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庄春江:阿含经故事选第二篇 法 18.登顶之美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庄春江:阿含经故事选第二篇 法 18.登顶之美

  有一次,佛陀到摩揭陀国首都王舍城游化,住在城北的迦兰陀竹园竹林精舍中。而刚出家不久的沙弥阿奇舍那,也在王舍城,住在一处僻静林中的小屋里。

  这天午后,奢耶先那王子正好路过那小屋,看见阿奇舍那沙弥,就进屋去拜访他,并且问他说:

  「贤者!听说安住于不放纵自己,而且积极热诚、坚毅精勤修行的比丘,就可以成就专注的一心,是吗?」

  「的确是的,王子!」

  「贤者!那请就您所知所学,将有关如何不放纵自己,如何积极热诚、坚毅精勤修行,成就专注一心的方法,都教我。」

  「我没办法教你,王子!因为你会听不懂我说什么。如果我试着教你,那我会很累,只是徒增我的困扰而已。」

  「贤者!请您教教我吧,说不定我听得懂呢!」

  「好吧,王子!你听得懂多少就算多少,不懂的,就不要再问我了。」

  「好的,贤者!」

  于是,阿奇舍那沙弥就将他所知所学的,告诉了王子。

  王子听了以后,无法接受,顾不得告别的礼节就走了。走前,还对阿奇舍那沙弥说:

  「照您所说的修法,那是绝无可能的,贤者!没有比丘能做得到!」

  王子离开后,阿奇舍那沙弥就去见佛陀,将这整个经过向佛陀报告。佛陀因而告诉他说:

  「阿奇舍那!像奢耶先那王子那样的人,一直生活在五欲之乐中,享受着五欲之乐,满脑子都是五欲之乐,也一直在追求五欲之乐,要这样的人,对只有透过离欲才能领悟的道理,有所体证或理解,那是办不到的。就如象、马、牛,还未被驯服的,无法像已被驯服的那样。

  又如,有朋友俩相偕登山,一人脚程快,先登顶,从山顶上眺望到远方优美的景色,回头将那山顶之美,告诉还在半山腰的同伴。结果,同伴根本不相信,一直要等到他自己也登上山顶看见了,才了解。

  阿奇舍那!如果你当时能以这两个譬喻,向奢耶先那王子解说,那他一定愿意信受你的教导,也会相信你。」

  「世尊!我哪有您的说服力呢!」

  接着,佛陀又为阿奇舍那沙弥举了驯象师以圈绑、喂食等方法,驯服野象为例子,说明如来对弟子们的渐次教导:

  「阿奇舍那!刚出家的如来弟子,还贪着于五欲之乐,就像森林中野性顽强的野象一样。所以,如来首先教导比丘们守戒清净,即使对微细的犯戒,也要戒慎恐惧。

  接着,教导比丘们要守护六根,不执取六根所认识的,不执取所喜好的。因为,如果不守护好六根,贪、忧之类的恶、不善法就会趁虚侵入内心。

  接着,教导比丘们饮食知量,要以智慧作这样的思惟:进食不是为了享乐,不是为了解瘾,也不是为了身材的丰满迷人、窈窕美丽,而是单纯地为了维持身体,为了活命,为了治疗饥渴之病,为了能达成清净圣洁人生的修行之缘故,并思考:我应当舍断旧有的感受,同时,不让新的感受再生起,健康、无过失,而且舒适地活着。

  接着,教导比丘们不论在日间、初夜、后夜的经行与禅坐,或在中夜的入眠中,都要保持清明,提起正念,以及全然的正知,以净化一颗还有障碍的心。

  接着,教导比丘们要具足正念正知,不论行、住、坐、卧,眠、寤,肢体的屈、伸,穿衣等等日常生活中的行动,都能具足正知正念。

  接着,教导比丘们要选择树林、山上、墓地等僻静之地独处禅修。在乞食用餐之后,上身打直,提起正念,盘腿禅坐,远离对世间的贪爱、瞋恚,远离昏沈瞌睡、掉举不安,断除犹豫疑惑等五盖,然后修习观身、受、心、法的四念处,以热诚的毅力与正知正念,调伏对世间的贪忧。就像将野象圈绑于大柱上,磨掉牠惯于在森林漫游的野性,让牠习惯与人相处一样,修四念处就是为了除去比丘在家的习性与思惟,除去在家生活的忧苦、疲惫与热恼,为趣向解脱涅槃作准备。

  接着,教导比丘们进一步不杂有欲念来修四念处,以成就初禅、第二禅、第三禅、第四禅。然后以稳固、纯净、光明的禅定之心,成就宿命神通、天眼神通,证知苦,证知苦之集,证知苦之灭,证知灭苦之道迹;证知烦恼,证知烦恼之集,证知烦恼之灭,证知灭烦恼之道迹,而得解脱。」

  按语:

  一、本则故事取材自《中部第一二五调御地经》、《中阿含第一九八调御地经》。

  二、山顶之美,不是亲自登顶的人,无法完全领会。同样的,解脱者的情境,也只有当证得解脱时,才能完全体会。习惯于五欲之乐的奢耶先那王子,无法接受以离欲为基础的修行方法,就像小学程度的人,听不懂大学课程一样,那是一定的啰。

  三、故事后半段的内容,是一种比丘修学的完整次第,值得注意。这显然是一重戒律、重禅定的修学次第,尤其以修到第四禅,然后成就「宿命通」、「天眼通」,体证四圣谛而得解脱的「漏尽通」之「三明」成就,就是佛陀得正觉的模式。但证诸其它经义,这样的修学次第,应当不是佛法修学中的唯一,因为解脱者中,还有一类不会神通的慧解脱阿罗汉,如故事第八九〈须深盗法〉中所说。

---------------------------------------------------------------------------------------------------------

更多庄春江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庄春江:阿含经故事选第二篇 法 19.耕一种不一样的

庄春江:阿含经故事选第二篇 法 20.善知识与精进不放

庄春江:阿含经故事选第二篇 法 21.弥醯的独修挫折

庄春江:阿含经故事选第二篇 法 22.贫穷的财主摩诃男

庄春江:阿含经故事选第二篇 法 23.金缕衣的布施

 

后五篇文章

庄春江:阿含经故事选第二篇 法 17.无关年资的非时通

庄春江:阿含经故事选第二篇 法 16.法最尊贵而不是血

庄春江:阿含经故事选第二篇 法 15.神射手的启示──

庄春江:阿含经故事选第二篇 法 14.缘起甚深

庄春江:阿含经故事选第一篇 佛 13.佛陀普渡众生了吗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