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延寿大师:宗镜录卷第六十六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延寿大师:宗镜录卷第六十六

 

  夫既无我。亦无于人。乃至众生寿者。十六知见等。如大涅槃经云。佛言。如说名色系缚众生。名色若灭。则无众生。离名色已。无别众生。离众生已。无别名色。亦名名色系缚众生。亦名众生系缚名色。师子吼言。世尊。如眼不自见。指不自触。刀不自割。爱不自受。云何如来说言。名色系缚名色。何以故。言名色者。即是众生。言众生者。即是名色。若言名色系缚众生。即是名色系缚名色。佛言。善男子。如二手合时。更无异法而来合也。名之与色。亦复如是。以是义故。我言名色系缚众生。若离名色。则得解脱。释曰。如二手合时更无异法者。二手虽有相合。以但是一身之用。故无异法。虽非异法。若以一手。合义不成。如名色众生。虽然不异。要因名色系缚众生。要离名色方得解脱。一切诸法离合缚脱。亦复如是。维摩经云。法无有人。前后际断故。肇法师曰。天生万物。以人为贵。始终不改谓之人。外道以人名神。谓始终不变。若法前后际断。则新新不同。新新不同。则无不变之者。无不变之者。则无人矣。既前际无人。后际无寿者。中际无我无众生。世。间凡所有法。皆是意言分别。立其名相。都无实义。众生不了。妄有所得。没在其中。不能出离。是以诸佛方便说人法二空。唯识正义。于虚诳名相中而能拔出。如大智度论云。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一切法空无根本。如梦如幻等。众生在何处住。而菩萨拔出。须菩提意。谓如人没深泥而得拔出。佛答。众生但住名相虚诳忆想分别中。佛意一切法中。无决定实者。但凡夫虚诳故着。如人暗中见似人物。谓是实人。而生畏怖。又如恶狗临井。自吠其影。水中无狗。但有其相。而生恶心。投井而死。众生亦如是。四大和合。故名为身。因缘生识和合。故动作言语。凡夫人于中起人相生爱生恚。起罪业。堕三恶道。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时。怜愍众生。种种因缘教化。令知空法。而拔出之。作是言。是法皆毕竟空无所有。众生颠倒虚妄。故见似有。如化。如幻。如乾闼婆城。无有实事。但诳惑人眼。乃至佛告须菩提。若诸法当实有如毫厘许。菩萨坐道场时。不能觉一切法。空无相无所有。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不能以此法利益众生等。又云。如人远行。独宿空亭。夜中有鬼。担一死尸来着其前。复有一鬼从后而来。嗔骂前鬼。云。是我尸。何以担来。前鬼复言。本是我物。我自担来。二鬼各以一手争之。前鬼语曰。可问此人。后鬼即问。是谁死人。谁担将来。是人思惟。此之二鬼。皆有大力。实语虚语。皆不免死。我今不应妄语答鬼。便答后鬼。前鬼担来。后鬼大嗔。拔其手足。出着地上。前鬼愧之。取尸补之。补之便着。臂手足等。举身皆易。于是二鬼。共食所易活人之身。各各拭口。分首而去。其人思惟。父母生身。眼见食尽。我今此身。尽是他肉。为有身耶。为无身耶。如是思惟。心怀迷乱不知所措。犹如狂人。天既明矣。寻路而去。至前国土。见有佛塔。凡见众僧。不论余事。但问己身。为有为无。诸比丘问。汝何人耶。答曰。我亦不知是人非人。即为众僧广说上事。众僧皆云。此人自知己身无我。易可化度。即语之言。汝身本来恒自无我。但以四大和合聚集。计为本身。如汝本身。与今无异。时诸比丘。度为沙门。断烦恼尽。得阿罗汉。是故有时。于他人身亦计为我。已无我故。有时于我。谓为他人。故文殊问经云。有老人夜卧。手捉两膝。而便问云。那得有此两小儿耶。身若有我。云何不识。谓为小儿。故知横计。皆无定实。又云。菩萨作是念。诸法空。无我。无众生。而从因缘故。有四大六识。是十法。各各有力。能生能起。能有所作。如地生持。水能烂。火能消。风能回转。识能分别。是十法。各有所作。众生颠倒故。谓是人作我作。如皮骨和合。故有语声。惑者谓人语。如火烧干竹林。出大音声。此中无有作者。又如木人。幻人。化人。虽能动作。无有作者。此十法亦如是。广百论云。若随自觉执有我者。岂不但缘无常身等。虚妄分别。执为实我。所以者何。现见世间但缘身等。前后随缘。分位差别。虚妄计度。我肥我瘦。我胜我劣。我明我暗。我苦我乐。身等无常。可有是事。常住实我。无此差别。由此比知。一切我见。皆无实我以为境界。唯缘虚妄身等为境。随自妄想觉慧生故。如缘暗绳。颠倒蛇执。宝行王正论偈云。如人依净镜。得见自面影。此影但可见。一向不真实。我见亦如是。依阴得显现。如实检非有。犹如镜面影。显扬论问曰。若唯有蕴无别我者。谁见谁闻。谁能了别。乃至偈答云。如光能照用。离光无异体。是故于内外。空无我义成。论曰。现见世间。即于光体有能照用说为照者。离光体外。无别照者。如是眼等有见等用。说为见者。乃至了别者。无别见者等。是故内外诸法。等无有我。

  问。若实无我。云何世间有染有净。

  答。染净诸法。从因缘生。不由实我。何以故。颂曰。如世间外物。离我有损益。内虽无实我。染净义应成。论曰。如世外物虽无有我。而有种种灾横顺益事业成就。如是内法虽无有我。而有种种染净义成。是故无过。

  问。既人法俱空。若实无我。谁受生死依正果报。或复厌苦求趣涅槃。缚解去来。升沉等事。

  答。虽无作者。而有作业。以众缘力。至于后世。相续不断。但以识为种。能有厌求记忆等事。大涅槃经云。师子吼菩萨言。世尊。众生五阴。空无所有。谁有受教。修集道者。佛言。善男子。一切众生。皆有念心。慧心。发心。勤精进心。信心。定心。如是等法。虽念念灭。犹故相似相续不断。故名修道。乃至如灯。虽念念灭。而有光明。除破闇冥。念等诸法。亦复如是。如众生食。虽念念灭。亦能令饥者而得饱满。譬如上药。虽念念灭。亦能愈病。日月光明。虽念念灭。亦能增长草木树林。善男子。汝言念念灭。云何增长者。心不断故。名为增长。如净名经偈云。虽无我无造无受者。善恶之业亦不亡。失善恶之业因。苦乐之果报。非有人我。能作能受。但是识持。因果不亡。如古师云。众生为善恶而受其报者。皆由众生心识。三世相续。念念相传。如今世现行五蕴。犹前世识种为因。起今世果。今世有作业熏种。而为来世现行因。展转相续为因果故。又善恶之业。皆由心识而起。谓前念造得善恶业。然此一念识虽灭。而后念心识生。既心识相传不断。即能任持善恶之业。而亦不亡。以由识持故。识论云。然有情类。身心相续。烦恼业力。转回诸趣。厌患苦故求趣涅槃。由此故知。定无实我。但有诸识。无始时来。前灭后生。因果相续。由妄熏习似我相现。愚者于中妄执为我。故知厌苦求乐。舍此生彼。则验知无我。若定有我有体。则不能去来。随缘起灭。以定有故。不可移易。只为识心。如幻无定故。乃有从凡入圣之理。厌妄求真之门。则不坏因缘。能含正理。

  大庄严论问。有缚则有解。无我则无有缚。若无有缚。谁得解脱。

  答。虽无有我。犹有缚解。何以故。烦恼覆故。则为所缚。若断烦恼。则得解脱。是故虽复无我。犹有缚解。

  问。若无我者。谁至后世。

  答。从于过去烦恼诸业。得现在身。及以诸根。从今现世复造诸业。以是因缘。得未来身。及以诸根。譬如谷子。众缘和合。故得生芽。然此种子。实不至芽。种子灭故。芽便增长。子灭故不常。芽生故不断。佛说受身。亦复如是。虽复无我。业报不失。

  问。若无我者。先所作事。云何故。忆而不忘失。

  答。以有念觉。与心相应。便能忆念三世之事。而不忘失。

  又复问。若无我者。过去已灭。现在心生。生灭既异。云何而得忆念不忘。

  答。一切受生。识为种子。入母胎。由。爱水润渍。身树得生。如胡桃子。随类而生。此阴造业。能感后阴。然此前阴。不生后阴。以业缘故。便受后阴。至灭虽异。相续不断。如婴儿病。与乳母药。儿患得愈。母虽非儿。药之力势能及于儿。阴亦如是。以有业力。便受后阴。忆念不忘。

  又大智度论云。问曰。心所趣向。心为去。为不去。若去。此则无心。犹如死人。若不去。云何能缘。如佛言。依意缘法。意识生。意若不去。则无和合。

  答。心不去不住而能知。如般若中说。一切法无来无去相。云何言心有来去。若有来去。即堕常见。诸法无有定相。知心不住。为无常相。结使未断。或生吾我。如是思惟。若心无常。谁知是心。心为属谁。谁为心主。而受苦乐。一切诸物。谁之所有。即分别知。无有别主。但于五阴计有人相。而生我心。以我心故。生我所。我所心生故。有利益我者生贪欲。违逆我者而生嗔恚。爱等诸烦恼。假名为缚。若修道解是缚而得解脱。即名涅槃。更无有法。名为涅槃。如人被械得脱。而作戏论。是械是脚。何者是解脱。是人可怪。于脚械外。更求解脱。众生亦如是。离五阴灭。更求解脱。故知有识则系缚。无识则解脱。若离五阴空别求解脱者。如离此方空。别求他方空。故思益经云。愚于阴界入。而欲求菩提。荫界入即是。离是无菩提。

  华严会意问云。若准六根无我。谁造谁受耶。

  答。佛说作善生天。为恶受苦者。此但因缘法尔。非是我能为受也。若言是我非因缘者。作恶何不生天。乃堕地狱耶。我岂爱彼地狱。故受苦耶。我既作恶而不受乐者。故知善恶感报。唯因缘非是我也。如论云。因缘故生天。因缘故堕地狱。是此意也。

  问。既言无我。谁感因缘。若言无我。但是因缘自为者。草木亦禀因缘。何不生天与受苦耶。

  答。内外虽但禀因缘。因缘有二。一善恶增上业因缘。但感生天。及地狱异熟等。二善恶等流业因缘。生天者。感宝地金华。堕地狱者。感刀林铜柱等。此是因缘业作。非我能为。岂谓受报不同。而计有我也。故经云。无我无造无受者。善恶之业亦不亡。

  问。若言造业受报。但是因缘非由我者。何故有证无我者。虽有已造恶业因缘。而不感受报耶。既得无我即不受报者。故知我造恶业受报。非是业因缘也。

  答。由得无我已。即断恶业因缘。无彼因缘。故不受报。非谓有我无我。受不受也。故经云。因缘故法灭等。此之谓也。即以如实推究。我不可得。是故无我。唯六根也。外我所执外分有六尘也。非实我所有。

  问。若言唯是色聚等。无实财宝非我所者。即我等遍有。何得世人。有富饶财宝。有贫无一钱等。

  答。财宝是色。从业因生。以业增胜故。即财宝丰盈。由业不清净故。贫无一物也。此则有无因业。非是我所能为也。若言财宝实有。非由业因缘有者。即一切众生执有我所。何故有贫富不同。故知由业因缘。非我实有也。说长者多盈财宝。饿鬼无一毛覆身。业是也。破中间见闻等病故。于中间分为六识也。见闻等病。空无所有也。若言见闻等是我非是识者。如聋盲人。有我。何不得见闻等耶。既聋盲等人。虽有于我。而不得见闻者。故知见是识。非是我也。是知于此根尘识三处推择。唯有法而无我人。

  问。或言有我。由迷似生。非实有者。何不迷他为自。今既以自为自。不得为他。以他为他。不得为自者。故知自他实有。非由计生也。又但是迷心。非实有者。何不于水迷见为火。于火迷见于水。故知水火实有。不是迷生也。

  答曰。有二初者。然此分别计我。藉三缘生。谓邪师。邪教。邪思惟等。由此三缘久久熏力惯习。遂计彼为他。执自为我。此但由计有实有故。若言实有。非熏习而计有者。初出胎时。何不执自及以他身。既初出胎时。未熏习故。不计自他。故知计有自他。由妄熏故也。如说分别我执。藉三缘生故。又云。恶见熏习等。二者。凡所见执实。必迷似生。离似则无所执性。故知如计水火。由执似生也。何者。以水火似有。但是虚相。诳心。以不了相。虚执为实有。何以故。所得冷热。但是触尘。所见青黄赤白。是色法故。流相腾焰是法尘故。执实水火。但唯法尘妄见有也。如说从自心生。与心作相等是也。

  问。既亲验水火。但唯尘等。云何有水火相别。

  答。六尘不别。但是虚似有殊。即此似相。由迷执所起故。是故似之与执。但有迷生。如说饿鬼恒河见水为火喻等。此但从自心生。外非实有也。又云。凡有见自见他。皆是迷心自现。如迷东为西。然迷人西。不离悟人东。但为迷人迷故。不见悟人东也。非谓迷见西处。无彼东也。若言迷见西处。无实东者。即见西是悟。不是迷也。以无悟人东。无所迷故。既知实东谓为西者。何以人不离东也。信知众生不离佛界。佛界不离众生界。但为迷故。痴盲。对目不知见。深自悲哉。如大涅槃经云。外道先尼言。瞿昙。若无我者。谁见谁闻。佛言。善男子。内有六入。外有六尘。内外和合。生六种识。是六种识。因缘得名。善男子。譬如一火。因木得故。名为木火。因草得故。名为草火。乃至众生意识。亦复如是。因眼因色。因明因欲。名为眼识。善男子。如是眼识。不在眼中。乃至欲中。四事和合。故生是识。乃至意识。亦复如是。若是因缘和合故生。智者不应说见即是我。乃至触即是我。善男子。是故我说眼识乃至意识。一切诸法。即是幻也。云何如幻。本无今有。已有还无。乃至内外六入。是名众生我人士夫。离内外入。无别众生我人士夫。又言。瞿昙。如汝所言。内外和合。谁出声言。我作我受。佛言。先尼。从爱无明。因缘生业。从业生有。从有出生无量心数。心生觉观。觉观动风。风随心触喉舌齿唇。众生倒想。声出言说。我作我受。我见我闻。善男子。如幢头铃。风因缘故。便出音声。风大声大。风小声小。无有作者。又百论云。我若是有。应如色等。从缘而生。生定归灭。则非常住。若非缘生。应如兔角。无胜体用。何名为我。又念念灭。所以非常。相似相续。所以非断。如是佛子。远离二边。悟入缘生。处中妙理。

  问。既无我人。云何有生有死。

  答。但生是空生。死是空死。毕竟无有我人可得。如经云。一切世间法。唯因果无人。但是依空法。还生于空法。是知众生果中。但有名数。名数本空。万法何有。如法性论云。数尽则群有皆虚。名废则万像自毕。因兹以观。斯乃会通之津径。反神之玄路。是以境因名立。名虚则境空。有从数生。数虚则有寂。名数起处。皆是自心。心若不生。万法何有。所以华严经颂云。世间一切法。但以心为主。随解取众相。颠倒不如实。若能如实观之。则见自心之性。可谓会通之津径。反神之玄路矣。又净名疏。智者广释六大性无我。如经云。是身无我。为如地。此正约地种明无我也。今例作两释。一作破外人解。二约内观明义。一破外人者。外人计云。若言身无神我。那得能担轻负重。内人破言。地亦能荷负山岳。可有神我耶。次约内观解者。若毗昙明。众生是假名。地大是实法。成论明。地大亦是假名。四微是实法。今明虽复假实之殊。同是苦谛下无我行观门所摄。如地是四微所成。若一微是主。三亦是主。若一非主。三亦非主。当知无主。若内地四微所成无主者。外地四微所成。亦无有主也。若内外地无主者。此三事所成。何得有主。若无主。即是无我。故云此身无主。为如地也。又请观音经云。地大。地无坚性。地若是有者。为自性有。他性有。共性有。无因性有。四种中随计一性。即是有见。若谓是事实。余妄语。实即是刚义。是性。是主义也。若检四性不得。此为见地是无。是事实。余妄语。实即是刚。是性。是主。若见地亦有亦无。是事实。余妄语。实即是刚。是性。是主。若见地是非有非无。是事实。余妄语。实即是性。是主。若于此四句有所计执者。即是性实。是刚。是主。金刚般若经云。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着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亦着我人众生寿者。若取非法相。亦着我人众生寿者也。若不取四句。则是观地无刚性。若无刚实。则无主无我。故说是身无主。犹如地也。经云。是身无我。为如火。亦作两释。一作破外人解者。外人计有神我。云何知耶。见身能东西驰走。及出音声。故知有神我也。内人破曰。约火一法。破其两计。所以者何。火烧野草。亦能东西自在。亦是我也。又烧着竹木。出诸音声。亦是有神我也。次约内观释者。火为二微所成。无有定性。无性。即是无火也。今身为名色所成。身无定性。若身无定性。即无我也。复次此身中诸暖即是火。若外火无我。内火亦无我也。又请观音经云。火大。火性从因缘生。若从缘生。即无自性。无实。即无我。破性。及四句。类地可知。经云。是身无寿。为如风。亦作破内外观释。破外人者。外人计有寿者。云何知耶。若无寿者。何得有出入息。相续不断。内人破曰。出入息者。但风相。外风无寿者。内风岂是寿者也。次内观解者。风相触击。故轻虚自在。游中无碍。有何寿命。大集云。出入息者。名为寿命。若观此出入息。入无积聚。出无分散。来无经游。去无履涉。如空中风求不可得。风既非寿。息亦何得是寿也。又请观音经云。风性无碍。今以四句观风。若言有性有生。四句可得者。即是碍相。不得入道。若四句观风。风不可得。即是无碍。无碍故。即是入如实之际。观身三事。息非寿命。如风。故说是身无寿。为如风也。经云。是身无人。为如水。此约水种破人。亦作破外人内观解。初明破外人者。外人计有神。即是人。云何知耶。若身中无神。何能慈恩润下。曲随物情也。内人破曰。我见水能下润。随器方圆。水无神无人者。而汝能恩润顺物。亦无神无人也。今明内观解者。水为三微所成。无有定性。无性即无水。三事成身。无有定性。无性即无身。无身即无人。故说是身无人。为如水也。又解。如小儿水中见影。谓言水里有人。入水求人。终不可得。凡夫三事中生身见。谓身是人。深观三事。不见身相。即无人也。又如请观音经云。水性不住。以其住者。池沼方圆。碍之即住。非水有住性也。今检人亦如是。随诸法。得人。名。无定性。若四句检水。有性有着。即是住义。若检水四句。无性无著。即是无住。无住故。入如实际。经云。是身不实。四大为家。此是总约四大破我。说无我行也。若作破外人解。外人计云。若身中无实有神我者。今现见六情依身而住。故知实有神我也。内人破曰。现见六情依四大住。无别我神之所依也。若约内观解者。身名是一。一身不应在四我住。若一大我住。三大应无假名身。若各有者。即有四身。若即若离四句。约四大中检身不得。故知身无有实。若不得身实即身见破。身见破。即我见十六知见皆破也。经云。是身为空。离我我所者。此是第二约空种破。说无我行也。若作破外人解。外人计有我所。若无神我。何得所有。国土人物是实。所。若见实。当知我亦是实。内人破曰。若尔。所是空。我亦应空。如身中空种。空种及一切外空。是所。所空故。我亦空也。若约内观解者。即是正约空种破身见也。四大造色围虚空故。假名为身。离空即无身。若外内空不名身。今约空种检身不可得。即身见破。身见破。即离我我所也。经云。是身无知。如草木瓦砾者。此是第三检识种破我。是知说无我行也。若作破外人解。外人计云。若身中无神。那得知四时气序等事也。内人破曰。如草木瓦砾。亦犹阴阳气候逐时转变。似有所知。而非神知者。令身虽有知。如草木瓦砾。无神知也。又外人计身内有神。神使知知之。内人破曰。若神使知知。复谁使神。知。遂无使。神何须使。若无神使。即无知者。无知者。即如草木瓦砾也。若约内观。的观识种。所以者何。三事成身。命暖无知。知只是识。若谓识能知者。过去识已灭。灭故不能知。现在识刹那不住。无暂停时。亦不得知。未来识未有。未有之识。岂得有知。三世求识。知不可得。离三世无别有知。故说此身无知。如草木瓦砾也。经云。是身无作。风力所转。次约风动。助成。破识有作。说无我行也。若作破外人解。外人计身内有神我故。能执作施为。作一切事。内人破曰。此非神作。身有所作。皆风力转也。若约内观心解。妄念心动。身内。依风得有种种所作。故大集经云。有风能上。有风能下。心若念上。风随心牵起。心若念下。风随心牵下。运转所作。皆是风随心转。作一切事。若风道不通。手脚不遂。心虽有念。即举动无从。譬如人牵关棙即影技种种所作捩绳若断。手无所牵。当知皆是依风之所作也。今观此依风。不自生。亦不他生。若无生。即是空。尚不能自有。令三事成身不可得。谁是作也。释曰。夫外计内执我者。皆于地水火风空识六大种中。及身内识暖息三事等起执。今观六大三事内。唯是识之一大。世多坚执以为实我。今只用于内外三世中推。自然无我无识。内外推者。只如执识实在身内者。且何者是识。若言身分皮肉筋骨等是识者。此是地大。若言精血便利等是识者。此是水大。若言身中暖触是识者。此是火大。若言折旋俯仰言谈祗对是识者。此是风大。除四大外。唯是空大。何者是识。各各既无。和合岂有。如一砂压无油。合众砂而岂有。似一狗非师子。聚群狗而亦无。此四大种。现推无体。即是内空。死后各复外四大。一一归空。即是外空。内外俱空。识性无寄。又内推既无识。应在外者。外属他身。自无主宰。及同虚空。有何分别。内外既空。中间奚有。以因内外立中间故。但破内外。中间自虚。若识内外空者。应在心世。何者。因三世以辩识。因识以立三世。若无有识。谁分三世。若无三世。何以明识。以此三识。若不思过去。即想未来。过未不缘。即住现在。离三际外。更无有识。故祖师云。一念不生。前后际断。今则念念成三世。念念识不住。念念唯是风。念念无主宰。故金刚经云。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以因现在立过去。因过去立未来。现在既不住。过未亦无生。互检互无。彻底空寂。但有微毫起处。皆从识生。今推既无。分别自灭。分别既灭。境界无依。如依水生波。依镜现像。无水则波不起。无镜则像不生。故知非关法有法无。但是识生识灭。如金刚三昧经偈云。法从分别生。还从分别灭。灭是诸分别。是法非生灭。如是洞达。根境豁然。自觉既明。又能利他普照。故经偈云。究竟离虚妄。无染如虚空。清净妙法身。湛然应一切。是以世间粗浮。不于自身子细明察。妙观不习。智眼全盲。执妄迷真。以空作有。若能善观。即齐诸圣。如圆觉经云。尔时世尊告普眼菩萨。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问于如来。修行渐次。思惟住持。乃至假说。种种方便。汝今谛听。当为汝说。时普眼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善男子。彼新学菩萨。及末世众生。欲求如来净圆觉心。应当正念远离诸幻。先依如来奢摩他行。坚持禁戒。安处徒众。宴坐净室。常作是念。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所谓发毛爪齿。皮肉筋骨。髓脑垢色。皆归于地。唾涕脓血。津液涎沫淡泪精气。大小便利。皆归于水。暖气归火。动转归风。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当在何处。即知此身。毕竟无体。和合为相。实同幻化。四缘假合。妄有六根。六根四大。中外合成。妄有缘气。于中积聚。似有缘相。假名为心。善男子。此虚妄心。若无六尘。则不能有。四大分解。无尘可得。于中缘尘。各归散灭。毕竟无有缘心可见。善男子。彼之众生幻身灭故。幻心亦灭。幻心灭故。幻尘亦灭。幻尘灭故。幻灭亦灭。幻灭灭故。非幻不灭。譬如磨镜。垢尽明现。善男子。当知身心。皆为幻垢。垢相永灭。十方清净。善男子。譬如清净摩尼宝珠。映于五色。随方各现。诸愚痴者。见彼摩尼。实有五色。善男子。圆觉净性。现于身心。随类各应。彼愚痴者。说净圆觉。实有如是身心自相。亦复如是。由此不能远于幻化。是故我说。身心幻垢。对离幻垢。说名菩萨。垢尽对除。即无对垢。及说名者。善男子。此菩萨及末世众生。证得诸幻灭影像故。尔时便得无方清净。无边虚空。觉所显发。觉圆明故。显心清净。心清净故。见尘清净。见清净故。眼根清净。根清净故。眼识清净。识清净故。闻尘清净。闻清净故。耳根清净。根清净故。耳识清净。识清净故。觉尘清净。如是乃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善男子。根清净故。色尘清净。色清净故。声尘清净。香味触法。亦复如是。善男子。六尘清净故。地大清净。地清净故。水大清净。火大风大。亦复如是。善男子。四大清净故。十二处。十八界。二十五有清净。彼清净故。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佛十八不共法。三十七助道品清净。如是乃至八万四千陀罗尼门。一切清净。善男子。一切实相性清净故。一身清净。一身清净故。多身清净。多身清净故。如是乃至十方众生圆觉清净。善男子。一世界清净故。多世界清净。多世界清净故。如是乃至尽于虚空。圆裹三世。一切平等。清净不动。善男子。虚空如是平等不动。当知觉性平等不动。四大不动故。当知觉性平等不动。如是乃至八万四千陀罗尼门平等不动。当知觉性平等不动。善男子。觉性遍满。清净不动。圆无际故。当知六根遍满法界。根遍满故。当知六尘遍满法界。尘遍满故。当知四大遍满法界。如是乃至陀罗尼门。遍满法界。善男子。由彼妙觉性遍满故。根性尘性。无坏无杂。根尘无坏故。如是乃至陀罗尼门。无坏无杂。如百千灯。光照一室。其光遍满。无坏无杂。善男子。觉成就故。当知菩萨。不与法缚。不求法脱。不厌生死。不爱涅槃。不敬持戒。不憎毁禁。不重久习。不轻初学。何以故。一切觉故。譬如眼光。晓了前境。其光圆满。得无憎爱。何以故。光体无二无憎爱故。善男子。此菩萨及末世众生。修习此心。得成就者。于此无修。亦无成就。圆觉普照。寂灭无二。于中百千万亿不可说阿僧祇。恒河沙诸佛世界。犹如空华。乱起乱灭。不即不离。无缚无脱。始知众生。本来成佛。生死涅槃。犹如昨梦。善男子。如昨梦故。当知生死。及与涅槃。无起无灭。无来无去。其所证者。无得无失。无取无舍。其能证者。无作无止。无任无灭。于此证中。无能无所。毕竟无证。亦无证者。一切法性。平等不坏。善男子。彼诸菩萨。如是修行。如是渐次。如是思惟。如是住持。如是方便。如是开悟。求如是法。亦不迷闷。所以凡夫迷梦。怕怖生老病死。以二乘偏见厌离成住坏空。若顿悟之时。不厌不怖。全将生死法。度脱于群生。以生死性空故。如释迦如来。不离不着。生则王宫降诞。演独尊之文。老则寿八十年。示迁坏之法。病则背痛偃卧。警泡幻之身。死则示灭双林。显无常之苦。令小根者悟其迁变。俾大器者顿了圆常。故知生老病死之中。尽能发觉。行住坐卧之内。俱可证真。岂同怖厌凡小之见乎。

----------------------------------------------------------------------------------------------------------------

更多永明延寿大师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延寿大师:宗镜录卷第六十七

延寿大师:宗镜录卷第六十八

延寿大师:宗镜录卷第六十九

延寿大师:宗镜录卷第七十

延寿大师:宗镜录卷第七十一

 

后五篇文章

延寿大师:宗镜录卷第六十五

延寿大师:宗镜录卷第六十四

延寿大师:宗镜录卷第六十三

延寿大师:宗镜录卷第六十二

延寿大师:宗镜录卷第六十一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