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安居第六十九日(四):游历自在于念佛法门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安居第六十九日(四):游历自在于念佛法门

念佛这个工程十分简单,但是其教理的次序也是十分清晰的。那我们就看看怎么“不舍一切苦恼众生”来念南无阿弥陀佛?这个方便从哪儿建立?

我们还从持名来作为。因为我们讲过有两种持名——大家认为是我们在持名。所以佛持、佛威德持——摄持众生,这是阿弥陀佛持名。持什么名呢?就是命令一样地来召唤我们,或者说抉择性的号令九界、令九界咸有所归的这样一个持名。阿弥陀佛依愿力说“设我成正觉,名声传十方,究竟有不闻,誓不成等觉,这就是阿弥陀佛执持名,他以他的威德愿力悲心方便所持。

一般我们把“佛持名”给丢失了,就会寻求“我们持名”这样一个作为。阿弥陀佛因地的愿——于无量劫为大施主,与一切众生作安慰。安慰什么呢?就是以名号度化众生,以这个摩尼宝号广传十方,令一切听闻众生具足善巧,具足威德,具足信顺二德,菩萨即得三种忍,得不退转。这就是阿弥陀佛所持。在四十八愿中不是一个愿,大概有很多愿都是“闻我名号”、“他方众生闻我名号”,“他方菩萨闻我名号”,即得什么。这个“即得”就是阿弥陀佛愿力威德摄持众生,摄持、成熟,他不光摄持你,他还要成熟你,成熟你的威德善巧。四十八愿最后一愿说——他方菩萨闻我名号即得三种忍,信忍、顺忍、无生法忍,闻名即得成就得不退转。那就是阿弥陀佛持名。

这个地方我们要有一个新的认知。阿弥陀佛开汽车来载负你,嘀嘀,说你要到什么地方,你说要到安乐国,他就给你载到安乐国;你要说我想休息,他给你载负到休息的地方;你说我要得到信顺的力量,他就给你信顺的力量;你要说得不退转,他就给你拉到不退转的地方。就是说你心里所有的愿乐他都能给你满足,为什么呢?他的誓愿所成,因为他兆劫永载的修持就修的这个,千处祈求千处应,这不光是讲的观世音菩萨,一切诸佛莫不如是。

《华严经》的偈子就展示了诸佛的威德与善巧——“随机感应靡不周,恒常坐此菩提座”。因为什么呢?——“佛身充满于法界,普现于一切众生前”,随机感应靡不周,恒常坐此菩提座。这个“随机感应”,感应谁呢?——一切需求众生。所以十方九界众生若有所需求,因为诸佛如来亲证法性身故,入一切众生心,众生心之所动所念所知,诸佛如来都知道。不过你不要害怕,你少打点妄想就好一些,要不然让佛知道你那么多妄想也不好。这不是吓人的啊,我们现在打开手机,大家都有这个感受——一个发射台,这么多手机,一个发射台一传送,串这个线那个线,所有通话信息都可以给你记录下来,这还不是法身对吧?这是个网络,现在的网络都可以做到这样了,那佛充满于法身有什么不相信的?实际慢慢地,很多科学就会证实佛身充满于法界是真实的、法性周遍是真实的。我们现在人在用科技模仿这些东西,就是把我们觉性的东西运用出来。

实际大家早就跟佛联网了,因为什么呢?——你有佛性。你把你的佛性去掉就不联网了,你说我变成一个无情物就不联网了,不是,无情物也联网。因为什么呢?在佛陀这个地方,器世间与情世间是同样妙用,就是说你变成木头石头也不行,网已经联了,因为你有佛性。《楞严经》不是讲了吗?那些极顽固者、固执者、愚癡者就堕入无情类。无情类佛也给你激活,对不起,因为啥呢?——你有佛性。所以在佛陀的报土里面,一切众生皆是自在,乃至器世间皆是方便。你看极乐世界的水亦自在,欲暖则暖,欲冷则冷,欲高则高,欲没膝者没膝,欲没胸者没胸,欲没足者没足,随意自在,有情无情在佛陀这儿都是妙用。那在我们凡夫这个地方呢?有时候有情跟无情差不多,一样的木讷;而无情跟有情差不多,一样的可以冒烟生火。

所以阿弥陀佛执其名号,往往是现在念佛人忽略的东西,就象人忽略返向往生、往向往生之“往生”是意识法界的一个舒展、一个如实相罢了。它跟这个死活没关系,死活是众生分。所以很多人去读《往生论》,怎么一个死字也不写,一个活字也不写,怎么回事呢?所以我们中国的净土教法就成送终的教法,就是送死的鼓声了,咚咚咚咚……这个人死亡了。所以是老年念佛、死亡念佛。你看很多人很有劲头的,谁家又死人了,他眼睛就发光,干什么?他可以助念去了。我说你好好地为活人助念助念吧。他说活人不需要助念。我说活人最需要助念!阿弥陀佛天天为活人助念,对不对?你看阿弥陀佛这个“佛执持名号”,就是为活人助念。干什么呢?——成熟我们的悲智方便。为死人助念真可怜啊!所以很多出家人、学佛人都成殡仪馆的工作人员了,不过没有拿工资。

持名
1)佛威德摄持众生(号令众生)
2)不足中持名(求。主流。)
3)随顺佛功德愿力持名

不知道佛执持名号的功德,我们就丢失了一个大利!即佛在载负着我们,愿力在摄化我们,这个根本的母体我们丢了,就是我们所依止成就的缘丢了、种子丢了!很多人就单方面地去“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求这个求那个,因为他所依的圆满的缘起丢失了,阿弥陀佛的加持摄化他丢失了,这个究竟的安稳的依止他丢失了,所以他在惶恐在不安中去念佛,在挣扎中,在不足的心理中,在烦恼的心理中,在摸索的心理中去念佛,那就是所谓的“凡夫执持名号”,就是不足中执持。这个不足执持就会很苦恼的,这种苦恼现在真是很多很多的。

2)、3)都是凡夫持名,但是我们若是来随顺佛持名功德、随顺佛的功德愿力念佛,那就不一样了。不足的心持名、凡夫的心颠倒的心持名,反而是很多的,那是现在的主流,求嘛,到处求,这是主流。都是凡夫有情,但是凡夫也可以随顺佛的愿力来持名,我们可以做得到。

哎呀,不相应,不相应,他不知道佛在念我们,就去单独地念佛啊佛啊我求你啊,你来加持我。他不知道佛早就在垂手加持着他,所以心里就发慌,没有相应的,是单向的一个感知,单向的一个亏欠的摸索,那就很痛苦。所以这个执持名号,本身经典上是这样讲的——舍利佛若有众生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这里面不管从文字义、从无量义上说,都有佛执持名号摄化众生,与众生随顺佛功德执持名号,这两种契合都会有的。

持名,我们都知道名号度众生是利益世间的一个方式。我们往往把持名当成功夫了,所以很多人修功夫没有修成,修出来一身骄慢,他不知道随顺佛愿佛力是真正的功夫,与佛相应的真正的功夫。有的人修这个功夫很气馁,反正我遇到自责自己的念佛人是比较多的。你说我们讲返向往生讲回向的,又讲这个干什么呢?这就是回向。什么回向呢?我们随顺佛愿佛力来念名号就是回向众生。我们要是依自己不足的心去求往生,可以往生,但是利益世间的心你丝毫都没有,你生不起来。你怎么能利世呢?因为你没有随顺佛愿佛力,你没有那个力量利世,你求的是为了你自己的安定,你自己的安乐,你自己的忏悔,你自己的福报,你自己的功夫成片,你自己的一心不乱,你自己的所有的感知、见闻觉知,你没有利生,你没有回向,你没有这个成就大悲心的机会!所以我们要知道阿弥陀佛为活人助念的这个威摄十方、摄化众生、成熟众生的悲智,阿弥陀佛这样一个愿力的名号摄持。

所以说“设我成正觉,名声传十方,究竟有不闻,誓不成正觉”,在《大宝积经》“如来会”中这样讲——“设我成正觉,立名无量寿,众生闻此号,俱来我剎中,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圆满”。那“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圆满”是什么呢?就是他成熟你的内容。你闻到名号,一句大悲心,那就具足相好,可以利世。闻名往生彼国——那就是阿弥陀佛的摄持。所以“设我成正觉,立名无量寿,众生闻此号”——那就是阿弥陀佛持号。“俱来我剎中”——那就是阿弥陀佛执持众生,摄化众生。所以“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圆满,亦以大悲心,普利诸群品”——那就是成熟了一个返向往生的现前利益。

此处只是所作随意自在成就,非是生灭,非是生死,非是色身之变化,是意识所作自在成就,意识所依成就,意识所缘成就,意识所使成就,意识依佛力功德所成就!此处我们需要改变一些思维的角度,要是不改变,按照那个常规的思维,就是我们来念名号,然后看能跟佛在哪个角度找个感觉,这个感觉也不知道是个啥感觉,碰见了再说,碰到哪儿是哪儿,对不对?谁知道是个啥呢?好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念来念去,也不知道是啥感觉。张三问李四说,你有啥感觉?他说没感觉。李四问张三说你啥感觉?他说有感觉。啥感觉?越念越累。啥感觉?念佛不想念了。干什么?修密去吧。为什么呢?参禅去吧,修南传去吧,怎么呢?那儿有感觉,这儿没感觉。为什么呢?孤掌不鸣嘛,怎么有感觉!这是谁的过失呢?谁也没有过失,这些老师的过失,这些老师不让他们相应,念来念去没法相应。他跟谁相应啊?就一个不足的心、求功夫的心,他跟谁相应?没法相应!

所以“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这个地方我们要有一个新的认识。从这个六字洪名的称念上,原来十方诸佛在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就是所谓的“咨嗟赞叹”。这个赞叹是诸佛佛佛相印契的一种称念,这跟我们有很大的直接关系。很多人说佛发这样的愿了,说“设我成佛,十方诸佛若不咨嗟称我名者不取正觉”,那佛念佛的名字太正常了。我告诉你,佛念佛的名字跟我们的关系是最大的!要不然我们永远没法相应!佛佛相念是十分重要的!很多学佛人忽略这个佛佛相念,把这个佛佛相念就扔到一边了,他认为只有众生才会念佛的。不是,佛佛才念佛呢,众生才念众生的,佛念众生利益众生,众生念众生就相互地逆害众生。

“佛佛相念”是阿弥陀佛的愿力摄化,也是一种名字的传播;那么“佛念众生”是一种名字的传播;“众生念佛”是一种名字的传播;“众生佛同念”是一种名字的传播。你说你这不是重复啰嗦吗?不是,必须把它的角度越丰满、越周遍,你越有能相应的机会,要不然你就不知道我们念佛干什么?

凡夫念佛,与觉者为伍。这太重要了,这很重要!一定不要马虎!马虎了那你就小看念佛人,所以很多人在净土法门中是最容易犯忤逆谤法这个过失,谤什么法呢?谤“佛佛相念”的法。张嘴就会出来!佛佛相念,我们若了解了诸佛持名这样一个因缘,那我们作为一个普通念佛人就可以与觉者为伍,那就是与诸佛为伍,就是为伴侣的意思。

“佛念众生”,我们知道是摄化方便,摄化、成熟众生。你若了解这个了,你很容易得到心理的安慰与成熟,也很容易得到加持,这个很重要。

“众生念佛”,若念不念,你不相应嘛,你念佛有时候念有时候就不念。

“佛生同念”是相应念,佛也在念我们,我们也念佛,如母忆子,子若忆母,如母忆时,就是母子相念。

我们看一看,可以选择的。说念佛这么简单,但这里面有无量无边的内容,你要是知道它的作用了,你就知道这个念佛法门真是个总持法。所以天亲菩萨在《往生论》中这样说——“说愿偈总持,与佛教相应”,净土是个总持法门,何以故?佛佛相念故,所以念佛就是总持一切诸佛功德!因为我们不步入净土法门,往往就把净土法门小瞧,认为这有啥啊?一句阿弥陀佛有啥啊?他就不在意。但你要知道,这里面的确有诸佛功德的聚集表现、总持表现、总相表现,他各个都是相连的,互动互助的,互显互彰的。

实际“众生念佛”,即若念不念的状态是最普遍的。现在主体的修行是认为我们在持名,就是若念不念,所以很多人会感到念佛的时候还安稳,突然不念佛心里就发慌,因为他有若念不念这样一个持续或不持续的状态。

“佛念众生”,那是不会间断的,这个摄化成熟,无有舍离,因为什么呢?佛住法界身,亲证法性周遍,所以一切时处莫不周遍摄化,随机感应,不丢失任何机会。

那我们一对比——众生念佛与佛念众生。我们随顺这个摄化成熟,我们就特别的安乐,那我们这个念佛就可以用赞叹佛、与彼相应来作为修持,那就很简单。所以此处就容易作安心念佛的方便,因为什么呢?他这个周遍摄化不舍是不可思议的,那是令众生安心的。我们作为凡夫来说,有念有不念的时候,很多人念佛是不敢间断的。早期我念佛在这个地方发空,不是害怕但是泛空,一不念了,心里空落落的,不知道怎么作怎么为了?就有那种无记业的东西,害怕也说不上,就是空落落的,要是不念佛了就不知道自己在干啥,就象一个愚癡的人一样,象一个梦游的人一样,心无依托,脑子里面木木讷讷的,不知道在干啥。别人说“畜生”,你感觉到了。你说骂自己啊?不是。那时候你能感觉到“畜生”的内容了——等待,莫名其妙,不知所为。等着鞭子嘛,等着刀子嘛,刀子一扎就疼,鞭子一抽就疼,那就该负重了,那时候叫畜生。有那种感觉。众生念佛很困难,因为善恶无记就逼迫着你。我不骂自己,我举的例子,你可不要当真。

但是我们要是知道佛在念众生呢?以愿力摄化我们,成熟我们,周遍不舍,在这个地方你就会安心。你在若念若不念这个地方就会有不安,起码有不安的一点一滴。我们在自己的作为中总有不安的地方,因为我们的业习与感知中有间断,有不相续,因为我们缘的那个东西是间断的,因为众生无始以来的善恶无记业力是间断的,是无常的,是无我的。而佛的誓愿,他不是常,他是无量寿,他跟你这个长短没有对应,他超越了我们这个世间的常与无常,他这个周遍的摄化与成熟众生,能令我们安心。我们若做随顺者,去赞叹这样一个法则,我们就真是一个安心的念佛人。你做随顺就行了,你这个念佛就很安心。为什么五念门中说“口业赞叹阿弥陀佛光明,与彼光明相应”呢?哦,原来是通过口业来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来赞美阿弥陀佛的光明遍照,令自己的心智忆念与光明相应。相应就安心,相应就会赞美,相应就会受到恩德加被,就会轻安,就会有喜悦。不相应就会不安,就会有迷惑、就会有挣扎,你念了半天佛,心里还有责怪,还有不满,还有迷失。

所以修法的缘起很重要!我们择了哪一个缘起呢?我们择“佛念众生”这样的缘起比较简单,我们把自己放在众生份上比较简单。要说择“佛佛相念”,那你太了不起了,你说我念佛啥也不求,我跟诸佛为伴侣。用现在不好听的话说,那你太牛了。你如果真是与诸佛为伍,与觉者为伍,那你太了不起了,就是契合阿弥陀佛这个誓愿——咨嗟赞叹阿弥陀佛名,其他啥都不管,那太了不起了。

我们想安心念佛,作一个安心的念佛人,就择取佛念众生,众生与佛同念,那我们就安心了。我不念,佛也在念我;我念佛,跟佛相应。间断了,佛无间断;不间断了,时时相应。那你就心里不落空了,不做畜生了。不要认为畜生是个实有的东西,你缘它,你就会落在那个空落子里。六道众生都是我们缘所成啊,业力所缘而显,不是啥了不起的事,变成那玩意儿也容易的很,做人不容易,做三恶道是最易行的,所以说放逸众生堕入三恶道如射箭。因为啥?它太容易了,就不用操心,一放纵就进去了。

所以我们要了解“佛念众生”,知道佛以愿力摄化成熟我们,周遍不舍,那我们再来随顺佛愿念佛,就会相应,就母子相见,母子契合,就会成熟成长,我们做一个佛子,法身慧命就会迅速成熟。

为什么要讲这几个问题的角度呢?就是因为现在念佛人的这个单一性、没有味道,造成了人对念佛法门的修持不愿意深入这个障碍。他没有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去审视,去享受阿弥陀佛摄化与成熟我们的这种不可思议的法则、法力,这种安心的功德。所以我们这个念佛念的什么呢?——念佛周遍的摄化,以及成熟我们的不舍。那你就真是忆佛功德念佛功德,你经常会生感恩心想,为什么呢?他令你安心,你怎么不感恩呢?而你天天惶惶不安,怎么能安心呢?怎么不责怪佛呢?不责怪你的师长呢?不责怪你的周边人呢?不责怪道场呢?

大家换几个角度来审视念佛的方法,使自己游历自在喜悦意乐于念佛法门,使我们在念佛法门中得到快乐。希望大家快乐!

慈法法师讲于放光寺戒堂

岁次辛卯六月二十五2011年7月25日

 
 
 
前五篇文章

净界法师:极乐世界的寿命无量直至成佛,对不对?

念佛人临终时要注意什么?

末法时期,是修念佛法门比较好,还是参禅比较好?

本焕法师:念佛要有福德因缘

净界法师:极乐世界的果报体是一个不老、不病纺色身

 

后五篇文章

安居第五十六日(二):念佛人怎么八地事?

安居第五十五日(二):净土教法超越三乘

安居第五十日(二):再谈净土教法的分水岭

安居第五十日(一):净土教法的分水岭

忆佛念佛必定见佛(三)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