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道源法师: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讲记 正释经文 甲二、正宗分 乙二、辨妙观(3) |
 
道源法师: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讲记 正释经文 甲二、正宗分 乙二、辨妙观(3)
丙八、佛菩萨像观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见此事已,次当想佛,所以者何?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是故应当一心系念,谛观彼佛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 此第八个观,观想一佛二菩萨;因为佛的报身,还观想不来,先观想三个莲华座上,坐着一佛二菩萨像,这是观想佛菩萨之前的一个方便。刚才观的西方三圣是立像,这个是坐像,因为它是个像,故名佛菩萨像观。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见此事已,次当想佛。”见此事已,就是把前面第七观莲华座观,观想成功了,见到莲座功德庄严,其次应当再观想佛像。为什么要观想佛?由于“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为什么要叫我们观想佛像,这段经文,是最重要的解答。尤其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两句,是这十六观经的经心。我们一定要把这段经文的道理,了解清楚明白,便知道释尊叫我们观想佛,是要寄托西方极乐世界的佛像作观想,观想成功了,就见到自己心内的佛。以这样的方便工夫,先寄托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身上来观想,结果成功了,是自己的心佛。诸佛如来是法界身的界字作性字解,法界身即法性身,亦即诸佛的法身。法身是理体,遍一切处,遍一切众生心想中。故此句入一切众生心想中之入字,就是遍的意思,遍入到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这三十二相是指应身佛的相,而不是报身佛。我们这娑婆世界的释迦佛,就是应身佛,他有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这三十二相的第一个相,是肉髻顶相,第二个相是白毫相,到最下面,两脚底是平满之相,足心上有个千辐轮相。这三十二相,若是一一解说,须两三天的时间,这里不能一一解说,欲想细知三十二相的,可自己去查阅佛学大辞典便知道。此经说佛的法身,本来遍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或有人会怀疑,佛身既是遍入一切众生心中,我的心中为什么没有现出佛像来?须知道,你必须观想。此处说众生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即谓观想佛时的众生心,就变成佛的心。因为观想佛像,先观个应身佛,应身佛有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为什么这么一观,就成功了呢?因为诸佛的法身,本来遍入一切众生心想中的,可是你得观想,若不观想,现不出佛来,你一观想,就现出佛像来,就有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这段经文,是感应道交的经文。佛是应众生的,无时不应,但是你得感,会作观想,就是能感的心,有感就有应,若不感,便没有应。佛的法身理体,本来遍于一切众生心,而你一点亦看不见!你一定要有感念的心,感念的心就是我要求见佛。怎么见呢?作观想。有了感念的心,一观想,就观想成功了,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佛的庄严,都看见了,这就是有感有应,叫做感应道交。譬喻洪钟在架,有叩则鸣。大殿里挂着的洪钟,无时不在应众生,但是你得去叩击,有叩则鸣,若不叩击,它则不鸣。佛本是应众生的,但是要有感才应,叫做感应道交。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者,就是你心里作观想,观想佛像,即是你观想的心在造一尊佛出来。“十方三世佛,一切唯心造。”而阿弥陀佛亦是由心造出来的。怎么样造呢?作观想——是心作佛。观想就是修行,修作一尊佛出来。把佛修作出来了,是心就是佛;如前面所说,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你那个心就变成佛的心,你那个心就变成佛了,这个佛就是自己的本性佛现出来了。这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两句经文,叫做性修不二。是心是佛,就是我们的本性,具足佛性,性者理也,故叫做理具;是心作佛,作者造也,是按事相上修观想,造作一尊佛出来,就叫心作;这修出来的佛,和我们本性所具的佛,没有两个样,叫做性修不二;性具的佛,和修造出来的佛,没有两样。是心作佛,是心就是佛,这叫做依性起修,全修在性——性就是理体,又叫做本性,合称本体自性,就是真如法界的理体,人人本具有这个性;这个性明白了,依着这个性来起修,来作观想,这叫依性起修。全修在性,即是依着自性来起修——作观想,观想成就,佛境现前,它亦不出自性之外,这叫全修在性。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这两句经文,非常重要,是这十六观经的经心,等于金刚经上“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八个字一样,那是金刚经的经心。可是这两句和那两句重要性虽然相同,而用功下手的方法不一样。金刚经是从空门下手,这十六观经是从有门下手。金刚经从空门下手之方法,第一句应无所住,一切不住,住、就是执着,不要执着,不但凡夫的六尘境界不要住,连佛法都不能住,这叫应无所住——一切都不应该住。一切都不住,这个时候真空境界现前了。在真空境界现前之时,“而生其心”。就在这一切真空之中,现出个心出来,这就叫做有,但是从真空心上现出来的心,这个有叫做妙有,就是由真空而现出妙有。这十六观经是从有门入手,它先叫你作个相,作谁的相?作佛的相,先要是心作个佛出来。必须注意,这是叫你作佛的相,而不是作众生的相,作佛的相是因为佛的相不可思议,叫做妙有之相。是心作佛,作的是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你把阿弥陀佛的像作成功了,这时候心作的佛,忽然之间和自己的本性佛相合,便恍然大悟,啊!我的心就是佛,这叫自性弥陀现前。自性弥陀就是真空理体,所以妙有即是真空。只是下手不同,叫做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前面六个观想,都是作的西方极乐世界清净国土的观想,维摩经说:“心净国土净”,你一看这个话说的很妙,嘿!对,心净即是国土净,说什么啰哩八嗦这个观想那个观想呢!其实本经叫你作观想,一点也不啰嗦。心净国土净,那只是个原则,非下手的方便。我要问你,你的心净了没有?若是你的心没有净,净土不现前,你坐在娑婆世界,还是个秽浊国土,你叫它净它不净,你的心愿意不愿意净?当然愿意净。愿意净,得有个方便法门,前面作种种观想,就是净心的方法。你的心不净,由此叫他净,见了西方极乐世界,土亦净了。或问,是心是佛者,即是说我的心就是佛,我们学大乘佛法,就要先了解这个理,是心就是佛,何必作观想?应知是心是佛,这是个理,事实上你还是个大凡夫,你的心还是个凡夫心,不是佛的心。你欲将凡夫心变成佛的心,得有个方法,而“是心作佛”,作观想,就是将凡夫心变成佛的心之方法,你能是心作个佛,你那是心是佛才能够现出来。若不然,你的心还是个凡夫心,根本不是佛的心。是心作佛就是运用观想的力量,把佛的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都想观成功,作成个佛出来。我们这个心有此力量,佛说:“十方三世佛,一切唯心造。”是教我们造佛,可见此心有这个力量,但是若不懂佛法,不修佛的观想,你观想的全是凡夫的境界,你观想凡夫境界,那就是心观想凡夫,是心是凡夫,永远是个凡夫,不会变成佛。古时候有个会画马的大艺术家,叫做赵子昂,画马画得很有名,因为他画马出了名,所以亦就特别用心画。有一次,他想画个八骏(马)图,在一幅图画里面,要画八匹不同形态的骏马,他将走的、站的、跳的、吃草的……各种形态都画了,最后要画一匹在地上打滚的马,这匹马很难画,因为这种姿态很难看到,若不了解马打滚的动作,画出来就不像,为了求真,他曾经叫人牵着马在他身边打转,转着转着,那马就在地上打滚,但是它的动作太快了,倒地一滚就起来了,看不清楚,当他提起画笔之时,那印象又觉得模糊。于是他就自己睡到床上,幻想自己就是匹马,正在地上打滚,头部如何用劲,四个蹄子怎么样的弯曲着力,以及怎样转身等等……想着想着,身心已是出神入化,这时候,他太太来请他吃饭,开门一看,只见一匹马睡在床上,大吃一惊,失声叫道:“哎呀!不得了!”赵子昂被她吵醒,问明原因,这才知道他刚才在床上揣摩马打滚的动作出了神,自己变成了马。他本是信仰佛法的,平时亦曾读过佛经,略知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的道理,而今切身领略到是心作马,是心是马的经验,因此决心从今以后,不再画马,改画佛像。这时赵子昂年纪四十岁,所以现在各地画展,看不到赵子昂四十岁以后画的马。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这段经文很要紧,有了这段经文,净土宗才能在中国建立得起来,不会被别的宗派消灭。我们中国佛教的三论宗,唯识宗和禅宗,都是破相破得很利害。净土宗单要着相,他们没有把净土宗消灭掉,是什么道理?净土宗着相是着的妙有之相。观想为什么要观想阿弥陀佛?这是寄托,寄托于他佛身上作观想,到观想成功之时,就见到我自己的自性弥陀。这个道理,任何宗派都不能把它推翻,所以净土宗才能在中国立得住足。 “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是故应当一心系念,谛观彼佛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依着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的原理,去修佛像观,观想成功,结果就得到了佛的智慧。佛的智慧叫做正遍知——正知和遍知。这正遍知的智慧,甚深甚广,犹如大海,所以叫做正遍知海。你若是修佛像观,就可得到佛的这种大智慧,怎么得到的呢?“从心想生”,因为观想佛,观想成功,你的心变成佛的心,佛的智慧通通现出来了。“是故应当一心系念谛观彼佛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这本是一尊佛陀,分称三种尊号。多陀阿伽度是梵语,译作华言为如来;阿罗诃亦梵语,译中文为应供;三藐三佛陀译中文为正遍知;这个称呼,就是佛的十种德号之前面三个德号,合起来就是佛。这即是要我们一心系念谛观彼阿弥陀佛如来、应供、正遍知。因为修佛观,观想成功了,你的心变成佛的心,得到了佛的大智慧。 想彼佛者,先当想像。闭目开目,见一宝像,如阎浮檀金色,坐彼华上。见像坐已,心眼得开,了了分明,见极乐国七宝庄严,宝地宝池,宝树行列,诸天宝幔,弥覆其上,众宝罗网,满虚空中,见如此事,极令明了,如观掌中。 “想彼佛者,先当想像。”这就是佛陀知道我们凡夫众生,心想羸劣,一旦叫你观想报身佛或应身佛,都观想不起来,所以先教观想佛像。就像我们这个世界木头雕的佛像,坐彼莲华座上,先观佛的像,这就是个方便。“闭目开目,见一宝像。”闭着眼睛想,和开着眼睛看,都能见到一尊七宝庄严的佛像。“如阎浮檀金色,坐彼华上。”金色的佛像,坐在那个莲华座上,那个莲华座,就是指前面第七观的莲华座。“见像坐已,心眼得开。”观想佛像,观成功了,就得到天眼通,当下就得利益。心眼得开,就是眼上得到通了,打从心里面通上去的,故叫心眼得开。“了了分明,见极乐国,七宝庄严。”怎么知道见像坐已,心眼得开,是得到天眼通呢?前面说,你是个凡夫,没有得到天眼,不能远观,见不到西方极乐世界;这个时候见到了,了了分明的见到西方极乐国土,七宝庄严。“宝地”七宝的地,“宝池”七宝莲池,还有“宝树行列”,还有“诸天宝幔,弥覆其上。”盖着宝树的上面,还有“众宝罗网,满虚空中。”“见如此事,极令明了,如观掌中。”这就是因为心眼开了,得到天眼通,对阿弥陀佛国土的依正庄严,都看得很清楚,好像看自己的手掌那么清楚。 见此事已,复当更作一大莲华,在佛左边,如前莲华,等无有异,复作一大莲华,在佛右边。想一观世音菩萨像,坐左华座,亦作金色,如前无异,想一大势至菩萨像,坐右华座。此想成时,佛菩萨像,皆放光明,其光金色,照诸宝树,一一树下,亦有三莲华,诸莲华上,各有一佛二菩萨像,遍满彼国。 “见此事已”,就是把阿弥陀佛的像观想成功了。“复当更作一大莲华,在佛左边,如前莲华,等无有异。”再想到佛的左边有一个大莲华,和佛的莲华一样。“复作一大莲华,在佛右边。”再想作一个大莲华,在佛的右边。这是再观想出来两个莲华座。“想一观世音菩萨像,坐左华座,亦作金色,如前无异。”观想左边莲华座上,坐一尊观音菩萨的像,亦是金色,和前面佛像的金色一样。“想一大势至菩萨像,坐右华座。”再想到一尊大势至菩萨像,坐在右边莲华座上。“此想成时,佛菩萨像,皆放光明。”就是将西方三圣的坐像,都观想成功了,再观想到佛菩萨的像都放光明。“其光金色,照诸宝树,一一树下,亦有三莲华。诸莲华上,各有一佛二菩萨像,遍满彼国。”佛菩萨像放出来的光明,呈黄金色,这虽然是像放的光明,但是这种光明就不可思议!它照到七宝行树,每一颗树下,都有三朵莲华,这些莲华上面,各有一佛二菩萨像,这西方三圣坐莲座的妙像,遍满彼国。 此想成时,行者当闻水流光明,及诸宝树,凫雁鸳鸯,皆说妙法;出定入定,恒闻妙法。行者所闻,出定之时,忆持不舍,令与修多罗合;若不合者,名为妄想,若与合者,名为粗想见极乐世界。 “此想成时,行者当闻水流光明,及诸宝树,凫雁鸳鸯,皆说妙法。”这是得到天耳通的利益。此想成时,就是观想极乐世界,遍满西方三圣像之时,这个时候你得到利益——得到了天耳通;以前都只看见像,听不到声音,这个时候听到了,听到极乐世界水流的法音,光明的法音,乃至宝树的法音,都听到了;还有凫雁鸳鸯,皆说妙法,凫、雁、鸳鸯三者,都是鸟类,它们都在那里演说妙法,行者都可听见。“出定入定,恒闻妙法。”这个时候,行者早已入了定——入了念佛三昧。既是入了定,就有出定的时候,入了定可以听见,出了定仍然可以听见,因为你已得到天耳通了,故云出定入定,恒闻妙法。“行者所闻,出定之时,忆持不舍,令与修多罗合,若不合者,名为妄想。”行者出了定,要将定中所闻得的法音,好好记着,不要舍弃。要和佛经上所说的一样,若定中所闻,与经不合;出定所闻,与定中闻者不合,即非像观禅定,故云妄想。“若与合者,名为粗想见极乐世界。”这个佛像观,是佛真身观的前方便,以像望真,故说此观所见,名为粗,以显后面第九佛真身观之所见,名为妙观也。 是为像想,名第八观;作是观者,除无量亿劫生死之罪,于现身中,得念佛三昧。 作这个佛菩萨像观,观想成就,即可得到灭除无量亿劫生死重罪的利益。修行这个观想成功了,后面修佛真身观就决定可望成功。修像观不能得念佛三昧,而修佛身观成就了,即可证念佛三昧,故说于现身中,得念佛三昧也。 丙九、佛身观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此想成已,次当更观无量寿佛身相光明。阿难当知!无量寿佛,身如百千万亿夜摩天阎浮檀金色,佛身高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眉间白毫,右旋宛转,如五须弥山。佛眼如四大海水,青白分明,身诸毛孔,演出光明,如须弥山。彼佛圆光,如百亿三千大千世界,于圆光中,有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化佛,一一化佛,亦有众多无数化菩萨,以为侍者。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中,各有八万四千随形好,一一好中,复有八万四千光明,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其光相好,及与化佛,不可具说,但当忆想,令心眼见,见此事者,即见十方一切诸佛,以见诸佛故,名念佛三昧。 上面第八个观想,是观想佛的像,现在这第九观,是观想佛的真身。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此想成已,次当更观无量寿佛身相光明。”此想成已,就是第八观观想佛像成功了,其次应当再观无量寿佛的身相光明。这是观佛真身的相好光明。这两句经文,是结上启下之词。 “阿难当知!无量寿佛身如百千万亿夜摩天阎浮檀金色。”夜摩天是梵语,译成华文为善分天,是欲界第三重天。阎浮檀金译中文名为胜金,就是最好的金,最好的金我们人间亦有,但是夜摩天上的金更加好。赞佛偈中云阿弥陀佛身金色即是说像夜摩天上那种金色。“佛身高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这是观阿弥陀佛的真身,他的身量有六十万亿那由他高。那由他译成中文亦名为亿,即是阿弥陀佛的身量,有六十万亿亿恒河沙由旬高。关于这点有智者大师著的疏,及四明尊者作钞,叫妙宗钞,本精舍曹居士夫妇将该疏钞复印流通,有很多人已请去看了。智者大师的疏说,这个地方恒河沙三字是译人谬误,佛身高应是六十万亿那由他由旬。但是到后面第十观说观音菩萨“身长八十万亿那由他由旬。”如此说来,观音菩萨反比佛身高出二十万亿那由他由旬,可是智者大师没有再加解说了,而妙宗钞作者四明尊者解释是八十万亿为十八万亿之误。有人难问道:我们娑婆世界释迦佛身长丈六,人身高八尺,今谓极乐世界佛身六十,菩萨十八,菩萨何太卑耶?四明尊者又解释说:净土胜应身,不可用秽土劣应身为比例。他并且引法华经妙音菩萨身量四万二千由旬,而他们的佛高六百八十万由旬,以此来证实其言可信。按道源的意思,我们现在没有梵文本子,不能查对哪个地方错了,哪个地方不错;哪个地方颠倒,哪个地方不颠倒,我们只要知道佛菩萨的身,有无量高大就好了,因为我们现在根本观想不出来那么高大的像。下面第十三观,释迦佛自己说道,这种大身,不是凡夫的心所能观得出来的。所以第十三观,佛叫我们观丈六金身。观丈六金身,我们凡夫的心,还可以观想出来。这种六十万亿那由他,八十万亿那由他高之身,凡夫的心观不出来。那么佛身究竟有多高?就是有无量之高。我们但等到自己亲证法身之时,获得无生法忍——别教初地菩萨以上,圆教初住以上,那时你自然会亲眼看见,用不着我们现在去校量他。我们现在没有梵文本子,不知道它究竟是怎么错的。这是因为本精舍已经印了妙宗钞给大家看,所以我才讲一讲,若没有印妙宗钞流通,我讲到这里,把它消过去就好了,根本用不着辩论。因为愈辩论愈生疑,究竟是多么高?生了疑反而不信了,这只是佛的真身有无量之高就好了。“眉间白毫,右旋宛转,如五须弥山。”佛的身量高大,是故面孔大,二眉中间的白毫相亦大,宛向右边旋转,像个宝珠,可是这个宝珠大啦,有五个须弥山那么大。那佛的白毫相大,眼睛亦大了,“佛眼如四大海水,青白分明。”佛的眼睛究有多大?不止一个海大,有四个大海水合起来那么大。佛的眼睛珠,青白分明,这若是我们中国人,眼睛珠应该是黑白分明。要知道佛的眼睛珠,白眼睛珠是对的,黑眼睛珠不是黑的,是一种绀青色,就是带点红、带点绿、带点黑,那么样的绀色。我们每天唱赞佛偈“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就依着这个地方赞叹的。“身诸毛孔,演出光明,如须弥山。”阿弥陀佛的身上,各个毛孔,都放光明出来,每一个毛孔出的光明,都如同须弥山那么高大。“彼佛圆光,如百亿三千大千世界。”圆光即是项光,项就是颈项,俗话叫脖子。我们平常可看到塑像的头部后面,有个圆圆的光,画的佛像亦有个圆圆的光,那就是颈项上放的光,叫做圆光。这是因为佛的面孔大,颈项大,所以圆光亦大,它有多么大呢?等于百亿三千大千世界那么大。“于圆光中,有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化佛。”在佛的圆光之中,有百万亿恒河沙化佛之多。“一一化佛,亦有众多无数化菩萨,以为侍者。”在那百万亿恒河沙化佛之中,每一尊化佛,都带了很多的菩萨作侍者。我们唱的赞佛偈中有“光中化佛无数亿,化菩萨众亦无边。”之句,就是依着这个地方作的。“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中,各有八万四千随形好。”我们这世界的应身佛释迦世尊,一丈六尺高,有三十二大人相,八十随形好。而阿弥陀佛他有八万四千种大人相,一一相中,各有八万四千随形好。“一一好中,复有八万四千光明,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佛放那么多的光干什么?要摄取念佛的众生呀!只要你发心念佛,发愿求生西方,那个佛光就照到你,摄取不舍,一定要把你接到西方极乐世界去。 “其光相好,及与化佛,不可具说,但当忆想,令心眼见。”前面说佛有八万四千相,每一个相有八万四千随形好,每一个好有八万四千光明。再前面说佛的圆光中,有百万亿恒河沙化佛,说是那么说,还没有完全具说,因为圣境庄严微妙。不可具说。你只要忆想,依此作观就对了。你观想成功,得到天眼,自然会看见。 “见此事者,即见十方一切诸佛,以见诸佛故,名念佛三昧。”见此事者,谓作观想,观想一尊阿弥陀佛,观想成功,见到佛的真身了,当下即可见到十方一切诸佛。诸佛法身同体,一即一切,故观一佛能见一切诸佛,以见诸佛故,得名念佛三昧。 作是观者,名观一切佛身,以观佛身故,亦见佛心。佛心者,大慈悲是,以无缘慈,摄诸众生。 “作是观者,名观一切佛身。”作是观者,即作念佛三昧观者,名观一切佛身。本来是观一尊阿弥陀佛,但实际见到了阿弥陀佛的身相,即见十方一切诸佛。所以这个名字,叫做观一切佛身。“以观佛身故,亦见佛心。”本来是观佛的身相。以观见佛身故,亦见佛心——佛的心是无形无相之法,而佛的身亦是无相,因为佛是色心不二的,色相就是身相,五蕴法的色蕴属于身,受想行识四蕴属于心,凡夫才有身相和心相。观自在菩萨他就照见了五蕴皆空。所以亲证法身的菩萨,不但心相没有,身相亦没有,那么众生怎么看到的呢?为摄度众生,你和佛菩萨有缘就可看见观世音菩萨,亦看见阿弥陀佛,这个地方是看见十方诸佛。十方诸佛本来没有身相,因为你在观念佛的身相,故能见到佛的身相,既已看见佛的身相,就看见了佛的心。在佛那边,色心不二,在修观众生边说,他的观想增加了,先观无量寿佛,由见无量寿佛故,复见到十方诸佛,这个功夫就增加了,以见到十方诸佛故,观想工夫又增加了,所以见到佛的心。佛的心是怎么样的呢?“佛心者,大慈悲是。”大慈大悲就是佛的心。“以无缘慈,摄诸众生。”怎么样叫做大慈悲?他以无缘慈,摄诸众生,就叫做大慈大悲。我们知道了佛的心是慈悲心,我亦就要学佛发心,我们亦发慈悲心。慈悲分三种:第一、众生缘慈悲,凡夫学佛发的慈悲心,叫众生缘慈悲;慈悲两个字怎么讲?慈能与乐,悲能拔苦,与一切众生乐名慈,拔一切众生苦就叫悲。众生是凡夫,我们发慈悲心的人亦是凡夫,我们的众生相没有空,所以叫做众生缘慈悲。但众生缘慈悲是怎么发起的呢?先观众生苦,一切众生都在受苦,不过众生在迷,他不知道,起颠倒心,反以苦为乐,如此观察,慈悲心就发起来了。观众生苦,发慈悲心,这个心就叫菩提心。但是这种发心不亲切,我们凡夫着相,是无始劫来着惯了的,这个时候,你得进一步观想,观想这一切众生,都是我的父母亲属,观想老者如父母,少者如儿女,与我年龄差不多者如兄弟姊妹,如是观想一切众生,都是我的家亲眷属,那么我的父母有苦,我怎能不给他拔苦?我的父母没有乐,我能不给他快乐吗?兄弟姊妹儿女等,都如此想。所以能把一切众生观想作自己的父母眷属,你再慈能与乐,悲能拔苦,这样就亲切了。这种观想,是假设的观想,他本不是我的父母眷属,我硬要观想他是我的父母眷属。其实,你若是懂得佛法,知道一切众生都在六道轮转生死的道理,那么这假设的观想,并不假设,真真实实,一切众生都是我的父母眷属。且举父母为例;今生我有父母,我对父母应该慈悲,与乐拔苦,前生亦有父母,再推上去,无始劫来,生生世世,都有父母,亦有兄弟姊妹及儿女等。所以说:“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亦做过一切众生的父母兄弟姊妹,不过我们是凡夫,一转生大家都不知道不认识了。若欲知道过去生中之事,必须有宿命通,就拿今天我们在这讲堂里,大概说,我们都有缘,怎么有缘?前生前世结了缘,结的什么缘?我们没有宿命通,不知结的什么缘,只能大概说,我们都有缘。若是有了宿命通,就知道我们前生前世,结的世间法的缘,你是我的父母,我是他的父母,你给我做过兄弟姊妹,他给我做过儿女,都知道得清清楚楚。结了佛法的缘,你是我的师父,他给我做过徒弟,这亦都看得很清楚。我们现在没有宿命通,依着佛经推论,大家都有缘,推论的不是假的,真实是这样的。现在作慈悲观,把一切众生都观想作自己的家亲眷属,这样你的慈悲心就亲切了。这众生缘慈悲,我们现在一发心,就可以做得到。第二、法缘慈悲,这是菩萨的慈悲;法就是证得法空之理,证得法空之理的菩萨,我亦空了,法亦空了,哪有个众生?这是在菩萨本身的立场上说,我法皆空,没有众生相。但是一切众生未证得故不空,他们还是在那里受苦,得不到乐。菩萨虽然知道法空,还要依着法空之理,来缘于众生,与乐拔苦,救度一切众生,但是他已不着众生相了,这就是菩萨的慈悲,叫法缘慈悲。第三、无缘慈悲,这是佛的慈悲;佛已究竟证得实相理体,生相无明都断了,绝对没有缘虑心了。但是众生没有证得实相理体,他们还在那里受苦。刚才讲法缘慈悲,亦是这个道理。所以佛还是要度那些没有证实相理体的众生,要与乐拔苦,虽然与乐拔苦,那是任运自然起的妙用。佛的心中并没有缘虑众生,他任运自然,与乐拔苦,这叫无缘慈悲,是佛的慈悲。前面讲修三种福,第一种叫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为什么佛教你不许杀生?因为你发了慈悲心,发了慈悲心的人,观想一切众生,都是我的父母兄弟儿女,与乐拔苦,还恐来不及,我怎么可以杀害他的生命?自然而然就不肯去杀,杀了就违背慈悲心。这段经文,就是说我们修观想的人,观想无量寿佛,观想成功了,见到十方一切诸佛;见到十方一切诸佛的身相,就见到佛的心;佛的心是个什么心?大慈悲心;大慈悲心是个什么心,以无缘慈,摄诸众生的心。 作此观者,舍身他世,生诸佛前,得无生忍;是故智者,应当系心,谛观无量寿佛。 “舍身他世,生诸佛前,得无生忍。”舍身就是这个身体,应该活到八十岁或一百二十岁,寿报尽了,这个身体必须舍掉,舍掉之后第二生,就叫他世。他世生诸佛前,即是随你的愿,你爱生哪一个佛国都可以。得无生忍,是说你见到十方一切佛,通通能证到无生法忍,无生法忍的意思,前面已解释过了,这就是说:你本是个凡夫,修此观想,舍身他世,无论生到哪一尊佛的面前,都能证到无生法忍,证到无生法忍,别教是初地菩萨,圆教是初住菩萨。“是故智者,应当系心谛观无量寿佛。”这段经文,讲到心量广大,能观到十方一切诸佛,观到十方一切诸佛的身,亦观到诸佛的心,舍身他世,能够生到诸佛之前,得无生忍。这是作观想的功德,不可思议,但是下手的观法,还是先观无量寿佛。“是故智者,应当系心谛观无量寿佛。”有智慧的人,应当知道怎样下手作观,应当系心即是专心系念,先观想一尊佛——无量寿佛,而且要谛观——详详细细的观,实实在在的观,把这一尊无量寿佛的像观成功。有人说:十方世界都有诸佛的清净国土,为什么要生西方极乐净土?既然十方诸佛,都可以观想出来,为什么要观想无量寿佛?这个话说的不错,但是你对下手的次第,没有明白,你得先观想西方极乐世界,观想成功了,才能够见到十方净土;应先观想无量寿佛,观想成功了,才能见到十方诸佛。因为我们凡夫心是个散乱心,若不把它统一起来,专观到一个世界观想一尊佛,决定永远观不成功。观十方诸佛,说的很大,结果一尊佛你亦观不成功,为什么?因为观想十方,正与我们凡夫的散乱心相合。凡夫心本来就是东想西想,现在观佛的像,东想西想怎么行呢?所以应当把凡夫的散乱心,制心一处,才无事不办。我要观无量寿佛观成功,就一定要观成功,观成功之时,才能见到十方诸佛。所以说过见到十方诸佛得了利益之后,还是回过头来说:若是有智慧的人,应当专心系念谛观无量寿佛。 观无量寿佛者,从一相好入,但观眉间白毫,极令明了。见眉间白毫相者,八万四千相好,自然当现;见无量寿佛者,即见十方无量诸佛,得见无量诸佛故,诸佛现前授记。 上说不要一下手就观十方诸佛,应先观一尊无量寿佛;可是观无量寿佛,而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相,每一相有八万四千好,又怎么观呢?这有个要门,就是“从一相好入”,先从一个相好入手,亦就是从这一个相好入观。从哪一个相好?“但观眉间白毫”,先观阿弥陀佛二眉中间的白毫相,观的“极令明了”,要观得非常的清楚。“见眉间白毫相者,八万四千相好,自然当现。”若是说阿弥陀佛有八万四千相好,我一下子都观,你若一下子都观,便一个亦观不成功。你应当先观一个白毫相,只要把白毫相观成功,八万四千相通通都现出来了。这就是佛大慈大悲,以过来人的经验,告诉我们下手的次第。 “见无量寿佛者,即见十方无量诸佛。”你把佛的一个白毫相观成功了,无量寿佛的八万四千相都观成功;能把一尊无量寿佛像观成功了,十方无量诸佛都通通见到。“得见无量诸佛故,诸佛现前授记。”现前授记者,现前授你成佛之记,就像我们的本师释迦佛,往昔遇见燃灯佛授成佛之记。我们本是个凡夫,能把这观想观成功,十方诸佛都见到,证得无生法忍;那十方诸佛,每一尊佛都给你授成佛之记,说道;你这个众生,现在有成佛的资格了,你在某一劫,某一世界成佛。佛叫什么名号,都给你说出来,就像燃灯佛给我们的释迦佛授记那个样子。 是为遍观一切色身相,名第九观。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遍观一切诸佛的色身相,名叫第九观。“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与经相合的观法,就叫正观;与经不相合的,就叫邪观。 丙十、观音观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见无量寿佛了了分明已,次亦应观观世音菩萨。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见无量寿佛了了分明已,”你观想无量寿佛,观想得了了分明之后,“次亦应观观世音菩萨”。这句经文两个观字,上面那个观字是能观,下面那个观字是所观,即所观的观世音菩萨。这几句话是结前标后之词,以下才是正示观法。 此菩萨身长八十万亿那由他由旬,身紫金色,顶有肉髻,项有圆光,面各百千由旬。其圆光中,有五百化佛如释迦牟尼;一一化佛,有五百化菩萨,无量诸天,以为侍者。举身光中,五道众生,一切色相,皆于中现。顶上毗楞伽摩尼宝以为天冠,其天冠中,有一立化佛,高二十五由旬。观世音菩萨,面如阎浮檀金色,眉间毫相,备七宝色,流出八万四千种光明;一一光明,有无量无数百千化佛,一一化佛,无数化菩萨以为侍者,变现自在,满十方世界。臂如红莲华色,有八十亿微妙光明,以为璎珞,其璎珞中,普现一切诸庄严事。手掌作五百亿杂莲华色,手十指端,一一指端,有八万四千画,犹如印文;一一画,有八万四千色;一一色,有八万四千光,其光柔软,普照一切,以此宝手,接引众生。举足时,足下有千辐轮相,自然化成五百亿光明台,下足时,有金刚摩尼华,布散一切,莫不弥满。 此观音菩萨有多高?“身长八十万亿那由他由旬”。身长即是身高,观音菩萨有八十万亿那由他由旬那么高。“身紫金色”,我们平常所看到的金是黄金,而菩萨身的金作紫颜色,叫紫磨金身。“顶有肉髻,项有圆光。”观音菩萨的头和项,都和佛的大相一样,详细说,比佛差一点儿。观音菩萨的头上亦有肉髻。项者、颈项,观音菩萨的颈项亦有圆光。前天讲无量寿佛时,“彼佛圆光如百亿三千大千世界”。我说那圆光是颈项的圆光,这个地方有明文,观音菩萨的圆光有多大呢?“面各百千由旬”。每一个方面,都有百千由旬那么大。“其圆光中,有五百化佛,”前面说阿弥陀佛的圆光之中的化佛,说有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数化佛。这个化佛不多,有五百尊化佛,“如释迦牟尼”。观音菩萨有八十万亿那由他由旬高的菩萨身,他的圆光,各方面都有百千由旬那么大,所以化佛,每一尊都有一丈六尺高,就像我们的释迦佛那么大。“一一化佛,有五百化菩萨,无量诸天,以为侍者。”每一尊化佛,都有五百化菩萨,还有无量诸天,诸天就是天上的众生,以为侍者,给化佛作侍者。“举身光中,五道众生,一切色相,皆于中现。”举身光中,这是说的身光,和前面说的项光,有点不同,应当知道。我们这佛堂右边供奉地藏菩萨圣像,大家可以看看,上面那个圆圆的光圈,就是项光;下面那个光,就是身光;举身光中,就是通身的光中。五道众生,一切色相,皆于中现,就是在菩萨的通身大光明中,五道众生,一切色相,都能够看见。为什么现的众生相?因为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他不舍弃五道众生,所以五道的众生,都在他的身光之中摄取着。“顶上毗楞伽摩尼宝以为天冠。”毗楞伽摩尼宝就是释迦毗楞伽,前面曾说,这里把释迦两字略掉,叫做能胜宝珠。拿这种宝珠,做个帽子,这个帽子称它为天冠,是赞美之意,因为这是毗楞伽摩尼宝所制,有如天人所戴的帽子一样,所以称为天冠。但是菩萨的天冠,超过天人的帽子,为了欲令我们容易了解,故叫天冠,不过这个天冠,是最胜摩尼宝的。“其天冠中,有一立化佛,高二十五由旬。”这个天冠的中间,有一尊站立的佛像,这尊化佛,身高二十五由旬,这个帽子,就等于一叶莲华瓣大小,以前面莲华座观所说,华叶小者纵广二十五由旬为证。那个帽子上,立着一尊二十五由旬高的化佛,相不相称呢?因为观世音菩萨身量有八十万亿那由他由旬高,所以帽子二十五由旬高,并不算高。观音菩萨帽子上有一立化佛,这尊化佛是谁呢?是阿弥陀佛,大家把他记着:为什么他把阿弥陀佛的像塑在帽子当中,顶在头上?因为感念佛恩深重,他在阿弥陀佛座下得的道,感念佛恩难报,所以造一尊阿弥陀佛的像在帽子上,尽未来际,顶戴恭敬,报佛的恩德。“观世音菩萨,面如阎浮檀金色。”这是讲观世音菩萨面上的颜色,就像阎浮檀金——最胜金那个色。“眉间毫相,备七宝色。”阿弥陀佛是白毫相,而观音菩萨的毫相,备七宝色,备是完全,即完全具足七宝之色。“流出八万四千种光明”,就那个备七宝色的毫相中,流出了八万四千种光明。“一一光明,有无量无数百千化佛。”化佛很多,有无量无数。“一一化佛,无数化菩萨以为侍者。”每一尊化佛,都有无数化菩萨以为侍者,化菩萨就是变化出来的菩萨。“变现自在,满十方世界。”这些化佛化菩萨,都是变现自在,遍满了十方世界。他们干什么呢?救度十方世界一切众生。“臂如红莲华色”这是观观音菩萨的手臂之色。手臂就是北方的土话叫做胳膊,菩萨的手臂,像个红莲华的颜色。“有八十亿微妙光明,以为璎珞。”菩萨的庄严,是璎珞珠,璎珞珠每粒都放光明,还是微妙不可思议的光明。“其璎珞中,普现一切诸庄严事。”诸庄严事者,例如长幡宝盖等,统统都在璎珞光明中现出来。“手掌作五百亿杂莲华色。”这是观观音菩萨的手相,为什么看观音菩萨的手?因为观音菩萨常常救众生的苦难,都是用手,所以现千手之相。他的手掌之相,作五百亿杂莲华色,就是各种颜色都有。“手十指端,有八万四千画,犹如印文。”手十指端,即十个手指头,每一个手指头,都有八万四千画,画就是手指头的纹,犹如印文,就好像印章的文,这是形容他的指纹庄严美观。“一一画,有八万四千色,一一色,有八万四千光,其光柔软,普照一切。”就是那十个指头尖上有八万四千色,每一色有八万四千光,其光柔软,普照一切众生。细说观音菩萨的手掌和手指头这么好,干什么呢?“以此宝手,接引众生。”有这么一个宝手,是用来接引众生,救度众生的。“举足时,足下有千辐轮相,”佛有三十二相,最后一个相,叫千辐轮相,长在足心上,像个车轮子样,中间有一千个辐;辐是什么?今以脚踏车的车轮来说明,那个车轮里面纵横交错的铁条,就叫做幅,一个车轮里面,有一千条的辐,就叫千辐轮相,菩萨足下有千辐轮相,举足时便可看到。“自然化成五百亿光明台。”有了千辐轮相,他一举足,一下足,足底下就有五百亿光明台,接到他的足,那是自然化现的。“下足时,有金刚摩尼华,布散一切,莫不弥满。”他举足一落下来,就有天华,这种天华,是金刚摩尼宝华,布散一切,莫不弥满。 其余身相,众好具足,如佛无异,唯顶上肉髻,及无见顶相,不及世尊,是为观观世音菩萨真实色身相,名第十观。 “其余身相,众好具足,如佛无异。”其余的身相,就像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相,每一相有八万四千随形好,如佛无异者,如同无量寿佛一样。在一样之中,有一点不一样,“唯顶上肉髻,及无见顶相,不及世尊。”就是头上的肉髻相差了一点,肉髻相又叫无见顶相,这不是两个相,肉髻是个相,无见顶是随形好,佛的头上有一个肉髻,像一个头发挽的发髻,但是那不是头发,而是肉的,叫做肉髻相,红红的,你看塑造的佛像,头上有个圆圆的、红红的、高出来的,那就叫肉髻相。这肉髻相在佛头顶上,又叫无见顶相,因为你欲想看那肉髻最上面的顶,是无法看见的,所以叫无见顶相。观音菩萨头上亦有肉髻相,亦有无见顶相,但是和无量寿佛比所不及,就是差一点。“是为观观世音菩萨真实色身相。”前面观的那个是假像,这是真实的色身相。“名第十观”,这是第十个妙观。 佛告阿难:若欲观观世音菩萨者,当作是观;作是观者,不遇诸祸,净除业障,除无数劫生死之罪;如此菩萨,但闻其名,获无量福,何况谛观。若有欲观观世音菩萨者,先观顶上肉髻,次观天冠,其余众相,亦次第观之,悉令明了,如观掌中。 “佛告阿难:若欲观观世音菩萨者,当作是观。”若欲观想观音菩萨者,当按照这个经文所说之法来作观想。“作是观者,不遇诸祸,净除业障,除无数劫生死之罪。”你若是观想观音菩萨的话,什么灾难,皆可消除,不会遇到一切祸患,所有业障,都给你净除掉了,过去无数劫所造的生死重罪,亦都给你除掉。“如此菩萨,但闻其名,获无量福,何况谛观。”观世音菩萨福报极大,只要闻得观音菩萨的名,就可获得无量的福,何况谛观他的像!谛观观音菩萨的像,我们在座的哪一位用这种功的,我不知道;但是闻观音菩萨名,我们在座的大家谅必都闻到。我们闻到了,都能得到无量福。你若是信心坚定的,听到哪里,信到哪里,你若是还有怀疑,说我老早听到过观音菩萨的名,我还没有得到多大的福呀!这就是你的疑心太重,你得了福,你不知道。你若是闻到观音菩萨的名,你就应该持观音菩萨的名号,那你一定可以免灾免难,不遇诸祸。灾难祸患,是和福报相对的,你应该遭灾遭难,到时候你就躲过去了,不遇灾祸,那就是你获得无量福。同时你获得无量福,而你不知道,所谓人在福中不知福。举例说:我们到这里来听讲经,这就是得了出世间的福报,你若是不闻到观音菩萨的名,不会来听经,你闻到观音菩萨名是善根,听经亦是善根,所以说你得到福了,已经得到,你还不知道。 “若有欲观观世音菩萨者,先观顶上肉髻,次观天冠。”这是修观的下手次第,先观观音菩萨的肉髻顶相,再次观想他的天冠帽子之相。“其余众相,亦次第观之,悉令明了,如观掌中。”其余众相,指毫光、面相、身光、光明等,亦次第观之,就是循着头面颈项的次第观下去,直至足下千辐轮相,悉令明了,如观自己手掌中的事物一样明了。 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这四句经文,结示邪正,如上所释,不用再说。 丙十一、势至观 次观大势至菩萨,此菩萨身量大小,亦如观世音;圆光面各百二十五由旬,照二百五十由旬举身光明,照十方国,作紫金色,有缘众生,皆悉得见。但见此菩萨一毛孔光,即见十方无量诸佛净妙光明,是故号此菩萨名无边光;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离三途,得无上力,是故号此菩萨名大势至。 “次观大势至菩萨,此菩萨身量大小,亦如观世音。”前面观想观世音菩萨,观想成功,次第再观大势至菩萨。此大势至菩萨的身量和前面观世音菩萨的身量大小一样。“圆光面各百二十五由旬,照二百五十由旬。”此菩萨的圆光,每一方面有一百二十五由旬大小,照呢?能照得二百五十由旬。“举身光明,照十方国,作紫金色,有缘众生,皆悉得见。”举身光明,就是他通身的身光,能照十方国,作紫金色,有缘众生,皆悉得见。有人说:他的光明,照十方国,我怎么没有看见?因为你和大势至菩萨没有结得缘,若是有缘的众生,自然能够看见。“但见此菩萨一毛孔光,即见十方无量诸佛净妙光明,是故号此菩萨名无边光。”大势至菩萨另外有个德号,叫做无边光菩萨。因为你只要看到此菩萨一个毛孔的光,就能看见十方无量诸佛的净妙光明,以是之故,号此菩萨名无边光菩萨。“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离三途,得无上力,是故号此菩萨名大势至。”这再解释他大势至德号的意义,这尊菩萨为什么号为大势至呢?因为这尊菩萨,他放的光,叫智慧光,他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众生,令一切众生,离三途苦。三途就是地狱、饿鬼、畜生等三恶道,众生见了大势至菩萨的光明,就能脱离三途之苦,得到无上之势力,是故号此菩萨名大势至。势者势力,至是至极,即是说此菩萨有大势力,而且他的大势力,至高至极。 此菩萨天冠,有五百宝华,一一宝华,有五百宝台,一一台中,十方诸佛净妙国土广长之相,皆于中现。顶上肉髻,如钵头摩华,于肉髻上,有一宝瓶,盛诸光明,普现佛事。 这是讲大势至菩萨头上的帽子的庄严。“此菩萨天冠,有五百宝华,一一宝华,有五百宝台,一一台中,十方诸佛净妙国土广长之相,皆于中现。”在此菩萨的帽子上面,有五百个宝华,一一宝华,有五百宝台,每个宝台之中,都能看见十方诸佛清净微妙的国土。广长之相,就是多么宽,多么广,多么长的净土之相,都可以看见。“顶上肉髻,如钵头摩华。”钵头摩是梵语,译成中文为赤(红)莲华。肉髻本来是红的,而此菩萨的肉髻,亦是红红的,就像红莲华的颜色,赤就是红。“于肉髻上,有一宝瓶,盛诸光明,普现佛事。”大势至菩萨头顶的肉髻上,有一宝瓶,和观音菩萨的头上不一样。观世音菩萨他那个帽子中间,有一尊立着的化佛像,而大势至菩萨头上的肉髻顶上,顶着一个宝瓶。盛诸光明,这盛字念作陈,装也,他那瓶子里面,装着光明。他装光明有什么用?普现佛事,即种种的佛事,都能在那光明中显现出来。例如念佛拜佛,或者讲经说法,或是打斋供众,凡是三宝的事,都叫做佛事,都能在那宝瓶的光明里面现出来。大势至菩萨另外一个德号,叫做无边光菩萨,他的身光,能照见十方世界,而且他身上每一个毛孔的光,都能照见十方世界,他又何必在头上,顶一个瓶子,瓶子中装光明现佛事呢?这有一个大原因在里面。那瓶子里面,最初不是盛着光明,是盛他父母的遗骨。他听见阿弥陀佛说:父母的恩最重,当儿女的欲想报答父母恩,很难报答,必须自己修行办道,把父母度脱三界,这样才能报答父母恩。大势至菩萨最初发心修道之时,他的父母早已弃世,若是父母在世,他还可以劝导父母信佛、修行,使父母了脱三界,可是他的父母已经弃世了,他想起来,这是最大的遗憾,他要怎样才能报父母呢?于是将他父母的遗骨,用瓶子盛起来,顶在自己的头上,来修行办道,将自己修行办道的功德,时时回向父母,祈求三宝加被他的父母能够得道,超出三界。那时候大势至菩萨初发心出家,还是个凡夫,他父母的遗骨,亦是凡夫的骨头,因为大势至菩萨勇猛精进办道之故,他自己转凡成圣,成了大菩萨。他每天修行办道,每天给他父母回向,因此那瓶子里面,他父母的遗骨,亦起了变化,本来他头顶上的瓶子,是个凡夫用的瓶子,这时候,变成一个宝瓶,他那父母的遗骨,是凡夫的骨头,这时候变了,变成一片光明——骨头化了,化成光明。大势至证了菩萨果,能运用种种神通变化,利益众生,他父母的遗骨,变成了光明,亦能够神通变化,普现佛事,利益众生。他那头上瓶子里的光明,就是打从这样来的。 再讲到观音菩萨的天冠上,有一立化佛。那立化佛,就是阿弥陀佛。因为观音菩萨受了阿弥陀佛的教化,证得了无生法忍以后,感念佛恩难报,他转凡成圣,作了大菩萨,有种种神通变化,想到我的这些功德、智慧、神通……等等,打从哪儿来的?都是阿弥陀佛给我的,真是佛恩难报,于是他就发了个愿,在他的帽子上,造一尊阿弥陀佛像,尽未来际,顶戴奉行,以报师长之恩。这是观音菩萨的帽子上造一尊阿弥陀佛像的原因,那是为报师长之恩。现在阿弥陀佛已成了佛,观世音、大势至两位,亦已成了等觉菩萨,而且观音菩萨成为西方极乐世界的补处菩萨,等于我们娑婆世界的弥勒菩萨。那边阿弥陀佛缘尽入灭之后,再成佛的就是观音菩萨。观音菩萨涅槃以后,再成佛的就是大势至菩萨。西方极乐世界等觉菩萨无量数,补处菩萨亦无量数,要说地位最尊最贵的,还是观世音、大势至这两尊大菩萨。这两尊大菩萨,我们观想他们种种的庄严,种种的光明,不是我们凡夫的心力可以观想得到的,但是可以做得到的,我们都没有用心,没有留意。前面释迦世尊和我们讲到欲想生西方极乐世界,必须修十六种观想,在修十六妙观之前,必须修三种福。这三种福的第一种福,就是凡夫的福,凡夫福怎样修呢?“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修这四句,即是修凡夫福。它没有什么高明,凡夫都可以做得到,但是我们尽管听经,听过了不去脚踏实地的做,就那个凡夫的福,亦没有用上。那大势至菩萨头上顶着个瓶子会放光,神通妙用,推他的原因,他就是听佛的开示,孝养父母。观音菩萨头上顶一尊立化佛,高二十五由旬,那亦是不可思议的境界,若是推他的原因,就是奉事师长。你若是懂得他的因,来观他的这个果,就会觉得这是有如是因,得如是果,没有什么稀奇;不然,就会觉得有点像外道讲神话一样。佛法的高深道理,叫做妙法,妙者不可思议——不可心思,不可言议。不可心思就是我们的心,怎么思想,都思想不到;不可言议,即用言说来议论,怎样议论都议论不到。但是欲学妙法,必须足踏实地,老老实实的去做,学佛法要得利益,就必须老实,尤其是净土法门,念起佛来,要老实念佛,你若是愈想取巧,愈不会成功。老老实实的修,老实修行怎么下手法?就是听佛的话,佛叫我们怎样修,我们就怎么修。 我们佛弟子,无论出家在家,第一就是先有信仰心,释迦牟尼佛是我们的本师,一切跟着本师学,佛怎样教我们,我们就怎样学,佛教我们孝养父母,你就孝养父母,教我们奉事师长,你就奉事师长,这样就得了。但是我们听过了经,没有依着佛说的去做,所以转凡成圣就转不来,总是在那里当凡夫。怎么说总是在当凡夫?须知你不是今生当凡夫,前生前世,亦是凡夫,再前生前世,还是凡夫。我们老早就闻到佛法,闻佛法不是今生才闻到,这就是我们有善根,若是没有善根,今生不会闻到佛法。生逢这个时代,是什么时代?是个非常时代,不但在佛法说,是个末法时代,在世法说,亦是个世界大乱邪说横行的时代。我们在这种时代,还能够闻到佛法,决定是前生前世闻过佛法,甚至于多生多世闻过佛法。那么,你的善根深厚了,善根深厚怎么到现世还在当凡夫呢?这就是闻虽然闻到了,但是没有照闻着的去做,去修行。例如:听到佛经说:“孝养父母”,感到这是对,应该!不错!“奉事师长”,对!应该!不错!你听虽然听了,亦知道说的很对,而你没有照着那话去做;没有照佛的话去修行,所以到现在还没有转凡成圣。佛教导我们,教你孝养父母,你没有老老实实的去孝养父母,教我们奉事师长,你亦没有老老实实的去奉事师长。那么,教我们老老实实念佛,你听的时候觉得很对,结果亦没有老老实实念佛。所以不但现在当凡夫,将来要生西方亦不能生得去。生西方要什么人才能生得去?要老实人才能生西方,不是聪明人所能生去,聪明人世智辩聪,属八难之一,他吃亏就吃亏在他太聪明了,这念佛法门,非要老实不行,佛叫你念佛,你就念佛,决定得生西方,没有错误。这是讲到修观想,要将西方三圣的真身都把他观想出来。先提示不可思议的境界,叫我们观想,下面给我们补充,我们凡夫的心里观想得到的。但是佛菩萨他怎么有那个不可思议的身相?他那都是从凡夫时候,足踏实地的修出来的,老老实实修出来的。你就看看观音菩萨他欲报师长恩,他已成了等觉菩萨,还要把佛像顶到他头上,一天到晚的顶着;大势至菩萨他欲报父母恩,把父母的遗骨顶在头上;都是这么老实修行。讲观想讲到不可思议,故顺带讲到菩萨的因行——他们初发心的行门,讲一讲,这是我们大家学得到,大家可以做得到的。 余诸身相,如观世音,等无有异。此菩萨行时,十方世界,一切震动,当地动处,有五百亿宝华;一一宝华,庄严高显,如极乐世界。此菩萨坐时,七宝国土,一时动摇。从下方金光佛刹,乃至上方光明王佛刹,于其中间,无量尘数分身无量寿佛,分身观世音、大势至,皆悉云集极乐国土,畟塞空中,坐莲华座,演说妙法,度苦众生。 “余诸身相,如观世音,等无有异。”其余的身相,如观世音,这如字当作同字解,如同观世音,等无有异,没有两样,就除了头上,一是顶着化佛,一位顶着宝瓶,就这点不同,其他都一样。“此菩萨行时,十方世界,一切震动。”这再讲到大势至菩萨他的德号,为什么叫大势至?因为他的威德势力,到了至极,他走路的时候,不但一个世界动,十方世界都一切震动。震动就是地震,菩萨走路的时候,怎么叫众生遭灾?你是个凡夫,而且是业障深重,才会想到这里去,你想一想,大势至菩萨他会叫地震吗?他能叫众生遭灾吗?决不会的。那么,地震又是怎么回事呢?请看下文: “当地动处,有五百亿宝华,一一宝华,庄严高显,如极乐世界。”每正当地震之处,有五百亿宝华,那一个一个的宝华,非常庄严,而且高大显明,像西方极乐世界。他为什么要这样?他发愿要把十方世界,变成清净国土,这是他的愿力,所以有这个感应。“此菩萨坐时,七宝国土,一时动摇。”他不但走路,十方世界震动,他坐在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亦动摇。怎么知道是西方极乐世界?因为这里说是七宝国土,不但西方极乐一个世界动摇,动摇到下方,动摇到十方无量数的世界。“从下方金光佛刹,乃至上方光明王佛刹。”刹就是世界,我们这世界的下方还有下方,到最下方有个佛世界,叫金光佛刹;我们的上方世界亦还有上方,最上方的佛世界,就叫光明王佛刹。由最下方到最上方,“于其中间,无量尘数分身无量寿佛,分身观世音、大势至,皆悉云集极乐国土。”从下方到上方,世界无数,分身的西方三圣亦无数。究竟有多少?将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每一粒微尘算一尊分身的无量寿佛,和一尊观音菩萨一尊大势至菩萨;那么有无量数的微尘,就有无量数的西方三圣。这都是变化出来,皆悉云集在极乐世界。“畟塞空中”畟塞就是充满。这两个字,现在大家都很少用,故对它生疏了。就如我们坐公共汽车,常听到说:“人好多呵,塞满了!”就是这个塞。有说:“哎呀!畟的不得了!”就是这个畟。在这里,它是形容词,形容那无量无数的分身西方三圣,云集在极乐世界,充满了虚空中。“坐莲华座,演说妙法,度苦众生。”通通坐的莲华座,坐在那里干什么?演说妙法,度苦恼众生。前面第八观作圣像观之时,已经讲到那七宝行树,一一树下,各有一佛二菩萨,遍满彼国。那里讲的西方三圣之化身,已经很多了,为什么这里又讲到大势至菩萨由他坐下来的震动,化西方三圣无量数的分身,云集极乐世界,这是干什么?这是应这一类众生的根机,有这一类的众生,应该见这种境界,听这种法,他才得利益;这是各应一类众生,他是应机示现,观机逗教,有这类机,才现这个相,有这个机,才说这个法。 作此观者,名为观见大势至菩萨,是为观大势至色身相。观此菩萨者,名第十一观,除无数劫阿僧祇生死之罪。作是观者,不处胞胎,常游诸佛净妙国土。此观成已,名为具足观观世音大势至。 “作此观者,名为观见大势至菩萨,是为观大势至菩萨色身相,观此菩萨者,名第十一观。”色身相是他真正的色身,简别不是像观。“除无数劫阿僧祇生死之罪”,这是将势至观观想成功,所得到的利益。阿僧祇译中文为无量数。你若是能将大势至菩萨色身相观观想成功,得个什么利益呢?当下就可得到消除无量数个无量数的生死之罪。“作是观者,不处胞胎,常游诸佛净妙国土。”其次,若将势至观观想成功,不受轮回,不受入胎出胎之苦,当生就得神足通。念佛的人,要到往生极乐世界,才得神足通,游于十方诸佛世界。作势至观观想成功,就在娑婆世界,就得足神通,就能常游诸佛净妙国土。“此观成已,名为具足观观世音大势至。”这是将前面第十观观音接起来,叫做具足观他们的色身相。
----------------------------------------------------------------------------------------------------------------- 更多道源法师佛学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