辈具缚凡夫所能希冀。末世众生,业障深重,善根浅薄,心智狭窄,寿命短促,加以知识稀少,魔外纵横,禅教诸法,唯仗自力,契悟尚难,何况了脱。须知仗自力,则恶业有一丝毫,便不能出离生死,何以故,以能仗自力,念至业尽情空,证无生忍者,举世少有一二,哀哉!佛法浩瀚,博地凡夫欲于现生了生脱死者,除信愿念佛求生西方外,别无有能满其所愿者。世有多少聪明特达之士,专以研究大乘经论为志事,而于此最简便最圆顿之法,反浅近视之,而不肯修。盖其平素注意深妙之理性,而不详思佛力之叵测,以故弃佛力而仗自力,自负为大通家,卒致只得其名,罕得其实。反逊愚夫愚妇无知无识者横超三界,高登九莲,致自己仍在生死苦海中沉沦莫出,岂不大可哀哉。此世间学佛者之通病。 净土法门,其大无外。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九界众生舍此则上无以圆成佛道,十方诸佛离此则下无以普度群萌,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净土一法,须另具只眼,不得以常途教义相例。此法门如是广大,而其修法又极简易,不但凡夫不信,二乘犹多疑之,不但二乘不信,权位菩萨犹或疑之。唯大乘深位菩萨,方能彻底了当,谛信无疑。岂可以博地凡夫,妄生臆断乎。 能于净土法门深生信心,虽是具缚凡夫,其种性已超二乘之上。喻如太子堕地,贵压群臣,虽其才德未立,而仗王力故,感如此报。修净土人亦复如是。若能信佛所说之净土法门,以真信切愿,念阿弥陀佛名号,求生西方,无论业力大,业力小,皆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譬如一粒沙子,入水即沉,纵有数千万斤石,装于大火轮船中,即可不沉而运于他处,以随意使用也。石喻众生业力深重,大火轮喻弥陀之慈力广大。若不念佛,仗自己修持之力,欲了生死,须到业尽情空地位方可。否则纵令烦恼惑业断得只有一丝毫,亦不能了。喻如极小之沙子,亦必沉入水中,决不能自己出于水外。 由以信愿持佛名号,即能以凡夫心投佛觉海,故得潜通佛智,暗合道妙也。若有丝毫疑心,则因疑成障,莫道不修,修亦不得究竟实益也。是故当仰信诸佛诸祖诚言,断不可有一念疑心,疑则与佛相背,定难感通矣。 2、念佛法门的四种念佛法比较 念佛一法,乃佛教之总持法门。但有专念自佛,专念他佛,兼念自他佛之不同。即实相念佛、观想念佛、观像念佛、持名念佛。 专念自佛者,如诸经中,深穷实相,以期悟证,乃于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七大、等诸法中,以般若智照,了达此一切法,当体全空,亲见本具妙真如性。及禅宗看念佛的是谁,并各种话头,以期亲见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者是。此于四种念佛中,名为实相念佛焉。 专念他佛,有三种念法。一、观想念佛,谓依十六观经作观,或专观白毫,或但观丈六八尺之佛身,或观广大法身,及具观十六种观。二、观像念佛,谓对佛形像,想佛相好光明等。三、持名念佛,谓一心称念阿弥陀佛圣号。此三种念佛,法虽不同,皆需具有真信、切愿,方可与佛感应道交,方可决定现生出此娑婆,生彼极乐。 此四种念佛,唯实相念佛,谛理最深,然颇不易修。以唯仗自己戒、定、慧,及参究照察之力,别无他力补助。若非宿根成熟,则悟尚不易,何况实证。唯持名念佛,下手最易,成功最速。倘能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必于现生亲证念佛三昧,此云正定,亦云正受。正定者,心安住于佛号中,不复外驰之谓。正受者,心所纳受,唯佛号功德之境缘,一切境缘皆不可得也。念到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外无佛,佛外无心,无念而念,念而无念,心佛两彰,而复双泯时,则实相妙理,觌(di)体显露,西方依正,彻底圆彰,即持名而深达实相,不作观而亲见西方。都摄六根而念,决定业障消除,善根增长,临终决定往生上品。此法摄机最普,得益最深,最利末法钝根之士,大畅如来出世之怀。以故从上知识,多皆注重于持名一门,此念他佛之大概也。 二、念佛法门信愿是关键 念佛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以菩提心为根本,以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为因该果海、果彻因源之实义,以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为下手最切要之功夫。由是而行,再能以四宏誓愿,常不离心,则心与佛合、心与道合。不生一念疑惑之心,则虽未出娑婆,已非娑婆之久客,未生极乐,即是极乐之嘉宾。 念佛法门注重信愿,无论功夫深浅,若具真信切愿,至诚称念,皆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此如坐火轮船过海,但肯上船,即可到于彼岸。乃属船力,非自己本事。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亦然,完全是佛力,不是自己道力。若无信愿,念得一心,亦不得往生。世人多多注重一心,不注重信愿,已是失其扼要。若由因不得一心,常存一不能往生之心,则成坏想念矣,不可不知。 所谓禅净双修,即自他俱念,有以专看念佛的是谁,以期明心见性,不以信愿求生为事者。虽似禅净双修,实为有禅无净。平生绝无信愿者,临终决定难仗佛力。 念佛法门须生信、发愿、求生西方,万不可求来生福报。若求来生福报,即是破戒违法。以念佛法门,乃是教人求生西方的法门。汝既念佛,不求生西方,又要求来生,是不遵佛教。此是佛教人必定要依之法,汝不肯依,故名破戒违法。若今生尚有修持,来生定有世福可享。一享福,必定要造恶业。既造恶业,则后来之苦报,不忍言说矣。 三、持名念佛的方法 持名、观像、观想、实相,四种念佛,唯持名最契机。持至一心不乱,实相妙理,全体显露,西方妙境,彻底圆彰。即持名而亲证实相,不作观而彻见西方。持名一法,乃入道之玄门,成佛之捷径。 若有时间念佛前先拜本师释迦牟尼佛三拜。次拜阿弥陀佛若干拜。再拜观音、势至、清净大海众、各三拜。再拜常住十方一切诸佛、一切尊法、一切贤圣僧、三拜。念佛宜念六字。或先念六字,后念四字。始终念四字,颇不宜。以“南无”二字,即皈依、恭敬、顶礼、度我等义。需发愿礼佛,求佛慈悲力,故宜多念六字名号,不能图快图多。 念佛之人,当恭敬至诚,字字句句,心里念得清清楚楚,口里念得清清楚楚。大势至菩萨以如子忆母为喻。子心中只念其母,其余之境,皆非己心中事,故能感应道交。又曰,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即三昧也)斯为第一。所言心、口、耳、悉令清楚者,即都摄六根之法则也。心,即意根。口,即舌根。心、口、念而耳听,眼、鼻、决不至向外驰求,身亦不至居傲放肆。果能如是,虽不能全无妄念,较彼不摄者,则心中清净多矣,故名净念。 行、住、坐、卧都要念,(若忙极,则用晨朝十念法念)。念时只求心归一处,不必定求瑞相。以心若归一,自与心浮散时不同。若不以心归一为事,常想见瑞相,或起魔事,不可不知。至诚恳切听,决不至起魔事。卧时,只许心中默念,不可出声。出声则伤气,久则成病。虽是睡觉,心仍常存恭敬,只求心不外驰,念念与佛号相应。若或心起杂念,即时摄心虔念,杂念即灭。切不可瞎打妄想,想得神通、得缘法、得名誉等。若有此种念头,久久必至着魔。妄想日日增长,必定着魔无疑。纵令心净妄伏,亦不可心生欢喜,对人自夸,有一分就说有十分,此亦着魔之根。 四、念佛修行如何精进 人生世间,第一要亲近良师善友。有良师善友,便可归于正道。否则,燕朋相聚,便日沦于下流。末世学佛所宜注重者,在知因果与修净土。以知因果,则不敢自欺欺人,作伤天害理损人利己之事。要敬上和下,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劳,成人之美;静坐常思己过,闲谈不论人非。行、住、坐、卧,穿衣、吃饭,从朝至暮,从暮至朝,一句佛号,不令间断。或小声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别念。若或妄念一起,当下就要教他消灭。常生惭愧心,及生忏悔心。纵有修持,总觉我工夫很浅,不自矜夸。只看好样子,不看坏样子。看一切人皆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要发菩提心,即自利利他之心,此心一发,如器受电,如药加硫,其力甚大,而且迅速。净土五经当常看,必须恭敬,不可亵渎。果能依我所说而行,决定可生西方极乐世界。 念佛无固定章法,只取适宜自己的念法即可,但必须志诚。或有时心中悲痛起来,此也是善根发现之相,切不可令其常常如是,否则必着悲魔。凡有适意事,不可过于欢喜,否则必着欢喜魔。念佛时,眼皮须垂下,切不可生急躁心。不可提神过甚,以致心火上炎,或有头顶发痒发痛等毛病,必须调停适中。若大声念,不可过于致力,以防受病。掐珠念,能防懈怠,静坐时,切不可掐,掐则指动而心不能定,久必受病。 人生在世,皆不能免疾病死亡之苦。当此等苦事发现之时,唯有放下万缘,一心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心求佛慈悲,接引往生西方。不可求病速愈,只可求速往生。求病愈,若寿尽,便不得往生。求往生,若寿未尽,则速得痊愈。切不可痴心妄想怕死,有怕死的心,就不得往生了。念佛要时常作将死、将堕地狱想。所有一切妄念,皆用不着。能如是念,必有大益。 凡修行人,心要有主宰。见好境界,不生欢喜,见不好境界,不生畏惧。如果是圣境,令人一见,心地直下清净,了无躁妄取着之心;若是魔境,则见之心便不清净,便生取着躁妄等心。“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修净业人,不以种种境界为事,故亦无甚境界发生,若心中专欲见境界,则境界便多。常有境界,当是未曾真实摄心,但只做场面行持之所致。恐是魔现,正宜认真恳切念佛,彼魔自无容身之地。是故当以至诚念佛为事,勿存见佛见境界之心。越分欲得,为堕落魔外之本。若念佛极愿寂静,颇不合宜。有此厌喧闹之病,发现即存心修正之,若仍如此,久后则无可救药矣。当静闹一如,在静亦不怕有闹来,在闹时我心仍静,而不生憎恶,则无惊厌魔事发生。 五、如何处理念佛中出现的杂念及身体上的不适 修净业人以真信切愿为本,仗佛慈力,可以带业往生(谓在此界,尚未断惑业,名带业。若生西方,则无业可得,非将业带到西方去)。人之宿生,何业不造。幸得闻佛法,当认真修持,庶可以消除宿业,超度怨家。所有怨家,若难解结者,倘肯发菩提心,并诚心超度,则无不即解结矣。若念佛时产生气闷等不适感觉,非体弱之故,乃业障所使,要坚持恳切志诚念。若念不出声,则心常忆想。能念,则仍须用口念,不能念,则但心转心忆,久久此业即消。生活工作中凡居心、行事,必须向厚道一边做。厚则载福,薄则无福可得。若再加之以刻、险、奸、巧,则便如山峰峻峙,任何雨泽皆不受,任何草木皆不生矣。 一切众生,从无始来,在六道中,无业不造。若无心修行,反不觉得有此种稀奇古怪之恶念。若发心修行,则此种念头,更加多些。(此系真妄相形而显,非从前无有,但不显耳。)此时当想阿弥陀佛,在我面前,不敢有一杂念妄想。至诚恳切念佛圣号,(或小声念,或默念。)必须字字句句,心里念得清清楚楚,口里念得清清楚楚,耳朵听得清清楚楚。妄想起时,只一个不理,便不会妄上生妄。能如此常念,则一切杂念自然消灭矣。当杂念起时,格外提起全副精神念佛,不许他在我心里作怪。果能如此常念,则意地自然清净。当杂念初起时,如一人与万人敌,不可稍有宽纵之心。否则彼作我主,我受彼害矣。若拼命抵抗,彼当随我所转,即所谓转烦恼为菩提也。若能常以如来万德洪名极力抵抗,久而久之,心自清净。心清净已,仍旧念不放松,则业障消而智慧开矣。 六、念佛修行如何深得其益 总之一句: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此八句,若能依而行之,为圣为贤,了生脱死,皆有余裕。佛法要妙,唯在乎诚。 注: 净土五经:《佛说阿弥陀经》,《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章》,《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