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怎样“持名念佛”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今天(5月2日)是本师释迦牟尼佛圣诞(纪念)日,释尊在《大集经》中早已指出:“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惟(唯)依念佛,得度生死。”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印光大师也说过:(净土念佛法门以外的)其它法门虽高虽妙,都不契合我们这个(末法)时代的根机。邬金莲师的化身——晋美彭措法王一生中最大的心愿,也是最主要的事业,就是引导无边无际的苦难众生都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他老人家经常说:“像西方极乐世界那样功德圆满,又极易往生的净刹绝无仅有,而且往生后可以成就一切所愿,无休度化一切有情。”念佛有实相念佛、观像念佛、观想念佛和持名念佛等四种。因为前三种念佛法门(法门:方法)难度比较大,而现代人家务、学习和工作忙,生活节奏快,末法时代众生根性也没古人锐利,根机不一,所以印光大师及许多净宗大德都提倡第四种念佛方法——持名念佛。“夫四种念佛,唯持名最为契机。”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与徐福贤女士书》)持名念佛是“收机最广、下手最易”的法门,是易行道,而其它的法门都是难行道;各种根机的众生都能修行持名念佛法门,这个法门修起来也最容易成就。印光大师一生提倡专一心念的净土法门,他认为:专心念佛、带业往生才是末法时代一般大众应遵循的道路。   修法贵在专一、“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我个人就专修“持名念佛”这一法门。首先,我在我自己卧室的西边墙壁的大约中央处粘贴了一张阿弥陀佛圣像,让佛像向东,我认为供奉佛、菩萨圣像,宜专一、不宜杂乱。如果是住在公共宿舍,室友又不信佛,则宜根据“随缘”的道理不供佛像,只要心诚即可;不必设置香炉、烛台,也不必供水、供花、烧香。因为供佛像唯在“恭敬”二字上得益,正如印光大师所说的:念佛不分时间、地点,但必须时时刻刻恭敬在心,要存佛在心中、在身旁之念。如果心中不起恭敬,即使对着佛像,又哪来专一的精神?可见,恭敬是专一的精神状态的前提,恭敬和专一的精神状态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在公共宿舍强设佛坛,以免招致室友的怨愤,结果适得其反。

每天做功课时,我合掌(也叫“合十”)向西对着阿弥陀佛圣像(因条件所限而没有供佛像时,我就合掌向西),然后就诚心专念“阿弥陀佛”圣号,根据当时空闲时间的长短等不同的具体情况念十声、百声、千声或二、三千声,再念回向偈: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念完以后,向佛像(或向西方)拜三拜。这一课程就完成了。我除定课之外,还随缘用大声念、中声念、小声念、金刚念或默念等不同的念法念佛。

宜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圣号,不宜再杂念观世音菩萨等其他佛、菩萨圣号了。虽然众生如果念观音专求往生,也有可能随观音化身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但是专念阿弥陀佛,这正好对应了阿弥陀佛的本愿;并且现在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净土三经都叫我们念阿弥陀佛往生净土,我们理应依教奉行,听从本师释迦牟尼佛的教导,专念阿弥陀佛圣号为好,这样往生的把握也更大。如果杂念的话,还很有可能临终前不知该选择念哪个圣号为好,念头不一,而错失了往生的良机。不过,净宗法门也不费余门修持,提倡念佛、念观音及诵经、持咒、力行善事等的功德,都于回向前念数声佛号,回向西方。

“念”字“心”为底,念佛就是念自心,持名念佛法门的“秘诀”就是:自念自听。即印光大师依《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所发明的“耳根念佛”法,即摄耳谛听、六根互摄、以摄其心的念佛法。把当下的这声佛号“阿弥陀佛”,口里要念得清清楚楚,耳朵要听得清清楚楚;中间如果有一声散了、走了,也不要管它,再相续无间地念。等功夫已上路、已相应后,就要使每个字都从心里发出来,再听到心里去,字字明明白白,心不外驰,念得久了,妄念杂念渐渐地没有了,这样佛念渐纯,心念专一,功德最大。对于专一心念的念佛境界,印光大师说:“吾人念佛,当从有念而起,念至念寂情亡时,则既无能念之我,亦无所念之佛,而复字字句句,历历分明,不错不乱,即所谓念而无念,无念而念也。念而无念,无念而念者,正念佛时,了无起念佛之情念。虽无起心念佛之情念,而复历历明明,相续而念。”(《上海护国息灾法会法语》,《印光法师文钞》第1722页,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以下简称《文钞》)定心于一处,念而无念,无念而念,这不仅是念佛的至高境界,也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在读音方面,要适当注意的是:“阿弥陀佛”是梵语音译词,其中的“阿”应该读“ē”,与“婀娜”中的“婀”同音(可参见《新华词典》、《现代汉语词典》和《法喜》杂志2008年第4期刊发的焦国宝的《阿弥陀佛“阿”的发音》一文);回向偈中“四重恩”中的“重”,是“分量大、程度深、重要”的意思,应该读“zhòng”,即“恩重如山”中的“重”这个读音。不过,学佛“以心为本”,也不必执着于这些形式上的差别,读音的差异并不会影响往生;而能如法读准则更好。

要强调的是:不能把精进念佛误认为是“执着取相”。个别同修拿《金刚经》中“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这四句偈,来攻击念佛法门是“执着取相”。其实,这个别同修并没有真正理解如来的真实义,我想反问他们一句:“我、我、我,你要的是哪个我?”宋代的灵芝元照律师所着的《观无量寿佛经义疏》中早已指出:“且佛言不着相者,盖令不着我、人、众生、寿者等相;不住所修法相,遣除人法二执,即达人法二空。何尝以系念进修而为着相乎?”“只谈性空不务实,自我断送解脱路”,所以我们要务实——老实念佛,以精进度懈怠。

有个别同修总是喜欢花大量时间来钻“西方极乐世间是在心内,还是在心外”之类的问题,其实,什么内外、外内,菩提自性哪有什么内外?!《维摩经·佛国品》中指出:“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行净),则佛土净。”可见,弥陀净土与唯心净土,人间净土本无二致。所谓“往生”,也并非专指人死后才能之意。如若缘力充满,即便在现世也能往生,实现佛及佛土所具有的庄严功德,实现人间净土。正所谓“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需要注意的是,“心净土净”乃于菩萨的地位而言,凡夫往往会心随境转。所以,印光大师提倡:末法时代唯依念佛一法得度生死,仗佛力往生成佛后,再回入娑婆,度化有情。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尤其持名念佛法,比佛更稀有珍贵。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希望大家都能利用宝贵的时间来老实念佛。

佛门广大,正如父母不嫌子女丑一样,大慈大悲的佛是不忍也不会舍弃任何一个众生的;阿弥陀佛的愿力是无边的。不管是什么众生,就是有极大罪恶(包括五逆十恶、诽谤正法)的人,只要能知错即改,肯诚心忏悔自己以前的罪恶,肯专心念佛,那就不会因为过去曾造的恶业而影响往生。正如印光大师所指出的:“四十八愿中,十念称名,即得往生,唯除五逆、诽谤正法。此约平时说。以五逆罪大,谤法不信,此种罪障,岂悠悠泛泛之修持所能灭乎?《观经》五逆十恶,将欲命终,地狱相现,有善知识(此不论僧俗男女,但能教彼念佛者,即名善知识)教以念佛,或止十声,或不及十声,直下命终,亦得仗佛慈力,带业往生。此之十念,比平常之十念,其猛切有天渊相殊之势,故得往生也。以地狱极苦所逼,其一闻佛名,乃以全副精神为之称念。除此念外,绝无他念。虽非亲证一心不乱,然其心毕竟了无异念。当此之时,绝无有三心二意、疑信相参之心相,故不言及谤法。即平素谤法之人,亦必如堕水火以求救援,何暇生疑起谤耶?《往生论》谓谤法者,决定不生。以既谤正法,自无正信,何能往生?此极劝人生正信耳。若先曾谤法,后知改悔,则得往生。譬如病愈即是好人,归降即是顺民也。若谓谤法之人,后纵改悔,亦不得往生,便完全失却修持准绳。与儒教尚不合,况佛以一切众生同具佛性,皆当成佛乎?《书》云:‘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是知儒、佛皆以改过迁善,以期希圣希贤、断惑证真为事也。世人不善会其意,徒执其文,自生障碍,可不哀哉!”(《文钞三编卷三·复陈薪儒居士书》)毕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篇》)

往生与否,唯在信愿的有无,信愿具足,持名佛号(“行”),则现生可增福延寿,尤其是报尽定得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所以,各位同修要有坚固往生的自信心,要自信一定能蒙阿弥陀佛接引而往生;而“怀疑心”对于往生是有妨碍的。

“末法亿亿人修行”这段话的出处考证

刘永

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印光大师多次说:“大集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圆瑛法师等高僧大德也这样说过。但是在现存的目前流行的《大集经》等藏经中,却并没有这段原话。这是怎么回事呢?

早在隋唐之际的道绰禅师著的《安乐集》和宋代永明延寿智觉大师著的《万善同归集》中就说:“《大集月藏经》云:我末法时中,亿亿众生起行修道,未有一人得者。当今末法,现是五浊恶世,唯有净土一门,可通入路。”

隋代僧就法师将《大集月藏经》与其它几部经合编而成《大集经》。唐代智昇撰的《集诸经礼忏仪·卷上》载十小咒之一的“功德宝山神咒”出自《大集经》。宋人智广、慧真编集,由金刚幢所译的《密咒圆因往生集》中载:“《大集经》云:若人诵此咒一遍,如礼《大佛名经》四万五千四百遍;又如转《大藏经》六十万五千五百遍。造罪过十刹土,入阿鼻大地狱,受罪劫尽更生。念此咒一遍,其罪皆得消灭,不入地狱,命终决定往生西方世界,得见阿弥陀佛、上品上生。”但是,在现存的《大藏经》中的《大集经》中,却已经找不到“功德宝山神咒”这个咒了。可见,《大集经》中的部分经文,由于历代战乱和法难等原因在千百年集结流传的过程中已经散失了。并且,同一本佛经的各种不同译本的文字内容也往往有较大出入,一种译本中有的语句在其它译本中没有,这也是常见的正常现象。所以,并不能因为现存的目前流行的《大集经》等藏经中没有这段原话,就片面地轻率否定印光大师和圆瑛法师的说法。

明末清初的蕅益智旭大师是净土宗第九代祖师, “名字位中真佛眼”,他证得名字位后开佛知见,所言(一般来说)决定无谬。印光大师赞誉蕅益大师所着的《阿弥陀经要解》:“理事各臻其极,为自佛说此经来第一注解。妙极确极,纵令古佛再出于世,重注此经,亦不能高出其上矣。不可忽略,宜谛信受。”(《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与徐福贤女士书》)

蕅益大师所着的《阿弥陀经要解》跋语的开头也说:“经云:末法之中亿亿人修行,罕有一得道者。惟依念佛得度。”现在有较大争议的是:“惟依念佛得度”这句话是“经云”的内容,还是蕅益大师自己的观点?其实,这句是否属于“经云”的范围并不重要,也不必执着于这类问题;重要的是:这句的义理和教理是正确的。

佛法修学的原则就是:“依法不依人”,“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义不依语”和“依智不依识”这四依四不依。所以,重要和珍贵的是“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这段话所强调的客观真理:在这个末法时代,只有净土念佛法门最当机!在这个末法时代,一般众生(绝大部分众生)根机低劣、障深业重、福薄慧浅,人根陋劣;只有针对一般众生的根性(根机),以最善巧当机的方法(“持名念佛”的方法)使我们得度,这才是佛果功德的最高价值所在。

净土法门的理事因果,启立于佛的果觉境界,全体不可思议,其终极境界,更是“唯佛与佛方能究竟” ,不可凭凡情浅识妄加推测。“佛经无人说,虽慧莫能了。”对佛经奥义,净宗祖师能解能说,所谓“欲知山中路,须问过来人”。因此,我等净业行人,宜对祖师言教深生殷重恭敬心。真信净土者,当仰信净宗祖师所说契理契机,符合佛陀出世本怀。

 
 
 
前五篇文章

念佛歌八首

念佛伽陀十三首

净土诗二十首

劝修净土诗

劝修净土诗(并叙)

 

后五篇文章

推行人生佛教 建设人间净土

近代日本佛教净土真宗东、西本愿寺派与中国西藏地方政权及

净土在日本

关于《法显传》的印地文和尼泊尔文译本

从印度传统论甘地之人间净土思想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