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禅宗 禅宗典藏 禅宗公案 禅宗思想 佛理禅机护持
 
 

《六祖坛经》第六讲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vaScript>function doZoom(size){ document.getElementById('text').style.fontSize=size+'px' }

  2004年10月2日——8日

  上慧下律法师

  文殊讲堂

  讲座第六天

  经文,[志诚再拜,曰:弟子在秀大师处学道九年,不得契悟。今闻和尚一说,便契本心。弟子生死事大,和尚大慈,更为教示。]

  [志诚再拜,曰]:从神秀大师那边来的志诚法师,就拜六祖就说了,[弟子在秀大师处学道九年,不得契悟]。其实,契悟在一念之间,我们已经讲过了,四种力量很重要:一、我们的不生不灭的清净觉性很重要,一生一世可以依靠的;二、佛陀所讲的正法可以作依靠;三、大善知识,因缘具足了,碰到大善知识,一点就破了,无量劫以来的无明就打破了,就是那个关卡。四、南无阿弥陀佛的大慈悲愿力可以依靠。[今闻和尚一说,便契本心]。神秀大师那边学了九年,没有办法契悟,明师一点就通了,象插头一插,来电了。[弟子生死事大,和尚大慈,更为教示。]麻烦六祖再为我开示。

  经文,[师曰:吾闻汝师教示学人戒定慧法,未审汝师说戒定慧行相如何,与吾说看。诚曰:秀大师说,诸恶不作名为戒,诸善奉行名为慧,自净其意名为定。彼说如此,未审和尚以何法诲人。]

  [师曰:吾闻汝师教示学人戒定慧法],我惠能也听过,神秀大师在北方教导一些修行人戒定慧。不知道,[未审汝师说戒定慧行相如何],[行相]就是具体了,具体一下,既然教你们修行,总是有一个具体吧!描述一下具体的修行,就是行相。[与吾说看]。来!说给我听听看,我再来给你解答。[诚曰]:志诚法师回答,[秀大师说,诸恶不作名为戒],就是去恶,[诸善奉行名为慧],有智慧的人,他是一定要做善事,不造恶事,因果丝毫不爽。[自净其意名为定]。这个自净其意,就是每天注意自己的起心动念,好好的观照。这个就是神秀大师平常教诲学生所用的行相。[彼说如此,未审和尚以何法诲人。]神秀大师就是这么说,不知道和尚您是用什么来教诲人这些修行人呢?以何法诲人。

  经文,[师曰:吾若言有法与人,即为诳汝。但且随方解缚,假名三昧。如汝师所说戒定慧,实不可思议,吾所见戒定慧又别。]

  [师曰]:六祖就回答了。大彻大悟的人回答就不一样了,[吾若言有法与人,即为诳汝]。如果说我有法来给你开示,这个就是诳你、欺骗你的。意思就是:本性本来就具足,无一法可得,具足无量般若涅槃大智慧。[但且随方解缚],随方就是其善巧,随各个善巧方便叫做随方。解缚,佛法用的名词,世间人也用,文字语言大家都认识,但是它所诠释的义理却是究竟解脱之法。但是,说到这个解,佛就是说,把你的束缚解开,《楞伽经》又讲:《楞伽经》中大慧菩萨就是当机者,释迦世尊就问大慧菩萨说:如果有一个人拿了一条绳子,这个人把绳子绑起来打成一结,再把它解开来,世尊就问大慧菩萨说:大慧!这样是不是把绳子解开呢?大慧菩萨是十地菩萨,一听就知道。他说:世尊!不是这样子,绳子本来就没有打结,不需要解开来,是真正彻底的解.绳子好端端的在那边,你不需要打结。所以一个人一条绳子无缘无故的把它打一个结,再把它解开来。世尊就问大慧菩萨说,这样是不是把绳子解开来呢?大慧的回答就说:不!世尊!绳子本来没有打结,不需要解开。

  现在我们就是这个样子,我们的清净自性,超越一切相,本来就是性相如如,我们因为妄想、妄动,还有无始以来的过往习气。《楞伽经》讲的:因为我们有无量劫来的习气,冲力太大,控制不住,野性、无明、冲力太大,所以我们现在就这样子。看到一个人,譬如说你很执着他,或者是很恨他,好了!我对这个人很愤怒好了,就打一个结了,贪嗔痴了、嗔恨了。听闻到佛法,发现这样做不对,慢慢慢慢放下,一步一步的磨练,放下……,我们说这个叫做把烦恼解开来,世尊说:那不叫解。大慧也说:本来就没有结。回归到我们清净自性来讲,你恨一个人,有没有那个人?那个人,相当体即空,既然相当体即空,你恨那个人,绑的绳子,这个结,其实是多余的。多余的绑住,然后再多余的又解开来,本来就不存在,知道吗?本来就不存在的,这种东西,你把他爱恨交织,然后又把它解开来,说:我们现在修学佛道。

  诸位!佛道不可学,不可修的,万法本自寂灭,性相一如,本如来藏,妙真如性,不增不减,不生不灭,不垢不净的,我们所有举动,统统是多余的,而且没有任何的意义,到了佛的境界,没有什么说性相圆融,那有什么融不融?那叫做万法如如,彻底的空,世间的学问,愈绑就愈死,譬如说:这是毛巾,这是卫生纸,毛巾,有什么名牌的毛巾,两个人为了一条毛巾争执,是不是?为了种种的假相争执,世尊就把它归纳起来:世尊很利害的,毛巾无常,无常就是空不可得,缘起如幻,归纳成无常,归纳成空,求其本体不可得,求其永恒性也不可得,好!抚尺,这个相,观照,无常,共同性就是无常。最后,彻底的透视它的本质,就是空。茶杯无常,归纳起来,了悟它的变化,最后就是空。释迦世尊把所有的物质现象彻底的观照,得到一个共同性,就是无常,这个无常包括色、声、香、味、触、法,包括眼、耳、鼻、舌、身、意,包括眼识乃至意识,六根、六尘、六识都有一个共同性,就是刹那不住,刹那变化,这个无常性变化到最后就是不可得。

  简单讲,如果你不能透视万法,回到单纯的毕竟空,你就会妄执。妄执就会像世尊在《阿含经》里面讲的:这个恒河的两岸有一只猴子,这个猴子在树上吃着水果很好,在时候要跑下来喝水,结果看到水中的月亮,这个猴子不够智慧,就冲进去水中要捞那个月亮,世尊就问:捞得起来捞不起来?不可能!世尊说:执着在五欲六尘不可自拔的,也是跳入水中要捞月亮。所以,我们一定会活得很痛苦,这是一定的道理,因为,他不能了解万法变化的最后结果就是空,没有彻彻底底的体悟到万法的终极点就是生生灭灭。而我们体悟到生生灭灭,不必等到临命终,现在这一念,生灭当体即空,万相不可得,万法如心的影像,就象镜子照出去,它只是影像而已,叫做万法唯心现量,万法都是心,刹那之间同时显现出来的相,完全不可得。意思就是说:你看到的世界都不是真实的世界,所以,佛说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

  我们先从凡夫的角度来解答这一句话:佛所说的世界,即非世界,就当体即空;是名世界,方便说:那个叫做世界。但是,要反过来,大彻大悟的人的角度,来解释这一句,就完全不是这个样子了。大彻大悟的人解释:佛说清净实相、清净自性的世界,即非世界,不是你凡夫生灭法所了解、认识到的;或者是意识型态的世界,不是你想像的;或者是观念、语言、文字的世界,这个毕竟空;是名世界。这才是世尊真实的清净实相的世界。简单讲我们所认识的东西都是错误的,还是很严重的错误,为什么我们叫做迷?认识的世间不透彻、不究竟,绑死,见一个相,绑死。还有无量劫来的业力,冲力太大,明明知道这个是生灭法的世界,明明知道那个是烦恼的,就是一直冲,停不下来,所以修行理可顿悟,事须渐修。理可以顿悟,你了解一切法无生,这个道理;但是,事须渐修,事相上,烦恼、习气、执着,要慢慢的磨掉……,所以你一定要感恩你的逆境,一定要感谢逆境,没有逆境,我们将没有办法成佛,一个人养尊处优,那个离道太远了,吃不了苦头,没有办法,所以要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随方即缚,随种种的善巧方便,来解开种种的束缚,[假名三昧]。本来就无相的东西。[如汝师所说戒定慧,实不可思议],六祖这种修养,要说法以前,要修正对方以前,先跟你认同,先跟你赞叹。诸位!六祖的讲话,你要学起来,将来你要规劝任何一个人,你先认同他,赞叹他![吾所见戒定慧又别。]又不一样。

  经文,[志诚曰:戒定慧只合一种,如何更别?师曰:汝师戒定慧接大乘人,吾戒定慧接最上乘人。悟解不同,见有迟疾。汝听吾说,与彼同否?吾所说法,不离自性,离体说法,名为相说,自性常迷。须知一切万法皆从自性起用,是真戒定慧法]。

  [志诚曰:戒定慧只合一种,如何更别?师曰:汝师戒定慧接大乘人],大乘就行菩萨道的人,[吾戒定慧接最上乘人]。什么叫最上乘人?顿悟,一念就是佛;刹那之间见性,他就是佛。没有次第,没有时间,没有空间,回归当下这一念。打过七的人都知道,禅师最喜欢开示的这一句话就是回归当下,就是接最上乘人。[悟解不同],悟跟了解的程度不一样,[[见有迟疾。汝听吾说,与彼同否]?你听听看我所讲的,跟你的上人神秀大师,是不是相同呢?[吾所说法,不离自性],六祖说法都是见性,所以不能离开清净自性说法。[离体说法,名为相说]。

  这个太重要了,这一句道出一个弘法者的重要的观点。意思就是说:你讲经说法,一定要回归自性,不能在相上打转。我们也没有任何的意思去批评任何人,所以,有时候我打开电视,有时候,有看看法师的讲法,当然我们也赞叹,也是了不起。讲了很多的感应,因果的感应,这个当然是规劝这些凡夫、一般人、佛弟子叫他们做的,不要去做恶,因果是很可怕的,这个是对的。但是,佛法的精要,要成佛。当我们在讲经说法,或者诸位法师有因缘跟信徒私下也好,记得!般若智慧、般若清净自性是整个佛教的灵魂。信徒来,你念阿弥陀佛,很好!我们也赞叹,可是念了一年、两年,烦恼降伏不了;十年,两十年,还是没有降伏烦恼。为什么?没有般若智慧啊,怎么降伏烦恼呢?你来,你只有叫他念南无阿弥陀佛,回去拜八十八佛,回去多念大悲咒,是不是?没有般若智慧,烦恼突不破啊!你要劝人家念佛、拜佛、诵经,很好!我们赞叹。记得!要给他般若智慧,不过,你自己要先开悟才有办法,你没有般若智慧,你怎么给人家般若智慧呢?所以,听经闻法很重要。

  不离自性,我所说法不能离开般若自性。离体说法,离开这个不生不灭的清净心说法,名为相说,就在相上打转,自性常迷。[须知一切万法皆从自性起用],大彻大悟随处拈来,统统是自性清净的东西,一草一木,乃至一个石头,乃至万法,统统是自性展现出来的。随手拈来,包括任何一个角度进去,统统回归自性,我常常称自性叫做圆心。圆人说法,无法不圆,如果你念过数学就知道。般若智慧就象一个圆的圆心,你画直径,任何一个圆圈切入,都会通过圆心,一个开大般若智慧的人,有圆满清净觉性的人,就象一个圆圈。圆圈中间有一个圆心,这个圆心就是我们般若大智慧,任何一个圆圈切入,都会切入这个圆心。讲经说法,任何一个法切进去,统统要跟般若智慧相应,否则,头撞破了,都不知道你在拜佛拜什么?须自一切法万法是从自性起用,[是真戒定慧法]。

  经文,[听吾偈曰: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不增不减自金刚,身去身来本三昧。诚闻偈,悔谢。乃呈一偈:五蕴幻身,幻何究竟,回趣真如,法还不净]。

  [听吾偈曰: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不增不减自金刚,身去身来本三昧]。我来解释一下:我们的自性清净心,无非,[妄执则成非]。问题就出在这五个字,这个[非]从哪里来的?就是我们不了解相本来就空,不知道我们从出生见到的统统是假相。后天的教育从小学到大学、研究所、博士,妄执更严重,读到博士更障碍。所知障、所知道的这些文字、语言、学历,更障碍我们的清净自性,执以为是,知识越高的,所知障愈重;但是,给这些学历高的人一转过来,他反而可以运用这些语言、文字、音声、学历来度众生。我就是一个例子。

  我以前在高中也是很狂妄,一到大学,听到这个正法。哎呀!知道错了,自己严重的妄执,众生就是执着我的身分、我的色身、我的名牌、我的房地产,一直执着这个相,拿这个相来傲视别人,不知道这个相是假的,还产生强大的执着,而这个执着深不可拔。学历愈高的愈难度,没办法!但是不一定,你碰到那个有善根的,学历越高的越好度,当官的越高越好度,有时候不一定,善根不同。

  心地无非自性戒,这个心地要没有虚妄的执着,了悟这个万法都是假相,不要死在这个观念里面,这个就是我们自性清净的戒。心地无痴自性慧,了悟缘起无自性,一切法无我,你就不会产生贪嗔痴。产生贪嗔痴的人,就是大愚痴的人,心地哪有什么痴不痴?痴也是妄执才成痴,自性就有智慧啊!心地无乱自性定,乱怎么来的?也是妄执。三个答案都一样,有非,妄执则成非;有痴,妄执则成痴;心会乱,执着虚妄的假相的世界,就乱,心态就彻底的乱。

  不增不减自金刚,你哪里找金刚般若智慧?自金刚就自己产生金刚的般若智慧。就是心性不增不减,相随缘显现,无所执着。就象镜子照这个相,镜的体,找不到,摸不到这种东西呀!你去镜面上摸摸看,有没有物质上这种东西?没有的。身去身来本三昧,本[自心常处]三昧。你的身体去来,那是相,但是你的清净自性,本来这个自心就常处在三昧,只是你没有发现它。因为我们没有发现它,你一天到晚,若说佛有行住坐卧,是人不解佛所说义嘛!佛所说的是不生不灭的清净自性,你说释迦牟尼佛有来有去,有行有住有卧,是人不解佛所说义。佛所说义的是:你那个清净自性,不来不去,不生不灭的东西,不是在讲这个相来去生灭的东西。相有来去,自性本来就没有来去这种东西,你的身来身去,你看到的是幻相,不是实相啊!如果你了解那是虚幻的东西,没有相,没有来,没有去,心性当体即空,就悟道了。

  [诚闻偈,悔谢。乃呈一偈:五蕴幻身,幻何究竟,回趣真如,法还不净]。五蕴,色、受、想、行、识,是幻化出来的,我们不了解这个五蕴身,还妄执,拼死命的妄执、斗争、争名夺利、抢夺、杀人、放火,造无量的恶业。我们不晓得,五蕴色、受、想、行、识,我们每天认识的这个色身,以前从小到大,统统说这是真的。我们听到了正法,竟然说:这个是如梦幻泡影,不实在的。谁讲的对呢?当然世尊讲得对,这个色身哪有真?幻何究竟,究竟就是说你能够在这个幻化的色身找到永恒吗?究竟就是永恒。到底五蕴幻化出来的这个色身,要走哪个方向呢?都是生灭的东西,哪里才是究竟呢?好!底下是没有修行,就算你听到了正法。回趣真如,法还不净。就是趣向圣道亦是邪。就算你回过头来,要去找你的真如自性,法还不静,错了!还是落入生灭。究竟圆满的清净自性,没有回来回去的,回来回去是相说,我们讲见性大法是自性说,所以,趣向正道亦是邪。

  经文[师然之,复语诚曰:汝师戒定慧,劝小根智人。吾戒定慧,劝大根智人。若悟自性,亦不立菩提涅槃,亦不立解脱知见,无一法可得,方能建立万法。若解此意,亦名佛身,亦名菩提涅槃,亦名解脱知见。见性之人,立亦得,不立亦得;去来自由,无滞无碍,应用随作,应语随答,普见化身,不离自性,即得自在神通游戏三昧,是名见性。]

  [师然之],[然之]就是认同,你已经有悟了,肯定他。[复语诚曰]:又告诉志诚法师就说了,[汝师戒定慧,劝小根智人。吾戒定慧,劝大根智人。若悟自性],只要你悟到清净自性,[亦不立菩提涅槃],没有什么菩提涅槃,圆满成就本自具足,没有菩提涅槃。[亦不立解脱知见],解脱是体,知见是用,依体起用,叫做解脱知见。就是我们的本体本来解脱,但是要依体起用,起大般若慧的知见所以叫做解脱知见。我们不是有解脱德吗?还有解脱分,戒分、定分、慧分、解脱分、解脱知见分吗?这个解脱是体,解脱知见分就是用。在解脱的本体,产生大智慧的知见,知见就是无见,无一法可得。要毕竟空[无一法可得,方能建立万法]。就像虚空,无一法可得。为什么?可以建立任何的树、山川草木、地球、星球,为什么?都在一个虚空里面。

  [若解此意,亦名佛身],如果了解不生不灭、毕竟空、本体,这个就是佛的身,佛的身就是无相,佛的本体就是无相,佛身就是清净法身。[亦名菩提涅槃,亦名解脱知见。见性之人],只要你大彻大悟。[立亦得,不立亦得];无关于名相,[立]就是名相,就是不立名相,照样开悟,悟不在语言、文字里面。什么是见性的人?[去来自由,无滞无碍],去跟来都放得下,看得开,看不开怎么能自由呢?无所障碍。[应用随作],要用,随一切因缘。随一切因缘,彻底放下,就来去自由。我们为什么会不自在呢?就是割舍不下:母女之情、母子之情、我们的财产,一直到死,还是割舍不下。所以就有灵魂来跟他的儿子盖被,就有灵魂、鬼魂回来他家探望啊!为什么?舍不掉嘛!那种强大的执着力,一直卡在这个相里面,一直到死了,灵魂脱出来了,变鬼了,还回来家里看家人,就这个啊![应语随答],为什么?他彻悟自性的人。[普见化身,不离自性],什么叫普见化身?因为随处不同,随着种种因缘不同,因人而异的时候,都可以随处化度。就是看各个因缘不同,随种种的因缘、时空不同,都可以随缘化度,叫做普见化身不离自性。意思是:度化众生,还是不能离开自性,随缘度众的意思啦。[即得自在神通游戏三昧],什么叫游戏?人生本是一出戏。为什么?游戏就是如幻嘛!我们来到人间,就是演一出戏,看你怎么个演法,[是名见性。]

  经文[志诚再启师曰:如何是不立义?师曰:自性无非、无痴、无乱,念念般若观照,常离法相,自由自在,纵横尽得,有何可立?自性自悟,顿悟顿修,亦无渐次。所以不立一切法,诸法寂灭,有何次第?志诚礼拜,愿为执侍,朝夕不懈。诚,吉州太和人也]。

  经文[志诚再启师曰:如何是不立义]?怎么样是不立这个义呢?[师曰:自性],我们清净自性,没有非[无非]、自性无非,[无痴无乱,念念般若观照],[观照]就是没有能照所照。每一念出来,了幻即真,就是《圆觉经》讲的,所以师父为什么一定劝你一定要看《圆觉经》?了妄即真,知幻即离,亦无渐次,了悟这个世间是如幻的世间,就要彻底放下,尽心尽力,然后随缘度日。该负的责任负,该做的事情做,该吃饭、吃饭,该穿衣、穿衣,该睡觉就睡觉,内心要拥有大般若智慧。[常离法相],法相就是万法之相。[自由自在,纵横尽得],只要你看得破,就自在。

  看破、放下、自在,接着就是往生极乐世界,四个步骤而已。第一个看得破吗?看得破。再来就是放下了,放下了再一个就自在了,自在了这一念就是极乐世界了。临命终自然跟阿弥陀佛相应了,现在不要等临命终这一念也相应啊,看破、放下、自在,那不是阿弥陀佛是什么呢?对不对?动一个念头到极乐世界去,莲花自然化生,你用强大的力量,去执着这个色身,那么你哪里有力量去往生极乐世界?你要把这个心的念力、愿力,统统投资在极乐世界的莲花上,那就不得了!肯投资。我们现在吃不了苦,又不肯改掉自己的习气,虽然听了佛法,又不受用,任凭习气、烦恼、无知。

  大陆有一个女众打电话来,好就是一直要跟着师父剃度出家,我们就跟她说:师父这里是男众道场。她还是一而再,再而三,要不然说:来做个义工也好嘛!要不然说:就是亲近师父啊!万法不是平等吗?您为什么不剃度女众呢?就跟她讲不适合啦,万法平等是就心性啊!对不对?你相上还是有差别的。要不然这样子的话,世尊为什么不剃度女众?我这边的因缘就这样子,你就请其他的高僧大德剃嘛!讲不通。真的!她的名字,姓跟六祖一样,名字叫做小小(台语谐音:意指不可理喻)。另外一个姓黄,叫做番番,三个字要一起念:黄番番(台语谐音:意指不讲理)。还有一个姓金,你贵姓啊?我姓金。你的大名呢?戚惨。真凄惨。你贵姓?姓林?名字呢?豆玲。喔!林豆玲(台语谐音:喝豆浆),反正名字很奇怪了,都是假相。

  有时候就是很糟糕,借重这个机会、因缘,如果你们女众,就跟女众的道场法师出家,不要再打电话来困扰我了。再打电话困扰我,告你性骚扰,写信、打电话、十几次还讲不不听,很不可理喻那个没有办法。我每次看到女众这么不可理喻,我就很高兴说:幸好没有剃度女众,不然就空寝食难安了,阿弥陀佛!这怎么睡觉?怎么修行呢?一天到晚吵,没有办法!还好!接着说:这个女众愈胡闹,我就愈高兴:幸好!阿弥陀佛!没办法,讲,讲不听,劝,劝不来,信件、电话一直拼命打,我们应接不暇,我们还有其他事情要做。我告诉你:广化律师一个笑话,不是笑话,应该是事实。

  广化律师就说:以前就是有一个女众,她就是一直要给他剃度。这个广化律师就说:我学戒律的,我是持戒的,学戒的律师,我怎么可以开缘,给你剃度女众呢?不要啊!你行行慈悲嘛!他没办法了,硬要给她剃度,一天到晚就站在门口等,就是要学以前那个古人的精神,看广化律师会不会感动,有一天不小心拿起剃刀,把她剃一下。广化律师还是非常坚持。外面的进来就跟广化律师说:她已经在前面好几天好几夜了,她就是不走。广化律师还是不为所动,坚持就是不剃度女众。她说:律师!那我依止您,可以吗?律师就说:依止可以。这个女众就哭着回去了。这样你们就了解了吧!呜……。你姓什么?我姓陈,你叫什么名字?水雷。喔!陈水雷(台语谐音:意指鸣警报),一路哭回去,呜……)。回去以后,经过几年,差不多经过了二十年,很长的时间。

  有一次,广化律师病得非常严重,在医院时打点滴。因为广化律师私下告诉我这个故事。他说:打点滴打得很辛苦。那个比丘尼她已经现出家相了,不晓得去哪里探听,说广化律师病得很严重。二十年后又去找广化律师,看到广化律师就哭了,哭得很惨。然后,她就跟他讲说:我叫您以前剃度我,您就不要,您现在病得倒下去,也没有人服侍您,也没有人看护您。我要是看护的话,在您的旁边,做您的侍者看护您,我尽心尽力,熬一点汤啊……,女众就很好,就熬一点汤、熬一点粥、熬一点中药啊,您身体早就好起来了。重复的一直讲,女众她就会重复,我不是讲大家,对不起喔!我讲外面那个没有看到VCD的,绝对不关诸位的事情,一定要这样交代好。一直重复这样讲,一直重复一直讲,就哭啊!广化律师本来已经很重病了,人就快往生了,她就一直拼命摇啊、哭啊!广化律师实在不得已了,本来是睡右边,她在左边一直讲,讲了半个钟头、一个钟头停不下来。广化律师转过身来就告诉她一句话:我剃度你啊,早死掉了!气死汝命啊,早就往生了,OK了!广化律师告诉我这个因缘就是说:哎呀!慧律法师啊!无论你有多苦,多困难啊!你记得这句话:永远不要剃度女众。女众看起来好好看,接近以后你就知道了,不可说不可说。世尊讲的:台湾话就是不能讲不能讲,知道就好了。好了!这个就是一个因缘。

  [有何可立?自性自悟,顿悟顿修,亦无渐次。所以不立一切法。诸法寂灭,有何次第?志诚礼拜,愿为执侍,朝夕不懈。诚],志诚法师,[吉州太和人也]。

  经文[僧志彻,江西人,本姓张,名行昌,少任侠。自南北分化,二宗主虽亡彼我,而徒侣竞起爱憎。时北宗门人,自立秀师为第六祖,而忌祖师传衣为天下所闻,乃嘱行昌来刺于师]。

  [僧志彻,江西人。本姓张,名行昌。少任侠]。叫作张行昌,[少]就是少年、年少的时候;[任]就是相与信叫作任,[侠],同是非叫做侠,很有道义,讲义气的人。少年的时候很讲义气。[自南北分化],[南]就是惠能,居双峰曹侯村。[北]就是神秀居住,江陵当阳山。一个南一个北,南边惠能,北边神秀。[二宗主虽亡彼我],两个都是悟道的人,只是说,神秀大师悟得没有那么深,六祖是悟到佛的境界。神秀也是值得我们赞叹,值得我们推崇的一个,他的修养。两个宗主虽然没有彼我之争,[亡]就是没有彼此。[而徒侣],他的徒弟呢?[竞起爱憎]。麻烦了![时北宗门人],北宗的门人,[自立秀师为第六祖],没有得到弘忍大师的法,我自己来。[而忌祖师传衣为天下所闻],而嫉妒,这个[忌]就是嫉妒。而嫉妒祖师传这个衣为普天下的人所知道。大家都听说过了。[乃嘱行昌来刺于师]。哇!这个张行昌有道义感。好!去把六祖干掉。

  经文[师他心通,预知其事,即置金十两于座间。时夜暮,行昌入祖室,将欲加害,师舒颈就之。行昌挥刃者三,悉无所损。师曰:正剑不邪,邪剑不正。只负汝金,不负汝命。行昌惊仆,久而方苏,求哀悔过,即愿出家。师遂与金,曰:汝且去,恐徒众翻害于汝。汝可他日易形而来,吾当摄受。]

  [师他心通,预知其事],人家可是有功夫的,我可一点办法也没有。你要来杀我,我一点都不知道,人家是真了不起的圣人。六祖有他心通,预知其事。[即置金十两于座间]。在禅坐的那个地方。[时夜暮],到晚上了。[行昌入祖室],到六祖房间来。[将欲加害,师舒颈就之]。六祖把这个头伸出去。因为六祖悟到事事无碍法界了。有两种讲法:有人说,砍下去,这个头没有伤害。有的人说:砍下去,头分开来,自动黏起来。当然这可能是神话吧!因为我们没有在当场,他也没有写得很清楚。就是没有办法伤害六祖慧能大师的颈部,你来在砍,给你![行昌挥刃者三],还砍三次![悉无所损]。哇!这六祖是何等功夫。[师曰:正剑不邪,邪剑不正]。真正有正义的人,这个剑是没有邪气的,你那个邪气的剑就是不正。[只负汝金],我欠你的是钱,也没有欠你命啊![不负汝命]。

  [行昌惊仆],哇!大圣人,碰到这种砍不死的人,还砍三次呢![久而方苏],才醒过来。[求哀悔过,即愿出家]。希望跟着六祖出家。[师遂与金,曰]:六祖就告诉他,[汝且去,恐徒众翻害于汝]。六祖没有问题。六祖就是佛,佛怎么会去计较众生呢?你要害他,佛怎么会动一个念头?这样怎么叫做佛呢?还慈悲的:你钱拿着赶快走。要不然,我受得了,我的徒弟受不了,徒弟会让你死的呀!赶快走![汝可他日易形而来,吾当摄受。]

  讲到这儿,就讲到这个经典,讲到目犍连,目犍连尊者是大神通第一。在经典里面讲、记载,目犍连他证阿罗汉果后,也是弘扬佛法。但是,宿世也有残害众生,宿世过去的,结果他要弘化的时候,去得罪了外道。外道就用那个石头,棍棒活活的把目犍连砸死。目犍连因为证阿罗汉果了,了解说这就是果报,一定要还,所以,就安住在那个地方,入定。然后,因为他就超越了,就进入实报庄严土了,因为证阿罗汉果的人,他没有什么恨,该还的就是要还。结果目犍连的徒弟:哇!这怎么得了!杀死了我的师父,就派人,动用到人手,持刀去杀掉外道的领导或领袖,就把他干掉,杀死他。这个外道的徒弟那更恨了!两边就战争。这个事情互世尊的耳朵来,世尊就制止,以杀止杀,不顺孝道。孝道就是不顺真如之道。

  目犍连被杀了,有他的业报啊!你再去杀掉那个外道的领袖,这外道领袖的徒弟再来杀掉目犍连的徒弟,杀来杀去,世尊赶快制止:不可以这样子的呀!这样杀到什么时候呢?六祖,你看,多了不起!我看到这一段,哎呀!这六祖啊,我们不知道说,怎么来赞叹这一个大圣人,还原谅他,还拿钱给他,还怕徒弟伤害他,叫他改天来。你改天以后,[易形]就是化装,换个装。易形而来,你改天换个装来,我当摄受,我就会摄受你。

  经文[行昌禀旨宵遁,后投僧出家,具戒精进。一日,忆师之言,远来礼觐。师曰:吾久念汝,汝来何晚?曰:昨蒙和尚舍罪,今虽出家苦行,终难报德。其惟传法度生乎?弟子常览《涅槃经》,未晓常无常义,乞和尚慈悲,略为解说。]

  [行昌禀旨宵遁],[宵遁]就是趁夜遁隐。趁黑夜逃走。[后投僧],后来投这个僧门,就是一个出家的团体,[出家,具戒],就是受了具足戒、受了比丘戒,[精进。一日,忆师之言],张行昌受到了六祖的恩惠、救度,现在出家了,想到过去六祖交代的话。[远来礼觐]。来顶礼、来瞻仰六祖、供养六祖。[师曰:吾久念汝,汝来何晚]?我早就惦念着你了,你为什么来得这么晚呢?[曰:昨蒙和尚舍罪],[昨]以前、从前。[蒙]就是承蒙,[舍罪]就是宽恕。以前蒙惠能和尚宽恕,您的宽恕,[今虽出家苦行,终难报德。其惟传法度生乎?弟子常览《涅槃经》,未晓常无常义],又来了,你看!这个就是搞不懂。不晓得常和无常的义理。[乞和尚慈悲,略为解说。]

  经文[师曰:无常者,即佛性也;有常者,即一切善恶诸法分别心也。曰:和尚所说,大违经文。师曰:吾传佛心印,安敢违于佛经?曰:经说佛性是常,和尚却言无常;善恶诸法乃至菩提心皆是无常,和尚却言是常。此即相违,令学人转加疑惑。师曰:《涅槃经》,吾昔听尼无尽藏读诵一遍,便为讲说,无一字一义不合经文;乃至为汝,终无二说。曰:学人识量浅昧,愿和尚委曲开示]。

  [师曰:无常者,即佛性也;有常者,即一切善恶诸法分别心也。曰:和尚所说,大违经文]。人家是佛性是常,您怎么讲无常呢?一切善恶分别心,统统是无常,和尚说是常?[师曰:吾传佛心印,安敢违于佛经?曰:经说佛性是常],《大般若涅槃经》说佛性是常。[和尚却言无常;善恶诸法乃至菩提心皆是无常,和尚却言是常]。跟一般人体悟不一样,跟经典讲的大异其趣。有违经典。[此即相违],这个跟经典讲的不一样啊。众生就是这样子,讲无常,讲执着一个无常,讲常,讲执着一个常,不晓得无常当体即空就是常,不晓得常能够起体起用,就是无常。不懂!常跟无常两个方便说,放下,圆满清净自性,无相的东西,你能讲无常吗?能讲常吗?是不是?绝待的东西,又不是相,你要是说我们天地万物,你说这个桌子、这个教室是无常,虚空是常,那是方便说。有对立、衬托,这是无常,那个是常。而我们绝待的清净圆明的大智慧,它又不是相,它只是清净的觉性。对不对?不能讲无常,也不能讲常啊!好了,慢慢体会。

  [令学人转加疑惑]。本来经典还看得好好的,说无常,嗯!观无常。说有一个常,我们就说:喔!我本性就是常,又落入一个常的观念,不晓得无常当体即空,它就是常,就是当下,万法回归当下嘛![师曰:《涅槃经》,吾昔听尼无尽藏读诵一遍,便为讲说,无一字一义不合经文]。没有一字没有一义不符合佛所说的经典,这个道理。[乃至为汝],我现在为你讲经。[终无二说]。跟过去一样的,不会改变过去的说法。过去我对无尽藏比丘尼这样讲,我现在也是告诉你这样子。[曰:学人识量浅昧,愿和尚委曲开示]。希望和尚慈悲开示。

  经文[师曰:汝知否,佛性若常,更说什么善恶诸法?乃至穷劫、无有一人发菩提心者,故吾说无常,正是佛说真常之道也。又一切诸法若无常者,即物物皆有自性,容受生死,而真常性有不遍之处。故吾说常者,正是佛说真无常义。]

  [师曰:汝知否],你知道吗?现在这一段很重要,诸位要全神贯注,不能动任何的念头,我来彻底的重复解释。这个关卡突破,三藏十二部经典尽通,这个就是关卡![佛性若常,更说什么善恶诸法?乃至穷劫、无有一人发菩提心者,故吾说无常],我们这个觉性如果是常,[常]就是固定。我们佛性如果是常,就固定,如何转凡成圣?转识成智?如何转烦恼成菩提呢?转动是无常嘛。就是佛性要起作用啊。它不是死板板的常啊,就搁在那个地方叫做常。世尊讲经说法就是依体起用,大用现前。佛性如果是固定在那个地方的常,那说什么善恶讲法呢?乃至穷劫,你发菩提心也没有用啊!因为佛性就是常,搁在那个地方,不能去恶从善,不能转凡成圣,不能转识成智,一点作用也没有。乃至穷劫也没有一个人发菩提心啊!发菩提心也没有用,发菩提心到成佛当然是无常啊!故说无常啊!自性能转动,大智慧起用,当然是无常。诸位!现在你就是真如熏习,起无常大用现前,在熏习正法,佛性是无常。

  [正是佛说真常之道也]。正是佛说的真正的常,那才是永恒的法身慧命,永恒的法身慧命能够转动轮法,转动自性,能够转凡成圣,不是固定的那个常,起不了作用的常,这个才是真正的常,能起大般若智慧之用,叫做真常。佛说真常之道也,才是我们真正永恒的法身慧命。我们的永恒的法身慧命,能转动大智慧,摧伏一切的烦恼,当然,方便说:那叫做无常。常怎么转呢?你看到一个轮子在那边,那个车子能动吗?能动吗?轮子要转,车子才能动啊!对不对?就是这个道理。[又一切诸法若无常者,即物物皆有自性,容受生死,而真常性有不遍之处]。

  这一段你要全神贯注,这一段,除非你悟道,包括法师、包括护法居士,没有人看得懂,看得懂的举手。哎呀!圣意难测啊!大难大难,摸不着头绪。注意听!又一切诸法若无常者。即物物皆有自性容受生死,[若]就是固定在。如果一切诸法,固定在无常的角度,就是没有转圜的余地,固定在无常,那么就物物皆有自性。物物,每一个物没有办法,都拥有自己的这个性质,那就是无常性啊。容受生死,就变成了必定要受生死,正因为无常当体即空,所以我们可以了生死。无常若不空,我们变成永远的六道轮回,永远的生死。注意听!再讲一遍。

  若无常者,如果一切诸法若无常,一切诸法如果固定在无常的角度,不是无常当体即空的话,无常没有办法空,那么我们就必须一直继续六道轮回的生死。为什么?物物皆有无常的自性,就无常啊!这个[自性]不是清净自性。每一个物都有无常的性,固定的无常,[容]就是必定,一定要生死。意思就是:正因为无常可以空,所以你可以解脱生死,正因为无常可以把它空掉,就是永恒的法身慧命,所以我们可以有办法把它解脱生死,所以叫做容受生死。

  而真常性有不遍之处,什么叫真常性?真常[毕竟空]性,有不遍之处,这样讲就更清楚了。好,你看到任何一个物,就是无常。可是,无常它毕竟空,如果无常没有毕竟空,我们为什么佛性尽虚空界,遍法界呢?我们用这句话,给在座诸位来讲,看看你体悟出体悟不出来?如果一切法是无常,看这里,一号、二号、到一百号、二百号,如果统统叫做无常,固定无常,知道吗?固定无常,那你就是永远要生死了。对不对?没有转弯的余地,无常嘛,你怎么转得过来?转个角度说:正因为无常可以空,毕竟空,所以你有办法了生死,放下就是。好了!这个无常,在座诸位每一个色身,体悟到无常,当体就是毕竟空性,所以我们的佛性怎么样?周遍法界,人人都有圆满的清净自性,周遍法界,万法平等,对不对?所以,如果固定在无常,就没有办法周遍法界了。而真常性有不遍之处,而真常的毕竟空性,变成没有办法圆满的遍一切处。这样听得懂吗?有人点头了,那很好!

  我再重复的把这一段再解释,消文释义的彻底的讲一遍:你了解吗?佛性如果固定的常,那么,说什么善恶诸法,乃至穷劫,无有一人发菩提心。因为发菩提心也没有用,你佛性是常,没有办法转烦恼成菩提,没有办法转恶成善,也没有办法转识成智,因为它是常嘛,转不动嘛!所以我说佛性是无常。正因为大用可以现前,正是佛所说的,才是法身真常,我们的涅槃、般若大智慧的法身,因为它可以转动。又一切诸法,如果固定在无常的角度,那么无常的角度,每一种东西者都是在固定的角度,那么在座诸位,你统统要死,而且没有办法超越六道轮回,因为它是固定有无常。正因为无常可以空,所以我们能断烦恼成菩提,这样子才是真正、究竟的常、无常义,所以,如果说:你固定了这个生死,物物皆有自性,而必定受这个生死,那么,我们的法界,圆满的清净自性,毕竟空性,就有不周到圆满普遍的地方了,就偏了。正因为无常正体即空,所以我们能够遍满法界,觉性周遍法界,毫无障碍。

  师父我听不懂怎么办?那就慢慢等吧!也没有那么多时间,杵在那个地方不能前进,是不是?法轮要继续转动啊!体悟不出来就没有办法了,看个人的了。[故吾说常者,正是佛说真无常义。]我所说的永恒的法身慧命,就是佛所说的,大般若可以转动的无常,大作用,真无常就是真正大作用,大般若智慧在作用,这个就是我们真正的无常义。

  经文[佛比为凡夫外道执于邪常,诸二乘人于常计无常,共成八倒。故于涅槃了义教中,破彼偏见,而显说真常、真乐、真我、真净。汝今依言背义,以断灭无常及确定死常,而错解佛之圆妙最后微言。纵览千遍,有何所益?]

  [佛比为凡夫外道执于邪常,诸二乘人于常计无常,共成八倒]。这个要详加解释了:所以我说的常者,就是佛所说的真无常义,为什么?它可以转动啊![比]就是类,比类就是有这一类的众生。佛为了这一类的众生,哪一类呢?哪个比类呢?佛为了这一类,这些凡夫,以及外道,执着于邪常。邪常就是众生就是执着这个境界是实在的,这个生命是永远的,所以他在这个臭皮囊,四大五蕴本空的这个色身,拼死命的:我要快乐,我永远快乐!这个就是邪常啊!因为知见错误,邪知邪见的常,不是佛性永恒的常,他认假为真。一切众生着于五欲六尘,他就是拼死命的,把这个境界认为是实在的,我不会死啊,我也很怕死啊!为什么?他就是尽量追求快乐,讲到死,不敢讲。所以凡夫、外道都执着在这个邪常。邪常就是知见不正的常。

  诸二乘人于常计无常,诸二乘人,在这个永恒的法身慧命,圆满清净的真常性,却观照无常。因为二乘人是修无常观的,共成八倒。凡夫四倒(四种颠倒),二乘人(四种颠倒)。1、凡夫以苦计为乐:以苦计为乐就是苦计为乐,把这个世间,实在是苦的,把它当做快乐的;2、凡夫第二个,无常计常:无常计为常,不晓得刹那变化,很可怕的生死六道轮回,把这个无常计为常。就是:我要追求快乐,对不对?舞厅跳跳舞、KTV唱唱歌啊。不晓得那个KTV一拆掉,什么都没有,音乐一停止什么都没有。不晓得这个无常很快就到来,所以对这个无常计为常,他要追求快乐啊,不知道这个生命,很快无常就来,无常就计常,这是凡夫的颠倒;3个凡夫的颠倒,无我计我:把这个色身当做我,拼死命的强硬的执着。4、不净计净:把这个不清净的色身,认为是清净的。所以,你看这个广告,我现在这个皮肤就像那个广告,你看过吗?啵……,会滑的,那个广告。不得了,化妆品、香水啊、很多,为什么?她希望这样子啊,世间人永恒的快乐。结果不了解,这个不清净的色身,很快就变化,生死就到来。所以,凡夫有四种颠倒:苦计为乐,无常计常,无我计我,不净计净;

  二乘人四倒(四种颠倒),二乘人对圆满的涅槃性,不生不灭的涅槃、永恒性不了解,二乘人的颠倒:1、真常计无常:因为二乘人是观无常的,真常就是佛性,把这个圆满的清净佛性,真常计无常的颠倒;2、真乐计苦:永恒的法身慧命,那个是乐,不得了啊!因为修苦观嘛,一切都是苦嘛!3、真我计无我:真我就是,我们大般若智慧可以主导自己,可以主导一切,二乘人观无我,不知道我们后面还有一个大般若智慧是真我,无所执着的我,可以掌握自己的,叫做真我计无我。4、真净计不净:二乘人观不净观啊,破除种种的烦恼,而我们的清净觉性,是真实的清净,永恒的清净,它是无相的,只是二乘人见不到,没有见到。凡夫四倒,二乘人四种颠倒,共成八倒,八种颠倒。

  [故于涅槃了义教中,破彼偏见],破他的偏见,不是执常,就是执无常。[而显说真常、真乐、真我、真净]。什么叫做真常、真乐、真我、真净?不迁名叫做常;安稳名叫做乐;自在,名叫作我;无我,名为净。不迁,我们不是有乔迁之喜吗?没有移动叫做常。安稳叫做乐,佛性就是不迁,佛性最安稳,凡所有的相,皆是虚妄,相是虚妄,当然不安稳了,执着在生灭无常的相上,怎么会活得安稳呢?打死不可能快乐啊!跳跳舞回来、唱唱歌回来,那再来呢?再来是苦。自在名我,这个自在,放得下,看得开,自在,这个才是我啊。无我名为净,这个是对常、乐、我、净简单的说。但是在《大般若涅槃》的四德讲,还是有点差别,来讲一下了。

  涅槃有四德:常德、乐德、我德、净德。1、常德:就是涅槃之体恒不变,无生灭,涅槃的体性是亘古不变的,是没有生灭的,这个就是常了;2、乐德:涅槃运用自在,只要你悟到见性,悟到自性,乐不可支。为什么?运用自在。涅槃之体,运用自在叫做乐德,快乐无边;3、我德:清净心真我是体,自在是作用。我们的涅槃自性,它这个我,不是色身不清净,五蕴身的我,它是绝对圆满光明的觉性。清净心的真我为体,自在为用,叫做我德。随所用,统统是真我,统统是涅槃清净心。清净心真我为体,自在为用;4、净德:离一切垢染,名为净德。为什么?我执断,法执也断,统统断,有相才有我法二执,离一切相呢?没有我法二执,所以,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汝今依言背义],你只见到了《涅槃经》所记载的文字,却违背了佛陀真正的无生,涅槃的常乐我净的义理。[以断灭无常],什么叫断灭无常?转不动,叫做断灭无常。不能转识成智,不能转凡成圣,不能转烦恼成菩提,就是失去作用,叫做断灭无常。涅槃有大作用的呀![及确定死常],死常就是固定常。难起妙用叫做死常。他误认为说:我们的清净自性叫常,那个常就一个观念,就是固定在那个地方,搁在那个地方叫做常,不晓得常就是无常,转过来,它大智慧作用啊![而错解佛之圆妙最后微言]。因为《大般若涅槃经》是佛入涅槃以前所讲的常、乐、我、净,错解了佛的圆满,真正不可思议的涅槃的思想、道理,最后的微妙之言。为什么讲最后?在入涅槃前所讲的经,叫做最后的微言。《涅槃经》是最后讲的了,最后微言,微言,就是微妙之言。[纵览千遍,有何所益?]你看了一千遍,不悟有什么用?

  经文[行昌忽然大悟,乃说偈言:因守无常心,佛说有常性。不知方便者,犹春池拾砾。我今不施功,佛性而现前。非师相授与,我亦无所得]。

  [行昌忽然大悟],这个[大]还要念大声一点,为什么?替他高兴。[乃说偈言:因守无常心],二乘人就是一直观无常,因为守着这个执着,观照无常这个心。[佛说有常性]。佛为了破二乘人,才跟你讲:我们还有一个圆满的清净觉性。常:永恒的清净觉性。佛才说有常性。[不知方便者],不知道佛是在破二乘人那个执着。二乘人一直观无常,那谁作得了主?佛陀告诉他:我们有一个清净觉性,常乐我净,你要朝这个迈进,因为那个是常。二乘人又执着一个常,起不了作用。不知道那个是破凡夫、破二乘人方便说。[犹春池拾砾]。拾砾就是石头,没有价值的石头。就象春天有下雨啊,池塘里面有水,水里面有一些小石头,春天跑到池子来,拿这些小石头当作什么?宝。

  犹春池拾砾,拿了池塘里面的小石头,当作是宝贝、当作是玉,当做是很贵重的东西。就是因为二乘人修无常观。[我今不施功],不施功就是不假用功,[佛性而现前]。若论佛法,一切现成,[非师相授与],佛性而常常现前,如果不是惠能大师您,不是恩师六祖惠能大师来相授与、慈悲来教导我。[我亦无所得]。我于涅槃,常德、乐德、我德、净德,常、乐、我、净四德也不能获得。

  经文[师曰:汝今彻也,宜名志彻。彻礼谢而退]。

  [师曰:汝今彻也],现在就真的是大悟了。[宜名志彻。彻礼谢而退]。

  经文[有一童子,名神会,襄阳高氏子,年十三,自玉泉来参礼。师曰:知识远来艰辛,还将得本来否?若有本,则合识主?试说看。会曰:以无住为本,见即是主。师曰:这沙弥争合取次语,以拄杖打三下。]

  [有一童子,名神会,襄阳高氏子],襄阳是湖北,这个神会禅师是湖北人。有一童子名神会,襄阳,俗姓高。[年十三,自玉泉来参礼]。[自]就是从神秀大师的玉泉寺,这个玉泉寺就是神秀大师住的地方,来参礼。[师曰:知识远来艰辛],你来的很辛苦,那么远来。[还将得本来否]?你得到了本来的面目吗?意思是:你见性了吗?你有没有见性得本来面目呢?[若有本,则合识主?试说看]。若有本,若见性,如果有见性。[合]就应该;[识]就认识。那么,你就应该认识你的心的主人翁了。整句的意思是说:如果有见性的人,则应该认识心的主人翁,来说说看。[会曰:以无住为本],十三岁的小孩子就会讲以无住为本![见即是主]。我现在看到的,以无住为本,这个就是我的主人。现在看了不执着,就是我的主人。六祖当然要再继续考试了,慢慢看底下的回答。[师曰:这沙弥争合取次语],这个小小的沙弥,就是急忙草率的回答。[取次语]就是六祖讲完了,他马上就回答,就是六祖讲完了,他马上就回答,很草率的就回答,叫做争合取次语,轻率、草率,没什么礼貌。[以拄杖打三下。]用拐杖打了三下。

  经文[会乃问曰:和尚坐禅,还见不见?师云:吾打汝是痛不痛?对曰:亦痛亦不痛。师曰:吾亦见亦不见。神会问:如何是亦见亦不见?师云:吾之所见,常见自心过愆,不见他人是非好恶,是以亦见亦不见。汝言亦痛亦不痛,如何?汝若不痛,同其木石;若痛,则同凡夫,即起恚恨。汝向前见不见是二边,痛不痛是生灭;汝自性且不见,敢尔戏论。神会礼拜悔谢]。

  [会乃问曰]:神会就问了,[和尚坐禅,还见不见]?和尚你坐禅,是见还是不见?[师云:吾打汝是痛不痛?对曰:亦痛亦不痛。师曰:吾亦见亦不见。神会问:如何是亦见亦不见?师云:吾之所见,常见自心过愆],我常常见到自己的过错,[不见他人是非好恶,是以亦见亦不见。汝言亦痛亦不痛],你说也痛也不痛,[如何?汝若不痛,同其木石];草木、石头也不痛,[若痛,则同凡夫,即起恚恨]。因为你说痛嘛,就跟凡夫起瞋恨心。六祖考试看看,有不有真的见性。[汝向前见不见],[向]就是刚刚,你讲的说:问我见跟不见,你落入两边[是二边],你刚刚问我惠能那个见跟不见,你这一句就落入两边。[痛不痛是生灭];不是痛就是不痛啊,就是生灭法。[汝自性且不见,敢尔戏论]。碰到圣人,这下没办法耍大刀了,要是我们没这个能力的话,他来:我以无住为本,见就是主,你马上昏了,你不会回答。六祖是圣人,大彻大悟的圣人,敢来这里耍!戏论就是耍嘴皮,不是真功夫,[神会礼拜悔谢]。忏悔

  经文[师又曰:汝若心迷不见,问善知识觅路。汝若心悟,即自见性,依法修行。汝自迷不见自心,却来问吾见与不见。吾见自知,岂代汝迷?汝若自见,亦不代吾迷。何不自知自见?乃问吾见与不见?神会再礼百余拜,求谢过愆,服勤给侍,不离左右]。

  [师又曰:汝若心迷不见],你如果迷了,不悟。[问善知识觅路]。找寻一条解脱的道路。[汝若心悟,即自见性,依法修行。汝自迷不见自心],你自己迷了,还没有见性自己的心性,[却来问吾见与不见。吾见自知],关你什么事?我见不见自知,[岂代汝迷]?我没有办法代替你迷,你如果见性,[汝若自见,亦不代吾迷]。你见性,也没办法代替我迷。就是各人生死就各人了。[何不自知自见]?你何不当下自知[自性],自见[本心]。[乃问吾见与不见?神会再礼百余拜,求谢过愆],这十三岁的小孩子,真有福报,碰到六祖。[服勤给侍],神会在六祖旁边服侍,[不离左右]。

  经文[一日,师告众曰:吾有一物,无头无尾,无名无字,无背无面,诸人还识否?神会出曰:是诸佛之本源,神会之佛性。]

  [一日,师告众曰:吾有一物],我有一种东西,六祖当然是指清净自性,我有一种东西,这种东西[无头无尾,无名无字,无背无面],没有背、面,[诸人还识否]?你们认识这种东西是什么吗?六祖问的当然就是我们的清净自性,我们的清净自性没有头、也没有尾、没有名字、没有背面、也没有正面,你们大家认不认识这个清净自性呢?[神会出曰]:神会就跑出来了,[是诸佛之本源,神会之佛性。]

  经文[师曰:向汝道无名无字,汝便唤作本源佛性。汝向去有把茆盖头,也只成个知解宗徒。会后入京洛,大弘曹溪顿教,著显宗记,行于世]。

  [师曰:向汝道无名无字,汝便唤作本源佛性]。你没有听清楚吗?我刚刚不是跟你讲吗?这种东西是无头无尾,无名无字的吗?没有背面也没有正面,你竟然跑出来说:是诸佛之本源,神会之佛性,这不就又落入名字了吗?刚刚跟你讲:没有名没有字,你便唤作本源佛性,还加上一个[本源佛性]这四个字。[汝向去有把茆盖头,也只成个知解宗徒]。诸位注意看,什么叫向去?以这个为中间,这个是正位,这个是偏位。从偏位向这个正位,叫做向去;从正位来到偏位,叫做却来。这个[向去]的意思就是说:你本身也没有什么德行,现在还不错,能够住在这个地方。用我们现在听得懂的话[向去]就是你托大众的福。

  你因为托了大家的福,怎么样?有把茆盖头,就是草覆盖在上面,遮遮雨,挡挡阳光啊。意思就是:所幸还有一间这个茅屋,表示不是很富丽堂皇,还盖在上面,怎么样?还可以让你住下来,福报不错了。可惜,你只成个知解宗徒,知解就是你只在文字上下功夫、表相上下功夫,不是在真的清净自性上下功夫。再解释一遍:你还算不错,托了大家的福,还有一个不错的茅蓬、草庵,给你住下来,福报算不错了。但是很可惜,你只是一个依文解义的文字上下工夫,不是真的见性的一个真正的修行人,只在表相上、文字上下工夫的人。[会后]就是神会,[入京洛],[京]就是京都;[洛]就是洛阳,[大弘曹溪顿教,著显宗记],他就是荷泽禅师。[行于世]。

  经文[师见诸宗难问,咸起恶心,多聚座下,愍而谓曰:学道之人,一切善念恶念应当尽除。无名可名,名于自性。无二之性,是名实性。于实性上,建立一切教门,言下便须自见。诸人闻说,总皆作礼,请事为师。]

  [师见诸宗难问,咸起恶心],不只是我们现在,一千三百年前的六祖,互相攻击、毁谤、伤害,就从来没有停止过,真的!为什么?嫉妒啊!所以我们要认为世间、娑婆世界这个就是正常的,不需要太难过,也不需要太在意。众生会六道轮回,就是这样子。咸起恶心,[多聚座下,愍而谓曰]:因为看底下的人,那个发心都不是好的,为什么故意刁难呢?[诸宗]就是表示各大门派,修学佛道,以各大宗派为依据经典,各人修各人的,可是就一直来为难六祖,做一个圣人还不简单!都起的念头不好,都跑来他的座下,六祖就怜悯大家,愍而谓曰:[学道之人,一切善念恶念应当尽除]。应当尽除就是说不应当起恶念,也不要着一个善念。[无名可名,名于自性]。我们的清净自性没有任何一个名字可以名,但是方便叫做自性。名于自性这个名就是方便。清净自性没有名字可以名,但是方便叫做自性。[无二之性],无二,就是当下。见善恶当处不起心、不动念、不着,叫做不二。这个善恶不二之性,善性本空,恶性本空,无所住着,这个清净的自性,就是无二之性,就是真性,就是我们的本性。[是名实性。于实性上,建立一切教门,言下便须自见。诸人闻说,总皆作礼,请事为师。]

  [唐朝征诏第八]

  名气这么大的六祖,当然皇上就要征诏了。

  经文[神龙二年上元日,则天中宗诏云:朕请安秀二师宫中供养。万机之暇,每究一乘。二师推让云:南方有能禅师,密受忍大师衣法,传佛心印,可请彼问。今遣内侍薛简驰诏迎请,愿师慈念,速赴上京。师上表辞疾,愿终林麓。]

  [神龙二年]这个是唐中宗的年号,西元706年。[上元日],上元元霄节正月十五。中元普渡是七月十五,下元是十一月十五。这是指农历。[则天]就武则天,武则天跟六祖是同一朝代的人。[中宗],唐高宗的太子中宗庐陵王,居房州十四年,张柬之迎复位,经五年驾崩,往生了,走了。[诏云]:皇帝下这个命令,[朕请安],就是慧安国师,[秀]就是神秀大师。嵩岳慧安国师还有神秀大师,两位入京。[二师宫中供养。万机之暇],国事很多叫万机,每天很忙。只要忙完国事,有空闲,怎么样?[每究一乘]。一乘就是最上乘。可见唐朝佛教有多兴盛,连皇帝、文武百官统统信佛,叫做盛唐时候。

  [二师推让云]:神秀大师、慧安国师就谦卑地推让说,[南方有能禅师]南方有惠能禅师,[密受忍大师衣法],秘密地传授弘忍大师的衣法,就是正在传这个见性大法。[传佛心印,可请彼问]。你可以到南方,请求惠能大师。人家都告诉他这样子。[今遣]皇帝就派遣大内的高手,遣[内侍],皇宫内称为大内。内侍就是在服侍皇上,其实是在左右,在皇上的左右。在皇上左右的[薛简驰诏迎请],就是奔驰,快速的传达皇帝的命令,来迎请六祖。要我们现在的话,总统召见、主席召见,都快乐的不得了,觉得与有荣焉。六祖不去,[愿师慈念,速赴上京]。希望六祖到京城来,[师上表辞疾],六祖就请人写,上表,就是下对上,因为人家是皇帝嘛。上表辞疾。不要,说我生病了,身体不好,我不去。不想到宫中,[愿终林麓。][麓]就是山足,山的底下。这一片森林的脚底下,我们讲山边。

  经文[薛简曰:京城禅德皆云得会道,必须坐禅习定。若不因禅定而得解脱者,未之有也。未审师所说法如何]?

  [薛简曰:京城禅德皆云]:人很多的地方叫做京城,他跟皇上住在一起,做侍者。京城里面这些修禅的人都说了:[欲得会道,必须坐禅习定]。[会]就是悟入佛道,想要开悟,必须坐禅习定。[若不因禅定而得解脱者],不可能。[未之有也]。简直是不可能。坐在那边参禅、修定,如果不因为这个禅定,而能够得到解脱的,不可能![未审师所说法如何]?不知道您所说的法是怎么样呢?你怎么说呢?

  经文[师曰:道由心悟,岂在坐也?经云,若言如来若坐若卧,是行邪道。何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无生无灭,是如来清净禅;诸法空寂,是如来清净坐。究竟无证,岂况坐耶?]

  [师曰]:这句太重要了![道由心悟,岂在坐也]?道,它是心在悟的,不是一直坐在那个地方的!《金刚经》不是这样讲吗?[经云,若言如来若坐若卧,是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何故]?为什么?那是相的东西,世尊指的是你的清净自性是不来不去、不生不灭的。[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我们的清净自性没有来去、生灭的,[无生无灭],不起心、不动念就得了,不着相,离一切相,就是我们本来面目。老是坐在那边参惮悟道,道由心悟,岂在坐也?[是如来清净禅];这个就是如来的清净禅。[诸法空寂],见到一切相本不可得、毕竟空,透视它、不住着它、不起心动念,无念,[是如来清净坐]。你叫我坐哪边呢?说的究竟,还是[究竟无证],无所证,[岂况坐耶?]连证都没有,哪是一直坐在那边参?

  经文[简曰:弟子回京,主上必问,愿师慈悲,指示心要,传奏两宫,及京城学道者。譬如一灯然百千灯,冥者皆明,明明无尽。师云:道无明暗,明暗是代谢之义。明明无尽,亦是有尽。相待立名。故《净名经》云法无有比,无相待故。]

  [简曰]:薛简就说了,[弟子回京,主上必问],皇上就会问了,[愿师慈悲,指示心要,传奏两宫],两宫就是以前都分东宫跟西宫。[及京城学道者]。人多聚集的地方叫做京城,皇上住的地方当然就是最主要的,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台北市、北京啊,京城学道者。[譬如一灯然百千灯],一个灯点燃了百千灯,[冥者皆明],昏暗的就让它明亮,[明明无尽]。这样的一灯传一灯。[师云:道无明暗,明暗是代谢之义]。哇!太了不起了,[明明无尽,亦是有尽]。只要你动一个念头,说:明出现,暗除掉,这个就不是见性,没有明没有暗,没有来去、生灭、增减的东西。所以师云:道没有明暗。为什么?明暗是相啊,生灭无常,你讲明暗,那是生灭无常的意思。你就是讲明明无尽,还是有一天会尽,所以,惠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我没有伎俩,因为有伎俩就会用完了。你有伎俩,你就用得完,明明也是有尽,为什么?明明无尽,还是有尽,为什么?[相对立之名相待立名。故《净名经》云法无有比],真正见性的人,不比较、不计较,自己快乐最知道,很清楚。法无有比,有比就是相待。[无相待故。]法没有比较,就没有能所,就没有相待,相对待。

  经文[简曰:明喻智慧,暗喻烦恼。修道之人倘不以智慧照破烦恼,无始生死,凭何出离?师曰:烦恼即是菩提,无二无别。若以智慧照破烦恼者,此是二乘见解,羊鹿等机,上智大根,悉不如是]。

  [简曰]:因为薛简没有开悟,他就问了,[明喻智慧,暗喻烦恼。修道之人倘不以智慧照破烦恼],[倘]就是如果,如果不用智慧照破烦恼,[无始生死凭何出离?师曰:烦恼即是菩提],当体即空,烦恼不可得就是菩提,不要离开本处。[无二无别]。烦恼就是菩提,当你见到清净自性的时候,您悟到烦恼本空,菩提本自具足,无二无别。[若以智慧照破烦恼者,此是二乘见解],就是修声闻、圆觉的。[羊鹿等机],[羊]就是小乘,[鹿]就是中乘。[上智大根,悉不如是]。

  经文[简曰:如何是大乘见解?师曰:明与无明,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实性。实性者,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其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

  [简曰:如何是大乘见解]?什么是大乘人的见地呢?[师曰:明与无明,凡夫见二],永远是能所对立的。[智者了达其性无二]。大智慧的人了达明明明性、暗无暗性,明暗统统毕竟空,相不可得,自性就展露了。[无二之性,即是实性]。当下,其性不二,就是其毕竟空是不可得,没有两个,暗毕竟空,明也是毕竟空,这毕竟空当下无着,这个不二之性,当下就是实性。[实性者],如果悟到我们的清净自性,[处凡愚而不减],就是你凡夫你的佛性也不减。[在贤圣而不增];你有一天悟道了,没有任何增加。[住烦恼而不乱],真正在一切境界里面,如如不动,烦恼不可得。[居禅定而不寂];就算在禅定当中,也不会落入寂灭,因为要起大用。我们的清净佛性,不断灭,也不常。为什么?起大作用当然是无常。我们居禅定,但是也不落入寂静,因为它会照,寂而常照。[不断不常],它不是断灭,它有作用啊,有作用叫做不常啊,就是无常嘛!

  我们的清净自性,本来就[不来不去,不在中间],中间是人家设立的,有的人看不懂。举一个例子,譬如说:这个桌子,这左边,这右边,这里是中间。你跑到外面虚空看看,你说中间在哪里?指给我看看,哪里是中间,所以我们要了解,没有八邪道,就没有八正道,八正道也是方便说。我们为什么要八正道呢?就是因为众生邪迷啊。悟了,难道你还扛一个八正道吗?正是对邪讲的嘛,邪是对正讲的嘛,正邪两边衬托出中道。所以,我告诉你:佛教没有中道,毕竟空叫做中道、离两边叫做中道、不生不灭叫做中道、无相叫做中道、无减叫做中道,要不然怎么讲呢?没有讲中的,有两边才讲中嘛!我们讲八正道也是这个样子的。佛为什么讲八正道?要破除众生的邪迷,你对六祖这个本性具足的大圣人,哪里是八正道啊?一道也没有啊!

  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其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为什么?不攀缘这个相,动念着这个相都不会,心都安祥,定在那个地方,虽定,但是,有大般若智慧起作用。[名之曰道。]你悟到这个清净本来的自性,不迁减、不生灭、不来不去、性相如如,这个叫做道。

  经文[简曰:师说不生不灭,何异外道?师曰:外道所说不生不灭者,将灭止生,以生显灭,灭犹不灭,生说不生。我说不生不灭者,本自无生,今亦无灭,所以不同外道。汝若欲知心要,但一切善恶都莫思量,自然得入,清净心体,湛然常寂,妙用恒沙。]

  [简曰:师说不生不灭,何异外道]?外道也讲不生不灭。[师曰:外道所说不生不灭者,将灭止生,以生显灭,灭犹不灭,生说不生。我说不生不灭者,本自无生,今亦无灭,所以不同外道]。把笔放下来,看这里,我先告诉你外道的,我先举一个例子:我们几点讲经呢?两点半,两点半过去以后,再来就每半个钟头做一个点吧!三点、三点半、四点、四点半,一个一个点来,外道两点半,用三点跟两点半来比较,三点到了两点半灭了,将灭止生。三点生,两点半灭了,止住两点半生,以后显灭,三点生来显示两点半灭,灭犹不灭。你说两点半灭,你用三点来灭掉两点半,可是,再继续推进,三点又推到三点半,将来三点半又把三点灭掉,灭犹不灭,你说;三点来灭掉两点半,就有一个时候要灭掉你这个三点,好!三点半灭掉三点,四点又灭掉三点半,四点生,三点半灭,四点半生,四点灭,就是这样子。两点半、三点、三点半、四点,两点半灭了,三点生,三点灭了,三点半生……,这样算灭吗?继续生灭啊,灭不掉啊。生说不生,将来又会生,他说不生,你拿三点来灭掉两点半,知道灭的这个点是对立存在的,对立存在的,有一天人家也会把你干掉、灭掉。

  诸位!如果有人讲:我很伟大。意思是说:一定有人比我更伟大,知道吗?比较之下,我很伟大,意思就是不伟大。你有比较嘛!自己觉得了不起,就一定有人比你更了不起,可是我统统摆平了,我没有什么了不起,我也没什么伟大,大不大,小不小,统统没有摆平了,就绝对的大,没有人跟你比较,你最大。对不对?就是这样子。大彻大悟的人,心见到的,跟众生是大不相同的,你只要有比较,就叫做生灭。

  现在来看六祖的,我说不生不灭,本自不生,今也不灭。两点半,我们来分析两点半,两点半一开始的时候,那个开始,大家集合,集合以后,我们要准备开始讲经了,两点半集合起来,众缘和合,自性本空,两点半其实根本就没有开始,是我们妄执、妄动,假设说:有两点半,因为当体即空,时间、空间就是人类假设出来的,因为虚妄的执着,两点半当下就是空,方便说:两点半是开始,即一切相,离一切相,根本就没有两点半开始,这开始就是妄动。六祖讲的:本自无生,两点半有生吗?缘起性空,哪个地方生?我们现在一直讲经……,也没有生啊!方便说:我们在讲经。今也不灭,所以不同外道。

  现在看课本,再来听,就看得来了。外道所说的不生不灭其实还是落入生灭,为什么呢?将灭止生,把这个灭停止这个生,譬如两点半,三点,就这样子啊。两点半灭掉、止什么?两点生。灭掉的是由两点半再往前推。两点半灭掉,怎么样?两点半没有生,但是它还是生,为什么?三点来把它除掉,所以叫做将灭来止这个生,把灭产生,然后这个生除掉,灭还是生。以生显灭,用这个生来显这个灭,互相显,有生它就有灭。用生来显灭,将灭止生嘛,灭止掉生,生显灭,那不是生灭吗?灭犹不灭,还是没有灭掉啊,你只是互相衬托,继续产生。生说不生[将来又]生,[如何]说不生?你怎么说不生?生说不生,意思是说:将来又生你如何说它不生呢?诸位!如果我们也照见五蕴皆空,万法不可得,不要妄执、妄动、不妄分别,不要虚妄的世界过日,如如不动,性相本如,没有增减生灭之相,没有明暗、来去之相。我说不生不灭者。本自无生。两点半,两点半无生,现在既然两点半没有生,我们现在讲的五点,有生灭吗?没有。为什么?当体即空,也是没有啊!方便说:我们在讲经,你们在听经,这个也是虚幻的、不实在的,所以不同外道。

  [汝若欲知心要],你想要禅宗见性大法的心要,这个底下就是关键![但一切善恶都莫思量],不能执着任何的善念、恶念,就是不能落入根、尘、识的观念,不能落入二元对立。[自然得入,清净心体,湛然常寂,妙用恒沙。]湛然常寂就是光明的清净自性,妙用恒沙,无量无边叫做恒沙。

  经文[简蒙指教,豁然大悟,礼辞归阙,表奏师语。其年九月三日,有诏奖谕师曰:师辞老疾,为朕修道,国之福田!师若净名,托疾毘耶,阐扬大乘,传诸佛心,谈不二法。薛简传师指授如来知见;朕积善余庆,宿种善根,值师出世,顿悟上乘。感荷师恩,顶戴无已!拜奉磨衲袈裟及水晶钵,敕韶州刺史修饰寺宇,赐师旧居为国恩寺。]

  [简蒙指教],[简]就是薛简,[豁然大悟],这个[大]要读大声,替他高兴。诸位,有没有这个字念大声一点的。哇!豁然大悟!那就恭喜大家了,你本来就具足了,我也没有给你们,你们也无所得,大家都平等。[礼辞归阙],[阙]就是皇宫。这个薛简大悟。你看!人家到六祖那边去,这样讲不到几分钟,大悟啊!我们搞到今天,第六天了,人家去,几分钟、几秒钟就解决生死了。我们搞了几天几夜了,还没有消息,讲到常无常就……不过,还是有人有所悟,我们是知道的,心照不宣。太好,太棒了,英文:So good ,糟透了,英文:So bad![表奏师语]。写奏摺呈给皇上看六祖讲些什么话。[其年九月三日,有诏],皇帝下的命令。[奖谕],[谕]皇上下的指令,[师曰]:谕师赞叹,来褒扬一下,[师]就是皇上讲了,六祖慧能,皇上尊称他。师[辞老疾],你辞掉不来皇宫,说你老了,你病了。[为朕修道],你为我皇上来修道。[国之福田]!这个六祖当时不得了,轰动了,连皇上都钦佩。你这样修行是国之福田。[师若净名,托疾毘耶],六祖啊!您就象维摩诘居士。净名就是维摩诘。托辞就是推托、假设,假装说:你是生病了。毗耶,毗耶离:就是维摩诘居士住的地方。

  维摩诘居士他就生病了,内心动念就说:世尊为什么不派人来看我呢?我现在生病了。就象维摩诘居士一样托病住在毗耶离,来阐扬不二的大乘的法要。[阐扬大乘],才有《维摩诘经》。维摩诘不托疾在这个毘耶离,那怎么会有一部《维摩诘经》呢?来阐扬大乘不二法门,[传诸佛心,谈不二法。薛简传师指授如来知见];知见就是无见,如来的知见就是无所见。[朕积善余庆],我皇上多么的有善,累积了很多的善,余庆就是很多很多,值得庆贺。[宿种善根,值师出世],碰到了六祖啊!我们这一团要碰到六祖啊!个个都开悟了,一下子到六祖那边去,尤其我最快了,就OK了。[顿悟上乘]。上乘就是佛乘,跟佛一样的。[感荷师恩],皇上讲话很客气,对六祖非常客气,对六祖感恩。[荷]就是说,好像加被我,感恩加被。[荷]本来就是一种负担,承担起来,加被我,我有感到、承担到六祖大师您的恩。[顶戴无已]!我最恭敬的用顶撑起来。承受起来,我承受师恩。

  [拜奉]我现在赐给你。[磨衲袈裟],磨衲就是高丽,韩国的高丽,高丽国。[及水晶钵],当然这是价值连城,这是一种荣耀,而六祖是佛了,怎么会看那个呢?昨天麦老师有一个问题很好,就说六祖是佛,为什么没有转三十二相呢?知道答案举手?不知道噢。诸佛菩萨都有默契的,在一个时空、一个时间只能一尊佛示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只能一尊,不能二尊!三藏十二部经典打开,里面与得很清楚了,来示现人间的佛只有一尊,如果有两尊,佛没有问题。我现在告诉你:高雄假设也出一尊佛,台北假设也出一尊佛,好了!这二尊佛是绝对平等的,传下来的弟子就不一样了,会加上自己的意见,现在很多注解都是加上自己的意见。问题就大了,现在开始就争论了,我讲的是高雄那一尊佛讲的,你讲的是台北那尊佛讲的。佛跟佛没有问题,传到底下,问题可大了,这到底谁讲的呀?到底要按照哪一尊说的?

  诸佛菩萨除了释迦世尊,来到这个娑婆世界,示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其他一律不准,不能这样子。佛度众生有方便的,相是表法的。我今天戴这支眼镜讲经,你看这是三宝,理所当然。你想像一下,我现在把这支眼镜拿下来,载一支黑道大哥的墨镜挂着讲经时,左边晃一晃,奇怪师父怎么如此没威仪?象法师吗?法师要表相的,所以我们不能载太阳眼镜讲经,除非我眼睛有毛病或有问题,怕太阳太强,有时候要戴太阳眼镜怕伤眼睛。这是表示法:相是表法的。十方三世一切佛,这些佛陀、世尊都有一个规定,示现哪一个世界就是一尊,不能第二尊,示现第二尊,佛没有问题,底下就乱掉了。[敕韶州刺史],[敕]就是皇上的诏书。天子颁布臣民叫敕。韶州刺史[修饰寺宇],就是道场,整修、建这个道场,[赐师旧居]旧居[之地],以前住在那一个地方。[为国恩寺。]皇上命个名字。

  [法门对示第九]

  经文[师一日唤门人法海、志诚、法达、神会、智常、智通、志彻、志道、法珍、法如等。曰:汝等不同余人,吾灭度后,各为一方师。吾今教汝说法,不失本宗。先须举三科法门,动用三十六对,出没即离两边,说一切法莫离自性。忽有人问汝法,出语尽双,皆取对法,来去相因;究竟二法尽除,更无去处。]

  [师一日唤门人法海]、叫门人法海、[志诚、法达、神会、智常、智通、志彻、志道、法珍、法如等]。前面都有参的,法珍没有看到了,法海是记录人。[曰:汝等不同余人],来自各个不同的师门。[吾灭度后,各为一方师]。我灭度以后,你们各居一方,弘传开来。[吾今教汝说法],我教你说法,不失顿悟、见性这个禅宗。[不失本宗]。[本宗]就是顿教。[先须举三科法门,动用三十六对],三科:五阴、十二入、十八界。动用三十六对,只要你起用,就用三十六,显现这个名词。[出没即离两边],有人讲明,你就讲暗,有人讲生,你就讲灭,有人讲善,你就讲恶,这样互相破除,中道就产生。什么叫出没?你一问我一答叫做出没。你一问我一答,你就离两边,离两边就是中道,就是佛道,就是佛性,就让对方见性。[说一切法,莫离自性。忽有人问汝法],有人问你这个法,[出语尽双],[双]就是一对一对出现,嘴巴一讲起来,你讲话就一对一对的出现。[皆取对法,来去相因];来跟去,来去,他一问一答,互相作为因,就可以破除对方的执着,叫作来去相因。[究竟二法尽除],众生因为没有办法进入不二法门,所以他一动念就是能所不断,所以我们现在要破除他的执着,产生种种的分别、执着、对立,我们现在要让他进入不二法门,就除掉他的执着,他就没有去处,[更无去处。] ,就见性了。见性无处可去,也没有东西来。

  经文[三科法门者,阴界入也。阴是五阴,色受想行识是也。入是十二入,外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内六门,眼耳鼻舌身意是也。界是十八界,六尘、六门、六识是也。]

  [三科法门者,阴界入也]。五阴、十八界、十二入,[阴是五阴,色受想行识是也。入是十二入],就是六根对六尘。入就是六根对六尘,来入我清净心,染污了我的清净心。从这十二个地方,因缘一接触入我的清净心,染污我的清净心。哪十二入呢?[外六尘,色声香味触法];法是外界落谢的影像、影子,叫做法尘。内呢?[内六门,眼耳鼻舌身意是也。界是十八界],[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六门]眼、耳、鼻、舌、身、意。[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是也。]

  经文[自性能含万法,名含藏识;若起思量,即是转识。生六识,出六门,见六尘,如是一十八界,皆从自性起用。自性若邪,起十八邪;自性若正,起十八正。含恶用即众生用,善用即佛用;用由何等,由自性有。]

  [自性能含万法,名含藏识];因为那是唯识讲的,第八意识含藏识。[若起思量,即是转识]。你起这个执着、分别就生六识,六识就跑到六门来,就看到六尘。起思量就是起执着,还有分别心、颠倒见,叫做起思量。你就把清净自性转成意识状态,执着的意识心。[生六识,出六门,见六尘,如是一十八界,皆从自性起用]。

  用自性,意思是说:你如果能够用真如自性,那么自性就起用;如果你用妄心,妄心就起用,最重要的,就是你有没有见性?这十八界,完完全全就在性跟识。你起自性,那么自性作用,你起邪见,那么邪见在作用,你起意识,那么意识在作用,你起执着,执着在作用,看你起什么就得什么。所以六根、六尘,其实最重要是识,还是性在作用。[自性若邪],自性如果邪了,[起十八邪;自性若正],自性如果正了,[起十八正]。就是看你有没有见性,这十八界不重要,问题就是你有没有见性?[含恶用即众生用],众生就是造业,就众生在用。[善用即佛用;用由何等,由自性有。]从自性来。

  经文[对法,外境无情五对:天与地对,日与月对,明与暗对,阴与阳对,水与火对,此是五对也。法相语言十二对:语与法对,有与无对,有色与无色对,有相与无相对,有漏与无漏对,色与空对,动与静对,清与浊对,凡与圣对,僧与俗对,老与少对,大与小对,此是十二对也。自性起用十九对:长与短对,邪与正对,痴与慧对,愚与智对,乱与定对,慈与毒对,戒与非对,直与曲对,实与虚对,险与平对,烦恼与菩提对,常与无常对,悲与害对,喜与嗔对,舍与悭对,进与退对,生与灭对,法身与色身对,化身与报身对,此是十九对也。]

  [对法],自性对法就是一对一对出现了。(A)[外境无情五对]:[天与地对],有人讲天,你就回答地;[日与月对],有人讲日,你就回答月;[明与暗对,阴与阳对,水与火对,一对一对,对对碰。[此是五对也]。(B)[法相语言十二对:语与法对],语言就是说法用的。语言就含有佛法。[有与无对,有色与无色对,有相与无相对,有漏与无漏对,色与空对,动与静对,清与浊对,凡与圣对,僧与俗对,老与少对,大与小对,此是十二对也]。(C)[自性起用十九对:长与短对,邪与正对,痴与慧对,愚与智对,乱与定对,慈与毒对],有的慈心,有的心狠毒,心慈与心狠毒。[戒与非对],持戒,非就是恶了,不好了。[直与曲对],有的直心,有的扭曲了。[实与虚对,险与平对,烦恼与菩提对,常与无常对,悲与害对],悲就是有悲心,有的人就有害心。[喜与嗔对,舍与悭对],[怪]就是吝啬,吝啬不舍叫做悭,而有的人很肯布施。[进与退对,生与灭对,法身与色身对],法身是无相,色身是有相的。[化身与报身对],讲化身就讲到报身,[此是十九对也。]

  经文[师言:此三十六对法,若解用,即道贯一切经法,出入即离两边。自性动用,共人言语,外于相离相,内于空离空。若全着相,即是邪见;若全执空,即长无明。]

  [师言:此三十六对法,若解用,即道贯一切经法,出入即离两边]。只要用谈论,你用这个对对碰的方式下手,就离开两边,两边就没有能所了,没有能所就是自性。[自性动用,共人言语,外于相离相,内于空离空]。有人着空见。[若全着相,即是邪见;若全执空,即长无明。]认为有一个空可以执着。

  经文[执空之人,有谤经,直言不用文字。既云不用文字,人亦不合语言,只此语言,便是文字之相。又云直道不立文字,即此不立两字,亦是文字。见人所说,便即谤他言着文字。汝等须知,自迷犹可,又谤佛经。不要谤经,罪障无数。]

  [执空之人,有谤经],为什么?执着一个空的人,会毁谤经典的。[直言不用文字]。不立文字嘛!我告诉你:[既云不用文字,人亦不合语言],你讲不用文字,坐在那个地方,着一个空,就说不用文字,这不了解见性大法,你讲不用文字,人家也不需要跟你讲话。[只此语言,便是文字之相]。一讲话,文字是有形相的语言,语言是无形相的文字。[又云直道不立文字],你只要讲说不立文字。[即此不立两字,亦是文字]。动念即乖,动一个念头说不立,这两个字:不立,就是文字。[见人所说,便即谤他言着文字]。哎呀!这个太多了,动不动就讲别人执着,自己不晓得境界多高,动不动就讲别人执着文字,自己不见性,还排斥这些见性大法的语言、文字。[汝等须知,自迷犹可,又谤佛经]。你自己迷没关系,你又谤佛经。[不要谤经,罪障无数。]谤佛经,这个断佛的慧命,这个罪不得了啊!谤佛、谤法、谤僧,千佛出世,不通忏悔!这怎么得了,断众生的慧命啊!

  经文[若着相于外,而作法求真,或广立道场,说有无之过患,如是之人累劫不可见性。但听依法修行,又莫百物不思,而于道性窒碍;若听说不修,令人反生邪念。但依法修行,无住相法施;汝等若悟,依此说,依此用,依此行,依此作,即不失本宗。]

  [若着相于外,而作法求真],如果你着相于外作法求真,向心外求法。[或广立道场,说有无之过患],哇!这个太多了。自己建立一个道场收徒弟,自己用那一套,一开口说有说无的过患,偏有偏无,不是偏有就是偏无,太极端的意思,太极端,因为不中道,没有见性。偏有或者偏无,这个是严重的过患,这不能见性。[如是之人累劫不可见性]。因为你我、争夺事相不断。[但听依法修行],我只允许我的徒弟,依顿教法、见性大法,好好的来修行。不要搞那个表相的东西,互相攻击,互相毁谤,六祖还是苦口婆心劝我们,修学佛道不应当如此。一千三百年前的唐朝,都是互相攻击、毁谤,我们今天一千三百年后,我们的根器会比他们强吗?不可能!所以,我们今天这些是非、恩怨、毁谤,这很正常的,没有什么很特殊的。六祖人家都毁谤;世尊,人家都毁谤了。你佛弟子你又不是圣人,是不是?人家一定对你有意见的。

  [又莫],就是[千万不要]。千万不要修哪一种行呢?千万不要修什么?[百物不思而于道性窒碍];你不要什么都不要去想,想没有关系,但去除执着、去除分别,那就是动用到智慧。问题在着,我现在动念就是着,妄想就一直起来,一直显现,这着性彻底放下,妄念虽是生死因,不着一物尽菩提。是不是?如果百物不思,像外道一样,什么都不想,于道性窒碍,对道有障碍。他什么都不想,起不了作用。[若听说不修,令人反生邪念]。[听]就是只听,只听闻法,只听说顿教之法,不修顿教见性大法,只听不修行,令人反生邪念。意思是:不在见性下功夫,听一听,不下手,不能契入顿教大法,会产生种种的不正见,邪知邪见。[但依法修行],怎么修行?[无住相法施];无住相、无住于法,统统不着。相不着、万法不着,这样布施。[汝等若悟,依此说,依此用],怎么用?依此顿教的说、依此顿教的用、依此顿教的行,[依此行,依此作],依此顿教作,[即不失本宗。]

  经文[若有人问汝义,问有将无对,问无将有对,问凡以圣对,问圣以凡对。二道相因,生中道义。汝一问一对,余问一依此作,即不失理也。设有人问,何名为暗?答云:明是因,暗是缘,明没即暗,以明显暗,以暗显明,来去相因,成中道义。余问悉皆如此。汝等于后传法,依此迭相教授,勿失宗旨。]

  [若有人问汝义,问有将无对,问无将有对,问凡以圣对,问圣以凡对。二道相因],两个当作对方的因,它一出现就破除它。[生中道义]。加二个字:实相。佛教没有中道的。佛法所谓的中道,就是无所住相叫做中道。中道是儒家讲的,是用这个名词比较方便。儒家才讲中庸,佛道不讲中庸,佛教讲实相,方便用中国的名相。要不然你打开佛经,从原始化教看到大乘佛教,究竟《大般若涅槃经》,没有[中道]两个字的,这个中道是中国儒家才用的,佛法没有这个名词,佛教讲的是实相。[汝一问一对],你一问我就一对,[余问一依此作],[一]就是一切,其他的问,一切依照这样相对的回答。[即不失理也。设有人问,何名为暗?答云:明是因,暗是缘,明没即暗,以明显暗,以暗显明,来去相因,成中道义。余问悉皆如此。汝等于后传法,依此迭相教授,勿失宗旨。]其他的问,就按他这样子。

  六祖快入涅槃了,因为他住世,讲的法也是都一样,每天讲的法一样,每年讲的法还是一样,六祖住世不住世其实都一样的,是不是?依法嘛!所以,圣人就是来我们人间演一出戏,释迦世尊也是来这个世间演一出戏,都是演戏的。但是,看到这个演戏以后,大智慧启动了,这出戏就很有意义了。师父前面讲了:一个人的一生一世没有听到正法,生命没有任何的意义。你随时可以看到,生命没有任何的意义。哈韩族的跑到韩国去,叫做哈韩族,哈日族的跑到日本去,哈美族的跑到美国去,一直玩……玩到最后,只有一句话,回家的感觉真好!(广告词)累死人了!拖着老命游玩,出国就这样子嘛!

  我跑了三十几个国家了,早上起来,morning call,再来,吃早餐,再来,准备游览车,上游览车以前,上上大号、小号,车子就开始拖了、拉车了。再来嘛!到中午还找个素菜馆,我们到德国去,人家那老板还很不高兴,以后你们吃素的不要来,不会煮!叫我们以后吃素的不要去,我们到法兰克福去,那个老板因为都卖荤食的,德国人也没有人在吃素,又很少,停在那个地方,老板就跟我们讲:哎呀!他是广东人,就告诉旁边那个人,那个人会讲台湾语,讲广东话我又听不懂。那个老板煮的广东菜,香港人去开的。讲广东话我听不懂,他告诉旁边那个人,脸色很不好,旁边那个人,我就问他说:他讲什么?他说:你们这些吃素的吵死人。我们吃素的,还比吃荤的更贵喔,更贵喔!吃荤的还没这么贵喔。他还不煮,因为不会煮。你看我们到日本去,那个日本人多可爱!吃素的,那个茄子怎么煮,你知道吗?还削皮呢,茄子还削皮呢!然后到日本去的时候,他们出来,有什么油炸的甜不辣,油炸类的东西。刚刚去日本的时候,很高兴,玩啊!每天都吃什么?吃饭啊!然后再来就是味噌汤。那个味噌汤,我告诉你:喝下去肾脏衰竭,那个日本人吃的那个咸,咸得实在受不了,真的没有办法,到最后,只有带台湾带去的泡面,你听过出国带泡面出去泡的吗?出国本来就是出去享受的,没办法啊,人家国外不会煮素食啊!所以,这个我说实在话,一个修行人,除非他是没有吃素,他才方便啊,要不然,吃素的时候,你不晓得,我去日本十几天,回来上大号,一蹲下去起来,昏天暗地,贫血啊!哇!那没办法了。我讲到这个就是告诉大家说:我们都在苦中作乐。

  我为什么喜欢出国呢?我喜欢出国有个好处,叫做运动。因为我在讲堂五楼就是静养,静养就是每天生活都规律的,也很少走路,也很少劳动,所以我就问麦老师:麦老师!你要不要出国啊!师父带你去啊,喜欢就爸爸买给你啊!出国为什么?出国我才会运动啊,要不然我懒的要死,去动动吧,活动活动一下空间嘛!我的生活就这样子啊!从小到大都这样子。所以说:看尽天下百类的,到最后一句话:就是要修行。没有修行,就是没有路可以走。闯荡江湖,跑遍大江南北,就是要修行,没有路。

 
 
 
前五篇文章

《六祖坛经》第五讲

《六组坛经》第四讲

《六祖坛经》第三讲

《六祖坛经》第二讲

《六祖坛经》第一讲

 

后五篇文章

《六祖坛经》第七讲

修行禅的先决条件

打坐时心里应观想什么

菩萨的境界

参禅要有择法眼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