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玛欣德尊者:《业的分类》三 |
 
玛欣德尊者:《业的分类》三 将录音整理成文字的工作, 由众多居士共同努力完成,但尽管这样, 也不能保证里面完全没有错漏,未经尊者最后校对, 仅供大家学习参考,不宜公开。 第四期宝峰禅寺止观禅修营 《业的分类 三》 玛欣德尊者讲于江西佛学院 我们大家一起来礼敬佛陀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àsambuddhassa.(3X) 礼敬彼世尊、阿拉汉、正等觉者! (三遍) 各位àvuso,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大德们: 晚上好! 我们今天晚上继续一起来学习业的分类。我们在讲到业的分类的时候,已经讲了依照四种分法中的依作用来分是:令生业、支持业、障碍业、阻碍业;依照业的成熟的顺序来分可以分为重业、近死业、惯行业和已作业。我们前天晚上在讲重业的时候,举出了Devadatta提婆达多由于造了出佛身血和分裂僧团这种重业而堕到地狱里去。接着我们又讲到近死业,也就是临终的时候所造下或者说所忆起的业,前天晚上讲到玛塔衮达理的故事:玛塔衮达理临终的时候,佛陀去看望他,到了他家门口,由于他对佛陀生起很强的信心,这种信心是在他临终的时候造下,因此他投生到33天界。 关于近死业,我们今天继续讲另外一个故事。讲唢呐的父亲的故事,唢呐的父亲是一个猎人,他一生都在打猎,因此造下很多的不善业恶业,到他年老再也跑不动,再也没力气去追赶那些动物的时候,他到他儿子的寺院里面出家,他的儿子唢呐却是一位阿拉汉圣者。这位唢呐尊者的父亲出家不久,由于已经年迈,有一天他躺在床上病得很重,看来就快不行了。在这个时候,他看到了从地上跑出很多很大的狗要咬他。他就跟唢呐尊者说:“尊者!尊者!你来帮我去赶那些狗,那些狗老是要咬我。”这时唢呐尊者因为阿拉汉圣者,他知道这是地狱的趣相,地狱的狗要来咬自己的父亲,也就是父亲即将要投生到地狱中将要经历到的。由于唢呐尊者很有智慧,于是他就叫其他比库把这位老尊者抬到佛塔的平台那里去,然后叫那些沙马内拉去采一些花拿到父亲跟前。他说:“àvuso(贤友)啊,现在这些花将以你的名义去供养佛塔,你应该为这种善行,对你这种供养功德感到欢喜。”这位老比库见到用花供养佛塔,他对拿花去供养佛塔这种所缘感到很满意,这个时候,就对他的儿子说:“你天界很漂亮的母亲已经来了,已经从天界那里来迎接我了!”说完这句话他就去世了。而唢呐尊者对这个结果感到满意。为什么呢?因为按照业果的法则,他的父亲将会死得很惨,而且下一生将会很痛苦。然而就在他临终的时候呢,使他下一生至少很短的时间内将有个很好的果报,而且在天界也可能听闻到其他圣者的说法,因为天界有很多说法的天人、天子。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报恩的方法,正是因为如此,在佛教的传统上,很注重劝临终的人升起善心,让他去做一些善事,这个我们等会再说。玛塔衮达理和唢呐尊者的父亲的故事是属于善的业而投生到善趣的。 现在再讲一个以不善业投生到恶趣的故事。佛陀在世的时候,在舍卫城有一个尊贵的家庭,他们有一个孩子叫底瑟,底瑟后来出家加入了僧团成为一名比库。有一年在过雨安居的时候,他得到一块有8平方米的布。过了几天,雨安居已经结束了,于是他就把这块布交给他姐姐,然后就请裁缝师去剪这块布替他做袈裟。他姐姐拿到这块布,就想:‘这块布太粗糙了,它不适合我弟弟。’于是就把这块布重新捻过,织过,变成了很细腻的9平方米的布,织完后交给他弟弟,他弟弟一看说:“这不是我的布,我的布很粗,没有那么细的。”她的姐姐就把整个过程告诉了他:“这确实是你的布,只不过是我把它重新再整理过,拆一拆再重新织过。所以现在看上去比以前更细腻,而且比以前更大。”然后她姐姐就去送一些食物给裁缝师,要求他一定要把袈裟做好一点,并说做好后给他加工资,于是裁缝师就做了一件很精致、品质很高的袈裟。 当这位底瑟尊者拿到袈裟后感到很高兴,就把它晾到竹竿上。就在那一天晚上,底瑟尊者由于消化肠道出了问题,在睡梦当中去世了。按照僧团的规矩,如果一位比库死了,他的财产、他的袈裟等等可以让给照顾他(看病)的人。假如没有照顾他的人,那么就由僧团去分他的财产,比如他的衣、钵就由僧团来分。当时那些比库就准备去分他的袈裟,这个时候,佛陀在他的驻地、他的精舍里,知道原来底瑟尊者由于在那天晚上,在他睡觉前经常想着那件袈裟,他为那件袈裟感到很满意,很染着这件袈裟,结果就在那天晚上他就死掉了。死了之后,他就投生为那件袈裟中的一只臭虫。由于他临死的时候,他想起他的袈裟,这属于贪,是属于不善心。于是它投生为袈裟里的臭虫,它听见那些比库想要分他的袈裟的时候,这只臭虫就在那边叫,你们这些人不应该瓜分我的财产。于是佛陀就叫阿难尊者过来,吩咐说:“阿难,你去叫那些比库暂时不要动那件袈裟,等七天过后再分。”于是阿难尊者就把佛陀的意思传达给那些比库,其他财产可以分了,只剩那件谁也没有穿过的袈裟。 等七天过了,到了第八天,僧团来分那件袈裟。当时那些比库们感到很诧异,为什么佛陀要这样做呢?他们去问佛陀,佛陀就说:“由于这位底瑟比库在临终时升起了不善心,他贪着那件袈裟,于是他死了就投生到那件袈裟里成为一只臭虫。如果那个时候你们继续再分的话,它会对你们升起嗔恨心,由于他对你们生起嗔恨心,你们的功德很大,将会使它死了之后堕入地狱。然而由于你们没有去动那件袈裟,所以它就可以很放心地住在那件袈裟里面,过了七天,它的寿命完了,他现在就投生到天界,投生到33天去。”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佛陀就说了一句偈颂:“世间的人都沉迷于欲乐,就好像铁会被铁锈所腐蚀一样,同样的欲乐腐蚀众生的心。”这就是说一个人在临终的时候升起的心念跟他下一生很有关系。如果他升起的是善心,他很可能投生到善界,如果他升起不善心,那他就可能投生到不善界。正如佛陀曾经这样说过:“诸比库,如果一个人在升起贪心、嗔心、痴心的那一刹那死掉的话,他必定将会堕落到苦界、恶趣、堕处。就好像一块石头你一放下,必定就会掉在地上一样。”所以我们应当要好好地守护我们的心。经常要想到,当我们升起不善心,如果在这一刻你死掉了,那你下一生在哪里呢?所以对凡夫来说很危险,正是因为近死业很容易影响到一个人下一生、整一生的。 而且我们在以前,前几天晚上我们学过了令生业,令生业可以决定一个有情的一生的。所以如果近死业做得好(升起善心)会影响到下一生,如果是投生到天界,那里的寿命很长,很长,他将会享受很长很长的快乐。而如果生起的是不善心(即使一个善人都可能会在临终时升起不善心),他将会堕落到不善的地方去。因此近死业是很重要的,在临死时一定要把握好最后那一念。 下面我们再讲依成熟顺序而产生的业——惯行业。惯行业的意思就是经常做的业、经常造的业。经常造善业的话,这种善业就成为一种习惯。如果一个人经常做恶业,这种不善业也可以成为一种习惯。善的惯行业,比如一个人布施、持戒、禅修、礼佛等等,这些都是属于善的惯行业,也就是一个人经常多做善业,多积累功德。恶的惯行业比如屠宰、打架(打打杀杀)、捕鱼、打猎等等。恶的惯行业也跟一个人的职业、习惯、性格有关系。一个人如果经常做,他将会形成一种习惯,这种业就称为惯行业或者称为惯习业。 这里我们讲一个关于遵达的故事。遵达是一个屠夫,他生活在王舍城,他的家就在竹园精舍附近。虽然他的家离竹林精舍很近,然而他从来不去拜见佛陀和礼敬僧团,继续做他杀猪的职业。每天早上他去杀猪,而且他有个很坏的习性,每次杀猪前都要虐待那些猪,之后才杀死它们。他就这样干了很多年,很多人都知道遵达是个很残忍、没有慈悲心、慈悯心的屠夫。后来有一天遵达得了一个怪病,他简直像疯了一样,就用四肢在地上爬,嘴里发出像被杀的那些猪般的嚎叫声,很凄厉。他的邻居和亲戚都想要抓住他,但是没办法,他就是很大力,用四肢在屋里到处爬,后来他的家人硬把他抓起来锁在家里,他还是一直很痛苦地叫,就像他平时杀的猪一样日夜地叫,没办法睡觉。住在附近竹园精舍的比库窃窃私语说:“哎呀,这个遵达真的太残忍了!已经7天7夜了,他还不停地在那边虐待那些猪,杀猪就杀猪,他还在那边虐待猪。” 后来他们去问佛陀:“为什么遵达还在那边吵,那些声音传来这边已经七天七夜了。”佛陀说:“这个遵达其实现在不是在杀猪,他现在就快要死了。临死之前,他一生杀猪的业报已经成熟了,他现在遭受的痛苦就像平时被他虐待那些猪一样。他全身都很痛苦,而且他将在痛苦中死去。过了这七天七夜,他就要死去,而且死去后他将投生到地狱中去。”这就是一个惯行业的例子。一个人经常杀生、网捕鱼、打猎,或者经常从事那些不善的职业,由于经常在做,所以在他临终的时候,这种业就成为一种习惯,很自然就会呈现在那里,或者看见他杀猪、或者看见他在从事那些杀啊、邪YIN啊、偷盗啊,喝酒的人可能看见他在酗酒啊等等。这种恶业成熟了之后呢,他就会随着他的业投生到地狱里去。 下面我们再讲另外一个属于善的惯行业的例子。当佛陀住在沙瓦提城的时候,提到三米伽这个居士的故事。三米伽是萨瓦提城一位很有钱、很有名望的长者,非常乐善好施,很喜欢帮助那些贫困的人,而且对佛陀、法、僧团很有信心。他经常供养僧团,而且经常劝他的亲戚、朋友也一起供养僧团。他自己持戒清静,而且也劝他的亲戚、朋友守护好戒律。他经常去寺院里听闻佛法,而且他也劝他的家人,朋友去听闻佛法。他自己有禅修而且也经常劝他的家人和朋友禅修。正是因为他经常做布施、持戒、禅修、听闻佛法,后来他证得初果。而且他佛法也学得很好,对三藏非常熟悉。不仅如此,他还成立一个组织,专门帮助贫困的穷人、布施僧团的一个组织。这个组织下面有很多的成员,而且这些成员下面又有很多下属,于是他们经常去做布施,帮助那些有需要的穷人。很多年来,他一直做着这样的善行,到他已经年纪很老,临终的时侯,他躺在病床上对儿女说:“儿女们啊,我现在很想要听经,你们可不可以到给孤独园邀请几位尊者来为我念念经呢?我想要听闻经典。”于是他的儿女就去到给孤独园,邀请了几位比库尊者到他家里帮他诵经。那些尊者到三米伽家里,就对三米伽说:“居士啊,很多佛法你都听过了,都懂了,而且你也精通佛法三藏,你现在想要听哪些经呢?”三米伽他就说:“虽然我懂很多佛法,但在这个时候我很想要听《大念住经》。因为《大念住经》已经涵盖了佛陀教导修止观的心要,很多修行的方法都在里面,所以我想听《大念住经》。” 于是比库们就开始念这部《大念住经》,三米伽很留心地听。这时候,他见到了在他的上空出现了六辆马车,是六辆装饰的很豪华的花车,在天上边转来转去,每辆车上都坐着一个很漂亮、很光明的天子。当这些天车到了三米伽的床前,这些天人对三米伽说:“三米伽,请你上我的车来。”每一辆都邀请他。三米伽想继续听经,他就说:“等等!等等!”。而那些念经的尊者听到三米伽说:“等等!”还以为他要他们停下来,于是他们就离开三米伽的家。三米伽的儿女看见父亲这很反常的行为,就想父亲一生人都乐善好施,而且对佛法都很恭敬,但今天在他临终的时候竟然神志不清,按照平时他的习惯,他一定会很尊重这些尊者,一定会很认真地聆听佛法,但是临终的时候他竟然叫那些尊者们走。他们一想到这些就觉得很伤心,于是在那里哭。三米伽很专心地在那里听着听着,忽然诵经的声音不见了,然后又听见他的儿女们在哭。他就睁开眼睛问:“你们哭什么?”他们就告诉他:“父亲啊!我觉得很伤心。你平时都神志清晰,你对佛法很恭敬,为什么在这个时候你要赶那些尊者们走呢?”“我哪里有赶那些尊者们走啊?”“你刚才不是叫他们等一等吗?” 三米伽就说:“是这样的,你看现在上面有6辆天车,他们都要邀请我上到天车那里,我是叫他们等一下,我想要把这经文听完。”这六辆天车其实是从六个天界来的四天王天、三十三天、焰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这六个天界都想邀请这位大善人投生到他那里去。说了之后呢,他的儿女就说:“哪里有什么天车啊?我都看不到。”(为什么他看不到呢?因为这六辆天车是属于趣相。)三米伽就说:“哦,你们确实看不到。这样吧,你们去准备一个花环。”准备好之后呢,他说:“现在六个天界都想邀请我去,那我想问你,哪个天界最好啊?”他的儿女们就说:“兜率天最好。因为佛陀的母亲跟一切菩萨的最后第二生都会在兜率天居住,而且兜率天的天人很多都是修行人。”三米伽就说:“好吧!你们拿这个花环,发个愿说让这个花环停留在兜率天的天车上。”他的儿女们就发愿说:“让这个花环停留在兜率天的天车上。”并把花环往天上一丢,结果这个花环就掉落在兜率天的天车上,其他的5辆天车就不见了。他的儿女们只看见一个花环在天空中飘来飘去,但他们也看不见天车。于是他们就相信:“噢!确实父亲说的没错。”那这个时候,三米伽就对他的亲戚们说:“儿女们,亲戚们,朋友们,再见了!你们应该要继续很好地布施、持戒、修行,以后我们在天界再见吧!”说完,他就含笑离开人间。 他的儿女处理完后事,就到给孤独园去见佛陀,把三米伽的事情告诉佛陀,并问:“世尊啊!我们的父亲现在投生到哪里呢?”佛陀说:“你们的父亲三米伽现在如愿的投生到兜率天了。”于是佛陀就诵了这样的偈颂:“如果一个人经常造作善业,他会在现在欢喜,未来也很快乐。在现在,当他想到自己的善行,他会感到很满意、快乐,而在未来世当他投生到天界或人间的时候,他会更加快乐。”这就是说一个人经常做善业,已经成为他的性格、他的习惯。在他临终的时候,他经常做的善业自然而然就成熟,而使他投生到他应该去的地方。 下面我们再看第四个依照业成熟的顺序的业——已作业。已作业就是曾经造做过的业。这种业不包括上面那三种业(重业、近死业、惯行业),但它又足够强到导致结生的业。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在他的一生当中,善事也做,恶事也做,没有特别明显的恶业和善业,也没有特别明显的习惯,善恶参半,这个时候,这些业在他临终的时候可能会成熟,或者会忆起他曾经做过的小事情,他会依照这个业而投生。而我们在上一节课曾经讲过了,斯里兰卡咖喱亚尼河畔的一个渔夫的故事,大家还记得吗?这位渔夫经常打鱼,但是他曾经三次供养过他那个村里的一位大长老,这位长老是一位阿罗汉圣者,所以他的功德很大。虽然他是一个渔夫,但是在他临终的时候,他发现天界的影像竟然出现,原来是他曾经供养过阿罗汉圣者的业成熟了。于是他在临终的时候说了一句:“那位大长老救了我。”这就是已作业在临终时成熟的一个例子。虽然他是一个渔夫,但他曾经供养过一位圣者,正是因为这种业使他投生到天界。 我们来讲一位缅甸比库的故事。他今生是比库,在观缘起的时候,曾经观过自己的前几世。他观到他的前三世,当时的缅甸是英国殖民地,他是位女子,是位很漂亮的贵妇人,他看到当时的影像是一位穿白衣服的贵妇人。这个贵女人有个不好的习惯,爱赌马。当时在英国殖民统治下有赌马的习俗,这是种不好的风气。在她临终的时候赌马的一幕就出现了,看到赌马,她的心很高兴,结果她死了之后,投生为一匹穆斯林的马。那个穆斯林对这匹马不好,经常不让它吃饱,而且还要拉很重的东西,很累很辛苦。但幸好,这位穆斯林就住在一个寺院附近。当这匹马老到快不行时,正好听见寺院的僧侣们在诵经,说道:“萨度!萨度!萨度!”它的心感到很高兴,结果今生就投生为缅甸人,但是由于他过去的业,他投生为很平庸的人,曾经当过兵。由于他过去的业,他很喜欢看那些马很辛苦地跑,所以他在前一世投生为马时,也是经常要拉很重的东西,做得很辛苦。今生也是,他当兵时是做下等的兵,经常要背很重的东西,经常要拉练,很累、很疲劳。这是他过去赌马,以其他的众生劳累、劳碌为乐的缘故,而且他与生俱来不知什么缘由很恨穆斯林,很讨厌那些回教徒,后来他观察过去世时才知道,原来是他过去被穆斯林虐待。这也就是他赌马,曾经经历过的事情在他临终时成熟而使他投生为一匹马。 我们再讲一个佛陀在世的时候的故事。在舍卫城,有一个专门做花环的世家,这个世家不是很高贵,有一个女儿叫玛丽伽,有时也叫茉莉夫人或叫做圣曼夫人。玛丽伽长到16岁时,婷婷玉立,不仅很漂亮而且很有智慧。有一天她把准备好的午饭放到篮子里后,就跟一群女伴一起去玩。当她走到半路的时候见到一群沙门出家人在挨家挨户托钵。她看见一位很高大、英俊的沙门出家人,就把她的饭倒到他的钵里面去。然后那位沙门就把钵放下去接她的饭食。这位很高大、很庄严的沙门就是佛陀。话说,这个小女孩把饭倒到他的钵里面去后,就感到很高兴并唱着歌去花园里面去玩了。佛陀看到这一幕,就发出微笑。旁边的阿难尊者看到佛陀微笑就问佛陀说:“bhante(尊者)啊,你不会无缘无故的微笑,请问如来是以何因缘微笑呢?”佛陀说:“你看到这个小女孩没有?这小女孩因为供养如来的功德,她今天将会成为这个国家的王后。”这简直是很难令人置信的,是不是? 话说这个国家乔萨罗国刚刚跟邻国发生了战争,当时这个国家的国王叫波斯匿王,他打了败仗,骑着马垂头丧气的回到自己的王城,当他经过花园时,听见花园传来一曲很好听的歌声。这首歌是赞颂那个出家人是多么的庄严,而她的心情是多么的好、多么欢喜。波斯匿王被歌声迷住了,于是他就把马骑到花园里去,结果他见到一个16岁很漂亮的小女孩,其他女伴见到武士来就都吓跑了,只有这位玛丽伽小女孩毫不畏惧也不害羞,还走过去拉住那马的缰绳。波斯匿王就问:“小姑娘,你结婚了没有?”古印度人很早就结婚,一般16岁就可以出嫁了。好像我们的菩萨一样,也是16岁结婚的。玛丽伽就说:“我还没有。”于是波斯匿王就跳下马来,把他的头枕在玛丽伽的膝盖上,然后邀请她:“我现在送你回家。”然后波斯匿王上了马,把那小女孩也拉上马,送玛丽伽回家。当国王回到王宫之后,就在那一天晚上,派了一个盛装的队伍去迎娶这个小女孩。回宫不久就封她为王后,这个就是玛丽伽夫人,茉莉夫人或叫圣曼夫人。 当玛丽伽被封为王后之后呢,第一件事,就是马上跑到给孤独园去问佛陀关于业报的问题,她问佛陀4个问题:“为什么有的女人既漂亮又富有、又有威势(影响力)?为什么有的女人虽然漂亮,但很贫穷也没有威势?为什么有的女人很丑陋,但很富有、有威势?为什么有的女人既丑陋,又贫穷又没有威势?” 于是佛陀就回答她:“如果一个人经常心平气和,对一切众生都有慈悯心,不去虐待众生,听到别人的批评也不发怒,不经常生气,如果她经常布施,没有妒忌心,这种女人下一生将投生为既漂亮又富有,又有威势的女人。如果一个女人不容易生气,经常心平气和,但是她很吝啬,而且妒忌心很重,那下一生她将投生为虽然漂亮,但很贫穷也没有威势的女人。如果一个女人经常爱生气,稍微听到一些不合耳的事情,就大发脾气,爱动怒、动肝火,但是她常布施、没有妒忌心,她不妒忌其他人的成就,那么她下一生将投生为很丑陋、但很富有、有威势的女人。如果一个女人脾气又坏,又吝啬、又爱妒忌,如果她下一生很有幸投生为人的话,她将既丑陋、又贫穷又没有威势。” 佛陀这样说了之后,玛丽伽把佛陀的这些话记在心里,从那时开始,她就非常善待周围的人、她的臣子,她对一切人都很和气,不容易生气、不动怒,而且她经常乐善好施,帮助贫困的人、供养僧团。还有她不妒忌,随喜一切人的成就,同时她也具备一个作为贤妻良母的5个美德:她比他的丈夫早起、晚睡,听从她丈夫的话、很谦恭,从来都不恶骂、嫌她的丈夫。连那些尊者,那些比库们都经常赞叹玛丽伽的善德。当然了,即便如此,夫妻之间经常吵吵闹闹也是有的,他们经常有些小过节,也经常吵架。 有一次,波斯匿王邀请佛陀到宫里应供,玛丽伽夫人就不在场。佛陀就问:“每次玛丽伽夫人都在,为什么这次不在?”国王就说:“哎呀!那个女人现在得势了,她就以为自己了不起!”佛陀跟波斯匿王说:“你叫玛丽伽夫人来听故事。”波斯匿王很不情愿地叫了夫人来。两个人坐着听,佛陀讲了他们过去生的故事。过去生他们曾经也是一对很恩爱的夫妻,后来有一天晚上山洪暴发,发了大洪水,把他们两个分散了,他们很痛苦,那场大洪水成为他们一生中的遗憾。他们听到了之后,心就转变了,从那时候开始,他们就再没有经常吵吵闹闹了。 他们也是经常会生气的,后来有一次他们又生气了,特别是波斯匿王,经常生玛丽伽夫人的气。虽然玛丽伽夫人很贤惠,但是她也经常惹国王生气。这一次,国王对玛丽伽视而不见,后来佛陀又去了之后,又给他们讲了个故事。波斯匿王在过去生曾是一个王子,玛丽伽夫人是他的妻子。很不幸王子后来得了麻风病,他必须跟当时的那些人隔离,被迫去到一个森林里面居住。当时的玛丽伽夫人不仅没有嫌弃她的丈夫,而且放弃了荣华富贵的生活而到森林里陪伴着她的丈夫,一起过着很艰苦的生活。后来由于当时的玛丽伽的积德、贤惠的缘故,所以这个王子的病慢慢的好了。当王子回到自己的国土之后就当了国王,之后呢,这个国王就好了伤疤忘了痛,把以前很辛苦照顾他的贤妻抛到一边,喜欢其他的女人,经常沉溺酒色,后来又发生一件事情使他想起他的妻子的贤惠。佛陀通过这些故事就把他们之间的小矛盾化解了。 玛丽伽夫人对护持僧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一位佛陀出世只有一次是无比的布施,这个无比的布施就是玛丽伽夫人出谋策略的情况下促成波斯匿王做的。 很不幸有一次,当玛丽伽夫人在自己的浴室洗完澡准备擦脚的时候,她的爱犬跑进来,看到玛丽伽夫人伏下身子,它就趴到玛丽伽夫人的背后,玛丽伽夫人当时没有阻止它。正好这一幕就被刚好经过的波斯匿王在窗口外看到了。他等玛丽伽夫人洗完澡之后,很生气地责怪她:“你怎么可以跟你那条狗做这样的事情呢?”玛丽伽夫人说:“我没有啊,我做了什么事情?”“我亲眼从那个窗口看到的,你还抵赖?”“哎呀,那个窗口是怪怪的,不信你进来看。”然后波斯匿王就进去,玛丽伽夫人也假惺惺的也在窗口外看。看了之后,她就责怪波斯匿王:“夫君啊!你怎么可以跟一只母羊做这么下流的事情啊?”因为波斯匿王不是很聪明,就认为这个窗口确实有点怪怪的,于是没有再继续追究。正是因为玛丽伽夫人不仅做了这件错事而且还撒谎,为这件事情,她欺瞒了自己深爱的夫君,因此她耿耿于怀,放不下心,但是又羞于启齿,没办法把这件事讲出来。一直到佛陀即将入灭那一年,也就是佛陀79岁那一年,玛丽伽夫人比波斯匿王先去世了,因此我们知道玛丽伽夫人去世时应该还很年轻,由于波斯匿王深爱着玛丽伽夫人,所以对玛丽伽夫人的去世感到很伤心,几乎连饭都不吃,变得很憔悴。 而话说玛丽伽夫人她在临终的时候,还是记起这件欺瞒丈夫的事情,结果就是因为她做的这件错事,投生到地狱里去。波斯匿王为爱妻的去世感到很伤心,于是就茶饭不思,跑到给孤独园想要请教佛陀。他想问佛陀:“爱妻将会投生到哪里?”而佛陀也知道,玛丽伽夫人由于临终时想起自己所做的那件错事,投生到地狱里面去。由于波斯匿王还是个凡夫,而玛丽伽夫人,我们也可以从很多迹象可以判断出她仍是凡夫,虽然她经常有机会亲近佛陀,为什么呢?因为玛丽伽夫人还会跟狗做那些事情,还会撒谎,所以我们可以肯定她是凡夫。因为一位圣者是不可能撒谎的,还有她还会投生到地狱里面去,这也证明了她是个凡夫。而波斯匿王因为只是个凡夫,他信心还没有坚固,所以佛陀为了保护他的信心,就用神通让波斯匿王来了之后,就忘了要问佛陀的问题。然后佛陀为他说法,他听完后就很高兴地回到他的王宫。一回到王宫,他就想起:“我去佛陀那里,是要问玛丽伽夫人投生到哪里?怎么我忘了?”于是第二天,他又要去问佛陀他的爱妻投生到哪里?然后又去见佛陀,佛陀又用神通使他忘记问题,又跟他说法他又很高兴,然后就又回到王宫,又回想起今天我怎么又忘了。第三天也是…….这样来来回回七天,他都忘了他要问的事情。一直到第八天,因为玛丽伽夫人在临终时忆起她所做的不善业,那件错事,特别是她内心的那份内疚、那份悔恨使她投生到地狱,但是她经常做很多善业,所以她堕落地狱就像拍球到地上马上会弹起来,七天过后玛丽伽夫人投生到兜率天。 直到第八天,波斯匿王就说:“我怎么那么蠢,七天都忘记问,今天我无论如何一定要问。”他不知道是佛陀使他忘了。于是他去礼敬佛陀,这次他没忘了问,佛陀说:“你的爱妃玛丽伽现在已经投生到兜率天。”这时波斯匿王很高兴:“我的爱妃是这么好的贤妻良母,她经常积种种的善德,她不投生到天界,还会投生到哪里去呢?”他对这个结果很满意,但是他不知道妻子埋藏在心里的隐私,一直到她死了都不知道。这也是一个已做业,可以使人投生的例子。 我们知道业的成熟的次第分别是依照重业、近死业、惯行业和已作业来发生的。我们将在后天晚上继续学习业的其他分类。 好,我们现在大家一起来做回向: Idaü me pu¤¤aü, àsavakkhayàvahaü hotu. Idaü me pu¤¤aü, nibbànassa paccayo hotu. Mama pu¤¤abhàgaü sabbasattànaü bhàjemi, Te sabbe me samaü pu¤¤abhàgaü labhantu. 愿我此功德,导向诸漏尽! 愿我此功德,为涅槃助缘! 我此功德分,回向诸有情! 愿彼等一切,同得功德分! Sàdhu! Sàdhu! Sàdhu! 萨度!萨度!萨度!
---------------------------------------------------------------------------------------------------------------- 更多玛欣德尊者佛学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