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清静法师:都市茅棚 206、人杰地灵的舍卫国 |
 
206、人杰地灵的舍卫国 舍卫国,为中印度古王国名。又称作舍婆提国、室罗伐国、尸罗跋提国、舍啰婆悉帝国。意译为闻物、闻者、无物不有、多有、丰德、好道。又以此城多出名人,多产胜物,故称闻物国。本为北憍萨罗国之都城名,为别于南憍萨罗国,故以都城代称。佛陀在世时,波斯匿王统治此国。 波斯匿王,是中印度憍萨罗国国王,兼领有迦尸国,与摩竭陀国并列为佛陀时代的大强国。波斯匿王与佛陀同日所生,曾和佛陀辩论而结成好友,视佛陀如师,在印度与频婆娑罗王同是护持佛教的两大国王。 “波斯匿王问法”的故事: 波斯匿王第一次见到佛陀,问道:“听说你是一位大觉悟的佛陀,这是不会错的,只是我十分不解,许多修行者在深山丛林之中长住数十年,直至衰老之年尚且不能觉悟,为何你这般年轻就能证得正觉呢?” 佛陀祥和而坚定的答道:“大王!大多数人都蔑视年轻人,这是一个很不好的现象。世间上有四事不可轻视:一、是年幼的王子;二、是初生的小龙;三、是星星之火;四、是年轻的僧侣。王子虽然年幼,将来也是一国之君;小龙虽小,及至长大,可以翻云覆雨;星星之火,则可燎原。僧侣只要心能清净,守护道业,抱有救度众生的弘愿与精神,不分贵贱老幼,都能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在真理及觉悟者之前,或轻视,或恶口,将招致重罪,必须深切痛悔,才能忏除罪障。” 波斯匿王一向暴恶无信,为所欲为,从来不曾有人敢向他直心谏言。此刻,他的内心受到极大的震撼。佛陀沉默一会,向波斯匿王说道:“为王者,要爱民如子,宽大待人,切莫将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上。要济弱扶贫,要安慰烦恼的人。身为一国之君,不能听信阿谀的言词。要为人民谋取幸福,而不是要人民都来为王者效劳。” 佛陀的法语,像阳光似的照亮了波斯匿王愚暗的心,从此,波斯匿王对佛陀生起了恭敬纯真的信仰。 “波斯匿王减肥”的故事: 波斯匿王一直为肥胖的身体造成行住坐卧的诸多不便与辛苦而苦恼。 波斯匿王在苦恼之余,吩咐侍卫备车,前往拜见佛陀。痴肥笨拙的身体,靠着侍卫的扶持,好不容易向释尊作礼后,问道:“佛陀啊!我近来身体欠佳,虽然想来看您,总不能成行。现在看您身体健康,我很高兴。我不知前世犯了什么罪业,才会如此肥胖,请问要用何种方法,才能免于这种苦恼呢?” 佛陀看到国王苦恼的神情,就说道:“大王啊!人的肥胖有五种原因:一、是吃太多;二、是贪睡;三、是耽于享受;四、是不劳心;五、是不工作。基于这五种理由,身体才会肥胖臃肿。若想减肥,应当要节制饮食,努力工作,自然能恢复正常健康。”于是佛陀说了一首偈: 人当自系念,每食知节量, 是则诸受薄,安消而保寿。 国王听了偈颂,无限欢喜,吩咐御厨,以后在他进食时,都得站在旁边唱一遍偈文,以兹提醒。果然,御厨在每餐进食前,必定唱诵此偈文提醒国王,因此国王的食量渐渐减少,身体也随之轻安。 “波斯匿王丧亲”的故事: 有一天,波斯匿王的祖母过世,国王在痛失祖母之余,恨不得能用任何金银财宝、象马车乘、奴婢仆从、城池国土,乃至自己的性命,来换取祖母的生命。他悲痛已极,突然想起佛陀所说的“有生无不死,合会要当离”的话,于是,轻骑驱车前去拜见佛陀。在佛陀安详的目光下,波斯匿王收摄哀痛的心情,聆听法音:“大王!切莫愁忧,一切有生,皆归于死,这是谁也不能改变的事实。我们的色身有四件事是无法抵挡的:一、是身体老化;二、是疾病之苦;三、是死亡降临;四、是无常变化的人生。逝者已矣,来者可追。大王应当利用有限的生命,为自身与亡者植福积德,广作善事。” 波斯匿王听闻佛陀的教法后,扫除一切忧愁,欢喜作礼而去。 “波斯匿王皈依”的故事: 在佛法长期的薰陶下,波斯匿王渐渐有所体悟。有一次,波斯匿王向佛陀提起舍卫城的大富长者摩诃男往生了,留下一大笔财富,因无子息,只得将财产归于国库。摩诃男长者生前十分节俭苛刻,虽然家财万贯,却陋食敝衣,也舍不得布施贫困,供养僧伽。王不禁叹息:“世间上的人得到胜妙财利能够不起贪着,能够不放逸纵情的,实在是少之又少!” 佛陀随即说了一首偈: 贪欲于胜财,为贪所迷醉,缘斯放逸故,当受大苦报。 慧者得胜财,能自乐受用,广施作功德,生天受福乐。 波斯匿王听了这首诗偈,心生欢喜。在佛陀谆谆教诲下,渐渐匡正言行,皈依三宝,不但是一位英明的君主,也成了佛陀忠诚的护法弟子。 佛陀“诞生迦毗罗,得道摩竭陀,说法波罗奈,涅槃拘尸那。”据《分别功德论》卷二载:“佛陀于舍卫国前后居止二十五年,较住于其他诸国长久,由于此国最妙、多珍奇,人民知义理;而祇洹精舍特有神验,当众僧讲集时,有猕猴数千前来,在左右观听,寂静无声,诸飞鸟亦普皆来集;以此国多仁慈,故异类影附。”《大智度论》卷三载:“舍卫城为佛出生地,为报生地之恩,故多住此。”诸经典中,常见其名。佛陀在舍卫国前后住了二十五年之久,许多圣典就是在此处宣说的,例如:《阿含经》、《贤劫经》、《弥勒下生经》、《弥勒上生经》、《大宝积经》、《阿弥陀经》、《文殊般若经》、《金刚经》、《楞严经》等,可见佛陀对于该地弘化的重视,而波斯匿王护教的功德,也影响极为深远。 舍卫国居民九十万人,佛陀于此居住前后近三十年。国中居民有三十万人皈依佛陀,并有很多证阿罗汉果位;有三十万人听说过佛陀,但未随佛修学;有三十万人从未听说过有佛出世。可见“正法、像法、末法”的三期法运现象在当时的舍卫国同时存在。在我们感叹“现处末法,众生难度”时,应深知不是法末,而是人末。 是故,诸佛子当发大愿: “击法鼓,建法幢。曜慧日,除痴暗。修六和敬,常行法施。志勇精进,心不退弱。为世灯明,最胜福田。常为师导,等无憎爱。唯乐正道,无余欣戚。拔诸欲刺,以安群生”。——《佛说无量寿经》
----------------------------------------------------------------------------------------------------------- 更多清净法师佛学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