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净土手册——印光大师嘉言选辑-HT法师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1. 诸佛出广长舌而赞叹,列祖发真实语以显扬。

2. 智光雪亮,梵行冰清;具正知见,发大慈悲。

3. 报人之德,不报人之怨;分人之过,不分人之功。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隐人之恶,不隐人之善。

4. 我不负人,而任人之负我;我不谤人,而任人之谤我。

5. 九界众生离此法,上不能圆成佛道;十方诸佛舍此法,下不能普利群生。

6. 尽十方世界海诸大菩萨,无一不求生净土。凡西天东土中一切著述,末后皆结归莲邦。

7. 提永明之正令,遵莲池之遗规。使自他同出生死,幽显共生西方。

8. 禅教诸法,唯仗自力,契悟尚难,何况了脱。净土法门,但具真信切愿,纵五逆十恶,亦可永出轮回,高预海会。

9. 无一人不当修,亦无一人不能修。

10. 只宜发惭愧心,发忏悔心,自可蒙佛加被,业消身安耳。

11. 虽未出娑婆,已非娑婆之久客。未生极乐,即是极乐之嘉宾。

12. 千经万论,处处指归,往圣前贤,人人趣向。

13. 逆来顺受,始名乐天。修身植德,方曰尽性。

14. 如来说法,恒顺众生。遇父言慈,遇子言孝。外尽人伦,内消情虑,使复本有真心,是名为佛弟子 15. 孝弟修而闾里感化,斋戒立而杀盗潜消。

16. 研究净土经论,则知出苦之要道。受持安士全书,则知淑世之良谟。

17. 不必另择一所,即家庭便是道场。

18. 苦亦不厌,乐亦不求。无取无舍,忘憎忘爱。

19. 弃家里之活佛,供野外之土偶。

20. 道念重一分,凡情轻一分。

21. 一睹慈容,即证法忍。

22. 余门学道,似蚁子上于高山。念佛往生,如风帆扬于顺水。

23. 与一切众生深结法缘,速能成就自己大乘胜行。

24. 持名一法,乃入道之玄门,成佛之捷径。

25. 若能随息念佛,即摄数息念佛二观。而摄心念佛,染心渐可断绝,嗔恚必不炽盛,昏散一去,智慧现前,而愚痴可破矣。

26. 诸法之归宿,修证之极致。

27. 纵寿百年,弹指即过。一息尚存,当求出路。

28. 不求现世长寿康宁,唯求临终往生净土。

29. 随事积德,居尘学道,齐家教子,淑世善民。

30. 身乃招苦之本,厌乃得乐之基。

31. 心若至诚,法法皆灵。心不至诚,法法不灵。

32. 善导令人一心持名,莫修杂业者。恐中下人以业杂致心难归一,故示其专修也。永明令人万善齐修,回向净土者。恐上根人行堕一偏,致福慧不能称性圆满,故示其圆修也。

33. 弥陀乃我心中之佛。我乃弥陀心中之众生。

34. 人心若转,天灾自息。

35. 祈专心念佛,即是真法门眷属。

36. 以戒执身,不行非礼。以定摄心,不起妄念。以慧断惑,明见本性。

37. 勿道是菩萨,即真怨家,亦好作入道成佛之基。诸佛以八苦为师,成无上道,是苦为成佛之本。又佛令弟子最初即修不净观,观之久久,即可断惑证真,成阿罗汉,则不净又为清净之本。

38. 念佛求生西方一法,乃华严一生成佛之末后一着。实十方三世诸佛因中自利,果上利他之最胜方便也。

39. 聪明不能敌业,富贵岂免轮回。

40. 怖苦心念佛,即是出苦第一妙法。亦是随缘消业第一妙法。

41. 一回向真如实际,心心契合。二回向佛果菩提,念念圆满。三回向法界众生,同生净土。

42. 家舍为道场,亲朋为法眷。

43. 现在人的对症药,唯因果为第一。宜修法,唯净土为第一。

44. 以西归一大事,为当头之棒喝。

45. 佛慈广大,度生为事。一念回光,即蒙摄受。

46. 见佛像,即作真佛想。见佛经祖语,即作佛祖面命自己想。

47. 妄心是因,梦境是果。妄心为梦因,则得梦境。念佛之心为佛因,则近之即得往生西方,远之毕竟圆成佛道。

48. 发大菩提,生真信愿。毕生坚持,唯佛是念,念极情忘,即念无念。禅教妙义,彻底显现。待至临终,蒙佛接引。直登上品,证无生忍。有一秘诀,剀切相告。竭诚尽敬,妙妙妙妙。

49. 念佛之乐,唯真念佛者自知。

50. 弥陀净土,总在吾人一念心性之中。则阿弥陀佛,我心本具。既是我心本具,固当常念。既能常念,则感应道交。修德有功,性德方显。事理圆融,生佛不二矣。故曰以我具佛之心,念我心具之佛。岂我心具之佛。而不应我具佛之心耶。

51. 深者见深,自可断惑证真。浅者见浅,亦堪消灾增福。

52. 学道犹如守禁城,昼防六贼夜惺惺。将军主帅能行令,不动干戈定太平。

53. 念佛心不归一,由于生死心不切。若作将被水冲火烧,无所救援之想。及将死,将堕地狱之想。则心自归一,无须另求妙法。故经中屡云,思地狱苦,发菩提心。此大觉世尊最切要之开示。

54. 放下万缘,一心念佛。以果地觉,为因地心。

55. 儒以诚为本,佛以觉为宗。

56. 所谓志在敬佛,遂忘其僧之庸劣也。

57. 大觉世尊,愍诸众生,迷背自心,轮回六道,久经长劫,莫之能出。由是兴无缘慈,运同体悲,示生世闲,成等正觉,随顺机宜,广说诸法。

58. 律者佛身,教者佛语,禅者佛心。

59. 圣则速证无上菩提,凡则永出生死系缚。

60. 律为教禅密净之基址,净为律教禅密之归宿。

61. 知君胆气大如天,愿结西方一万缘,不为自身求活计,大家齐上渡头船。

62. 菩萨度生,随顺机宜,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

63. 药无贵贱,愈病者良。法无优劣,契机则妙。

64. 人根陋劣,知识希少,若舍净土,莫由解脱。

65. 三世诸佛度生之要道,上圣下凡共修之妙法。

66. 出苦之玄门,成佛之捷径。

67. 仰信佛祖,宏扬净土。则无德不报,无罪不灭。

68. 净土事者,是大因缘。净土理者,是秘密藏。

69. 重法如宝,轻身似尘。

70. 先王修之以成至德,如来乘之以证觉道。

71. 亲在,则善巧劝谕,令其持斋念佛求生西方。亲殁,则以己读诵修持功德,常时至诚为亲回向。

72. 永出五浊,长辞六趣。忍证无生,地登不退。

73. 若欲不受苦果,必须先断恶因。若能常修善因,决定恒享乐果。

74. 经师易遇,人师难逢。

75. 学无大小,诚敬为主。

76. 普现色身,垂形六道。种种方便,随机利物。

77. 学者虽则专主大乘,亦不可轻蔑弃舍小乘,以小乘原为进入大乘而设,乃如来之度生妙用,实下根之出苦宏猷。

78. 四十二章经云,学佛道者,佛所言说,皆应信顺。譬如食蜜,中边皆甜,吾经亦尔。

79. 人天六道,不是自己住处。实报寂光,乃为本有家乡。

80. 戒杀放生之事,浅而易见。戒杀放生之理,深而难明。

81. 同臻寿域,共乐天年。

82. 永出轮回,高超三界。为弥陀之弟子,作海众之良朋。

83. 蠢动含灵,皆具佛性。展转升沈,互为怨亲。

84. 欲知世上刀兵劫,须听屠门半夜声。欲得世间无兵劫,除非众生不食肉。

85. 放生原为戒杀,戒杀必从吃素始。

86. 倘人各戒杀,人各吃素。则家习慈善,人敦礼义。俗美风淳,时和年丰。

87. 凡有欲家门清泰,身心康宁,天下太平,人民安乐者。请皆于戒杀放生吃素念佛中求之,则求无不得矣。

88. 孔子以老安少怀为志,如来以普度众生为心。

89. 如来不出世,万古冥若夜游。佛法若流通,人天悉有恃怙。

90. 念念克治自己习气,心心忆念弥陀洪名。

91. 永断凡情,彻见真空。

92. 祇园始经营,天界之宫殿已现。佛念才发起,净土之莲华即生。

93. 誓愿无疆,慈悲莫测。

94. 发菩提心,行方便事,舍本有之家珍,培不朽之功德。

95. 上中下根,皆使就路还家,善恶中庸,无不等蒙摄受。

96. 谨发虔心,归命慈父,企灭已往之愆尤,预培将来之福祉。

97. 亡者蒙佛接引,神超极乐之天,存者沐法威力,身享康宁之福。

98. 宿业消而在在解脱,谋为顺而事事亨通。

99. 转烦恼之逼迫,成自在之逍遥。

100.娑婆世界,以音声作佛事,丛林法器,唯大钟为第一。

101.发瞆振聋,启人天之耳目,通幽彻显,实恶趣之救援。

102.永离幻苦,常享真乐。

103.不植德本,历劫难逢。既获见闻,当勤修习。

104.回客途以归本国,舍秽土而生莲邦。

105.知出苦之要道,修成佛之真因。

106.信愿任运发生,佛号执持不已。

107.齐还本有之家乡,常住寂光之净土。

108.肇始于弥陀导师,演畅于释迦世尊。

109.十方诸佛,出广长舌以赞扬,两土圣贤,发金刚心而流布。

110.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

111.笃修一行,圆成万德,顿令因心,即契果觉者。

112.一闻依正庄严,上善俱会,则真信生而切愿发。

113.现生已预圣流,临终随佛往生,开佛知见,同佛受用。

114.余门学道,如蚁子上于高山。念佛往生,似风帆扬于顺水。

115.执持名号,咸归一心。迥出尘世,倏登极乐。

116.以法藏之愿轮,摄取众生。仗净土之境缘,直趋佛果。

117.十方诸佛普度众生之要道,九界众生速证佛果之妙门。

118.度生念切,救苦心殷,不离寂光,垂形六道。遍于十方微尘佛国。

119.万境本闲,唯心自闹。一心不生,万法俱息。

120.辞生死之幻苦,享常住之真乐。

121.不违安养,遍入十方。上求下化,广作佛事。

122.彻证即心本具之佛性,普作苦海度人之慈航。

123.泥龙虽不能致雨,祷雨者必祭泥龙。凡僧虽不能降福,求福者须供凡僧。

124.疾疫世而现为药草,饥馑时而化作稻粱。

125.寄语世人,同生信愿。执持佛号,始终莫变。

126.见佛闻法,亲证无生。乘大愿轮,普度有情。

127.宿植德本,乘愿再来。博极群书,深入经藏。觉世牖民,引为己任。淑身变俗,用示嘉谟。

128.最难断者唯YIN,最易犯者唯杀。

129.久沉业海,忽遇慈航。遵行忠恕,归命觉皇。信真愿切,执谢情亡。感应道交,觐无量光。

130.行为世则,言为世法。

131.彼既丈夫我亦尔,何可自轻退屈。

132.心与道合,心与佛合。故能转最重之后报,作最轻之现报。

133.欲得无生法忍,须忏宿世愆尤。

134.外承佛力法力菩萨誓愿力,内仗诚力悔力自性功德力。

135.续如来之慧命,作人天之导师。

136.直欲普天人民,同为如来真子。

137.俾自他以共证真常,令凡圣以同登觉岸。

138.娑婆,生死险道也。极乐,常住家乡也。

139.珠在衣里,佛性恒存。不离当处,得大自在。自利利他,受用无尽。

140.同出欲海,共登觉岸。

141.如来所证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道,即现前一念烦恼结业颠倒昏迷之心。

142.上续如来慧命,下作人天导师。

143.破无明以证法性,续佛慧以度众生。

144.夫云之为物,来无所从,去无所至,幻生幻灭,了无定相。而能降注甘雨,普润大地。俾有情无情,各得其所,绝似证无我相之无所住而生心,度脱一切众生而无有度相。

145.横遍十方,竖穷三际。无一处不蒙佛光,无一人不沐佛恩。

146.扇真风于火宅,注法雨于情田。

147.普被三根,总摄众机。

148.认贼为子,背觉合尘。根尘互黏,人我敌立。起惑造业,轮回六道。经尘点劫,莫能解脱。大觉世尊,愍兹剧苦,施大法药。

149.信愿念佛一法,药王中之药王。

150.现生必得蒙佛接引,高预海会。将来必作药树王身,普治众病。

151.视人若己,急公犹私。

152.割爱辞亲,方能精修净行。负荷法道,必须洞彻心源。

153.当念亲见弥陀,临终定蒙摄受。

154.无饥寒困苦之忧,有闲适逍遥之乐。

155.爱之如身上肉,护之如眼中珠。

156.起贪嗔痴之无明,灭戒定慧之正智。

157.人命无常,速如电光,一息不来,便成后世。

158.背东向西,舍秽取净,信愿念佛,求生西方。

159.若知此界之苦,则厌离娑婆之心,自油然而生。若知彼界之乐,则欣求极乐之念,必勃然而起。

160.为弥陀之真子,作海会之良朋矣。

161.众生之心如水,阿弥陀佛如月。

162.故华严经云,佛身充满于法界,普现一切群生前。随缘赴感靡不周,而恒处此菩提座。

163.遍法界感,遍法界应。

164.运无缘慈,兴同体悲。

165.上慕诸圣,下重己灵,依教奉行,以期复本。

166.奉尊仪而修净行,阐佛道以导群迷。

167.唯以教育英才为乐,不以富贵利达为事。

168.天地之大德曰生,如来之大道曰慈。

169.人物虽异,心性是同。

170.佛视众生皆是佛,众生视佛皆是众生。

171.佛尚不轻众生,众生何可轻众生。

172.惑业净尽,福慧圆满,安住寂光,常享法乐。

173.息贪嗔痴,断杀盗YIN。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渐积功德,增长福慧。敦伦尽谊,爱众亲仁,戒杀放生,习成慈善。物尚慈悯,何况乎人。

174.须知佛法,以因果报应为下学上达,原始要终之道。

175.续佛慧命,流通法道,非人莫从,唯僧是赖。

176.视富贵如浮云,不乐仕进。了心性之实际,力修净业。

177.释迦弥陀,乘大愿轮,兴慈运悲,度脱众生。

178.示居秽土,以秽以苦,折伏而发遣。示居净土,以净以乐,摄受而钧陶。

179.以常住之真心,受生灭之幻报。

180.得闻佛法,修戒定慧,断尽烦惑,圆成佛道。

181.初则以戒执身,次则以定静虑,次则以慧破惑。

182.即烦恼以成菩提,即生死以证涅槃。

183.为出格之丈夫,作如来之真子矣。

184.发大心而冀佛果,不住法而修万行。

185.一切法皆是佛法,一切人皆是佛子。

186.使六道凡夫,顿脱业缚。令三乘圣人,速证菩提。

187.出钱之功德有限,慢法之罪过无穷。

188.恶无不尽名净,善无不圆名满。

189.律为佛身,教为佛语,宗为佛心。心语身三,决难分裂,决难互缺。

190.悟自性而断烦惑,出生死以证涅槃。

191.五度如盲,般若如导,般若如心,五度如身。

192.无所住而生心,无所得而作佛。

193.弃离妄想执着,同证如来智慧。

194.近得出离三界之乐,远证福慧二严之果。

195.精修净业,冀生莲邦。

196.朝暮礼敬,业消智朗,障尽福崇,方为究竟。

197.如镜照相,敌体无二。心不作佛,心不是佛,心作三乘,心是三乘,心作六道,心是六道。

198.于空华幻影之声色货利,起爱憎执着之贪嗔痴心。

199.贪嗔疑既起之于心,杀盗YIN便作之于身。

200.怀珠作丐,求乐得苦。

201.宿植德本,笃信佛乘,彻悟自心,深入经藏。

202.速证吾心本具之佛性,普度法界无边之众生。

203.法不孤起,道在人弘,胜地名蓝,唯人是赖。

204.得其人,则荆棘林便成旃檀林,失其人,则狮子窟转作野狐窟。

205.洗心涤虑,改过迁善。

206.现生身心清净,优入圣贤之域,临终感应道交,直登极乐之邦。

207.父诲其子,兄勉其弟,师诫其徒,友告其侣。

208.不依圣人之礼,与父母之命,唯以两情爱恋而为夫妇,则与禽兽何异。

209.普劝受持,依教奉行,宿世恶业,可以顿消。现生福慧,速得圆满。

210.下凡信愿念佛,即可带业住生。上圣若肯回向。速得圆成觉道。

211.改恶修善,近则感人天之福乐。断惑证真,远则成菩提之觉道。

212.恪遵佛教,严持自心。

213.虽在暗室屋漏,长如面对佛天。

214.人怀善念,国息刑法。

215.力行佛道,转残忍为仁慈。兵戈永息,变浇俗为淳风。

216.当读诵时,竭诚尽敬,如对圣容,亲聆圆音。

217.永离八苦,常享四德,亲炙弥陀,参随海众,闻法受记,速证无生。

218.若为众为公,则其福泽绵长,为己为私,便如春露秋霜。

219.利益未来,悲心无尽。

220.昔人履险涉危,尚多往求正法。现今水陆俱通,敢不巡礼圣迹。

221.如来舍利,神变无方。济度幽显,覆被人天。见闻瞻礼,皆植福寿之因。供养恭敬,并感尊贵之果。

222.极乐世界,以为本有家乡。阿弥陀佛,以为无上慈父。

223.拳拳服膺,念兹在兹。以己信愿,合佛誓愿。生佛相契,感应道交。

224.现生则业障消灭,福慧增崇。临终则蒙佛接引,托质宝莲。

225.子若回心向亲,亲必垂慈摄受。

226.历劫情尘,一念顿断。千年暗室,一灯即明。

227.受持诵读,罪山崩而福海洪深。书写流通,迷云散而慧日朗耀。

228.断烦惑以证真常,生安养以侍导师。

229.承此不生不灭常住佛性,而为起惑造业,轮回生死之本。

230.即世相以达实相,以凡心而契佛心。

231.醍醐入口,疾病离身。

232.镇日持佛名号,晨昏恳到忏悔。

233.孝之为道,其大无外。一切诸善,无不弥纶。

234.服劳奉养以安其身。先意承志以悦其心。

235.盖以我此色身,即亲之身。我既为亲念佛,亲必蒙佛摄受。

236.心体本寂,因烦惑而昏浊顿现。妄性原空,由觉照而真常独存。

1234下一页
 
 
 
前五篇文章

念佛渡彼岸-HT法师

关于念佛与往生的问答-HT法师

《念佛胜易》弥陀光明 唯摄念佛

《念佛胜易》诸佛菩萨 护持念佛

《念佛胜易》众生缘深 唯有弥陀

 

后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五四九集)

念佛乃法界缘起

禅宗、净土宗、律宗…宗派各不相同,个人学习那个门派更合

念佛百问(三)-印光法师

念佛百问(四)-印光法师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