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索达吉堪布:山法宝鬘论讲记 九、修者与修法(四)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索达吉堪布:山法宝鬘论讲记 九、修者与修法(四)

 

  这些教言非常殊胜,但关键看我们有没有信心,如果有信心,就是对修行非常有帮助的佛法甘露;假如没有信心,对你来说也就只是一种普通的文字而已,没有很大意义。尤其对传承上师的信心非常重要,如果没有信心,不管上师的成就多么了不起、所写的法本多么好,对你来说也没有任何利益。以前格鲁派的蒋扬迦巴,他一边看宗喀巴大师的法本,一边说:“世界上再没有像宗喀巴大师这样了不起的上师了。”他对宗喀巴大师的信心特别大,认为所有法本中宗喀巴大师的法本最殊胜,经常把大师的所有法本用绸缎包起来,放在其他法本的最上层。以前夏冬格西也说:“宗喀巴大师说的即使一句话,也是非常殊胜的。”实际有些语句表面看来与其他教言没有什么差别,但是他自己对宗喀巴大师具有很大信心的缘故,从意义上来讲,宗大师的每字每句也就具有非常不可思议的加持。所以,对传承上师一定要有信心,如果你们对札嘎仁波切有信心的话,这里所说的内容会给你的今生来世带来很大意义,但没有信心的话,我在这里怎样宣说都是没有用的。

  (三)所做不同:在城区乡村及寺庙等吵闹的地方闭关者仅仅是形象的修行人,事实上他们主要忙碌的就是世间的琐事,修行只是附带而已。一心不乱地住在寂静处的修行人主要就是修行有利于来世能任运自成自他二利的正法,世间的琐事丝毫也不参与,由此也远远胜过前者。

  在城市和散乱的寺院当中,修行只是一种附属品,世间琐事才是最主要的。但寂静地方的人,修行是最主要的事情,世间琐事才是附带来做的。

  前几天在学院的几位居士,他们回去以后,一开始特别想好好地修行,但是后来根本实现不了,特别苦恼!

  (四)修行暖相不同:处于愦闹放逸中的闭关者修行的发心低劣、愦闹的分别妄念多之又多,自心中的烦恼有增无减,相续调柔的暖相从未产生过。住在寂静圣地的修行人意乐清净,不染世间八法,愦闹的分别妄念少之又少,每一天善法好似上弦月一样蒸蒸日上,由于降伏了烦恼,自相续极为调顺的暖相快速生起。因此超胜前者。

  在城市里,愦闹的分别妄念特别多,一丝一毫的暖相也得不到,而住在寂静地方的修行人,自己虽然不会有很大感觉,但从修行等各方面观察,会发现比刚来时有很大的进步。

  但从另一方面说,修行的效果不会特别明显,因为无始以来的习气非常严重,通过短暂的修行不可能从外相上看出什么变化,但只要一直依止在上师身边、住在寂静地方,你的修行肯定会有所增长,这一点毫无疑问。

  (五)所依不同:散漫中度日的闭关者所依止的是亲友、眷属等,经常关注着他们的喜怒哀乐。在寂静处专心致志修行的人所依止的唯有上师善知识,从而蒙受加持速得悉地,真是无可比拟。

  住在寂静地方,唯一依止自己的根本上师善知识,而依止上师的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恭听妙法,这种机会非常难得。

  以前乾隆皇帝在章嘉国师面前听胜乐金刚和喜金刚的时候连坐垫都不坐,只是坐在地上,非常恭敬。有些人虽然想依止上师但也没有机会,以前有位盔丹国王,他很想依止萨迦班智达,但他知道依止上师前应该首先观察,于是观察了萨迦班智达很长时间,后来他对萨迦班智达说:“希望能够给我传法,我已经观察了您很长时间,您现在已经可以称得上是我的上师了。”萨迦班智达问他:“你观察了多长时间?”他说:“已经观察了六年。”当时萨迦班智达可能不太高兴,对他说:“既然你观察了我六年,那我也要观察你六年。”可是没到六年,萨迦班智达已经显示圆寂了。因此萨迦派的部分修行人认为,观察上师的时间不能太长,否则不一定有依止善知识的机会。

  依止上师的过程中,应该毕恭毕敬地听受上师教言,有句话说:作为弟子,就应该像主人养的狗一样。狗无论如何都不会咬主人,同样,上师不论怎么对待自己,做弟子的都应该恭敬承侍。但是现在的人对这类道理根本不懂,有些人即使懂也做不到。以前仲敦巴依止色尊者的时候,经常去放马,连扫地以上的事情都会做,阿底峡尊者说:“仲敦巴是很勤快的人。”后来仲敦巴身边来了一个叫庸敦西日的人,他带了三十多个弟子,非常傲慢,仲敦巴告诉庸敦西日说:“你还是谦虚一点儿,傲慢的山坡上不可能留下功德的水,因此你的步伐能不能慢一点儿!”可能傲慢的人,步伐跟别人也不太相同吧……

  (六)道友不同:愦闹中的闭关者交往的道友全部是舍不下今生的人,以致于自相续中对现世的贪执越来越增盛。住在寂静处的闭关者共处的道友均是抛弃今生的修行人,从而自相续对世间欲妙以及名闻利养等的贪求越来越淡薄。从这一点来看也是胜过前者。

  城市当中的修行人身边全部都是愦闹散乱的人,全部都是为了世间琐事忙忙碌碌的人,但住在寂静处的闭关者,身边都是抛弃今世的修行人。

  在座各位应该都是抛弃今世的修行人,因为大家放弃了家庭、财产来到了这里,一心一意就是为了修持正法。但世间人不是这样,他们在听法的时候人数确实不少,但真正能够抛弃今世的又有几个呢?他们听完法之后又全部回去,继续上班、造恶业,从来不思维所听闻的法义,与寂静处的修行人确实存在很大差别。

  (七)受用不同:处于愦闹散乱中的闭关者享受世间人的衣食财产,导致每一天都积累下弥天大罪。身居寂静圣地的闭关者享用知足少欲这一圣财,结果每一日都自然增上善法,灭尽罪业。

  住在城市里的人们,每天享受的唯一是不善法,希求的也只是衣食受用,常常把请客吃饭当作最主要的事情来做。

  (八)名声不同:身心处于愦闹中的闭关者,别人时而会赞评说:“他是一位好修行人,奉行善法非常精进。”可时而却会挖苦说:“这个人为了亲朋好友才做这件事的,他对财物的贪执可大了,而且贪嗔之心十分强烈……”甚至于包括女人在内都瞧不起他。所以这种人根本不会成为人们生信心的对境。一心一意住在寂静处的修行人清净奉行正法,人们也是一边真心诚意地说“他是值得皈依的对境”,一边到处传扬他的美名,而没有一个人说他不好。

  这里将名声和施主的赞叹合在一起作了宣说。

  这位修行人为了家里的人,念经时回向敌人遭遇失败、亲友获得成功,为了这样的目的整天修大威德、金刚橛。一般念经时应该平等对待每一个人,如果为了他方失败、自方胜利而念经的话,不是一个真正修行人的做法。如此一来,这位身在愦闹中的修行人,人们对他的说法也就各不相同,褒贬不一。

  但修行特别好的人唯一修持的就是正法,人们也一直对他说:“加森且、加森且……”意思就是皈依他。对于住在寂静山里的修行人,人们都很愿意皈依他;对于抓着世间法不放的修行人,他们虽然有眷属、有人民币,但是对他总感觉难以生起信心。萨迦班智达说:真正的修行人虽然住在寂静地方,他的美名仍会远播他方。因此,我们应该发愿:生生世世成为一个住在寂静地方、抛弃今世的真正的修行人。

  (九)最终所成就的果位不同:处于愦闹中的修行人闭关期间一直念修本尊心咒等,于是成了人们所指望的对象,俗人家中出了什么不顺之事,就会说:“那位修行人已经念诵圆满,具有较大的威力,快去喊他。”

  住在城市里的修行人,也许可以念诵很多咒语,但家里人也会因此说:“他的念诵已经圆满了,威力很大,这件事一定要找他帮忙。”于是纷纷前来找他。

  这么一来,他的禳解、厌胜焚烧等经忏的事业倒是格外兴盛,而享用黑财的罪业也是格外深重,最终径直堕入地狱。

  这些住在城市里的修行人,因为很多人都会找他念经修法,所以在这方面确实比较精通,然而,他们最终的结果就是直接堕入地狱。

  住在宁静圣地的清净修行人远离今生的世间八法,精勤如理修持慈悲菩提心以及正见等善法,结果依次证得并现前十地的一切功德,最终获得圆满正等觉的果位。因此说真正的闭关者与名相的闭关者所获得的果位也有如此差别。

  格鲁派特别重视慈悲菩提心和正见,法王如意宝也是特别注重宗喀巴大师的《三主要道论》。

  如是在各种愦闹不断出现的寺院以及城市等地闭关的人由于所住之处是恶劣的环境,因而非但不会增上善法,反倒很有可能破戒破誓言。

  住在寂静地方不会这样的,而住在城市里面,不但善法不会增长,反而很容易毁坏戒律。

  大善知识博朵瓦的传记《美丽的莲花》中这样写道:“故乡场合及寺院,城市闹处五非处,不净破戒毁誓境。”

  《美丽的莲花》中说:修行人不能去的有五个地方——故乡、热闹的场合、散乱的寺院、城市以及愦闹处,这些都是容易毁坏戒律和誓言的处所。

  如果想要做一位名副其实的闭关修行人,就应当依止幽静的圣地、知足少欲、心心念念不离上师、慈爱金刚道友、不违誓言、不离大悲心,自己恒时做自己的仆人,经常阅读中观、大圆满等殊胜论典,久而久之,相续中自然会生起出离心、菩提心、无二正见和自然本智,这样一来,坐也快乐、走也快乐,痛也快乐、病也快乐,生活当中的点点滴滴都是非常快乐的。

  利众勿操之过急

  利益众生不能过于着急,应该首先成就自相续,之后再去利益众生。

  在寂静处修行,自心尚未真正现前甚深空性的实义之前切勿假借利他来欺骗众生。

  这种行为对自己没有任何用处,对他人来说也没有利益。

  在加行道获得缘起空性的止观双运等持而摧毁明显的实执,

  加行道时,对于缘起空性的止观智慧可以生起定解,依此便可摧毁明显的实执,而细微的实执只能在一地以上断除。

  虽然利根者有获得不退转相的可能性,

  有些利根者在加行道就可以获得不退转相,按《经庄严论》的观点,钝根者只有在八地时才能获得不退转果位。

  但仍然不应急于行利众事业,而需主要调伏自相续,这一点甚为关键。

  已经在加行道获得不退转相的修行人,仍然不能急于利益众生,而应以调伏自己的烦恼为主,更何况作为凡夫的我们,什么功德都未得到,就这样灌个顶然后马上去利益众生是不现实的。

  当然,所谓的利益众生对发菩提心的人来说非常重要,自发菩提心开始,就应该心心念念利益众生。但是,对于利益众生的方法应该辨别,想要依靠简单的灌顶、传法到城市中利益众生是不会成功的。

  所以说,作为凡夫的我们,在自己尚处于重重束缚中时,暂且放下利益他众的念头,一心一意、孜孜不倦地修行,这一点至关重要。

  处于加行道的圣者尚且需要调服自相续,那具有一切烦恼束缚的凡夫众生,就更应该把利益众生的事情先放下来,一心一意地修行,调伏自相续的烦恼。

  有些人到学院没有两天,就口口声声说要到汉地去弘法利生。当然,弘法利生的名声非常好听,但在你的相续还未成熟之前就直接去利益众生还是有点儿困难。很多人根本不懂这个道理,认为自己换了一身衣服就非常了不起,可以去度化众生了。但是到最后,可能你没有度化众生,众生反而把你给“度化”了——本来没有邪见已经变成邪见者了。

  昔日,三同门请问著名的大善知识仲敦巴:“居于静处实修与以正法饶益众生,何者更为重要?”

  如果自己还没有办法利益众生就应该安心住在寂静地方,否则即使给众生讲了一些佛法上的道理,对自他也不一定有很大利益。

  作为大乘修行人,一定要发菩提心,但行为上不用立刻出去利益众生,这一点是宁玛巴、噶当派一致公认的。可是我们中的有些人,皈依不到三天,自己都没有修过加行,就跑到城市当中去给别人指导加行修法了,这样的话,你会不会几天之后就还俗了呀?对于这一点一定要谨慎。

  仲敦巴格西答道:“自相续无有任何修行验相及证悟的初学者以正法饶益众生也不会有益,因为他们的加持犹如倾倒空器一般,谁也不会从他们那里得到任何加持,

  他自己还没有一点证相验相,不要说菩提心、大圆满的境界,连小乘的出离心都不具足,又怎么能给别人加持呢?就好像空空的瓶子里根本无法倒出液体一样,没有办法实现。

  他们的窍诀就像未经按压的酒糟酿出的薄酒一样无有任何纯酿的滋味;

  一般酿酒的人都知道,要想酿造出香醇可口的美酒,必须长时间的按压酒糟,否则根本不行的。

  虽已获得暖相然尚未达到稳固的胜解修行者也不能行持利益众生之事业,因为他们的加持好比倾倒满瓶之物一样,倒是能使别人满满充盈,自己却变成空空如也,

  即使已经获得了少许暖相,但在境界没有稳固之前也不能急于利益众生。

  尤其大圆满修法的境界和窍诀,如果自己还没有生起任何境界,当然也就不能给别人灌顶、传窍诀;即使已经生起了一些境界,也不能这样做,否则,别人虽然会获得一定利益,但从此之后,你自己的境界就会消失不见了,就像满满的一瓶水倒出去之后,自己就点滴不剩了。

  窍诀则如将火炬传递给他人一般,使他人光明通亮,自己却成为漆黑一片;

  真正如理如法的上师,在传窍诀方面是特别注意的。一般来说,自己相续中的证相、暖相只能对自己的根本上师说,随随便便传给别人是绝对不允许的。

  得地的菩萨则是成办利益众生的标准,他们的加持就像妙瓶可满一切所愿般,能令他众相续得以成熟,而且自己也是始终盈满不会空无,窍诀好似酥油主灯一样,既能点亮其他油灯,而且自己也不会变暗。

  《大圆满前行》中也说:“超度亡灵者必须是获得见道的菩萨。”这时,就如同妙瓶如意宝一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以满足所有众生的一切所愿;又犹如酥油主灯一般,不仅可以照亮自己也可以照亮别人。

  现在正当五浊恶世之时,我们凡夫人应于寂静处修持慈悲、菩提心,如今不是直接饶益众生的时候,而是遣除自相续的烦恼之时。

  有些人刚进佛门没几天就到城市中去利益众生了,但两三年之后,戒律、见解全部消失得无影无踪,甚至你自己都已经无法见人了。因此在凡夫位,还是应该精进断除烦恼,在寂静地方修持慈悲心、菩提心。

  例如,不是折断名贵药树之苗芽的时候,而是保护其成长之时。”

  名贵的药树在苗芽时期应该尽量保护,同样,自相续稍微生起一点菩提心的时候,应该精心地守护,好好地修持,否则,暂时利益众生的事业似乎很广大,但长久来说,对自他相续都没有太大利益。

  因此,我们平日里以修习珍宝菩提心为主,这实际就是在利益众生,如果在此时直接去饶益他众,只会丧失自相续的功德,所以不可急躁而行。在未得见道之前,一直坚持活到老修到老的原则十分重要。

  这里讲得非常清楚,在没有得到见道之前,应该一直呆在寂静地方精进不懈地修持。所以说,发了菩提心以后安心地住在寂静地方修持,这就是真正的利益众生。

  《蓝色手册》中也说:“自续尚未全成熟,初学主要自修行,利众为主未开许,当依劝发净心行,除心利生外无有,身语不必直接行,无神通前利有情,如盲听名射野兽,故勿草率主修行。”

  自己的相续没有完全成熟之前,应该依照上师教言努力修行,以劝他人发心为主,实际上,除发心以外再也没有其他的利益众生。

  因此,初学者不应该像盲人仅仅听到声音就想射击野兽一样草率地做出任何事情,还是要以修行为主,努力调伏自相续。

  这里的意思是说,自相续尚未完全成熟的初学者不能直接去饶益他众,就像初生小鸟不能模仿雄鹰飞到空中一样,如果初学者亲自去利益众生,结果不但利益不到他众,反而成为毁坏自身之因。

  翅膀已经成熟的雄鹰,可以毫无畏惧地任意翱翔在虚空中,刚刚出生的小鸟虽然对雄鹰百般羡慕,也不应该妄图效仿雄鹰,轻易地飞到空中。同样,刚进入佛门就装作大成就者一样出去利益众生,不但对自他无有利益,反而会成为毁坏自身的因。

  在法王如意宝的加持下,学院当中有些人一直安心地在寂静地方修持,他的修行一直非常稳固,见解等各方面也在不断增上。但有些人住在这里还没两天,就以弘法利生为借口跑到城市里去了,现在的下场也是非常可怜。很多人根本不懂这个道理,还认为自己利益众生的发心非常广大;有些人虽然懂,但以业力现前,根本没办法把握住自己。

  如《劝发净心经》中云:“不摄眷属、远离孤陋寡闻凡愚之友,居于偏僻之处寂静调柔,勤修寂止瑜伽。”我们应当依此而行。

  作为初学者的你们,首先既不应该摄受弟子,也不应该在自己的周围聚集一些孤陋寡闻、愚笨的凡夫朋友,唯一要做的就是在寂静地方好好修持,祈祷释迦牟尼佛。

  乃至能取所取未消于法界之前,都需要依靠各种方便精进修持。《大圆满心性休息》中说:“中下根者精勤修,乃至我执我所执,尚未灭于法界前,当依各种方便修。”一般相似地利益众生,其他人暂时会对你恭敬供养,你也感觉像是在欢乐的海洋中畅游一样,但与此同时,有关今生来世的解脱与安乐,很可能已经随着水流自己漂走了。

  一般说来,要利益众生之人必须具有神通。如果没有神通盲目地饶益他众,必将像天盲者仅仅依靠别人说有膘肥体壮的野兽便拉弓射箭一样徒劳无益。

  没有能力的时候,即使利益众生也没有丝毫用处。

  在世间人的眼里,这种心急如焚、冒冒失失的行为也应该良言劝告。

  即使世间人看到这种冒然的举动,心里也会替这位出家人着急,希望他还是尽快回到寂静处修行;他的上师与道友更是替他着急,非常希望他能够早一点醒悟过来,再不要走入歧途了。

  这种不能稳重地安住在静谧的圣地调伏自心的人,从施主那里收集许多物品来发放布施、造佛像、印经书、供养僧众等,这些若说不是善法又好像是,若说是善行又算不上是,

  依靠造佛像、印经书等方式化缘,虽然具有一定功德,但无垢光尊者说:依靠不好的方式获得钱财,即使做所谓的善事也不合理。如《三十忠告论》中说:“虽从贫众收取高赋税,塑造佛像发放布施等,然依善法成他积罪因,自心修善即是吾忠告。”这些所谓的善事其实并不是善事,因为不仅修行人自身非常散乱,施主们也会因此诽谤佛法和出家人,从而造下了很多不善业。

  依靠这些似是而非、掺杂世间八法的善业,只会成为自相续的出离心、菩提心以及正见的实修半途而废不能究竟之因。

  在上师正在宣讲有关出离心、菩提心和正见方面的道理时,你却说:“某某上师要建寺院、造佛塔,我要跟他一起去。”结果不仅自己的出离心、菩提心等修法全部半途而废,戒律完全失坏,别人也会由此生起邪见。

  有些人一次又一次地出去,到最后,在寂静地方再也不想呆下去,但是他相续中的烦恼根本没有得到调伏,修法的功德一丝一毫也没有生起,只是还没有脱下身上的僧衣,这是因为脱下这身僧衣就化不到缘,好像演戏的人需要戏服一样,他们只是把僧衣作为化缘的一种工具。

  这部《山法》当中,在平平淡淡的字里行间讲到了非常深奥的一些道理,希望大家一定要细心体会。

  因此,我们暂时应当将这些表面上的善法放下,精进修行内在瑜伽。

  无常的重要性

  实修内在瑜伽的一部分修行人一开始就追求密宗的瑜伽修法等许多高高的大法,轻视无常因果等法门,这是自相续生起证相功德的一大障碍。

  修持内在瑜伽时,一部分修行人心高气傲,首先就要修密宗最高深的法要,比如大圆满、大威德、本来清净、任运自成等,他们对一般的轮回因果法门一律不重视,认为自己高高在上,学修这些低层次的法简直就是降低身价。可是,即使你是世间上某某高等学府的研究生、博士生,但佛教基础没有打好的话,你就连佛教的小学生都算不上。

  当下我们这些人修法未能成功主要是由未能断除对寿命的贪执所导致的,即未曾如理修无常观所造成的。

  现在很多人说:“我皈依很多年了,一直在修行,怎么就是见不到任何证相呢?”唯一的答案就是,你根本没有认识到寿命无常这一道理,你的修法只是一种表面功夫,或者仅仅是围绕世间八法在修,这样也就不可能获得丝毫证相。

  这里讲到了一个非常甚深的窍诀,很多人修行不成功、对修行没有兴趣,根本原因就是无常观得不好,如果无常法观修得很好,一定会对修法生起兴趣,修行肯定会成功的。

  之所以不修无常,也是由于我们很多人认为无常的修法仅是一种简单法门而慕求高深莫测的法门这一过患所致。事实上,如同登堂入室首先必须从门而入一样,不修无常而妄想生起密宗的生圆次第等高法的功德是绝对办不到的。

  如果想要进入一座房子,必须从门进去,一般从窗户进去是很困难的,尤其是人比较胖一点儿、窗户比较小一点儿的话,可能无论如何都是进不去的……

  同样道理,开始修任何法之前,首先就是要观修无常。以前很多人对修无常不太重视,我最初对无常法也不是很重视,后来看到了《修行入门》以及噶当派有关无常方面的一些教言,才觉得无常法真的非常重要,《修行入门》虽然是一种加行法,但是其中的内容特别殊胜。

  有些人特别喜欢修《上师心滴》,希望你们还是首先观修无常法,不然你相续中暂时生起的证相、神通可能会很快消失的。

  修无常观与开始即修高法二者在证道快慢、证悟深浅、实修过程中有无违缘、修行究竟与否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别。

  如果无常法修得很好,你也会在很快时间当中证悟,证悟的程度也会很深,而且修行过程中不容易出现违缘,修法也会圆满究竟的。

  希望大家对上面这些话好好思维。

  为何这么说呢?如果一开始就实修生圆次第等高见法门而不修无常观,由于没有放下今世的缘故,一切修行必然全部围绕着世间八法这一中心,相续中当然不可能生起任何证悟的功德。

  虽然一开始修行的法很高,但是没有放下世间八法、没有放下相续中的常见,也就不可能生起任何证相功德。

  因为要想在修行过程中生起证悟,没有对轮回与恶趣的痛苦生起厌离心以及断除痛苦之因集谛肯定无法如愿。

  虽然急于证悟,但既没有对轮回生起厌离心,也未能断除痛苦之因的集谛,那么你的修行也就不可能如愿以偿。

  如果未能生起厌离心,那么也就不会生起摆脱轮回、获得解脱的愿望。

  如果没有修行无常法,既不会对轮回生起厌离心,也不会生起希求解脱的愿望。

  如云:“何者未生厌离心,怎能获得寂灭果?”如果没有从心坎深处产生断除轮回、了生脱死的希求,就不会对修道生起强烈的欢喜心。

  如果没有生起厌离心,就无法生起对修法的欢喜心,对修法没有欢喜心,也就不可能精勤断除烦恼障碍。

  因为未曾生起强烈的欢喜心,就无法获得尽除烦恼的灭谛。

  一般无常修得特别好的话,很多痛苦也会随之消失的,因此希望大家不要心随境转,一定要稳定下来,精进努力地修行,把修法放在第一位,对外界的任何事情都没必要重视。

  观修无常在所有修法中最为重要,经常观修无常的人,修行不会半途而废,很多人无常修得不好,遇到违缘就一蹶不振,再也爬不起来了。希望所有的金刚道友一定要在观无常方面下功夫,首先应该明白观无常的重要性,之后精进地观修无常,这样在面对社会、面对世间人、面对自己的生活时就会觉得轻松自在,自己的修行也会出现很大进步,最终一定会圆满成功的。

  大家应该明白,我们生存在世间的时间不会很长,世间的一切万事万物也只是眼前暂时的一种幻象,只是因缘聚合时出现的一种无常法,了知这一点之后,就不会去苦苦地追求、执著,既不会因为追求不到而痛苦万分,也不会因为离自己远去而痛哭流涕,对于一切现法都很容易面对,因此修行无常非常关键。

  当然,修持密法的功德确实非常大,即使精进修持一个引导,它的功德也不可思议,但是真正想要修法究竟、成功,就必须打好无常的基础,否则,可能用不了两三年,你的修行已经沾满了世间的习气,变得污秽不堪了。

  要想对轮回和恶趣的重重苦难生起深深的厌离心的话,就必须将此生所显现的一切事物都当作儿戏、看成幻术、视为水泡,生起无有实质的信念。快乐、痛苦、好坏等一切的一切都是无常的本性,每一刹那都在走向灭亡。

  如果没有对轮回生起厌离心,就没办法断除苦谛现前灭谛,也就是说,现前智慧必须依靠出离心,但想要对轮回与恶趣生起真正的厌离心,就必须认识到今生的一切所作所为都是一种幻术、水泡,虽然显现却没有丝毫实质,这样也就不会对它产生贪执。

  世间的一切万法都是水泡、幻影一样,世间的人们只是在未经观察之下享用而已,真正观察,今天欢乐的心态明天已经不复存在,今天享用的财产明天已经成为一堆废弃物,一切所作所为、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都没有丝毫实质。《大圆满前行》中,华智仁波切非常详细地说明了一切人事万物每一刹那都在趋向灭亡的无常本质,通过各种意喻阐述了无常的深奥道理。

  房屋、财产、亲友等任何人任何物均不可靠,自己死亡的时候所有的这一切均不能跟随,自己连一根毫毛也无法带走,一个伙伴也不能相守,既然如此,那这一切还有什么可信赖的呢?

  既然一切的一切都不是常有,死亡时也无法带走任何一样东西,那这个世间还有什么是可以信赖的呢?我们的所作所为、世间的人财物都是无常的,总有一天会各自离散,了知这一点之后,自相续的贪执心也就很容易断除了。

  不仅这些身外之物华而不实,就是这个身体也是由种种不净物所组合的,除此之外不会有任何可取的精华。

  不要说身外的财产受用以及亲戚朋友,就连时时刻刻跟随自己的身体也是无常的,是由三十六种不净物组成的,没有任何可以贪执的地方。

  亲友就像集市上擦肩而过的过客一样,不可能长久相伴。

  熙熙攘攘的街道上,我们遇到的每一位路人都不会长时间伴随在自己身边,同样,亲戚朋友也是如此,在茫茫的轮回旷野中,我们曾经遇到过的亲人数不胜数,但是没有一个人可以长时间伴随自己,最终必将分离,随着各自的业力在轮回中流转。

  住宅就像位于人流过往的集市中的旅店一样,本来只是暂时容身之地,却被人们执为我所,最终必将弃之而去,自己没有主管的权力。

  有些人确实没有观好无常,如果无常观得很好,别人把你的房子拆了、财物拿走了也不会痛哭流涕,因为这些身外物,能用的已经用过了,离开自己也已经很多次了,没有什么可以执著的。

  按照中观说法,由于无始以来的习气导致,一般人对自己身体的贪著很难断除。但是,对房屋之类的财产确实没必要特别执著,它虽然可以提供一些修法的助缘,可是一旦失去也没必要如是的伤心、痛苦,应该认识到这就是万法的本性,这样也就不会出现哀号伤心的场景了。

  作为修行人,闻思修行非常重要,作为我所的身外物没必要过分重视,应该了知,对于房屋等,自己根本没有主管的权力,别人享用也可以、拆毁也可以,它的本性就是无常的,必须随着万法的本性运行。

  财物也同样是无常的本性,就像草尖上的露珠一样仅能存留片刻,瞬间即已不复存在,并且来世投生饿鬼等处以后食财更会一无所有。

  这一点在个别大老板的身上表现得特别明显——今年是有几千万资产的大老板,明年可能连基本的生活都无法得到保障。所有的财物都是无常的,如果财物不是无常的,它们就应该一直呆在你身边不会离开,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我们可以亲眼见到财物损毁离散的过程。

  如果未生起这种观念,那恐怕只会一味地追求现世利益,怎么可能生起希望后世中离苦得乐的信念呢?如果连后世离苦得乐的信念都不能生起来,要想生起弃离轮回、了脱生死的愿望实在无有是处。

  如果连后世中远离痛苦获得快乐的心念都无法生起,那就根本不可能放弃轮回的一切幻化景象。

  由此一来,再如何勤修生圆次第等高深之见也是徒劳无益,相续中不可能生起证相。

  这样一来,即使你精勤修行大手印、大圆满也是白费功夫。

  因为生起这些证悟的因是厌离心与出离心。

  相续生起高深境界的因,就是要生起厌离心与出离心。如果根本没有生起厌离心和出离心,那想要生起修法的境界也是根本不可能的。

  因缘尚未聚合不会生果这是有为法最基本的规律。

  果要产生就必须聚合因缘,这是有为万法的自然规律。那么,看一看你相续中到底有没有产生厌离心、出离心?如果在一心一意地想要获得世间利益的同时,又想获得修行的高深境界,那绝对是痴心妄想,根本不可能实现。所以,修行人首先打好基础非常重要。

  通过观修无常而看破红尘的正道是非常迅速的。

  为什么有些高僧大德修得很快,有些修行人非常精进却一直也不成功呢?原因就是没有修无常,方法不对是没有办法成功的。

  由于不贪执今生,所作所为便会唯一追求来世的利益,日日夜夜也就必然会极其精进欢喜修行善法、净除罪业。

  名声、地位、财产、亲友都是如幻如梦的,即使百般贪执也不会获得丝毫利益。看破世间真的非常重要,如果没有看破的话,既容易违背佛法,也容易违背国法;假设了知一切万法如同水泡一样没有意义,对任何法都不会像世间人那样执著,自己的所作所为也就会全部用于希求来世的解脱上,不会散乱的。

  如果生起了无常的观念,就会看破今生。

  看破今世非常重要,而想要看破今世就要努力修持无常观,这一点非常关键。

  很多禅宗的禅房门口经常写着“看破、放下、自在”,但如果在前面加上一个无常会更好,因为有了无常才会看破,看得破才能放下,放得下才能自在。不然只是口头上看破,实际有些事情来到跟前时却根本看不破,这样就根本无法放下,非常的痛苦,在痛苦的过程中也就不可能自在的,整天随着贪嗔烦恼所转。

  倘若能看破今生,自相续中的一切善法自然会像堆积财物一般层层累积。

  无常观得好,相续中的善根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增长。

  《喻法书》中云“所谓俄音难”,意思是说,在学习发出长音调的整个过程中,要数一开始发出俄字的音调最最困难了。如果这一难关已经突破,那么随后的一切就不再困难。同样的道理,如果了达低级的正道并最初从无常观入手,那么一切功德在相续中生起自然轻而易举,因此依此而修可以说是速道。

  最初观无常的时候很困难,很多人相续中根本无法生起无常的观念,但是经常的串习,久而久之,观修无常就像自己的呼吸一样轻而易举,这时,其他的修法也就很容易修行成功。

  如果一开始就夸下海口说:“我现在要修一切诸法实为空性的正见,通过观修生起次第而清净平庸的贪执,再依靠圆满次第修炼风脉明点瑜伽。”

  有些人一开始就说:“我现在正在观生起次第,要将所有平庸的贪执转为清净。”或者说:“我现在正在修持风脉明点、宝瓶气。”他可能根本不知道所谓的宝瓶气是应该把气放进去还是放出来,只是盲目地把自己观成一个大肚子的瓶子,这样修还是很危险的,到时候,气已经把自己的肚皮胀爆了也不一定。

  很多人以前都是学气功的,因此对于“气”这个字眼特别敏感,有些人上课一直打瞌睡,但一提到气脉明点,眼睛就睁得大大的。确实,观托嘎、风脉明点是非常殊胜的法,很多高僧大德已经依靠它修行成就了,但是没有无常作为基础的话,今天观一观明天就放弃了,这样不会成功的。

  一直将着眼点放在诸如此类的许多高级法门上,结果会令你大失所望的是,如此修道非但不会迅速,反而更加持久缓慢。

  大圆满原本是即生成就的法,但是你修了这多年还是没有一点儿感觉,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最初没有观无常的缘故,无常观的好的话不会这样。所以大家应该按照规律来修,这是打开心地宝藏的金钥匙。

  之所以出现这种结果,是由于法门很高,但自相续的根性过低,以致于人与法不相称,这样一来,心里虽说很想快速修成,可是由于法与人二者高低相差悬殊,好似天地之别,因此,表面上无论再怎么修持,相续中也无有生起证悟的时机。

  虽然你很想修行佛法,也选择了一些高深的法要,但是你的根基还比较下劣,与法根本无法相应,这样的话,无论你怎样修持都是不会成功的。

  例如,要进入屋内起初需经门而入。假设不从门进去,只是在心里寻思我要在这座房子里安住下来,并享受里面所有的财物。

  虽然想要进入房子,但是一直打不开门也就很困难。不过现在是现代化的社会了,即使不经过门也可以进去,有些修行人也是,根本不用修无常,利用钱财也可以先进去。

  无论你再怎么尽情享受,也无法步入房间内。因此,首先由门而入的人先根本不想住在屋内享用财物等类的问题,只是一心想能从门进去,结果很快步入屋里以后便可尽情享受财物了。

  同样道理,有些人并没有想着快快证悟,只是一心一意地修持无常,但是依靠无常法不可思议的加持力,一旦真正看破世间以后,高法、大法的境界也会随之生起。

  通过这次讲述《札嘎山法》,希望你们一定要对自己的修行有所认识,尤其应该对无常观生起一种定解,使自己的相续有所改变。

  伟大的善知识博朵瓦也曾以十分生动的比喻来说明这一点:“未经忆念无常的所有修法都如同冰上的建筑一样,当你处于悠闲自在的时候,空性的境界好像颇高,可是在千钧一发之际,这种境界就会烟消云散、彻底瓦解。

  这是当前有些人的真实行为写照。大家应该知道,冬天时,冰雕装饰的建筑确实非常壮观,但逐渐接近春天,这个高大的建筑就会摇摇欲坠直至坍塌。我们有些修行人,最初在修法行为等各方面似乎非常不错,在自己快乐悠闲的时候,也认为通达了空性的境界,可是过了一段时间,自己所有的修行就如同冰上建筑一样土崩瓦解了。

  因此,不要只是在具足顺缘的时候境界很高,应该想一想:在我失去房子的时候能不能修持?在别人拿着刀子指着我的时候能不能修持?如果这时候还是可以如是修持的话,说明你的境界确实非常不错,但很多人在这样的时候,可能所谓的修行境界已经烟消云散了。

  如果最初时相续中生起了无常观,那么修行就不会退转,否则,一切修法都将退回原位。假设心中生起了稳固的无常信念,那么菩提心与空性正见等一切功德必将如堆积一般地增长。”

  对于无常非常重视的人,他的修行也会越来越稳固。但有些人表面上说:“我的功德很大,修行境界非常不错。”他确实没有说妄语,可是遇到困难和违缘的时候,这种修行境界可能不会牢固的。

  夏哦瓦格西也亲口说过:“到我面前来印证的人,如果他心中对无常的修法已有深深的体验,那说明他对诸法的本性了悟得极为深刻;

  这是很好的办法,因为很多人的修行从说话当中也可以看得出来,如果真正在内心对无常有了很深的认识,口头上也会经常说:“一切都没有什么意义,还是应该精进修法。”当然,只是口头上说一些觉受、证相,内心对无常根本不重视,已经成了一种口头禅,没有什么意义。

  倘若谈论些修空性的觉受,那证明他只是停留在口头禅的水平上。有些不懂得无常法的小僧人转经时说脚痛,他们这么说也是情有可原的。”

  藏人有句俗话:悠闲自在的时候是修行人的形象,遭遇痛苦违缘的时候与世间俗人没有差别。作为修行人,应该知道一切法都是无常的,遭遇违缘是很正常的。因此,对于不懂无常法的人在转经时说脚痛,夏哦瓦格西用讽刺的口吻说:“这也是情有可原的。”因为他无常观得不好,对于痛苦、劳累特别执著,口头上当然也会如此宣说。

  一般无常观得好的话,苦是正常现象、累也是正常现象,不会特别在意的;心情不好、生活遇到挫折也是正常现象,对所有的一切都会坦然面对,但无常观得不好的话,痛苦也是情有可原的。因此,无常观修得不好,搞世间八法也是情有可原的。

  具有远见的人,非常清楚今生的一切幻象都不重要,只有来世的解脱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一心一意地为来世积累足够的资粮。就像善良的母亲担心秋天如果将食物吃完,到春天就很难找到,因此,积累许多食物以备不时之需。

  诚如这些大德所说,没有打好无常观的基础,一切修法就如同冰上建造房屋一样不会牢固,终将毁于一旦。

  如果没有观修无常这一基础,那不论给自己的修法加封何种名号都是不可能牢固的。

  同样的道理,如果一开始就急不可耐地修空性及生圆次第等法门,自认为境界也比较稳固。

  有些人既不修人身难得也不修寿命无常,一开始就修无上大圆满、风脉明点,而且还自认为修行境界非常不错,产生了一种无法自已的满足感。

  诸如一切法无实的觉受、自己原是天尊的觉受以及持风的觉受似乎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然而,由于尚未看破世间而导致一直跟随今生的琐事转,整天忙碌不休,致使对修法的兴趣越来越淡薄,与世俗之人同流合污,从而将全部精力都投放在追求现世的利乐上。

  他虽然认为自己修空性的境界非常不错,或者认为自己与本尊无二无别的觉受已经生起来了……但是由于没有修好无常,始终忙碌即生当中的世间琐事,经常与世间人同流合污,到最后,对于正法的兴趣越来越淡泊,精力也就全部放在追求今世的利益上了。

  修行人与非修行人有很大差别,真正的修行人特别重视来世,有位领导问我:“你们佛教徒为什么对今生不重视,却那么重视来世?”当时我对他开玩笑:“你为什么不重视今天的事情,却特别重视一辈子的事情?”他说:“今天一会儿就过去了,今天做的一切就是为了这辈子努力的。”我对他说:“一样的道理,今生短暂的人生并不重要,来世乃至来世的来世才是值得重视的。”

  因此,真正对无常生起信心时,再也不愿意接触世间人,一切的所言所行都会放在来世的解脱上,这就是修行人与非修行人之间的差别。

  最初看破红尘、舍弃俗世的人,一切修法就像在牢不可破的地基上造起建筑物一样,一切成果都不会毁灭。

  我们的修行应该善始善终,但为什么很多人的修行不究竟、不圆满呢?主要原因就是没有观好无常,如果无常观得好,他根本不愿意接触世间人,根本不会放弃自己的修行。

  还有人将修法当成一种阶梯看待,他认为:通过这样的修法,一定要在短暂的时间当中获得成就。这种想法非常不合理,真正的修行应该是活到老修到老,心无旁骛、一心一意地修行,否则根本不会了解正法的真正含义。

  由于一开始就没想为现世的好处,如此所做的善法必定都是为了后世的利益,因而极为稳妥,又是疾速之道,并且修道也不困难。

  就如前文所说,无常观修得好或者坏,在修法的快慢、是否会遭遇违缘、是否究竟圆满等方面也会产生很大差别。

  这几个问题比较关键,大家一定要分析清楚。

  相续中生起了无常的观念,则菩提心及空性等功德必然会像堆积物品一样在相续中不断增长。因此,首先修无常观非常重要。

  有些人说:“上师加持我一定不要退失菩提心。”上师的加持确实很重要,但关键还是看你自己,释迦牟尼佛说:业力的牵引不是谁的手可以改变的。

  同样,看破世间的境界也是很高,因为这种看破尘世的境界完全是由相续中真实不虚地生起了无常观而来的。

  看破世间与无常观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如果无常观得好,对世间法根本不会感兴趣。就连世间人在评价某位修行人时也会说:“这位修行人修行很好,你看他对世间上的事情一点儿都没有兴趣;那位修行人的修行可能不太好,对世间上的事事物物特别关心。”这种评价也是非常符合道理的。

  正如夏哦瓦格西所说的,无常法深入到正法的内涵,因此是非常高深的法门,口头上所说的空性和生圆次第等高见并没有真正深入到正法的内涵,因而并不算深奥。

  如果认识到无常,也就真正认识了万法真正的本体,所以说,无常是非常深奥的法。

  当然众生的根基各不相同,针对所有众生说“无常法是最高深的法门”也不行,但就大多数人而言,无常确实是深入正法内涵的修行法要。

  所谓的是否深入到了佛法的内涵也是就能否对治烦恼这一点而言的。观修无常、放下今世是对治贪心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而烦恼中最严重的莫过于痴心,与愚痴相依为命的眷属就是贪欲。如果将欲望放下了,那显然已经进入到佛法的最深层次了。未曾修无常观,仅仅在形式上装作修持生圆次第等正见,那是无法压伏对今生欲妙的强烈贪执的,无论再怎样观修,也逃不出世间八法的掌心,相续中一点一滴的善妙证相也不会生起,从这一点来说,当然未深入佛法的本质。

  很多人来到学院就是为了获得真正的解脱,希望深入佛法真正的本质,这样的话,就应该安心地修持无常法,了知最甚深的修法就是无常观。

  抛弃今世平时精进实修无常的人,可避免修法过程中出现违缘。

  如果对今世看得很淡,修行过程中就不会出现任何违缘,即使出现违缘也不会对自己有所危害。

  所谓修法的违缘无非是指外在的恶友以及内在的纷飞妄念。

  所有的违缘都可以包括在外在的恶友和内在的纷飞妄念当中。

  外在的恶友当然就是父母亲友施主等有可能成为自己修行障碍的人们。

  这里将父母亲友称为修行的违缘,确实如此,很多人在这种对境前行为非常不如法,而且对治的能力也是非常微弱。

  受到他们的控制而使自己的修行掺杂世间八法,得不到清净修法的机会。尽管遭受重重的阻挠,但是通过观修无常、放下今世、了知亲戚朋友的过患,从而摆脱他们的束缚,将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如此他们造违缘也害不了自己。

  如果无常观得非常好,假设有人给你写信、打电话:“你的父母病了,快点回来……”这时你会非常坦然地面对:“我回去也没有什么用,我又不是药师佛。”

  确实,有些人把自己当成救护车一样,一听说自己的父母病了马上就要回去,这不是修行人的行为。乔美仁波切的《山法》中说:所有众生都是自己的父母,从慈悲的角度应该同等对待,而今生的父母是路过某处时聚合在一起的,虽然有一种暂时的感情,但也不应该过分执著。

  因此,应该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好好地观修无常,应该想到:如果听了亲友的话回去,万一回不来怎么办?还是应该在寂静处好好地修法。

  内有的纷飞妄念也就是世间八法的繁杂念头。毅然决然斩断外在的父母、亲友以及施主等的牵连,将世间八法的妄念转为道用,远离恶缘,因而就不会出现世间八法杂念纷纷的情况了,内在的违缘也就害不到自己了。

  远离了恶友,依靠他们生起的世间八法的纷飞妄念也就很容易断除。也就是说,首先断除外在的违缘,随之断除内在的违缘也就轻而易举了,而观修无常法是断除内外一切违缘的最好方法,因此应该着重观修无常。

  如果从不忆念无常也舍不下今世而观修生圆次第见解的话,内外违缘就会接连不断地搅扰自己,无论如何,都将身不由己地坠入重重障碍的围困之中,不能自拔。

  这时,即使想自拔也是毫无办法。

  遇到违缘时经常做不到“违缘转为道用”,这就是修行人最大的困难和问题。所以平时经常观修无常,对包括身体在内的任何法都不应贪执,这样的修行才会成功。

  看破红尘、抛下今生之人的修行是能够自始至终圆满的。因为修行不能究竟之缘就是内外两种障碍。这两种障碍均可依靠修无常观来制服。

  很多修行人,分别妄念出现时不能对治,于是为了世间八法跑到城市当中,导致自己的修行半途而废;有些人听了亲戚朋友的话到城市里去,最后自己的修行变得非常不清净,戒律也已经失毁了。

  修行速得究竟的因即是精进,如云:“一切功德随精进。”

  有些人特别懒惰,早上九、十点还在梦乡当中,这样的人不要说修行上获得成功,就连世间上的事业也不会成功的,因此在各种各样的违缘面前应该坚强起来,精进修法。

  遇到违缘是正常现象,尤其末法时代违缘是非常多的。在违缘面前不能太虚弱了,乔美仁波切《山法》中讲到一个比喻,老马的背后有伤痕时,乌鸦也会害它。同样道理,修行人如果太脆弱,病魔、邪魔都会损害你的;如果对于病痛、违缘都不执著,即使出现违缘,也不会伤害自己,邪魔外道也会害怕他的。

  这样殊胜的教言,如果是噶当派的格西来宣讲一定会非常好,由我来说的话,不要说别人,连自己的舌头都会笑话我的。但是不管怎样,无常法和精进对修行人来说确实非常重要的,如果今天身体不好多睡一点儿、明天天气不好多睡一点儿、后天心情不好多睡一点儿……这样的话,每天都会出现一些修行的障碍,修法也就不可能成功了。因此,不要让身体、心情、天气左右自己的闻思修行,安心地依止在上师身边,一心一意地闻思修行。

  千万不要远离上师,否则,你对上师的信心会逐渐消失,对上师的金刚语不会重视,就这样渐渐地随顺世间人,自己修行的旅途也就彻底中断了。所以在观修无常的同时,不应该离开上师,一定要依止在上师身边,精进地修持。

  精进之因便是修无常观。所以说,修行要得以圆满,再没有比观修无常、断除今生牵缠更殊胜的方法了。

  希望大家的修行一定要圆满究竟,死的时候也应该是一个修行人。

  不修无常、不舍今世之人即使修生圆次第以及空性也不可能究竟,由于里里外外的违缘总是伺机加害于他们,使得修法无法圆满;再说,修法若无一股勇猛的恭敬心之精进与持久之精进也不可能得以究竟。

  有些人,心情好的时候特别精进,过两三天就松懈下来了,不能这样。修法时,首先应该对佛陀和法本有一种恭敬心的精进,其次要具足一种持久性的精进。一般来说,对上师佛陀没有恭敬心,相续中就不会生起证悟的功德;没有持久性的精进,修法也成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样的修行根本不会成功。

  的确正像夏哦瓦尊者所说的“不忆念无常的小僧人绕经时只能喊脚痛罢了”。

  有一位叫路德意西炯尼的修行人向仲敦巴仁波切请求教言,当时,仁波切因为某位尊者搞世间法而显得极不高兴地说:“尊者,所谓的佛法是要在关键的时刻用上。如果在关键的时候未能派上用场,那么在风平浪静、悠闲自得时说些有关对佛法的相似信心之语言,只是鹦鹉学舌而已。

  什么是关键时刻呢?所谓的佛法,应该在遇到困难、违缘时用上,比如生病的时候、别人挖苦你的时候、烦恼生起的时候,如果这时能够将上师的教言、修行的境界派上用场,说明你的修行确实不错;如果这时用不上,即使口头怎么说对佛法有信心、空性修得不错,也只是鹦鹉学舌,没有什么用处。

  下面札嘎仁波切解释的方法有点不同。

  要想使佛法在紧要关头时用得上就必须多修死亡与业因果。不善业中生痛苦,相反而行定解脱,日日夜夜恒时中,我唯思维无常法。这就是教言你懂了吗?”

  如果三门唯一造作不善业,从中必定会生起无量痛苦,依靠思维无常的道理,就会制止造作恶业,唯一行持善法。因此,最殊胜的教言就是思维无常法。

  这里所谓的佛法在关键时刻能否用得上,其中的“关键时刻”指的是,当自己处于现世的父母、亲友、施主以及财物等的层层包围之中的时候。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放弃父母、亲友以及财物等一切而自我决定,无有任何所需,如弃毒物般舍弃尘世间的这一切,那就足以说明在关键时候佛法已被用上了。

----------------------------------------------------------------------------------------------------------------

更多索达吉堪布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莲池大师:戒杀放生文图说 11 毛宝以放龟免溺

白话文:那先比丘经 第三十三问 佛像第七梵天不与妇女交

白话文:那先比丘经 第三十四问 佛从谁学习经戒?

白话文:那先比丘经 第三十五问 父母死哭、闻法哭有何不

莲池大师:戒杀放生文图说 12 宋郊活蚁占大魁

 

后五篇文章

索达吉堪布: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 三、布施品 32

索达吉堪布: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 三、布施品 31

白话文:净土三经 源流

索达吉堪布: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 三、布施品 30

索达吉堪布: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 三、布施品 29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