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白话文:禅宗七经之楞伽经 卷一 一切佛语心品第一 第三章 藏识依缘生识浪之一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白话文:禅宗七经之楞伽经 卷一 一切佛语心品第一 第三章 藏识依缘生识浪之一

  本章有二节: 一 四种因缘生眼识其余诸识亦如是 二 参与修禅实践才能了知藏识的作用

  第一节 四种因缘生眼识 其余诸识亦如是

  经文

  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所说心、意、意识五法自性相,一切诸佛菩萨所行,自心见等所缘境界,不和合。显示一切说,成真实相,一切佛语心,为楞伽国摩罗耶山海中住处诸大菩萨,说如来所叹,海浪藏识境界法身。

  白话解

  大慧菩萨对佛说:关于心、意、意识五法的性质和作用,关于佛和菩萨对自己心中显现的心、意、意识所缘的内外境界,为什么不和合,这些问题都跟藏识有关。藏识的理论,是如来赞叹的、最奥妙的、最完善的理论,藏识与五识身转化的关系,实在太深奥了,不好理解,恳请世尊为参加这次楞伽山法会的大菩萨们再说明白像海浪那样的藏识境界法身。

  经文

  尔时,世尊告大慧菩萨言:四因缘故,眼识转。何等为四? 谓自心现摄受,不觉无始虚伪过色习气,计着识性自性,欲见种种色相。大慧,是名四种因缘。

  白话解

  佛告诉大慧:以眼识为例,眼识转生,有四种因缘:一、眼根本具的摄受尘境的视觉功能,二、不容易觉察到的自心存在的妄想思维习气,三、执着贮存在自己心里的识相自性,四、爱见种种色相的欲望。由这四种因缘生起眼识。

  经文

  水流处藏识,转识浪生。大慧,如眼识,一切诸根、微尘、毛孔,俱生、随次境界生,亦复如是。譬如明镜,现众色像。

  白话解

  像流水一样,在心中不停流淌的藏识,引起转识,像眼识一样,依种种因缘生,生起现识。在人身体里里外外有感觉功能的所有根身,甚至微细的毛孔,或俱时顿生,或渐次而生。如同明镜映出色像一样,转生现识。

  经文

  大慧,犹如猛风吹大海水。外境界风飘荡心海,识浪不断。因所作相,异不异①。

  [注]

  ① 因所作相异不异 集注说:因,指第八识藏识。所作相,指前七转识依藏识而作,所缘各异,所以其相各异。都是依因缘起,无自性,所以不异。

  白话解

  像猛风吹大海水生起波浪一样,外境界的相风吹荡藏识心海,不断涌起诸般识浪。依不同的因缘作出种种幻相,非一非异。

  经文

  合业生相,深入计着①。不能了知色等自性,故五识身转。

  [注]

  ① 合业生相,深入计着 依楞伽经集注说,依藏识变起根身器界,名为“生相”。无名所覆,第七识执着第八识为实有的内自我。前六识(业识)熏习而异熟成的藏识,与前六识互相为因。而凡夫不知道这些道理,就深深执着所生相为真实的自我。

  白话解

  藏识种子与业识结合互相为因,辗转相生。凡夫把虚妄的幻相执着为实有。不能了知色、声等尘境虚妄的自性,自心攀缘不已,从而五识身不断转生,无了无休。

  经文

  大慧,即彼五识身,俱因差别,分段相知①,当知是意识因。

  [注]

  ① 分段相知 有两种生灭现象,一种是分段生灭,一种是变易生灭。前五识依各自的种子而生,这就是差别,所以各不相知。当知道意识是依前五识在心中的前尘影事而生的。所以也把意识归于分段生灭。变易生灭是六识灭后,因无始以来妄想熏习的、与生俱来的习气所生。

  白话解五根生起五识的功能,各有不同,展转相生,前后境界有别,五识身前段灭、后段生,如此前灭后生,亦有明显的分段差别。所以凡夫的五识身是分段相知的。五识种子贮存于藏识,前尘影事形成法尘,意根与法尘结合就是意识转展相生的因。

  经文

  彼身转,彼不作是念,我展转相因。自心现妄想计着转。而彼各各坏相俱转,分别境界,分段差别。

  白话解

  凡夫六转识前灭后生,各自都是了别自己相应的境界,他不会想这是我自心展转相因而生。其实这都是自己心中显现的、妄想执着的幻相,随生随坏灭,凡夫对当前境界妄计分别,而起分段生灭。

  集注说:

  彼诸识等,各了自境界者,谓色是眼色境,乃至阿赖耶识是第七识境,根身种子器界是藏识境。以众生不知,故执为八识之名。诸佛证得,故能成四智之用。

  若昧之,则八识起执藏之号。七识得染污之名,六识起遍计之情,五识拘根尘之相。

  若了之,则赖耶成圆镜之体,持功德之门;末那为平等功德之原,一自他之性;第六起观察之妙,转正法之轮;五识兴所作之功,垂应化之迹。

  斯则一心匪动,识智自分。不转其体,但转其名。不分其理,只分其事。

  经文

  谓彼转。如修行者入禅三昧,微细习气转而不觉知,而作是念,识灭然后入禅正受。实不识灭而入正受。以习气种子不灭,故不灭。以境界转,摄受不具,故灭。

  白话解

  把这种前灭后生的过程,称为“转生”。在修行者入三昧中,人们不易觉知微细习气的流注,一些人误以为当所有的识已灭时,连识流注也灭了,才是三昧正受境界。其实,入正受境界,识流注并不灭。因为藏识中习气种子不灭,所以识流注不灭。我说转识灭的真实义,是指境界转时,自心不摄受,不受其干扰,不生妄想,就说是转识灭。

  经文

  大慧,如是微细藏识究竟边际,除诸如来及住地菩萨①,诸声闻②缘觉③外道④修行,所得三昧智慧之力,一切不能测量决了。

  [注]

  ① 住地菩萨修入无相处,住于不动地,面对一切相而自心不动,妄想不生,说是得无生法忍。到这个层次的菩萨,称为住地菩萨。

  ② 声闻修声闻乘的人,称为声闻,声闻乘修习四谛:知苦、断集、证灭、修道。最高果位是阿罗汉。

  ③ 缘觉修缘觉乘的人,称为缘觉。缘觉乘观想十二因缘,从顺逆两种次序观察无明、行、识、名色、六处(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这十二种心识转生的因缘,证得诸法虚妄,从而转生圣智。修缘觉乘可证得辟支佛。

  ④ 外道 佛教经典中把不是佛教的教派都称为外道。在佛教初创时期,婆罗门教是最大的外道,此外,还有著名的外道六师,他门是阿耆多、散惹夷、末伽梨、不兰加叶、婆浮陀和尼乾子,

  阿耆多是顺世派的先驱,主张人由地、水、火、风四大元素合成,死后断灭,否认有不灭的灵魂。

  散惹夷是舍利弗、目犍连的老师,主张实实在在地修习禅定,对形而上学的问题不做定论。

  末伽梨是邪命外道的代表,说无因论,否定业报轮回。

  不兰加叶,这派人是首陀罗(贱民)出身,说无因果,怀疑伦理学的价值。

  婆浮陀 认为人身由地、水、火、风、空、见、识七大元素合成,如果七大分离了,人便死亡了。

  尼乾子 认为人生贵贱苦乐都是因前世所作之业决定的,主张修苦行以赎前世罪业,便可求得解脱。

  白话解

  如此微细的藏识究竟是怎样的?除了已证入如来地的佛和住地菩萨外,所有修习声闻、缘觉、及外道的人,凭他们修得的三昧自在之力,都不能测量决了。

  经文

  余地相智慧,巧便分别,决断句义,最胜无边,善根成熟,离自心现妄想虚伪,宴坐山林,下中上修,能见自心妄想流注,无量刹土,诸佛灌顶,得自在力神通三昧。

  白话解要想了解藏识的作用及修行的不同层次中在藏识作用下显现的种种现象,必须通过实践去体验。从菩萨初地修起,以般若智慧观照,正确思维,善巧分别,正确理解如来所说种种语句的真实义,确信如来所说的法最胜无边;逐步达到善根成熟,远离自己心中显现的妄想虚伪习气;最好到山林中安静地坐禅,从下到中到上,一步步修,便会见到自己心中微细的妄想习气流注,产生无量的玄妙境界,会感受到有很多佛手向自己灌顶,在三昧中,生发神通力,自在无碍。

  经文

  诸善知识,佛子眷属,彼心、意、意识,自心所现自性境界虚妄之想,生死有海,业爱无知,如是等因,悉已超度。是故大慧,诸修行者应当亲近最胜知识。

  白话解

  修行到了这个层次,离佛地不远了,可以称为善知识,可算是入门的佛子了。这个时候,一切妄想性,一切因缘相,一切由执着三界妄有而产生的苦恼,一切缘无知业爱生起的微细烦恼等等,都已超度到了无所有之处。因缘断,妄想灭,便到心、意、意识寂灭的境界了。修行者想达到这种境界,必须亲近修行有素的、功德高尚的、多闻佛说的正法并且能正确理解语句真实义的善知识。

  经文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譬如巨海浪,斯由猛风起,

  洪波鼓冥壑,无有断绝时。

  藏识海常住,境界风所动,

  种种诸识浪,腾跃而转生。

  白话解

  接着,世尊把上面的主要精神再宣示一遍,说偈言:

  譬如海中翻大浪,都因猛风吹浪起,

  大浪翻腾起又落,前波后浪无已时。

  藏识常住海深处,虚幻境界随风起,

  种种诸识似浪转,腾跃转生无休止。

  经文

  青赤种种色,珂乳及石蜜,

  淡味众华果,日月与光明。

  非异非不异,海水起波浪,

  七识⑤亦如是,心俱和合生。

  [注]

  ⑤ 七识六种了别识加第七末那识,合称七识。

  白话解

  现前青赤种种色,珮声乳香石蜜味,

  鲜花美果悦心意,太阳月亮耀光辉。

  都如海水起波浪,一切非异非不异,

  七识转生同此理,因缘和合随生起。

  经文

  譬如海水变,种种波浪转,

  七识亦如是,心俱和合生。

  谓彼藏识处,种种诸识转。

  谓以彼意识,思维诸相义。

  白话解

  譬如海水依风变,种种波浪转无已,

  七识转生同此理,因缘和合随生起。

  藏识浮起合七识,便有种种识流注,

  用其意识作思维,分别所见诸相义。

  经文

  不坏相有八,无相亦无相。

  譬如海波浪,是则无差别。

  诸识心如是,异亦不可得。

  心名采集业,意名广采集。

  诸识识所识,现等境说五。

  白话解

  心意识相分八种,入无相处悉无事,

  譬如海水诸波浪,前浪后浪无差异。

  诸识心生亦如是,虚妄无实亦无异。

  心名采集诸业相,意名总集种种业

  诸识能识与所识,现境分别生五识。

  经文

  尔时,大慧菩萨以偈问曰:

  青赤诸色像,众生发诸识,

  如浪种种法,云何唯愿说。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青赤诸杂色,波浪悉无有,

  采集业说心,开悟诸凡夫。

  白话解

  大慧菩萨以偈问佛:

  青赤等等众色像,心中生起众识相,

  风吹浪起种种法,还请世尊说端详。

  世尊说偈答:

  种种色相如浪转,瞬息变幻全无实。

  因何说心采集业,为教凡夫离业障。

  经文

  彼业悉无有,自心所摄离,

  所摄无所摄,与彼波浪同。

  受用建立身,是众生现识,

  于彼现诸业,譬如水波浪。

  白话解

  诸业实是无所有,当离自心所摄相。

  远离所摄心不乱,心海安详不起浪。

  如果领受当是真,心中即现五识身。

  现识即时转业相,犹如猛风逐浪奔。

-----------------------------------------------------------------------------------------------------

更多白话佛经大全

-----------------------------------------------------------------------------------------------------

 
 
 
前五篇文章

白话文:禅宗七经之楞伽经 卷一 一切佛语心品第一 第三

白话文:禅宗七经之楞伽经 卷一 一切佛语心品第一 第四

白话文:禅宗七经之楞伽经 卷一 一切佛语心品第一 第五

白话文:禅宗七经之楞伽经 卷一 一切佛语心品第一 第五

玛欣德尊者:《盐块经》一

 

后五篇文章

白话文:禅宗七经之楞伽经 卷一 一切佛语心品第一 第二

白话文:禅宗七经之楞伽经 卷一 一切佛语心品第一 第二

白话文:禅宗七经之楞伽经 卷一 一切佛语心品第一 第二

白话文:禅宗七经之楞伽经 卷一 一切佛语心品第一 第一

白话文:禅宗七经之楞伽经 卷一 一切佛语心品第一 第一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