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运动的起源 |
 
风靡欧洲 之后旁观者觉得蛮有意思,所以纷纷仿效,如旋风般席卷欧洲。最早叫“tabletennis”,译成中文是“桌上网球”,日本的官方语言为“卓球”。但此前,在英语中还未出现过“pingpangball”一词,直到1900年左右,由于科学的发明,出现了赛璐咯制的球,由于拍与球撞击发出“乒”而落台时发出“乓”的声音,故而又称“乒乓球”。 如果阁下是乒乓球运动的忠实球迷,就不能不了解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史,而从某种意义上讲,技术的发展是在球拍工具的不断革新和海绵胶皮科学研究的不断进步,使球的速度和旋转在相互竞争中使乒乓球技术向前发展。最初,运动员使用的球拍千奇百怪,但以木拍见多,因为没有胶皮和海绵,所以速度和旋转非常差,只是把球推来挡去,速度又慢,非常单调,所以没人观赏。人伟大之处在于他会变,这一种光板打球很不顺心,所以聪明的人就把弹性好的胶皮贴在光板上,这一改革促使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因为胶皮拍的最大特点是容易控制球,下旋防守型的削球打法自从那时起就已经形成,并且风靡欧洲,不少运动员以这种打法坐上了世界冠军的领奖台。 欧洲的下旋削球 如在11界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简称“世锦赛”下同)男单冠军(勃莱德杯)的奥地利人伯格曼,12届的捷克人瓦特,16、18届的英国人利奇,和连续夺得16、17、18届世锦赛女子单打冠军(盖斯特杯)的匈牙利人法卡斯。众所周知,削球打法是以防守为主,那时的削下旋打法更是一绝,他们打法的指导思想是力争自己不失误,让别人失误。所以那时的世锦赛单打冠军争夺战比马拉松还要长几倍的时间,往往从上午战到下午还不分胜负,最后裁判员不得不用抛硬币的方法决定胜负。最有意思的是11届世锦赛女子单打决赛中由于美国和奥地利运动员比赛时间过长,双方又不愿意以抛硬币决胜负,致使这一届女子单打冠军成绩单内写着“无冠军”。 日本的上旋打发 到了20世纪50年代,日本长抽打法日渐成熟,结合快速的步伐移动,击败了欧洲的下旋削球打法,从此使上旋打法占尽了优势。日本对乒乓球的最大贡献就是发明海绵球拍,海绵拍的出现,使进攻的速度大大加快了。日本的远台正手攻球,力量大、速度快,配合威胁性大的反手发急球抢攻,从此打破了欧洲运动员的垄断地位。 中国崛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