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前言 首先我要谢谢各位赐给我这么一个求教的机会,现在我将学佛的心得,跟各位做一简单报告。佛法贵在是浩如烟海,正有一部廿四史不知从何说起之感,我现在将佛法最精要的要点做一简单报告,以求教于各位。 第一、首先谈学佛应注意的几件事,这些事项,都是学佛的先决条件,如果忽略了,就得不到佛法的真实利益。 第二、学佛主要目的在了生脱死,了生脱死有两种方式,一是靠自力,一是靠他力。我準备将这两种方式做一简单介绍。 第三、介绍我抄给各仁的祈祷文,这段祈祷文非常非常重要,虽然文辞简单,但涵意深广,我觉得有跟各位解释的必要。 第四、我愿意解答各位对我所报告的疑难,以及每天应做的功课及如何实实在在修持的方法。 #学佛应知应守的几件事 现在就谈第一点学佛应当知道,并且绝对要遵守的事。我们学佛最主要目的,是希望从佛法中获得真实利益,想要从佛法中获得真实利益,那么行为就必须合乎佛法的标準。换句话说,佛法的基本精神,我们必须注意到,假如不注意,很难从佛法中获得真实利益。 一、深信因果 有些学佛的人确实从佛法中获得利益,有些人若说他不用功嘛,他又拿着念珠摇来摆去地,摇了十多年,结果与没修的人差不了多少。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他念念自私自利,他的行为没有一念合乎佛法标準的。想一想,如此学佛又学到那里去了呢?而造成此种结果的原因,都是由于他不怕因果的缘故。 因果有多重要?在此举一事实,这是近代的事—— 大陆有一红教喇嘛,很有修持,很多人都不远千里万里来供养他。他住在山上,雨天时住在大树下,下雪则住小树下,他的周围几公里以内住满了跟他修学的喇嘛,每一个喇嘛找一棵树、一个山巖,或一个洞修持。经常有来自各地朝拜他的信徒,带不少供品来供养他。这个喇嘛的神通有多大?等这些供养的钱、食物够分配了,他晓得每个跟他修学的喇嘛有什么需要,他只要往空中一洒,就可以自动地分给每个喇嘛所需要的。 在他修持的山下有个乞弓,这个乞丐每天从早到晚,都要每个村庄挨家逐户地乞讨,若不乞讨就没得吃。他看到喇嘛如此广受供养就眼红,心想:「你看那个喇嘛!一天到晚坐那儿,四时不拈香,什么事也不做,人家把钱、供品各种好食物都送给他,还说:『求您老人家太慈大悲接受。』接受了还要跟他磕头说:『喇嘛!多谢您的慈悲,受我微薄的供养。』而我呀!还要跟人家磕头,求爷爷告奶奶,希望人家给我一口饭吃。」他愈想就愈不平,愈想就愈难过。于是有一天,他就上山去找喇嘛评评理。 他对喇嘛说:「喇嘛!喇嘛!您一天到晚坐在这儿,什么事也不做,好吃懒做,人家都来供养您,请您老人家接受,供养您后,还要跟您磕头;而我每天从早到晚,由这村乞到那村,要跟人家磕头,人家才给我一口饭吃,我们俩的际遇怎么差这么远呢?」 喇嘛听了以后:「你说怎么办呢?孩子!」乞丐想想也没话答,就说:「我有什么办法呢?那是个人的业报,您看!我好苦啊!假如您能把一天的供养给我,我这一生的生活就没问题了。」 喇嘛说:「可以!可以!」乞丐一听,精神就来了:「真的吗?」喇嘛说:「真的!你选择一个日子好了。」乞丐想想:「今天已过大半天,而后天又太远,乾脆明天吧!」喇嘛:「可以!可以!你今天就住这儿,不要下山了。」 于是乞丐晚上就坐在喇咻旁边,等到明天一到,好收供养。因为大喇嘛非常有修持,所以平常送供品的人,从早到晚络绎不绝。乞丐想到这么多人送各种供品来,心里很高兴:「明天这些供养都是我的了,我有这么多供养,以后就不必再乞讨,我的生活会好了。」他跟喇嘛约定,第二天过了半夜以后,供品就是他的。等呀等!等呀等!从早等到中午,没见一个人来供养,再等到太阳快西落时,也没见有人来供养。他愈想愈感奇怪,愈想愈难过,想来想去,不禁悲从中来,嚎淘大哭,哭泣不止。喇嘛很悲悯他:「孩子!不要哭了,山下送供养已经到了。我们等一等,他子时以前一定会到。」 他就一劲地等到深夜,看到有一个人扛着一张大牛皮来,到了大喇嘛面前,恭恭敬敬地磕三个头,并呈上牛皮,说:「喇嘛呀!我是个可怜人,没什么东西供养您老人家。我是个牛皮贩子,挑了一张最好的牛皮来供养您,求您老人家慈悲接受。」 大喇嘛就跟乞丐讲:「孩子!收下吧!」乞丐一看,实在是太痛苦了,就嚎啕大哭。喇嘛也不管他,等他哭完了,就说:「哭够了吗?孩子!你有什么好哭的呢?你是个最会做生意的人,一本万利,还不满足啊!干嘛还哭呢?」 他这一讲,喇嘛周围的人及牛皮贩子、乞丐都感到奇怪。于是喇嘛就继续讲:「你听着,凡世间的事,都是有因有果的。你前生是个栽缝,这个牛皮贩子前生也是个乞丐,他曾经向你乞讨一个顶针(妇女刺绣时,手指戴一铜环,以便雅穿布,藏人则用牛皮製顶针)。想想,一个顶针所需的牛皮不过一点点面积,他跟你讨一个顶针,你给予他一个,你以那一小块牛皮换来这么大一张牛皮,还不满足,还不够吗?你是个最会做生意的人,真可以说是一本万利啊!孩子!收下吧!」 由这个故事可以知道,一粥一饭都有前因,都是以往种下的因,才有现在的果。 我们学佛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趋吉避凶,要想趋吉避凶,离苦得安乐,就必须深信因果。譬如想获得快乐,就必须先种下快乐的因,将来才能成快事的果;想离苦得安乐,就必须先离苦因,才能离开痛苦,获得安乐。因此我们往往发愿—「唯愿一切有情具乐及乐因,离苦及苦因。」因为若不从因地着手,则永远没有好的收穫。假如你根本不去耕耘,如何能有丰收的机会呢?我们在生死苦海中亦如此,若要解脱,则须勤修持,勇猛精进,假如不勇猛精进,只想投机取巧、自私自利、悭吝鬼一个,拔一毛都心疼,还能有福报吗?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要深信因果。 我再跟各位举一件真实的事情—— 有一地方官,到他管区的一个庙里去进香,庙里的师父们都列队在门外迎候。当他到大殿礼佛时,看见殿中有一和尚没有去接他,他当下就火了,叫人把他拉下去,打了三十个板子。等他进香完毕,回到家里一想:「我去进香礼佛是求福,人家没接我,我为什么打人家三十个板子呢?」愈想愈不对,愈想愈后悔,为了补偿这件错误,乾脆建个精舍,供养他三年。 这个被打的和尚,因为曾经吃过苦头,死活都不敢去。老和尚说:「你不要怕,你去!他这一次一定会认真好好供养你三年。」他仍然不敢去。老和尚就跟他说:「从前有一个和尚,肚子饿了,刚刚找到一块饼,準备疗饥,一只狗跟在他后面讨食,他火了,就踢了狗一脚。说:『我刚刚找到一块饼,还没有吃,你就跑来讨。』这狗负痛嚎叫而去,这和尚当时深感后悔,他想:『我饿了要吃,牠不也是饿了,才讨食吗?我干嘛要踢牠一脚。』于是他就把狗喊回来,分半块饼给牠吃。你就是分半块饼给狗吃的和尚,打你三十板的官员,就是那只被你踢一脚的狗。」因此流传在丛林中有两句话说:「一脚三十板,半饼供三年。」由此可知因果是多么可怕。 我们现在所遭受的苦乐果,都是以往所造的善恶因,要想获得幸福快乐,就必须种下幸福快乐的因;要有丰收,就必须勤于耕耘。因此第一点就是希望各位深信因果,不深信因果就不能从佛法中获得利益。有些人,一天到晚虽拿着念珠摇来摆去,但自私自利,你要他跟别人迴向一下,他都不肯,他觉得「我辛苦念佛的功德,怎么可以迴向给别人呢?」另外还有些人,见了利,跑得比谁都快;有了苦,飞得比谁都快。举例子来讲,他到道场去,说到享受,他要求得比谁都高,要他出劳力,又逃得比谁都快,如此他能得到利益吗? 接着再跟各位报告一个真实事情—— 从前有一个人要到衡山挂单,山很高,庙在山顶上,通常庙裏为接待来往的僧人,而在山下成立一个山庄,他晚上就歇在这个山庄,準备第二天上山去挂单。山庄的庄主有通力,告诉这位挂单的僧人不要去。「为什么呢?」他说:「你跟这个庙没有缘!」僧人说:「十方丛林十方僧,还有什么缘不缘的呢!」他不相信。庄主说:「你若是不相信就试一试,你跟这个庙只有一粥之缘。」这个僧人不相信,第二天一早就上山,赶到山上时,刚好已过午,庙已过过堂,中午他就没得饭吃,晚上要持午,也是没得吃。睡了一夜,第二天早晨吃了一顿早餐。 讲到这里,我先把庙里状况跟各位解说,大丛林对所有来挂单的人,都先安顿在接待室,接待室在丛林里有个名字,称为「云水堂」,亦即所有在此的客人,皆如行云流水般的不固定,住在此,一方面让庙方视察你是否为修行人,再决定愿不愿接纳你挂单;同时你也看看庙里的环境是否适合你自己。如果你不满意不愿住下去,可以起单再到别处去行脚;假如庙方觉得你不适合不愿意接纳你,不让你挂单,你在此住几天后,就要迁单自行离去。 这个僧人第一天也是住在云水堂,他不是吃了一餐早饭吗?等到快打板吃中饭时,云水堂有僧人打架,一打架,他也在旁边看热闹。庙里那能允许打架?庙方一看,你们这些都不是好东西!都不是修行人,都全部滚。好啦!他一离开庙门,庙里刚好打板,中午过堂吃饭了。结果他只吃了一餐早饭。于是他又下山住进山庄,向庄主请教,他说:「庄主呀!您老人家说的真是不错,我在庙里只吃了一粥。」就把这些经过告诉庄主,并请问庄主:「这是什么原因,使我感此结果?」庄主说:「你前生也是住在这庙里的清众,庙里普请(亦即大众出坡做事),而你偷懒,只搬了两块砖就不肯做,你以搬两块砖的因缘,所以只有这一粥之缘。」此僧也只有叹口气认了。但既至此山,他也不愿再走了,因为衡山是个大山,山明水秀,于是他就在山上搭了一个茅篷,自己在茅篷修持。 不久这个大庙的住持出缺;从前大庙的住持出缺,都是由地方上的绅士和地方官共同推荐一个高僧来主持。因为住持出缺,所以地方官就到庙里来看看,準备再找一个适合人选主持寺庙。当他经过茅篷时,正遇见僧人在那儿修行,一看这个人在苦修,修得也不错,就问他:「前面有大丛林你不去住,却住在茅篷,这有多苦呢?」僧人就将自己的经历一五一十地告诉地方官。地方官不相信:「那有这种事情,我不信。我看你修持得不错,这庙里的住持刚好又出缺,乾脆我送你去当住持好了。」 于是他就回去安排安排,吹吹打打的把僧人从茅篷请到山庄,準备第二天再上山去接任住持。结果僧人也忘记所以了,他告诉庄主:「庄主,您不是说我只有一粥之缘吗?您看!明天我就要去接任住持了。」庄主叹了一口气说:「你这次不但接不了住持,连庙门都进不了。」他一听,火了:「庄主你听着,明天我接任后,第一件事就是悬牌迁你的单。」庄主说:「好嘛!希望如此!」他一听更火了:「你记住!你好可恶!我非悬牌,迁你的单不可!」庄主就不再理他了。第二天早晨,僧人从山庄上山,刚刚看到庙门,就心脏病突发,倒地死亡。 庙里特将此因果事实立一个碑。关于此事有两种记载,一是日本文献所载,在南岳衡山;一是虚云老和尚传记中,老和尚所讲,在卢山归宗寺;虽两者地点不同,但却是两种文献都有记载的事实,因此其可靠性非常高。 由以上所报告的几件事实,各位可以了解因果和心地的重要,因此各位想脱离生死苦海,就必须守护身、口、意,深信因果,所谓:「如是因,如是果。」这是佛法与其他宗教不同之处。一般宗教讲:「信我者,得渡!」但佛法讲「种什么因,得什么果。」千万不要等闲视之。现在一般最容易错因果的地方,就是好耍嘴皮,好耍小聪明,也好擅改祖师们的规矩。各位在此福山寺点经,经常接触藏经。你们看看高僧传、景德传灯录、五灯会元、指月录、续指月录等,上面皆记载很多关于强作聪明、擅解祖师意,乃至于作诗词、歌颂祖师,颂错了,都有因果,遭受果报。或对祖师的训示不满,从前有个人对祖师答覆他的问题不同意,生轻慢心,结果吐血。这种例子非常多,因此希望各位不要耍小聪明,深信因果,尊重圣言量。 二、严守戒律 学佛人应遵守自己该守的戒律,假如是在家修持的人,就必须遵守在家人的戒律,如不遵守戒律,那根本修不成了,这是什么原因呢?戒律亦如安全规则,好比你在交通繁华的地方行走,而不遵守交通规则,就会出事,因此你一定要遵守安全规则;在人生修学的过程中,如果不遵守戒律,不但得不到利益,而且一定要堕。我们修持的目的在超脱生死大海,既然想要跨越生死大海,却又不遵守航行规则,这样岂不是会被水淹死吗?因此戒律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在家人最低限度要守五戒,即是戒杀、盗、YIN、妄、酒;若再严格的说,连十重禁戒也要守。同时再跟各位强调一下,绝对不会因自己没有受戒,犯了戒就不堕的。举例来说,你虽不是美国人,在美国犯了罪,他们一样制裁你;也不能说你不懂法律,犯了法,法律就不制裁你,法律一样会制裁你的;更不能说你无心犯法就不受制裁,即使无心,也要得到应受的制裁。我们要想脱离生死苦海,就必须遵守脱离苦海的安全规则—也就是遵守戒律。假如不遵守戒律而要修持成就,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不但谈不上成就,而且是必堕无疑。什么原因呢? 戒律实在是精进铠,为什么说是精进铠呢?假如我们想要勇猛精进,脱离生死苦海,戒律就像铠甲一样,能防护你不受外来的伤害。不仅仅注意外表的行为,身、口、意都应严格遵守,因为举心动念都有应得的果报,假如不稍加注意,往往会认为自己没有犯过。在法律上,如果你只是意识犯了罪,法律是不制裁你的,因为法律不晓得你心里起了什么恶念;譬如我準备抢银行,只是心想,而并未採取行动,这样是不会受法律制裁的。但因果律就不是这样了,因果律如何说呢?凡举心动念,都将产生善恶果。亦即心中每一个念头都是一个种子,等这个种子遇缘熟了,一定得受果报。因此我们必须竭尽全力地护持自己的身、口、意,使自己的身、口、意都能合乎安全规定。 各位要知道,违反了戒律,是一定要堕的。这在古今中外人士的例子非常多,以往我也曾跟各位介绍过,今天暂时不谈。现在我再归纳以上所说的几点: (一)想要修持,脱离生死苦海,就必须遵守自己应当守的戒律。 (二)绝对不能说自己没受戒,犯了戒就不负因果。 例如比丘、比丘尼戒,虽然我们在家人没受,但如果犯了,仍然有因果。或许你会问「我不知道自己是否破戒?」你只要儘可能守护自己的身、口、意,依照戒律去做,虽不中,亦不远了。所以我们要守护自己的心、意、识,无论如何,要随时随地使自己心中不起一切恶念;假如起了恶念,不随它发展下去,虔诚地忏悔,不再管它,把心繁于一个念头,那么恶念就会逐渐逐渐消失了。什么原因呢?这就如同交朋友,生朋友我天天跟他来往,熟朋友则逐渐疏远断尽;以往我们的习惯积非成是的太多太多了,现在只要不断地更改错误的观念和行为,就能逐渐地使我们的行为趋向正轨,使恶念逐渐地减少,善念逐渐地增长,日久天长,生熟就互易了,我们也自然地可以获得善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