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冈波巴大师:珍珠之鬘 第一辑:功德荟萃 13.心性的证悟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
 

冈波巴大师:珍珠之鬘 第一辑:功德荟萃 13.心性的证悟

  在实修此“心性无生”的时候,共有两种不同的情形:

  ◆ 在主观臆测的“共相”的道理上着手修持;

  ◆ 在真实义理上着手修持。

  《功德荟萃》第二十四则

  敬礼大宝上师!

  至尊大宝达波仁波切又曾这样教诲说:

  一切森罗的现象以及貌似实有的东西,其实都从未变成过心外的事物。要知道,若理解了此心的无生性,即是“见”;若在内心之中真正显现出了见解的真意,即是“证”;一心一意地安放于证悟的这种道理,即是“修”;在这种实修的状态中无所散乱,即是“行”。

  接着,冈波巴大师又解释说:

  在实修此“心性无生”的时候,共有两种不同的情形:

  ◆ 在主观臆测的“共相”的道理上着手修持;

  ◆ 在真实义理上着手修持。

  1.“在主观臆测的‘共相’的道理上着手修持”的意思是说:(借助于逻辑的推寻,就在意境上断定,)由于一切诸法都是空性无生的,因而,就在“一切诸法不成任何(实体)”的理解上搁置了其心,(而不再努力寻求进一步的实修实证,这种自以为是的“证悟空性”,其实,)不过是心意造作的产物罢了;

  2.“在真实义理上着手修持”的意思是说:那“俱生心性”、“光明”、“明知的体性”,即是“法身”;不要人为地更改这种状况,而证到的“光明的体性”,即是真实的“胜义”呀!类似这样的体性,它是无依无靠而又不落方所的;同时,又是无法用譬喻和事例进行比知和模拟的;而粗浮的言词,更是无法说到它的点子上。

  基于以上种种缘故,因而,这种境界,绝不是那些具有“分别炽燃之见者”所能望其项背的;这种境界,也不是“意识分别”所能经历的范畴。

  有关这层道理,如经中有偈亦云:

  依何举措亦难知,

  凭师加持及实修,

  以智慧眼可洞见。

  与彼随顺即真实。

  (心性无生的实相,)

  用其他什么办法也都难以了解,

  (心性无生的实相,)

  只有通过上师的加持,

  以及自己的实修,

  才会以慧眼洞见它。

  一旦随顺了这种心性无生的实相,

  那就是实际理地的“真实”了。

  冈波巴大师说:“我所承许的观点,就是这个样子”。

  ——冈波巴大师全集《珍珠之鬘第一辑·功德荟萃》第二十四则竟

  .

.
 

---------------------------------------------------------------------------------------------------------------------------

更多冈波巴大师佛学内容

更多智学法师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冈波巴大师:珍珠之鬘 第一辑:功德荟萃 14.显密之辩

净界法师:大乘起信论 讲记 第九卷

净界法师:大乘起信论 讲记 第十卷

冈波巴大师:珍珠之鬘 第一辑:功德荟萃 15.悲心的三

净界法师:大乘起信论 讲记 第十一卷

 

后五篇文章

冈波巴大师:珍珠之鬘 第一辑:功德荟萃 12.散论心性

净界法师:大乘起信论 讲记 第八卷

净界法师:大乘起信论 讲记 第七卷

冈波巴大师:珍珠之鬘 第一辑:功德荟萃 11.心外无法

净界法师:大乘起信论 讲记 第六卷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