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禅宗 禅宗典藏 禅宗公案 禅宗思想 佛理禅机护持
 
 

听佛论心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vaScript>function doZoom(size){ document.getElementById('text').style.fontSize=size+'px' }

  有缘听了吴教授的《佛教文化导论》课程,受益匪浅,因吾和吴教授是同乡,又是本家,于远离家乡千里之外有此联系,更觉缘份甚深!

  从课中,了解了不少佛教的基础知识,只是对此一向研究甚少,故不敢妄语,只诉一丝心中所感,有益于自身即足矣。

  佛家自古是“出世”还是“入世”呢?这一点令人较疑惑,从最基本的“四大皆空”的标准来看,佛家是以“出世”的姿态来面对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自古佛门弟子深居简出,自给自足,少与俗人交流,不妄语尘世之事,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时代的变迁,朝代的更迭,对佛门的影响总是不大的,因为在我们这些俗人看来,佛门乃“清净之地”,与我们何干,既与我们何干,又不必对其有动作,所以对其影响较小。

  但是现在的佛门似乎更强调其“入世”,我们看一下最近的新闻,少林寺开始选拔“文武双全之帅哥”,选秀这一形式,历来被人认为俗不可耐,却已经进入佛门代表——少林寺的法眼,并成为其宣传的一大手段。另外少林近年来不断地赴国内外进行表演,这一系列活动无不在向世人告知,少林寺注重“入世”。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在众多社会活动中看到佛门的行动,从过去的众僧人群起抗日到如今资助贫困,无不闪烁着“入世”的火花。

  对“出世”和“入世”,我个人认为主要基于“出世”应在讲经论学上,这样才能保证佛学经典的纯真性,才能客观地解释佛学经典。但是在重大问题的对待上应以“入世”的态度来对待,因为佛教的最终目的是“普渡众生”,解决大众的苦难,对正在忍受苦难的大众都不施慈悲之手,何谈“超度”!因此,我认为佛教应正确处理好“出世”与“入世”的关系,至于如“少林寺”之类活动,不办也罢!难道佛教除了做秀就没有其他贫困之地待访困难中人待救?佛门,还是“普渡众生”为好!

  行文仓促,对佛门知之甚少,妄语一片,望师者见谅!我佛慈悲,阿弥陀佛!

 
 
 
前五篇文章

佛教的“智”

禅定修证之禅定种类

坐禅的功能

人人皆可成佛

略释禅观、禅乐与禅病

 

后五篇文章

心的真相

从事相而观见空寂之深义

心灵的反思——关于禅心四论

平淡是真

禅的变迁——参禅悟道话古今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