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病人为什么会出现面色晦暗? |
 
肝硬化患者皮肤变化表现为面色灰暗或面色黝黑,往往色素沉着,这种皮肤改变往往是长期病程后形成,一般称为“肝病面容”。原因如下: (1)由于失代偿性肝硬化时,肝功能减退,肝脏对体内雌激素的灭活减少,雌激素增加,引起体内硫氨基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减弱,酪氨酸变成黑色素的量增多所致。 (2)肝硬化患者发生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肝脏不能代谢垂体前叶所分泌的黑色素细胞刺激素,促使黑色素分泌增加。 此外,胆汁淤积性肝硬化患者表现为皮肤黯黄,无光泽,还可有皮肤黄褐斑及黄色瘤形成,系血内类脂质浓度增高,沉积于皮肤所致。蜘蛛痣是指出现在皮肤上的形似蜘蛛网的小红痣,小如小米粒,直径约2~10毫米,大者2~3厘米;数量少者1~2个,多则数百个。多见于面、颈、手、上胸及臂、背等部位。详细观察可有一搏动性小动脉,用大头针、火柴头或笔尖加压于痣中心的小动脉,可使周围鲜红色、放射状的线条褪色或消失,解除压力后重又出现。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蜘蛛痣的发生率可达54%左右,急性肝炎患者则仅占1%左右。发生的原因是因为肝功能长期受损,肝脏对雌激素的灭活能力明显降低,使体内雌激素大量增加甚至堆积,引起皮肤粘膜上的小动脉扩张所致。蜘蛛痣的出现是和肝功能状态相平衡的,当肝功能恶化时,蜘蛛痣可急剧增加;一旦肝炎症状好转、肝功能改善时,蜘蛛痣便也随之消失。 但蜘蛛痣并非肝炎患者所特有,在正常生理状态下有时也可出现,据统计,约40%的妇女在月经期或妊娠期也可见蜘蛛痣。此外,蜘蛛痣也偶见于幼年者,属先天性,并非肝病的缘故。 因此,蜘蛛痣与肝掌的临床意义必须结合病史及全面检查来综合分析与判断。若发现蜘蛛痣与肝掌,切莫惊惶失措,应及时到医院检查,以明确病因。如果是由于肝病引起的,则应尽早治疗;如属生理性因素引起的,可不必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