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悟的修证 |
 vaScript>function doZoom(size){ document.getElementById('text').style.fontSize=size+'px' }
“空”、“有”、“即空即有”是三个观念,也是修行的经验。 执“有”是烦恼,执“空”也是烦恼。有心可用是我执,无心可用也未离我执。 超越于“空”及“有”的二种执著,那就是“即空即有”、“空有不二”的解脱自在;超越于有心无心的二种我执,便是《金刚经》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般若智慧。悟见万法自性本来空寂,便是亲见我无相的真如佛性。 一般的普通人,是以幻有为我;一般的修行人,是以虚空为我,这都不是正确的佛法。有的哲学家及宗教家,把宇宙的原理、万物的主宰、至高无上的唯一神、或是泛宇宙的统一神,当成最初最终的大我,也都不是佛法,仍是有我的执著,未得解脱,如何超越空有而实证无我?则靠禅悟,禅悟的修证,有顿有渐;顿悟法门,亦不离渐修;渐修可分为悟前与悟后,悟前为加行,悟后为保任,悟前的基本方法是集中散乱的心,随时能指挥自己的心,然后,继续用方法,达到心的统一。统一又细分为三种: 一、身心的统一 这是禅定的基本经验,此时已没有感觉到身心的对立,也不会有身心的负担。 二、内外的统一 这是将内在身心和外在的环境,合而为一,也就是合身心的小我进入宇宙的大我。体验到了统一的、唯一的、宇宙全体的神我,这时候,有人把它当作是“空”,其实是“有”,有个全体的神、全体的我在那里,已经是神我合一而消失了与任何现象对立的心念。 三、前念与后念的统一 此时已没有前后头交错、交接的现象;粗浅的心念统一,是一个念头又一个念头地前后交接,例如念佛,一念一念都在连续着同一个佛字,而形成一群统一的念头;细深的心念统一,则是念头唯在一个佛字上,不再转念,定于一点,继续下去,这已是融入时空无限的禅定境界,但是尚有我在,尚未开悟,也未见到佛性。 四、超越空有 这是悟后所见,不执著以上三种层次的经验。远离《圆觉经》所示“作任止灭”的四种禅病。在日常生活中,心不妄动;面对现实环境时,不起妄执;待人接物时,常生慈心;处理事务时,条理分明。我常鼓励大家学着说:“你家有事,他家有事,大家有事,我家没事;无事可做的人,必须帮助有事尚未做完的人。”这就是悟后保任,继续修行的菩萨,也是初发心的菩萨们应当学习的心态。 怎样才能达到第四层次的超越空有呢?以禅的方法来讲,是以话头、公案、默照等的方法,效果比较显著。不过妄想心多、烦恼心重的人,还是先用数息、念佛、拜佛、忏悔等方法,奠定基础为佳。 |
前五篇文章 |
后五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