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玛欣德尊者译:清净道论 第十一 说定品 |
 
玛欣德尊者译:清净道论 第十一 说定品
(一)食厌想的修习 今在无色之后,再来解释前面所提示的「一想」的食厌想的修习。 (食厌想的语义)这里的「食」是取来的意思。有段食、触食、意思食、识食的四种。然而这四的中,是谁取来什么?即(一)段食取来以滋素为第八的八种元素,(二)触食取来(苦乐舍的)三受,(三)意思食取来于(欲、色、无色的)三有中结生,(四)识食取来于结剎那的名色。 在此四食中,段食有贪求的怖畏,触食有接触(所缘)的怖畏,意思食有(诸有的)生的怖畏,识食有结生的怖畏。关于它们的怖畏,以(自己)儿子的肉的譬喻而说明段食,以坏皮肤的牛的譬喻而说明触食,以火炕的譬喻说明意思食,以剑戟的譬喻而说明识食。 在此等四食之中,只是吃的、饮的、咬的、尝的等类的段食是这里的食的意义。由于对此食而取厌恶的态度所起的想为「食厌想」。 (食厌想的修法)欲求修习食厌想的人,(向阿阇黎)习取了业处之后,当对所学一句也不忘失,独居静处,对那吃的、饮的、咬的、尝的等类的段食,以十种行相而作厌恶的观察。即(一)以行乞,(二)以遍求,(三)以受用,(四)以分泌,(五)以贮藏处,(六)以未消化,(七)以消化,(八)以果,(九)以排泄,(十)以涂于此等中。 (一)「以生乞」是在这有大威力的佛教中出家的人,终夜读诵佛语,或行沙门法,早晨起床之后,做过了塔园及菩提树园的义务(扫除),叫人准备好饮水及沐浴的用水,洒扫僧房,调整身体,登上禅座,思惟业处二三十回,起来之后,拿了衣钵,舍离了无人愦闹而有远离之乐具备树荫和水的清净清凉的地域的苦行之林,不观其圣远离之乐,为了获得饮食而行向村落,犹如野干之趋向于弃尸的坟墓相似。像这样的行乞者,自从下床或下椅之后,即踏上散满从足落下的尘及家蜥蜴的粪等的敷地的东西。此后则须见屋前面有时为老鼠及蝙蝠的粪等所沾污之故而比内室更厌恶。而后又须见楼上有时为鸺鹠及鸠的粪等所涂之故而比楼下更厌恶。而后又得见各僧房(的庭院)时时由风而吹来的落叶及枯草,由于有病的沙马内拉的大小便,及因为雨季时候的泥水所污,比较楼下更厌恶。又见精舍外的道路比僧房(的庭院)更厌恶。他次第的礼拜了菩提树及塔庙之后,站在那里思惟(今天到何处去行乞),便不注意了那像真珠所积集的塔庙,像一束孔雀的尾羽一样美丽的菩提树以及具有天宫的庄严的住所,为了获得饮食,他必须去行乞,把这样喜乐之处留在背后,自精舍出来之后,他步行于村落的路上,必须见诸树桩与荆棘之道及为大水冲坏了的不平之道。那时他穿了内衣如包疖相似,捆了腰带如扎绷带相似,缠了外衣如包骸骨相似,取出钵来如拿出药罐相似。他到达了村口之时,又要见象尸、马尸、黄牛尸、水牛尸、人的尸、蛇的尸及狗尸等。不但要看,那些坏尸的臭气扑鼻,亦得忍受。此后站在村门口时,为了避免恶象及恶马等的危险,又要眺望村内的道路。上面所说始于敷地的东西而至于各种具臭尸等的厌恶的事物,为了饮食他必须踏、必须看、必须嗅。他必须这样依行乞而观察(食的)厌恶:「喂!多么可厌的食啊」! (二)如何「以遍求」而观?既然这样的忍受行乞的厌恶,他进入了村落,缠着僧团梨衣(袈裟),必须步行于村落的道路,像普通的乞丐一样的用手拿着钵一家一家的次第乞食。如果在村中碰到下雨的时候,他必须置足于泥泞,其所蹈之处,往往至于胫肉之上;此时他必须以一手拿钵,而以另一手提其衣襟。如果炎热之时,他必须以满身带着由狂风吹起的尘埃和着末而行。既至各家的门前,他必须看见或涉过那满是蛆虫苍绳而混杂着洗鱼、洗肉、洗米的水及唾涕与犬豕的粪等的污秽池塘及泥沼。有时从那里起飞的苍绳,停歇于他的僧团梨衣和钵及头上。比库进入人家乞食时,有的人给他,有的人不给他。给他的时候,又有的人把昨天所煮的饭、旧的糖饼及坏了的乳酥菜蔬等给他;不给他的时候,有的人说:「希望别一家,尊师」;有的人则粗恶地说:「滚出去,秃头」!他这样像乞丐一样的行于村落中乞食之后,又必须回来。如是从进入村落以至归来,为了获得饮食,对于泥水等的厌恶事物,他必须踏过,必须看,必须忍受。所以他必须这样的依遍求而观察食的厌恶:「喂!多么可厌的食啊!」 (三)如何「以受用」而观察?这样遍求了食物的比库,在村外的一个适意的地方安坐下来之后,在他未曾伸手入钵取饭之时,若看见有尊敬的比库或知耻的人,亦得招待他们吃,如果已伸手入钵欲取食时,则又耻于对那人说:「请你吃吧」!当他伸手捏拌饭食时,往往出汗而从五指流下把干硬的食物而湿润为柔软。等到由捏拌而失去了原来的美净而作成一团放入口里之时,又得以下面的牙齿作臼用,以上面的牙作杵用,以舌头作手用。放进了口里的食物,好象放在大盂中的犬食,以齿杵捣过了,又以舌头去拌转,混以舌尖上的清淡的唾水,并混以舌中所出浓唾及杨枝所不及擦去的齿垢。到了这一剎那,那嚼碎及混杂而失去了色香之美的食物,实已到达了最厌恶的状态,正如狗子吐泻在狗盂中的东西相似。像这样的状态,因眼睛没有看见,所以吞下去了。应依这样的受用而观食的厌恶。 (四)如何」以分泌」观察?这样把食物吃进体内之后,便成为非常的厌恶了,因为佛、辟支佛、及转轮王只有在胆汁、痰、脓、血的四种分泌中的任何一种分泌,而其它福薄的人则有四种分泌,所以如果胆汁多的人,则他吃下的食物好象混杂了浓厚的蜜树油一样的极其厌恶,如果脓多的人,则他的所食之物好象混杂了腐烂了的酥乳,如果血过多的人,他的所食之物则成为好象混杂了染色中样的可厌。他必须这样的依分泌而观察食的可厌。 (五)如何「以贮藏处」而观察?食物混合了这四种分泌中的任何一种的分泌物而进入胃中,这不是把它贮藏在金器中,也不是贮藏在宝珠及银所作的器皿中。如果吃了十岁饮食的孩子,则他的食物的贮藏处好象十年未洗的粪桶。如果吃了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十,乃至吃了一百岁的人,则他的食物的贮藏处好象一百年未洗的粪桶。他必须这样的依贮藏处而观察食的可厌。 (六)如何「以未消化」而观察?那吃下去的食物,贮藏在那样的地方,直至未曾消化的期间,停在前面所说的极黑暗犹如带着各种臭尸的气味的风的通路而极臭极可厌恶的处所(胃),把今天、昨天、前天所吃的一切饮食集在一起,盖着痰的膜,由身火的热力煮烧,生起了涎沫气泡,现起极其可厌的状态,正如旱热之时,由于意外的密云骤雨,把草、叶、坏席叶、蛇尸、狗尸、人尸等都集中到旃陀罗村门前的池塘中,由于太阳的热力所熏,生存着许多的涎沫气泡一样。他应该这样的依未消化而观察食的可厌。 (七)如何「以消化」而观察?那食物由于身火的热力而既然消化了的时候,不是变成像用金银等料所作的金银等器的状态,但升起了涎沫气泡,如放在磨石上磨碎了的黄泥而塞进管子里一样的变成了粪而充塞于熟脏(直肠),一部分变成了尿而充塞于膀胱。他应该这样的依消化而观察食的可厌。 (八)如何「以果」而观察?如果饮食得以适当的消化,其结果产生了发、毛、爪、齿等的种种污垢;假使不能获得适当的消化,便会产生轮癣、疥癣、天花、癞疫、肺痨、咳嗽、痢疾等的数百种病。这便是食的结果。所以他应该这样的依果而观察食的可厌。 (九)如何」以排泄」而观察?吞下食物之时由一门而入,排泄之时,则由眼睛出睛垢,由耳朵出耳垢等的多门而排泄。吃的时候和许多眷属们共同的吃,排泄的时候,则成为大小便等,由一个人单独的排泄出去。第一天他吃得快快乐乐欢欢喜喜的,第二天他排泄时,则捏其鼻,歪其脸,而心生厌恶。在第一天虽然去食物染着贪爱迷恋地吃了下去,但过了一夜到第二天,他便不贪憎恶而厌嫌的排了出去。所以古人说: 珍美的食物、饮物、硬食、软食, 一门而入,九门而出。 珍美的食物、饮物、硬食、软食, 与诸亲朋会食,一人潜伏排出。 珍美的食物、饮物、硬食、软食, 食时欢喜,排时厌弃。 珍美的食物、饮物、硬食、软食, 过了一夜,便成臭物。 他应该这样的依排泄而观察食的可厌。 (十)如何「以涂」而观察?即在食时,而此饮食涂于手、唇、舌、颚等。因为给食物所涂而手等便成厌恶,纵使洗去了它们,但为了除去臭气,还要再三再四的洗。譬如煮饭的时候,那满上来的糠与米屑米皮等涂于镬口镬边及镬盖等,同样的,吃下的饭,由于全身的身火所煮沸(消化)而满出的,以齿垢涂于牙齿,以眼垢、耳垢、涕、尿、粪等涂于眼、耳鼻、大小便道等,由于彼等所涂的此等诸门,虽然天天的洗,也不会清净悦乐的。在这些里面,有时你洗了一处,还用水来洗手,有时洗了一处,虽然二三次的用牛粪粘士和香粉等洗了手,但依然是厌恶的。所以他应如是依涂而观察食的可厌。 这样以十种行相而观察思惟食的可厌的比库,以厌恶的行相而得明了段食。他再对那(厌恶的段食之)相数数修习而多作。他这样做,便镇伏了五盖。由于段食的自性法(本质)及深奥之故,不达安止定,只以近行定等持其心。由于习取厌恶的行相而得明了此(段食的可厌)相,所以称此业处为「食厌想」。 (食厌想的功德)于此食厌想而精勤的比库,则退缩回转他的贪味之心。譬如欲渡沙漠的人,离去憍心而吃自己的儿子之肉,他只是为了要度脱苦海而取饮食。因为遍知段食之故,则他不难于遍知五欲之贪。由于他遍知了五欲,亦得遍知于色蕴。由于未消化等的厌恶的行相,他的身至念(业处)的修习亦得完成。他是行于不净想的随顺的行道。依此(食厌想的)行道,现世他虽然不能得达不死(涅槃)而终,但来世必至善趣。 这是详论食厌想。 (二)四界差别的修习 今在食厌想之后,来解释前所提示的「一差别」的四界差别的修习。 (四界差别的语义)这里的「差别」是以辨别而确定之义。四界的差别为「四界差别」。界的作意,界的业处与四界差别(三者)是同一意义。 (四界差别的经典)来叙述这四界差别,经中有略与详二种:略的如「大念处」经所述;详的如「大象迹喻」经「罗候罗教诫」经及「界分别」经所述。 (1)(大念处经说)那里说「诸比库!譬如精练的屠牛者或屠牛者的弟子,杀了牛,坐于四衢大道,把它割截成一片一片的。诸比库!比库也这样的观察此身如其所处,如其所置,从界而观:此身中,有地界、水界、火界、风界」,在大念处经中是为有利慧而修界业处的人这样简略地说的。 此文的全意如下:譬如善巧的屠牛者冶帮他工作的弟子,杀了牛,分剖之后,坐于称为通达四方的大路中心处的四衢大道,把它的肉割截成一片一片。同样的,比库观此依四威仪的任何行相而住为「如其所处」,或因如其所处即为「如其所置」的身,依界而如是观察:「于此身中有地界乃至风界」。这毕竟作如何说?譬如屠牛者的饲牛,牵牛至屠场,捆好它放于屠场上,杀其牛,见牛的被杀而死,直至未曾割截它的肉成为一片一片之时,他的「牛」的想还没有消失;但到了割截了它的肉(成为碎片)而坐下来的时候,便消失了「牛」的想,产生了「肉」的想,他决不会这样想:「我卖牛,此人来买牛」,可是他想:「我卖肉,此人来买肉」。同样的,比库以前为愚痴凡夫时,在家时及初出家时,直至未作分析这具体之身如其所处如其所置及未曾依界而观察之时,他的「有情」「人」「补特伽罗」的想未曾消失。但他从界而观察之时,则消失了有情之想,并依于界而建立其心。所以世尊说:「诸比库!譬如精练的屠牛者或......乃至坐;同样的,比库......乃至风界」。 (2)(大象迹喻经说)次于大象迹喻经中说:「诸贤!什么是『内地界』?那内自身的圣的,固体的,所执持的,即发、毛(爪、齿、皮、肉、腱、骨、骨髓、肾、心脏、肝脏、肋膜、脾脏、肺脏、肠、肠间膜、胃中物)粪,或任何其它在内自身的坚的,固体的,所执持的;诸贤!是名内地界」。「诸贤!什么是『内水界』?那内自身的水,似水的(液体)所执持的,即胆汁(痰、脓、血、汗、脂、泪、膏、唾、涕、关节滑液)尿,或任何其它内身的水,似水的,所执持的;诸贤!是名内水界」。「诸贤!什么是『内火界』?那内自身的火,似火的(热),所执持的,即以定而热,以它而衰老,以它而燃烧,及以它而使食的饮的嚼的尝的得以消化的,或任何其它内自身的火,如火的,所执持的;诸贤!是名内火界」。「诸贤!什么是『内风界』?那内自身的风,似风的(气体),所执持的,即上行风,下行风,腹外风,腹内风,肢体循环的风,入息,出息,或任何其它内自身的风,似风的,所执持的;诸贤!是名内风界」。这是对于甚利慧而修界业处的人详细叙述的,还有在罗候罗教诫经及界分别经也这样详述的。 下面来解释(大象迹喻经中)一些不明了的句子: 先说「内的自身的」,这两者与「自己的」为一同义语。「自己」即于自己中生而属于自己的相续的意思。譬如世间中谈论关于妇人的,称为「妇女的(论)」,因在自己之内而生起故称「内的」,因为是自己的缘而起故称「自身的」。 「坚的」是硬的。「固体的」是粗触的。此中第一句是说它的特相,第二句是说它的形相。因为地界是以坚为特相,却以粗触为形相,故说是固体的。「执持」是坚持,即如是坚执──执着我与我所之义。「即」是无变化的附属词,即说明那是什么的意思。为了指示什么是地界,故说是「发毛」等。当知加上「脑」,共以二十种行相解说地界。「或任何其它」是说包摄于其余(水、火、风界)三部分之中的地界。 以流动的状态而到达各处故为「水」。在于由业而起等的各种水中故为「水态」(液体)。那是什么?即水界的粘结的特相。 猛利故为「火」。在于前述的诸火之中故为「大态」。那是什么?即火界的暖热的特相。「以它(而热)」即由于火界的激动而此身发热,如由于一日的疟疾等而发热。「以它而老」即由于它而此身衰老,成为根坏力竭皮皱发白等的状态。「以它燃烧」即由于火界的激动而烧此身,那被烧者哀叫着「我烧!我烧!」并希冀涂以经过百次清洗的酥而混以牛乳和旃檀,并希多罗扇的风。「以它而使食的饮的嚼的尝的得以消化」即由于它而使今的饭等,饮的饮料等,嚼的麦粉所作的硬食等及尝的芒果蜜砂糖等得以消化──由(消化)液等的作用而分化(食物)之义。这里前面的(热、老,燃烧)三火界是(业、心、食、时节的)四等起,最后的(消化──火界)只是业等起。 吹动故为「风」。在前面所述的诸风之中故为「风态」(气体)。那是什么?即(风界的)支持的特相。「上行风」──是起呕吐、打呃等的上升的风。「下行风」──是泄大小便等的下降的风。「腹外风」──是肠外的风。「腹内风」──是肠内的风。「肢体循环风」──是经过静脉网而循环于全身的肢体及屈伸等而生的风。「入息」──是入内的鼻风。「出息」──是出外的鼻风。此中前五种(风界)是(业、心、食、时节)四等起,入息出息只是心等起。在(水火风界的)一切处都用「任何其它」之句,是说水界等已摄于其余的三部分中。 如是详述四界的四十二种行相,即在地界中有二十种,水界中十二种,火界中四壬,风界中六种。这是对经文的解释。 (四界差别的修法)至于修习的方法:(一)利慧的比库,若依「发是地界,毛是地界」这样的的详细的而取,则未免感到太迟缓,故只依「坚硬相的是地界,粘结相的是水界,遍熟相的是火界,支持相的是风界」这样的作意,他的业处便得明了。(二)不很利慧的人,若如前者的作意,则(他的业处)成黑暗而不明显,所以要依前述的详细方法作意才得明了。怎么呢?譬如两位比库在念诵许多重复的经典,那利慧的比库,只一回两回详述重复之处,以后便(省略重复之处)只诵其首尾而已。那不很利慧的人这样说道:「此人怎么诵的!连上下的嘴唇都不接触一下。像这样诵,那一天才会精通经典」?他自己则完全详诵所有重复之处。那利慧的人说:「此人怎样诵的!好象不让它终结似的,像这样诵,那一天才会诵完经典呢」?同样的,利慧者若依发等而详细取界,则未免感到太迟缓。所以只以「坚硬相是地界」等的简略方法而作意,他的业处更得明了。那不利慧者若这样作意,则成黑暗而不明显。所以他要依发等详细作意而得明了。 (利慧者的修法之一)是故先说欲业处的利慧者,独居静处,念虑于自己的全色身:「于此身中,坚性或固性的是地界,粘结性或流动性的是水界,遍熟性或暖热性的是火界,支持性或浮动性的是风界」。他这样简略地取了诸界,当数数地念虑作意及观察「地界、水界」的仅是界而非有情非寿者的身。这样精进,不久之后,取得照界差别慧,生起他的──以自性法为所缘的未达安止只是近行的──定。 (利慧者的修法之二)或者为示四大种而非有,如法将(舍利弗)所说的四部分「因骨腱因肉因皮包围空间而称为色」。于它们(四部分)之间,用智手来一一分别。以前面「坚性或固性的是地」等的同样方法而取了诸界,当数数地念虑作意及观察「地界、水界」的仅是界而非有情非寿者的身这样精进,不久之后,取得照界差别慧,生起他的──以自性法为所缘的未达安止只是近行的──定。 这是略说四界差别的修法。 (不很利慧者的修法) 其次详述,当知如是四界差别的修法。即欲修习此业处而不甚利慧的瑜伽者,亲近阿阇黎,详细地习取了四十二种的界,住于如前面所说的适当的住所,作了一切应作的义务,独居静处,用这样的四种方法修习业处:(一)以简略其机构,(二)以分别其机构,(三)以简略其相,(四)以分别其相。 1.(以简略其机构而修习)如何「以简略其机构」而修习呢?兹有比库,确定二十部分之中的坚固行相为地界;确定十二部分之中而称为水的液体的粘结行相为水界;确定四部分之中遍熟的火为火界;确定六部分之中的支持行相为风。这样确定,则那比库的四界而成明了。他这样的数数地念虑作意,如前所述的便得生起他的近行定。 2.(以分别其机构而修习)如果这样修习,他的业处仍未成就者,当「以分别其机构」而修习。如何修?而彼比库,第一不忘失三十二分身中所说的一切善巧──如身至念业处的解释中所说的七的学习善巧及十种作意善巧,然后当顺逆的诵习皮的五种等,一切都依那里所述的规定而行。 但有这样的差异:那里是以色、形、方位、处所及界限而作意于发等,以厌恶而置其心这里则以界(而置其心)。是故以色等五种的作意于发等之后,当维持这样的作意: (I)(地界二十部分的作意)(1)「发」──生于封盖头颅的皮肤上。譬如「公多草」长于蚁塔的顶上,蚁塔的顶不知道:「公多草生于我上」,公多草亦不知道:「我生于蚁塔的顶上」,同样的,封盖头颅的皮肤不知道:「发生于我上」,发亦不知:「我生于封盖头颅的皮肤上」。因此两者没有互相思念与观察。此发在此身上是单独部分,无思,无记,空,非有情,坚固的地界。 (2)「毛」──生于盖覆身体的皮肤上。譬如草木长于无人的村落,无人的村落不知道:「草本长于我上」,草木亦不知道:「我生于无人的村落上」,同样的,盖覆身体的皮肤不知道:「毛生于我上」,毛亦不知:「我生本盖覆身体的皮肤上」。因此两者没有互相思念及观察。此毛在此身上是单独部分,无思,无记,空,非有情,坚固的地界。 (3)「爪」──生于指端上,譬如儿童用棒掷蜜果的核子作游戏,棒不知道:「蜜果的核子放于我上」,蜜果的核子亦不知道:「我放于棒上」;同样的,指不知道:「爪生于我的指端上」,爪亦不知道:「我生于指端上」。因此两者没有互相思念与观察。此爪在此身上是单独部分,无思,无记,空,非有情,坚固的地界。 (4)「齿」──生于颚骨上。譬如建筑家家石柱置于础石之上,用一种水泥结合它们,础石不知道:「石柱置于我上」,石柱亦不知道:「我在础石之上」,同样的,颚骨不知道:「齿生于我上」,齿亦不知:「我生于颚骨之上」。因为这两者没有互相思念及观察。这齿在此身上是单独部分,无思,无记,空,非有情,坚固的地界。 (5)「皮」──包于全身。譬如湿的牛皮而包大琴,大琴不知道:「以湿的牛皮包住我」,湿牛皮亦不知道:「我包住大琴」,同样的,身不知道:「我为皮所包」,皮亦不知:「身为我所包」,因为这两者没有互相的思念和观察。这皮在此身上是单独部分,无思,无记,空,非有情,坚固的地界。 (6)「肉」──附于骨聚上。譬如以厚厚的粘土涂于墙上,墙不知道:「我为粘土所涂」,粘土亦不知道:「墙为我所涂」;同样的,骨聚不知道:「我为几百片肉所涂」,肉亦不知:「骨聚为我所涂」。因为这两者没有互相的思念和观察。这肉在身上是单独部分,无思,无记,空,非有情,坚固的地界。 (7)「腱」──联结于身体内部的骨。譬如用藤结于栅木,栅木不知道:「以藤联结我们」,藤亦不知:「以我们联结栅木」;同样的,骨不知道:「以腱联结我们」,腱亦不知:「以我们联结于骨」。因为这两者没有互相的思念和观察。这腱在此身中是单独部分,无思,无记,空,非有情,坚固的地界。 (8)于诸「骨」中,踵骨支持踝骨,踝骨支持胫骨,胫骨支持大腿骨,大腿骨支持臀骨(肠骨),臀骨支持脊椎骨,脊椎骨支持颈骨(颈椎),颈骨支持头骨,头骨在颈骨上,颈骨在脊椎上,脊椎在臀骨上,臀骨在大腿骨上,大腿骨在胫骨上,胫骨在踝骨上,踝骨在踵骨上。譬如砖瓦、木材、牛粪重重堆积之时,下面的不知:「我等支持上面的」,上面的亦不知:「我等放在下面的上面」;同样的,踵骨不知「我支持踝骨」,踝骨不知「我支持胫骨」,胫骨不知「我支持大腿骨」,大腿骨不知「我支持臀骨」,臀骨不知「我支持脊椎骨」,脊椎骨不知「我支持颈骨」,颈骨不知「我支持头骨」,头骨不知「我在颈骨上」,颈骨不知「我在脊椎骨上」,脊椎骨不知「我在臀骨上」,臀骨不知「我在大腿骨上」,大腿骨不知「我在胫骨上」,胫骨不知「我在踝骨上」,踝骨不知「我在踵骨上」。因为此等诸法没有互相的思念和观察。这骨在此身中是单独部分,无思,无记,空,非有情,坚固的地界。 (9)「骨髓」──在于各种骨的内部。譬如蒸了的竹笋放了竹筒中,竹筒不知「笋等放在我等之中」,笋亦不知「我等放在竹筒中」;同样的,骨不知「髓在我等之中」,髓亦不知「我在骨中」。因为这两者没有互相的思念和观察。这骨髓在此身中是单独部分,无思,无记,空,非有情,坚固的地界。 (10)「肾脏」──从喉底由一根出发,下行少许,分为两支的粗筋连结(肾脏),并围于心脏肉而住。譬如连结于一茎的两只芒果,果茎不知「由我连结两只芒果」,两芒果亦不知「我由茎结」,同样的,粗筋不知「由我连结肾臕」,肾脏亦不知「我由粗筋连结」。因为这两者没有互相的思念和观察。这肾臕在此身中是单独部分,无思,无记,空,非有情,坚固的地界。 (11)「心脏」──依止于身内以胸骨所作的匣的中央。譬如依止于古车的匣内而放肉片,古车的匣内不知「肉片依我而住」,肉片亦不知「我依古车的匣内而住」;同样的,胸骨所作的匣内不知「心脏依我而住」,心脏亦不知「我依胸骨之匣而住」。因为这两者没有互相的思念和观察。这心脏在此身中是单独部分,无思,无记,空,非有情,坚固的地界。 (12)「肝脏」──依止于身体之内的两不雅词不显示的内部的右侧。譬如粘在油炸镬里面的一双肉团,油炸镬的里面不知道「一双肉团粘在我内」,一双肉团亦不知「我粘在油炸镬内」,同样的,不雅词不显示内部的右侧不知「肝脏依我而住」,肝脏亦不知「我依不雅词不显示内部的右侧住」。因为此两者没有互相的思念和观察。这肝脏在此身内是单独部分,无思,无记,空,非有情,坚固的地界。 (13)「肋膜」──覆蔽肋膜围于心脏及肾脏而住;不覆蔽肋膜则包于住身皮内之下的筋肉而住。譬如缠于绷带之内的肉,肉不知「我为绷带所缠」,绷带亦不知「以我缠肉」;同样的,肾脏心脏及全身的肉不知道「我为肋膜所覆」,肋膜亦不知「以我覆肾脏心脏及全身的肉」。因为此等没有互相的思念和观察。这肋膜在此身内是单独部分,无思,无记,空,非有情,坚固的地界。 (14)「脾脏」──在心脏的左侧,依止于胃膜的上侧而住。譬如依止米仓的上侧而住的牛粪团,米仓的上侧不知「牛粪团依止我住」,牛粪团亦不知「我依米仓的上侧而住」;同样的,胃膜的上侧不知「脾脏依止我住」,脾脏亦不知「我亦胃膜的上侧而住」。因为这两者没有互相的思念和观察。这脾脏在此身中是单独部分,无思,无记,空,非有情,坚固的地界。 (15)「肺脏」──在两乳之间的身体的内部,盖覆及悬挂于心脏与肝脏之上。譬如悬挂于古米仓内部的鸟巢,古米仓的内部不知「鸟巢悬于我内」,鸟巢亦不知「我悬于古米仓的内部」;同样的,身体的内部不知「肺脏悬于我内」,肺亦不知「我悬于这样的身体内部」。因为此等两者没有互相的思念和观察。这肺在此身内是单独部分,无思,无记,空,非有情,坚固的地界。 (16)「肠」──住在以喉底、及大便道(肛门)为边端的身体的内部。譬如盘绕于血桶之内而斩了头的蛇尸,血桶不知「蛇尸在我中」,蛇尸亦不知「我在血桶中」;同样的,身体的内部不知「肠在我中」,肠亦不知「我在身体的内部」。因为这两者没有互相的思念和观察。这肠在此身内是单独部分,无思,无记,空,非有情,坚固的地界。 (17)「肠间膜」──在肠之间,结住肠的二十一个曲折之处。譬如布绳所作的足拭(拭足的垫子),以线缝住其圆轮之间,布绳的足拭的圆轮不知「线缝住我」,线亦不知「我缝住布绳的足拭的圆轮」;同样的,肠不知「肠间膜结住我」,肠间膜亦不知「我结住肠」。因为此等两者没有互相的思念和观察。这肠间膜在此身内是单独部分,无思,无记,空,非有情,坚固的地界。 (18)「胃中物」──是在胃中吃的饮的嚼的尝的东西。譬如狗子呕吐于犬盂中的东西,犬盂不知「狗子的呕吐物在我中」,狗子的呕吐物亦不知「我在犬盂中」;同样的,胃不知「胃物在我中」,胃物亦不知「我在胃中」。因为这两者没有互相的思念和观察。这胃中物是此身内的单独部分,无思,无记,空,非有情,坚固的地界。 (19)「粪」──在肠的尾端约长八指犹如竹筒而称为熟脏(直肠)的里面。譬如压入竹筒之中的柔软的黄土,竹筒不知「黄土在我中」,黄土亦不知「我在竹筒中」;同样的,熟脏不知「粪在我中」,粪亦不知「我在熟脏中」。因为这两者没有互相的思念和观察。这粪在此身中是单独部分,无思,无记,空,非有情,坚固的地界。 (II)(水界十二部分的作意)(1)「胆汁」之中的流动胆汁,与命根结合,遍满于全身;停滞胆汁则储于胆囊之内。譬如遍满了油的炸饼,炸饼不知「油遍满于我」,油亦不知「我遍满于炸饼」,同样的,身体不知「流动胆汁遍满于我」,流动胆汁亦不知「我遍满于全身」。又如丝瓜的囊满装雨水,丝瓜的囊不知「雨水在我中」,雨水亦不知「我在丝瓜的囊中」;同样的,胆囊不知「停滞胆汁在我中」,停滞胆汁亦不知「我在胆囊中」。因为此等没有互相的思念和观察。这胆汁在此身中是单独部分,无思,无记,空,非有情,液态及粘结行相的水界。 (2)「痰」──约有一杯的分量,在胃膜中。譬如污水池的面上生起了水泡膜,污水池不知「水泡膜生于我上」,水泡膜亦不知「我在污水池上」;同样的,胃膜不知「痰在我中」,痰亦不知「我在胃膜中」。因为此等没有互相的思念和观察。这痰在此身中是单独部分,无思,无记,空,非有情,液态及粘结行相的水界。 (3)「脓」──没有固定的处所,在身上那些为树桩、荆刺、打击、火焰等所伤的部分,血被停滞在那里而化为脓,或者生了脓疱和疮等,脓便在那些地方。譬如树木的为斧所伤之处而流出树脂,那树的伤处不知「树脂在我们的地方」,树脂亦不知「我在树的伤处」;同样的,身上为树桩荆棘等所伤之处不知「脓在我等之处」,脓亦不知「我在彼等之处」。因为此等没有互相的思念和观察。这脓在此身中是单独部分,无思,无记,空,非有情,液态及粘结行相的水界。 (4)在「血」中的循环血,犹如胆汁而遍满于全身;积聚血充满于肝脏所在之处的下方,约有一杯之量,而在滋润于肾脏、心脏、肝脏及肺脏。关于循环血,犹如流动胆汁中所说明的。其它的(和聚血),譬如漏的钵,降下雨水时,润湿了下面的土块的碎片等,土块的碎片等不知「我等为水所润」,水亦不知「我润土块的碎片等」;同样的,肝脏所在之处的下方或肾脏等不知「血在我中」或「血在润于我等」,血亦不知「我充满于肝脏的下方及在润于肾脏等」。因为此等没有互相的思念和观察。这血在此身中是单独部分,无思,无记,空,非有情,液态及粘结行相的水界。 (5)「汗」──在火热等的时候,充满于发毛等的孔隙及流出来。譬如一束从水里拔起来的莲的须根及白睡莲的茎,莲等的束的孔隙不知「由我等流水」,由莲等的束的孔隙所流出的水亦不知「我由莲等的束的孔隙所流出」;同样的,发毛等的孔隙不知「由我等出汗」,汗亦不知「我由发毛等的孔隙而出」。因为此等没有互相的思念和观察。这汗在此身中是单独部分,无思,无记,空,非有情,液态及粘结行相的水界。 (6)「脂肪」──凝固的脂膏,遍满于肥者的全身,依止于瘦者的胫肉等处。譬如覆以郁金色的布片的块,肉块不知「郁金色的布片依于我」,郁金色的布片亦不知「我依于肉块」;同样的,在全身或胫等的肉不知「脂肪衣于我」,脂肪亦不知「我依于全身或胫等的肉」。因为此等没有互相的思念和观察。这脂肪在此身中是单独部分,无思,无记,空,非有情,液态及粘结行相的水界。 (7)「泪」──生起之时,充满于眼窝或渗出眼窝之处。譬如嫩的多罗果的核子的孔内充满了水,嫩的多罗果核的孔不知「水在我中」,在嫩的多罗果核的孔内的水亦不知「我在嫩的多罗果核的孔内」;同样的,眼窝不知「泪在我中」,泪亦不知「我在眼窝中」。因为此等没有互相的思念和观察。这泪在此身中是单独部分,无思,无记,空,非有情,液态及粘结行相的水界。 (8)「膏」──在火热等的时候,在手掌、手背、足跖、足背、鼻孔、额及肩等地方溶解的脂膏。譬如倒油于饭的泡沫上,饭的泡沫不知「油散布于我上」,油亦不知「我散布于饭的泡沫上」,同样的,手掌等处不知「膏散布于我等上」,膏亦不知「我散布于手掌等处」。因为此等没有互相的思念和观察。这膏在此身中是单独部分,无思,无记,空,非有情,液态及粘结行相的水界。 (9)「唾」──由于某种生唾之缘,从两颊之侧流下而止于舌面上。譬如在河岸的井,不间断的渗出水来,井面不知「水在我中」,水亦不知「我在井面中」;同样的,舌面不知「从两颊之侧流下的唾而止于我上」,唾亦不知「我从两颊之侧流下而止于舌面上」。因为此等法没有互相的思念和观察。这唾在此身中是单独部分,无思,无记,空,非有情,液态及粘结行相的水界。 (10)「涕」──生起之时,充满于鼻孔,或流出(鼻外)。譬如牡蛎壳充满腐败的凝乳,牡蛎壳不知「腐败的凝乳在我中」,腐败的凝乳亦不知「我在牡蛎壳中」;同样的,鼻孔不知「涕在我中」,涕亦不知「我在鼻孔中」。因为此等法没有互相的思念和观察。这涕在此身中是单独部分,无思,无记,空,非有情,液态及粘结行相的水界。 (11)「关节滑液」──在一百八十的关节中,行滑润骨节的作用。居如注油于车轴,车轴不知「油滑润我」,油亦不知「我滑润车轴」;同样的,一百八十的关节不知「骨节滑液在滑润于我等」,骨节滑液亦不知「我在滑润于一百八十的关节」。因为此等法没有互相的思念和观察。这关节滑液在此身中是单独部分,无思,无记,空,非有情,液态及粘结行相的水界。 (12)「尿」──在膀胱的内部。譬如投入污池而口向下的罗梵那瓮,罗梵那瓮不知「污水在我中」,污水亦不知「我在罗梵那瓮中」;同样的,膀胱不知「尿在我中」,尿亦不知「我在膀胱中」。因为此等法没有互相的思念和观察。这尿在此身中是单独部分,无思,无记,空,非有情,液态及粘结行相的水界。 (III)(火界四部分的作意)既已如是于发等而起作意,次当本火风而起如是的作意: (1)以它而热。这在此身中是单独部分,无思,无记,空,非有情,以遍熟为行相的火界。 (2)以它而老。 (3)以它而燃烧。 (4)以它而吃的饮的嚼的尝的得以适当的消化。这在此身中是单独部分,无思,无记,空,非有情,以遍熟为行相的火界。 (IV)(风界六部分的作意)其次对风的部分如是作意: (1)于上行风而知晓其上行, (2)于下行风知晓其下行, (3)于腹外风知晓其腹外, (4)于腹内风知晓其腹内, (5)于肢体循环风知晓其肢体循环, (6)于入息出息知晓其入息出息之后,他当作意上行风于此身内是单独部分,无思,无记,空,非有情,而以支持为行相的风界。 如是下行风,腹外风,腹内风,肢体循环风,乃至入息出息风,在此身内是单独部分,无思,无记,空,非有情,而以支持为行相的风界。 他起这样的作意,则他的诸界而成明了。因他对彼等诸界数数的念虑和作意,便得生起如前所说的近行定。 (3)(以简略其相而修习)如果这样修习,他的业处依然未能成就,则他应「以简略其相」而修习。如何修呢? (1)于二十部分之中,确定其坚固相为地界,此(二十部)中的粘结相为水界,遍熟相为火界,支持相为风界。 (2)于十二部分中,确定其粘结相为水界;此(十二部)中的遍熟相为火界,支持相为风界。 (3)于四部分中,确定其遍熟相为火界,与彼难分别的支持相为风,坚固相为地界,粘结相为水界。 (4)于六部分中,确定其支持相为风;而此中的坚固相为地界,粘结相为水界,遍熟相为火界。这样的确定,他的诸界便得明了。因对彼等诸界数数念虑与作意,便得生起如则所说的近行定。 4.(以分别其相而修习)如果这样修习,他的业处依然未能成就,则他应「以分别其相」而修习。如何修习?即以如前面所说的方法,习取了发等之后,确定发中的坚固相为地界,此(发)中的粘结相为水界,遍熟相为火界,支技相为风界。如是于一切(三十二)部分中,一一部分都应作四界差别。这样的确定,他的诸界便得明了。于彼等四界数数念虑与作意,便得生起如前所述的近行定。 (十三相的修习)其次亦当以此等行相而于诸界作意:(一)以语义,(二)以聚,(三)以细末,(四)以相等,(五)以等起,(六)以一与多,(七)以分别不分别,(八)以同分异分,(九)以内外差别,(十)以摄,(十一)以缘,(十二)以不思念,(十三)缘之分别。此中: (一)「以语义」而作意:广布故为地。流动故,可干故,或增大故为水。热故为火。动故为风。总括的(作意):保持自相故,领受苦故为界。当如是以别与总的语义而(于四界)作意。 (二)「以聚」──曾以发毛等二十种显示地界,及以胆汁与痰等的十二种显示水界。故此中是: 色、香、味、食素及四界八法聚合,成为发的名言,分析了它们, 便无发的名言。 所以「发」──只是八法的聚合,「毛」等亦然。其次此(三十二身分)中,由业等起的部分,加命根和(男女)性共为一法聚。但由于增盛之故,称为地界、水界等。如是以聚而作意。 (三)「以细末」──在此身中,取其中的等的(身)量计算,若粉碎为极微与细尘,则地界有一陀那的分量,此等(地界)由半(陀那)分量的水界摄受(结合),由火界作保护,由风界来支持,故不致于离散及毁灭。因(地界)不离散不毁灭,故形成男性女性之别,呈现小、大、长、短、坚、固等的状态。次于此(身)中,液态的粘结相的水界,依地而住,以火保护,以风支持,才不致滴漏流散,因不滴漏及流散,故渐渐呈示肥满的状态。于此(身)中,能令饮食消化,有暖相及热性的火界,依地而住,摄之以水,由风支持,遍热于此身,取来此身的美丽,并且由火而遍熟,故此身不呈现于腐败。于此(身)中,弥漫于四肢五体,以运动及支持为特相的风界,依地而住,摄之以水,由火保护,支持此身。由于(以支持为特相的)风界的支持,故此身不倒而能直立,由于其它的(以运动为特相的)风界激动,故能表示于行住住坐卧的四威仪,能屈,能伸,手足能动。如是以男女等的状态而诳惑愚人的,是如幻之物的四界的机巧作用。如是此界当以细末而作意。 (四)「以相等」──地界有什么相(特征)?有什么味(作用)?有什么现起(现状)?既如是念四界已,当以相等这样作意:「地界」有坚性的相,住立的味,领受的现起。「水界」有流动的相,增大的味,摄受的现起。「火界」有热性的相,遍熟的味,给与柔软的现起。「风界」有支持的相,转动的味,引发的现起。 (五)「以等起」──为了详细指示地界等,而示这发等四十二部分:这里面的胃中物、粪、脓、尿的四部分,只由时节(自然现象)的等起;泪、汗、唾、涕的四部分,由时节与心的等起;使饮食等遍熟(消化)的火,只由业的等起;出息入息,只由心的等起;其余的一切(部分)由(时、心、业、食)四种的等起。如是此界当以等起而作意。 (六)「以一与多」──一切的界,依照他们的相等,故有多性──即地界的相、味、现起及水界等的(相味现起的)差异。虽然依相等及依业的等起等有多性,但是此等依色、大种、界、法及无常等则为一。一切的界都不能超越于恼坏(变坏)之相故为「色」,因有大的现前等的理由故为「大种」。 「以大的现前等」──此等之所以称为大种,因有此等理由:即大的现前故,如大幻者之故,当大供养故,有大变异故,大故生存故。此中: 「大的现前故」──因为此等(大种)在于无执受(无生物)的相续及有执受(有生物)的相续中而大现前。「于无执受的相续」: 二十万又四万的由旬, 这大地有这样的厚数。 依此等法而彼等的大现前,已如「佛随念的解释」中说,「于有执受的相续」:依鱼、龟、天、邪神等的身体而大现前。即如此等说:「诸比库!在大海中,有一百由旬长的身体」。 「如大幻者之故」──因此等(大种),譬如幻师,能把本非宝珠的水而示作宝珠,本非黄金的石块而作黄金;又如他自己本非夜叉亦非夜叉女,能现为夜叉及夜叉女的姿态。如是(大种)自己非青,能现青的所造色,非黄、非赤、非白而能现(黄赤)白的所造色。所以说如幻师的大幻者之故为大种。 亦譬如那样的夜叉的大种,既不能发现在他所占的任何人的内部,亦不能发现在那人的外部,但不是不依凭那人而存在;此等(大种)亦不能发现它们互相的在内或在外,但不是不相依而存在。因有这不可思议的关系和理由,如那类似的夜叉的大种,故为大种。 又譬如称为夜叉女的大种,化为悦意的形色媚态,而盖覆其自己的恐怖的形相,迷惑有情;此等(大种)亦然,于男女的身体,以悦意的肤色,以自己悦意的四肢五体和形相,用悦意的手指足趾及眉毛的媚态,盖覆自己的坚性等的自性之相,迷惑愚人,不容许得见自己的自性。如假冒的夜叉女的大种等,故为大种。 「当大供养故」,因为要以大资具维持故。即此等(大种)每天都要供给大量的饮食和衣服等而存在,故为大种,或者因大供养而存在,故为大种。 「有大变异故」,因为此等(大种)于无执受(无生物)有执受(有生物)中而有大变异故。此中的无执受,在劫尽之时,其变异之大而成明了;有执受则在界的动摇(四大不调)之时而成明了。即所谓: 劫火燃烧世间的时候, 从地而起的火焰,上至于梵天。 世间为怒水亡沉的时候, 消灭了百千俱胝的一轮回界。 世间为怒风界所亡的时候, 消灭了百千胝的轮回界。 犹如给木口(毒蛇)所啮,身成僵硬, 地界激怒之身,亦如为木口所啮的那样。 犹如给臭口(毒蛇)所啮,身成腐烂, 水界激怒之身,亦如为臭口所啮的那样。 犹如给火口(毒蛇)所啮,身成燃烧, 火界激怒之身,亦如为火口所啮的那样。 犹如给刀口(毒蛇)所啮,身被切断, 风界激怒之身,亦如为刀口所啮的那样。 如是有大变异的存在故为大种。 「大故存在故」,因为此等(大种)应该以大努力而存在,所以大故存在故为大种。 如是此等一切界,以大的现前等的理由为大种。 因为能持自相故,领受苦故,亦即不能超越一切界的相故为「界」。由于保持自相,及保持自己于适当的剎那故为「法」。以坏灭之义为「无常」。以怖畏之义为「苦」。所以说一切(四界)依于色、大种、界、法、无常等则为一。如是此界当以一与多而作意。 (七)「以分别不分别」,在此等四界俱起时,若于每界的最低的纯八法等聚中,则无部分的分别,但依(四界的)相则有分别。如是以分别不分别而作意。 (八)「以同分界分」,此等四界虽无面所说的分别,但前二界(地水)重故为同分,同样的后二界(火风)轻故(为同分),前二界与后二,后二界与前二界为异分。如是以同分异分而作意。 (九)「以内外差别」,内四界是(眼耳鼻舌身意的六)识事(身语的二)表,及(女男命的三)根的所依,有四威仪,及自(业心时食)四的等起。外四界则与上述的相反。如是以内外差别而作意。 (十)「以摄」,由业等起的地界与由业等起的其它(三界)为同一摄,因为它们的等起无异故。同样的,由心等而等起的(地界)与由心等而等起的其它(三界)为同一摄。如是以摄而作意。 (十一)「以缘」,此地界,以水摄之,以火保护,以风支持,是(水火风)三大种的住处及缘。水界,以地而住,以火保护,以风支持,是(地火风)三大种的结着及缘。火界,以地而住,以水摄之,以风支持,是(地火风)三大种的遍熟及缘。风界,以地而住,以水摄之,以火遍熟,是(地水火)三大种的支持及缘。如是以缘而作意。 (十二)「以不思念」,地界不知:「我是地」或「我是其余三大种的住住处及缘」;其余的三界亦不知:「地界为我们的住处及缘」。其余的一切可以类推。如是以不思念而作意。 (十三)「以缘的分别」,四界有业、心、食、时的四缘。此中由业等起的界,只以业为缘,非以心等为缘。由心等而等起的界,亦只以心等为缘,而非其它。业为业等起的界的生缘,据经说是其余诸界的近依缘(强因)。心为心等起的界的生缘,是余界的后生缘、有缘及不离缘。食为食等起的界的生缘,是余界的食缘、有缘、及不离缘。时节为时等起的界的生缘,是余界的有缘及不离缘。 业等起的大种为业等起的诸大种之缘,亦为心等的等起的(诸大种以缘)。如是心等起,食等起,乃至时等起的大种为时先起的诸大种之缘,亦为业等的等起的(诸大种之缘)。 此中,由业等起的地界为业等起的其它(水火风三)的缘──是依照俱生、相互、依止、有及不离缘及依住处,但非依生缘。亦为其它(时、心、食)三(等起的)相续的诸大种之缘──是依照依止、有及不离缘,但非依住处,亦非依生缘。 由业等起的水界,为其它(业等起的地火风)三界的缘──是依照俱生等缘及依结诸止,有及不离缘,但非依结着,亦非依生缘。 由业等起的火界,为其它(业等起的地水风)三界的缘──是依照俱生等缘及依遍熟,但非依生缘。亦为其它(时、心、食)三(等起)相续(的诸大种)之缘──是依照依止、有、及不离缘,但非依遍熟,亦非依生缘。 由业等起的风界,为其它(业等起的地水火)三界的缘──是依照俱生等缘及依支持,但非依生缘。亦为其它(时、心、食)三(等起)相续(的诸大种)之缘──是依照依止、有、及不离缘,但非依支持,亦非依生缘。 关于心、食、时等起的地界等,以此类推之。 如是由于俱生等的缘的力量而起的此等四界之中: 以一界为缘而起三界有四种, 以三界为缘而起一界有四种, 以二界为缘而起二界有六种。 即是说以地界等一一界为缘而起其它的各各三界,如是故以一界为缘而起三界有四种。同样的地界等的一一界以其它的各各三界为缘而起,如是故以三界为缘而起一界有四种。其第一第三(地火)为缘而起后二(火风界),以后二(火风)为缘而起前二(地水),以第一第三(地火)为缘而起第二第四(水风),以第二第四缘而起第一第三,以第一第四(地风)为缘而起第二第三(水火),以第二为缘而起第一第四,如是故以二界为缘而起二界有六种。 在彼等四界中,地界是举步往返等时候的压足之缘。由水界随伴的地界,是立足之缘。由地界随伴的水界,是下足之缘。由风随伴的火界,是举足之缘,由火界随伴的风界,是运足向前或向左右之缘。如是以缘的分别而作意。 如是以语义等(的十三行相)而作意者,由一一门而得明了四界。于彼四界数数念虑作意者,依前述的同样方法而得生起近行定,因为这(近行定)是由于四界差别的智方面生起,故称为四界差别。 (四界差别的功德)勤于四界差别的比库,洞察空低,灭有情想。因他灭了有情之想,不会去分别猛兽、夜叉、罗剎等,克服恐怖,克制不乐与乐,不于善恶报取舍,成大慧者,得至究竟不死(的涅槃)或来世而至善趣。 有慧的瑜伽者, 当常修习── 这有大威力的四界差别, 那也是胜师子的游戏。 这是修习四界差别的解释。 (论修定的结语)为了详示修定的方法,前面曾经提出这些问题:「什么是定?什么是定的语义」等。在那些问题中,(第七)「怎样修习」的一句,曾以各方面的意义解释完毕。 在这里(的定)包括两种,即近行定与安止定。此中于(除了身至念及安般念的八随念而加食厌想及四界差别的)十业处中(的一境性)及于安止定的前分心的一境性为近行定;于其余的(三十)业处中的心一境性为安止定。因为修习了彼等(四十)业处,亦即是修习了这(安止定和近行定的)两种,所以说「怎样修习」的一句,曾以各方面的意义解释完毕。 八、修定有什么功德 其次对于所说的「修定有什么功德」的问题,有现法乐住等五种修定的功德。即: (一)(现法乐住)诸漏尽阿拉汉既已入定,念「我以一境心于一日中乐住」而修定,由于他们修习安止定,故得现法乐住的功德。所以世尊说「周那?此等于圣者之律,不名为损减(烦恼),此等于圣者之律,称为现法乐住」。 (二)(毗钵舍那)有学、凡夫,从定而出,修习:「我将以彼定心而观察」,因为习安止定是毗钵舍那(观)的足处(近因),亦因为修习近行定而于(烦恼)障碍中有(得利的)机会,故得毗钵舍那的功德。所以世尊说:「诸比库!汝应修定,诸比库!得定的比库如实而知」。 (三)(神通)其次曾生八等至,入于为神通基础的禅那,出定之后,希求及产生所谓「一成为多」的神通的人,他有获得神通的理由,因为修习安止定是神通的足处,故得神通的功德。所以世尊说:「他倾心于彼彼神通作证法,具有理由,必能成就于神通作证之法」。 (四)(胜有)「不舍禅那,我等将生于梵天」──那些这样希求生于梵天的人,或者虽无希求而不舍于凡夫定的人,修安止定必取胜有,而得胜有的功德。所以世尊说:「曾少修初禅的人生于何处?生为梵众天的伴侣」等。修近行定,必得欲界善趣的胜有。 (五)(灭尽定)诸圣者既已生起八等至,入灭尽定,如是修习:「于七日间无心,于现法证灭尽涅槃我等乐住」,彼等修安止定而得灭尽定的功德。所以说:「以十六智行及以九定行得自在慧而成灭尽定之智」。 如是现法乐住等是修定的五种功德。 是故智者, 对于这样── 多有功德能净烦恼之垢的禅定, 当作不放逸之行。 以上是说明以「有慧人住戒」一偈中的戒定慧三门而示清净之道中的定门。 为诸善人所喜悦而造的清净道论,完成了第十一品,定名为定的解释。
---------------------------------------------------------------------------------------------------------------- 更多玛欣德尊者佛学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