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索达吉堪布:净土三经释 普贤行愿品释 第12课 |
 
索达吉堪布:净土三经释 普贤行愿品释 第12课
思考题 1.修持普贤行愿有哪些世间异熟果报? 2.以坐菩提道场、降伏诸魔众、成等正觉、转法轮这四相来宣说修持普贤行愿的出世间果报。 3.写一篇关于《普贤行愿品》的学习心得,字数不限。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丙二(来世果报)分三:一、世间异熟果报;二、出世间果报;三、总结功德。 丁一、世间异熟果报: 族姓种类及容色,相好智慧咸圆满, 诸魔外道不能摧,堪为三界所应供。 修持普贤行愿的人会感得族姓、容貌、肤色、相好、智慧极其圆满,一切魔众和外道不能摧毁,堪为三界众生的应供处。 修持《普贤行愿品》的果报非常殊胜,生生世世会具足超胜其他众生的超群功德。听到这些功德后,每个人肯定都愿意念《普贤行愿品》。下面次第介绍这些功德。 1.家族种姓高贵 古代人特别讲究种姓,比如在古印度,婆罗门和刹帝利是最高贵的种姓。现代社会虽然不像古代那样讲究种姓,人和人基本上是平等的,但不同家族和种姓的人还是有很大差别,甚至同一家庭的人也有很大差别,比如一对双胞胎,一个人长大以后会成为有权力、有地位、有财富的受人恭敬者,而另一个人则不一定能成为这样的人。如果我们经常念《普贤行愿品》,来世就会转生为高贵者。 2.容貌端严 在世间很难找到容貌没有缺点的人。如果经常念《普贤行愿品》,生生世世会五官端正,看起来非常庄严,找不到任何缺点。 3.肤色美丽 有些人容貌比较好,但是肤色不好,有些人肤色比较润泽,但是容貌不太好,总是存在一些缺点。为了好看,现在很多城市里的人使劲在脸上敷白、红、灰色的颜料,有些人不知道涂了什么东西,脸上好像有很多小星星一样发亮。其实,如果经常念《普贤行愿品》,根本不需要在脸上敷东西,来世会具足佛陀般的金色皮肤或者白里透红的皮肤。 4.相好圆满 佛陀具足三十二相和八十随形好,转轮王和大福德者也有与佛类似的妙相。如果经常念《普贤行愿品》,也可以获得这些妙相。 5.具足智慧 念《普贤行愿品》者能获得远离一切愚痴黑暗的广大智慧,不管抉择世间法还是出世间法都不会有出入。 只要经常念《普贤行愿品》,生生世世会具足各种善妙的异熟果报。其实,人们很需要圆满的异熟果报。无垢光尊者也曾发愿:“愿我乃至生生世世中,获得具足七德 之善趣。”有些法师经常讲:“大家要好好行持善法,这样生生世世会相貌漂亮、皮肤细腻。”不过很多众生过于耽著这些,如果讲极乐世界的功德,很多人不一定爱听,如果我们说:“你现在好好念佛,将来会长得很漂亮”,他们都会拼命念佛。 6.不为诸魔外道所害 修行人要懂得什么是魔。《大智度论》中说,凡是能夺慧命、坏善法的就是魔。这是从一般角度讲的。按《华严经》的观点,凡是与发菩提心、利益众生、行持六度万行相违的都是魔业,这部经中提到了十种魔业,比如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根是魔业,不发心求大菩提是魔业,修行六度时产生懈怠是魔业,等等。这是从大乘严格角度讲的。 如果一个人经常念《普贤行愿品》,世间的成千上万魔众以及六十二种(或者三百六十种)外道都无法对其作损害。我经常想,法王如意宝和他的传承弟子终生修持《普贤行愿品》,依靠这种不共的缘起,邪魔外道很难侵入他老人家的道场和传承法脉,可以说是无机可乘。在汉传佛教中也有很多精进修持《普贤行愿品》的高僧大德,他们依靠《普贤行愿品》的威力也战胜了弘法利生过程中的一切魔障。大家应该对《普贤行愿品》的功德深信不疑,有生之年好好念《普贤行愿品》。 法王曾经说:“本来密宗当中有很多遣除违缘的猛修法,比如在八大法行中有金刚橛、马头明王等猛修仪轨,但是如果修行者没有大圆满或者生圆次第的境界,虽然这些法很殊胜,但使用起来不一定成功。在这种情况下,还不如以慈悲心念诵《普贤行愿品》。这样的话,修道过程中的一切违缘和障碍全部会销声匿迹。” 作为修行人,遇到魔障是很正常的。我们也经常听到有人说:“唉,我现在又遇到魔障了,又出现违缘了。”魔障是各种各样的:有些魔障是看不见的,比如有些非人入于你的心,使你内心逐渐产生恶念,行为也不知不觉往恶法方面转;有些魔障是能看见的,比如亲朋好友以粗暴或者温和的言行让你离开学佛的正道。依靠《普贤行愿品》的威力,一切有形无形的魔障都能得以遣除。 一般来说,念《普贤行愿品》的人不会遇到魔障,即使遇到魔障也能很快远离。在如今这个魔众极其猖狂的五浊恶世,如理修持正法的人可谓凤毛麟角,为了保护自己的修行,大家最好披上《普贤行愿品》的铠甲。我看过在伊拉克作战的美国士兵,为了防止被子弹击穿,他们都穿着厚厚的防弹衣,甚至在炎热的夏天也穿得厚厚的。作为修行人,我们不用担心被世间的子弹击穿,但魔众的子弹比世间的子弹更厉害,一旦被击中心脏就不可救药了,所以大家要注意保护自己的慧命。 7.堪为三界所应供 经常念《普贤行愿品》的人可以接受三界众生的供养,甚至天王也会顶戴此人足下的微尘。有些人担心接受不了别人的供养、顶礼、赞叹,其实只要好好念《普贤行愿品》,完全可以消受这些有漏的供养。藏传佛教有这种传统,如果有人对自己作了比较大的供养,自己就会专门为对方念《普贤行愿品》作回向。在我们学院,供斋时僧众都要念《随念三宝经》和《普贤行愿品》作回向。 丁二、出世间果报: 速诣菩提大树王,坐已降伏诸魔众, 成等正觉转法轮,普利一切诸含识。 修持普贤行愿有什么出世间果报呢?就是很快获得佛果。大家应该清楚,修持普贤行愿目的不是升官发财、脱离病苦厄运,应该是成就佛果。修持普贤行愿与成就佛果是能生因和所生果的关系,只要我们修持普贤行愿,很快会获得大菩提果位,这是毫无疑问的。 下面以坐菩提道场、降伏诸魔众、成等正觉、转法轮这四相来宣说此理。 1. 坐菩提道场 当年悉达多太子经历六年苦行后,去往具有十六功德 的菩提迦耶,在菩提树下金刚跏趺坐,立下誓愿:“我今若不证,无上大菩提,宁可碎此身,终不起此座!”同样,念《普贤行愿品》的人很快也会到菩提树王下安住。 2. 降伏诸魔众 悉达多太子在菩提树下安住后,魔王波旬率领魔众前来扰乱,可是他们非但不能摧毁菩萨的道业,反而被菩萨以大慈悲心降伏 。同样,如果我们念《普贤行愿品》,也会很快降伏一切魔众 。 3. 成等正觉4. 转法轮 悉达多太子降魔后大彻大悟,之后将自己证悟的境界为有缘众生宣讲。同样,现在我们念《普贤行愿品》,也会像世尊一样示现成佛、转妙法轮。 总之,修持《普贤行愿品》目的就是成佛,成佛目的就是利益众生,要利益众生就必须传授佛法,要传授佛法就必须转法轮。如果没有转法轮,光是以如来密意传 来传授佛法,很多众生不一定能接受。因此,大家要发愿以宣说佛法来利益众生。 当然,在此过程中自己发心必须清净。世间的老师给学生传授知识,目的就是为了养家糊口,虽然不排除个别老师是无私地奉献,但大多数人并不是为了利益学生。而作为发菩提心的人,宣说佛法不能为了自己的利益,应该是为了利益众生。因此,大家在宣说佛法过程中首先要观察自己的发心——我是不是为了得到名闻利养?如果是这种发心,那不叫宣说佛法,而叫贩卖佛法。如果一个人想谋取名声、地位、财富,那最好不要宣说佛法。释迦牟尼佛的教法犹如甘露一般,将这么珍贵的佛法作为谋利手段是非常不合理的,还不如去打工、扫厕所,后一种生活方式更为清净。 现在很多人对佛教存在很大误解,认为出家后什么事情都不需要做了。其实,出家以后更是任重道远,因为出家人既然没有家庭、单位的约束,就应该全身心投入到弘法利生事业中,这才算是发菩提心的大乘出家人。(如果是小乘出家人,当然可以希求自我寂灭的果位。)换句话说,对于发菩提心的人来讲,利益众生就是自己的终极目标。要利益众生就必须宣讲佛法,否则众生对佛教的基本道理一无所知,那根本不会有解脱的机会。可惜的是,现在有些出家人对讲经说法不重视,一直忙于建佛殿、塑佛像,其实这些人应该明白:虽然建立三宝所依有一定功德,但最重要的还是让人们心中树立佛法的理念。 上一个偈颂和这个偈颂是递进关系。 首先,为了利益众生,就需要让众生接受自己,不要变成令众生讨厌、不愿见的人。有些人因为前世的因不好,不管到哪里都不受欢迎,不仅在家时不受欢迎,出家后依然如此:到这个班不受欢迎,到那个班也不受欢迎;在一个道场不受欢迎,在另一个道场也不受欢迎。而有些人则相反,不管走到哪里,都受到大家的尊重和欢迎。所以,为了让众生接受自己,我们应该发愿获得种姓、容貌、智慧等暂时的世间圆满。 其次,我们还要发愿获得出世间功德——成佛转法轮。人身很难得,何时离开世间也很难说,现在我们与这么多佛教徒念《普贤行愿品》,这有无量的功德,大家在念诵过程中要这样想:我今天念《普贤行愿品》,不是为了暂时的世间果报,而是为了早日成佛转法轮。 丁三、总结功德: 若人于此普贤愿,读诵受持及演说, 果报唯佛能证知,决定获胜菩提道。 如果有人对此普贤大愿进行读诵、受持、演说,这个果报唯有佛才能了知,此人决定会获得殊胜的菩提道。 《普贤行愿品》功德极大,即便不能领会其内容,仅从字面上念诵也有很大功德,如果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对其作十法行,这个功德就更大了。所谓十法行,就是书写、供养、施他、谛听、披读(自己读诵经文)、受持(受纳教法,忆持不忘)、开演、讽诵(读诵经文以便令他人生喜)、思惟、修习。十法行的功德极大。《辩中边论》中说:“行十法行者,获福聚无量。”其实,十法行可以说就是闻思修,一方面十法行包括了闻思修——谛听、思惟、修习,另一方面闻思修也包括了十法行——谛听是闻,思惟是思,其余八种法行是修。现在我们上一堂课,基本上具足了十种法行:对听者来说,具足了谛听、思惟、书写(做笔记)等;对讲者来说,具足了开演、讽诵等。 这个偈颂说,对《普贤行愿品》读诵、受持、演说,将获得不可思议的功德。这个功德有多大呢?连阿罗汉都说不清楚。阿罗汉的智慧非常广大,能知道过去未来很多世的事情,但因为这个功德太大了,所以他们也说不清楚。除了圣者阿罗汉,世间的仙人也不知道这个功德有多大。 唯有全知的佛陀才知道这个功德有多大,佛陀能准确地说出:某人往昔念过《普贤行愿品》,以此功德他多少次转生天界,在天界拥有何等的相好、智慧、财富、长寿,之后多少次转生人间,在人间又拥有何等功德…… 在藏文译本中,本偈颂最后说“勿疑惑”。长行文中也说:“莫生疑念,应当谛受。”这是提醒后学者不要对《普贤行愿品》的功德产生怀疑。愚者遇到甚深法门时经常产生怀疑,《入大乘论》中说:“钝智心狭劣,闻则怀惊疑,真是佛子者,能知其甚深。”智慧愚钝、思想狭隘者听到《普贤行愿品》的功德后确实很容易产生怀疑,只有具足广大智慧者才会诚信不疑。 学习这个偈颂以后,大家应该发愿今生乃至生生世世念诵《普贤行愿品》。有些道友在念诵方面很不错,不管到哪里都带着课诵集,每天都念诵非常有加持力的经文。而个别散乱的人没有任何念诵,外出时什么法本都不带,每天非常轻松。也许他们是真正的大修行人,法本都装在光明智慧中了,所以不需要带很多书,从外在行为也不难看出,他们已经现前了赤裸裸的觉性。对于这种“大修行人”,我们当然应该观清净心。但如果是一般的人,每天还是要有念诵功课。 甲三(末义)分二:一、成就一切大愿;二、回向往生清净刹土。 乙一、成就一切大愿: 若人诵此普贤愿,我说少分之善根, 一念一切悉皆圆,成就众生清净愿。 如果有人念诵此《普贤行愿品》,我(普贤菩萨)说此人以少分善根便能于一念中圆满一切发愿,能令一切众生所发的清净大愿成就。 只要念诵《普贤行愿品》,依靠法性谛实力、诸佛菩萨的加持力,众生发下的幸福快乐、清净戒律等各种善愿都会轻而易举实现。现在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为了世界和平、人民幸福、众生离苦得乐,十方的高僧大德经常通过《普贤行愿品》回向,这样做非常有必要。 发愿的力量是不可思议的,所以大家要重视发愿。《文殊根本续》说:“诸法即缘故,住于意乐上,何处发何愿,彼等定成就。”(诸法都是建立在缘起上的,而缘起又是建立在意乐上的,不管在什么地方发了什么愿,这些愿必定会成就。)现在发愿守持清净的戒律,来世必定会成为守持清净戒律者。现在发愿通过布施利益众生,来世也会实现这种发愿。如果是愿大力大的人,甚至即生就能实现发愿。比如你经常猛厉地发愿:我要建立一个道场,我要利益很多众生……虽然你是一个普通人,这些大愿后来也会奇迹般地实现。 今后如果大家到了僧众聚会的场合,或者到了前辈高僧大德、诸佛菩萨加持过的圣地,或者见到有加持力的佛像、佛塔、佛经,或者拜见大成就者,首先要作一些供水、供灯、供香等供养,然后要郑重地发愿。不能仅仅求一求加持,然后什么愿都不发。当然,在这个时候千万不能发恶愿,否则这些恶愿将来也会实现。从历史上看,很多人就是因为发了恶愿,所以后来造下了弥天大罪。 作为大乘行者,发愿或者回向必须是为了利益众生,而且不仅是利益个别众生,应该是利益一切众生。以前一个农夫的妻子去世了,他请无相禅师为亡妻诵经超度。佛事完毕后,农夫问:“禅师,我妻子能从这次佛事中得到多少利益?”禅师说:“佛法如慈航普渡,不只你妻子可以得到利益,一切有情都能得到利益。”农夫不高兴地说:“我妻子非常娇弱,其它众生也许会占她便宜,把她的功德夺去。能否请您把善根只回向给她,不要给其它众生?”禅师开导农夫:“如果将善根回向给一切众生,就像阳光普照大地,既能利益无量众生,你妻子也不会有任何损失,这样何乐而不为呢?”农夫听后勉强答应了,但又提出一个条件:“我的邻居姓赵,这个人经常害我,你在回向一切众生时可不可以把他排除在外?”禅师以严厉的口吻说:“既然是一切众生,哪里来的排除在外?”农夫听后一片茫然。很多世间人就是这个农夫的心态,回向善根时希望自己贪执的人多得一点功德,不希望自己讨厌的人得到功德,甚至个别没有真正发起菩提心的大乘行人也是这样的。这种有亲怨分别的回向就是有毒的回向。今后大家在回向善根时最好安住于无缘的境界中,如果做不到这样,也要想到:普贤菩萨和文殊菩萨怎样回向,我也如是回向。普贤菩萨和文殊菩萨不会将善根只回向给家人亲友,更不会排除损害过自己的人。如果回向时真要排除损害过自己的众生,那一个一个算下来,最后可能剩不下几个人了。 初学佛者对佛教的道理不太懂,往往以自私或者偏执的想法来回向善根,其实这样回向所得的功德很小。如果能以广大心回向善根,比如自己读诵、思维《普贤行愿品》以后,发愿让所有众生获得这些善根,尤其是与自己关系不好的众生获得这些善根,这样回向不仅功德很大,而且自己会很快获得成就。 乙二、回向往生清净刹土: 我此普贤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我对《普贤行愿品》做了闻思修行等殊胜的法行,由此出生了无边的殊胜福德,这些福德都回向给沉溺轮回苦海的众生,愿他们很快往生无量光佛的刹土。 《普贤行愿品》的功德无法用世间的语言真实描述,只要念一遍、修一遍《普贤行愿品》,都能获得无量的功德。在汉文译本中,偈颂和长行文加在一起,整个《普贤行愿品》共有五千来字,清凉国师称其为“小华严经”,并说“此经(即《普贤行愿品》)文少义丰,实修行之玄枢,乃华严之幽键”。在汉地,有念一遍《普贤行愿品》功德等同念一遍《华严经》的说法。藏文《华严经》有四函,最后一函中有《普贤行愿品》。以前我去五台山时花很长时间对照了藏文和汉文的《华严经》,由此对《普贤行愿品》生起了极大信心。我经常想:即使其他什么法都不会修,光是每天不断地念诵《普贤行愿品》,这个功德也是不可思议的。 藏地和汉地的很多高僧大德异口同声地说,念《普贤行愿品》者临终绝对会往生极乐世界。长行文中说:“又复是人临命终时,最后刹那,一切诸根悉皆散坏,一切亲属悉皆舍离,一切威势悉皆退失。辅相大臣、宫城内外、象马车乘、珍宝伏藏,如是一切无复相随。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到已即见阿弥陀佛、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观自在菩萨、弥勒菩萨等,此诸菩萨色相端严,功德具足,所共围绕。其人自见生莲华中,蒙佛授记。得授记已,经于无数百千万亿那由他劫,普于十方不可说不可说世界,以智慧力随众生心而为利益。不久当坐菩提道场,降伏魔军,成等正觉,转妙法轮。能令佛刹极微尘数世界众生发菩提心,随其根性,教化成熟,乃至尽于未来劫海,广能利益一切众生。” 今天我找到了一本萨迦派某大德造的《普贤行愿品讲义》。这本讲义中说:如果每天念三遍《普贤行愿品》,然后在阿弥陀佛像前发愿好好行持善法,临睡觉前修一遍往生法,这个人决定会往生极乐世界。看到这个说法,我已经心满意足了。 很多高僧大德都非常重视《普贤行愿品》。本焕老和尚直到105岁时,依然每天早上四点钟起床,然后念几十遍《普贤行愿品》。萨迦班智达也终生修持《普贤行愿品》,据说他曾经用天人的语言宣讲过《普贤行愿品》。这一世噶玛巴用血和墨水混在一起抄写过《普贤行愿品》。本焕老和尚也用血抄写过《普贤行愿品》。这么多高僧大德都以各种方式串习《普贤行愿品》,各位道友就更要好好修持《普贤行愿品》了。我相信,只要大家在有生之年如理修持此法,临终时依靠普贤愿王一定会顺利往生极乐世界。 法王如意宝生前曾说过:“现在我对什么都不希求,但对僧众每天能念诵一遍《普贤行愿品》却有强烈的希求心。如果僧众每天能如法念一遍《普贤行愿品》,我住在世间也觉得有意义。”我对这个金刚语至今记忆犹新。 学习佛法的因缘是非常难得的,我们不一定有经常听《普贤行愿品》的机会,这次是我第一次用汉语讲《普贤行愿品》,也许是最后一次讲。在这次讲课期间,我说的语言也许有人相信,也许有人不相信,但不相信的人没有理由,因为我有教证和理证的依据。因此,希望大家诚信《普贤行愿品》的不可思议功德。有些人如果前世是从旁生、饿鬼、地狱道来的,今生对这么甚深的愿文不一定能诚信,这些人只有好好忏悔之后才会逐渐生起信心。但不管怎么样,今生能听到这个法门、看到这个法本,也算是有善缘者。因此,希望大家好好修持《普贤行愿品》,如果自己有一定的能力,只要不是出于自私自利心和自我宣传的目的,哪怕有一个听众也要传讲此法。《大宝积经》中说:“若有菩萨摩诃萨以满无边世界珍宝施诸佛如来,若有菩萨以大悲心为一众生说四句偈,功德胜彼。”很多人都没有以无量珍宝供养诸佛的能力,但如果你能找到一个弟子,那给他讲一遍《普贤行愿品》,这个功德就超过供养诸佛了。如果有的弟子实在不愿意听法,你可以用四摄法引导他:“我给你一万块钱,你可不可以听一遍《普贤行愿品》?”这样说以后,也许他就会听了。总之,大家应该想办法摄受弟子,一辈子至少传讲一遍《普贤行愿品》。如果没有这个机会,自己可以观想并给非人讲一遍。我的这些话有些是开玩笑,有些真是这么想的。所以大家要好好修持并且弘扬《普贤行愿品》。 到今天为止,我已经圆满传讲了《普贤行愿品》,你们能听我讲课,也算是给我创造了讲法的机缘,我也发自内心地感谢你们,同时也感谢很多非人鬼神来听课。 最后,以这次讲闻《普贤行愿品》的功德,回向给天下所有的众生,愿他们获得暂时和究竟的安乐。 回向偈: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齐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 更多索达吉堪布佛学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