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太极拳求静 |
 
练习太极拳求静 练习太极拳求静练习太极拳时怎样做到静?应该说,拳术都是动功,太极拳要求练拳时的“神寂体静”,其实就是一般人常说的“动中求静”。这句话拳谱上没有,它说明动是因,静是果;动是手段,静是目的。与拳潜上的意思一致。 如将“静”作为练拳的要点,是将目的错认做手段,倒置了因果关系。实际上,不仅初学时不可能真的静(顶多不过是随便装出一个静的样子来),就是学拳10年、20年之后,离静的境界也还非常遥远。 这原因在于太极拳功夫要求太多、太细致,不管是外形上的要求(如上下相随、匀速等)或是内容上的要求(如松柔等),真要做到,很不容易。如就全身上下内外各种要求来看。更不简单,可以说是大不易事。轻、松、圆、匀、完整等等,都是练拳时的必要条件,任何一项稍不得法,都影响静境的到来。 乘过木船的人,就有一种特殊的体会,当船夫停桨休息、坐在船头抽烟的时候,听任木船在江心自由自在地随水飘流,舱里的乘客,如果不看两岸的青山,天上的白云,会觉得木船凝固在江心、一点也没有动似的,静极了。这是水的流速均匀,才出现的一种自然的静态。一遇滩头,水的流速变了,不匀了。或船夫又划起桨米,静态立刻就消失了。 这就是匀与静的关系。也即动与静的关系。不匀就不可能静,然而真要做到速度均匀,特别是要上下内外全身配合均匀,哪是10年、20年就可以做到的事?其他的要领,如松、圆、稳等与静的关系也是一理。 真正的静态,是拳理统统落实在拳架上之后、高度熟练的结果,是自然呈现出来的。动中求静这句话,似乎可以解释为:长期练拳架,是为了求得自然的静态。在运动中求静,指意念集中在形体运动中,与此无关的任何事情都不再考虑。由于意念的高度集中,表现在外形上是一种相对的静。初学者虽好像安静地在练习,由于松、匀等均未合度,静的内容与上述并不相符,实际上,可以说与静毫不相千。在松、匀等要领及其外在的各种功夫达到高度熟练境界之前,静境(自然呈现的静态)决不会到来。 张义敬在《太极拳理传真》讲述李雅轩时有过这样一段话:“他练拳时静态特别突出,不仅是在内心深处有所追求、有所迷恋、有所沉醉,而且也是‘神宜内敛’‘默识揣摩’‘神舒体静’的最为理想的形象的注释。他宁静的神态富于感染力。能使观众气都不敢出似的,惟恐呼吸的声音破坏了他的静境。”这就是很好的动中求静的事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