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五二八集)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2011/8/8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六百七十二面第三行,最后一个字看起:

「如《智度论》云」,这《大智度论》上说的,「如佛说,妄语有十罪。何等为十:一、口气臭」。口臭很多人都有,说明什么?说明他妄语,也就是说,妄语、两舌、绮语、恶口,这是很容易犯的。一般人总以为口臭是肠胃有病,才会引起口臭,没有想到真正的业因不怪肠胃,是自己造的口业,口业的果报头一条,头一条是什么?最普遍的,最普通的。我们自己有没有?有,但是自己习惯了,不知道,跟别人在一起,我们喘气、谈话,别人都闻到。闻到也不好意思说,但是可以能看得出来,他距离你远远的,没有真正的必要,他不跟你亲近。我在年轻的时候,十几岁的时候没有,二十几岁有,我学佛讲经是三十三岁开始,那个时候有。有个老居士很难得他告诉我,因为他是我讲经每天都来听,好像讲到第三年,第三年我差不多应该是三十五、六岁的样子,他就告诉我,他说:法师,你现在讲经有功德了。我说:何以见得?他说「你最初讲经的时候口臭,很难闻,现在三年过去,你的口臭没有了,从这个地方证明你讲经有了一点功德。」我们自己不知道,不是这个老人告诉我,我根本就没有发现过,就自己成了习惯,跟在我周边的人也没有人说,还是这位老居士,老居士大概有七十多岁,当然决定没有妄语,告诉我。所以真正契入经藏,改过自新,不再有这些妄语,言语要谨慎,不可以欺骗人。菩萨的言语,一定叫众生得善利;世尊不开口则已,开口就是讲经,字字句句记录下来就是经典。这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不能不检点的,口臭就说明你口业很重。这是第一种罪。

「二、善神远之,非人得便」。每个人,我们前面学过,人出生下来就有两个神跟着你,一个叫同生,一个叫同名,两个都是善神。同生是女神,同名是男神,女神专门记录你的不善,男神是专门记你的善行。将他这个记录报给天神,天神那里有档案,我们起心动念,我们看不到这两个神,两个神看到我们,这个事情是真的还是假的?我们相信古圣先贤没有妄语。纵然讲他是不是方便用这些鬼神劝我们断恶修善,用这个做手段?我们冷静去思惟,神圣、神明教人他有智慧,他有善巧方便,何必用这种手段?如果没有这两种神,说出这两种神那不就是妄语吗?妄语虽然是好的,好的但是它是妄语,就不是最好的方法。於是我们要肯定,圣贤、神明教化众生,决定不会用这个方法做手段。就同释迦牟尼佛决定是要以理事去教别人信受奉行;如果有一句话是用这种假设,对他的伤害就大!为什么?人家可以说你既然有一句话是妄语,你一生所说的全是妄语。圣贤君子不愿意做这事情,佛菩萨会做这事情吗?《金刚经》上说得很好,「如来是真语者」,他讲的话是真的不是假的;「实语者」,决定不是虚妄的;「如语者」,如语是完全如事实真相。他告诉我们事实真相,他不会加一点,也不会减一点,不增不减叫如语。「不诳语者,不妄语者」,这是取信於一切众生,取信於后世千年万世,这一点我们要向释迦牟尼佛学习。

没有接触佛法无知,这个妄语天天挂在口里;学佛之后终於搞清楚、搞明白了,要坚守如来教诫,不妄语。五戒是根本大戒,前面四条叫性罪,不管你持不持戒,你犯了都有罪。末后一条叫遮罪,遮罪是什么?你受戒你犯了就有罪,你没有受戒犯了没罪,那就是饮酒,它不属於性罪。佛为什么把饮酒这条定得跟四种性罪一样重,把它列为重戒?原因我们要知道,饮酒没有罪,酒醉之后往往就造罪业,前面杀盗YIN妄他就会造。为什么?他头脑迷糊不清楚了,阿赖耶里面有这些恶习种子,外头有缘它就起现行,原因在此地。所以佛教人不饮酒是防止你犯罪,所以这条戒叫遮戒,本身没有过失,但是你饮酒之后,你犯了其他的罪,过失就重了。善神远离你了,你造的口业造得重。你看你在佛门里面,你受了三皈,这经上讲得很清楚,真正受三皈的人,就有三十六位护法神日夜保护你。非人是什么?冤亲债主、妖魔鬼怪,不敢接近你,你有护法神。五戒你受一条戒就有五位护戒神,五戒都受你有二十五位护戒神,有三十六位护法神,日夜保护你,你不会遇到灾难,你是佛经上所说的「善男子善女人」。真正心善行善,原本的过去今生的冤亲债主找到身上,他们都会远离,为什么?不再伤害你,让你好好的修行成就,你成就他们都沾光。

为什么?这些都是你的有缘众生,你成佛了,佛家常讲「佛不度无缘之人」,这些人统统跟你是有缘众生,都是你度众生的对象。所以他希望你早一天成佛,早一天来度他,不障碍你。如果你是假学佛,美其名为学佛,戒律完全破了,护法神都走了,护戒神也走了,你这些冤亲债主都附在你身上找你麻烦,他来报复你,他叫你身心不舒服,身心都在受苦。身体有病苦,心里面有烦恼、有忧虑、有牵挂,身心不安,这都是冤亲债主找的。没有这些冤亲债主,哪有这些事情?这些小事,都在日常生活当中,几乎天天都不离开的,我们找不到原因,以为身体不好,去找医生检查,没毛病,很正常,去找心理医生也没有问题。不学佛不知道,学佛之后才晓得。我们要保持身心健康,修学一切都正常,怎么办?把自己真正修学的功德回向给他们分享,他们欢喜就不障碍了。你用清净心学佛,用清净心修行,用清净心生活、处理日常事务、待人接物,他们离开了。我们在道场、在讲堂、在念佛堂,看到多少在念佛的人、在听经的人,精神萎靡不能振作,看到他什么?疲劳,表现的他很辛苦,他不快乐,精神提不起来,都是冤亲债主。我们了解这个事实真相,你在日常生活当中去观察,你就晓得,哪些人冤亲债主很多,他活得很累,活得很辛苦;哪些人冤亲债主少一点,他就很轻松、很活泼,不会看错。「非人得便」,善神远离,冤亲债主他就方便,他就来找你。这是第二种罪过。

第三种罪过,「虽有实语,人不信受」。你虽然讲的是老实话、真话,别人不相信,为什么不相信?因为你前科累累,你常常打妄语,你说真话别人也认为你是妄语,不敢相信你,不敢接受你。第四个,这第四种罪,「智人谋议,常不参预」。这些有智慧的人聚会在一起,他们在讨论问题,他们不要你参加,这什么原因?口业太重了。别人也是对你没有信心,怕你参与之后,反而把事情破坏了,所以不邀请你参与。「五、常被诽谤,丑恶之声周闻天下」。你得的果报是经常被人批评、被人毁谤,你的恶名、你的恶行许许多多人都知道,这是罪,实在讲也是在消罪业。遇到这些情形,我们要记住,古圣先贤教导我们「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我们要非常认真反省,别人批评我的、毁谤我的,我有没有?有则改之,无则嘉勉。要没有,那是冤枉,那是别人造谣生事也好,替我消业障,我要感谢他。如果有呢?更应当感谢他,他提醒我,我能够改过自新。古人说得好,「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这些人提醒我,批评我,我确实有这个过失,赶紧要改。对於批评我的人、毁谤我的人,没有怨恨心,反而有感恩之心,让我的过失天天减少,我的善根天天增长,这好事情。

「六、人所不敬,虽有教敕,人不承用」。这第六种罪业,就是别人对你不恭敬,你有很好的教导教他,他不听,他不会照行。都是妄语的果报,妄语里头包括两舌、绮语、恶口。佛在经上说的,《大智度论》引用这些,我们要认真学习,为什么?可能我们天天都在犯,自己完全没有感觉。像这些教诲,世尊在大小乘经论里常讲,慈悲到极处,时时刻刻提醒我们。

「七、常多忧愁」,忧虑,我们一般人讲心烦,烦心的事情太多,这个对於修行产生严重障碍,对於你的事业也有相当的破坏力。有同学跟我说,年轻的时候心比较清净,烦心的事情不多,头脑清醒,记忆力很好,思考也很周到。现在年岁大了,也不过就是四、五十岁,每天心里面事情很多,烦心的事情多,忧虑的事情多,人变得迟钝,思考能力差了,记忆力也不好,事情转眼就忘掉。如果说是常常想这些事情,心又不清净,这怎么办?他来问我,我教他,万缘放下,不处理事情不要去想它,念佛,念佛第一,事情来的时候再用心去处理事务。他说:忘掉了呢?我说「忘掉的时候,那你想起来你就把它写起来,贴在你桌上,离开桌子不想了,坐在桌子上,看看有哪些事情你再想,这也是个好办法。」不要常常想,又怕忘掉,真的会忘掉,会误事,今天有哪些事,你一条一条写个小纸条放在桌上,离开桌子就念阿弥陀佛,啥都不想;回来坐在桌子上的时候,看看哪些事情,按照先后顺序来处理。一天到晚都在想这些杂事,你就没有时间念佛,最重要的这桩事情疏忽,那还得了吗?

「八、种诽谤业因缘」,这是对自己,不是对别人,你自己常常有口业,就种下你毁谤别人,或者是别人毁谤你。业因果报,自己承受,不是无缘无故来的。「九、身坏命终当堕地狱」,这个地狱,就是前面跟诸位提到过的拔舌地狱,想到地狱苦,想到拔舌苦,就不能造口业。

「十、若出为人,常被诽谤」。地狱果报受满,离开地狱到人间来,因为带着过去生中恶业的习气,所以常常会被别人毁谤。这个地方就特别要记住,遭遇别人毁谤一定要认真反省,有则改之,无则嘉勉。对於毁谤我的人没有怨恨,要有感恩的心,要有忏悔的心,要有改过的心,他是我们的逆增上缘,我们才会有成就。如果听到别人毁谤,心里很难过,就有怨恨,要怎样去报复,那就完了,麻烦大了,为什么?会造成冤冤相报,生生世世没完没了。佛菩萨常常教导我们,「冤家宜解不宜结」,怨一定把它解开,不要跟人结怨,你自己才能往生,你往生的时候不会有障碍。如果你不明了这个道理,听到别人冤枉你,你不服,你要去跟他辩论,你要去讨回公道,这就结怨了,没有必要。别人的批评、别人的毁谤,完全接受,接受过来之后再反省,这对自己有好处。他讲得没错,我确实有这个过失,我不能怨恨他,我要感谢他,他提醒我,我改过自新。我的反省认为我没有这个过失,他冤枉我,很好,为什么?古人常说吃亏是福,我被人误会、被人冤枉,这是消罪业。现前没有这个罪业,过去生中可能有,今天报掉了,这好事情,不是坏事情,应生感恩的心,欢欢喜喜的接受。由此可知,是非善恶吉凶之报,都在自己一念之间,恶报可以转为善报,恶念可以变成善念,恶事可以变成好事,都在一念之间,这一念是智慧,不是烦恼。烦恼所造成的都叫罪孽,智慧所造成的全是福报。「可见妄语之恶业,广生过咎,死堕地狱,慎莫轻忽」。这几句话是念老加上来的,特别提醒我们,妄语不要小看,它是很容易犯,一定要晓得,天天在累积,这个问题就严重,一生的累积那果报就是在地狱。不要说其他的罪业,单单讲口业,这一生累积起来就足够堕地狱的了,要再加上别的就更重。所以要谨慎,不能把它看轻,不能够疏忽。

下面一句说,『憎嫉善人』,这桩事在现前的社会多,古时候还有,少,现在这个现象多。「憎者憎恶」,讨厌他。「嫉者妒嫉」,看见好人好事他看不惯,厌恶、嫉妒,往往后面还要加伤害他,这个罪就更重了。「此下至尊贵自大,八句」,这里八句经文,经文上是『憎嫉善人,败坏贤明,不孝父母,轻慢师长,朋友无信,难得诚实,尊贵自大』,到这个地方八句。「古有二释」,古人有两种解释,「一者,《嘉祥疏》云:憎嫉善人,明恶口」。这就是批评善人,说他的善是假善、是伪善,是欺骗众生,用这些话来批评。或者说他别有用心,别有企图,你们不要上当,让一些大众对这些善人善事起了怀疑,把善人善事破坏。「败坏贤明,明妄语」,恶口、妄语,这个罪业很重,要看这个善人善事的影响,他做的是好事,这桩好事对社会影响很大,他的罪就很大;影响的时间长远,他的罪也就长远,受罪的时间就很长,跟他将来得的果报完全相应。他这个好事是个人的,影响面就不大,如果他做的这桩好事是公益慈善事业,是利益一个地方的,利益很多人的,他这个毁谤、破坏他罪就重。这就不是对他个人结罪,是对他影响的面与时间结罪,他影响的面很大,影响的时间很长,这种罪业多半都是地狱,这无间地狱。所以佛教导菩萨,菩萨遇到这些好人好事要随喜功德,随喜是什么?全心全力帮助他、成就他。他有多大的功德,随喜的人就有多大功德,是一样的、是平等的,这个道理要懂,随喜功德不可思议。有利於地方,有利於国家社会,这桩事情得利益的人很多,得利益的时间很长久,这个功德可就大了。倡导的是圣人,随喜的是贤人,我们举个简单比喻来说,倡导的人他将来果报是个国家领导人,随喜的人呢?是这个朝代里面这些大臣,都得功德。把它破坏了,谁受到伤害?人民受到伤害,社会受到伤害,这个罪就重,罪是这样结的。不是对他个人结的,对他个人结的罪过就不大,这种结罪结得就很重很重。

「不孝二亲(《魏译》作二亲)」,我们这个《无量寿经》是会集本,这个本子上是「不孝父母」,父母就是二亲,「明作恶人造逆」,这是五逆罪,是罪过里最重的罪业。父母第一亲,不知道报恩,违逆父母,这个罪在过去是天理不容。中国自古以来,把这个罪是摆在第一等,叫第一等罪。民国初年,抗战以前,我那个时候十岁,还有这么个印象,中国刑法里头有一条叫亲权处分,亲就是父母亲,父母亲有权力处分你。你不孝顺父母,父母到衙门里面去告你:我这个儿子不孝父母,你们把他处死。立刻就执行,没有辩论的,这叫亲权处分,好像是在抗战前后这条法律就废除了。所以从前人不敢不孝父母,父母一告状真要命,没有任何律师可以辩驳的,你父母不要你,父母生你,父母养你,父母现在不要你,你没有权利做人,从前父母有这么大的权力。实在讲这条法律是应该有的,不应该废除,有这条法律,我相信纵然不孝,他要表现一个孝的样子,不敢太过分。到现在不但不孝,杀父杀母时有所闻,这世界成什么世界?这才叫真正名符其实的世界大乱。怎么造成的?还是教育,教育出了问题。「朋友无信,明其不忠」,对待朋友也是欺骗,妄语,变成人与人之间互相欺骗,这成什么世界?人堕落了,堕落到连畜生都不如,你说这个罪多重。「尊贵自大,成其恶口。谓己有道,成其两舌」,你看看,全都破了,这是《嘉祥疏》里头讲的。

第二种,望西他说的,「憎嫉善人,败坏贤明」,这是两舌之过。挑拨是非,妄加批评,破坏好人好事。「不孝二亲,轻慢师长」,这口过,恶口之过。对待父母师长不恭敬,没有礼貌,粗恶的言辞让父母师长听到难过。「朋友无信,难得诚实」,这是妄语之过。「尊贵自大,谓己有道」,这是绮语之过。两种说法不一样,稍异。「盖言之不实,一口业中常具诸过,故未易详分也」。往往一种口过里头,四种都有、都具足。

12下一页
 
 
 
前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五二七集)

净土妙严与科学美_陇原佛学网

净土妙严与科学美_陇原佛学网

念佛和唱佛有什么区别? —— 李炳南

念佛号是多好,还是少而求得专一为好? —— 李炳南

 

后五篇文章

弘一大师劝人老实念佛,是什么意思? —— 李炳南

往生净土都有神通,可以看见自己的亲属吗? —— 李炳南

人人念佛往生,阿弥陀佛怎么忙得来呢? —— 李炳南

什么叫做追顶、随息、静听念佛? —— 李炳南

念佛需要韵调吗? —— 李炳南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