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称名 1. 禅宗 虽悟到极处,亲见佛性,仍是凡夫,不是圣人。 禅宗功夫,虽到大彻大悟的地位,以烦惑未断,犹不能了生死。参禅一事,非小根行人所做得到。 即使做到大彻大悟的地位,而烦恼未能断尽,则生死依旧莫出。现在人且勿论,即如宋之五祖戒、草堂青、真如喆,其所悟处,名震海内。而五祖戒,后身为苏东坡。东坡聪明盖世,而不拘小节,妓馆YIN坊,亦常出入。可知五祖戒悟处虽高,尚未证得初果之道。 未证初果者,要常常觉照,方可不犯。如耕地,凡所耕处,虫离四寸,道力使然。虽以要命之威力胁之,令行邪YIN,宁肯舍命,终不依从。 东坡既曾出入YIN坊,则知五祖戒尚未得初果之道力,说什么了生死乎? 2. 密宗 密宗虽云现身可以成佛,然能成者,决非博地凡夫之事。凡夫妄生此想,则着魔发狂者,十有八九也。是以必须专志于念佛一门,为千稳万当之无上第一法则也。 学密宗者,病在欲得神通,欲现身成佛。问之,彼皆谓无此念,实则无一无此念。以其倡导之人,先以神通吸动人,何能令学之者无此念乎? 学密而回向净土,固是正理。但恐不屑修净土,欲现身成佛,或致受病。我等但守净土修持,让一切人皆得成佛,以度我等,则何幸如之?彼七日即可往生,即可成佛,则遍世间人均可成佛。我等业力凡夫,当有无量无边的佛来度脱,何幸如之!且守我们本份,让彼成佛度我们,岂不更稳妥。 彼等若有危险,我此法门绝无危险。 若闻彼说的好听,不禁心热起来。成之则为幸,败则便成魔眷,实令人寒心。密宗之危险,孰非笔墨所能宣。祈死守净土修持,让他人通通成佛去。 3. 相宗 相宗,如果不破尽我法二执,则纵明白种种名相,如说食数宝,究有何益? 4. 教理 念佛修持,如服药然。 能明教理,如备知病源、药性、脉理,再能服药,所谓自利利他,善莫大焉。 若不能如是,但肯服先代所制之阿伽陀药,亦可愈病。 也可以以此药,令一切人服以愈病。 只取愈病,固不必以未知病源、药性、脉理为憾也。 5. 通家 通宗通教之人,每每不如愚夫愚妇,老实念佛者,为得实益。 学佛而不欲做大通家,专心致志于净土法门,可谓宿有慧根,具择法眼。 6. 圣智 念佛一法,唯死得下狂妄知见者,方能得益。 任凭智同圣人,当悉置之度外,将此一句佛号,当做本命元辰,誓求往生。 7. 实相 于持名识其当体实相,则其益宏深。 外持名而专修实相,万中亦难得一二实证者。 8. 观想 观不能作,称即获益。 于此谛思,知持名一法,最为第一。 二、称名仪则 9. 六字 念佛宜六字,四字亦可。 如初念则六字,念至半,或将止,则念四字。 若始终不念「南无」,便为慢易。 经中凡有称佛名处,无不皆有「南无」,何得自立章程? 10. 专一 凡修持宜专不宜杂。若久修大士,缘境不妨宽广,境愈宽而心愈专一。 若初心末学,缘境若宽,则心识纷散,而障深慧浅,或致起诸魔事。 在凡夫地修持,固当以纯一不杂为本也。 身业专礼,口业专称,意业专念。 念佛仪,虽文殊、普贤、地藏、弥勒等尚不加入,况其它乎?然此等菩萨,同摄清净大海众菩萨中。 11. 相续 行住坐卧,语默动静,穿衣吃饭,一切时,一切处,皆好念佛。 随忙随闲,不离弥陀名号; 顺境逆境,不忘往生西方。 12. 守凡 在凡夫地,不得以法身大士之苦行,是则是效。 需知未得法忍之凡夫,心中当慕菩萨之道,其行事当依凡夫常理。 未证法身,必须调停得中,方可唯益无损耳。 13. 守愚 念佛之人,勿自仗聪明智慧,须抛之于东洋大海外。 念佛一法,最好学愚夫愚妇,老实行持为要。 14. 守实 修净业的人,着不得一点巧,倘或好奇厌常,必致弄巧成拙。若肯守平淡朴实家风,则极乐之生定可预断,否则,不生极乐,亦可预断矣。 少实胜多虚,大巧不如拙。 15. 守约 修持功课,随机而立,愈简愈妙。念佛之人,以省事为妙。若过为张罗种种行宜,或致疲劳。 16. 守宜 念佛岂有定章,但取适宜。法无定相,不可固执,亦不应泛滥。唯取得益合机为事耳。 念佛须音声高低适中,缓急合宜。若高声如赶贼之猛烈,始则心火上炎,或致吐血,以成不治之病。 朗念默念,两俱有益。然朗必不能久,多主于默,则不至受伤致病耳。念佛一事,当随个人的力量,随便出声、默念、大声、小声皆无不可。 凡同众修持,需按大家之精神另定。个人修持,须按个人精神为定。精神用极之后,不是退堕,便是受病。量己力为,则有益无损矣。 17. 妄想 妄想起时,只一个不理,便不会妄上生妄。 譬如小人撒赖,若主人不理,彼即无势可乘。 若用刚法抵制,彼亦以刚法从事。若以柔法安慰,彼必谓主人怕他,又益加决烈。二者皆是损多而益少。 只置之不见不闻,彼既无势可乘,只得逡巡而去。 18. 耳听 念佛要心中念得清楚,口中念得清楚,耳中听得清楚。从朝至暮念,从朝至暮听。比贪多贪快而含糊不清,功效悬殊也。 若或犹涌妄波,即用十念记数,则全心力量,施于一声佛号。虽欲起妄,力不暇及。 19. 掐珠 掐珠不过为防懈怠,掐之有碍,则不必掐。 掐珠念佛,唯宜行住二时。 若静坐养神,由手动故,神不能安,久则受病。 20. 记数 念佛记数,是防懈堕。如无懈堕之心,不记亦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