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禅宗 禅宗典藏 禅宗公案 禅宗思想 佛理禅机护持
 
 

圣严法师教禅坐(六)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vaScript>function doZoom(size){ document.getElementById('text').style.fontSize=size+'px' }

  (十五)人成即佛成

  人的内容是什么?从本能的角度看,是饮食男女,是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是六欲(生死耳目口鼻,佛教则为色欲、形貌欲、威仪欲、言语欲、细滑欲、人相欲);从人格的角度看,是理智、感情、责任、义务。七情六欲消而美满人格成,人成方有佛成。

  一般人只知为自己争取权利,而要求他人尽责任、尽义务。但是,一个健全的人格,在谈权利之前,必须先以责任和义务为基础。

  从责任及义务看,我们生在世间,各自都会扮演著或多或少不同的角色。具有某种身分即是某种角色,便要切切实实的把那个角色该做的事,好好地做好。

  每一个人在同一个时空里,往往具有多重的身分,要把每一个身分的角色都扮演得恰到好处,实在很不容易,但也必须尽心尽力。一个在家人,不妨先从自己在家里的角色开始做好,再慢慢扩及工作场所,以及所属团体的角色,好好地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义务。

  在实际的生活中,你可能会感觉到你是很受委屈的,因为你是如此地尽心尽力,别人却可能敷衍塞责!如果你能摒除这样的计较心,即可不受外境的影响,只管做好自己该做的,久而久之,别人也会受你影响,因此便可以由点而线,由线而面地互相影响,终究即有形成社会全面好风气的希望了。

  学佛的最终目的是成佛,要想成佛,必须先要修行菩萨道。修行菩萨道的动机和目的,虽是为了成佛,他的著力点,乃是在成就众生,在成就众生的修行过程中,也就成长了自己的智慧及慈悲。换句话说,为了利益众生而努力充实自己,水涨船高,在利益他人的同时也成长了自己。但到最后,必须完全放下自我利益的心念,才是真正的菩萨行者,才能成就无漏的无上功德。

  我们常说的度众生,是度诸佛心中的众生;所谓成佛,是成众生心中的诸佛。其实佛心与众生心,原是同样的心。之所以有佛与众生之区别,是因佛的心已是清净的,佛的慈悲及智慧也是圆满的;众生的心则是杂染的,众生的智慧与慈悲,己被烦恼遮没了;众生纵然也有一点智慧与慈悲,却是残缺不全有漏有染的。一旦转烦恼为智慧,舍自我成慈悲,则众生心的当下就是佛心了。

  众生的种类繁多,其中唯有人类有明辨是非的认识心,所以可善、可恶,也能为善去恶;只有人类有听闻正法学佛成佛的善根,所以释尊来到娑婆世界,示现由人成佛的事实。因此释尊告诉我们:「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今天我们何其有幸,生而为人,又得闻佛法,修学佛道,怎么还不好好地把握住这个难得的大好因缘呢?

 
 
 
前五篇文章

圣严法师教禅坐(五)

圣严法师教禅坐(四)

圣严法师教禅坐(三)

圣严法师教禅坐(二)

圣严法师教禅坐(一)

 

后五篇文章

禅宗法脉记要

泥泞的路才能留下脚印

一诚法师开示:禅宗与净土

《起信论》“一心二门”思维模式与宋代理学

“一心二门”与张载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