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禅宗 禅宗典藏 禅宗公案 禅宗思想 佛理禅机护持
 
 

佛教徒人生态度——重生乎?重死乎?(4)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vaScript>function doZoom(size){ document.getElementById('text').style.fontSize=size+'px' }

  四、有人认为佛教徒只重视死

  佛教又是如何看待死亡的呢?

  很多人认为佛教仅仅是为亡者服务的,之所以出现这种误会,主要是和弥陀净土在民间的流传有关,同时,经忏佛事的盛行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自慧远大师在庐山东林寺结莲社创立净土宗以来,念佛往生西方的净土法门至今历久不衰,它的殊胜之处在于可仰仗阿弥陀佛的愿力,与纯粹依靠自力的其他各宗相比,更能深入普及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尤其是明清以来,其流传之广可以用“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来形容。净土宗的广泛流传,使很多人以为学佛的目的只是单纯的求往生,求来世。

  元朝以来,经忏佛事十分盛行。尤其在江浙一带,道场忙于超度亡灵,使寺院几乎失去了教化大众的功能。人们进寺庙烧柱香、拜一拜,只是为了祈求现生的平安吉祥。更多的则是因为家里有了丧事,才想起寺院,请些出家人念经超度,一来希望死者有个好去处;二来对活人有个安慰。

  基于以上两点,使社会上那些对佛教没有深入接触和了解的人,以为佛教所关心的只是死亡的问题,以为佛教只是为死人提供服务的。

  但我们要知道,虽然净土法门关心死后的去向,提倡借助佛力往生极乐世界,但和基督教所说的进入天国有本质的不同。净土宗是在自力修行的基础上,再借助阿弥陀佛的愿力,也就是说,他力必须通过自力才能实现。

  《弥陀经》告诉我们,彼国是“诸上善人集会一处,不可以少福德因缘得生彼国”。由此可见,西方净土不是任何人想去就能去的,必须有福报、有德行、有善根的人才有资格往生,福报从哪里来?从人间的修行来,必须断恶修善方能积累往生的资粮,否则只能是缘木求鱼。

 
 
 
前五篇文章

佛教徒人生态度——重生乎?重死乎?(3)

佛教徒人生态度——重生乎?重死乎?(2)

佛教徒人生态度——重生乎?重死乎?(1)

佛教徒人生态度——禁欲乎?纵欲乎?(5)

佛教徒人生态度——禁欲乎?纵欲乎?(4)

 

后五篇文章

佛教徒人生态度——重生乎?重死乎?(5)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第二卷之二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第二卷之三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第二卷之四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第二卷之五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