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王三昧念佛直指白话浅译 明·四明鄞江沙门妙什集 法宣法师白话译 罗显众义第十八 所谓的念佛三昧者,名之为一行三昧也。这是因为彼修行念佛之人既能了知甚深之意旨,能够持守自己一心一意,唯有忆念彼极乐国土,唯有忆念彼阿弥陀佛。并且了知报身与国土无二,了知能忆的与所忆念者也是同一,乃得名之为‘一行’也。虽然名之为一行,也当以彼一切世间与出世间无量的法门,以及诸般的功德之行,作为帮助佛道之缘,如是则往生的修行便能疾速地成就。是故所有一切的诸行,悉皆是为了净土而修,更没有别的歧异之道路,是故名之为一行也。就譬如众多河流入于大海之中,便一同得到大海之名。万般的善行同归于极乐净土,同得名之为一行也。 以如是的义理之故,则所有一切的四念处、四正勤、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分、四弘誓愿、六度万行,皆是净土之行。乃至于一弹指之间的善行,以及散乱心念佛,或是才一称念佛名,或举一手作礼致意,一次礼拜一句赞叹,或者只是一个恭敬之瞻仰。乃至或是供奉一枝香一杯水,一朵华一盏灯,一个供养之器具,或是一念之间的修习,以至于以十念念佛。或是发起一个布施,持守一个戒律,一次的忍辱,以及禅定和智慧等等,所有的一切之善根,皆悉回向于往生极乐世界。由于愿力所摄持之故,虽然有迟缓和快速之不同,但是皆得往生于极乐世界。 就如同经典当中所说的譬喻,昔日有人以一小滴的水寄存于大海之中,期愿其能够不败坏不失去,不变异不枯竭,即使虽然经过了许多劫,也要归还他原来的水。其人如是经过了多劫的时间之后,就以如同他往日寄放的量而来求取,果然真的得到原有之水,既没有败坏也没有枯竭。此念佛法门亦复如是,虽然以微小的善根,回向往生于极乐世界,就如同彼人所寄放的一滴水,虽然经过了他生他世的轮回,可是善根并不曾消失,也不会败坏枯竭,往生彼极乐世界是毫无疑问的。 以是之故,不论是大乘是小乘,是有漏或是无漏,以散乱心或是定心之善,事相之忆想或理体之观照智慧,皆是名之为一行,皆悉得以往生极乐世界,惟除无有信心之外道种性。是故祖师云:‘只要能够具有确信肯切之心,必定不会欺骗而担误。’又经典当中说:‘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这实在是可以深信的。如果有一些因地的信愿之心尚未生起,一丝的善行并未建立,自我的身心尚未屈服,而却先想要祈求感应者,实在是不可与其一同谈论言语也。 是故释迦牟尼佛这一位至圣教主,于其一代之中究竟之谈,有无量无边的三昧,无量的解脱法门,无量无尽之行愿,总持而相应于无量的法门。唯有念佛求生净土这一个法门,圆满收摄一切的法门而无外无余,悉皆能够完全具足。就如同彼广大之大海,能够吞取含纳众多之河流,而其体性却没有增减。又如同如意宝珠,放置在高大的幢旛之上,能够满足一切众生之愿求,而其自身之体性却毫无亏损。此念佛三昧宝王,能够摄持一切法门且能具足一切功德,也是如此不可思议。 由于此义理之故,最初始自我释迦共尊以此念佛三昧,普遍告知开示于种种的大众之会,无非不是一而再,再而三。彼说法大会之中所有承蒙说法而听闻开示的大根机之士,就如同彼文殊师利菩萨等,以及三乘的圣者贤人,天龙八部一切鬼神,无不倾心信仰而归依信受也。等到佛法流入于东土华夏,有慧远大师这样的大心之人,于彼庐山阐扬释迦牟尼佛所遗留之教化,彼信受而奉行者,就如同大风行于小草之上,普遍得到天下人的仰望,无不赞美称叹其教化啊! 自从释迦牟尼佛以至如今,将近有二千三百多年,其中有圣贤超凡之人,大德高僧、儒家巨匠,农夫商人、仕官贩贾,以及匹夫匹妇,奴婢黄门。或是能够自我修行进而劝导他人,或是著作文章而立作誓愿。其尊重佛法如同至宝,看轻自身如同微尘。面临困难时而不畏惧,滨临死亡而不顾虑。挺起身心建立修行,一生努力修行此净土之道者,如何能够知道其有多少。或者有人对他人之修行而随喜,或是信受而一心归依,乃至于随其所得之佛法,尽己诚心而修行者,其数则更加众多。实在是如同所谓的罗列之星辰、恒河之细沙,也没有办法比喻形容其众多也。 或者有一些时而半信、时而不信之人,心中犹豫不决之人,尚且可以往生于彼极乐国土的疑城边地,更何况是具有正信而努力修行者呢?过去往生的传记中所记载的,与真实往生者之数目相比实在是万不及一。自古以来至于今日,咸皆受到此念佛法门之恩赐,这岂是用纸笔口舌所能够完尽而描述的。纵使有人想要别修其他的法门道品,但是因为只有假借自己身心之力,因此有些则有退转信心、或是产生着魔发狂之过失。唯有此念佛法门,因为仰仗着阿弥陀佛慈悲加持之力,修行则必定获得成就,不会再有邪魔障碍之业,永远不会退转于佛道。 此外这个念佛三昧,非但可以远离魔障,亦可远离于人世间一切的县衙官司之口舌灾祸,以及种种的是非之境,困境患难,水灾火灾,盗贼土匪,以及极恶之人凶灾之事,乃至于一切的虎狼毒虫猛兽、鬼魅妖精,如是等种种不吉祥之事,皆悉不能侵犯伤害。此外又不会被一切的疾疫疠瘴、夏暑伤寒、痈疽疥癣、恶劣下贱、眼耳鼻舌的诸般病苦所烦恼,皆能如其所愿所行的而无亏缺损伤,皆能排除一切的灾难病苦等烦恼。 唯有在人世之中的名闻利养,甜蜜恩爱的柔软之贼,以及心中的嗔恨之心嗔怒之火。虽然有阿弥陀佛的佛力加持,因为其是自我之过失,因此没有办法救拔也。修行之人应当深深加以精进之心,以攘却排除此种过失。若是因为一念之间的因循怠惰,则必定为其顺境之贪爱或逆境之嗔恨心所夺取。然而彼贪爱之软魔,只能伤害具有浅薄信心、贪爱怠惰失去正念之人。若是那么些精进修行者,就如同钢铁在火中锻炼时,如果得到水分反而更加坚强。这些贪爱软魔,怎么敢稍微接近而逼视之呢? 由此之故修行之人因为阿弥陀佛的加持而扞止了魔境,不只是此身可以得到安乐,又能够得到念佛三昧之成就,并有天人鬼神的护持帮助,临命终时正念现前而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其人往生净土之际,种种祥瑞之感应不只一种。或者天乐充盈于虚空之中,或有奇异的香气弥满于屋室,或者有光明来照射其身体,或是有七宝的莲华座现在于前。或是阿弥陀佛垂下手臂而亲自来迎接,或是菩萨执持着金台授手而来接引。乃至于临命终前预知往生的时日将至,正念分明而不错谬,诸般的病苦障碍忽然消失空寂。自己能够事先沐浴更衣,然后结跏趺坐,或者集合大众而演说佛法,叉手而向诸人告别。或是更再勉励众人精进修道,书写偈颂之后掷下手中之笔,合掌念佛而往生。 或者临命终之后,其身体如同在生之时。或是牙齿骨头和念佛的念珠,即使经火化燃烧也不会损坏。其光明耀焰异于寻常,五种色彩亮丽鲜明。或是吉祥之物飘浮于虚空之中,盘旋回绕而不散去。或是其火化之烟雾所到之处,有明亮的舍利子如同流珠,触到事物便生出舍利子。如此种种乃是耳闻目击所常常有的。若不是其人平日操履行持非常净洁明白,由其修行的精进之力所感召!哪里能够如此呢? 感叹如今之人,或是虽有在修行而无有实际的效应,这实在是因为其信心之根肤浅微薄,信愿之因地并不真实。未曾建立真正的修行,而却先想要别人知道他的行径。内心则是自满骄矜,外在则欲彰显夸耀。使他人能够对其恭敬供养,内心期望能够有所得。甚至虚妄狂言能够得见清净殊胜之境界,或是见到小小的境界以及梦中的善相,自己尚未能够分辨认识其是非好坏,而却想要先向他人张明宣说。此等卑劣下等之心态,必定为如上所说的邪魔伴侣所迷惑,从此愿力和修行悉皆退失,依旧还是随着生死而轮回苦趣,怎么可以不谨慎小心呢? 若是我们虽然有在道场之中,进行持诵经典、忏悔发愿等仪式,如果不得不被人知道,那么实在是不得已之事,岂可特别自我显露修行之形迹,而使得佛法之观行倾坏失败呢!如是则修行之人还是应当审察仔细,隐密地坚实自我之修行。内心常常怀着惭愧之念,不可显露自我的德行。如果真的是工夫到家之时,不被如上所说的强力之魔和爱软之魔,这二种魔所迷惑,便可以说出自己之修行。 修行当中如果有的人宿世的业障即将消灭,微微见到殊胜的好相。如果其人不能隐密蕴藏其德行,而使其传闻至他人之耳,则其修行必定颠覆失败。所以莲宗初祖慧远大师,三次亲自目睹阿弥陀佛之圣相,而其平日都未曾言语提及,只有除了到临命终时才向人言说。所以大众千万要记得,不可随便向人言说修行之工夫和感应,这是我至为祈祷、至为祈祷也! 此外这个念佛三昧,其体性虽然圆满,而对于其悟解则应当更加广大之,所修行的则应当竭尽其诸多微细的条理章节,尽力去除种种邪猥弊病,乃至于对于微小之罪业,心中犹应怀有广大的畏惧之心。又应当知解随着大乘之见地,修行依着小乘而学习,乃能符合于此念佛三昧。若是知道小乘并不是自己而小,而将小乘之行随顺于圆融的知解而成为大乘圆教。大乘圆教亦不离于小乘之行,因此小乘即是大乘。小乘和大乘的知解行持,乃是同一理体而无有分别,如此即是超越世间的知见。 佛经中云:‘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以上的每一句,皆是一个佛法的修行,古人对其每一句皆各有其佛法的训示一章,在此不能详细叙述。 此外又应当要护持众人之心,勿使自我夸大或令人嫌恶,举止动作安然自若。读诵大乘经典,悟解佛法的第一义谛,亲近有益我们修行的善友,虚心请问先觉的善知识。不执着自己之见解,不引发显露自己之特长,心中存有忍辱之志,身口意等行为应当依照经典。听闻正确之知见佛法,不毁谤出家的僧众尼师。止息世间纷杂之善法,不贪求于名闻利养,远离于种种邪恶之事。处事必定要忠信仁厚,将过失归责于自己,深深诫止YIN逸之绮语。一心念佛而不散乱,视一切的众人如同诸佛。捐弃世间的伎能工巧,唯求往生于西方极乐世界,身行必定清净无染。如是等无量无数之善行,皆悉应当努力修习,此皆能够帮助佛法之正道。 此外更加能够割断世间的贪染之心,于憎恶和喜爱之二种境界,无有种种的障碍留难。坚凝其心使其如一,必定可以往生净土,其功德甚为广大,在此无法全部叙述。是故于此念佛法门当中,隐密而精进修行此三昧,其功德高广却不被人知其名号,而得以往生极乐世界者,怎么能够知道其有多少呢?而那些有记名载入于传记之中的人,就如同大海中的一滴水,岂可以思量计算其未经记载而往生者之数目呢? 若是人们能够依照前述之教诫,但依此法而修行,尚且能够利益无量劫来与我有怨业之众生。更何况是自己的父母师长,佛法门中之同参眷属,世间的兄弟姐妹,以及平日中帮助我解除患难,和提携引导我之人,而却不能够得到其利益?是故可知只要修习此念佛之行,一切的恩德无不皆可回报。以是之故,我们应当一心念佛。 然而阿弥陀佛以及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二位大士,其境界甚为殊胜深妙。于生死轮回的大苦海之中,很难得以亲近,很难得以忆念。何以故呢?若是众生能够忆念阿弥陀佛及二大菩萨者,必定能够得到解脱之故。听闻到其名号尚且非常困难,更何况是亲近而学习之。是故《观无量寿佛经》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但得听闻阿弥陀佛之名号以及二位菩萨之名号,即能除灭无量劫来生死之罪,更何况是能够至心忆念。若是能够念佛者,当知此人,即是人世间当中的芬陀利华。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为其殊胜之善友,此人将来当坐于菩提道场,生于诸佛之家。&rsquo 以是之故十方的诸佛如来显示其广大之舌轮,殷勤恳切地劝导勉励。而我娑婆教主释迦牟尼佛一再地告诫叮咛,其言词极为激昂恳切,为了使令五浊恶世之众生,必定修行此净土法门,乃能得以度脱于世间之生死。何以故呢?这实在是因为彼五浊恶世之众生,其色身与心灵皆非常痛苦,以种种的痛苦为其性命,犹如处于水深火热之苦聚当中。而释迦牟尼佛特别示现降生于娑婆世界这个苦处,其愿行悲心最为深切,正好相应契合于此世间众生之根机时宜,就如同尽大地中众多的江河溪水、和处于虚空中清净的明月一般,彼此互相感应道交也。 是故我释迦世尊,自从其成就了无上正等正觉,乃至于最后入于涅盘,其说法的音声不二。于其所说的法门当中,开始从演说《华严经》的法会之上,最终极尽于《法华经》的说法道场。其如美玉清脆之音声宣布开示,其称扬叙述此极乐世界何有穷尽。彼世尊说法大会之中、所有具大心而且有殊胜志向之士,承蒙随顺于世尊慈悲之意旨,悉皆发起愿力而祈求往生也。更何况是我等末法之世,钝劣根机而流浪生死之人呢?听闻而认识净土法门之人,必须要铭记于肌肉骨髓啊! 自从释迦牟尼佛演说此法之后,阿弥陀佛的愿力便不间断于此世间,代代之中不乏弘传阿弥陀佛大愿之人。释迦圣人以此法门开演唱导于前,诸位贤者以此法门继之于后,于是便广泛流传而普遍于十方三世,又何止是这一个天下而已。其愿力如大雨般霈然充满于六道四生之中,又何止是人道之伦。不但天神向应其教化,鬼道之类亦能随顺之。不论是人或非人,无不个个赞叹仰望,其记载的种种行事,具足完备于诸多的经典文章之中。充盈满溢于海藏的龙宫之中,普遍布满于人间和天上。深化其根坚固其蒂,悉皆能够相应于一切众生的根机,这实在都是我阿弥陀佛广大不可思议之愿力而导致如此的。 释迦牟尼佛言:‘在佛法即将消灭的末法恶世,我其余的一切经法皆消灭之时,唯有此《无量寿经》之教典,多留于此世间一百年,以广度一切的众生群有。’那么此极乐净土之念佛法门,岂不是我等凡夫最后而最重要的训示啊!彼飞禽名之为‘八八鹦鹆’者,堕落在愚痴妄想的畜生异类之中,以其能够随着人们称阿弥陀佛之名,亦能承蒙念佛三昧法力之故,尚且于其埋葬之处生出莲华,更何况是称为万物之灵的人呢?如果能够作人而不如禽鸟能念佛,可以说是不知道惭愧也! 我如今生于末法之世,正值所谓的后五百岁,是故世人的善根肤浅薄弱,心中常有疑惑而不能深信佛法。此外更上加异端知见邪伪之见解,各个执着于不同的妄见,彼此互相诱惑牵引。使彼具有正确修行之人,大多被迷惑挠乱,于是我心中的伤感充满于胸怀。是故收集彼禅宗、教门和净土的诸多文章,以及诸多的经典书卷。取其极为深奥而且至为重要之义理,叙述作成此说,分类而排列成编。使其流布于天下世间,破斥邪执显示正理。普愿法界的一切众生,于此一部论说之中,一见之后便能心开悟解,了悟自己本有之真心。知道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依报正报,还是在于西方净土;并且通达西方净土的依报正报,仍旧不离于我之本性。只要是具有心性本识者,皆能一同往生于西方,悉皆能够深入其阶位也。 我更期愿一切先知先觉的善知识,不吝惜于您的慈悲,若是见到尚未悟解之人,能够如法地给予适切之教导。前辈长者之人若是不明白此法门,也可以随其根机应其病根,为其详细剖析其幽深微妙之处,更再为其明了宣说。彼人若是能够有一念之信解者,其行愿必定可以成就,往生净土一定是可以期待的,其功德实在是难以称述。纵使有一些邪异的执着坚牢固着者,其信乐虽然不深,但是只要一句阿弥陀佛熏染于神识,亦能成为将念佛修行之因缘种子。如此能够展转而利益一切众生,无量无尽无穷无边,劝导众生发心之功德,不可以说是不大也。 若是有人真的能够如此,不师法于自己的妄心,不自欺亦不虚妄。能够随顺于此净土法门之正教,教诲他人而不倦怠者,纵使自己不能修行,即为已经修行。纵使自身未能学习,即为已经学习。何以故呢?法界乃是一相无二,无有自己与他人之分别故。如同昔日有人,自己于其一生之中未曾亲自修行,但能以二次的机会倾尽自己所有的一切资财,以平等之一心,建立法会、劝人一同来念佛之缘故。其临命终之时,亦得往生于极乐净土,其事迹非常昭明显着。 是故可知若能发起慈悲之心,显示摄受他人之相。以及能够利益彼人,劝人念佛修行者,其所得的功德非常弘大众多。这实在是因为阿弥陀佛这个无上法王之功德所使然。但是也不可以执着而认为自己一定不必修行了。是故可知此念佛三昧甚深微妙,此法门之功德广大如海。而想要开显其众多利益之事,岂是我能穷尽而言说的,在此简略地记载我所听闻的,以作为对世间人之劝导发起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